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22|回复: 12
|
弟兄姐妹的末世观
[复制链接]
|
|
我想了解弟兄姐妹的末世观的比例,请心平气和。请非基督徒止步。
无千禧年
- 基督道成肉身=神国禧年来到
- 教会时期=灾难时期=千禧年
- 福音进入人心=撒旦被捆绑
- 历代圣徒遭逼迫=七年大灾难
后千禧年
- 教会时期=千禧年
- 认为透过福音的传播,邪恶会越来越少,故基督再来之时正是世界美好之时
前千禧年
- 时间的进程:教会时期-》七年大灾难-》基督降临(分别山羊绵羊)-》千禧年(基督国度)-》白色宝座-》新天新地(永远国度)
- 灾前被提:全教会七年大灾难前被提
- 灾中被提:全教会七年大灾难中被提(3.5年)
- 灾中多次被提:得胜的基督徒才被提
- 灾后被提:全教会七年大灾难后被提
|
|
|
|
|
|
|
|
发表于 19-2-2010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中好像有三次被提
灾前,灾中,灾后
不太清楚。。。哈哈。。。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2-2010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2-2010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2-2010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像不想投票,可以说说原因吗?
wesleychong 发表于 20-2-2010 05:00 PM
信徒的被提並不是那麼的簡單,簡略的說,信徒的被提可分為好幾種:有災前被提的、災中被提的,以及大災難快要結束時被提的。
除了得胜者要在大災難發生前被提,以及大災難快要結束時的大體信徒被提之外,還可分為以下幾種的被提:
(1)馬太福音所說『兩個在田裡,取去一個,撇下一個;兩個在磨坊裡推磨,取去一個,撇下一個』的被提;
(2)路加福音那些『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之信徒的被提;
(3)啟示錄三章非拉鐵非教會的被提;
(4)在大災難期間胜過敵基督的名字並它的數目,站在玻璃海上唱摩西的歌與羔羊的歌,被殺殉道之得胜者的被提;
(5)大災難快結束時那兩個『油的兒子』的被提....等等。
由此可見,信徒的被提並不是那麼的簡單。
|
|
|
|
|
|
|
|
发表于 22-2-2010 0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大災難為期三年半,不是七年。
還有,主基督的到來,可分為隱密的,以及公開的兩方面。
祂的到來,開始於三年半大災難發生前,祂隱密的從寶座來到空中提取祂的得胜者,並結束於大災難結束時的公開降臨。
從另一面來說,主的到來,是從祂隱密的來到空中算起(那時,三年半大災難還未發生),直到『那日子的災難一過去』的時候,祂在閃電中公開的從天降臨為止。祂的到來是一段期間,不是瞬間完成的。祂的到來為期至少三年半。
|
|
|
|
|
|
|
|
发表于 25-2-2010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被提,感觉像是在说空中提升。
说到空中提升,那么被提的条件是什么?
大家都具备了吗?
唯有 神知道那日子,那日子也会像贼一般来临,让人无法防范。
检视自身是否已经具备了能够与主在天上国度度过永生的条件才是首要的吧?
一片丹心 发表于 25-2-2010 01:57 PM
只要是真信徒,都會被提。因為信徒的定命,不是被提,就是殉道。
基督再來之前,所有的信徒都會被提。所不同的是,得胜者,或生命成熟的信徒(已死或活着的),會在大災難發生前被提,且提到神的寶座那裡,這神的寶座又稱為天上的鍚安山,或天上神的樂園;若不是得胜者(即大體的莊稼),就必須經過大災難的熬煉,然後才能『熟透』,才夠資格被提。
得胜者之所以在大災難前被提,是因為他們遵守了主的話,並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不被今生的思慮所纒累,而且已經預備好隨時被提。他們在地上是如此的過生活,因此,在主隱密來臨的時候,就夠資格被主『偷走』,因為主隱密的到來就像夜間的賊--賊是沒有人知他幾時到來,而且賊到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偷走地上的珍寶-祂的得胜者。
至於那些沒有遵守主的話,也沒有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並被今生的思慮所累住的,而且也沒預備好隨時被提的,那麼,在大災難發生前主隱密到來的日子(我用『日子』,意思是祂的到來會為期一段至少三年半的時間)就不會和那些得胜者一同被提,而會被撇下,留下來經過三年半大災難的熬煉,等經過那大災難熬煉成熟之後,才能有資格被提。
無論是活着被提的,或從死裡復活被提的,會被提到空中基督的審判台前受審判,以判定誰得獎賞,誰受亏損。然後,在大災難快結束的時候,眾得胜者並眾天使就與基督一同公開的、在閃電中從天降臨到地上,擊敗人政權與敵基督的集大成-那獸,好結束地上人的政權,帶進主基督與祂得胜者永遠掌權的時代。
|
|
|
|
|
|
|
|
发表于 25-2-2010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点好奇。你对于那些相信 神却没有好好按照主的旨意去做的人,他们的情况又会如何呢?
