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新加坡联合早报20110630)
● 翁益华
告别了陈店镇堂哥一家,我与一名同来探亲的亲人搭上了一部拼车前往汕头。所谓“拼车”就像本地过去的霸王车,司机可以随时招来搭客,凑足四人同行。
当天下着豪雨,路上搭客很少,从陈店镇上车,一路上车子只载着我们两人,随后来到司马浦时,才有一名年轻的女子截车,说要去汕头,正顺道。甫上车,她就先声夺人对女司机说:“大姐,我每次乘车到汕头都是15元(人民币,下同,1新元约合5.2元人民币),今天也算同价哦!”接着她又叽里呱啦地抱怨起来,说当教师工资才1000元,每个星期回家,来回车费就要花去30元,实在很破费!女子说着,突然回过头,对我们瞅了瞅,说:“两位叔叔应该是外地来的吧?”
“我们来自新加坡。”同行的亲人回答。
这下子,她马上换了个话题,说她也有个叔叔住在新加坡,每年都回乡探亲。问起她叔住新加坡何处,她却答不上来。
聊了一阵,她问起准备下榻的酒店名,她说真巧,她家就在酒店附近,与我们可说十分有缘!那时正值中午时分,她又问是否打算用餐,她可以充当向导,还厚起脸皮要我们请她吃。
我们尚未置可否时,她却已急不可待地拨打手机,告诉家人她不回去吃饭,有两位来自新加坡的叔叔要请她吃。她突然使出这一招,令我们一时不知所措,加上碍于“华侨”面子,自然不好意思加以婉拒,可她的大胆举止,也让我提高了几分警惕。也罢,就看招拆招,走着瞧。
被迫请陌生人吃饭
她一路跟到下榻酒店办理住房手续,然后领我们往酒店对面方向走去,拐了两个路口,眼前出现了一间颇具规模的餐馆。
她走在前头,一进店就交代服务员要包厢,然后擅作主张开始点鱼虾等海鲜,我看情势有点不对劲,谢绝让她点菜。结果我点了蚝烙、鲎粿、芋卷、金瓜烙,牛肉粿条等小食,她似乎不甘心,又向我推荐肥美的清蒸大闸蟹,我佯言有皮肤敏感,不宜吃大闸蟹,她显然十分失望。
一顿餐饱之后,她喊埋单,服务员送来单据,定睛一看:百出元,折成新币不算贵,我于是前往柜台付钱,她尾随着。
发票风波
就在付款的当儿,她向收银员讨发票,我好生纳闷,钱我付,干吗她却要发票?收银员撕了两张面额五十的发票,我立即伸手接住,她始料不及我会耍出这招,竟向我要,我说:“这发票设计很精美,我要拿回去作纪念!”
“您拿回新加坡就如同废纸。”
“我这个人就喜欢收集废纸!”
说实在的,此刻我估计发票于她应具有某种吸引力,不然她不会如此穷追不舍!最后,她一脸无奈,吞吞吐吐地道出真相:想拿发票报销。
哇,素昧平生,白吃了还想连吃带拿,真是人心不足啊!我当然没把发票给她。
过后与亲人谈起,他说,这女子实在贪得无厌,尤其看我们是外地来的游客,更成了她敲竹杠的对象,也幸亏我及时察觉,不然准遭她狠狠敲诈一顿!出门在外得时刻提高警惕,尤其遇到陌生人,更要加以防备,不然随时都可能被“砍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