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念弥陀

恭敬淨土大經解演義(无量寿经)~'~ 真信、切願,乃至一念,十念,沒有一個不成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3-7-2014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佛法教學終極的綱領就三個,「因戒生定,因定開慧」。

戒是規矩,你得守規矩。教你一門深入,這就是規矩。真正深入就得定,得定就開悟。這是中國古聖先賢,不僅是佛法這樣教人,儒跟道都不例外。

古時候私塾裡面老師教學生,老師最重要就是第一個注意,就是注意學生的悟性,幫助他開悟。這一悟之後,觸類旁通,他就很聰明,一接觸他都能明瞭。

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只要見性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我們今天學《無量壽經》,找黃念祖這個註子就行了。為什麼?經是他老師夏蓮居老居士集五種原譯本之大成。

他這個註解,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集古今中外那些大德註《無量壽經》的大成。都是集大成!你看他的一個註子,你看了多少經?他後面引證的是兩百多種,你全都看了,集大成!

我們要去翻那麼多的時候,要費多少時間?他都把它整理好了。古註過去我們也涉獵過幾種,他這裡全有,他全都抄在這裡面。所以這部經解是集淨土經論註疏之大成,我們要認識,這是寶!一切經裡面淨宗是寶,淨宗典籍裡面,今天擺在我們面前,這是寶!沒有比這個更超勝的,沒有了,我們要珍惜,要認真學習。

這分量夠,像這樣的分量,我們如果從頭到尾一門深入來學習,學習個五年十年,念佛三昧就得到,沒有妄念了嘛!

我們的時間,我們的精神,我們的精力,都集中在這上面,他怎麼會不得定?這個三昧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得到了,就能得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見性。

我們希望能早一天成就,早一天就是你得真放下,這經典裡面教我們要放下的統統放下。

       總的綱領,他說了三句,就是三業清淨。他把口業擺在第一,這跟其他經不一樣,其他經講身口意,本經是講口身意,「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得真幹。

我們還批不批評別人?有意無意批評別人,你就犯了。真要學,時時刻刻要警覺,不譏他過。別人的過失,不要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

你這個做到,你就能學普賢菩薩十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處事待人接物要這樣才行,才像個菩薩。

菩薩沒有冤家對頭,我們老祖宗講「仁者無敵」,仁者在我們佛門裡面稱菩薩,稱菩薩通常都稱仁者,仁慈的人,菩薩是仁慈的人;無敵,他心裡面沒有敵對,如果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對立,這個人不是菩薩,這個人不仁。

不仁就是沒有慈悲心,仁者是大慈大悲,還有怨恨那怎麼能算是仁者?他對不起我,他毀謗我,他侮辱我,他陷害我,你要是個仁者的話,他用什麼手段來對付你,你心裡都沒有沾染。不但沒有沾染,你還很感激他。

為什麼會感激他?他來考驗你,你不是學佛嗎?到底有沒有功夫?罵你幾句,看會不會生氣?一生氣,完了,你看,他來考你。

       你們在經上,《金剛經》上提的,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故事,原文的故事是在《大涅槃經》裡面,講得很詳細,《金剛經》上略提一提。那是釋迦牟尼佛沒成佛之前,修忍辱波羅蜜,人家稱他忍辱仙人。

碰到歌利王,看看能不能忍?歌利王把他凌遲處死,用刀割他肉,一片一片割下來,把他割死。看他能不能忍?你還會不會生氣、還會不會埋怨我?忍辱仙人告訴他,我一絲毫怨恨都沒有,而且在他面前發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

釋迦牟尼佛成佛,第一個得度成阿羅漢的憍陳如尊者,就是那個時候的歌利王,這說話算話。歌利王成就了他,所以忍辱仙人感恩,沒有怨恨。

怎麼成就了他?幫助他提前成佛了,在賢劫千佛裡面,第四尊佛是彌勒佛,釋迦牟尼佛在他之後,是第五尊佛。你看現在釋迦牟尼佛先成佛,彌勒佛變成釋迦的後補佛,什麼原因?忍辱波羅蜜這個成就提前了,你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吃虧是福」,你不肯吃虧,你是不要福報!忍辱仙人懂得吃虧是福,完全接受,他的福報就現前,他提前成佛了。

這些示現都是教導我們,那麼大的難,他都若無其事的逆來順受,我們今天遇一點小小的挫折都受不了,怎麼能往生?所以修行人,吃再大的虧,上再大的當,若無其事。

總要記住佛在《金剛經》上的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把它放下,心裡沒有痕跡,沒有一絲毫的怨恨,常生歡喜心。

對於這些冤親債主,感恩,感謝!如果我過去欠他的,該還他,歡歡喜喜;如果過去沒有欠他的,不要了,他奪取之後,不要他還。還,我還要再到世間來一次作人,接受他還,麻煩大了,不要了,你說你多自在。這都是一些事實真相,能吃虧,什麼虧都行,都歡喜。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四集)  2010/4/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4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42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7-2014 01:1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7-2014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密,我們尊重,我們讚歎,我們不學。為什麼?知道我們沒有能力學。

我們不吃一切眾生肉,消自己的業障。學密的,他可以吃一切眾生肉,為什麼?他吃牠的肉的時候,他能超度牠,他有這個本事。

我們今天吃眾生肉,有沒有本事超度牠?別說超度別的,我們吃一隻雞,能夠叫這個雞生天,牠能夠享天福去,有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能力,千萬不可以,為什麼?你跟牠結冤仇。

密不是開玩笑的,密宗沒有中間路線;換句話說,一個是成佛,一個是墮阿鼻地獄,你要是成不了佛,你就是阿鼻地獄去了,決定不是開玩笑的。

密宗上師跟一般這些信徒結結緣,給你做個灌頂,傳你一句咒子。傳咒多半都是傳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很多人都會念,章嘉大師也把這個咒傳給我,叫我平常念。

我問他什麼意思?他給我講解,「唵」,都是梵語,這個意思是身體,講法身也行、報身也行,身體;嘛呢,我們大乘經裡面很多,蓮花,「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就是念頭。他們的文法,你看,身、蓮花、保持、意。

我們中國人的文法,保持身心(意就是心)像蓮花一樣,這個意思好!

所以持咒要三密相應,手結印,口念咒,心裡觀想。觀想什麼?時時刻刻保持自己身心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這個意思是真好。


現在很多人會念,什麼意思不知道,不知道就產生不了效果。因為大乘教裡面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沒有觀想,你光會念,光會結手印,你沒有觀想不行,得不到真實利益。所以觀想是三密裡頭最重要的,比持咒結印還重要。

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他沒有傳給我密法,他說程度不夠,你還差很遠。這是真話,不是假話,所以我非常感激這個老人。我的佛法基礎,三年當中他給我奠定的,所以以後才會有這麼一點成就。

       這個都是真正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所以屬於他力門,屬於果教,阿彌陀佛以果德加持我們。「行人發心念佛,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被,護持行者」,你真正依教奉行,你不會著魔。

你真正依教奉行,有特異功能的人會看到,那是真正有這種功夫,你的身體放光,魔不能親近你。又何況皈依阿彌陀佛,真的是有二十五位護法神保護你。

為什麼很多人修行都出了毛病?那就是前面講的,「行人稍有執著」,有那麼一點點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麻煩了,你冤親債主全找上門來了。

這心要住在道上,怎麼住在道上?時時刻刻念佛。不是念佛,想經典裡面講的這些道理,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佛是什麼?常常想佛,佛在哪裡?經上所講的,都是的。

       《華嚴經》講得更細,我們過去這麼長的時間學《華嚴經》,我們學了四千多個小時,因為這麼長的時間,所以我們當中才把《妄盡還源觀》插進去,那是修學的綱領,是全部《華嚴經》的精華。論文不長,全文只有六段,前面三段,那是方東美先生講的,最高的哲學;後面三段,那是最高的科學。

這是大乘教裡頭哲學跟科學都講到登峰造極,究竟圓滿,把宇宙的緣起講清楚,萬物的緣起,生命的緣起,我從哪裡來的,我們自己的緣起,都說出來了,太難得了。跟今天全世界頂尖的這些哲學、科學來比,絕不遜色。

我們也用了兩百多個小時,這一套光碟可以多聽,聽不懂,沒有關係,一遍一遍的聽,聽了會開悟。聽了,縱然不開悟,它肯定幫助你放下,這個利益就很大。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四集)  2010/4/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4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42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7-2014 01:1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7-2014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底下,老人舉《十往生經》一段話說,《十往生經》裡面,「佛言: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臥,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這個你相不相信?彼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派二十五位菩薩。

三皈依的時候是三十六位護法神,二十五是講五戒,你真正受持五戒,有二十五位護戒神。所以宿世今生的冤親債主都不會來找你麻煩,你真正學佛。

他雖然對你有仇恨,他沒有辦法報復,他看到你真修行,他知道你有成就,你成就的時候對他一定有利益,一定超度他,一定幫助他。

冤親債主來找修行人的麻煩,那是什麼原因?你假修行,不是真的,他根本就瞧不起你,他來找你麻煩,是這麼一樁事情。

你做得叫他佩服,他怎麼會找你麻煩?你怪誰?不能怪別人,得怪自己。

我自己真的是如法的話,冤親債主都恭敬,他知道他能夠獲得解脫,他跟你有緣,佛度有緣人。這個緣,不論是善緣、是惡緣,總有緣就能得度。

我們學佛的人,每天在自己念佛堂都會供一個冤親債主的牌位,沒忘記他們,不管認不認識,這一生當中也許能記得,過去生中就記不得,我們供的這個牌位是宿世今生,統統都有。

真修行,他真佩服,真生歡喜心,他不找麻煩,他來護持你,希望你早一天成就,他早一天得度。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佛在經上講的,決定不是妄語。

       下面再看,「又《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這是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裡面所說的。這一章經文不長,總共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這一段。這一段,印光大師,我想現在學佛同學很多人都知道,印光大師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再來的。

觀音、勢至過去生中,沒有成佛之前,他們都是娑婆世界人,也就是說,跟我們是同鄉。
他們生到極樂世界,現在是菩薩當中像班長一樣的,領導菩薩們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

娑婆世界是他們的家鄉,也就特別照顧,所以他時時到這個世界,真的,像前面所說的,一切時、一切處,你念他,他就現前。

他教導我們念佛的方法,是最正確的,是最簡單的,最穩當的,最可靠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八個字。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個句子這樣的肯定,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心裡面常常想著佛,口裡面常常念著佛,現前你就能見佛,一切法從心想生。當來,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天天跟阿彌陀佛在一起,跟諸佛如來在一起,跟諸大菩薩在一起學習,這個環境到哪裡去找?

