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浩田

浩看電影: Fyre: The Greatest Party That Never Happened<#1118>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8-7-2011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II

若把第7集分成Part I、Part II計算的話,哈利波特系列應該有八部。
觀賞過的只有4部,恰好是頭兩集和後兩集,可謂“有始有終”。

為了延續下集的故事,前幾集作品總是喜歡在劇終前留下伏筆,每到高潮處就此打住,看了不痛不癢。
相對地,最終篇章的故事完整且劇本豐富。
文戲較多的Part I把大部分來龍去脈都交待清楚,因此Part II的動作或畫面特效偏多,而精美的3D效果增添更多姿多彩的魔幻世界。
片中的最後一場戰役場面固然沒有《魔戒》般澎湃激動,技術卻仍然具備水準。
只是覺得片中的角色太多,對白極少,鏡頭也只能在每一個角色臉上匆匆略過。
劇終發生在月台前送別的片段——那段原本屬於感慨溫馨的畫面,卻因為主角們的老態龍鍾而被破壞了氣氛。

由2011年開始風靡全球的Harry Potter系列電影,跨越了十年時光,終於來到尾聲。
縱使雜著褒貶不一的評語,系列電影畢竟陪伴過許多人成長,難免會充滿依依不捨之情緒。
雖然電影的落幕與小說文字的終結,“哈利波特”將成為其中一部歷久不衰的經典作品。
至少對我來說,《Harry Potter》最終篇是此系列電影最精彩的一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7-2011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30-7-2011 09:17 PM 编辑



Elle s'appelait Sarah / Sarah's Key

故事由兩條主線相互穿插重疊而展開。
第一條敘事線為女記者;另一條敘事線則是一個猶太小女孩的故事,也是電影的主題。
《Sarah's Key》平鋪直敘的敘事手法,讓故事具有寫實感。
或許是因為Sarah的故事太過殘酷,讓人不禁產生低靡情緒,氣氛憂鬱凝重不已。

縱使早已大概掌握結局,不過當Sarah打開門的那一刻,
配合著配樂旋律,心裡也會跟著一沉……

“鑰匙”是故事的關鍵,也是Sarah一生充滿懊悔的根源。
對於Sarah來說,那把鑰匙曾是她生存的動力;悲劇之後,卻成為了封鎖記憶的工具。
回憶就像鑰匙一樣,完整無損地保存下來了。即使不刻意觸碰往事,內心仍然痛楚。
一把鑰匙,其實牽引出來的不只是一個人的悲慟,也牽引出三個家庭的感傷回憶。
除了無奈,也是無奈。

不曾經歷過那個亂世年代的新時代,是如何看待戰爭這回事?
或許我們的想法都像劇中那位年輕記者一樣:
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新聞,懷著追看電視劇的心情,瀟灑地說:“過去就讓它過去吧。”
然而,對於出生於那個年代的長者,那是一段無法磨滅的殘酷回憶。
戰爭留下的只有感慨,悲慟與唏噓。
反思戰爭,阻止慘劇重複上演,才能維護和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7-2011 04: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30-7-2011 09:15 PM 编辑



Rio

表面上,故事主軸圍繞在長滿藍色羽毛的鸚鵡。
實際上,此動畫片透過Blu的冒險故事,帶領觀眾穿梭逼真的巴西街景,進入充滿熱情狂歡的國度。
由開場至劇終,多姿多彩與喧聲奪人的動感熱舞不間斷地奏起。
特別是最後那場盛情熱鬧的狂歡遊行,更充分展現巴西人的熱情。
縱使這只是部動畫,卻徹始徹終地表現了巴西最大城市——里約熱內盧的風情。

若與《Ice Age》中的原始動物相比,《Rio》中的鳥類與動物造型更深受小孩喜愛。
動畫內的大小動物皆調皮可愛、活潑生動,即使是壞角色也充滿喜感。
那幾隻長得像“憤怒鳥”的小鳥雖然戲份不多,可是每一次出場都能夠吸引目光。

