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828|回复: 29

[诗歌:对联]集联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8-2004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析字联”又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变化无穷,妙趣横生。现辑录几则,以飨各位:

    传说,康熙求才若渴,一旦发现,便不拘一格地重用。一天,康熙听说一位和尚很有学问,便请他来宫中下棋。康熙连输三盘,出上联试和尚:“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此联析“岩”、“枯”、“柴”三字而成,文字连贯。不料,和尚随口而出:“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康熙一听,和尚妙析“泉”、“好”、“妙”三字,对得无懈可击,心中十分高兴,便委以重任。

    咸丰年间,有一位知府叫卜昌,他小有才气,但傲气十足。有一天,他来到一家学馆,见两个学童正在读书,便想卖弄文墨,于是同两学童对句。卜昌冷笑道:“两火为炎,既然不是盐酱之盐,为何加水变淡?”一学童笑着对道:“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成卦?”卜昌一听骂他是乌龟,气得满脸通红。另一学童见卜昌丑态,也对道:“两日为昌,既然不是**之*,为何加口便唱?”卜昌一听气坏了,可两个学童对得文韵俱佳,也无可奈何。


    北宋佛印和尚有一天去拜访苏东坡,大吹佛力广大,佛法无边。坐在一旁的苏小妹便有意开他的玩笑:“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一听,也反戏她一联:“女卑为婢,女又可为奴。”苏小妹和佛印的妙对,就是利用析字法巧拼“僧”、“佛”、“婢”、“奴”四字,互相戏谑,妙趣横生。


    唐伯虎才思敏捷,写有一副脍炙人口的析字联:“十口心思,思国思君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巧妙之处在于把“十口心”合成“思”字,“八目尚”合成“赏”字,而又串成一气,文义通畅。


    据说,有两姓联姻,男方姓潘,女方姓何,在举行婚礼这天,一客人赠联祝贺:“嫁得潘家郎,有水有田方有米;娶得何家女,添人添口便添丁。”上联以“水、田、米”合成“潘”字,下联以“人、口、丁”合成何”字,既暗含双方的姓氏,又反映了双方的愿望,幽默诙谐之中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西湖天竺顶有一座庵寺,叫“竺仙庵”,庵边有个泉眼,泉水极其清冽。有两个脱俗静心修道的人,经常在庵中用泉水煮茶品尝。有一联悬于庵门:“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上联“品”拆成“三口”,“泉”拆成“白水”;下联“竺”拆成“二个”,“仙”拆成“山人”。把道士在庵中的情境写得惟妙惟肖。


     解放前,三水县的群众写了一副讽刺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公局”的对联:“八面威风,转个弯私心一点;大横尸样,勾八去有口难言。”对“公局”讽刺有力,入木三分。还有一副规劝抽大烟者的对联:“因火成烟,若不撇下终是苦;官舍为馆,人能回首便成人。”上联把“烟”字拆成“因”、“火”,劝戒:执迷不悟,永远受苦。下联把“馆”字拆成“官”、“舍”,指出:迷途知返,一片光明。成了一副治疗毒瘾的良药。

[ Last edited by fujii_Itsuki on 18-4-2005 at 11:18 A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8-2004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坡三遇题茶联

这是一则颇为著名的民间故事。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任杭州通判。在杭为官三年中﹐他经常微服以游。
  一日﹐他到某寺游玩﹐方丈不知底细﹐把他当作一般的客人来招待﹐简慢说道﹕“坐”﹐叫小沙弥﹕“茶”。小和尚端上一碗很一般的茶。
  方丈和这位来客稍事寒暄后﹐感到这人谈吐不凡﹐并非等闲之辈﹐便急忙改口道﹕“请坐”﹐重叫小沙弥﹕“泡茶”。小和尚赶忙重新泡上一碗茶。
  及至最后﹐方丈终于明白来人就是本州的官长﹑大名鼎鼎的苏轼﹐便忙不迭地起座恭请道﹕“请上座”﹐转身高叫小沙弥﹕“泡好茶”。
这一切﹐苏轼都看在眼里。
  临别时﹐方丈捧上文房四宝向苏轼乞字留念。苏轼心里一转﹐即爽快地答应了﹐提笔信手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为﹕“坐请坐请上座”﹐
  下联为﹕“茶泡茶泡好茶”。
方丈见此的羞愧﹑尴尬之色﹐一言难尽。
  客来敬茶本是表达一种尊敬﹑友好﹑大方和平等的意思﹐而这位方丈不是不明苏轼之身份﹐而是不明这一“茶道”之理﹐是以为苏武所讥。真是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8-2004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咏月联
  中秋佳节,一轮明月高悬天空,光泻万里。在赏月的时候,有的人喜欢写诗,有的人喜欢作文,有的人则喜欢撰联对句。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幅中秋咏月佳联。
曾有人撰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上联: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下联: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此联构思巧妙,把习以为常的事写成对联,斟字酌句,耐人寻味。上联和下联,看似无情却有情。中秋节乃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浪迹天涯的游子,能不眷恋自己的故乡吗?“圆”与“缺”,“苦”与“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失为一副好联。

  从前,有几个秀才在中秋之夜相聚在一起,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趁着酒兴,吟出一上联让大家来对: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结果,没有一个人对得出来。到了除夕之夜,这几个秀才又相聚在一起,饮酒守岁。在这一夜连双岁之时,原来出上联的那个秀才灵感突发,对出了下联: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此联道出日月交替、斗转星移之奥妙,中秋之夜出句,除夕之夜对成,工整贴切,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明代大学士杨廷和自幼聪颖超人。中秋之日其父与客人对饮,饮至深夜,其父得到上联,就让客人续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客人苦思良久,仍对不出,当时年仅8岁的杨廷和却随口吟道: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出句成对,令客人及其父惊叹不已,齐声称妙。

  清代纪晓岚以妙对出名,曾夸口说:“天下未有不对之对”。一次,却为妻子出的“月”对难住了,其妻出的上联是: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才思敏捷的纪晓岚想了很久,始终也没能对得出来,这上联于是成了绝对 。但近代有人对出这样一副下联: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此闻尽管显得牵强了些,但上联嵌入“孔明诸葛亮”,其中的“葛”为“格”的谐音,有双关之趣,下联嵌入我国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的名和字“畹华”,确也有三分见地,四分妙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8-2004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趣联故事数则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
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
字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
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朐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
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
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
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天水底天。苏小
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
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家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
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
传诵一时。

  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
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
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
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翁正春不
意被将了一军,寻视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徐晞上任,守令率诸生相迎。诸生以徐出身贫寒,相见时颇为无礼。守令
心中恼怒,乃出对考诸生: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诸生面面相觑,无人
能对。徐答曰: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诸生惊报,再也不敢小觑徐晞也!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
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
瞪口呆。


  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对曰:因荷(何)
而得藕(偶),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


  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
阁老。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众皆大笑。


  杨慎,安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
近一个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
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
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县
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沈义甫八岁时,其师命对云: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沈对道:青山原不
老,为雪白头。师爱其聪明,赞之不绝。


清朝侍学士荣光,因争设津浦铁路车站,受到舆论的谴责。津门某报撰联云:
芝光争设车站,求荣反辱面无光。该报悬赏征对,应者纷然,佳作有:胜保妄
谈兵,未胜先骄身莫保。又一联:载振为藏娇,千载一时名大振。联语所述均
为实事,且与上联工力悉敌,一时传为笑谈。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十一月二日,日军侵占大连。败讯
传来,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有人愤然书联于北京墙头:万寿无疆,普天同
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慈禧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丧权辱国,死后却被尊为
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对此,有人书联嘲之:垂帘廿余
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了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
观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
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俞曲园携女游西湖灵隐寺,见冷泉亭有一联,俞轻声念道: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其女笑答: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惊部:项字何
谓?其女道:项羽若不将此山拔起,峰安得飞来?


  李某为官,巧立名目, 搜刮钱财,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其死后有人戏作
一联曰:早死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


  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画,过淡
泊年。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观者为之捧腹。


  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
鹜。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
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
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
过。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农夫
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
田让路。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
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前
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了,媳
夫人,妻媳皆夫人。材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其联顿成:父进土,
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财主见了又羞怒,只得
把对联撕去。


  汤某与友上街游玩,见酒店吊着一盏方灯,四面都写着酒字,出对曰:一
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时夜已深,报更者出,友曰,我对矣:三更鼓,两
面锣,汤汤汤汤。


  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宴请先生。一连数载,李某均不践约。又一年
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作对曰: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学
生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又失约。
先生再传学生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李某见了,又代其子对曰:
黄花如有约,重旭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
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李某在旁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
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提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
某顿时语塞,郝然而退。


  有一贪官,为表其清白,于衙门书联:爱民如子,执法如山。夜里,有人
在其联下续上二行: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
山乎。众人看了,无不发笑。


  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
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
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
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蒋介石竞选总统时,续范亭戏作一联: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
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硬。此联把蒋介石的丑态勾画得维妙维肖,人们
无不拍手称快。


  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
贝时璋、吕淑湘等人。途是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
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
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
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
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
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
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
座为之倾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8-2004 10: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坡尝令门人辈作《人物不易赋》。或人戏作一联曰:“伏其几而升其堂,曾非孔子;袭其书而戴其帽,未是苏公。”盖元祜初士夫效东坡高桶帽,谓之子瞻样,故云。