西方極樂世界,好像是一所佛教大學,一切諸佛在他們教化領域之內,把上中下三根的這些眾生,全部都保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釋迦佛也不例外;只有上上根人,他們到華藏世界去。

所以極樂世界無比殊勝莊嚴,我們要相信,一絲毫懷疑都不能有。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四集)  2010/4/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4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42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7-2014 01:13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8-2014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經教確實很能誘惑人,讓你看到之後欲罷不能,我們要是把握不住,樣樣都想學的話,問題就嚴重。

為什麼?我們的心力分散了,不能集中。分散學習,你只能得到佛學常識,用今天學術界的術語來講,你只能成就佛學。

以前李老師常講,你能在這個世間成為一個佛學家,佛學的學者,對了生死出三界毫無相關。

你看出世間的大法,把它變成世間一種學術,變質了。雖變質,當然也是跟佛結了法緣,你阿賴耶裡面種了佛法種子,來生後世緣成熟的時候還是會成就。可是這當中你決定不能避免輪迴之苦,輪迴的時間很長,所以李老師講長劫輪迴之苦,你不能避免。

真正覺悟了,萬緣放下,一心求淨土。這些經教,我喜歡的、想學的,到極樂世界再學,現在先取淨土,到極樂世界無量壽,修學環境好,不遲!

現在要是什麼都想學,就把這樁事情給耽誤掉,你能不能到極樂世界?還打很多問號,你沒把握。這道理不能不懂,懂了之後不能不幹,得真幹。

我在二十多年前,就想把經教放棄,不再搞了。《華嚴經》,上一次講了一半,停了,不講了。你看我《無量壽經》講了十遍,這是第十一遍。我那個時候心裡想,這一生專講《無量壽經》,一遍一遍的講,遍遍不一樣。

這個《華嚴經》的因緣,我也跟諸位報告過,很不得已,但是也是有道理。台灣的開心法師,黃念祖老居士,跟韓館長,三個人邀請,希望把這個講一遍做成光碟留給後人做參考,目的在此地。

要是依我自己,這一部《無量壽經》夠了,這一條路多穩當、多簡單、多容易!一門深入。這麼好的註解,太難得、太稀有了。

我們在此地,我在這裡發心,帶著大家一起學習;要不帶,大概學習的興趣不太濃厚。這個學習,肯定跟極樂世界結了很深的緣分,真正發願,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特別是現在這個世間,眾生苦!無論是貧富貴賤,各行各業,沒依靠!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可憐憫。

過去的社會,人生在這個世間,他有一個依靠,這個依靠是家。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家是你的支持者,你對它決定沒有懷疑。中日戰爭之後,這個八年,家沒有了,再看不到了,中國人可憐,無家可歸,家破人亡。

所以我們對佛菩薩無盡的感恩,佛菩薩告訴我們有個家,極樂世界是我們的家,阿彌陀佛、西方三聖做我們的依靠。真的,絕對不是假的,問題就是你能不能相信?

我們今天有理由相信,為什麼?《還源觀》裡頭講得很清楚,我們跟阿彌陀佛有關係,不是沒有關係,關係非常親密。彌陀是自性彌陀,淨土是唯心淨土。彌陀、淨土,跟我什麼關係?一體,不比父母關係差,比父母的關係還要親。

我們真正把這個關係搞清楚、搞明白了,你還會有懷疑嗎?再也不會懷疑了。像劉素雲居士做的示範,一心一意就依靠阿彌陀佛,得那麼重的病,這個世間醫生治不了,不需要你們治,阿彌陀佛是大醫王,肯定能把我的病治好。天天念佛,病就念好了,這不是假的。

她到此地來,給我們講了十幾個小時。佛菩薩對我們有信心,現在問題是我們對佛菩薩有沒有信心?如果有信心的話,心心相印。

       我們再看下面,你看他所引的《淨修捷要》,這是修行的一個法本,夏蓮居老居士編的。這裡面說,「大勢至菩薩,現居此界,作大利樂。於念佛人,攝取不捨。令離三途,得無上力」。

我們想,夏老在世的時候,他講大勢至菩薩,是印光大師。他沒有指名,實際上?實際上真的,一點都不假,現居此界,真的作大利樂。

這個大利樂是什麼?因果教育。印祖一生極力提倡因果教育。

我們看現前的社會,能治這個社會大眾重病的,確實就是因果教育,他在那個時候看得清清楚楚,看到我們現前社會,倫理治不了,道德也治不了,唯有因果教育。要講透,要講清楚,因果的事例太多了,要蒐集最近的這些例子,報章雜誌媒體所報導的,你一說,人家都有印象,一點都不假,善有善果,惡有惡報。

現在這個世間,香港哪一條街上都有海鮮樓,吃海鮮的果報很多,都在眼前,這是殺生的果報,吃肉的果報。

還有一個嚴重的,年輕的女孩子墮胎,聽說年齡現在十歲到三十歲這個年齡,太可怕了。有特異功能的人,現在看到多少這些女孩子身邊都很多小鬼,就跟著。住在哪裡?住她身上,所以她一身都是病,那個病醫不好的,到醫院檢查,檢查不出來,可是她渾身不舒服,這些冤鬼找她。

她要是真正了解這個,她肯幹這個壞事嗎?不肯幹了。所以倫理道德規範不了,她禁不起這個誘惑,因果可怕,懂得因果的人不敢。所以因果對今天整個世界有大利樂。

特別於念佛人攝取不捨,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念佛人,真念佛人,真想往生的人,佛力加持,攝取你往生極樂世界。

為什麼不快一點?這世界上有災難,也許佛菩薩給你使命,你要好好的修,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把倫理道德因果做出來給人看,這真正叫普度眾生。

做出來,要讓媒體給你宣揚,影響就大了。胡小林是個例子,不再欺騙客戶,也不再跟對手競爭,規規矩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誨來做生意,一樣賺錢。他自己做了多少次報告,賺得光明磊落,賺得心安理得,他多自在,沒少賺。

所以人人懂得因果,個個都做一個規規矩矩的人,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你會得大自在,你會得到真正的幸福。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富貴得富貴,連求作佛、作菩薩都求得到,世間這些富貴在佛法這是小事,沒有一樣求不到的。還是得把因果搞清楚、搞明白。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四集)  2010/4/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4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42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8-2014 01:00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8-2014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又《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這個諸佛就是阿彌陀佛,「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這個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善字,善男子、善女人。
善的標準是什麼?是《十善業道》。

現在我們學習應該把《弟子規》、《感應篇》都把它包進去。為什麼?《十善業道》我們為什麼學不好?實在講,古時候,不必太遠,民國初年的人,我們上一代,像李老師、夏蓮居,他們這一代以上,善男子、善女人做到了。為什麼做到?他們受過好的家庭教育。

民國初年的人,那時候家還在,家學還挺盛。這些人念書都不是現在什麼大學,都是私塾裡讀成的,以後出來參加考試。李老師還念過學校,李老師再往上一輩,他的父親就沒有學校,清朝沒有,那時候沒有學校,完全是私塾、是家學。

       家學裡面教得嚴,嚴師出高徒。李老師讀書受的那些苦,我們作夢都想不到。他給我講,罰跪,不是跪在地上,跪在磚頭上,多辛苦!他老人家給我們講學,教導我們,無論是佛學、是儒學,引經據典隨口拈來,他不需要查資料,我們看了很佩服。

他告訴我,你知道從哪來的?不曉得。跪磚頭來的。你們沒有跪過磚頭,所以不行。

所以中國古時候,小孩真的是很辛苦,受嚴格的教育,跟西方不一樣。西方那個概念,這個童年是天堂,兒童是一生的天堂,快樂!沒有什麼拘束。

中國做小孩很辛苦,十一、二歲走出去,像小大人一樣,規規矩矩,觀念不相同。在童子的時代,把一生所學的東西都要完成。考取功名之後,或者是沒有去考功名,從事任何一個行業,青年時代是奉獻於社會,造福於家庭,為家庭造福。

他一生有個目標,我為什麼活著?我為家活著的。一生就想為家,榮宗耀祖,光大門楣,所以他有依靠,他心是定的。再遠的地方,度過他一生,最後落葉歸根,晚年退休一定回老家,為什麼?家養老。

所以人生最快樂、最幸福、最講享受的是什麼時候?老年,老年享樂。幼年紮根,根深蒂固,紮得很辛苦,這個根就是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這個教育,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社會安定。

