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052|回复: 12

把爱传下去 - 教原住民读书长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7-2009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偶然看到的这则新闻,心中感觉复杂。
我自己是沙巴人,却没有帮助过这些原住民小朋友。
然后,不期然又想起了几年前因为家贫不堪嘲笑而自杀的原住民小弟多尼。
我们身为沙巴人,可以为这群同住在一个地方的原住民做些什么呢?
然而文中的原住民小孩还是幸运的,我又想到,亚庇到丹南的火车已经停驶,
火车轨道沿途有很多很多很多的小村落,现在是依靠什么交通工具出入呢?
是步行吗?这些村落是不是更迫切地需要帮助呢?
——————————————————————————————————————————

看到了吗?背景是美丽的神山。

转载自:http://ladyzone.sinchew-i.com/node/1326

光明日報/報導:鍾麗莉‧2009.07.11
年輕時,秦寶珠懷抱獻身助人的夢想,立下心志,要在大學畢業後投入義工行列,幫助有需之士。然而,父母望女成鳳,她只好把理想暫擱一旁。這20多年來的職場生涯,她一帆風順,當上一間私立大學的副總裁,位高權重收入多。
可是,成就和金錢並未使她獲得滿足,反而令她心靈匱缺。18個月前,她認為時機成熟了,便辭去工作,放下身段穿上拖鞋和沙龍,到沙巴協助被邊緣化的卡達山和杜順族群。
她投身於天主教“善牧福利中心”最令人感動的一項工作,即在普卡村(Pukak)的一間小學附近建立宿舍,讓3個離校最偏遠的原住民村落的孩子可以免除需攀山渡河,來回耗時4小時的上學路程。
宿舍落成後,孩子即可安心接受教育及文明的洗禮。看著孩子的巨大改變,秦寶珠帶著欣慰的笑容說:“這樣堅持走下去10年20年,我們心必然看到孩子的前途、族群的命運都獲得改變。”
(沙巴‧亞庇)城市人很難想像孩子上學得攀山越嶺,涉水過橋,耗時2個多鐘頭才能抵達學校。可 是住在哥魯巴安村(KampungKolubaan)、立坡蘇村(Kampung Liposu)以及蘭拜村(KampungRambai)的30多位學童,卻得每天如此幾經周折,才能到達普卡村小學上課。
他們在凌晨5時許就結伴上路,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個子學生也不例外,每天跟著大隊走。雨下得太大,學生出不了門;河水湍急,孩子越不過,到不了學校;走得太累,上課時精神無法集中;有時好玩,半途停下來撈魚捉鳥,把上學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總之,他們對曠課等閒視之,更多的是干脆輟學。
2007年,以關注及服務婦幼為己任的善牧修會(Good Shepherd Social Welfare)瞭解事態嚴重後,開始著手在當地建立宿舍的工程。去年1月,普卡村學生宿舍正式啟用。
偏遠村落的學童優先受考慮。
目前宿舍有23名6至12歲的原住民小孩,已經額滿。
和非宿舍生比較,住宿舍的學童可睡至6點才起床,然後再抄小路連跑帶跳的走上100級陡峭的階梯,不消兩三分鐘便抵達學校。
