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54|回复: 18
|
裝備失效之求生之道(转自http://dolphin.diver.com.tw/)
[复制链接]
|
|
在別的地方看到的文章..
個人覺得寫的相當好
還望各位潛客多看看...
如果供氣中斷,你只有兩個選擇:潛伴或是 ----水面。
這一個狀況是不常發生或是機率極低的,但是~沒有人敢告
訴你,這絕對不會發生!莫非定律就是說:只要有可能發生
的事情,它就會發生!所以~你最好心中有一個計畫,當事
情遇上時,該如何將自己帶離這危險的狀況?
讓我們假設,當你在水深25米處,專心的潛水~觀賞水下
美景~心無旁騖的做你該做的事情----
忽然,發現調節器似乎被一沱泥巴給塞住了!於是~你更用
力的吸了一下,還是一樣,空氣並沒有從二級流出來!
每個人的反應一定都是一樣:心中一驚!暗罵一聲~"緊張
"接踵而來!
此時此刻,你該怎麼辦?
這一種的裝備失效:調節器無預警的停止供氣~機率是微乎
極微的!今日的調節器設計,在故障發生時"絕大"都是大
量漏氣,而不會發生供氣中斷的情況。從一支仍有壓力的氣
瓶,無法送出氣體的調節器,或許只有百萬或是千萬分之一
的機率!如同飛機墜落或是被雷擊中的機率是一樣的低,捫
心自問~機率低表示不會發生嗎?或是~你永遠都不會如此
"帶屎"嗎?我想沒有人會如此的樂觀的!那----回歸
到基本,該如何做才能增加你的"存活率"?立即處理這狀
況,或是"預防"它的發生?
在下面的文章裡,我想討論四種情況:
1.供氣中斷
2.大量漏氣
3.BC無法充氣
4.BC持續自動充氣
狀況一:供氣中斷(No Air)
在上述四種的裝備失效情形,供氣突然無預警的中斷,是最
罕見的一種狀況,但同時也是最令人恐懼的一種!如果,此
時你的反應是:完了!然後閉住僅存的最後一口氣,像火箭
般的直衝水面----那可真的是完了!那將是在最糟的裝
備失效情況下、所發生的最糟狀況!
所有在潛水訓練中都有的:緊急狀況發生時,應該:停、呼
吸、想、行動;因為到步驟二被中斷,致使你無法去好好的
想及行動。你應該在一般時候就去想這狀況,並將它深植入
你的腦中,當"好運"碰上時,將它拿出來應變!因為~實
際情況發生時,你的反應(判斷)時間將只有會是短短的數
秒,而這數秒的時間將決定了後續完全不同的發展!
所以,當你吸入的是最後一口氣時,該如何去應變或因應?
這得視你當時的情況而定----
如果你配備有獨立的備用氣源系統,像是:Spare Air 或 Pony Bottle,理所當然的,拿它出來使用,然後依正常安
全程序回到水面!如果沒有~~開始執行以下三個步驟:
a.檢視備用二級是否正常工作?
備用二級的檢視,除了測試備用二級是否能正常供氣之外、
還應去確認氣瓶閥是否完全開啟?許多的潛水員在組裝完裝
備後,開啟氣源測試正常,會將氣瓶閥再次關閉,下水前忘
了再次開啟,管內殘存空氣供應了他兩三口呼吸,若是此時
潛水員就已經洩氣下潛,這將是另外一種氣源供應中斷的狀
況。
當檢視殘壓表壓力正常,主、備用二級皆無氣體流出,可能
是一級頭鎖死,或是氣瓶壓力歸零,一樣的~主、備用二級
皆不會有任何氣體流出。當確認完無法自行排除供氣中斷的
情形,此時的你就應該向水面或是潛伴移動了!到底是游向
潛伴?還是游向水面?這又得視你當時的情況來判斷!
b.潛伴還是水面?做出決定!
如果像是教科書裡所提及的,和你的潛伴保持在視線範圍內
,而且彼此不時的注意彼此的狀況。那----事情來得好
辦多了!游向你的潛伴,示意你的氣源中斷,使用他的備用
二級,同時依正常程序回到水面。如果你的潛伴離你的距離
有10公尺遠,而他又游離你而去、或是在追著一條魚拍照
,此刻的你就得好好的評估一下了!是否能在一口氣內游到
他身邊?至少~水面不會離你越來越遠!這個問題----
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只能依你當時的情況自行決定,無論
你做了哪一項判斷,都OK~不過,如果你選擇了水面,務
必將上升動作做好!
c.選擇水面,程序作對!