少壯的時候,為社會、為國家、為家庭造福,晚年的時候享福。這跟外國不一樣,外國到晚年很可憐,中國是晚年最幸福,享福,六十歲以後。從前做官,做官退休是七十歲,士大夫七十歲就告老還鄉,回家去養老、去享福。

所以這善字比什麼都重要,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是引這麼多經典來給你看,這不是一部經講的,這是世尊常說。

底下說,「又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魔不能犯」。一心專念,大乘經裡教給我們發菩提心,一心專念」,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

四十里光明,四十里是佛法裡面講的一由旬,這光明是什麼?這光明是自性光明,也就是前面講的善,這個善,善心、善願、善行。

佛經上講光明,現在人叫磁場。他居住這個地方,四十里那個磁場就不一樣。一個真正修行人住在這個地方,或是一個小道場,沒有小道場,他居住的環境,我們相信那一家都學佛。這一家,通常人數總在三百人左右,家裡面老人學佛,就帶動大家一起學佛。所以他這一個莊園,這一個村落,這一個小鎮,肯定都被感化,我們能相信。

我們在過去幾年當中,在湯池小鎮,我們只是做實驗,只是用《弟子規》來教學,讓這個小鎮居民四萬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學,大概是三、四個月的時間,人心就轉變,磁場完全不一樣了。所以這是真的,我們能信得過,魔不能犯。

現在我們說這些話,有人相信嗎?人家說這是神話,這不可能的。實在說,這不是佛不靈,也不是法不靈,現在沒有這種效果,應該要知道,都是我們自己雖學佛了,心不正。

不正,就是邪迷不肯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時時刻刻動心,被外面環境所轉,這就是今天我們念佛,我們的環境跟經上講的不一樣的原因之所在。

       後面黃念祖老居士在這一小段做一個結論,由上可見,念佛之人,有彌陀所遣之廿五菩薩,於一切時處擁護加持,又有大勢至菩薩等,威德攝受,復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個福報多大,第一等大福報!諸位要知道,得真幹才行。「故得遠離魔難,安穩修持。仗他力故,化險為夷,稱為易行道」。

劉素雲居士是我們的好榜樣,她是個非常老實的人,非常內向的人,一生就怕名利,對名利是絕不沾染。從得病,念佛念好了,感動多少人。

媒體去訪問她,碟片出來之後,感動無數人。真是給我們做了一個易行道的好樣子,非常簡單,就是萬緣放下,一心一意就是依靠阿彌陀佛。

所以她不怕死,病那麼重,她完全不在乎。醫生告訴她,妳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叫她要做個心理的準備。她說:這個我沒有放在心上,我隨時都希望阿彌陀佛來接引我,極樂世界是我的故鄉。沒有一點恐懼感,心平氣和,這是醫院裡面的醫生、護士對她非常佩服。

她怎麼這麼安詳,一點都不害怕,一點憂慮都沒有,這什麼原因?以後知道她是學佛的,念佛人。於是這個念佛的風氣傳出去了,她居住這個環境地方念佛人可多了,不相信的也相信了,不念佛的也念佛了。

現在名出去了,大家都知道了,到處都邀請她。我說好。她也很歡喜、很聽話。我說這是阿彌陀佛給妳的使命,妳要到處多走動、多看看、多講講,讓更多的人明白、覺悟了,這不是假的,妳現身說法,這裡頭有大道理在。

       下面,老人提到一個問題,這問題很可能,有一些學佛的人,「或以談他力為著相」。哪些人?學禪宗的,他說你們著相了。著相好!我們是著相,我們著相求往生。

「應知他力,亦是自心。自他不二」,這淨宗裡面常講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自他是一,自他不二,「自他宛然」。

有沒有自他?有,從理上講,同一個自性,從事上說,同一個自性所生,自性能生萬法。「因他力而顯自心,從有念以入無念,正是本法深妙處」。

我們如果遇到有人對我們這些批評,你應該要了解,能答,懂這個道理,可以告訴他;不懂,不懂就笑笑,念阿彌陀佛就好了

不管你怎麼講,我還是一句阿彌陀佛,我對你恭敬,你那個法門好,我讚歎,我這個法門不如你,我的根性不如你,看看將來我們兩個誰成功?不必現在在抬槓,看看以後成就,這就證實了

       「是故《彌陀要解》云: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他還在分別,他還在執著,「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蕅益大師這個話好!因為蕅益大師生在那個時代是明朝末年,禪風很盛,禪瞧不起淨土。

所以蓮池大師善巧方便,註解《阿彌陀經》,用《華嚴經》的十門開啟,把《彌陀經》提升跟《華嚴》一樣的境界。這是他的善巧方便,這是他老人家的用心,就是在那個時代,禪風極盛的時候,怎麼樣讓人來相信淨土。

早些年,我在台灣,那個時候剛剛有一個小道場,華藏圖書館。正好有個美國的留學生,在台灣留學,她是學佛法的,在台灣大學做研究生,她找到我,就住在我們圖書館。

她的中文講得不錯,很難得,是個女孩子,二十多歲。我問她中文從哪裡學的?她在紐約學了三年。我們很佩服,三年說一口很流利的中國話,能看得懂中國的古文,太難得了。

她聽我講《彌陀經》,她就希望我到美國去弘法,她說:法師,你到美國,才能把淨土宗搞起來。

她在我那住了四個月。這也是我到美國的一個因緣,因為美國那個時候只有禪宗、有密宗。禪宗,日本傳過去的;密宗,西藏傳過去的,中國法師很多,在那個地方很不容易傳承中國大乘佛法。這個時間到了,這一段我明天再講給大家聽。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四集)  2010/4/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4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42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3-8-2014 01:10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14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4-2-2023 10:54 PM 编辑

                                                                                   
   
                  
无量寿经解演义.jpg

010345voasvsb1isv5v4s4.jpg.thumb.jpg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五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十四面倒數第三行,我們從前面最後一句看起。

       「是故《彌陀要解》云,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蕅益大師《要解》裡面這幾句話意思很深。

凡夫之所以很難成佛,關鍵就在此地,總是放不下分別執著,這裡頭講的是分別執著。無論修哪一個法門,這是我們無量劫來的習氣,很容易犯過失。

這個法門,祖師講得好,「全在了他即自」,了是明瞭,知道自他不二,他是阿彌陀佛,自是自己,阿彌陀佛跟自己本來就是一體,是自性彌陀

阿彌陀佛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的。我從哪裡來的?也是自性變的,我跟阿彌陀佛同一個自性。這個道理很深,真正契入這個境界,肯定這樁事情是真的,那你叫證得,你就是宗門裡面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他佛跟自佛是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這個自性變的,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也是這個自性變的。這樁事情,賢首國師在《妄盡還源觀》裡面講透了,講得太清楚了。

你就曉得諸佛如來跟芸芸眾生跟我是什麼關係,就搞清楚了,從關係上來講,就是倫理。所以在中國,倫理很重視,自古以來講求倫理,這個倫理是講人與人的關係。

佛法的倫理講得最圓滿,不但把人與人的關係講出來,人與所有一切動物的關係,跟所有一切樹木花草的關係,跟山河大地的關係,跟虛空法界不同維次空間那些生物的關係,全都說出來了,可以說倫理講到究竟圓滿是大乘佛法。

特別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看到「世界成就」、「華藏世界」,那都講倫理。如何將這些關係處理得很好,那是德行,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德相,處理都不離自性,性德的流露。

性德的核心,我們中國老祖宗真的發掘出來,核心就是「孝」。所以中華文化,講中國特色,用一個字來講就是孝,佛法裡頭也是這個孝。所以佛法到中國,跟中國文化很快的就融成一體,它的根本是一不是二。

淨宗《觀無量壽佛經》,你看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以這個為基礎,孝親尊師。

其他的宗教文化裡有沒有?有,實在講核心就是一個。所以世間宗教可以團結,一個核心,沒有不講孝道的。

它沒有佛跟儒講得這麼清楚,它講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它講仁慈,實際上都是一個意思,一個核心。

能夠真正覺悟不容易,覺悟之後,這些知見就沒有了,不會再說他佛、自佛,不會再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不就是對立嗎?有自、有他。

所以蕅益大師說,如果忌諱他佛,他見沒忘;若偏重自佛,那是我見顛倒,我見未忘。自他對立,那就變成二法,就不是佛法。

像惠能大師在光孝寺,現在的光孝寺,第一次跟印宗法師見面,印宗法師向他請教,你在黃梅的時候,五祖講禪定、解脫,他老人家怎麼講法?