一片丹心 发表于 25-2-2010 03:03 PM
依你的看法呢?
舉個例:在學校裡,一個根据課程綱要努力讀書積極預備考試,與另一個不喜歡所定的課程,只根据自己的喜好讀所喜歡的書,甚至根本就沒有預備,天天打game玩手機並吃喝玩樂睡大頭覺,那一個考上的機會高?
有一段經節最提醒我們,就是馬太7:13~29,那裡警戒我們,不要叫我們一生所努力的,到末了卻被主斥責說:『我不認識你,因為你所作的,不是按着我的旨意,不是在基督這根基上。』 |
|
|
|
|
|
|
|
发表于 25-2-2010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啊?
天国是努力的人进去的。就这样。
一片丹心 发表于 25-2-2010 04:02 PM
嗯。
同時,也要關心同樣是在主裡的弟兄/肢體也一起努力進去。我們的主不要一個個單獨的屬靈大漢,祂要的是團體的得胜者,這團體的得胜者與基督是一,是基督的複製,並且眾人如同一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2-2010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投票真的很凄凉。只有3个人。讨论的只有 freeman_long 和 一片丹心。
不过还好,至少还有两个人有末世观概念。
末世论本来就是有很大的争论性,因为它还没有发生。所以,我的看法只是我的看法。
我个人是相信全教会(因信称义-真相信)大灾难前被提。
全教会灾前被提学派会把:
1. 橄榄山论谈(马太24章)的对象当作是犹太人,马太24章8节后是给犹太人的。
2. 十个童女的比喻:聪明的童女=犹太选民信耶稣为基督;愚拙的童女=犹太选民不信耶稣为基督
全教会灾前被提学派论点:
1. 诺亚一家得救 - 只要凭信心进入方舟,就得救。诺亚一家八口不见得个个有好行为。
2.罗德一家得救 - 所多玛事件被喻表为末世,罗德一家按行为,不算义人。但是他却得救(在新约有被称为义人)
林后5:10 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林前11:32-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一同定罪。
彼前4:18 若是义人(因信称义)仅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
林前3:13-15 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 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 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
至于什么是惩治和亏损,我还没有资料,但是,每一个基督徒不管完全不完全,都在城里(得救)这是我相信的。 |
|
|
|
|
|
|
|
发表于 27-2-2010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投票真的很凄凉。只有3个人。讨论的只有 freeman_long 和 一片丹心。
不过还好,至少还有两个人有末世 ...