綜合來說,《Rio》是一部適合闔家觀賞的動畫片。
內容含有精彩的冒險精神、層出不窮的笑料,洋溢著童趣的歡樂。
然而,觀賞完後的心情很快便會沉靜下來。
《Rio》劇本其實簡單又老套。
縱使故事中提及保護頻臨絕種動物的觀念,卻沒有深入探討保護環境,遂缺少了教育性質與寓意價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7-2011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8-8-2011 02:35 PM 编辑


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

由於是序幕的關係,《Captain America》就像大部分英雄電影一樣,
必須花時間譜寫描述一位超人誕生的故事。劇本沒有驚喜而顯得平淡,部分劇情略嫌嚴肅。
與壞人戰鬥一役亦沒有引起高潮,總予人壞人太軟弱的感覺。
不過,許多笑點都能夠遮掩原來的缺點,讓情節不至於掉入冷場的尷尬氣氛。特別是那段“不親吻”的笑點,便讓全場輕鬆一笑。
總的來說,算是中規中矩。

與同門的蜘蛛俠、鋼鐵俠或綠巨人等相比,Captain America是最早期的超級英雄。
他的事蹟發生在比較久遠的年代,既1942年的二戰時期。
所以,電影風格刻意營造出復古懷舊的氛圍,讓觀眾更容易投入劇情。
既然是早期的超級英雄,Captain America除了新陳代謝比普通人快幾倍以外,
他既不能飛行,也沒有強大的超能力——他最強大的能力,主要來自於手上的盾牌。
或許是這個原因,Captain America這號人物比任何一個英雄人物都來得更有血有肉更真實。
他就像生活在人群中的一人。惟不平凡的是:他擁有一顆堅強與強悍的心。
這顆心讓他成為不畏懼的勇士,誓死保護國家。
Captain America不管是內心,身上所穿的制服或手持的盾牌,都實實在在的宣揚了美國式的英雄主義。

(注:其實看2D版本就足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2011 05: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3-8-2011 08:20 AM 编辑


Final Destination I

第一次接觸《Final Destination》系列已是第二集。
由於題材新穎的關係,而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續集延續了概念,缺少了口碑。構思重複複製已大大減少了新鮮感。
直到後來,觀眾純粹只等待受害者如何被“虐死”的過程。

回歸到最原始的首集《Final Destination》,它清楚地揭示了續集未再提及的概念:死神安排死亡的次序以及主角的預知能力。
若與其他續集相比,第一集在氣氛的營造上拿捏得宜。除了恐怖與血腥外,也具備懸疑感與神秘感,讓觀眾感受到壓迫感。
表面上,每一個受害者都死於意外。事實是,每一起意外都是被精心策劃過的。
續集將意外的死亡方式突出成為賣點;而首集——或許是首集的關係,也注重故事內容與流暢度。
第一集的“飛機失事”與第二集的“連環車禍”是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意外事故,容易引起共鳴。

《Final Destination》雖然是以恐怖和血腥為重點。
若以正面態度去欣賞的話,它警惕了我們生命的可貴。
因為我們無法預測死亡的來臨,所以更要珍惜現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8-2011 0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6-8-2011 04:37 PM 编辑




The Soloist

根據Steve Lopez於《The Los Angeles Times》撰寫的專欄所改編的真人真事。

以某種程度上來說,Steve Lopez與Nathaniel Ayers都是藝術家:前者創作文字,後者熱衷音樂。
Steve最初接觸Nathaniel的原因只為了創作故事,Steve幫助後者甚至只是為了社會責任。
不過,他無意間被後者對音樂的熱忱所感動,相遇相知而成為摯友。

片中大量對白過於快速且凌亂,實在難以消化。
另外,對於Nathaniel的往事也只是匆匆略過、模糊不清,觀眾無法更深一層去了解這個角色的內心世界。
其實電影主題不夠突出。劇情接近平淡,既不煽情也沒有勵志性質。