惠能大師給他解釋,講禪定、解脫,解脫是涅槃的意思,
惠能大師說,「禪定、解脫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

能大師這句話怎麼解釋,我們能體會到嗎?印宗法師還是二法,也就是還有分別執著,惠能大師二融成一體了。

不但禪定、解脫是一不是二,一切法都是一,世間法跟佛法也是一,覺悟叫出世法,叫佛法,不覺悟就叫世間法。真的是一不是二。

覺悟之後,找不到二,所以入不二門,為什麼?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哪來的二法!這幾句是講不二法門,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佛經裡面的高等哲學,我們能聽懂,聽懂就是古大德講會了;沒聽懂,不會。

會了很好,不會也不要緊,老實念佛就行。聽話,真的老實聽話,你真幹,肯定能成就,這是祕訣。這一段我們就學到此地。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五集)  2010/4/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5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74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7-8-2014 01:26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0-8-2014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看底下一段,第四段「丁,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這是講持名念佛這個法門,它與明心見性相應,雖然還沒到這個程度,但是是一個方向、是一個目標,肯定不錯,就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無生是見性,真正看到一切法沒有生滅,生滅不二。這個法門是善巧方便,讓我們也能契入。

請看經文第十五面第一行,「夫無念與無生遠非凡夫之所能」。

無念就無生,這裡頭的意思,我們要是能體會到,有生,有生就有念頭。

我們不是這個境界,也沒入這個境界,可是學過《還源觀》的人他懂得,宇宙怎麼來的?萬物怎麼來的?就是念頭來的,念頭一起就現前,念頭沒有了,馬上就沒有。

彌勒菩薩講那個念頭,念頭的生滅非常快,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有這麼多念頭。他說念念相續,所以好像是有生,如果這個念頭有一個念頭斷了,無生的境界就現前。

無生是什麼?無生是常寂光,這裡頭沒有生滅的現象,不生不滅。惠能大師見到了,你看他那個報告五句話裡頭,第二句說「何期自性,本無生滅」,他見到了,他證得,五祖衣缽才傳給他,沒傳給神秀,神秀有生滅。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有生有滅,人家是真的見到無生,所以境界不相同。

       這個境界不是凡夫境界,什麼人的境界?大乘教裡常講的「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無生就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什麼?忍是認可,你見到,你一點懷疑也沒有,你證明了。所以忍有認可的意思,有肯定的意思。

佛講無生法,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他接受,他肯定。我們聽了這句話,一定會說:釋迦牟尼佛,我看到人生老病死,我看到花開花謝,怎麼會沒有生滅?我們不懂,真的,真的沒有生滅。

這個常識要是稍稍能夠明白一點,去讀《還源觀》,那裡面講得很清楚,但是我們不能證實,八地菩薩見到。

我們在《華嚴》上讀到,圓教初住,破無明,證法身,他就見到無念無生,脫離十法界。給諸位說,十法界就是有生有滅。十法界從哪裡來的?阿賴耶變現的。

阿賴耶的三細相,現在科學家講得很像,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之間只有三樣東西,除這三樣,什麼都沒有。

這三樣是什麼?第一個是能量,第二個是物質,第三個是信息。

佛給我們講阿賴耶三細相,第一個是業相,轉相、境界相,業相就是能量,轉相就是信息,境界相就是物質。科學家我們也不能不佩服,他也發現了,但是沒有佛講得那麼清楚。

佛說這三個現象從哪來的,他不知道;這三個現象如何變現出宇宙、變現出萬物、變現出我們這個人,科學家說不出來。不容易,能發現這三個東西,這近代科學。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五集)  2010/4/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5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74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8-2014 12:3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9-2014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住菩薩他是把起心動念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分別執著當然沒有,分別是從起心動念以後才有分別,分別之後才有執著。

這個東西統統放下,生實報莊嚴土,沒有到常寂光,可以說證常寂光,沒有契入。為什麼?他還有無明習氣沒斷。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無明習氣厚薄不一樣,習氣全斷掉了,實報莊嚴土也沒有了,他到哪裡去?他到常寂光去了。

常寂光裡頭,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這是真正不可思議的境界,你沒有辦法想像,你也說不出,它真的存在,永恆存在,不生不滅。

起不起作用?起作用,眾生有感它就有應,這個感應道交也很難想像。

我們年輕學佛法,老師也沒有把這樁事情講清楚,我們對這個事情總是有懷疑,這個懷疑不是懷疑它有問題,在佛法講疑情,總是有疑不能斷

經過大乘經教長時期的薰習,慢慢領悟了,這個領悟,是悟,是叫解悟,不是證悟;解悟,不懷疑了,有道理,道理也懂了。

有理當然有事,有事當然有理,從事上明白了理,從理上也了解了事。為什麼不能證得?起心動念沒放下。

分別執著比一般人輕了,一般人為什麼連解悟都有那麼困難?那是分別執著太重,這是障礙你的悟門,不是證悟,解悟,你看解悟都被障礙,何況證悟。

佛法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放下,徹底放下。布袋和尚表法表到位了,這宋朝時候,跟岳飛同時代,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我們中國人稱他叫歡喜佛。這是個傳奇人物,但是《高僧傳》上有他的傳記,傳記裡不知道他的姓名,沒人知道,哪裡人也不知道,出現在浙江奉化。

他居住的地方是雪竇寺,這個寺廟現在是彌勒菩薩的道場,他在那邊住過。胖乎乎的、笑眯眯的,每天到外面去化緣,不管人家給什麼東西,都往布袋上放在裡面。

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幾個人向他老人家請教,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兩個手垂下來,做出這麼一個姿勢,一句話也不說。人家看了一看,這是放下,放下之後怎麼辦?他把布袋背上就走了,理也不理人。

他真的答覆了,真的講清楚了,什麼是佛法?放下是佛法。

你看看,我們在大乘教裡,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放下分別就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自始至終就是教你放下,放到什麼都沒有了,連放下也放下,你成佛了。 成佛之後怎麼樣?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

提起來什麼?提起來是普度眾生。這個「度」用現在話來說就是幫助,幫忙、協助,眾生有苦難,你得幫他,眾生在迷惑沒有覺悟,你得幫助他覺悟。

用什麼方法?講經教學。你看釋迦牟尼佛用的方法,我們都看到了,身行、言教,他所說的他真做到。身行言教,講經說法,釋迦牟尼佛一生就幹這麼一樁事情。三十歲開悟,開悟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所說的他全做到了,沒有一樣不做到。

他教我們的,像啟蒙,《十善業道》,他做到了,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真做到了,做得乾乾淨淨;三皈,放下迷邪染,依靠覺正淨,這是三皈,他做到了;五戒他做到了;經教裡面教我們放下執著,他做到了,放下分別他也做到,放下起心動念他做到了。

然後告訴你,只要你真正肯放下,無量的智慧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無量的功德、無量的相好都是自性本來具足。

《華嚴經》上世尊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真的不是假的,惠能大師開悟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這個意思,《華嚴經》上所講的。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五集)  2010/4/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5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74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9-2014 12:44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9-2014 0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放下的時候,自性性德都現前,無論你學還是不學,其實六根一接觸就徹底明瞭,這是本能。我們中國老祖宗懂得,說得太簡單,所以後人多半都曲解、誤解。

老祖宗只說一句話,本性本善,《三字經》上放在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我們看到這個字,馬上就望文生義,善是什麼?善惡的善。不是的,這不是善惡的善,我們把它搞錯了。

我們怎麼曉得不是善惡的善?用佛經裡面講的道理來看老祖宗的話。所以湯恩比說得好,中國人心量很大,容納了印度的文化,這是外來的文化,容納,而印度的佛教豐富了中國本土文化,我們說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就豐富我們本土文化。

這個善是自性,不是善惡的善,有善有惡就不善,為什麼?它有分別執著。

這個善是什麼?這個善就是佛經上講的自性,不二法門才叫善,二就不善,善惡是二法,對立了,那不善,真正的善沒有對立。

佛家講,性相、理事、因果是一不是二,這才叫善,這個意思就很深,跟大乘佛法就圓融了。是不是這個意思?是的,因為自性圓融一切法,絕對沒有會錯意思。

中國老祖宗不簡單,你看五倫裡頭第一個「父子有親」,那個親是親愛。孝,孝怎樣表現出來?就是親愛,父子親愛那就是孝。

是個會意,你看文字創造,所以中國文字不能改,一改,意思就沒有了,它是叫你看到這個符號,你就會想到意思。

你看孝,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這兩個合在一起,你去看這個意思,上一代跟現前這一代是一體,這叫孝,這是孝的本意。

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是一體。這個意思在外國沒有,外國文字裡更沒有法子看出來,中國文字多妙、多美、多善,盡善盡美。

中國文字你看了,雖然你不認識,你不會念,可是你能看出它的意思,這是智慧的符號。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五集)  2010/4/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5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74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3-9-2014 01:1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14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看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

八地菩薩心意識早就沒有了,為什麼?圓教初住菩薩,脫離十法界生到實報土,就已經轉識成智,怎麼還有心意識分別?這句話怎麼講?

這一句是講無始無明習氣裡頭有,這個習氣非常淡薄,十法界裡面的這些有情眾生,包括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聲聞、緣覺,完全不知道,何況我們凡夫,我們以為他們完全斷盡了,習氣看不見。

很薄的習氣,他自己知不知道?他自己不知道,比他位置高的人知道,比他位置低的人不知道。也就是說,七地不知道八地,八地知道七地;八地不知道九地,九地知道八地。

這個地方講「離一切心意識分別」,這是講習氣,這個習氣斷得差不多,到八地。

他往上面去,九地、十地、等覺,再妙覺就完全斷掉,習氣完全沒有了,四十一品習氣他斷得差不多了,這才叫真的無生法忍。

廣義的無生法忍,什麼位置就得到?初住菩薩就得到。

為什麼?他起心動念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就是無明斷掉,無明斷掉他就證法身,他就脫離十法界。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曉得,你要不曉得你會懷疑,初住菩薩起心動念都沒有了,怎麼還沒有真的證得無生法忍?

