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y973

修行的步骤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3-4-2009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咖啡豆 的帖子

我觉得这一段经文,为了告诉我们:

如何证得空,
证得空后,还不能说已经知见清净,需要进一步起无相。

接着,经文解释如何起无相,
证得无相后,还不能说已经知见清净,需要进一步得“无所有”。

证得“无所有”后,还不能说已经知见清净,需要进一步得“离慢知见”。

经文继续解释如何得“离慢知见”。

————————

以上的四个步骤,我需要时间分析,也希望能找到相应部的对照。

以上的名词例如空和无相也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暂时,我还不能够简述以上的经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4-2009 09: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佛国的祝福 于 13-4-2009 09:23 PM 发表

如诸佛(常)法,先说端正法,闻者欢悦;谓:说施、说戒、说生天法,毁呰欲为灾患生死为秽,称叹无欲为妙、道品白净。世尊为彼说如是法已,佛知彼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胜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有能力堪受正法,谓如诸佛说正法要,世尊即为彼说苦、习、灭、道。。”(中38大1-479c―6f.)


其实,苦集灭道和十二缘起都是很深入的解脱道佛法,不是人天乘佛法。

我们如果要解脱轮回,只可以向前进,没有其他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4-2009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tion 于 13-4-2009 12:21 AM 发表
这些步骤,皆是透过禅修一步一步来达成的吗?


通过八正道。

禅修只是属于八正道的一部分。

[ 本帖最后由 y973 于 13-4-2009 09:5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09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太多题一起来,一定会很混乱,既然要从中阿含经来说,就从那儿开始吧。

中阿含舍梨子相應品梵志陀然經
。。。
復問。賢者。若干異學沙門.梵志在王舍城受夏坐。身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欲數見佛。樂聞法耶。
答曰。如是。尊者舍梨子。若干異學沙門.梵志在王舍城受夏坐。身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欲數見佛。盡樂聞法。
復問賢者。在王舍城有一梵志。名曰陀然。是我昔日未出家友。賢者識耶。
答曰。識之。
復問賢者。梵志陀然住王舍城。身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欲數見佛。樂聞法耶。
答曰。尊者舍梨子。梵志陀然住王舍城。身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不欲見佛。不樂聞法。所以者何。尊者舍梨子。梵志陀然而不精進。犯於禁戒。彼依傍於王。欺誑梵志.居士。
依恃梵志.居士。欺誑於王。

尊者舍梨子聞已。於舍衛國受夏坐訖。過三月已。補治衣竟。攝衣持缽。
從舍衛國往詣王舍城。住竹林加蘭哆園。於是。尊者舍梨子過夜平旦。著衣持缽。
入王舍城。次行乞食。乞食已。竟往至梵志陀然家。
是時。梵志陀然從其家出。至泉水邊苦治居民。

梵志陀然遙見尊者舍梨子來。從坐而起。偏袒著衣。叉手向尊者舍梨子讚曰。善來。舍梨子。舍梨子久不來此。
於是。梵志陀然敬心扶抱尊者舍梨子。將入家中。為敷好床。請使令坐。
尊者舍梨子即坐其床。梵志陀然見尊者舍梨子坐已。執金澡灌。請尊者舍梨子食。
尊者舍梨子曰。止。止。
陀然。但心喜足。梵志陀然復再三請食。
尊者舍梨子亦再三語曰。止。止。
陀然。但心喜足。是時。
梵志陀然問曰。舍梨子。何故入如是家而不肯食。
答曰。陀然。汝不精進。犯於禁戒。依傍於王。欺誑梵志.居士。依傍梵志.居士。欺誑於王。
梵志陀然答曰。舍梨子。當知我今在家。以家業為事。我應自安隱。供養父母。瞻視妻子。供給奴婢。當輸王租。祠祀諸天。祭餟先祖及布施沙門.梵志。
為後生天而得長壽。得樂果報故。舍梨子。是一切事不可得疑。一向從法。
於是。尊者舍梨子告曰。陀然。我今問汝。隨所解答。
....
舍梨子。我有愛婦。名曰端正。我惑彼故。而為放逸。大作罪業。
舍梨子。我從今日始。捨端正婦。自歸尊者舍梨子。
尊者舍梨子答曰。陀然。汝莫歸我。我所歸佛汝應自歸。
梵志陀然白曰。尊者舍梨子。我從今日自歸於佛.法及比丘眾。
唯願尊者舍梨子受我為佛優婆塞。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
尊者舍梨子。梵志陀然今者疾病。極困危篤。或能因此而至命終
尊者舍梨子聞是語已。即攝衣持缽。從南山出。至王舍城。住竹林加蘭哆園。
於是。尊者舍梨子過夜平旦。著衣持缽。往詣梵志陀然家。
梵志陀然遙見尊者舍梨子來。見已便欲從床而起。
尊者舍梨子見梵志陀然欲從床起。便止彼曰。梵志陀然。汝臥勿起。更有餘床。我自別坐。
於是。尊者舍梨子即坐其床。坐已。
....
尊者舍梨子教化陀然。為說梵天法已。從坐起去。
尊者舍梨子從王舍城出。未至竹林加蘭哆園。於其中間。
梵志陀然修習四梵室。斷欲.捨欲念。身壞命終。生梵天中。
是時。世尊無量大眾前後圍繞而為說法。
世尊遙見尊者舍梨子來。告諸比丘。舍梨子比丘聰慧.速慧.捷慧.利慧.廣慧.深慧.出要慧.明達慧.辯才慧。
舍梨子比丘成就實慧。此舍梨子比丘教化梵志陀然。為說梵天法來。若復上化者。速知法如法。
於是。尊者舍梨子往詣佛所。稽首禮足。卻坐一面。
世尊告曰。舍梨子。汝何以不教梵志陀然過梵天法。若上化者。速知法如法。
尊者舍梨子白曰。世尊。彼諸梵志長夜愛著梵天。樂於梵天。究竟梵天。是尊梵天。實有梵天。為我梵天。是故。世尊。我如是應。
佛說如是。尊者舍梨子及無量百千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09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o1j2m3 的帖子

