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917|回复: 43

东南亚国家争相扩军 抗衡中国南海潜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2011 1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cng001 于 1-6-2011 11:58 AM 编辑

近年东南亚各国升级军备的动作,引起阵阵议论纷纷;理智看待和分析,就不会引起人心惶惶。。。

转载:http://mili.cn.yahoo.com/ypen/20110601/392066.html




马来西亚海军装备的法制“鲉鱼”级潜艇。


争相制定潜艇采购计划,随后又抢着引进反潜武器 随着青睐潜艇的东南亚国家不断增多,反潜渐渐成了该地区各国海军挂在嘴上的热门词汇。据美国《航空周刊》披露,在新加坡本月举行的国际海事防务展上,多个东南亚国家的海军官员对反潜直升机表现出浓厚兴趣。种种迹象表明,东南亚国家方兴未艾的潜艇采购热潮已有扩大至反潜战领域的趋势。


潜艇采购掀高潮
长期以来,针对南海问题,中国政府一贯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这体现了中方解决问题的诚意和避免冲突的善意。但一些东南亚国家对此并不领情,甚至变本加厉地觊觎南海油气资源,并开始扩充海军。而隐蔽性强、杀伤力大的潜艇自然成了首选武器。

在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拥有先进潜艇的历史相对较长,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从瑞典购买了4艘“挑战者”级潜艇。不过这批潜艇已有几十年的艇龄,即使经过全面改进,也难以满足当前的作战需要。鉴于此,新加坡海军又先后于2009年和2010年从瑞典购买了2艘更加先进的“射手”级(“哥特兰”级)AIP(不依赖空气推进)潜艇,成为东南亚首个装备AIP潜艇的国家。

马来西亚海军的起点也不低。目前,马海军从法国订购的2艘“鲉鱼”级潜艇已全部到货,其中的“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号还于去年7月底在南海海域高调试射了潜射型号的“飞鱼”反舰导弹,将“区域潜艇竞赛”推向了高潮。

眼见邻国的舰艇部队建设有声有色,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开始积极筹建潜艇部队。越南已从俄罗斯订购了6艘“基洛”级潜艇,首艇有望于2013年建成并交付使用。印尼海军也不甘落后地制订了装备5艘潜艇的计划,据称将从俄罗斯或韩国采购。泰国的《曼谷邮报》则于不久前披露了该国海军的潜艇采购项目。据悉,泰国国防部已批准该国海军耗资80亿泰铢(约合25亿元人民币)购买6艘德国U-206A型潜艇。

而菲律宾军方日前也公开表示要购买1艘潜艇。该国的《每日问询者报》援引菲海军发言人罗德里格斯的话称,“其他国家都装备了潜艇,我们也需要在该领域保持对等的能力,因为应对未来的潜在冲突时,潜艇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威慑手段”。可以说,菲律宾海军发言人的表态道出了东南亚多国海军的心思。


陷入军备竞赛怪圈
随着东南亚多个国家海军潜艇计划的落实,反潜武器装备随之受到关注。 《航空周刊》的报道称,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海事防务展上,一位参展的马来西亚海军高级官员就表示,该国海军计划在目前拥有6架“超级大山猫”反潜直升机的基础上再购买6架性能更先进的反潜直升机。

据称,马来西亚政府已将此项采购案列入2011年到2015年的该国第10个五年计划之中。该官员透露,马海军准备购买航程远、续航能力强的中型直升机。外界认为美制MH-60R“海鹰”和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的AW-159“野猫”直升机可能入选。

报道还说,印尼海军也有意购买反潜直升机,泰国军方则希望为其现役的S-70型直升机购买“反潜组件”,而新加坡对美制P-3C反潜机似乎更为中意。 显然,东南亚国家的潜艇采购热潮已经催生出了后续的“反潜机采购效应”,各国在装备先进潜艇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反制武器”。