對我們來講,初住菩薩真的證得無生法忍,可是對上面來講他還沒有,必須到八地菩薩的時候,人家才承認他真的得無生忍。九地、十地、十一地、妙覺,十一地是等覺,上面那四個位次肯定得,因為習氣斷了。

       「可見此乃聖者之所難,安能期之於具縛凡夫」,我們怎麼能做得到!這是講無念無生做不到,無念無生初住才證得,到八地才算圓滿,習氣沒有了。

「是以善導大師《四帖疏》曰」,《四帖疏》是善導大師註解的《觀無量壽佛經》,註解的名稱叫《四帖疏》,也叫《觀無量壽佛經疏》,善導大師的。

它裡面有這麼一段話,「今此觀門等」,因為《觀無量壽佛經》裡一共講十六種觀法,所以「觀門等」就是十六種觀法,都是「指方立相」,指定西方極樂世界,方位給你指出來,而且教你怎麼觀法。

你看第一觀教你觀西方,太陽下山那個樣子,「落日懸鼓」。太陽接近下山的時候,紅的太陽像個鼓一樣,叫你看這個。

要怎樣才觀成?睜開眼睛看到,閉了眼睛它還在那裡,還看到,這一觀才叫觀成。

這十六種觀法,無論哪一種,你要是觀成,求生西方就有分;不是十六觀都觀成,任何一觀,觀成之後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比念佛難!我們看那個紅太陽印象很深,我們在這個房間裡看看紅太陽在不在?在,那就是真的;如果不在,這一觀沒觀成。所以觀想也不容易,你精神不能專注,這境界不會現前。

為什麼會現前?理上,大乘經上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裡真有,它就真現相。

       《十六觀經》裡面有觀佛像的,「觀像念佛」;「觀想念佛」,想是你心裡面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你只要一想,境界就現前,你不想的時候境界就沒有了,什麼時候想,什麼時候境界現前,這往生還有問題嗎?臨終的時候,心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現前,西方三聖來接引你,平常要把這個功夫練成。

觀像念佛就是造一尊阿彌陀佛的像,天天看它,也是像落日懸鼓一樣,看到什麼?睜開眼睛佛像在面前,閉著眼睛佛像也在現前,無論在什麼地方,你念頭一想,佛像就在面前,叫觀像念佛。

最後第十六,十六就是叫你持名,所以「持名念佛」也在十六觀裡面,十六觀最後的一觀,最後就是最重要的。

印度有很多習俗跟中國相同,最好的東西放在最後,壓軸。也就是說,用這個觀觀不成怎麼辦?觀不成就念佛,念佛能往生,這是比什麼都容易。

所以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觀,這個法門度盡一切有緣眾生。這要加個有緣,有緣是你相信,你有信、有願、真念佛,這就叫有緣眾生,善導大師講的「萬修萬人去」。

所以是「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不是無念無生,住心,叫你心住在境界上而取境界,「總不能無相離念也」,《十六觀經》不是叫你離相,不是叫你離念。

我們持名這個方法是在第十六觀裡頭,當然我們也是有念,也是有生,不是無相離念。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五集)  2010/4/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5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74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9-2014 01:0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0-2014 0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來懸知末代罪濁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這個地方的如來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推廣就是一切諸佛如來。

諸佛如來在不同的世界示現作佛,教化眾生,用什麼法門?都用這個法門。

為什麼?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凡聖同收。除這個法門之外,上上根人有分,中下根人就沒分。愈是苦難眾生,迷惑、罪障、習氣重的,如來對他們特別的憐憫,度他們只有這種法門。

《無量壽經》這個法門就非常方便,專講持名念佛,信願持名就行了,就能得度。但這個法門真的是難信之法,只要你堅定信心,決定不懷疑,你這一生就得度。

如果懷疑怎麼辦?懷疑就去研究經教。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對象是什麼?對象就是有疑問的,特別是對念佛法門有疑惑的。

你的信心不堅定,你的願心不懇切,怎麼辦?聽經,佛細心給你講,你聽清楚、聽明白了,相信了。所以講經的用意,幫助眾生斷疑生信。

真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了,要不要聽經?不要了,你取淨土是決定成就,不要再搞聽經這個麻煩事情,一句佛號念到底。

所以念佛堂,念佛堂裡可以不聽經嗎?可以。但現在念佛堂,我們為什麼要叫他聽經?他信願不足,不聽經不行。

你們去看《印光大師文鈔》,印祖那個時代距離我們不遠,大概是七、八十年以前,印光大師在世。那個時代念佛堂裡面不准講經,只講開示,不講經。

為什麼?人心淳厚,進念佛堂的人都有信心,他不懷疑,老實念佛;現在念佛的人不老實,你有疑惑,疑不斷不行;疑不斷,它障礙你。

你看大乘教裡面佛講得多好,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障礙他什麼?障礙他精進。

尚且障礙菩薩們精進,那我們凡夫障礙可就大了,障礙你什麼?障礙你覺悟。

你有疑,你聽經聽不懂,讀經不了解意思,這個障礙是什麼?障礙是你懷疑,因為你懷疑,你對經教不恭敬,佛想加持你加不上。

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沒有恭敬心,因為你有懷疑;你沒有恭敬心,你得不到利益,聽也聽不懂,聽幾十年還是聽不懂。

聽不懂再聽,佛非常慈悲,不厭其煩,聽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聽懂了,聽懂你不懷疑了;到不懷疑的時候你進步就快了,你會感覺到年年不一樣。

到你什麼時候能覺察到月月都不一樣,境界都不相同,你往生就有把握。年年不一樣,是好境界,往生不見得有把握;月月不一樣,往生有把握

底下這句是比喻,「似無術通人,居空安立舍也」。這就是凡夫要想無念無生,契入這個境界,就好比沒有神通的人,他想在空中造個房子,行嗎?有神通的人行,沒有神通的人做不到。

這就是說,我們凡夫要想契入無念無生,就跟沒神通想在空中蓋房子一樣。這是《四帖疏》裡面的一段話。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五集)  2010/4/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5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74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10-2014 01:46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4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這是黃念老說的,「蓋以眾生妄心,念念相續,如急流水,從未暫息」。這個比喻好,確確實實,我們的妄心,妄心是什麼?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非常微細,心一動,妄心就出現。

妄心就是阿賴耶,阿賴耶也離不開自性,從真起妄。實在講真妄不二,因為真妄不二,所以諸佛如來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真妄不二。

阿賴耶沒離開自性,只是偏離性德,背離性德產生這個幻相。不像四聖法界,四聖法界也用阿賴耶,但是他們老實、聽話,聽諸佛如來的話,依教奉行,所以他們學得很好,學得很像佛;不是真佛,叫相似即佛,天台大師講的,他很像佛。

為什麼他不是真佛?他用阿賴耶,還是用妄心,妄心學得很像。幾時把妄心放下,真心現前,他就是真佛,那叫轉識成智,那就是真佛,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

大圓鏡智是什麼?大圓鏡智就是常寂光,常寂光迷了就變成阿賴耶,覺了就是常寂光。

常寂光裡面的智慧就是阿賴耶裡頭的轉相,阿賴耶裡面的見分;常寂光裡面的德相就是阿賴耶的境界相,相分,它變質了,沒有形相它能變成形相。

自性裡面的見聞覺知不生不滅,在阿賴耶識裡頭,見聞覺知就變成受想行識。所以,受想行識是從見聞覺知變來的,受想行識有生有滅,見聞覺知不生不滅。

       這個世界之所以好像存在,那是什麼原因?念念相續,妄心就是起心動念。在我們六道裡面,不但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如果你沒有執著,六道就沒有了。

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就有四聖法界,在淨土裡面講是方便有餘土;有執著,有執著就是凡聖同居土,六道輪迴。所以你說執著對我們的傷害多大,給我們帶來多大的痛苦,六道太苦了。

佛說得這麼清楚,我們現在也知道,我們能不能把執著放下?還是不行,還是要執著。這什麼原因?習染太重,時間太久,養成了習慣,有意無意它就起現行。

修行怎麼個修法?時時刻刻能警覺到,宗門大德說得好,「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為什麼不怕念起?念念相續,它怎麼會不起來?它成習慣,它會起來。起來不怕,問題是你要覺悟,你要清楚,你不能被它迷了。

覺怎麼樣?覺的現象就是不執著,覺悟了,阿羅漢的層次;不分別,菩薩的層次;不起心不動念,初住以上,佛的層次,那叫覺。

我們今天沒有覺,連阿羅漢那個層次都到不了。我們在學習,還要辯論、還在探討,這是什麼?這是在執著。

不執著有沒有辯論?不執著沒有辯論了。你看到別人在辯論的時候你會笑一笑,笑一笑是什麼?笑一笑動了分別,雖然沒有執著,比他高一點,還不行。

到高一級階層,高一級階層是如如不動,沒表情,境界就更高;笑一笑還不錯,你比他高一層。從未暫息,這句話是給我們很重的一個警惕。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五集)  2010/4/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5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74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10-2014 12:29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1-2014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若勉強按捺,粗念雖得稍息,細念從未暫止。」我們現前同學們讀這個文都能夠理解,都能夠肯定,所以這個事情勉強不得,愈勉強愈麻煩。所以佛很有耐心,一點都不著急,慢慢來。他是長劫染污,養成這煩惱習氣,菩薩也能長劫的把它化解。

我們如果在這一生把機會抓到,什麼都放下,一心念佛,真的往生淨土,是不是這一生才開始的?不是的,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看到,過去生生世世都在學佛,學了多少世,這一生成功了,脫離六道輪迴。

你就感到非常幸運,你會很感恩阿彌陀佛,為什麼?如果不是這個法門,你要搞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裡任何一個法門,你這一生決定不能成就。

為什麼?任何一個法門都要放下煩惱,你才能上升,這個法門不必,煩惱習氣不必放下,這就容易。死心塌地跟阿彌陀佛跟定了,一步也不肯捨,就到極樂世界去了。

你看這是執著。所以淨宗不怕執著,執持名號,這是執著,持是保持,不能失掉,堅固的執著,執著阿彌陀佛,其他的都不要。這種人往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好!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跟實報莊嚴土沒差別,它在一起,當中沒有空間維次的障礙。