身為總監的秦寶珠(49歲)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說,她和她的隊伍現在做的工作是在改變山區孩童的未來。
“我們協助他們學習生活技能和紀律,希望他們將來學有所長,不只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時也能為族群謀福利。”
不過,與其說她是總監,倒不如說是“雜工”,打掃、上巴剎採購、烹煮和接送等工作,她都親力親為。
攀4山來回上學
孩子僅花90分鐘
每逢週五是住宿生返家與家人團聚的時刻,因此,他們在放學後返回宿舍填飽肚子後,就帶著愉悅的心情,踏上黃土碎石,走路回家。為親身體驗,記者與攝記隨孩子一同翻山越嶺,手腳並用一起爬山回家。孩子只用一小時半抵達村落的路程,記者卻得花上4小時,且精疲力倦,舉步維艱。
一路上,孩子散發出山區小孩的生命韌力,不管是上坡下坡,抑或連跑帶跳踩在驚險吊橋、在陡峭的山坡上攀登4座山,他們毫無疲態。“野性”十足的他們途中還“表演特技”,一會兒爬到樹上歇息,一會兒又鑽到山壁去嚇唬記者,行蹤神出鬼沒,一點也不怕危險。
沿途上舉凡能當“玩具”的東西,他們都不會錯過,例如在柵欄上玩“蹺蹺板”、爬山坡比賽等,有好幾次他們從山坡滾了下來,但只見他們拍拍屁股上的塵土,又繼續玩耍。
宿舍管理企業化
召家長參與建設
秦寶珠不只運用本身經驗把普卡小學宿舍行政管理企業化,同時也當起領頭羊,召集家長參與鄉區社區服務,齊為普卡小學略盡棉力。當地每戶人家皆贊助一包石灰及一片地磚供校方建設宿舍,以及在宿舍附近舖建100級階梯,好讓學童得以抄捷徑到校上課。
她強調,善牧福利中心在普卡村建設校舍,主要是為了教導孩子和家長“釣魚”。“我們不能有甚麼就給甚麼,而是要讓他們學習自立能力。”
同時管理2間宿舍和1間訓練中心的秦寶珠,每個月兩次隨同事到山區進行家訪,以瞭解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情況。
此外,她也舉辦許多有關性虐待、性侵害和家庭暴力等課題的講座,以教育家長有關家庭暴力的危害和嚴重後果,而山區家長也很踴躍出席。
從企業界到社區服務,秦寶珠轉換跑道18個月以來,除了得自我調整以適應性質大不同的工作外,最大的挑戰就是必須放下身段和這些山區的孩子打在一片。
“雖然我現在所領的薪水只夠維持生活,但我所經歷的就是一種收獲,在這裡我從孩子身上獲得前所未有的歡樂。”
月徵40元住宿費
家長沒錢農作物替代
普卡村小學宿舍理應每月向各家長徵收40令吉的住宿費,但舍方體諒家長經濟能力弱,遂讓他們改以白米、蔬果等農作物替代住宿費。
秦寶珠說,宿舍因此不愁沒食物。“青菜和白米都不缺,偶爾我們還會買點肉類讓孩子添菜,或添購一些麥片和美祿等飲料。”
“宿舍每個月的花費約為3500令吉,包括2令吉山水費、200令吉電費、兩名職員的薪水和食物等。這些費用多以個人或團體捐款給付,而我們也有領養計劃,即讓社會人士每年捐助2500令吉給一名學生,助他們完成學業。”
她披露,宿舍目前仍需依靠各方人士的捐款資助,以讓宿舍的設施更完善。“善心人士也可以捐贈練習簿、馬來文和英文故事書、文具如彩色筆、美祿、或個人用品如襪子、牙膏、牙刷、肥皂、洗髮精等。”
傳承助人使命
義演為貧童籌款