或許在大多數人眼中,洛杉磯是一座五光十色的大城市。
然而在電影鏡頭下,真實地呈現了洛杉磯齷齪混雜的街頭,甚至到處充斥著暴力與毒品。
目前,洛城街頭依然有約9萬個無家可歸的露宿者。這無疑將構成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針對社會課題,政府須要正視問題,並且極力去改善貧民的生活素質。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即使流浪者也不例外。而這個世界並不存在完美的故事。
我們不應該使用歧視的眼光去藐視他們。除了尊重,我們也應該對他們付出關懷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7-8-2011 05: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7-8-2011 07:11 PM 编辑



Sanctum

雖然以James Cameron的名號以及3D技術為賣點,《Sanctum》票房卻不如預期般理想。
這部以深淵逃生為題材的冒險電影,故事源自編劇的真實經歷。
不過,電影的呈現中反而缺少了一點寫實感。故事發展都在意料之內,欠缺驚喜。
除此之外,此作品的水準還算不過不失。

大自然景觀如海洋、洞穴或宇宙,既奧妙又壯觀。它總是充滿深不可測的神秘感,同時擁有著一份危險的恐懼感。
人類為了滿足求知慾,不斷研究和探險,卻低估了大自然的巨大力量。
面對著大自然,人類只不過是一隻渺小的沙塵——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被擊倒。

劇情中提及的“安樂死”,是一個至今仍存在著許多爭議的課題。
若能夠將痛楚減低,我們是否有權力決定他人的生死?
或許,沒有人肯隨意說出答案。

在面對危險時,人類必然會產生畏懼;
在面對生死時,人類必然會產生自私的心。
然而,冷靜與果斷才是面臨危機必須擁有的態度。
逆境逃生宛如現實生活。唯有擁有勇敢與堅持的意志力,決不輕言放棄,才能夠繼續生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8-2011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13-8-2011 12:21 PM 编辑



B+偵探

在沒看過《C+偵探》的前提下,觀賞了《B+偵探》。

《B+偵探》的故事背景於泰國唐人街。然而,泰語對白極少,亦沒有熟悉的泰國文化映入鏡頭之內。
涉案的主線人物或者警察卻是使用中文或粵語溝通。這樣反而模糊了環境背景的設計,予人感覺突兀。

本集摈弃了鬼魂之說,故事集中於追擊連環兇殺案的過程。
因此,連環兇案的查案過程顯得比較簡易。
雖然劇情偶爾穿插一些笑話,不過前半段所營造的懸疑氣氛仍算不錯;
惟後半段的情節卻轉變得枯燥,老套,鬆散。
似無結局的安排固然是導演刻意留下的一絲懸念,卻帶點空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8-2011 07: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13-8-2011 07:47 PM 编辑




雪花與秘扇 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

電影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個故事:一段發生在19世紀的湖南,另一段發生於20-21世紀的上海。
兩段不同時代的故事相互穿插、交錯形成。
風格含蓄,節奏舒緩,畫面唯美,對白文藝。

劇情細膩描寫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感情。
戲中所稱謂的“老同”,其實是彼此間交換心靈的最親密友。
她們的關係微妙,甚至比家人更為親近。

由於故事不斷遊走在兩個世紀間,每一次轉換總會讓人的情緒突然被打斷。
時而是沒有押韻的七言絕句詩,時而是中英參半的對白,產生一種突兀的時代交錯之感。
Hugh Jackman 的風采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可惜他所飾演的Auther最終淪為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毫無存在感。

