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779|回复: 368
|
學習道德經的關口之第一關
[复制链接]
|
|
第一关:水的七善;
摘自【道书宝典】(河上公本) 《道德真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如何理解“居善地”,散见下面各章: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车无车。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
我的整理是:
一: 居 善 地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①,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②,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③,而王侯以自称。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
注释:
①之后,屈辱。②不祥,指灾祸。③孤,《辞海》无父也。《礼·深衣》三十以下丧父为孤子。寡,丧偶。榖(gǔ),善也,《辞海》养也。不榖,不善于养育自己,指没什么能力,连自己都养不好是谦称。社稷,社,土神,稷,谷神。没有土地则没有立足之地,也就没有国家,不养五谷,没有食物也不能生存,所以,古代立国先设立“社稷”二神,并以社稷共存亡,来代表国家安危的本质。
释文:
江海之所以有容纳百川的能力,是因为江海总是处在比百川低的位置上的缘故。所以,圣人明白这个道理,想要领导民众,受到众人尊敬的话,一定是从谦虚恭谨的言行来取信于民的;想要让民众以自己为先导表率的话,一定是以默默无闻的身体力行来引起众人注意,从而被推选出来的。因此,圣人讲:“因为要承担全国人民的责任和屈辱,所以才要作社稷的领导人;因为要带领国人战胜灾祸,所以才会出来做天下的王者。”这是以反面的言论阐述正面的观念的道理。所以,人们最不愿意遭受的祸患,就是孤、寡和不榖等事件,而侯王却以这些自称,就是因为可以博取同情,受到关爱的原因。因此,也可以看出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的互相转化关系。你看侯王高高在上,身份尊贵,却以孤、寡和不榖自称,难道不是以贱为本的例子吗?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09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學習道德經的第一關(2)
水之第二善 "心善渊”
2:如何理解“心善渊”,散见下面各章: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
我的整理是:〈二〉心 善 渊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①,为天下浑其心②;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矣。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矣。
善为士者不武③;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利,是谓配天④,古之极。
注释:
①歙(xī)歙,收敛,指不伸张自己的主观意志。②浑其心,使其心归于浑朴。③士,将帅。④配天,与天道相一致。
释文:
圣人不会固执己见,而是以百姓的愿望为自己的愿望。圣人在对待天下百姓的时候,总是克制收敛自己的意志,而顺应天下共同的心愿。并且注重关心百姓疾苦,倾听百姓心声,以慈厚对待百姓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做的好的给予鼓励,不好的也给予鼓励,是因其德行来包容百姓的缘故;诚实守信者给予信任,不诚实守信的人也以诚信的态度信任他,是希望以自己的德行来使他们走向诚信的缘故。
善于带兵的将帅不以武力服人;善于作战的人不受情绪的影响;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依靠短兵相接的搏杀;善于使用人材的甘心为其做后勤服务工作。这就称为不争的美德,是用人之长发挥潜力的良策,是和天道相符合的作法,是自古及今的最高境界。 |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9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又是书包
我觉得你应该把东西整理在同一楼
http://cforum4.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1787667&extra=page%3D1
方便检阅又可以节省资源
[ 本帖最后由 尽善尽美 于 18-11-2009 12:30 PM 编辑 ]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09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9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09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09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偶並非以灌水的態度來此 對此不知道有沒觸犯版規?^^ |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9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白勒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weat.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09 0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9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09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9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09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9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09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9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不黑 的帖子
我说如【果但是抛书包的话,我自己上网查更好】
你还真的叫我自己去读
不好意思,我来这里的初始目的不是为了学道德经
老子是我过去的偶像
我来论坛,比较重视的是发帖者如何释解自己所学会的东西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09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9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你写的?
还是转过来的?
是你想的吗?(因为内容我看得很熟口熟面..... |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9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09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有好多人寫過道德經的七關。
都是源自道德經,只是分別在於殊途同歸罷了!
道德經在於教人分清楚世間中“相對”與“絕對”的觀念。
當你真正能分清楚世間的這些歸類,你就是有真智慧的人。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