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199|回复: 51

以杨伟光案件来警惕所有家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4-2011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杨伟光现年22岁,马来西亚沙巴人,于2007年遭毒枭诱骗运送47克海洛因,而在新加坡被捕,过后被判处死刑。他被捕时只有18岁。

2。來自柔佛新山的張俊炎(28歲)是在2008年运毒新加坡時,遭新加坡警方逮捕,並在2010年2月4日被新加坡高庭判處死刑。

本帖最后由 power21 于 10-12-2013 09:49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4-2011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是三方面的,家长和学生本身也有责任,不能发生事情就全部怪罪于老师或学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4-2011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家长就是太过纵容孩子了,明知是孩子做错了可是还帮孩子脱罪,老师以校规办事也被说成无情,不原谅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4-2011 07: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运毒是犯法的?骗谁啊?
所以我很反对为他求情,要是求情成功,贩毒集团以后会找很多类似杨伟光背景的人帮他们运毒,反正都会被赦免的不是?

教育是三方面并重的,家长、孩子和教师缺一不可。尤其是家长和教师应互相信任和支持,才能办好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4-2011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借口多多,运毒就是死罪!这个谁不晓得?难听一句:自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4-2011 10: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伟光不可通过法律求赦,因为法律不能开一个先例。

但杨伟光可要求总统赦免,只要他已经真心悔改,生命可贵,宽赦一个人也是反面教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1-4-2011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那么多人为他请命宽赦,真不明白他们知不知道这是个反面的教材。
就因为同情心,很多时候学生做错事校方会给与机会,不是不对,只是要适可而止。不然出到社会做错事时也以为别人会给他机会,是不是已经太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12 0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谁之过?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好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青少年问题的根源却不在于青少年自身,而是青少年所处的外界。

厌学-逃学-辍学-流失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几乎是走向犯罪道路的辍学少年的行为轨迹。

目前的大马教育,不会念书的都是在牧羊班,老师常不进班,不然就是进班不教学,校方不关注,造成不爱念书的青少年爱逃学,进而辍学,今日制造社会问题的青少年,家庭、学校、社会“三不管”,出事了还好意思说一堆 伪正义的鸟话。

http://cforum.cari.com.my/viewthread.php?from=notice&tid=27400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4-2012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有些人却不可以。当年看到这新闻就开了这帖,现在认为标题有点不贴切,除了警惕家长,这杨伟光更应该拿来让学生们看,一失足成千古恨,错了想要再挽回已经是不可能了。
现在的孩子每次犯错都有家长来学校为他们求情,要不然就是家长帮孩子找借口脱罪,家长对孩子仁慈会造成他们日后铸成大错时还奢望有人可以来救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12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power21


    请问你是老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12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ower21


    请问你是老师吗?
阿勃勒 发表于 13-4-2012 11:58 PM

我是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12 0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power21


    如果你的学生是杨伟光,你认为杨伟光有今天都是父母的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12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ower21


    如果你的学生是杨伟光,你认为杨伟光有今天都是父母的错?
阿勃勒 发表于 14-4-2012 01:11 AM


或多或少都有错,不能说推完全部责任。我学生的遭遇还比他惨,可是却没出现任何问题,只是辛苦点。
我想说的是,犯错了就是犯错了,不管他有什么悲惨的遭遇,有多么值得别人为他流泪的理由,犯错了就没得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12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途輟學
18-12-2009
報導:涂素燕

http://series888.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29.html

每年年尾學校評估考試成績放榜,媒體蜂湧採訪那些最多學生考獲全 A的名校,已是約定俗成。

曾幾何時,教育成為一種追逐A的競賽,大家的焦點都落在跑得最快的孩子身上。

閃光燈背后,有一群孩子,因為 成績落后或行為問題,從本該是教育搖籃的學校,提早退場了。

他們的名字叫輟學生,有誰會在乎他們?