相對於尼娜與蘇菲雅的現代故事,百合與雪花的中國近代故事比較完整。同時,也是整部電影的主線。
“百合與雪花的故事”包含豐富的歷史文化藝術,包括紙扇、女書、三寸金蓮以及湖南唱曲等等。
其賣弄藝術的成分,能讓西方人與現代東方人嘆為觀止。
生活於封建社會的女人,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因為迂腐的思想,女人唯有纏腳才能嫁個好人家。
孫中山推翻清朝以後,廢除了纏腳制度。
古有三寸金蓮,今有高跟鞋。最終,古時陳腐的思想依然在不知覺間流傳了下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8-2011 1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15-8-2011 08:27 AM 编辑




Zookeeper

自《I Now Pronounce You Chuck & Larry 》之後,Kevin James便樹立了屬於自己的喜劇風格。
Kevin James總是以一位魯莽古板又不失可愛的小胖子形象出現在鏡頭中。
他莽撞跌倒的模樣都是會不斷重複在不同的喜劇中。

縱使劇情有點誇張、情節老套,並且帶有《Night at the Museum》的影子。
《Zookeeper》卻不乏許多搞笑片段,配上可愛調皮的動物角色,十分適合闔家觀賞。
其實在現實中,浪漫的愛情只是一種理想化的奢望;唯有純樸真摯的愛情才能夠持久永恆。

偶爾觀賞笑片,能讓緊繃與憂鬱的心情暫時驅散得無影無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8-2011 03: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20-8-2011 04:47 PM 编辑




Quarantine 2: Terminal

《Quarantine》續集予人感覺像是粗製濫造的小成本製作。
可是,《Quarantine 2》卻完全脫離了抄襲的架構,捨棄了仿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回歸原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續集。
《Quarantine 2》除了延續故事的發展之外,還把故事場景轉移至飛機。
這或許會讓人聯想到《Snakes on A Plane》,重新包裝之後,將"Snake"變成了“Zombie”。
至少《Quarantine》依然是以zombie為題材的恐怖片,而不像《Rec 2》般扯上了宗教信仰。
其實續集的故事場景不全然只是飛機上,當中還包括了機場。
由於場景變大,密室恐懼症所產生的緊迫感隨即消失。

另外,續集依然擁有許多驚嚇場面和血腥鏡頭。
故事中亦有解釋首集所忽略掉的一些疑團。除了讓首集與續集擁有緊密的關聯性,也讓此系列更加完整。
惟劇終描寫得那一段無助與無奈卻顯得薄弱。

整體而言,中規中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11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emento

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最難寫的作文題目是《我的自述》。
該如何以獨特的手法去吸引讀者閱讀一個看起來如此平凡的標題確實有難度。

而《Memento》就是以一個簡單內容為基礎,重新包裝上創意、獨特以及富有想像力的作品。
電影的開場其實就是電影的結局;這種本末倒置的另類敘事手法,不但能捉住吸引力,也加強了懸疑氣氛。
原本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故事,基本上是以倒敘以及順序的故事線穿插而成。
觀眾須要提高警覺性以及專注力,從一次又一次的倒敘加回帶中,發掘多一點細節、尋找多一點的線索去釐清真相。

記憶是人類將過去的生活中所獲取的關鍵物質,儲存於大腦深層,在必要時提取的過程。
它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抽象物質。
即使記憶會受到事件發生後的情緒與認知而影響其可靠性以及准確性。
人類卻仍然須要依靠記憶,才能辨識自己的身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11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28-8-2011 10:36 AM 编辑

Die F&#228;lscher / The Counterfeiters



200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改編自真人真事,記錄了發生於二戰時期集中營的真實事件“Operation Bernhard”。

有時候,二戰電影予人的既定印象是戰爭、納粹黨或者集中營。
《The Counterfeiters》的故事則獨特地講述了一件鮮為人知的歷史事蹟: 製造偽鈔。
故事藉由納粹黨員命令猶太囚犯在集中營內製造偽鈔的事件,深刻刻畫出人性價值。
另外,灰冷的色調配合著懷舊的歐洲旋律,讓本片瀰漫著樸素與歷史性的氛圍。

猶太人在二戰時期受盡納粹黨的凌辱與迫害。
在面對生與死的抉擇上,應該選擇苟延殘喘、苟且偷生亦或是為尊嚴而壯烈犧牲?
人人本該生而平等。而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實,選擇繼續生存需要更多的勇氣與堅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8-2011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31-8-2011 12:01 AM 编辑




Nothing But the Truth (2008)

電影中有一句對白是這樣的:
“A man can live a good life, be honorable, give to charity,
but in the end,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come to his funeral, is generally dependent on the weather.”