  有生因盗绢被执,太守令作赋,获免,其警对云:“窥户而阒无人,心乎爱矣;见利而忘其义,卷而怀之。”

  有人于学士院题云:“李伯阳指木为姓,生而知之。”杨大年见之,索笔云:“马文渊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河南一士夫,延师教子。其子不慧。出对云:“门前绿水流将去”,子对云:“门里青山跳出来。”士夫甚怒。一日,士夫偕馆宾诣一道观拜客。道士有号彭青山者,脚跛,闻士夫至,跳出来相迎。馆宾谓士夫曰:“昨日令公子所谓‘屋里青山跳出来’,信有之矣。” 士夫大笑。

  吴门有百户,衣红袍赴亲宴。坐客厌之,嘱优人铁爆仗者笑之。适演考试事,出对云:“ 纸灰飞作白蝴蝶。”还对云:“百户变了红蜻蜓。”

  “烟锁池塘柳”,五字寓五行,昔称鳏对。公有一日夸向客曰:“吾得所以对之矣:冀粟陈献忠。”意取东南西北中也。

  嘉兴一老布衣,平时自号清客,书门对一联云;“心中无半点事,眼前有十二孙。”其邻人嘲之,续其下曰:“心中无半点事,两年不曾完粮;眼前有十二孙,一半未经出痘。” 见者皆笑。

  东坡与佛印说:“古人常以僧对鸟,如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云:‘时闻啄木鸟,疑是扣闷僧。’”佛印曰;“今日老僧却与相公对。”

  僧贯休婺州兰溪人,钱鏐自称吴越国王,休献诗云:“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鏐令改为四十州,乃可相见。休曰:“州添了方可改。”

  县尉出乡巡逻,晚宿山寺,见一士人修业寺中,尉出对曰:“道远还通达。”士人曰:“县尉下乡来。”尉曰:“我五字都是绕人,尔对欠切。”士人答曰:“县尉下乡来,不知扰多少人也。”

  霍尚书韬,尝欲营寺基为宅,浼县令逐僧。僧去,书于壁云:“学士家移和尚寺,会元妻卧老僧房。” 霍愧而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8-2004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                          
下联; 水流东坡诗(尸)。
这也是东坡和和尚矸訆所留下来的...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注:此联为一日东坡带家眷出去游玩,遇到佛印在水边挖蚌吃,于是出此上联。谐音:佛印水边寻‘棒’吃。佛印一听,以东坡带家眷而来而对,谐音:东坡河上带‘枷’来。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注: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诸子(麦、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汉高帝:【汉】高祖刘邦;田何:【汉初】《易》学大师;比干:【商】纣的大臣。

上联: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
下联;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注:此联为内江三元塔楹联。孔明(诸葛亮),江围(姜维),旅步(吕布),槽巢(曹操),关羽, 张飞。

上联: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
下联: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
  注:吴地有个人叫马承学,很喜欢骑马奔驰。他的朋友钱同爱便出个对句与他开玩笑说:“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马承学应道:“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对完后补充说:“这只是为了对仗工稳,并不敢讥笑老兄。”

上联:两束棘针,小大尖儿无数。
下联:三车轰布,不正歪者极多。
  注:【明】洪武四年进土林大同少年聪颖,能诗通对、一天,他随老师外出郊游,路上遇一位挑篱棘的人。老师便出此上联。出句意为,束、棘,不捆为棘,捆而成束;林大同见有一辆载满布,便对出下联‘歪’指车上装的布匹不整齐。

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
下联:宽容富室实安宁。
新联:俊俏佳人傍伶仃。
  注:此联为【清】湖南衡阳岐山一个叫悟敬的尼姑所出。扬言谁对上则嫁给他。后由一书生以隔壁一富室招赘一个女婿的故事对出。而后个是今人所对。

上联:夫子天尊大士,头上不同。
下联:宫妃宦者官人,腰间各别。
上联:有意破宗。
下联:无心宁国。
  注:【北宋】年间,铸‘崇宁通宝’。宋徽宗命蔡京书写。蔡京为了节省壁画,以便铸字,将‘崇’字中间以一笔上下相贯,这是古时常用的方法。而‘宁(繁体作寧)’中间的‘心’去掉。本来是一个惯例。但蔡京是一代宰相,所以有人借题发挥,吟成上联,信手拈来,浑然无隙,入木三分,叹为观止。

上联:思恩两颗心,因田加税。
下联:河池一边水,也可免粮。
  注:广西有二县名思恩和河池,一次一布政使召见两县令,要求加收赋税,两县令皆以当地穷困要求免税,布政使便出上联。上联嵌‘思恩’县名,且拆的十分巧妙。不料河池县令以河池应口对出下联,且联义相对,可谓捷才。布政使无奈,只好免去赋税。

上联:戊戌同体,腹中止欠一点。
下联: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注:此联出自《联斋志异》《狐联》:焦生,章丘石红先生之叔弟也。读书园中,宵分有二美人来,颜色双绝。一可十七八,一约十四五,抚几展笑。焦知其狐,正色拒之。长者曰:“君髯如戟,何无丈夫气?”焦曰:“仆生平不敢二色。”女笑曰:“迂哉!子尚守腐局耶?下元鬼神,凡事皆以黑为白,况床第间琐事乎?”焦又咄之。女知不可动,乃云:“君名下士,妾有一联,请为属对,能对我自去:戊戌同体,腹中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8-9-2004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时也像咱们小学的考试,但是应考年龄却是在九岁,叫做童子试。而童子试皆是在每年的春天举行,那时还小的纪晓岚由家人的陪同到县学应考。县学院子里头桃花正值盛开时期,非常诱人,在临考的当儿纪晓岚忍不住手痒折了枝在手把玩。恰好这时那个大牌主考官大大驾到了 。每个应考的童生立时噤若寒蝉垂首侍立。然而纪晓岚却舍不得丢掉桃花,一把的就把桃花给塞进屁股眼…哦不是!是袖筒子里头~~呵呵呵~也侍立一旁,可眼睛却不停的打量这眼前的官老爷。主考官见这个小子大胆机灵,长得清秀,便近前问道:“看你这个样子,很顽皮,不知书念得如何?”
“等一会儿入场考试,大人不就会知道咯~~呵呵~水喔!”纪晓岚回答。
“呵,口气不小。”官老爷很感兴趣地说道,“那么在还没有考试之前林北倒是要试你一试,我出一联,你来对罢!”官老爷随即吟出一句上联:

小童子袖里暗藏春色

  纪晓岚明白主考官看到了自己袖子里头的桃花,即兴出对。于是他也就眼前情势,应上了下联:

老宗师眼里明察秋毫

  考官见他应对如此之快,且又工整贴切,大为惊奇,连声称赞:“好丫~臭小子,前程无量。”

  一年后,纪晓岚到了河间府参加考试。担任府试主考的是三年前登科的举人,也听说过纪晓岚的事迹,屁股痒痒的也要来试试他的才思。他给纪晓岚出了一句上联:

十岁顽童,岂有登科大志

  这上联有嘲讽之意。揶揄纪晓岚年纪小小,不可能有大志向。晓岚自当领会得,哪肯示弱的反唇相讥对上下句:

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

快言快语的把考官也给嘲笑了一番,扯平!
考官脸色唰地红了,张望左右看到门上贴有神荼,郁垒两位门神,于是又出一联:

门上将军,两脚未曾着地

输人不输阵,晓岚很快的就答出下联:

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

这联对得工整贴切,考官为之语塞。

  府考过后半年多,晓岚做完了功课,便约好几个朋友在崔尔庄头官道上(也就是大马路啦~)打网球,又遇上了府考考官。这时候府考官已升级做河间知府,乘轿子路过此地,恰好纪晓岚把球打进了他的轿子。他听到差役们吆喝,不知怎么回事,,揭开轿帘一看,哎那不就是纪晓岚那个臭小子吗?于是连忙叫停轿。
  这时候纪晓岚也认出了轿上的正是半年前的府考官,急忙的向前施礼问候。
  知府问道:“玩球!?不用做功课丫?”
  纪晓岚毕恭毕敬的应道:“做完喽~”
  “那好,”知府道:“你的球在我手上,我出一联,答得出,林北就把球还给你。否则,休想。”
  纪晓岚笑道:“划下道来。”
知府道:“童子六,七人,唯汝狡。”
纪晓岚略一思索,脱口说道:“太守两千石,独公…”说到这里不往下说,直望着知府狡黠地笑。
“最末一字如何不说?”知府问道。
纪晓岚吞吞吐吐地道:“如果大人把球还给我,那就是‘独公廉’,假如你不肯还给我…”
“不还给你又怎样?”
“那便是‘独公贪’啦。”
  知府对他这顽皮话,气得笑起来,拍拍他的脑袋,说道:“小兔崽子,算你狠!”
  说罢,把球还给了他。


  纪晓岚才一出名,就招徕了些顽固的老古董妒嫉眼红,一回就有个老家伙来他的私塾踢馆。
  塾馆先生也想看热闹,便招呼人把纪晓岚从屋内叫了出来。老古董一脸严肃的坐在椅中,一动不动,见纪晓岚出来了也似乎看不到。硬邦邦地说:“今有一联,你可属对?”遂吟道—
二猿伐弯树,看小猴子如何下锯
  这一联借“猴”与“孩”,“锯”和“句”谐音,嘲讽纪晓岚为小猴子。
  纪晓岚用脚毛也想得到这老家伙的用意,这老头这么怪懒,不给他一点颜色看还真的是跟自己过意不去。于是乎便回答道:

一马犁泥田,瞧老畜牲怎样出蹄

  纪晓岚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借“题”和“蹄”谐音,把老儒骂成了老畜牲。
  那老儒本想显示下自己的本事,却没料到会如此结局。不但讨不到便宜,还丢了人,只好悻悻然的离去…


沧州城西北有座水月寺,是几百年前唐代的建筑。因年久失修,至清初已破败不堪。雍正年间重新修建,面目始焕然一新。寺院面临卫河,开阔明朗。寺内亭台楼阁,幽兰曲径,花木掩映,古朴生香。自然吸引了不少的狗男女在那里幽会。
不知哪个游客,在游览了水月寺了之后,在寺内一显要位置的亭柱上题写一句上联,联云:水月寺鱼游兔走
这一联不是写眼前的景致,而是从“水月”二字的意境上生发,以水配鱼,以月配兔(传说月中有玉兔)使水月鱼兔四字互相呼应,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境界。
看上去很平易,实际上语意深远。联语出先后,给沧州人出了一个难题,几十年间没有人能对上。游人来往不少,大都只是摇头晃脑,品赏一番而已。
乾隆五年,纪晓岚从北京回乡参加科考。他是在十二岁随父亲调任京师户部任职而来到北京的。这时候离家已五六个年头,他已经十七岁,毛差不多长齐了。
到家不久,便来到沧州看望外祖父。外祖父张雪峰看到外孙已经长大成人,非常高兴。便叫他的儿子纪晓岚的舅父张梦征带他到水月寺里头去玩金鱼。
纪晓岚在舅父弓长梦征带领下来到了水月寺。寺院里头古色古香,幽雅趣致,还是和以前没舍米两样。最后他们两人就在那亭柱前停下来,亭柱上赫然还是写着那幅上联,也是和以前没舍米两样。呵呵呵~
张梦征问道:“韵甥儿,这个是片玉*,可否圆上?”
纪晓岚端详了一会上联,笑着答道:“可以对,地名嘛~以‘山海关’对‘水月寺’即可。”
而下联则是:山海关虎跃龙飞
沧州人从此少了一个旅游景点矣~~呵呵~水喔!

P/s:片玉,即是还没有下联的对句。

  乾隆五年的时候,纪晓岚还是个青头仔,才十七岁,不过已经考取得秀才的资格了,也算是个青头仔秀才。他家老爷子一高兴,就着他四叔纪容端带他到东光县马周篆家去找女人乐一乐~~
  东光马家也是河间的一个大姓,家里人口又多,当官的也不少,马周篆本身也是进士出身。而他家的二女儿马月芳也算是个标准的漂亮美眉,成绩又好。为此吸引了不少的蚂蚁苍蝇狂蜂浪蝶和粉丝上门来求亲,而每有求亲者都必需经过检定考试,合格的才可以抱得美人归~只是来的人多,有料的倒是没有。
  纪晓岚老早就听说了马家二小姐是胭脂马,无人能驯,屁一直痒痒的想会她一会这位才女。可是他老豆和四叔在他考取秀才之前不允许他谈恋爱,现在师出有名,老豆正式修书要他上门去找女人,还由四叔陪同,他可算是意气风发了~~
  去了马家,见了家长,吃吃喝喝的直到晚饭过后,出题应试就开始了。只见那丫鬟从内室送出了一幅字迹娟秀的上联---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纪容瑞从旁看到这幅上联马上炸到!这马小姐还真八卦咧~出的这幅上联酱子古怪,他的宝贝侄儿也不知道能不能对上。回头一看纪晓岚,只见他从容潇洒的提笔濡墨,一挥而就: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这下联不仅字面对得工整,而且还有夫妻好合之意,切合求亲情景。连未来岳父马周篆看了也不禁脱口喝彩叫好,四叔可是笑得合不拢嘴。

  应对过后,马周篆才要说话,内室里头丫鬟又捧着一张字条给老爷子,面对众人说道:“这是小姐题的一首诗,小姐说,公子如能读出来,小姐就答应婚事。”
  哦~~这是第二回合的说了喽~也罢,且看看她写的是什么诗这么巴闭?只见那纸条上写着四十八个字---

月中秋会佳期下弹琴诵古诗中不闻钟鼓便深方知星斗移少神仙归古庙中宰相运心机时到得桃花源洞与仙人下棋

  这四十八个字没有句读,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要来人断句。可是此时无论从四字句,六字句来断句,都不成体统。若从七言律诗来断又少了八个字。所以众人一看,登时不作声。随即把目光集中在男主角—纪晓岚身上。纪晓岚开始读了几遍,也茫然不知所云。此乃非常之诗,定得以非常法来解。纪晓岚毕竟非常人,很快的就想到了原来这是一首〈藏头露尾诗〉,开头第一字作了最后一个字的一部分,其他的各句的头一个字则是取自上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一部分,于是他高声地朗读起来:

八月中秋会佳期,
月下弹琴诵古诗。
寺中不闻钟鼓便,
更深方知星斗移。
多少神仙归古庙,
朝中宰相运心机。
几时到得桃花洞,
同与仙人下盘棋。

  
  纪晓岚刚刚读完,屋里顿时热闹了起来,马周篆容光焕发,啧啧称颂:“小子,o黎好o野!”
  于是一纸双边垄断合约就这么签下了,当场换了庚帖。几个月后就嘿咻嘿咻咯~~呵呵~水喔!

P/s: 诗句〈多少神仙归古庙〉的“庙”字在繁体是广和朝结合,简体倒是没有了其中妙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9-2004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纪晓岚初入翰林就担任庶吉士的官职,不过说到来也差不多类似咱们打杂的工作。而在入翰林的那年春节,乾隆要元宵观灯,诏令文物大臣广制灯谜,择优行赏。纪晓岚在公众也挂出了一道谜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南西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

联上注明上下联各射一字。这幅谜联有古怪。它不是利用汉字的拆合法,而是寓意法,文武百官都猜不到,皇帝老子抓破头也是猜不到。便问是谁写的,得知到是纪晓岚的杰作,就叫人去询问谜底,纪晓岚回答是“猜谜”二字。众人绝倒。

纪晓岚在南院书房当值,经常与太监打交道。太监总管听说纪晓岚文才过人,幽默逗趣,从纪的衣着打扮,出一联道: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

纪晓岚听老总管这么说,瞧瞧自己身穿皮袍,手持折扇,确实有点滑稽。手拿折扇本来是当时文人以示风雅的做派,但是在冬天却有些不合时宜。老总管借此机会,把春夏秋冬都镶入联中,看来随口说出,其中却含机巧。纪晓岚一琢磨,觉得老总管肚里头有墨水,但今日不难倒他,他还会小看自己。
老总管说话操南方口音,纪晓岚于是回敬道: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麽?

纪晓岚把东南西北兜了进去,而且利用“东西”二字,暗示总管是阉人,这也是从其本身的特征出发,与出联刚好相对。
老总管没有想到纪晓岚如此厉害,两脚一伸爆血管呕血成升就往西方去了~~

后来,又有两个太监不服气,拦着纪晓岚:“纪大人慢行,适有一联,请公属对。”
纪晓岚当时正要到皇上跟前奏事,被太监缠住,心里很急,便说:“有屁快放。”
“榜上三元解,会,状。”
纪晓岚不假思索地应道:
“人间四季夏,冬,秋。”
“怎么没有春咧!?”太监不解地问。
“为何没有春,你们心里最明白。”纪晓岚笑着对两个太监挤挤眼,大笑着走过。

纪晓岚后来在福建当官三年,他虽然才能干练。但是在科考审察诸生中,取舍间难免要淘汰一些人,其中就得罪了无才而又要硬充擎天柱的人,因此他在离开前还出现了个小插曲。
里开福州时送别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个礼品盒,揭开一看里边有张字条,云:

虎走山还在

意思是说你虽然似只虎,恶毒刻薄,你还是要走的,我们还是可以巍然不动如山。
纪晓岚笑笑,在字条的背面添上一行字:

山在虎还来

令送礼的人带回。
意思也是简单明了--“I`ll be bac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9-2004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百多年前的乾隆年代,那时候还没有推广北京话(即国语),南方与北方的语音相差很大,尤其是福建,广东和北方话的差距更大。有的双声,迭韵字到了福建广东人口里,便念不清楚了,发出的字音由北方人听来几乎是不知所云~~
纪晓岚督学福建,最头痛的就是听不懂话。随着他在福建认识的人越多,前来拜访的也多,他也就头痛得更多了。
有一次在当地官员和文人名士参加的派对中,有人相纪晓岚求教他治世秘诀。纪晓岚说:“秘诀倒没有,有两句话写给诸位共赏。”
差人取来文房四宝,大笔一挥,于纸上写下:

睡草屋闭户演字
卧樵榻弄笛书符


这两句话俨然描写了了一个超然物外的读书人形象:睡草屋,卧樵榻,闭户读书,任事不管,暇余弄笛品箫书写画画,是多么的赞呐!
纪晓岚才写完,就被在场的人在那里争相传看赏析,当传到一个处身本地的官员手里,纪晓岚说道:“这么传来传去的要传到几时?不然就请这位大人念一下吧!”
这位官员很得意,便拉长声音念起来,谁知语音刚落,满座捧腹大笑。
原来这一联,照福建话读起来语音已面目全非,听起来倒像“谁操吾屁股眼子,我叫他弄地舒服。”这位地方官初始还没有留意到,后来回味一下,才知道着了纪晓岚的道,顿时满脸通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4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仰天庵,又叫碧云庵,坐落在健跳镇东门到南门城脚中间的山冈上。庵里住的全是和尚。和尚庙怎么叫“庵”呢?这还有一个有趣的来历呢!