wesleychong 发表于 27-2-2010 06:06 PM
嗯,末世論向來都是具爭論性的題目。末世論就是關於信徒的被提與主的再來,這兩者互相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關於信徒的被提,主要可分為三派:(1)災前被提-相信此說的佔大多數;(2)災後被提;以及(3)部分被提-得胜者災前被提,大部分災後被提。
持守所有信徒都會在大災難發生前被提的,認為主會在大災難發生前的不知什麼時候,突然到來把所有的信徒都提走。當所有的信徒都從地上消失(被提上去)之後,大災難就降臨到地上。因此,大災難只發生在不信者身上,信徒就不會面臨大災難。相信這第一說法的人最多,也佔大多數。
第二種則認為所有的信徒都必須經過大災難,然後在大災難末了主就回來提接祂的信徒。相信這說法的人較少。
第三種則認為,只有得胜者才會在大災難生前被提,而免去大難災的熬煉,而大部分的信徒都要經過大災難,然後在大災難末了的時候才被提。也就是說,主會在大災難發生前先隱密的來到空中提接那些得胜者,並在大難快結束時提接大部分的信徒,然後才公開從天降臨。
信徒的被提與主再來的真理,在十九世紀之前幾乎沒有人提過,乃要等到一八二五到一八二八年之間,所謂的弟兄運動完全形成了,這方面的真理才被恢復,那是在達祕(J. N. Darby)以及別的弟兄們的帶領之下興起的。他們開頭的時候真是充滿了亮光,滿有能力,如燎原之火,蔓延非常快。潘湯(D. M. Penton)是弟兄會的一位大教師,他曾說過,弟兄運動遠大過,甚至強過馬丁路德的改教。惟一不同的是,改教有一點與世界發生關係,而弟兄運動是真正屬靈的。他們不願有任何宣傳鼓吹。我們今天很難找到一張達祕的照片。他們反對照像,認為照像是世界。
可是這種黃金時代也只延續了大約二十年。到了一八四零年的時候,在他們中間發生了分裂。頭一個分裂是在達祕與牛頓(Benjamin Newton)之間的。他們兩位在信徒被提的事上有了極厲害的爭執。達祕極力主張是災前被提,而牛頓極力主張是災後被提。就是由於這件事,弟兄們分裂為二。當然,跟從達祕的人比較多,跟從牛頓的比較少。牛頓是一個出色的教師,尤其在五經方面,對豫言的認識是非常好的。因為他們在聖經知識上太好了,這就是他們分裂的原因。
不久之後,又有了第二次分裂,這次分裂就是在所謂公開與閉關的弟兄們之間。那時在他們之間另外有一位首領,就是慕勒(George Muller),就是辦孤兒院的那一位。他真正是一位神的僕人,在上一世紀被稱之為『信心之王』。他是在主裏頂深的一位,但是在對聖經的領會上他與達祕有很大的出入。達祕與他的跟從者堅持不接納任何仍未脫離宗派的基督徒。不管你是多好,多屬靈,只要你還留在宗派裡,你就被他們稱作惡伙伴。(因為他們認為宗派是一種罪惡,一個人既是在宗派裡,自然就是這罪惡裡的一個伙伴。)但是慕勒卻說:『不!這不公平。許多親愛的聖徒雖然還牽連在宗派裡,但是他們與主的關係還是非常好的,我們不能棄絕他們,我們必須接納他們。』這就是兩位首領之間的不同。由於言論各不同,他們又分開了。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弟兄們分為三班:牛頓派弟兄,閉關派弟兄,公開派弟兄。
到了一九一九年,正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年,他們分裂為一百五十個團體。又過了五十多年,弟兄會已有一千多派。到了今日,弟兄會的派別更多。
話又說回來。
相信災前被提的弟兄會的弟兄們,計有達祕,開雷(William Kelly),叼雷(R. A. Torey ),慕迪 (D. L. Moody),布魯克斯(D. H. Brooks),格雷(J. M. Gray),堪布倫(A. C. Kemblen),史密斯(J. Smith),司可福(C. I. Scofield)。
相信災後被提的有慕勒,戈登,宣信(A. B. Simpson),就是宣道會的創立人,耳寧輔博士(Dr Ernin),摩赫教授(Professor Morrhead),法蘭克(H. Frank),堪馬倫(Robert Cameron),萊特(Wright)。當然還有牛頓,他是極力主張災後被提的。