天氣總是變幻莫測。
然而,它會否能左右您的堅持與原則?

相信面對莫須有的懲罰時,大部分人的堅持都會動搖,遂見風轉舵。
世界上又有多少個人能像Rachel Armstrong般,堅毅不拔卻不屈服於強權?

法律是一種社會規則,用以保障個人權益以及規定個人的義務。
被理想化的法治教育灌輸我們“人人平等”的觀念。事實上,法律早已變成統治者或權貴偏袒自己與牟利的工具。
在強權面前,法則將會被徹底扭曲與瓦解。合法行為在某種解釋下,被視為”非合法的行為“。
於是,這種矛盾的說法打擊正義與真理。維護道義原則便成為強權恥笑的言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9-2011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Rite

自1973年《The Exorcist》的成功,“驅魔”已成為恐怖片的熱門題材之一。
由於是改編自真實案例,“驅魔儀式”的事蹟遂獲得認證,因此總會讓人感到不寒而栗。

Do you believe in sin?

據說同樣是改編自真實事件的《The Rite》,探討了科學與神學的論證。
您是否相信上帝?或魔鬼?
如有光明就有黑暗般,天使與魔鬼其實並存於這個世界。

對大多數人而言,信仰可能只是指宗教上的信仰。
然而,它有個廣義的解釋,即指人對於人生與價值的觀點以及選擇。
沒有了信仰,人生便失去了目標。因此,我們不能輕言地放棄信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9-2011 05: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11-9-2011 05:51 PM 编辑


《Contagion》純粹是以病毒感染與傳播為題材。
除了題材吸引以外,演員的號召力絕對是不容忽視。
本片集合了多個奧斯卡影后以及英俊小生Jude Law,讓影片更具一定吸引力。

它由多條敍事綫平行發展組成,當中設計了不同國籍、不同領域、不同階層的角色。
這些角色包括感染者、感染者家屬、醫護人員、衛生組織人員、調查員、記者報導員等等,
並且由他們的視角或角度,去深入了解病毒施虐人類的世界。
或許是角色太多的原因,鏡頭與故事銜接偶爾會顯得倉促與淩亂。
不過,整体上是不錯的。一旦適應了這種形式,即很快投入那種害怕死亡的氛圍。
總是病毒傳播的過程戲劇化,卻也驗證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道理,
警惕我們勿輕視每一個細節,因爲這可能是造成嚴重後果的起因。

曾經歷過SARS、H1N1、豬流感的人群,相信對於它所造成的悲慟事跡仍然歷歷在目。
《Contagion》雖然只是純屬虛搆的故事,卻讓人真實體驗到那一份惶恐不安。
由於害怕受到感染,人與人的相處變得更加疏遠,互相猜忌。
握手原來就是一種和平的象徵。病毒卻使人類放棄了這種簡單的問候形勢。

病毒不但造成人心惶惶,也導致人類失去了理智,於是到處發生掠奪暴力的事件。
在病菌施虐的非常時期,國家管理層與政府組織卻試圖掩蓋真相或事實,
同時還使用手段去欺騙老百姓,這種自私的行爲,讓人民感到反感和憤怒。
相反的,站在最前綫的毉護人員,不屈不撓拯救病人的精神,卻不禁讓人動容。