在搜索引擎谷歌打“輟 學生”3個字,首頁出現的竟然是全球最著名的輟學生,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的新聞。

這位多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榜首的全 球首富,大學三年級那年從哈佛大學輟學,創辦了影響全球人生活習慣的微軟帝國。

比爾蓋茨向全球證實輟學生是可以改變世界的,本來,人的價值 就不在于擁有幾張文憑,從哪一間名校畢業這么膚淺。

不過,當教育已經成為以學術成績為惟一標準,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人才的“工具”,學校開 始變成隔濾的漏斗。

這個漏斗,把那些無法適應精英教育制度的孩子,像殘渣一樣過濾掉。只有能夠在主流教育制度跑出的精英,才能通過漏斗細小 的嘴部管子,沖向社會為他們準備的就業機會和舒適生活。

就算是比爾蓋茨,也不是普通的輟學生,而是鼎鼎大名的世界高等學府哈佛輟學生,再 說,哈佛后來還送上榮譽法學博士學位給他。

當學校把不能達到制度要求標準的學生,當成殘渣一樣隔濾出來后,大家是否想過,這些“殘渣”最后 會流向哪里?

幾乎每位馬華部長及副部長,每隔一段時期就會重提一次,“每4位華小畢業生,就有一位在升上中學后輟學。”

然 而,華社和媒體似乎更關心,哪間學校最多學生考獲全A、哪間學校及格率最高,華小是不是只會栽培“抄襲人才”這類新聞和課題。

輟學生成為沉 默的一群,倍受社會忽略。

不過,部分輟學生似乎找到為自己嗆聲的形式,他們把作為邊緣族群的鬱悶,訴諸于犯罪行為。

報章上, 經常可以看到輟學生犯罪的新聞,從早期的賣盜版影音光碟、參與刮刮樂欺騙,到賣迷幻藥、販毒,結伴搶劫等。

說句公道話,不是所有學校栽培出 來的精英,就必定對社會有貢獻,也不能說所有的輟學生都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但是全球的犯罪學研究報告,可以證實輟學生跟青少年犯罪的密切關 系。

社會關懷中心喜樂之家創辦人鄧志升,長年在跟輟學生周旋,他親眼見證過,多少被社會遺棄的孩子,如何踏上不歸路,做出危害社會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12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鄧志升牧師17年前創辦喜樂之家以來,收容過無數遭家 人遺棄、虐待、單親和問題家庭的孩子。

從事青少年關懷工作多年,他接觸過的邊緣少年多不勝數,這些孩子十個有九個不是被學校開除,就是無心 向學自願停學。

看著這些孩子,固然是憂心忡忡的,但讓他最為感慨的是,我們的社會,對輟學問題似乎視而不見。

有3個人先后問 過鄧牧師同一個問題:“華人這么富裕,關注孩子,也會有孤兒?”

他們之中一位是鄧牧師媒體界的好友、一位是政府官員,一位是福利部官員。 “媒體人、政府官員和福利部,應該是比較了解社會現象的人,如果連他們都這么想,其他人是怎么想的?”