  这仰天庵本是一座寺庙,主持和尚法名叫做智礼,虽称不上饱学之士,但也精通文墨,颇有名气。他自恃才高,傲气十足,且喜欢寻花问柳,是个不正经的花和尚。

  离寺庙一里路的山脚,有一座观音堂。堂里的主持师太叫秋辇,法名清贞,在此静心修行。离观音堂上方一箭之遥,清贞师太的徒弟——一个才貌双全的小师姑碧云,结草为庐,晨钟暮鼓,念佛诵经,兼种田园。这茅庐称为上茅蓬,是寺庙和尚下山的必经之路。

  这年春天,智礼来到观音堂,清贞师太以礼相待,命碧云泡茶,并端出几样水果、点心招待他。

  智礼盯着这俊俏的小尼姑,真想过去把她搂进自己怀里。但在清贞师太面前,又不敢放肆。他对碧云说道:“听说师妹善对,今天我特来拜访,不知能否赐教一二?”

  碧云见他口你师妹,虽感不悦,但也不便发作,即以礼相答:“小尼是雏鸭下水,不知深浅,还望大师多多指教。”

  智礼见碧云并不推辞,心中大喜:只要你敢答应,就不怕你不落入我的掌心。于是对清贞师太说道:“师太,贫僧与碧云师妹对对子,可要打个赌才好啊!”

  清贞师太虽知碧云的才学,但还是怕她吃亏,连忙答道:“碧云小徒,岂是大师对手?如有冒犯之处,还望大师恕宥。至于打赌,此非出家人所为,还是免了吧!”

  “哪里,哪里。”智礼道,“碧云师妹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若她胜了贫僧,岂不为师太增光?”

  碧云见智礼一副傲气,心中忿忿不平,说道:“请问大师,该是如何赌法?”

  “好说,好说。”智礼道,“若是师妹输了,我也不要你身外之物,只要你陪我痛饮三晚。”

  碧云见智礼如此无礼,不由大怒,但她还是强压怒火,问道:“若是大师输了呢?”

  智礼想都没想就答道:“若是我输了,那我寺庙的主持就让你来当。”

  让尼姑去管寺庙,亏他想得出来。但碧云不管这些,她当堂与智礼言定,由智礼出上联,她续下联,一个月内连对三次,若碧云续不上下联,就算输。

  智礼大喜,对碧云说:“咱们以自己的寺、庵为题,先自续一联如何?”

  碧云点头称是。智礼吟道:

  长啸一声山鸣谷响;
  举头四望海阔天空。


以此来赞美自己寺庙方位之美。碧云不甘示弱,她略一思索,随即自吟一联:

  幽星淡月寒天碧;
  碧草芳花野径幽。


  智礼一听,这丫头把自己修行之地说得如此清静、优雅,而且还是一副回文联。他举目四顾,只见桌上放着碧云刚才端出来的一盘水菱,就伸手取了一只,随手折断,吟道:

  水菱双角,铁裹一团白玉;

吟完,得意地望着碧云,跷起了二郎腿。碧云一眼望见了盘中的石榴,轻轻拿起一个,慢慢劈开,续上了下联:

  石榴独蒂,锦包万颗珍珠。

  智礼想不到碧云才思如此敏捷,把他的上联对得天衣无缝,心中暗暗称奇。但他相信凭自己的才学,胜这个黄毛丫头是十拿九稳。于是,他又出了一副上联,想以此来难倒碧云:

  沧海汪洋,潮涨潮落波涛澎湃;

  谁知碧云比他来得更快,随口接道:

  崇山峻岭,崖巍崖崛峦巘嵯峨。

  这下智礼再也想不出好的联句来了。他起身向清贞师太告辞,并与碧云约定:三天后,请她们去寺院答对。

  第三天,碧云与清贞师太应约前往。智礼早在山门外的古松下设了一副围棋,邀师太入座对弈,碧云就侍立师太背后。正下着,有一颗松子落了下来。智礼见状,随即吟就上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吟毕,举着棋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碧云,等她续下联。碧云抬头远眺,只见城外塘边的柳树下,有几个人正在钓鱼。她心中一喜,即对出了下联: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智礼又吟: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碧云微微一笑,接口吟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聚会。

  吟罢,拉起清贞师太,从容下山而去。

  智礼连输两次,心里也有些不踏实了。好在还有一次,他决心定要胜过碧云。

  这天,他来到上茅蓬碧云的住处,准备作最后一搏。此时正值三月天气,春风得意,花红柳绿,上茅蓬四周经碧云的辛勤劳动,更是美不胜收。

  “哈哈师妹,想不到你这里有如此美景!那我就借此景出联了!”智礼说罢,欣然吟道:

  燕入桃花,犹如铁剪裁红锦;

  碧云细品智礼这副艳丽的上联,一时竟被难住了。这时,只听得“嘭”的一声,石子砸在松树上,惊起了几只在树上歇息的黄莺,扑棱棱地飞了起来。碧云回头一看,见是师太,立即领悟了她的用意,随即续了下联:

  莺穿柳枝,恰似金梭织翠丝。

对仗工整,把一派春天的景色,尽收联中。

  智礼眼看就要败在一个小尼之手,确实有些心慌意乱了。但他的确也有些肚才,绕着院子一转,看见放生池中的点点荷花,露珠盈盈,煞是好看,随口吟出:

  荷叶贴波,数点散成千点绿;

  碧云看着映在池中的桃花倒影,不慌不忙地接吟:

  桃花映水,一枝分作两枝红。

  智礼见自己真的输在一个黄毛丫头手里,惭愧万分,也不向清贞师太道别,拂袖而去。

  隔了一天,他让小和尚下山,给清贞师太送来一封信,信的抬头直呼师太名字,请她上山研究一下怎样处理打赌之事。谁知他心神不定,落笔时竟把“辇”字写成了“辈”字,“究”字写成了“宄”字。碧云见了,觉得十分好笑。她当即拟了一联,交小和尚带回,作为清贞师太的复信。

  智礼展开一看,只见这副对联写得是:

  辇辈并车,夫夫竟作非非想;
  究宄同盖,九九难得八八除。


  对联不但指出了智礼的错别字,而且意思也十分明了:你不用胡思乱想,这寺庙我接管定了!智礼又羞又恼,但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心想:“我这偌大的寺庙,你一个丫头敢来当主持?你若不敢来,我也写副对联取笑你。”正当他胡思乱之际,小和尚跑进来说,清贞师太和碧云上山来了。智礼只得率众僧到山门外迎接。

  只见清贞师太和碧云抬着一包用黄布包着的东西,也不知何物,往山门前一放。清贞师太对智礼合掌作揖,说道:“智礼大师,小徒接管山门来了,请你摘下山门上的挂匾,把这块换上吧!”

  智礼揭开黄布一看,惊得目瞪口呆。只风匾额上用金粉写着三个大字:碧云庵。好好一个寺庙,变成了庵,这丫头竟真的来接管了。但他又不能失信,只得叫小和尚摘下原来的挂匾,换上“碧云庵”这块挂匾。

  碧云又亲手将山门两边的“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的对联取下,换上她拟写的对联:

  智山仁水,诵经才能修正道;
  礼门义路,潜心方得悟真谛。


  然后对智礼说:“请大师恕小尼无礼。佛门无戏言,因此小尼前来接管寺院。这山门上挂着我的法号,就等于是我接管了此庵。但庵内一切佛事、众僧事务,还全仗大师好生主持。我特地将这副‘鹤顶格’联悬挂山门,正是为了说明碧云庵主持禅师智礼也。请大师以佛门为重,休生妄念,谨记此训,回头是岸,南无阿弥陀佛。”说完,与清贞师太一起,下山而去。

  智礼禅师自觉羞愧万分,无地自容。他为了取得清贞师太和碧云的谅解,亲率僧众,在碧云结庐之处,盖起一座庵堂,供碧云参禅之用。并请她们取回山上的金字挂匾,悬挂在碧云参禅之处。碧云也感到将一座和尚庙改称为“庵”,有失雅观,智礼既已吸取了教训,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将“碧云庵”之匾,移挂自己住处。因此,碧云住的上茅蓬,也叫碧云庵。

  智礼从此断绝尘念,潜心苦修,终成一代大师。为了接受这次教训,他在寺门上挂了一块“仰天庵”的大匾,取“仰赖上天好生之德”和“仰天长叹”之意。从此,这座寺庙又称为仰天庵了,直呼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4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某员外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和一个小儿子,儿子尚年少,员外便请来一位先生教儿子读书。一日,先生出了一句上联叫学生对句,这上联是:


  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


  学生对不出来,就请他姐姐代对,小姐对曰:


  无人共枕,枉费一片痴心。


  先生一看下联,猜想十有八九是姐代弟对,自以为小姐对他有心,便自作多情地再出一联试探:


  六尺彩绫,三尺系腰,三尺坠;


  小姐看了,毫不介意,依然代弟对道:


  一床锦被,半床遮体,半床闲。


  先生看罢,得意忘形,满以为小姐钟情于他,便欲与小姐订情,又赤裸裸地写一上联:


  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


  小姐见先生心术不正,即回复下联,请先生弃除此念,联曰:


  山高水深,劝渔夫及早回头。


  先生自讨没趣,作联自我解嘲:


  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


  小姐以联表示自己清白无暇,联曰:


  藕虽有孔,心中不染垢尘。


  先生连遭训斥,心中凉了半截,但又不死心,仍然出联纠缠:


  桃李杏梅,这些花哪时开放?