我們這個世界有,那邊的世界沒有,為什麼沒有?空間維次的障礙是從分別執著來的,你分別執著沒有了,這個障礙就沒有。

       我們分別執著沒斷,這個習氣不就帶到極樂世界?沒關係,極樂世界的人統統沒有分別執著,你到那個地方去,很快,幾天就習慣了,你那個分別執著習氣也會放下了。

為什麼?分別執著是因為你想得的東西、你的欲望得不到,你才執著,如果一切你所需要的,你念頭一想就來,不要就沒有了,你看這個多自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你,你到極樂世界,你想什麼都有,統統能得到。

古德常講「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不需要人工的,衣服不要去買衣料,也不要裁縫,一想就穿在身上了。想吃的時候百味飲食,經上常講「百味飲食」,它有典故的,吃飯的時候是一百道菜,這是從前皇帝的,皇上的飲食是一百道菜,不管他吃不吃,他每餐是一百道菜,百味飲食。

你的物質生活跟帝王一樣。也不需要人工,你這一想,東西就在面前,吃了,不要了,不要就沒有了,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真的嗎?真的。

為什麼是真的?科學家告訴我們,能量可以變成物質,物質可以變成能量。現在在我們這個世界,能把物質變成能量,核子彈就是從這裡發明的,可是能量變成物質現在做不到,知道有這個可能,做不到。

極樂世界做到了,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他不需要用儀器,他用意念,念頭,他心想要什麼東西,能量就自然變成物質,他受用;受用不要了,物質化成能量,烏有了,不需要儲藏。

他們居住的宮殿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要什麼有什麼,沒有儲藏室,你說多自在。在這個環境,你住下去之後,你的妄想慢慢就沒有了。

你還想要錢嗎?錢要多少有多少。你要黃金,人家黃金是鋪地的、鋪馬路的,你有沒有把馬路柏油放一堆擺在家裡?我相信你不會。

為什麼?我們這裡黃金太少,稀有金屬,他那裡太多了。你要七寶,一顆小小金鋼鑽做個戒指戴著很美,人家那個是幹什麼的?人家大塊金鋼鑽是建築材料,是蓋房子用的材料。

所以到那個世界,對物質享受的貪心馬上就沒有了。 由此可知,極樂世界的資源是多麼豐富,太豐富了,這資源從哪來的?自性裡頭的。

我們這個世界也有,跟它一樣的豐富,我們這個世界七寶變成什麼東西?變成沙子、變成泥土,學科學的都懂,變成這個東西。

為什麼變成這些東西?念頭不善,起了貪瞋痴,所以自性裡面的珍寶都變成染污。

大乘教裡有一句話是大道理,「一切法從心想生」,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上善,我們念佛要修善,不修善,還有貪瞋痴慢,念佛不能往生。

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發菩提心,還得要修菩薩六波羅蜜,以這個功德迴向淨土才能得生。

我們看到有很多貧窮人,他沒有修六波羅蜜,怎麼也往生?你細心去觀察,他雖然沒有修,他六波羅蜜圓滿了。

布施目的是斷貪心,他雖然貧窮,從來沒有布施過,他對這個世間沒有貪戀,布施波羅蜜圓滿持戒是破惡業的,他念這句佛號,不再作惡,他持戒波羅蜜圓滿;忍辱是對瞋恚的,他心裡對一切人、對一切事沒有瞋恚心,再也不會埋怨人;精進,念佛不懈怠;禪定,一心一意;智慧,選擇這個法門,一點不懷疑。

你想想看,老太婆一個字也不認識,統統具足,跟經上講的相應,你細心去觀察,經上所講的條件她統統都具足。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五集)  2010/4/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5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74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11-2014 06:14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14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人倘若錯認,便云相應」,那就大錯了。行人就是念佛人,在這裡指念佛的、修淨土的。粗念稍稍息了一點,細念根本就沒停止,細念要是一斷,好了,常寂光淨土現前,就明心見性,細念斷了。

自己知不知道?知道,清清楚楚,真放下,徹底放下。六根在六塵境界,不但人間天上,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放下,那是細念斷了,只要一見性,永遠不會退轉。

惠能大師見性了,釋迦牟尼佛見性了,身體還留在世間,這在佛經上叫有餘依涅槃。涅槃是說他自己證得的境界,見性了,見性就是證涅槃,入大般涅槃,見性了,見道了。

見道,他身體還在,現象還都存在,那是什麼?習氣沒斷。

習氣沒斷不要緊,為什麼?他在境界裡已經不會起心動念,永遠保持這個境界,這叫不退。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初住菩薩證三不退,他有習氣。

所以淨宗,阿彌陀佛本願裡面說的,第十九願,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句話了不起!

阿惟越致是什麼?阿惟越致是圓證三不退,證三不退上加個「圓」字,初住菩薩證三不退了,不能說圓。

圓是什麼?習氣也斷了,大乘教裡佛告訴我們,七地以上,八地證無生法忍,七地是圓證三不退,跟八地菩薩差一個階級。

淨宗稱為難信之法,就難在此地,誰肯相信!你是個凡夫,念阿彌陀佛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得到這樣殊勝的果德,誰相信?

我們現在搞清楚了,不是往生真的就提升到這個品位,不是的,他還是凡夫,他煩惱習氣沒斷,只是伏住,那個地方沒有緣,雖有種子沒有緣,它不會起現行,環境太好了,道理在此地。

智慧、德能,到極樂世界就有能力跟十法界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有應,他就有能力像佛菩薩一樣應化度眾生。

能力從哪裡來的?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給他的,不是他自己的。

他要慢慢修,修到圓初住菩薩,到那個時候就是自己的,沒有到那個程度,那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的。佛力不可思議!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
所以不是相應,是佛加持,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五集)  2010/4/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5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74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11-2014 12:2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2014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7-12-2014 12:32 AM 编辑

「於是大悲慈父」,這是講的阿彌陀佛,「興無緣之慈,垂玆奇妙方便法門,指方立相,攝心專注,即此妄心,持佛名號,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念得純熟,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暗合道妙,便契《金剛般若經》無住生心之妙諦」。

念老這段話講得好,這是阿彌陀佛無緣大慈,傳給我們這樣一個方便法門,比起任何法門都方便,再找不到更方便的,就四個字,阿彌陀佛。

你心裡真有這句阿彌陀佛,念念不忘,一切時一切處心裡頭真有,你就成功了。念多久才能往生?果報才能現前?《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我們去看看,一半以上大概都是三年。

       早年我講經的時候,那時候大概我四十多歲,我三十三歲出來講經的,有法師來問我,他有懷疑。他說是不是《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講的這些人,他們開始念佛到往生,他壽命剛剛就是三年,壽命到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去了?拿這個問題問我。


我說你這個想法不合邏輯,一、二個人,三、四個人,可能是的,那太多了,太多這講不通了。

他為什麼三年去了?只要他功夫成片,他有壽命他不要,他提前走了,念到功夫成片就生死自在。這才講得通,才講得圓滿。

有人念到這個程度,他還不走,那是什麼?他跟這個世間眾生有緣,既然有緣,他就得多帶幾個人去,帶的人愈多愈好,他就留下來。他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他真有這個能力。

這樣的人你細心去觀察他,他絕對沒有自私自利,他決定沒有名聞利養,決定沒有貪瞋痴慢,你細心觀察。但是辦事的時候他有表演,他也發脾氣,那像唱戲一樣,不這樣事情辦不通,心裡頭確實沒有。

我們中國諺語形容這個人「刀子口,豆腐心」,心地很軟,那是屬於辦事的,那叫善巧方便,不是真的,細心觀察你能夠看到。這是我們一般所講的再來人,他可以去,他能夠緩幾年,多住幾年幫助有緣眾生。

如果沒有緣,他就走了,沒有緣就是他來教沒人聽,人家不相信他,他就走了。走也是度眾生,他走的那個瑞相,讓一般人看到生起信心,發心學佛。所以,他走也是度眾生,留在世間也是度眾生。

       這個地方特別我們要留意的,這裡頭一句話,這都好懂,指方立相,攝心專注,即此妄心,持佛名號,「念一佛名」,念阿彌陀佛,「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這句話重要。


念佛什麼功德?這就是功德,真實功德。不念佛的時候你有妄想、有雜念,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你就不會有妄想,就把你的妄想、雜念念掉,這叫真實功德。

雜念、妄想是在造業,這很多人不知道,「我沒做壞事」,動一個惡念就造了。

所以持名念佛,直叫你不起惡念。不但惡念你不起,六道裡頭的善念也不起,你起善念感得的是三善道的果報,惡念是感三惡道的果報,善念惡念都出不了六道輪迴。

這一句阿彌陀佛,六道輪迴裡頭沒有,他不在六道,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你得明白這個道理。

為什麼念佛?念佛不造業,念念是阿彌陀佛,這叫淨業,它跟西方淨土相應。所以一念佛號與佛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我們回頭想想世尊在大乘教裡頭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本來是佛,現在念念都是佛,他怎麼不成佛!在十法界裡取最高的果位,佛果,還要超過!因為在十法界,還沒有出十法界,念阿彌陀佛超越十法界,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超過十法界,這個事實一定要知道,捷徑!穩當!