還有一派是得勝者被提,就是相信所謂的部分被提,或災中被提的人。這些人計有戴德生(Hudson Taylor),戚普門( R. C. Chapman),郭維德(Gomait),潘湯(D. M. Penton),彭伯(Pamber),利德(Paul Reider)等。
然而請容我告訴你,這些在道理上的爭論並沒有益處,只引起種種分裂。
可是我們都必須了解,在今日的基要派基督教,他們的基要神學,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從弟兄們的教訓來的。尤其在美國,所有基要派聖經學校都用司可福的教訓。司可福是一位大學者,他是弟兄們的學生,他的聖經函授課程中幾乎百分之九十五是採自弟兄們的教訓。連美國最大的佈道家慕迪也曾說過,人可以把他書房的書全部燒去,只要留下聖經和馬金多(C. H. Mackintosh)的五經註解就夠了,這馬金多也是一位弟兄會中的教師。這給我們看見,不論人對弟兄運動是否贊同,但在基要派的教訓和教會裡,幾乎採納了弟兄們全部的教訓。一面弟兄們的教訓幫助了所謂的教會,另一面這些教訓也導致好些分裂。
從一八二八年開始,一直下來到一八五0年多一點,那是弟兄們的黃金時代。許多好的聖經學者和教師都承認,弟兄們的那一段時期,就是應驗主對非拉鐵非教會的預言。可惜好景不常,這段時間並不長久;那是由於他們太過強調道理,以致一再因道理而分裂。同樣,今天在這壇裡,大多數都是相信災前被提,相信其他二者就相對的較少。然而,我們千萬別因着見解不同而陷入無止境的爭論,甚至定罪為異端,這是本壇某位網友所犯的錯誤。弟兄們的分裂是我們的前車之鑑。
|
|
|
|
|
|
|
|
发表于 27-2-2010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投票真的很凄凉。只有3个人。讨论的只有 freeman_long 和 一片丹心。
不过还好,至少还有两个人有末世 ...
wesleychong 发表于 27-2-2010 06:06 PM
嗯,末世論向來都是具爭論性的題目。末世論就是關於信徒的被提與主的再來,這兩者互相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關於信徒的被提,主要可分為三派:(1)災前被提-相信此說的佔大多數;(2)災後被提;以及(3)部分被提-得胜者災前被提,大部分災後被提。
持守所有信徒都會在大災難發生前被提的,認為主會在大災難發生前的不知什麼時候,突然到來把所有的信徒都提走。當所有的信徒都從地上消失(被提上去)之後,大災難就降臨到地上。因此,大災難只發生在不信者身上,信徒就不會面臨大災難。相信這第一說法的人最多,也佔大多數。
第二種則認為所有的信徒都必須經過大災難,然後在大災難末了主就回來提接祂的信徒。相信這說法的人較少。
第三種則認為,只有得胜者才會在大災難生前被提,而免去大難災的熬煉,而大部分的信徒都要經過大災難,然後在大災難末了的時候才被提。也就是說,主會在大災難發生前先隱密的來到空中提接那些得胜者,並在大難快結束時提接大部分的信徒,然後才公開從天降臨。
信徒的被提與主再來的真理,在十九世紀之前幾乎沒有人提過,乃要等到一八二五到一八二八年之間,所謂的弟兄運動完全形成了,這方面的真理才被恢復,那是在達祕(J. N. Darby)以及別的弟兄們的帶領之下興起的。他們開頭的時候真是充滿了亮光,滿有能力,如燎原之火,蔓延非常快。潘湯(D. M. Penton)是弟兄會的一位大教師,他曾說過,弟兄運動遠大過,甚至強過馬丁路德的改教。惟一不同的是,改教有一點與世界發生關係,而弟兄運動是真正屬靈的。他們不願有任何宣傳鼓吹。我們今天很難找到一張達祕的照片。他們反對照像,認為照像是世界。
可是這種黃金時代也只延續了大約二十年。到了一八四零年的時候,在他們中間發生了分裂。頭一個分裂是在達祕與牛頓(Benjamin Newton)之間的。他們兩位在信徒被提的事上有了極厲害的爭執。達祕極力主張是災前被提,而牛頓極力主張是災後被提。就是由於這件事,弟兄們分裂為二。當然,跟從達祕的人比較多,跟從牛頓的比較少。牛頓是一個出色的教師,尤其在五經方面,對豫言的認識是非常好的。因為他們在聖經知識上太好了,這就是他們分裂的原因。