還記得在 open water所教授的"緊急游泳上升"嗎?或許潛水多年的
你,早已將它拋在腦後了吧?畢竟,這不是一項每次下水都
會做的動作。這個動作的重點是:打開呼吸道,避免過度擴
張傷害。抬頭看著水面,持續發出嗚聲,雖然你認為你是處
於吐氣完而尚未吸氣的狀態,即使如此~你的肺部仍然殘存
有許多空氣,甚至~在上升過程中,你還必須將肺部多餘的
空氣排出!在肺部的殘存空氣中仍然有許多的氧氣,可供你
使用,但是呼吸的慾望是由體內堆高的二氧化碳濃度所觸發
,所以~若是你能盡力抵抗這個慾望,你可以撐的比你想像
的還久一些!不至於昏迷過去~
上岸之後,先不要高興的太早,認為自己撿回一條小命!請
用認真嚴肅的心情,對待此一意外事故,或許應該儘速到達
有潛醫科的醫院,做進一步的觀察或是治療。記住一件事,
在12小時內,大多的DCS還有發作的機會,你不會希望
此刻的你離醫院太遠吧?
在此一意外事件發生後,我們再來好好的想想,到底哪裡出
了錯?人為疏失又佔了大多數的原因~或許是你裝上了一支
全空的氣瓶、可能是你忘了將氣瓶開啟、或是在你組裝完裝
備到下水前"好心"的陌生人將你的氣瓶關閉避免漏氣、亦
或是你在水下粗心大意沒檢查殘壓導致氣源用盡。
除了上述的人為疏失,器材到底會不會失效?如文前提及,
機率微乎極微~但是,答案是:有可能有這個機會的!當一
級內部的主彈簧斷裂,或是隔膜高壓座頂針斷裂,都會導致
一級的出氣中斷。二級的聯桿若是位移或損毀,一樣的能導
致氣源中斷。器材的大量漏氣,一樣的會讓你處於"無氣可
用"的窘境(一支滿瓶80cu 的氣瓶,全開氣閥可在一分鐘內漏完),像是高壓管爆裂的
情形----高壓管很少會一下子掛點,他會有一些"外觀
性"的前兆,像是靠近一級頭部分出現折痕、隆起、持續冒
小氣泡等,其實~所有的調節器故障的所有共同點都是:些
許的持續性漏氣,若是真的發現此情形,應立即將調節器送
修,送修前不再使用此一調節器。(若是朋友說:沒關係啦
!只漏一點點~請做一些堅持,命是你自己的,不是他的)
另外一件事,當你組裝完畢卻發現氣瓶O-Ring些許漏
氣,請要求更換一隻氣瓶或是一條新的O-Ring。不是
因為它漏了那麼一些些的氣,而是這是一項徵兆,表示氣瓶
O-Ring快掛了!有可能在水下氣瓶 O-Ring被撕裂或脫離而導致大量漏氣!
狀況二:大量漏氣(Free Flow)
如果調節器故障,大多數的情形會是 ----大量漏氣!
實際的情況會是:突然間大量的氣體自二級頭源源不絕的流
出,帶著極大的正壓送入潛水員的口中。突如其來的狀況,
一般潛水員大多無法將咬嘴給咬住,而是二級頭從口中滑落
!大量的氣體伴隨著極大的聲響,往往會嚇壞一位潛水員,
但是~請記住,此刻的你並沒"立即性"的危險。從一個大
量漏氣的二級吸氣並不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一樣的咬住
咬嘴,但是將你的上唇掀開,使得多餘的氣體得以漏出;或
者此刻的你,可以轉換為備用二級,繼續呼吸。
不過,在上述的反應之後,你應該有一個清楚的念頭~氣瓶
裡的空氣會隨即消耗殆盡!相同的,在評估潛伴或是水面?
這項因素後,如果決定出水,"盡可能"的保持正常速度上
升,畢竟"全身而退"是我們最希望見到的事,不過~在溺
水與DCS之間,我想你自會做出一項正確的選擇!