  小姐厉言正色对曰:


  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


  先生黔驴技穷,情场失意,心中忿忿然,一直怀恨在心。在小姐出嫁,生了双胞胎之后,先生又戏弄小姐,出一联曰:


  谁是先生子?
  孰为后生儿?



  小姐见先生无赖之极,毫不客气地说:


  后生为我子;
  先生是我儿。



  先生的恶迹,令员外七窍生烟,不久,员外就将先生赶出门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4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末年,吴江女子沈宜修有三个女儿:叶小鸾、叶纨纨和叶小纨,她们都才貌双全,驰名乡里,号称“一门四秀”。陈维崧《妇人集》记其事:叶氏三个女儿,“俱有才调,而琼章(小鸾的字)尤英彻,如玉山之映人,诗词绝有思致”。尤工对联。

  叶小鸾(1616-1632)十岁时的这年秋末冬初,其母沈氏以秋景为题出上联曰:

  桂寒秋露湿;
  枫冷乱红凋。


  小鸾不假思索即对出下联。其联写秋景甚为生动形象.后小鸾夭折,时人谓之“联谶”。


  小鸾父亲见她娥眉杏眼,樱唇柳腰,天姿国色,俨然西施再现,贵妃重生。小鸾却不以为然,以联答曰:

  倾城倾国,焉知祸福;
  如柳如桃,总惹是非。


  联语充满了辩证法,见解不同一般。小鸾订婚后,因家道中落,经济日困,难备妆奁,父母很难过,觉得对不起女儿。小鸾知道后就以对联解劝、安慰父母说:

  荆钗布裙宁淡淡;
  烂纸秃笔也陶陶。


  她不以“荆钗布裙”为淡,却以“烂纸秃笔”为豪,在那以“功名利禄”为荣、以“金银财宝”为贵的社会里,一少女却以“经书、诗词”为乐,实在难得!只可惜在她结婚前五日却夭逝了,年仅十七岁。留下诗词联集《返生香》。

  叶小鸾去世后,其妹叶小纨非常悲痛,写了杂剧《鸳鸯梦》,以寄哀思和悼念。剧本中说,小鸾死后,家里人请寺中大师为她招魂,小鸾之魂愿从大师为之记别(即佛为弟子预记死后托生处、未来成佛的劫数、国土、佛名、寿命等事项),大师要求皈依受戒时,先要审戒,即询问小鸾生前有无“犯杀”、“犯淫”、“犯盗”等情况,小鸾都用对联回答询问。

  “仙子曾犯杀戒否?”大师问。小鸾答曰:“犯了。”犯得是为花除虫伤了蝶翅。其联是:

  曾呼小玉除花虱;
  也遣轻纨坏蝶衣。


  “仙子曾犯淫戒否?”大师问。答曰:“犯了。”犯的是“窥眉曲曲”、“绣鸟双双。”其联是:

  晓镜偷窥眉曲曲;
  春裙亲绣鸟双双。


  “仙子犯盗戒否?”大师问。答曰:“犯了。”犯的是:偷看了人家“新绿树”,偷听了别人的“清箫声”。其联是:

  不知新绿谁家树;
  怪底清箫何处声。


  “仙子曾犯妄言否?”大师问。答曰:“犯了。”犯的是“欢喜地”、“辩才天”。其联是:

  自谓前生欢喜地;
  诡云今坐辨才天。


  “仙子犯绮语(佛家语。涉及爱情或闺门的艳丽辞藻及一切杂秽语,佛家列为四口业之一。引见《辞海》)否?”大师问。答曰:“犯了。”犯的是“制……夫人字”和“装……幼妇词”。其联是:

  团香制就夫人字;
  镂雪装成幼妇词。


  “仙子曾犯两舌否?”大师问。答曰:“犯了。”犯的是“对月愁喜”和“拈花短长”。其联是:

  对月意添愁喜句;
  拈花评出短长谣。


  “仙子曾犯恶口否?”大师问。答曰:“犯了。”犯的是“讥燕子”和“骂东风”。其联是:

  坐怕帘开讥燕子;
  为怜花谢骂东风。


  “仙子曾犯贪婪否?”大师问。答曰:“犯了。”犯的是“帙成千轴”和“花满一庭”。其联是:

  经营湘帙成千轴;
  辛苦莺花满一庭。


  “仙子曾犯嗔(怒)否?”大师问。答曰:“犯了。”犯的是:“怪道韫”和“薄崔徽。”其联是:

  怪她道韫敲枯砚;
  薄彼崔徽扑玉钗。


  “仙子曾犯痴呆否?”大师问。答曰:“犯了。”犯的是“收汉玉”和“葬花魂。”其联是:

  勉去珠环收汉玉;
  戏损粉盒葬花魂。


  对大师的询问,叶小纨代叶小鸾用对联随即作答,并且对答如流,这种用对联答问,尚不多见,以对联家称赞叶小纨也不为过誉。正因为如此,所以日本学人八木泽元在他著作的《明代剧作家研究》一书中有专题介绍叶小纨和她的杂剧《鸳鸯梦》。

  叶小纨实可称古代的女对联家!

[ Last edited by dude on 10-9-2004 at 10:45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4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晚唐诗人杜牧于会昌初年任池州(今安徽贵池县)刺史期间,经常于公余之暇,便衣小帽去杏花村酒肆饮酒赋诗,留下许多趣闻轶事。这里,记述他与卖酒姑娘杏云巧对的故事。

  十里杏花村上,处处酒旗飘扬,其中有一家小酒店,店主是一个年方十五岁的小姑娘杏云。她父母早年亡故,堂上只有老祖父一人,祖父读过诗书,又是酿酒名师,可惜年岁大了,这爿小酒店全靠杏云姑娘操持。杏云十岁开始就在酒店营生,没有上过学。幼时,只凭老祖父手把手地教她描红习字,识得几个字,但她聪明好学,来酒店饮酒的客人,不乏秀才雅士,她逢人求教,有空就学,而且过目成诵、过耳不忘。后来,诗词歌赋她几乎样样都会,尤长于对联,出口成章,甚至与人对话,也经常用心尽量求对,成了个对联迷。

  有天清晨,杏云在闺房一面梳头一面默诵诗书,祖父连喊杏云数声,都未见应,发了火:“丑丫头,真会装聋作哑!”杏云忙陪笑答“好祖父,为何冒火生烟?”祖父忙道:“快,快将店堂收拾,酒客快要进店!”杏云即答:“慢,慢把发髻卷起,孙女慢些出房。”

  这一下老祖父真发火了:“我叫你快、快、快,你偏要慢、慢、慢!”杏云忙解释说:“不是孙女偏爱慢,是祖父说的话连叠三个‘快’字,我怎能不对三个‘慢’字呢?”弄得祖父啼笑皆非。这样,杏云姑娘爱对联韵事也就传开了。因而招引不少文人雅士上门饮酒出联求对,当然,也有些前来凑热闹的,酒店生意异常兴隆。

  池州刺史杜牧,听说有这样一位聪明的卖酒姑娘,便有意走访。一日,公余之暇,着一身书生打扮,随身带着一个年轻衙役打扮的书僮,漫步来到这家酒店。

  要说酒店不如说是酒亭,这座酒店实际是在一座八角亭上。亭子是用白茅草盖顶,栏柱亭檐也未加雕琢粉饰,非常简陋。虽比不上那些雕梁画栋、朱栏飞檐华丽的亭子那样耀眼引人,可是,一眼望去,古色古香,质朴无华,倒也雅静宜人。

  杜牧和年轻衙役上了台阶走向亭内,见亭子正面堂中有一扇木板虎壁,虎壁正中张挂着一幅水墨中堂《醉八仙》,两旁配上一副对联:

  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不空。


  这是酒店一般通用联。木板虎壁后面,有一排茅草披屋,大概是店家住处和烫酒浇菜的厨房。亭堂面积倒不小,中间摆着四张方桌,成正方形;靠中堂虎壁,横靠一张条台,条台上放着文房四宝,大概是供那些文人墨客,雅兴来时咏诗题联之用。靠左边亭角摆着一张茶几,上面放着酒具碗筷。迎面两张方桌,也有两个人在饮酒谈天,只有后右方一张方桌是空的。杜牧便在这张空桌坐下。在一旁站立的年轻衙役向杜牧问道:“大人,可要……”

  杜牧忙把年轻衙役手袖一牵,把眼一翻:“嗯——!”年轻衙役看看自己随身书僮打扮,随即改口道:“相公,可要些什么酒菜?”杜牧把衙役按到座位坐下:“别急!”