人類雖然征服了月球,擁有了高科技技術;
然而在肉眼無法看見的微細病菌面前,人類卻顯得無助與渺小,完全無力抵抗它們。

後記: 一般上,咳嗽是各類病症的初期症狀。
若在戲院無意識地咳嗽,都很容易引起他人的目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9-2011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15-9-2011 08:06 PM 编辑



《Vincent Will Meer》是一部簡單的公路電影。
本片榮獲德国奥斯卡劳拉奖最佳男主角以及“Outstanding Feature Film”,並且入圍其他重要獎項。

《Vincent Will Meer》中的Vincent是名患有妥瑞氏症的病人。
父親Robert經常忙碌於繁瑣的工作,而對他漠不關心,甚至有點冷淡。
為了實現自己看海的願望,他毫不顧慮地展開了一趟夢想的旅程。漫長的旅程只是為了看海。
與他結伴同行的朋友,包括患有厭食症的Marie以及患有嚴重癖的Alex。
後來,在療養院醫生的要求下,Robert也被迫展開了追逐的旅程。
於是,整個故事就只圍繞在2段旅程中。

2段毫無方向、跨越國界的旅程,沿路經過風景如畫的廣闊草原、嚴峻山峰和浩瀚大海。
壯麗與美麗的景色在鏡頭下一覽無遺,令人十分嚮往歐洲國度。
Vincent的瘋狂旅程,表現了年輕人的自由放蕩。
儘管將所有煩瑣和鬱悶擱置在腦後,活在當下,就應該盡情享受一下想做就做的愉悅。

唯劇終顯得平淡。無論是父子間、情侶間、朋友間的感情,
原以為是滿心期待的感觸,最終只流露於表面。

縱使電影主角是名患有妥瑞氏症的病人,然而,片中並沒有深入探討這種漸為人熟悉的疾病。
患有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的病人,身體經常會不自主且反复地抽搐。發病時就像不停地打噴嚏一樣,無法控制。
妥瑞氏症的反常舉動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導致病人無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現今生活中擁有太多Robert這類型的工作狂,經常忙碌於工作而忽略身邊的人事物。
與親人面對面交談的機會,往往比在電話上談論的公事更少。家人之間的關係因為缺乏了溝通而疏遠,甚至決裂。
我們應該多付出關懷與體諒,去接觸身邊的每一個人。
特別是患有疾病的親友——他們更需要我們的陪伴,讓他們感受世間的感動,
哪怕只是一聲問候、一個微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9-2011 05: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etup

故事圍繞在一樁鑽石搶劫案。
其中1位搶匪為了強佔價值500萬的鑽石,出賣並殺死自己的好朋友。
幸運逃過一劫的另一名搶匪,不忿而展開了復仇之路。

雖說《Setup》是一部以搶劫案為題材的影片;
然而,它的許多情節都顯得詼諧和無趣。笑點似乎比陰謀論更為豐富。
位居海報正中央的Bruce Willis,其實在片中只不過是個大配角,卻是本片唯一的吸引力。
這位黑幫老大的角色缺少了霸氣和殘忍,卻充滿喜感。

電影的結局確實令人費解。
固然,以暴制暴並非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那為何Sonny需要大費周章地計劃報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9-2011 1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26-9-2011 08:30 AM 编辑




Incendies

就對我而言,《Incendies》比本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更引人入勝。
開場那一段曲子與片段,即已感染人心。

死亡絕不是故事的終結;它總會留下什麼,讓人回味。
換個角度思考,死亡其實也是另外一個生命的開始,

改編自黎巴嫩舞台劇的《Incendies》,獨特地以篇章的形式呈現;
再以非線性敘述的手法,將母親與孩子的故事線重疊在一起。
如章回小說般,首個章節以“雙胞胎”為名,並以主角——Nawal Marwan的遺囑拉開序幕。