這種情形會是哪裡出錯?這種情形大多數是因為一級內的高
壓座毀損,無法保持中壓艙內的壓力,這種狀況會連備用二
級也同時大量漏氣。一級進氣口的金屬濾網,在接觸海水之
後會產生鏽蝕,若是其產生破損,碎裂的裂片會進入一級內
,卡住(毀損)高壓座,使得一級頭失效。或是一些砂石、
碎削之類的東西卡住或毀損主二級內的氣密墊片,也是會發
生此情形(不過,備用的二級就不會同時漏氣),若是二級
問題,有時在水下拿起來敲一敲、按按排氣閥、快速的在水
下來回搖晃一下可能可以排除。
狀況三:BC無法充氣
如果你在下潛時,達到預定深度,想要回充BC增加浮力時
,按下充氣閥~卻發現----沒有反應!此時此刻的你又
該怎麼辦?拋棄配重嗎?這會導致無法控制的浮力上升,不
應該是第一件想要去做的事情!你應該先向水面踢動,同時
找到BC的口吹閥,試著用口吹方式灌入空氣,看有無方法
建立至中性浮力?若是行得通,那----我們有很多時間
來處理這個問題。
如果,繼續下沈~空氣無法成功的停留在BC內,或是你的
踢動力道不足以使你保持深度。此刻的你,或許可以尋求潛
伴的協助,但是一樣得看狀況決定,若是你此時是一次峭壁
潛水(wall diving)---- 此時就是應該到拋棄配重的時刻了!如果可能的話(像是配
重整合),先拋棄部分的配重,並非全部!因為此時你仍然
是有氣源供應著,不用擔心溺水的問題,但是必須去考慮D
CS或是肺部過度膨脹的問題!
曾經見過一些悲劇,大多數是潛水員失去反應能力去建立起
正浮力,並非是裝備故障!但有些時候是因為人為疏失,像
是:忘記接上BC管、接著不確實、BC管鬆脫、身上裝備
絆住洩氣閥繩索、洩氣閥門損壞甚至脫落!(尤其是有些人
會將洩氣閥拆下清洗BC,裝回不確實)
狀況四:BC持續自動充氣
一位潛水員在無法控制上升速度的情況下,危險度絕對不亞
於溺水!在2002年國外的潛水意外事故調查中,排在第
一的原因是溺水,第二就是空氣栓塞。
遇上此狀況,首務之急就是~洩出你BC內的所有空氣!依
目前RSD潛水實驗室的資料指出,目前BC的洩氣速度都
大於充氣速度,也就是說,即使你的充氣閥卡死,仍然可以
用洩氣閥來停止你無控制的上升!再趁機將BC管從充排閥
卸下,但是在這一陣忙亂當中,也請記得持續發出嗚聲,打
開你的呼吸道,避免過度膨脹傷害。
如果,你的正浮力不是來自BC充氣,像一些舊款配重整合
式BC,配重只是放在BC側帶裡並用魔鬼氈黏住(有些是
用快卸扣),亦有可能在潛水途中,配重滑落,除了立即將
BC氣洩光之外,打開呼吸道,身體成大字形減緩上升速度
,都是你能做的!
在將這四種狀況介紹完之後,另外我再整理出一些重點,可
供事前預防上述狀況發生。
1. 年度保養----調節器與BCD
蠻多的朋友都會做調節器年度的保養,卻忽略了BCD的保
養與檢視,其實~BCD故障的機率並不會小於調節器。動
力充排閥與洩氣閥是重點,下回保養時,連 BCD一起帶去吧!請店家做一下檢視,看有無老化鏽蝕?
需要更換的零件?如果~店家說:BCD不需要保養啦!衷
心的建議您~換一家吧!他不將你的安危當一回事的!
2.下水前之檢視與故障立即排除
很多人因為裝備故障的機率不大,而省略了下水前檢視的這
個動作。從組裝好之後的漏氣檢查、殘壓確認、二級試吸、
充排閥試動作、整體外觀檢視有無異狀?全都給忽略了!若
是發現有任何異狀,請教練或店家做立即性的處理,不在裝
備異常的狀況下潛水,也是一項確保自身安全的措施。
3.盡量減輕你的配重
配重的目的,只是為了抵銷你的正浮力,好讓你下潛!過多
的配重只會放大或是增加你在浮力控制上的難度。像是:下
沈過快,或是~一旦配重移除,上升速度過快。
4.定時複習緊急狀況技能
像是共用氣源、熟稔裝備故障排除、緊急狀況處理等~讓你
的身體記住如何反應(body memory),不讓狀況發生時,驚恐佔據了你整個思緒
,無法做出正確的反應。
5. 與你的潛伴保持距離
當然是保持在能夠及時相互幫助的距離,潛伴之間的溝通與
默契也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當你進入某個深度時,浮出
水面已經不再是最佳選擇了!