  这时,只见一个身穿淡红色衣裳的姑娘,从虎壁后面飞一般地转到杜牧桌前,一边用抹布揩桌,一边问道:“先生,初次光临小店,幸甚!幸甚!”杜牧并未答话,只是把眼睛向年轻的衙役瞄了一下,示意衙役发话。

  这位年轻衙役,人很聪慧灵敏,深得杜牧喜爱,因而选为贴身衙役,闲时,在衙门后堂杜牧也经常教他诗书,受杜牧的熏陶,他也能吟诗联句。他见杜牧示意,便上前答话:“姑娘,几番欣闻大名,拜访!拜访!”

  杏云一听这位“书僮”答话,与刚才自己的发话,正好对仗,寻思,这一主一仆上门,可能是有意考她来的。而且,“书僮”竟有如此口才,谅主人一定是个博学多才之士。杏云是个好学的姑娘,心想:即使对不过他们,向他们求教倒是一个好机会。于是,不动声色地依然笑脸对这伴“秀才”问道:“先生,请点美酒佳肴,以助雅兴。”

  杜牧不经意地说了声:“随便来点什么吧。”杏云原以为这位“秀才”一定有妙语对偶,可“秀才”如此出言,好像是个目不识丁的家伙。心里估摸着:莫非此人是个富豪,胸中无墨,而故弄风雅!带着这个年轻“书僮”(可能是他们家教门馆的先生装扮的)故意前来戏弄她?然而,细看这人四十出头,已是不惑之年,而且眉清目秀,举止端庄,不像是个花花公子轻佻之徒。常言道:“半油篓子晃荡,满瓶子稳当。”也许,这位“秀才”真是个有识之士……她边思索边下厨房去取酒菜。

  杏云刚离开,年轻衙役轻声地对杜牧道:“大人,你怎么……”不等衙役把话说完,杜牧即制止:“慢慢来,见机而作。”

  这时,杏云一手端着两碟菜,一手持酒壶杯筷来到这“秀才”桌前,把两碟菜摆在桌上,又将杯筷整整齐齐地摆在这主仆二人面前,然后将手中锡酒壶,用肩上搭的手贴揩了揩,高高握在手中道:“一把酒壶手中拿。”说完,双手恭恭敬敬地往“秀才”面前一放,把眼睛扫了一下,意思是说:“请对呀!”

  只见杜牧笑了笑,依旧把眼睛向“书僮”示意。“书僮”酒壶拿在手先给“秀才”斟上满满一杯酒,然后把自己的酒杯斟满,望着杏云两颊绯红的脸庞答道:“两朵杏花腮边开。”

  “秀才”随即赞道:“妙对,妙对!”然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杏云并无娇羞之态,她一心想的是:这位“秀才”到底是饱学之士,还是个大草包?于是,乘机向这位“秀才”挑战性地说:“先生,贵书僮有如此学问,谅先生一定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当垆女很想聆教!”

  “秀才”望着这位天真的姑娘笑了笑,然后拿起那闪光锃亮的银白色锡酒壶,抑扬顿挫地吟道:“白锡壶腰中出嘴。”杏云一听,心里不禁暗笑:堂堂秀才竟出这样俗不可耐的上联。于是,不假思索地指着桌上的竹筷说:“金竹筷身上刺花”,原来这竹筷是比较精致的,上面有用火刺烧的花纹。

  “秀才”听罢,哈哈大笑,这笑声中分明含着嘲讽的成份。杏云原以为要得到这位“秀才”的赞赏,却想不到竟受一番嘲笑。便问:“难道这下联对不上么?”“秀才”一本正经地说:“姑娘,对得倒也可以,不过,我这上联是拟人化的,‘腰’乃是人的躯干部分,而‘嘴’是五官之一,在人的头部,可你的下联‘身上刺花’,这‘身’算人的躯干部分倒还可以,而‘花’呢?人的头部,只有耳、目、鼻、口、眉毛、胡须……那有‘花’呢?”

  杏云听他这一剖析,意识到这上联看上去平庸,而细想起来,倒是有点奥妙哩!这一下,杏云好像囫囵吞了一个糟米团子,咽不下又吐不出。一下哽住喉管,直翻白眼。这时,邻桌上有人呼:“再来一壶酒!”杏云便转身过去,总算脱出窘境。

  当她把酒送到邻桌,安排妥当,“书僮“便高呼:“杏云姑娘,我们相公要酒!”杏云姑娘只得跑过来,拿起酒壶欲去打酒,“秀才”一把按住酒壶:“不用,还有大半壶哩!”杏云冲着“书僮”说:“你不是呼唤要酒吗?”“书僮”神秘地一笑说:“姑娘,你有下联还没对上,我们相公这酒也咽不下呀!”这一军“将”得杏云两颊唰地红到耳根。刚才两腮是两朵杏花,这时倒像两朵火红红的石榴花哩!

  接着,“书僮”又加楔地说:“要是对不出,酒店就乖乖关门吧!”杏云不禁脱口辩道:“关门?我是卖酒的,对不上对联有什么关系?!”“秀才”看杳云急得一脸傻相,故意严肃地说道:“不但要你关门,我还要拿一把大铜锁把门锁上,什么时候对上,什么时候开锁!”

  杏云毕竟是个伶俐姑娘,他看到“秀才”脸上虽然严肃,而嘴角却挂上—缕笑纹,特别是“大铜锁”三字,一字一顿,加重语气,知想是有意点拨。于是脑子转了转,忽然灵机一闪,便道:“紫铜锁腹内生须。”

  这时,“秀才”畅怀一笑地赞道:“姑娘真聪慧!”杏云羞歉地向“秀才”欠身道:“先生巧指引!”

  “秀才”见杏云姑娘如此聪明乖巧,不胜欣喜,举杯畅饮,钦毕,付了酒帐,和“书僮”欲走。杏云忙上前问道:“请教先生贵姓大名?”“秀才”说:“问我姓甚名谁嘛……”顿了一下,心想:我再出一副谜联来考考她。便道:“我的姓名是:

  半边林靠半坡地;
  一头牛同一卷文。”


  杏云低首细细琢磨:半边林乃“木”,半边坡地乃“土”,“木”“土”相靠“杜”,而“牛”“文”同列为“牧”。啊!原来是刺史杜牧大人!杏云“卟通”往下一跪:“刺史大人!民女失敬,恕罪!恕罪!”

  这一陡然举动,惊动了四座,许多目光一下子射向杜牧。衙役唯恐酒客中有人识破大人真面目,有失官体,便轻声提醒杜牧速速回衙。杜牧随扶起杏云,就匆匆和衙役下亭阶而去。杏云姑娘却紧紧追送,离酒亭有些路了,杜牧嘱杏云回酒店照应生意,杏云正欲转身,忽然年轻衙役想起了什么,便道:“慢!杏云姑娘,你姓什么?我和大人还不知道哩!”

  杏云答道:“民女名和姓都在酒亭正面那副对联上。”杜牧和年轻衙役注目望去,只见酒亭正面那副对联是:

  但凭水流浇红杏;
  借助火光烧彩云。


  年轻衙役琢磨:上、下联最末一个字合起来正好是“杏云”名子,而姓呢?一定是在联谜之中。可一时解不开,便用询问的目光望着刺史大人。杜牧却笑道:“有水能‘浇’,有火方‘烧’,如无水火呢?”年轻衙役灵机一动,脱口而出:“啊!杏云姑娘姓‘尧’!”

  杏云羞涩地一笑,辞别杜牧和年轻衙役,转身飞步,奔向酒亭,就像一朵杏云飘然而去,一路红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9-2004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纪晓岚三十六岁担任山西乡试正考官,次年充会试同考官,两年后又督学福建,屡掌文衡,门生西北多,上门求见者更是络绎不绝。
一日有二生同时来访,王生额上有一黑斑,李生左目失明。纪晓岚寒暄过后,直着他们发笑。二生以为自己有失检点,惶恐地问:“恩师何故发笑?”
“没舍米~呵呵~”纪晓岚连忙摆手,说:“你们的尊容,另我想起两句杜诗,可集一联。”
“哪两句?”二生很有兴趣地问。
“一为《片云头上黑》,一为《孤月浪中翻》”
这两句是杜甫两首诗中写景的句子,用在这里倒是恰恰好的描绘了王,李二生地模样,王,李听后也不禁大笑,连说:“对得好,对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9-2004 08: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纪晓岚三十六岁担任山西乡试正考官,次年充会试同考官,两年后又督学福建,屡掌文衡,门生西北多,上门求见者更是络绎不绝。
一日有二生同时来访,王生额上有一黑斑,李生左目失明。纪晓岚寒暄过后,直着他们发笑。二生以为自己有失检点,惶恐地问:“恩师何故发笑?”
“没舍米~呵呵~”纪晓岚连忙摆手,说:“你们的尊容,另我想起两句杜诗,可集一联。”
“哪两句?”二生很有兴趣地问。
“一为《片云头上黑》,一为《孤月浪中翻》”
这两句是杜甫两首诗中写景的句子,用在这里倒是恰恰好的描绘了王,李二生地模样,王,李听后也不禁大笑,连说:“对得好,对得好~”