施比受更有福,為了教育寄宿的孩子在受惠的同時,自己也有給予的能力,秦寶珠和團隊半年前帶領 他們舉辦一場慈善義演音樂會,以為尼邦村(KampungNibang)的貧苦小孩籌款,成功籌獲3萬5000令吉以建立宿舍。這項舉動不僅在鄉區傳承“孩子救孩子”的使命,也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顆“把愛傳出去”(Pay-it-forward)的種子。
尼邦村位於必打士縣,從亞庇到村內費時4小時半,由於地勢崎嶇不平,加上要越過9條河,只有四輪驅動車類才能入村。
在9條河中,冰哥卡河(Bengkoka River)以彎曲出名,一旦遇雨季,河水泛濫,造成水災,不僅切斷了尼邦村的對外道路,也奪走不少村民的性命。
秦寶珠說,由於尼邦村距離學校四五個小時的路程,孩子們必須等至9或10歲,身體強壯了,才能就讀一年級,成了超齡學生。有的學生嫌學校遠,一週只到校兩三天,以致成績落後許多。他們的情況和普卡村的很相似,普卡村學童感同身受,所以,為他們籌款是義不容辭的事。
舍監的話
學會領導能力
◆多拉(34歲)
剛開始和寶珠共事時,我不是很喜歡她的行事方式,因為她把所有活動和營會計劃全丟給我一人設計,直到我能獨當一面後,才發現原來她是要考驗我們的領導能力,並要我們學會靠自己,不靠別人。我很感謝她這一年半來教會了我許多事。
大小事一腳踢
◆朱麗(21歲)
我在善牧福利宿舍任活動協調員已有一年半,除了幫多拉處理宿舍一切大小事物,我也兼當補習老師,教孩子數學、科學、馬來文和英文。和寶珠共事的日子以來,我覺得她為人善解人意,很關心我們和這群小孩,尤其是她的責任心很重。這裡的孩子都很喜歡寶珠,因為她玩起來像大小孩。
我成績進步了
◆吉希(12歲)
過去5年來我都得凌晨4時許起床走山路到學校去,我最擔心遇到毒蛇。我常因為太累而沒精神讀書,加上家裡很吵,沒法溫習功課,以致成績一落千丈。直到近年來有宿舍住後,我才能專心讀書,成績也進步了。我很喜歡寶珠阿姨,因為她一來就是我們玩耍的時刻了!
住宿舍歡樂多
◆娜達麗亞(11歲)
我很懶惰走山路,以前來回走山路一個多小時,覺得很累。我也很怕有鬼、毒蛇和蝎子從森林裡冒出來,所以常心驚膽跳。我很喜歡宿舍生活,因這裡有很多朋友陪我玩,而家裡就只有4歲弟弟、媽媽、奶奶和爺爺而已,沒人跟我玩,很悶。我在宿舍學會禱告、責任感、守紀律、洗碗、洗衣和洗鞋等等。我很喜歡寶珠阿姨,她為人和藹可親,不會罵人。
家長的話
孩子懂事敬人
◆巴京(46歲)
我有8個孩子,讓他們走路去上課已是平常事,沒甚麼好擔心的,因為山裡的人都是這樣走的。除非孩子病重,我們才會叫車來載,否則還是會讓他走下山去看醫生。我很感激善牧福利宿舍的成立,我3個孩子在宿舍生活後,不但變聰明,品行也改善許多,懂得尊敬父母。如果他們對讀書有興趣,就讓他們繼續深造,不過,他們得靠政府獎學金。
盼孩子上大學
◆科迪娜(51歲)
我有7個孩子,其中,7歲和12歲的孩子在普卡的小學讀書。他們都得在凌晨4點起床上學,由於睡眠不足,叫他們起床都得費一番唇舌。他們天天走山路,我就得天天提心吊膽,不過他們住進宿舍後,我就放心許多。我沒受教育,只希望孩子長大後能上大學或當醫生。我的一個女兒已大學畢業,她是這個村子的第二個大學生。
【山童恩師】
姓名:秦寶珠
年齡:49歲
原職:私立大學副總裁
勇士專業:遠赴沙巴助辦原住民學生宿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也同時教育家長關注孩子的教育。