所以能信、能願、能行,這是無比的智慧,不是真正覺悟、真正真實智慧,在這一生當中他不會取這個法門。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五集)  2010/4/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5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15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1-2015 12:48 AM 编辑

念到純熟的時候就入不二法門,「乃忘能所」,能所就代表相對,能所不二。

「心無所住」,不住所念,也不住能念,能所都不住,可是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境界叫「暗合道妙」,道妙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句話,「無住生心」。

為什麼說它作道妙?惠能大師在這一句開悟的,我們中國人俗話講在這一句裡頭得道的。

五祖忍和尚給他講《金剛經》,當然是講大意,因為六祖不認識字,肯定沒有看經本,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明心見性。

那個時候六祖二十四歲,很年輕,五祖把衣缽就傳給他。半夜,衣缽傳給他,叫他趕快走,什麼原因?祖師也是表法給我們看的,也是叫我們學習,就是嫉妒障礙不能避免。

神秀跟五祖多少年了,在同學當中他是首座,就是班長,是忍和尚的助教。同學們講五祖要傳法,大家心目當中想肯定是傳給神秀,怎麼會是別人?現在衣缽傳給一個從別的地方來的、大家都瞧不起的。

寺院裡那麼多人,一千多人,那些人心能服嗎?五祖怎麼能把衣缽傳給別人?不可能的事情,肯定要去把它追回來,大概老和尚年歲大了,一時糊塗,把衣缽傳給不相干的人。所以五祖說你趕快躲,最後躲在獵人隊裡躲了十五年,十五年大家把這個事情淡忘了,他才出來。這個教訓我們要記住。

釋迦牟尼佛當年開悟,到處講經說法,嫉妒的人多。六師外道的嫉妒,那是其他宗教方面,這是外人,家裡面人有沒有嫉妒的?有,提婆達多,這是頭一個嫉妒他的。

佛有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德能,能包容他,能夠迴避他,他有這個能力。這些都是示現給我們看的,佛祖成就都是那麼樣的艱難,我們要想平平安安、穩穩當當的成就,哪有那麼大的福報!所以這一切障礙是不能避免的,要用智慧、要用德行、要用耐心去克服。

一切障礙對我們來講都是考驗,我們關關都通過,及格了,你就成就了;有一關通不過,你就墮落,這一墮落,不知道要到哪一生哪一世才能夠再接著修。真修行人,真正想在一生成就的人不能不知道。

「無住生心」,無住是清淨寂滅,佛門的術語叫大般涅槃,在淨土裡面講就是常寂光,四土常寂光淨土,實際上就是自性;回歸自性,妄盡還源,還源就沒有住了。

他生心,生什麼心?眾生有感他就有應,這個應就是大慈悲心、大菩提心。所以,涅槃的境界它不是死的,它是活活潑潑,因為這種境界裡頭,它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這很奇怪,沒有精神現象,它活活潑潑的,它不是死的。所以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極其微細的感他都有應,再微弱的,我們今天科學儀器探測不到,這是真的。

你想想看,這一念是一秒鐘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這樣微細的念頭,無住心是真心,它能感應到,它感的反射就是應,應就是生心。

生什麼心?絕對不是有意,他沒有意,他沒有念,所以叫應,眾生有感他就應,應是隨順感的那一方,自己絕對沒有起心動念。

《楞嚴經》上說得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感應的原理,眾生求佛,他就現佛身,眾生求菩薩,他就現菩薩身,他什麼身都能現。你喜歡什麼他就現什麼,能現樹木花草,也能現山河大地,所現的身,這個應身肯定幫助你有悟處。

感應的道理,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講得很多,有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決定有應。

這個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為什麼?整個宇宙,我們講宇宙,這個概念上沒有佛講得清楚,佛講法界,法界比宇宙更有意思,無量無邊!


我們看到「華藏世界品」才知道世界之大,我們天文家所講的這個還沒有出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在整個宇宙是很小很小的一點,微不足道。

宇宙太大了,自性太大了,宇宙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是一個,所以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

你想想看,法界裡頭,每一尊佛的國土裡頭都有十法界。一真法界裡頭他不起心不動念,不會給你起感應道交作用,可是十法界有。

十法界的眾生起心動念,每個念頭都周遍法界,每個念頭出生無盡、含容空有,三種周遍,這個速度太快了,就同時的。

我們起個念頭,不管什麼念頭,念頭一起就周遍法界,自性它統統收到,這信息收到,它就有反應。就像日本江本勝博士做水實驗一樣,他這個實驗反應還相當遲鈍,還得費幾個小時的時間,自性跟我們一切眾生的反應是立即的、同時的。

你要是真正知道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對於諸佛菩薩感恩的心會生起來。為什麼?無時無刻不在照顧你,無時無刻不在關懷你,比父母關懷兒女還要周到。


為什麼我們現在還變成這個樣子?是我們自己不回頭,不知道學好,自作自受,有什麼法子?無論我們在哪一道,畜生道也好,餓鬼道也好,地獄道也好,都是同樣關懷。所以,對佛菩薩能生起真正感恩的心,你就會真正學習,就有誠意來學習。有誠意,成就就快了,印光大師講,十分誠意有十分的收穫。

不學《還源觀》,我們對於這個概念還是模糊,不十分清楚,學完《還源觀》之後我們就很清楚了。這個感恩的心踏實,對一切諸佛如來,再回過頭對一切眾生。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真的,「一切眾生是未來佛」,這句話也是真的,你肯定一世一世的在轉變,一世一世的提升自己境界,一定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回歸自性那一天。

在人世間講,這個時間很長,可是在實報土講,它那裡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沒有時間就沒有前後,沒有先後,沒有空間就沒有距離,這是無住生心的妙諦。

下面說,「夫眾生之生滅心,處處能緣,獨不能緣於般若,須位登別教地上之菩薩,方能契入」。別教初地就是圓教初住,《華嚴經》講的初住菩薩,這才能契入。


為什麼?他不用生滅心,他轉八識成四智,四智是菩提心,轉識成智。四智是真心,阿賴耶是妄心,轉妄成真,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就開了,就現前。
般若是自性的德能,你見性了,自性德能統統現前,你得受用。所以這個要在初住以上的菩薩,《華嚴經》圓教,方能契入,契入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今天時間又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五集)  2010/4/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5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2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1-2015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4-1-2015 12:46 AM 编辑

                            无量寿经解演义.jpg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六集)  2010/4/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1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十五頁,倒數第六行第二句看起。

       「夫眾生之生滅心,處處能緣,獨不能緣於般若」。這是說凡夫心,我們也稱它叫輪迴心,出不了六道輪迴,它的作用很大,處處能緣,能緣過去,也能幻想未來,就是此界他方它都能想。


雖然有這麼大的能力,佛經上說,內,它能夠緣到阿賴耶,外面能緣虛空法界,它就不能緣自性;般若是自性的德能,它緣不到自性,當然般若它就緣不到。

佛在《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都是凡夫心緣不到的,就是眾生的生滅心緣不到的。

到什麼時候他才能緣到?見性就緣到了,明心見性就緣到了,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都現前。「須位登別教地上之菩薩,方能契入」,別教初地就是圓教初住,《華嚴經》上講初住以上,別教是講初地以上,這樣的人就是我們中國佛教裡面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時候他就緣到了。方能契入,契入就是入自性,也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明心見性。

「於無住時即生心,於生心時即無住」,這是明心見性的境界,生心是現相,生什麼心?生度眾生的心。四弘誓願裡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他怎麼生心?眾生有感,佛就有應。

別教地上菩薩、圓教十住菩薩都是真佛,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面講的分證即佛,在他上面那是究竟即佛。

究竟即佛只有一個,《華嚴經》上講的妙覺位;分證即佛有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都是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

十法界裡面的佛不是真佛,叫相似即佛,很像,為什麼?他用阿賴耶,他沒有轉識成智。

轉識成智,那就是這個地方講的地上菩薩,見性了;沒轉識成智,就是沒見性。這是屬於佛教常識,我們應該知道。

他的應化,是眾生有感他就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釋迦如來當年在印度,「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應身佛,現這個身相。在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唐朝時候出現的,他也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跟釋迦佛沒有兩樣。所現的是同樣一個境界,不同的就是他現比丘身,釋迦牟尼佛現的是佛身,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身。

能大師在中國,那是應以比丘身而得度者他就現比丘身,真的,在他一生當中度了四十多位比丘成佛、明心見性,以比丘身。

他現身的時候,給諸位說,他就是無住,無住是什麼意思?現的身相跟我們沒有兩樣,這個身相也是早起晚睡,也是天天要吃飯、要穿衣,沒兩樣;真的有不相同的地方,不相同是我們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沒有,他沒有就叫無住。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法身大士應化在世間,無住跟生心是一不是二,一樁事情,這就應化在世間。如果還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我們就要曉得是凡夫、六道凡夫,人家說你是什麼佛再來的、什麼菩薩再來的,自己要曉得,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能不能修成真的?能。

在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同名佛的名號無量無邊,同名菩薩的名號也是無量無邊。觀音菩薩不是一個人,你要說一個人就錯了。像在學校念書,教授一樣,觀音菩薩好比是語文教授,那我要問你,這世界上教語文的教授有多少?你就明白了。


我們凡夫執著,說觀音菩薩以為就是一個人,這就錯了,太多了,無量無邊,修這個法門的都叫觀音菩薩;修般若法門的,那都是文殊菩薩;修十大願王的,那都是普賢菩薩;修孝親尊師的都叫地藏菩薩,這是學佛同學不能不知道的。

這麼多菩薩當中,他境界同不同?不同,你看《華嚴經》上,從初信位到等覺位一共五十一個階級,他是哪一個階級的觀音菩薩?我們在三部經上看到的觀音菩薩,就不是一個位次。

《華嚴經》裡的觀音菩薩是第七迴向菩薩,三賢裡面第七迴向;《楞嚴經》上的觀音菩薩是初住菩薩,剛剛證得圓通;《法華經》上的觀音菩薩是等覺菩薩,不一樣。

所以說觀音菩薩再來的,哪一個階層的觀音菩薩?如果他是十信位裡面的初信位觀音菩薩,是的,他是觀音菩薩,他還沒出六道輪迴,他斷證的功夫只等於須陀洹,但是他是修觀音法門,這個一定要知道。這是問五十一個位次他在哪個位次,差別很大!