纪晓岚 联想快捷,有时候弄得对方下不了台。
一次会试了之后,新科状元刘玉树来纪府拜访。纪晓岚客气的接待他,问起住处,刘玉树说:“学生暂住芙蓉庵。”
一听此语,纪晓岚撑不住的捧腹大笑,而且越笑越厉害,直在地上滚来滚去,眼泪狂飙,不得不退入内室,叫家人请状元暂回府第,改日再见。
刘玉树感到十分无厘头,回到家中百思不解尚是不得要领。几天后便耐不住去纪府拜访。
纪晓岚说:“那天由你的住处,凑成一幅妙对。”
“舍米妙对哦?”刘玉树十分惊讶。
“刘玉树小住芙蓉庵,潘金莲大闹葡萄架。”
“哇咧!@_@!?”刘玉树突然明白,那天是纪晓岚由“暂住芙蓉庵”想起《金瓶梅》书中第二十七章回里头,写着潘金莲与西门庆在葡萄架下肆意地嘿咻嘿咻,故此发笑。

纪晓岚老婆大大马氏(之前有介绍过了)见纪晓岚浮想联篇,诙谐打趣,深怕得罪客人,经常劝阻。但纪晓岚总是情不自禁,有一回还搞到老婆大大的头上~~
那天天气很好,万里晴空,下着倾盆大雨。忽报有人上门求见。来人是山西乡试解元彭文正。他这位高级马屁精一见他的恩师大老爷一出现,马上乎地趴在地上三跪九叩的行大礼。
纪晓岚见状,略一沉吟,一边让座,一边笑着说:“契弟,今日相见,可得一佳对。”
“有何佳对?学生愿闻。”
“今日门生头触地…….”
“下联呢?”彭文正觉得纪晓岚把他拿来取笑,很有趣,急切地想要知道下联。
“下联不能说~呵呵~水喔!”原来,纪晓岚是想起昨晚和老婆在床上嘿咻嘿咻,刚好凑成下联“昨宵师母脚朝天。”那当然不能说喽~呵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0-2004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爱国名将岳飞,于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由武昌北上抗金。途经池州(今安徽贵池)时,登临城南齐山翠微亭,面对齐山秀丽景色,曾满怀豪情地写下了千古传扬的诗篇《登池州翠微亭》,抒发他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挚意真情。据说,在写这诗之前,还有一段激发他豪情的吟联奇遇哩!

  当时,岳飞行经池州,正值洪汛期间,江水泛滥,把齐山脚下的白沙湖、齐山湖连成一片,齐山几乎成了水上孤岛。岳飞在郡守陪同下,登上南门城楼,纵览水中齐山,豪兴勃发,意欲前往。郡守却委婉地劝阻说:“将军,洪水势猛,登齐山必须绕道,路程太远,是否……”岳飞中是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

  皆因洪水猛;
  更显齐山奇!


  郡守细想,登关览险乃将帅用兵之常事,便不再多言。护卫也熟知岳飞脾气:细语轻言,胜似军令。于是随岳飞策马出西门,绕道直奔齐山而去。

  到了齐山,岳飞和护卫下马,信步登上翠微亭。岳飞纵览这秀丽的湖光山色,不禁雅兴勃发,口占一联:

  翠色盈盈投锦袍;
  波光闪闪映征衣。


  谁知岳飞下联刚刚吟完,忽听亭阶下草丛中传来一女子的吟哦声。虽然音调轻细,却字字分明,十分清晰:

  丹心冉冉化尘灰。

  岳飞听出吟哦之句与自己刚吟的上联正好对偶,好生奇怪,便命护卫前去察看。护卫走上前去,发现草丛里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正在拾枯枝碎柴,便喝道:“你怎么与我们将军对起联来?”小姑娘不屑一顾地说:“我自己念给自己听的,对什么联?”护卫说:“那你说‘丹心冉冉化尘灰’是什么意思?”小姑娘眼珠一转,挥一下手中枯柴答道:“这柴薪一燃烧,不就化尘灰了?”护卫反驳道:“那‘柴薪’为什么叫‘丹心’?”小姑娘把嘴一努说:“你看,晚霞染林,这‘柴薪’不就成了‘丹薪’么?”护卫无言答对,只得返回亭上向岳飞回禀。

  岳飞听罢,觉得一个小姑娘能把丹心辩解为“丹薪”,确实不凡,便直下亭阶向草丛中走去,却不见人影,忙问护卫:“人呢?”护卫好生奇怪:刚才明明见其形,闻其声,怎么倏地不见了呢?二人正四处张望,忽听不远处传来嘤嘤啜泣声。他们寻声来到一个岩洞前,只见一个小姑娘正伏在一块石墩上哭泣。护卫细一辩认,正是刚才那个姑娘,便指着对岳飞说:“就是她。”

  岳飞走上前去俯身问道:“姑娘,为何啼哭?”那姑娘抬起头来,见岳飞金盔银甲,虎虎然一员武将,不觉一惊。岳飞见这姑娘身穿粗布旧衣,头戴笠帽,似渔姑模样,但眉清目秀,两眼闪波,拙中藏慧,便轻声问道:“姑娘,读过书吗?”小姑娘点点头,岳飞又问:“懂得诗词吗?”小姑娘见岳飞如此和谒亲切,胆子大了些,答道:“跟爹爹学过。”岳飞又问:“你最爱读哪些诗词?”小姑娘不假思索地说:“《满江红》。”接着兴致勃勃地说:“我最喜欢这两句。”便念道: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一听,原来是自己填的那阕《满江红》词,便问:“全文都会背诵吗?”小姑娘答道:“会。爹爹每天早上都要我背诵这首词。”岳飞不解地问:“为什么?”小姑娘说:“敬重岳将军呗。”岳飞十分激动地捏着小姑娘的手说:“这首词下阕还有两句,你知道吗?”接着念道: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小姑娘答道:“知道。”

  “那为什么灰心丧气?”岳飞指着石墩上一摊泪水风趣地说:

  洗石空扬泪;

  小姑娘起先脸上有点羞红,当听到对方出一联嘲笑她时,便毫不相让地对出下联:

  寻芳枉多情。

  护卫见这位小姑娘不知高低地冲撞岳将军,忙上前说:“小姑娘,你知道这位将军是谁吗?”

  小姑娘气愤地说:“管他是谁!在国家危难之际,谁叫他——”

  “怎么样?”岳飞微笑着问。

  只见小姑娘一脸怨气,对岳飞一字一顿地吟一上联道:

  黑石山头,面对柳色花容,坦坦乎能无羞容愧色?

  岳飞知道小姑娘对他误解,不禁坦然地哈哈大笑。

  小姑娘立刻尖刻地问道:“笑什么?”

  岳飞从容不迫地吟出下联作答:

  翠微亭上,胸怀山情水意,浩浩然自有厚意深情!

  “自有厚意深情?”小姑娘咀嚼着这句话的含义。

  这时,护卫走到小姑娘的身边,悄悄地告诉她:“他就是忠诚爱国的岳将军。”

  小姑娘一下子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羞愧地低下头来。岳飞和悦地走近她身边,赞了声:“好姑娘!”小姑娘倏地跪下,对岳飞躬身三拜,然后飞跑下山去。岳飞和护卫连声呼喊:“姑娘!姑娘!”她头也不回,直向湖边跑去。

  这时,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岳飞为眼前这位小姑娘关心国家兴亡的赤诚之心所感动,陷入了沉思。

  “将军,天色不早了,回城吧。”护卫的催促声把岳飞从沉思中拉回来。山路已模糊难辩,护卫建议到湖边乘船渡到南门,免得绕道太远。岳飞说:“好吧,咱们顺便再访访那位可爱的小姑娘。”湖边正好停泊着一艘大渔船,船头坐着一位老汉。岳飞他们跟老人招呼了一声,便连人带马登上渔船,直向对岸南门驶去。

  这时,新月初上,映入湖心,与山色倒影叠印在一起,十分清丽可爱。岳飞胸中油然生起一股爱国之情,不禁赞道:“月色妖娆,山河俊俏!”

  “唉——”渔船老汉一声长叹。岳飞不禁一怔,忙问:“老伯,有何不顺心的事?”只见那老汉望着湖心月影,潸然泪下。岳飞好生奇怪,劝解道:“有什么心事,说出来痛快些!”

  “唉!”老汉又叹了一声,接着满怀怨愤地吟出一联:

  缺残明月团圆易;
  破碎山河收拾难。


  岳飞借着月光打量这位老汉:只见那苍白的面庞上布满愁云,年纪不过五十挂边,虽一身补缀旧衫,但质地却是柔软丝绸。再从他的举止谈吐判断,不像个长年累月穿风闯浪的渔夫。经岳飞细细询问,老汉才诉说了自己的身世:他原在京都礼部衙门任职,因不满秦桧一伙*党祸国殃民,私下发泄怨愤,被人告密,遭到*党迫害,妻小皆死于非命,家破人亡。幸得女儿的贴身侍读丫环月翠设计,他们从后花园越墙逃脱。主仆二人来到家乡池州,隐居水上,后又收月翠为义女,相依为命。

  这时候,舟正行在激流漩涡上,老汉全力撑篙,船身仍旧摇晃不前。岳飞看着在激流中摇晃的月影,信口吟道:

  急流揉碎湖中月;

  他正欲吟下联,却听一女声答道:

  奋浆冲开水底天。

  岳飞回头一看,从后舱里钻出一个小姑娘,挥起双浆,奋边摇动,船儿顿时驶出了急流。

  岳飞细看,正是在翠微亭下岩洞口见到的那位小姑娘,便喜滋滋地叫道:“月翠姑娘,是你!月翠这时反而羞涩地低下了头。老汉忙唤月翠到船头向将军行礼。月翠说:“爹,他就是您老敬慕的岳飞将军!”随后把刚才翠微亭下见到岳飞的情况如此这般一说。老汉又激动又内疚地拉着月翠向岳飞跪拜道:“有汉有眼不识泰山,小女无礼冒犯将军,望祈恕罪!”岳飞忙扶起他父女俩,慨然道:“民心可贵!”