[ 本帖最后由 forenx 于 1-8-2009 03:0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7-2009 1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自光明日报 2009.7.11

大家是否还记得2007年的这则新闻呢?
文中的多尼,就没有上面新闻里的原住民小弟弟小妹妹这样幸运了。
相信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而我在看了之后,很心酸,很心酸。
时隔几年,重看旧闻,依然是一样的心情。
不知道他的兄弟姐妹,有没有过的比较好了呢?
——————————————————————————————————

11歲男童自殺
冷嘲熱諷害死他
(亞庇13日訊)冷嘲熱諷害死他!不堪老師出言揶揄他吞了鉛筆、難忍同學譏諷他帶往學校的蕹菜粥有如狗嘔出來的渣滓11歲的華裔血統原住民男童多尼尊迪安,選擇于今年320日上吊自殺,向整個社會發出無聲抗議。

《中國報》探悉,多尼自殺當天,從學校返家時,眼眶噙淚的對母親說,當天沒有吃她準備的蕹菜粥,因為同學譏笑他的蕹菜粥,簡直如同狗嘔吐出來的渣滓!

鉛筆切三段供孩子使用

多尼也投訴,一名老師也在當天以厭惡的語氣揶揄他,指他使用的鉛筆那麼短,是不是把筆給吞了下去?老師根本不知道,那是因為多尼家太窮,母親被逼把鉛筆切成三段,供孩子使用。

《中國報》記者于429日特飛往沙巴,出席多尼家屬為他進行的追悼儀式,揭發了這位身世可悲男童自殺當天的遭遇。

擁有華裔血統的11歲杜順族男童多尼尊迪安(Donni John Diun),生前在家中排行第五,與母親迪娜(37歲)及其他五兄弟姐妹,住在沙巴州亞庇郊區京那律(Kinarut),並在當地一間國小就讀5年級。

今年320日,多尼放學后在住家上吊自殺,了斷自己的生命,震憾了整個沙巴社會。

患有地中海貧血症及心疾的多尼母親迪娜,在追悼儀式過后親自向《中國報》特派記者娓娓道出,多尼自殺前數小時歷經過的種種奇恥大辱。

她透露,和她一樣患有地中海貧血症的多尼自殺當天,由學校回來時,含淚敘訴,由于同學一番羞辱的話,當天他沒有吃她準備好的蕹菜粥。

她表示,更叫多尼難以忍受的是,除了被同學欺負,一名老師當天也以厭惡的語氣羞辱和質問他:為何所用的鉛筆那麼短,是不是把筆給吞了下去?(由於家里太窮困,迪娜把鉛筆切成三段供孩子使用)

他說他受夠了這樣的日子… ”

我想摑羞辱多尼的老師
迪娜:我的心好痛

雖然我沒有這麼做,但在內心深處,我恨不得狠狠摑那位羞辱我孩子的老師一巴掌!

追悼儀式上,心情明顯已平復的多尼母親迪娜,一提起羞辱多尼的老師,心情不由自主激動起來,似乎尚無法原諒該名教師。

她說,身為一位也有孩子的教師,應該將心比心、撫心自問,要是別人也如此羞辱他的孩子,他會如何?

他知不知道,我的心有多麼悲痛嗎?

粥不夠分.寧願挨餓
天天吃蕹菜真反胃

多尼的胞兄丹尼達威(18歲)
透露,父親坐牢后,家里窮得連吃粥都成問題,為讓母親和其他弟妹有粥吃,自己近乎天天吃蕹菜飽肚,迄今看到蕹菜都反胃!

他說,過去好一段時間,家里窮到連吃粥也不夠分,唯一的菜餚就是屋外的野生蕹菜,因為母親連醬油也買不起。

他表示,為讓家人有粥吃,很多時候他僅能吃蕹菜裹腹,可天天吃蕹菜也真的吃怕了,偶而寧可餓著肚子,也不想吃蕹菜。

他指出,由於難忍家里三餐不繼,身為長子的他讀完初中三后,決定輟學,打打散工,賺取微薄薪水作為家中買米錢。

他說,為賺取更多錢,在勞工代理介紹下,數月前遠赴新加坡當傢具學徒,一個月賺取650令吉,吃住由老板全包,不過首7個月每月要付代理400令吉仲介費,實得僅有約250令吉。

他說,他每月把200令吉寄回家,50令吉作為零用錢,這些錢用來致電回家后,也所剩無幾。萬萬沒想到,才到新加坡工作沒多久,弟弟竟自殺。

在當地代議士協助下,丹尼達威目前已找到一份工作,使他可近身照顧家人。

詢及是否打算再求學時,他強調,有責任工作找錢維持家人的生活,及讓弟妹有書讀,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

我一個人苦就好,將來他們如還記得我這位哥哥固然是好事,如果忘了也沒什麼,最重要的是我盡了身為哥哥的責任。

鉛筆這麼短,你吞了?
若多點關心豈會這樣說

多尼自殺后,學校全體老師出席他的喪禮,羞辱多尼的老師更哭著向她說抱歉和解釋,可對方越解釋,她越生氣。

多尼母親迪娜說,該名教師指由於不知多尼家庭背景才會這么說,要是多尼有向他說出家中困境,他絕不可能講出你是不是把鉛筆給吞下肚裡去,不然鉛筆怎會那麼短的話。

她哽咽的說,多尼穿的校鞋子早已破得全部腳趾都看得到,校服也就是那么一件陳年舊衣,根本沒替換的校服。

她指出,只要老師們有那麼一點關心多尼,他們怎會看不出問題所在?