业内人士指出,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东南亚各国之间的“潜艇攻防战”已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东南亚国家海军的规模普遍不大,装备少数几艘潜艇就能成倍提升战斗力,这就极易造成“一国挑头、别国跟风”的局面。越南、泰国、印尼等国海军潜艇采购数量相近,就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而随着先进潜艇逐步落户东南亚各国海军,一些国家突然发现本国海军反潜战力十分薄弱,有的根本就是空白,于是只能继续采购反潜武器装备,由此可能会陷入拼完潜艇再拼反潜机的军备竞赛怪圈。



资料图:S-70海鹰反潜直升机。泰国军方计划为其现役的S-70购买“反潜组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2011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亚国家早就应该发展一下自己的军备了
不然真是有国无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011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亚国家早就应该发展一下自己的军备了
不然真是有国无防
pchome05 发表于 1-6-2011 02:25 PM


   
某大国是有海无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011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某大国是有海无防
故事说不尽 发表于 1-6-2011 02:59 PM


求人借
你不是常说你们是大国吗?原来是你说贵国有海无防(⊙o⊙)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011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亚国家的军备实在太差....把安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是很危险滴
赶快发展自己的军备吧
我代表东盟第一军事权威求人借支持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2011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还要买武器。
因为,不管怎么买都赶不上大国。不如干脆Outsource。

我讲的,就算全国人民连低裤都当掉,都不够钱去和别国斗军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6-2011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6-2011 11:32 AM 编辑

你还不明白,老美不就是成功引前苏联搞斗军备跨掉的。。当时它自己国内人民都没得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8-2011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蛮历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8-2011 09: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汉勇男 于 17-8-2011 01:29 AM 编辑

此题是:『东南亚国家争相扩军 抗衡中国南海潜艇』第一段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后一句却未必。
东南亚各国相继进行扩军及大量购买军备,起因是越南高调且一口气购买六艘潜艇及添购许多战舰/战机,越南原本欲与中国进行抗衡,阻扰及增加中国用武的难度,让中国知难而退,以达到不战而慑的战略效果,这是越南的如意算盘,然而对中国而言,的确是增加一些难度,但却不能改变即将更改的事实。
难以预料....越南此举却直接触发.....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军备竞赛。由此证明东盟其他成员国对越南还是放心不下,毕竟越南犯有前科,一朝被蛇咬;终生怕井绳的心理阴影;不是说忘记就能忘记,“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策略也因此迎应而生。
还有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与印尼,似乎也是“你有我也必有”的思维作祟,无形中也卷入军备竞赛的漩涡里。
与其说东盟成员国各自增加军备是为抗衡中国,不如讲东盟成员国之间的默契及信赖度不足,难有一种机制能够将东盟结合成“军事联盟”,东盟成员国彼此之间的冲突及矛盾远比与中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来得高。因为中国是“最沉得住气”的泱泱大国,绝不会轻易出手,否则国际间必会指责中国以大欺小。
反观东盟一些成员国...有的太过鲁莽火爆;但有勇无谋如越南。一些国家以事不关己心态少理为妙例如:泰国/缅甸/柬埔赛/寮国。默不出声静观其变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哭父求母出手帮忙则是菲律宾。其中有一些东盟国家“吃里扒外”暗中与中国勾结,还有一两个国家无不希望“越乱越好”企图混水摸鱼以达目的................这就是东盟又名亚细安也。
所谓的东盟.....既如闽南语说:平常时爱表现,有事情无牵连。谁与中国进行“抗衡”;东盟起初声势如虹;最后落得“孤军作战”的下场。
(大汉勇男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8-2011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乐见其行,反正不是花中国的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8-2011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乐见其行~
东南亚扩充军力更好,第一,这样美国XX肯定会不爽,说不定今后来个恐怖组织在东南亚某个国家。
第二,东南亚各国就算扩充军力,能张扬到哪去?东南亚10国人口刚是中国人口的一半差不多。全年国家收入就那么点,根本不成气候。要打下,还是几个小时的事情,尤其是越南,与大陆接壤的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8-2011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乐见其行~
东南亚扩充军力更好,第一,这样美国XX肯定会不爽,说不定今后来个恐怖组织在东南亚某个国家 ...
阿什顿123 发表于 17-8-2011 10:08 AM