故事並沒有交待為何Simon遷怒於母親的具體原因,但Nawal身邊的人似乎從來沒有人真正了解過她。
因為Nawal的遺囑,Jeanne展開了一段尋親之旅,踏上母親曾經徒步走過的每一段黃土沙路。
劇本遂透過Jeanne的旅途側寫Nawal的人生故事——背後深藏著家族、民族、國家的辛酸與悲慟,
讓她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母親——一個成長於戰亂年代的強悍、偉大的女人。
與此同時,Jeanne也透過母親的事蹟揭發了身世之謎。而最後的真相,確實是能夠震撼人心的。
(個人認為Nawal選擇透過遺囑與書信告之真相的原因,在於她無法使用言語表達心中的苦衷,並且希望Jeanne和Simon能夠親身、一步一步地揭開秘密。)

《Incenties》在大多數時候,特別是最震撼人心的場景,導演選擇遺棄配樂,以原聲、或無聲的方式去渲染故事的張力。
例如電影中那場最精彩,也最震撼的片段:叛軍在射殺巴士司機後,凶狠的對著巴士內的回教徒乘客掃射;僥倖生存的Nawal以及一對母女,驚惶的互相張望,卻不敢作聲,整個世界頓時變得寂靜,只剩下她們恐懼而急促的呼吸聲。突然,Nawal衝出巴士,大喊自己是基督教徒而逃脫鬼門關,她與女孩的母親在短暫中交換了信任的眼神,從對方手中抱起女孩,並向叛軍聲稱是自己的女兒。當叛亂者槍殺那位母親,繼而放火焚燒屍體的那刻,狂哭的女孩從Nawal懷抱中掙脫跑向起火的巴士……一名叛軍對女孩的後腦勺射了一槍。那一聲槍聲彷彿在耳中不斷迴盪,最後化作淚痕。(海報畫面取自這一幕,特別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個最震撼人心的片段,既是收件人閱讀著由雙胞胎轉交的兩封信件。這兩封信的內容揭露了故事的真相。

戰爭從來就沒有勝利的一方。
它無情地奪取了許多無辜的性命,破壞了一個國家的安寧與秩序,也摧殘生還者的心靈。
令人驚訝的是,這個世界上依然存在崇拜暴力的統治者,危害世界的和平。

《Incenties》的劇情偶爾有點緩慢,情節曲折而且哀怨,卻充滿感染力。
Nawal的形象在一個一個被講述的事蹟中,漸漸被塑造起來。
生活在戰亂年代的人,有多少個人能夠如此強悍,如此勇敢,如此堅強?
她的人生牽引出家族、國家與民族的歷史,佈滿傷口,佈滿傷痕。

一個蕩氣迴腸的故事似乎即將終結,卻發現原來是另外一段人生的起步。
生活擁有許多無奈和難關,既然無法避免,就嘗試挑戰它——為了家人,為了自己,為了延續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11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iller Elite

根據取材自真實事件的原著小說The Feather Man改編而成。
以殺手Danny為拯救恩師,以身犯險殺害幾名特種部隊SAS成員為主軸,
由此牽引出歐美國家為壟斷石油權而侵入中東國家的野蠻行為。

基本上,《Killer Elite》是Jason Statham的個人秀,Clive Owen及Robert De Niro則淪為陪襯品。
除了某些角色戴著大眼鏡、穿著喇叭褲、駕駛著甲蟲車,電影風格仍然缺乏八、九零年代的時代感。
固然劇情普遍以及情節稍有凌亂,不過節奏還算鮮明,當中也不乏精彩的Jason Statham式的打斗場面與追逐場面。
不知從何時起,政府已放寬限制,讓粗口對白一字不漏的完整呈現。

豐富的石油資源使一些中東國家致富,主導世界的主要經濟命脈。
事實上,自由貿易背後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陰謀。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歐美強權為了掠奪石油,使盡方法掠奪豐盈的利益。
提倡自由貿易的列強國家,是制定遊戲規則的主導,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影音娱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5-2024 07:19 AM , Processed in 0.07088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