6.獨立氣源的購置
其實,在马来西亚潛水,就我所看到的~準備獨立氣源的潛
水員並不多!我想這絕對不是價錢或是買不起的緣故,應該
是一種觀念----
大约1分钟前书写 · 评论 · 赞取消赞 |
|
|
|
|
|
|
|
发表于 28-4-2010 08: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gshuwei 于 28-4-2010 08:37 AM 编辑
已加入潜水新手必读精华文章。谢谢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28-4-2010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獨立氣源 = ?  |
|
|
|
|
|
|
|
发表于 28-4-2010 10: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請記得持續發出嗚聲,
这个是要如何弄?。。一直嗚嗚嗚?慢慢的还是快快的?
打開你的呼吸道,
为什么要打开?怎么才算已经打开了?
避免過度膨脹傷害。 |
|
|
|
|
|
|
|
发表于 1-5-2010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好欣賞尼篇文章, 我認為無論對新手或者系師兄師姊來講百利而無一害. 好多野唔怕一萬, 最怕萬一. 身為凡人唧我地, 都無法預知未來, 但最少未雨綢繆, 可以將傷害減低到最低唧程度! 同埋係OW學過唧野, 有滴滴已經退還返備導師; 大法師, 多謝你唧分享, 令我受益良多.  |
|
|
|
|
|
|
|
发表于 1-5-2010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獨立氣源 = ?
keonglah 发表于 28-4-2010 10:05 AM 
Redundant air source, 简单的说, 另外一支TANK |
|
|
|
|
|
|
|
发表于 1-5-2010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請記得持續發出嗚聲,
这个是要如何弄?。。一直嗚嗚嗚?慢慢的还是快快的?
打開你的呼吸道,
为什 ...
keonglah 发表于 28-4-2010 10:24 AM 
如果你记得, 或你的教练有教CESA(control emergency swimming ascent). 你应该懂得. 发出声音的缘故主要是不要潜水员在上升时闭住呼吸而造成伤害.
你可以发出类似, 呜...E....或ARH...等的声音. 这些发音都需要你张开吼咙(也就是呼吸道), 那你就不会无意中闭住呼吸.
怕发音太快而没气的话, 我建议发出E....声. 会比ARH好. |
|
|
|
|
|
|
|
发表于 2-5-2010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5-2010 08: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5-2010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问题: 要如何才知道现在将要吸的是最后一口气? 我之前试过要吸时才发现之前吸的是最后一口气, 然后现 ...
探险家 发表于 2-5-2010 08:43 AM 
你有做足够的CHECK吗? 还没有下海前? |
|
|
|
|
|
|
|
发表于 2-5-2010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 你做的是SHARE AIR, 还是BUDDY BREATHING.
要了解两者的差别. |
|
|
|
|
|
|
|
发表于 2-5-2010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GeoLink
这我就忘了, 只记得我用他的Alternate Air Source, 两个人一起游的, 然后一起上去, 早早结束Diving, 什么Term就不懂了.....
然后关于漏气的问题, 现在我也想要搞清楚一下, 因为我的Instructor也是告诉我说要先检查的, 问题就是我Dive大约10 minutes了才开始发生漏气的问题, 请问有这个可能吗? 而且还是Tank的O Ring, 有可能Dive了10 minutes才发生问题吗? 因为我一直在怀疑另一种可能性, 可惜不敢讲..... |
|
|
|
|
|
|
|
发表于 2-5-2010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ring有可能在下水后才爆, 不过一般上之前会有预兆的.
比如说, 有声音或小量的气从VALVE那边漏.
所有CHECK时应该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
|
|
|
|
|
|
|
发表于 2-5-2010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GeoLink
原来是这样.....
还有个问题我想请问一下, 有时候时会看到有少许的气从Regulator & Tank的连接处跑出来, 那是不要紧的吗? 话说那天在Tioman时我的Buddy就忽然Signal叫我看后面她的Tank, 我就看到这个现象, 然后我就叫Reeno来看因为我不知道是不是问题, 结果只看他转转一下不知道是东东和signal一些我到现在都不知道的东西, 所以我现在怀疑是她的Tank Turn On & Turn Off Air那里的问题,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要Fully Turn On Air, 然后Half Way Turn Off, 这和上面的有关吗? 过后我好像还是看到有少量的气跑出来
谢谢  |
|
|
|
|
|
|
|
发表于 2-5-2010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O-RING的问题.
TANK VALVE不要转完的用意我想主要是不要VALVE在高压下无法关闭. |
|
|
|
|
|
|
|
发表于 3-5-2010 08: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9-2010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越多,越觉得危险,不过知道这些常识都是必须的,相信潜多几次养成好习惯就不怕了吧。 |
|
|
|
|
|
|
|
发表于 27-9-2010 0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27-9-2010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