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40|回复: 1
|
別種拼音不利外國人、自家人,或兩岸書同文
[复制链接]
|
|
作者: zhong (鍾啟堯) 看板: HanYuPinYin
標題: 別種拼音不利外國人、自家人,或兩岸書同文
時間: Mon Feb1 16:29:26 1999
網友:
訂定漢字的拉丁(羅馬)字母拼音法,是為了方便中國人與外國人溝通漢文
化。注意所溝通的事物,除了人名、地名外,還包括一般事物名(如外國華人也喜
歡包的“餃子”jiaozi,或古代事物,如“清”Qing朝),除了在英文裡使用,還
包括任何拉丁字母語言,如世界語、法語、德語,使用很廣。在台灣推行《國語注
音符號第二式》,不僅不利外國人,也不利本國人和外國人溝通,更不利兩岸書同
文方向。
大陸發明《漢語拼音方案》,也花了很久的功夫,使得“ㄓㄔㄕ、ㄗㄘㄙ”可
以像zh ch sh z c s那樣工整,而“ㄐㄑㄒ”譯為j q x則雖然陌生,卻分別像英
語、阿拉伯語拉丁化和南美洲印第安名稱。為的是不同音盡量用不同字母表示,並
非憑空捏造,也並非為像《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那樣偏向英語習慣。
如今,《漢語拼音方案》已在十多年前列入聯合國標準。大陸人、外國人,都
懂得這種拼音,而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漢文書籍的書名拼音目錄,也將改成這種拼
音,方便大眾查閱。在報紙上談論漢文化的事物,或前年有台灣人寫論文說在古籍
上發現彗星,文章都使用這種拼音。雖然是大陸發明,但已經不是大陸專用,台灣
人遲早也需要學,因此,應推廣這種拼音而不是另外的拼音。
兩岸書同文,不只是簡體字、繁體字那麼簡單,還包括日常用語和翻譯名詞。
漢字音譯成拉丁字母,用《漢語拼音方案》已經是毋庸置疑的。外國人名譯為漢
名,以英漢翻譯為例,台灣有些書翻譯得不講究,本人認為兩岸可用大陸的規律化
的譯音表再加以修改,如ti音不用“蒂”而用“提”比較像,ga音不用“加”而用
“嘎”比較像。原音不同但漢音分不開的,則用不同聲調的漢字來區分(大陸譯
法),如li音用“利”而ri音用“里”,fi音用“菲”而fe音用“費”。
至於科技名詞,前年就有人組成兩岸團體,台灣方面由清華大學一位教授當召
集人。有些名詞大陸譯得比較講究,有些則是台灣譯得比較講究。等到討論出來
後,有利兩岸科技交流。至於日常用語,數年前有人出版了一本兩岸詞彙對照的雙
向“詞典”,我認為應看作過度,日後兩岸交流多了,則只有一種“漢語”。
簡體字、繁體字,只是最“簡單”的問題。兩年前有人出版了一本《期待兩岸
書同文》,但是本人認為,應該贊同簡化趨勢,卻應只保留三類簡體字:一是“時
間多”,自古就有,如“网”:二是“人多”,已被很多人使用,如“体”;三是
“字多”,如“言”字旁簡化後可以生出很多簡體字來。不合理的簡體字,則用這
三種原則整理。
如是則可一步一步的邁向兩岸書同文的溝通時代。
鍾啟堯
(取自alt.chinese.text.big5新聞組)
[ Last edited by hoss on 10-12-2004 at 12:59 PM ] |
|
|
|
|
|
|
|
发表于 5-1-2005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干脆简繁并用为佳。
简体字 可以用在 文书 方面。
繁体字 可以用在 艺术,特殊名词方面。
例如, 廣東省 東厰 大厦 董事长 劉淵鳴 先生 在公司的东北方主持了该公司的开幕仪式并发表演讲。
我个人大胆认为,这将会是 两岸同文 的 新趋势。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