  船靠了岸,岳飞命护卫付渡船钱,父女俩执意不收。老汉说:“要不,就请将军留下几句金言,我一定领受!”岳飞面对这不幸的父女俩,想起靖康之耻,*佞之乱,心潮起伏难平。为抒爱国赤诚,激励这父女俩振作精神,随口吟一上联道:

  白沙湖,湖沙白,捧出赤诚天下白;

  岳飞吟罢,即和护卫牵马登岸,告别这父女俩而去。忽然,老汉高喊:“岳将军,请留步,老汉这就对下联!”于是老汉抒胸坦怀地吟道:

  齐山石,石山齐,扫除哀怨人心齐!

  岳飞拱手道声“谢谢”,然后与护卫纵身上马返城。回到馆衙夜不能眠,遥望齐山,感奋不已,遂铺纸磨墨,飞笔疾书,写下了早已凝成腹稿的《登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欢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10-2004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某县有个年轻秀才,二十多岁了,尚未娶妻。这秀才仪表非凡,文才又好,是当地有名的才子,不少人家愿意和他结亲,都被他一一拒绝。秀才择偶倒不论门第,却一定要找个才貌双全的女子。这小县城的女子不是无才便是无貌,才貌双全的又有几个?因此,秀才的婚事便拖了下来。

  有一天,秀才出城访友,来到一个小镇,镇里有个小药铺,他走得口渴,便去讨碗水喝。铺中有一少女正在煎制膏药,秀才见她容貌端正,便有爱慕之意,只不知她是否有才,便上前试探道: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岂可吃?

  少女闻声抬头,见他是个秀才,知道是在索对,心想秀才都有些酸脾气,我何不如此对答!于是一笑对道: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秀才见少女应对巧妙,很是高兴,心想再试她一试,抬眼看到门外药圃之中长有芍药,张口又吟道:

  春暖带云锄芍药;

  不想,少女张口即对道:

  秋高和露种芙蓉。

  此时,秀才对少女已是倾心爱慕,但是素不相识,又不便开口,只得怏怏而去,心中却一直放此女不下。朋友见秀才一直心神不定,问明缘由,笑道:“兄台果然好眼力,此女一心想嫁个才子,至今尚未许人。以兄台人品,此事包在小弟身上。保管一说便成。”后来,朋友果然出面做媒,少女见过秀才,心中也自愿意。秀才终于如愿以偿,了却终身大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0-2004 09: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明嘉靖年间,地处三江汇合处的四川合川县,曾发生过一起茶当时合川南津街有一家“归去来”茶园,斜对面是“醉八仙”酒家。一年春节,茶园的杨掌柜请本家秀才撰一联贴在店门外。联曰:

  玉盏霞生液;
  金瓯雪泛花。


  一时,喝酒的顾客都前往“归去来”围观赏联,酒肆的生意冷清了不少。酒店张老板见状,也请一秀才撰了一联:

  上桌千君醉;
  开坛十里香。


  此联贴出后,酒店顿时顾客盈门。杨掌柜见状,忙请秀才为茶馆重拟一联:

  茶香高山云雾质;
  水甜幽泉霜雪魂。


  此联雅俗共赏,众人称妙,茶馆的顾客又多了起来。张老板也请秀才重新续上一联:

  一醉千愁解;
  三杯万事和。


  杨掌柜见“醉八仙”又换了新联,急忙与本家秀才商量应战之对。不几日,“归去来”门口又贴出一副新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须花。


  张老板见对方褒己贬人,乃嘱秀才如此之般。第二天,酒肆挂出一联:

  消闲喝茶,费时花钱;
  买醉饮酒,顺气解愁。


  杨掌柜读后,又烦秀才撰一新联:

  酒能乱性;
  茶可清心。


  张老板见了“归去来”的新联,火冒三丈,即请秀才还茶园一联:

  有志者饮酒;
  无聊人喝茶。


  不料,这两副对联贴出后,得罪了南津街上所有茶客、酒客,大家都不去品茗买醉了,甚至有人趁夜晚砸了两家的招牌。从此,两家铺子的生意便冷落下来,对联之战至此才鸣金收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004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自然免不了要撰几副婚联烘托喜庆气氛。

  且舍鱼取熊,大小姐构通孟子;
  莫吹毛求疵,老相公重作新郎。

  时熊66岁、毛33岁。舍鱼取熊:语出孟子,这里是双关,因为当时红学家吴密与毛年龄相仿,且追毛甚紧,但毛最后仍选择了熊,苏沪一带吴、鱼音近;吹毛求疵:本为成语,亦是双关,当时熊蓄须尺余,毛要求结婚时必须剃去,熊欣然照办。联中巧用趣事,平添几分雅趣。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对恋人,婚期因战争一再推延,他俩在日本投降后成亲,有人写了一副婚联为赠:

  喜气溢江夏,喜报上林春,喜十年订就良缘,喜今夕吹箫引凤;
  幸寇退浠川,幸从离乱出,幸三生结成佳配,幸此日淑女乘龙。

  “四喜”对“四幸”,一对恋人终结良缘,读来便觉很超俗。

  过去江西某地流行一种作法,叫轿对,即女方出半对,由男方对答。有一位新娘的喜车上写道:

  今月乃古月,美景良辰心像意。

  联中运用拆字和嵌字手法,把新郎胡美意写进了对联。这上联虽比较难对,但难不倒请来答对的秀才们:

  新人真可人,妙龄佳偶竞婵娟。

  联中也嵌进了新娘的名字何妙娟,确实对得好。

  关于婚联,民间还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明代山西有一位名医叫乔嗣祖,家有二女,名珍姐和珠妹。乔老不想把家传医术传给外人,决定出一联应对招婿入赘,他写道:

  珍珠双花红娘子。

  有一天,一位身穿绿锦袍的少年上门应对:

  枸杞二丑绿宾郎。

  乔老问少年:“下联作何解释?”少年笑道:“我叫吴杞,兄叫吴苟,他有病在家,叫我穿绿锦衣而来。兄的医术和文才胜我十倍。”乔老听了,心中大喜,当即招吴苟二兄弟入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004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一早,纪昀便上了路。一路走来,纪学士有点气喘吁吁,见山腰有座凉亭,便进去歇脚。他踏进亭内一看,只见中间石桌上摆满酒菜,四张石凳上端坐四个文人模样的人。纪昀一旁坐下,听四人出言不凡,便静静旁观。转眼金乌西坠,橙山辉水,微风中吹来片片柳絮,飘荡飞扬。纪昀顿感心旷神怡,诗兴勃发,乃口占一绝:

  富春山上起微风,柳絮飞来片片红。
  桃花开满章台畔,夕阳又照小亭东。


  在座四人听到此诗,不禁对纪昀肃然起敬。他们一起站起,邀纪昀入席叙谈。纪昀见四人气度不凡。说不定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便入了席,将自己的真名实姓和下江南访贤的来意和备端出。那四人闻言一惊,原来他们四人正是纪昀要找的四个秀才。

  高秀才拱手道:“久闻纪大人才华横溢,在下有一上联,请纪大人续对。”说罢吟出上联:

  水上结冰冰上雪,雪上加霜;

  纪昀沉思片刻,即对道:

云中起雾雾中云,云中见日。

  高秀才听罢连连点头说:“果然妙对。”这时周秀才一旁道:“晚生也有一联请纪先生赐教。”便念道:

  龟浮水面分开绿;

  纪昀应声对道:

  鹤立松梢点破青。

  俗话说: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刚才还是个大晴天,忽然却下起雨来,雨点落在凉亭顶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只见施秀才站起身来,对纪昀说道:“纪学士才华出众,名不虚传。在下以此雨景作一上联,还请大人赐对。”接着他吟道:

  春雨连绵,檐前如奏九霄音,丁丁当当,惊回幽闺淑女梦,梦不成,夫戍边关;

  纪昀见他以雨为题,又暗指夫妻分离忧怨苦愁之情,题意丝丝入扣。于是手捋长须,抬头望天,暗自沉吟。只见此时山雨渐停,天上乌云渐散,他灵机一动,立即朗声吟道:

  彩云缥缈,空中似放五毫光,往往来来,动起京都游子思,思无穷,友留故里。

  此联在结构上与上联对仗天衣无缝,又暗示从京都来的游子求贤若渴,朋友尚留在故乡不肯出山,暗含责备之意。

  施秀才细思句中深意,不由叹服。众秀才见纪昀对答如流,又谦恭有礼,不禁佩服的五体投地。他们乘着余兴,吟诗作对,你一杯,我一杯,直灌得烂醉。

  第二天,四人便跟着纪昀上京编书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5-2024 08:55 PM , Processed in 0.13806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