不久之後,又有了第二次分裂,這次分裂就是在所謂公開與閉關的弟兄們之間。那時在他們之間另外有一位首領,就是慕勒(George Muller),就是辦孤兒院的那一位。他真正是一位神的僕人,在上一世紀被稱之為『信心之王』。他是在主裏頂深的一位,但是在對聖經的領會上他與達祕有很大的出入。達祕與他的跟從者堅持不接納任何仍未脫離宗派的基督徒。不管你是多好,多屬靈,只要你還留在宗派裡,你就被他們稱作惡伙伴。(因為他們認為宗派是一種罪惡,一個人既是在宗派裡,自然就是這罪惡裡的一個伙伴。)但是慕勒卻說:『不!這不公平。許多親愛的聖徒雖然還牽連在宗派裡,但是他們與主的關係還是非常好的,我們不能棄絕他們,我們必須接納他們。』這就是兩位首領之間的不同。由於言論各不同,他們又分開了。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弟兄們分為三班:牛頓派弟兄,閉關派弟兄,公開派弟兄。
到了一九一九年,正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年,他們分裂為一百五十個團體。又過了五十多年,弟兄會已有一千多派。到了今日,弟兄會的派別更多。
話又說回來。
相信災前被提的弟兄會的弟兄們,計有達祕,開雷(William Kelly),叼雷(R. A. Torey ),慕迪 (D. L. Moody),布魯克斯(D. H. Brooks),格雷(J. M. Gray),堪布倫(A. C. Kemblen),史密斯(J. Smith),司可福(C. I. Scofield)。
相信災後被提的有慕勒,戈登,宣信(A. B. Simpson),就是宣道會的創立人,耳寧輔博士(Dr Ernin),摩赫教授(Professor Morrhead),法蘭克(H. Frank),堪馬倫(Robert Cameron),萊特(Wright)。當然還有牛頓,他是極力主張災後被提的。
還有一派是得勝者被提,就是相信所謂的部分被提,或災中被提的人。這些人計有戴德生(Hudson Taylor),戚普門( R. C. Chapman),郭維德(Gomait),潘湯(D. M. Penton),彭伯(Pamber),利德(Paul Reider)等。
然而請容我告訴你,這些在道理上的爭論並沒有益處,只引起種種分裂。
可是我們都必須了解,在今日的基要派基督教,他們的基要神學,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從弟兄們的教訓來的。尤其在美國,所有基要派聖經學校都用司可福的教訓。司可福是一位大學者,他是弟兄們的學生,他的聖經函授課程中幾乎百分之九十五是採自弟兄們的教訓。連美國最大的佈道家慕迪也曾說過,人可以把他書房的書全部燒去,只要留下聖經和馬金多(C. H. Mackintosh)的五經註解就夠了,這馬金多也是一位弟兄會中的教師。這給我們看見,不論人對弟兄運動是否贊同,但在基要派的教訓和教會裡,幾乎採納了弟兄們全部的教訓。一面弟兄們的教訓幫助了所謂的教會,另一面這些教訓也導致好些分裂。
從一八二八年開始,一直下來到一八五0年多一點,那是弟兄們的黃金時代。許多好的聖經學者和教師都承認,弟兄們的那一段時期,就是應驗主對非拉鐵非教會的預言。可惜好景不常,這段時間並不長久;那是由於他們太過強調道理,以致一再因道理而分裂。同樣,今天在這壇裡,大多數都是相信災前被提,相信其他二者就相對的較少。然而,我們千萬別因着見解不同而陷入無止境的爭論,甚至定罪為異端,這是本壇某位網友所犯的錯誤。弟兄們的分裂是我們的前車之鑑。
|
|
|
|
|
|
|
|
发表于 27-2-2010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末世论不好说,因为圣经没有说到底是哪一个才是对的~~只有被提,却没写几时~~一直在讲只是在讲没有结论的东西~~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