雖然他們說的是孤兒,但鄧牧師感覺 到,華社不管是對邊緣少年、輟學生問題,其實都一樣冷漠。

大家只看到華社美好的一面、華校生有多優秀,栽培了多少人才,是刻意、還是不期然 而然,忽視了陰影的那面。

就算近年,大家漸漸地關注到這個問題,但甚少單位真正著手處理這個問題。

而那少數實際採取行動的單 位,就明白這是個需要拿出真槍實彈應對的考驗,不是光說不練就行的。

華校 生輟學率近20%

徐雲彪曾任獨中校長,關心教育課題的他,曾經針對學生 紀律、體罰,中學生輟學等問題,做過一些研究調查,並撰寫文章結集成書《心敘神游——教育思辯集 》。

2003年,當時的教育部副部長拿督 韓春錦推動“一個都不能少”運動,他也受邀成為當中的一員。

為了統計我國華小畢業生的輟學率,“一個都不能少”內部調查報告,曾經核算過 1997年小學畢業生,升上中學的就學率。

結果發現,1997年參加小學評估的華小生,共有9万9055名,但到了2002年,這批學生 中,仍然就學的學生只剩7萬4807人。

也就是說,從預備班到初中五期間,約25%的學生流失了,換句話說,每4位華小生升上中學,就有一 位中途輟學。

從徐雲彪本身做過的一些調查來看,扣除那些中學時期隨家人移民、轉到私立學校就讀,或直接到國外就學的學生,他估計我國華校生 的輟學率大概是20%左右。

儘管如此,這仍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況且這些輟學生當中,超過65%是在中三之前離開學校。

一個 未滿16歲的孩子,離開學校后會去哪兒、做些什么?這是輟學生拋給社會的一道難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12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互相 推辭埋下禍根

說到輟學問題,鄧志升牧師認為就像談論先有雞 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永遠也說不清是哪方面先出了問題。

學校、家庭和社會站在不一樣的立場,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往往互相推辭。

“學 校推給家庭、家庭推給社會,大家把問題推來推去。”在他看來,問題是環環相扣,各方不可能完全沒有責任。

從喜樂之家的情形看來,家長多數是 管不了孩子,才把孩子送到中心。這類家長,把孩子交托出來以后,往往許久都不會來看孩子一面,有些連蹤影都不見。

鄧牧師想盡辦法讓孩子復 學,但是有些校長卻跟他說:“你們喜樂之家的孩子來到我們學校后,我們學校就再也沒有喜悅了,你們不能送些好一點的學生來嗎?”

他曾經落力 的幫助過一位輟學生,結果校長跟他說:“你為什么幫他,學校只有兩種學生,一種是模範生,一種是爛學生,他是無可救藥的,你不要浪費時間了。”

他 承認,有些孩子是很讓人頭痛,老師、家長當然有情緒,也會有對孩子失望的時候,但是學校和關懷中心都是植樹育人的地方,不應該放棄任何孩子。

“現 在的學校,一般都很功利主義,偏愛及不斷表揚成績優秀的學生,逃學、成績落后的學生就丟到放牛班。”

把有問題的孩子掃出校門,也許可以避免 他們影響其他學生,但是無形中卻為社會埋下一顆計時炸彈。

徐雲彪表示,這只不過是把問題掃進地毯,無法解決青少年和社會問題。

◆過去的調查報告顯示, 每4位華小畢業生,就有一位在升上中學后輟學。
◆輟學的問題環環相扣,但是家庭、學 校和社會往往互相推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4-2012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power21

老师,辍学少年犯罪为在学少年犯罪率的3-5倍你知道吗?意思就是我们的社会有很多杨伟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12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ower21

老师,辍学少年犯罪为在学少年犯罪率的3-5倍你知道吗?意思就是我们的社会有很多杨伟光。 ...
阿勃勒 发表于 14-4-2012 02:56 PM

不如我们弄清楚这一点,
他犯毒被判死刑,无论有什么委屈,遭遇有多悲惨,有没有基本常识,死刑就是死刑。如果他开了先例,那接下来所有被捉的毒贩都可以利用这破洞来脱罪。你又有没有想过贩毒的会害死多少人,破坏多少的美满家庭,毁掉多少年轻人的前途?这就是为何我说要用来警惕学生,不要以为无知就能什么事都化无。

社会有很多杨伟光,如果他们全部贩毒,走私,杀人都应该获得赦免?触犯法律就接受刑法,社会病了就改。

要记得,给你机会是因为人情,不给你机会是有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12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人间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12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power21

我不是在和你谈如何赦免杨伟光,你是弄不清楚还是假装不清楚我所表达的重点?

惩罚了杨伟光又如何?杀一儆百?然后就没有人敢触犯法律?问题的根源就因此解决了?

厌学-逃学-辍学-流失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几乎是走向犯罪道路的辍学少年的行为轨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欢乐校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6-2024 05:02 PM , Processed in 0.09175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