試問,我的孩子會在沒你詢問下,和你說他爸爸涉及販毒?會告訴你他家里窮到沒飯吃?

她指責有關老師,非但不關心多尼面對的問題,還在傷口上撒鹽,如此羞辱他的孩子!

少了我弟妹可吃飽
多尼想把心臟捐母親

多尼的母親迪娜說,多尼上吊自殺,是他在3個月內第2次自殺的舉動;首次自殺不成,沒想到他竟再次自殺。

她透露,多尼首次企圖自殺不遂,被她責問為何要這么做時,說了叫她心疼的話。

多尼說:少了他,媽咪可把他的食物份額分給其他兄弟姐妹吃;他的心臟也可以捐給媽咪,這樣媽咪就可以出外工作賺錢…”

迪娜指出,多尼曾答應她,不會再做這種傻事,可是當天遭逢的一連串譏諷和羞辱后,相信是他再度選擇自殺的主因。

我真的很想念他我會堅強活下去,因為孩子尚需要我的照顧,我想這也是多尼希望看到。

[ 本帖最后由 forenx 于 1-8-2009 03:0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09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forenx 的帖子

這則新聞我也有看過,真的很感人。沒想到還會有人願意放棄高薪,投身公益慈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09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有的... 他们另人佩服...

[ 本帖最后由 rain_siscokid87 于 1-8-2009 12:1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2009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尼的事情盖过标题想传达的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009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寂寞蛙與高傲貓 于 31-7-2009 11:52 PM 发表
這則新聞我也有看過,真的很感人。沒想到還會有人願意放棄高薪,投身公益慈善。

真的,在现代这个社会,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是真的很令人敬佩的。

在新加坡,偶尔看到一些类似的新闻,也是很感动。
比如说,一个华人妇女去非洲,开孤儿院照顾非洲孤儿。
一个律师放弃自己的事业,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做慈善,
一个男子到中国援救黑熊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上面的其中两个故事,都是从之前一个很受欢迎的节目看来的,
主持人走访散居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新加坡人,
现在有出书了,我在书店翻了翻来看,是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我想,偏于功利主义的现代社会是迫切需要这一股无私奉献的力量来平衡的。

原帖由 rain_siscokid87 于 31-7-2009 11:52 PM 发表
多尼的家人....
我知道有善心人事时不时的就去帮助他们..
买吃的给他们...
她妈妈的病情也好转了...
有人拿药给她吃...用来补血跟造血的...

肯定有的... 他们另人佩服...

啊那好,很高兴有人帮助他们....
但也希望这不会成为一个不好的示范,
让有需要帮助的人认为,必须死了才能引起注意。

原帖由 alexsuen 于 31-7-2009 11:59 PM 发表
多尼的事情盖过标题想传达的事了

没关系,就当是个记录好了。

[ 本帖最后由 forenx 于 1-8-2009 12:1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8-2009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orenx 于 1-8-2009 12:15 AM 发表
真的,在现代这个社会,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是真的很令人敬佩的。
在新加坡,偶尔看到一些类似的新闻,也是很感动。
比如说,一个华人妇女去非洲,开孤儿院照顾非洲孤儿。
一个律师放弃自己的事业,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做慈善,
一个男子到中国援救黑熊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前阵子我国也有个放弃工作去pulau救狗
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009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lexsuen 于 1-8-2009 12:28 AM 发表