初住以上,那是分證位的菩薩,法身大士,真的法身大士。如果他是十信位裡頭從初信到十信,他沒有出十法界,他修這個法門,不能說他不是菩薩。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六集)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4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2-2015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5-2-2015 12:47 AM 编辑

我們今天發心依《無量壽經》、依淨土(現在是五經)五經一論來修行,那你是什麼人?給諸位說,就是阿彌陀佛。這經上講得很清楚,不是一般人講的,祖師大德說的。

你依照這個法門,所以淨宗是以果為因,這很特別,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以果為因的,只有這個法門以果為因,果是什麼?果是阿彌陀佛。

「概要」裡頭,後面黃老居士引用許多經論來說明這樁事情,所以對於經教通達的人,他清楚,他不會執著,他了解事實真相。

真正的成就,一定是別教初地、圓教初住,才算是真正成就;沒有到這個,是相似即佛;再低一層的,還達不到相似,那我們就得加功用行。

從理上講是名字即佛,那人人平等,有名無實,為什麼?你自性是佛,所以佛在經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我們開始學佛了,很認真的學佛,但是功夫不得力,這個時候叫名字即佛,你有名無實,名字即佛。

功夫得力,觀行即佛。觀行位就不錯了,到觀行位在我們淨土法門裡面就是講的功夫成片,觀行是功夫成片,決定生凡聖同居土。

相似呢?相似就不是同居土,方便有餘土,那是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那就是此地講的位次,別教地上、圓教十住法身菩薩

一層一層的都得搞得清清楚楚,我們一級一級往上去、往上提升,這是對的。提升,提升得放下,一定要依照這個順序,要先放下執著。

你說我先放下起心動念,不可能,起心動念你一放下那就是妙覺位,那不是分證,那是圓滿證得,那個做不到。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現在有個問題,這個問題我還沒有能夠搞清楚,眾生有感,佛來應,是哪一個階層佛來應?現在我們知道,實報土,就是從圓教初住就有這個能力,應以佛身得度者,他就能現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身來應。


佛家講「本跡因緣」,他的本是圓教初住菩薩,他現的跡那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相。如果來應的是等覺菩薩,觀世音、大勢至等覺菩薩,也是應以佛身得度,他也現佛身。

這一尊佛是等覺,那一尊佛是初住菩薩,還有究竟圓滿,究竟圓滿是常寂光土裡頭自性現的,西方極樂世界那一尊阿彌陀佛,那是妙覺位,那不是等覺,那是究竟圓滿佛。

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界來示現的,給諸位說他是圓滿位,他不是等覺菩薩,為什麼?《梵網經》上他說得很好,佛沒有妄語,句句實話,他到這個世界來,以佛身示現在人間,這一次是第八千次;不是一次、二次,八千次。

他什麼時候來?眾生有感,他就來了;眾生沒有感,他不會應,感應道交。他自己絕對不會有意思,眾生很苦,我要去幫助他,這不是佛,為什麼?他起心動念。

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的習氣,十信位的菩薩,沒有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的習氣。初住以上,分別執著沒有了、起心動念也沒有了,有起心動念的習氣。

這四十一個階級是習氣厚薄的差別,我們要搞清楚。不能說一尊菩薩,這都是等覺,不是的,五十一個階級。說一尊佛,那都是妙覺,不見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有能力現佛身。

你想哪一尊佛,他就現哪一尊佛;哪一尊佛跟你有緣,他就現那尊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雖現身他肯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裡頭特別注意妄想,就是起心動念,這是什麼?法身菩薩,圓教初住就不起心不動念。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六集)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4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2015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2-2-2015 12:37 AM 编辑

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自己要常常想想,我們還是會起心動念,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這是不是隔陰之迷?隔陰之迷講得通。為什麼?隔陰之迷是所有一切眾生沒有一個沒有的。

佛菩薩要應化到這個世間來,還有沒有隔陰之迷?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十法界裡,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可能有隔陰之迷,為什麼?他沒見性。沒見性,這些修行人他們的智慧、德能、神通,那都比我們大多了,我們跟他不能比。

他們會不會到六道來度眾生?有,六道裡有有緣的人,有緣的人念他,他也有感,他會來應。但是他應身到這世間來,小聖,不是大聖,是菩薩不是摩訶薩。

諸位要知道,十法界以外的,就是實報莊嚴土,那叫摩訶薩;十法界之內的四聖我們稱菩薩,所以菩薩摩訶薩。

《金剛經》上講的,佛囑咐這些大菩薩要常常護念小菩薩,小菩薩有隔陰之迷,他也有慈悲心,應化到這個世間有時候他也迷惑了。但是他很聰明,這些大菩薩在旁邊照顧他,什麼時候緣成熟了,一點他,他就省悟過來。這一省悟,這就覺,一覺之後,真的至少分別他就放下了。

境界,雖然是普通常識,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有時候我們也被迷在裡頭,那就變成障礙,自己想往上提升就難了,甚至將來往生都造成障礙。這是講到此地,不能不多說幾句。

       「其餘地前諸賢,仍是打成兩截」,這個地前,前面講得很清楚,別教,這不是圓教,是別教地前,就是別教裡面十住、十行、十迴向,三賢菩薩。別教的三賢菩薩沒有出十法界,都在十法界裡面,也就是說他根本無明沒破。


所以你看,什麼叫兩截?「一時生心,另一時無住」,他沒有辦法,也就是大乘經裡面講,他還沒有入不二法門。性相不二,生佛不二,動靜不二,這他還沒有做到,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可見凡夫絕分」,凡夫是六道,那怎麼行?那怎麼能跟人比?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六集)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4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3-2015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0-3-2015 12:24 AM 编辑

「今此淨土法門,教眾生持名念佛,令眾生即念離念,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這是這個法門的妙,真妙。

我不知道你們同學怎麼樣,如果你們同學要是心細一點、心地妄念少一點,我想你們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講《無量壽經》的法緣特別殊勝。

我自己一生的體驗,我講過很多部經論,法緣最殊勝的是《彌陀經》跟《無量壽經》。這總有個緣故,聽眾特別多,法門殊勝,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道場,這一點都不假。

法門是好,可是真正入這個境界還是少數人。在理論上講,善導大師說的,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親口說的,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

為什麼有的人修這個法門不能成就?佛沒有問題,法門也有沒問題,經典也沒有問題,問題出在修行這個人,這個人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沒放下。

「即念」,他沒有離念,這個即念是阿彌陀佛;「離念」,前面講了,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這叫真念佛。

一面念阿彌陀佛,裡面還摻雜著妄想雜念在裡頭,你把念佛的功夫破壞了,所以你就沒有辦法「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你看講得多清楚、講得多明白,你必須要即念離念,念阿彌陀佛,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不能夾雜妄念在裡頭。

所以佛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樣念你就能夠潛通佛智,暗合道妙,為什麼?你念佛已經念到一心。

事一心,就跟阿羅漢、辟支佛這個階層相等;理一心,那就是圓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個境界相等,你能念到一心不亂。而且這個方法簡單、容易、穩當、可靠,一點都不麻煩。

這個教通不通沒有關係,所以有許多不認識字的、沒有學過經教的,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了幾年,真的,他什麼念頭都念掉了,他念到一心不亂,他自己並不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到方便土去了,這種人很多;到實報土大概人會少一點,到方便土人很多。

他把執著念掉了,他什麼也不執著了,單單經上講的就叫你執著名號,執持名號,執是執著,持是抓牢牢的、抓緊來,就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雜念都沒有、什麼妄想都沒有,這個念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生同居土。生同居土也是成聖人,極樂世界沒有凡夫,都是聖人,即凡成聖。

「故《疏鈔》曰」,蓮池大師講的,「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三祇是什麼人?我們現在很清楚,《華嚴經》上所說的,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無明斷掉了,無明習氣還在。


到等覺無明習氣斷盡了,需要多少時間?三大阿僧祇劫。超越三大阿僧祇劫,一念,就這一聲佛號,超越三大阿僧祇劫。齊諸聖,諸聖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片言,阿彌陀佛四個字,就這一句。

跟什麼?跟法身大士等齊,那不是普通菩薩。法身大士就是摩訶薩,還有什麼法門比這個更殊勝的?找不到了。

所以我們學這個經,你還會有問題嗎?你學這個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護念你,你看不見他,他看得見你。以前我們還有疑問,現在疑問沒有了,我們相信、肯定了。

為什麼?《還源觀》上跟我們講三種周遍,無論是正報一毛端,依報裡面的一粒微塵,它的波動念念周遍法界,念念出生無盡,念念含容空有,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一切造作,十方諸佛看到。

我們真心念佛求生淨土,一切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這是什麼樣的福報?三世諸佛一起來說都說不清楚,太大了。

這句名號,實際上就是十方三世所宣揚的一切經典總綱領,也是一切經典的總皈依處。所以前面,這不是黃念祖一個人說的,黃老居士也是稟承歷代祖師大德所講的,稱性極談,講到究竟圓滿,就這一句名號。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十六集)
http://edu.hwadzan.com/djplay/1/10/419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彌陀子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5-2024 02:11 AM , Processed in 0.094888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