中国对于南海局势抱着模棱两可的立场与态度,一方面坚持主权不退让;以不惜一战威慑姿态呈现世人眼前,另一方面则与东盟成员国维持经济/政治/外交密切及良好关系。表明看来似乎是鱼与熊掌;两者岂可兼得。或者中国也在学习美国式的“萝卜与大棒”方法;将鱼与熊掌混合应用;让东盟事关国家自己做选择。
美国与中国不约而同有着一种默契;既是彼此尽量避免正面冲突,表明上美国处处与中国过不去,战略上四面八方围堵中国,实际上美国只是一种意志形态;维持美国依旧是世上唯一超强形象的作法,美国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显然已力不从心,却始终无法接受有朝一日被中国超越的可能性,因此摆出一副强者姿态试图威慑或试探中国,似乎是无可厚非。
中国很显然不愿见“南海局势”最终演变成战争,因此而影响中国的发展进程。在这其中并非全是中国所能控制的,单方面的约束及退让;倘若能够换取另方面的回报与谅解;美国不做幕后黑手和挑拨离间,和平解决“南海纷争”似乎也可水到渠成;然而往往事与愿违;这也是事实。若是如此中国以维护主权别无选择只好与美国撕破脸;南海局势也因此更加危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8-2011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对于南海局势抱着模棱两可的立场与态度,一方面坚持主权不退让;以不惜一战威慑姿态呈现世人眼前,另 ...
大汉勇男 发表于 17-8-2011 11:29 AM



    在南中国海的问题上 ,中国的国际信用变零,自己打自己一巴掌,你还好意思说中国一方面坚持主权不退让;以不惜一战威慑这番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8-2011 1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南中国海的问题上 ,中国的国际信用变零,自己打自己一巴掌,你还好意思说中国一方面坚持主权不 ...
kiatbeng 发表于 17-8-2011 11:41 AM


前些帖子我已略述过你现在的说法了。
你能否向我道详细一点,关于你的不同看法.....何谓国际信用变零?何谓自己打自己一巴掌的论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8-2011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些帖子我已略述过你现在的说法了。
你能否向我道详细一点,关于你的不同看法.....何谓国际信用变零? ...
大汉勇男 发表于 17-8-2011 12:08 PM



    不想和一些没有才华的人讨论国际问题,说了你也不会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8-2011 04: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汉勇男 于 17-8-2011 04:14 PM 编辑
不想和一些没有才华的人讨论国际问题,说了你也不会懂。
kiatbeng 发表于 17-8-2011 12:49 PM


我不懂就不懂好了,既然你自认是老王,那就继续卖你的瓜吧,真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今年卖瓜生意还不错吧,希望你不会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8-2011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懂就不懂好了,既然你自认是老王,那就继续卖你的瓜吧,真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今年卖瓜生意还 ...
大汉勇男 发表于 17-8-2011 04:06 PM



    一个连DOC 和COC都傻傻分不清的人,和你谈南中国海简直是对牛弹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11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连DOC 和COC都傻傻分不清的人,和你谈南中国海简直是对牛弹琴
说故事的人 发表于 17-8-2011 04:38 PM

即使我真不知道DOC及COC之间有何差别,在这资讯发达的时代;网上资料应有尽有,这能难倒我吗?
虽然如此;同一个版本;不同立场有不同的诠释。在此我故作模糊,久久不愿表态;宁可被认为无知也罢。
既然你自认是“能者”,是不是该由你来解释比较妥当?你就当我“什么都不懂”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11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我真不知道DOC及COC之间有何差别,在这资讯发达的时代;网上资料应有尽有,这能难倒我吗?
虽然如此 ...
大汉勇男 发表于 18-8-2011 11:07 AM



    這才是問題,身為才子,竟然不上網查清楚才來發言,這不是笨,是什麼?
   DOC----DOC GUIDELINE---COC,你分清了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8-2011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才是問題,身為才子,竟然不上網查清楚才來發言,這不是笨,是什麼?
   DOC----DOC GUIDELINE ...
還珠格格 发表于 18-8-2011 12:58 PM



   何时会出现一个紫薇格格和晴格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2-2025 06:09 AM , Processed in 0.12009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