前阵子我国也有个放弃工作去pulau救狗
致敬

如果无法出力,出钱也可以。
可以考虑买书买文具给偏远村庄的学校。

很久以前yayasan sabah不是有派校服鞋子铅笔簿子牛奶这些东西的?
不知道还有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2009 08: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家长也很重要~~
不要生太多却养不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009 08: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樣的老師,如果再沒有懺悔之意,就等天收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009 08: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forenx 的帖子

現在有太多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小孩與一批批只是盲目溺愛孩子的家長。
多想想其它的家庭,生活貧困卻極度渴望得到教育機會的他們吧。
我身邊就有一個為人父親地天天步行帶孩子從路陽酒家到中英小學上課的活生生例子,敬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009 08: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amONamO 于 1-8-2009 08:29 AM 发表
現在有太多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小孩與一批批只是盲目溺愛孩子的家長。
多想想其它的家庭,生活貧困卻極度渴望得到教育機會的他們吧。
我身邊就有一個為人父親地天天步行帶孩子從路陽酒家到中英小學上課的 ...


这些都是家长太过保护他们的金玻萝,跑多一步路会短命一年那样的,什么都有求必应,天之骄子那样的,品行完全不行。


楼主,如果捐物品的话要去那里?有联络电话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009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3ng 于 1-8-2009 08:11 AM 发表
教育家长也很重要~~
不要生太多却养不起~~

其实这些原住民大多都是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
大部分仍然以务农为生,而传统农耕社会的思想,
就是需要很多人丁来从事劳力工作,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所谓的家庭计划,
很多可能连安全套是什么都不知道。

原帖由 NamONamO 于 1-8-2009 08:23 AM 发表
這樣的老師,如果再沒有懺悔之意,就等天收了。 :@

猜想这老师也是外地来的,在她的世界里,
可能无法想象穷乡僻壤的家庭可以穷到这个地步,
也更没有想到自己近似开玩笑的话会伤到这个孩子。
那个孩子早已经有厌世倾向,之前已经自杀未遂过一次了,
老师无心的一句话,就在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下,成了悲剧发生的导火线。

原帖由 NamONamO 于 1-8-2009 08:29 AM 发表
現在有太多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小孩與一批批只是盲目溺愛孩子的家長。
多想想其它的家庭,生活貧困卻極度渴望得到教育機會的他們吧。
我身邊就有一個為人父親地天天步行帶孩子從路陽酒家到中英小學上課的 ...

对啊,现在很多孩子,真的几乎都是温室里的小花,
想说的是,如果做父母的有那个条件人力物力财力和能力,
一辈子这样来保护溺爱孩子的话,那就尽管这样来宠吧,
否则的话,还是看得长远一点,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爱他,但是不要宠他,
在适当的时候,就让他接受应有的磨练吧。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如果在学校受到老师无理的对待,也要逆来顺受,现在的老师压力大,有时候也会做出一些不够专业的行为........对不起,如果这里有老师的,得罪了,多多包涵。

路阳酒家到中英小学,以现代人步行的标准来看,
的确是要走很多的路了。在不富有但温馨,父母和睦相处的家庭长大的孩子,
往往在长大后比有钱的孩子来得更有作为的。

上回在某论坛,看到一个网友骂新加坡人没有同情心,
看到她年纪小的外甥/侄子在地铁没有位子坐,也不会让位,
让她疲倦的侄子要“受苦”站到目的地........
我强力给扎到........


原帖由 豬頭 于 1-8-2009 08:48 AM 发表

这些都是家长太过保护他们的金玻萝,跑多一步路会短命一年那样的,什么都有求必应,天之骄子那样的,品行完全不行。

楼主,如果捐物品的话要去那里?有联络电话吗?

你是指这所宿舍吗?其实我的想法是,这所宿舍经过媒体报道后,
一定会获得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协助,如果可以的话,
我倒是会建议你联络报道中提及的那个慈善团体,
询问除了这个村落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也需要帮助但还没有被报道过的村落。
当然,如果他们有意要扩建这个宿舍,让更多村落更多孩子受惠的话,那又是另当别论了。
此外,慈济好像也有下乡为这些偏远村落服务的义行,你也可以联络他们问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6-2024 03:48 AM , Processed in 0.06350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