先抛砖引玉
1。为什么舍利子比丘不教“梵志陀然”解脱法?
2。为什么舍利子比丘强调:皈依佛?
3。为什么舍利子比丘会说普通人自以为的善法有害?
4。为什么很多梵志喜欢听比丘说法?
5。为什么舍利子比丘连说数次“止”?
6。为什么经文最后有“欢喜奉行”?
7。为什么梵志一见到舍利子比丘就很高兴?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13-4-2009 10:2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4-2009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o1j2m3 的帖子

因为他没有佛的全知即渡的能力, 佛能知道谁能去到更远, 所以佛说"汝何以不教梵志陀然過梵天法。若上化者。速知法如法。", 佛陀已看出梵志陀其实有能力速知法如法, 而舍利佛尊者只能从梵志陀的愿望而助他达成梵天法, 当然梵志陀不可能知道有"過梵天法"(涅盘)这种解脱的观念, 因为当时解脱道只有僧团才能懂, 所以梵志陀不可能要求舍利佛尊者助他达成"過梵天法"协议能速知法如法. 这是南传经上佛陀对舍利佛尊者有异议的唯一的一次.

"過梵天法"和"梵天法", 那一个殊胜可想而知..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4-4-2009 09:5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4-4-2009 08: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可惜,

我根据现有的对照表看,一楼的阿含经80 没有相对的相应部经文。

不知道熟悉相应部的佛友们有没有见过类似一楼的经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09 08: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卡贴。





[ 本帖最后由 y973 于 14-4-2009 09:1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4-2009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现有的对照表,
一楼的阿含经(80)并没有相对的相应部经文。

可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09 09: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需要多四张贴,才可以多一页。要不然卡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09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阿含經十二選》看到几篇讲述关于修行的,不过不知道是否和主题有相似之处。

七車比喻了由1. 戒淨→2.心淨→3.見淨→4.疑蓋淨→5.道、非道知見淨→6. 道跡知見淨→ 7. 道跡斷智淨(無餘涅槃)的修學過程。

佛法的修道次第:《七車經》(九)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mn12/mn1208.htm

佛法的修行方法(一)--四念處:《念處經》(九八)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mn12/mn1209.htm
佛法的修行方法(二):《小空經》(一九○)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mn12/mn1210.htm
佛法的修行方法(三):《大空經》(一九一)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mn12/mn121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4-2009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14-4-2009 09:16 PM 发表
原来需要多四张贴,才可以多一页。要不然卡贴。


恭喜你!你好像捉到佳礼论坛的卡帖的bug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09 0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三法印 的帖子

也许我的看法和你不一样。

佛陀在舍利佛尊者到来之前已经赞扬舍利佛尊者,并且说尊者成就实慧,而后来的那一个问题不过是让大家确认舍利佛尊者的智慧。所以,佛陀才问尊者,为什么不教导超越。。。的法?舍利佛尊者说出陀然的趣向,然后依照趣向去指导陀然。佛陀说:如是,就是应当如此的意思。所以,后来才有欢喜奉行。

佛陀在这里并没有特地说解脱法很好,反而舍利佛的恰当决定,实现出舍利佛有能力辨别众生的趣向和根器,并且做出恰当的引导。

实慧=真实和确实的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09 03: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079.舍利弗對昔日老友的關懷

079.舍利弗對昔日老友的關懷
  有一年夏天雨季,佛陀在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北郊的迦蘭陀竹園安居,而尊者舍利弗則在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安居。
  三個月的安居期結束了,有一位比丘從迦蘭陀竹園來祇樹給孤獨園。
  尊者舍利弗知道這位比丘從迦蘭陀竹園來,就向他打聽佛陀與僧眾們的情況,得知大家一切安好。接著,又向他打聽一位住在王舍城的昔日好友,名叫「陀然」的在家婆羅門,得知這位老友一方面仗著國王的權勢,欺壓民眾,一方面又仗著群眾的力量,要脅國王,欺上瞞下,為非作歹。
  於是,尊者舍利弗為了規勸這位昔日老友,就動身前往王舍城。
  陀然婆羅門在家裡看到尊者舍利弗從遠地來訪,十分高興,趕緊為他準備美食。
  然而,尊者舍利弗拒絕了陀然婆羅門的食物,直接質問他是否欺壓民眾,要脅國王。
  陀然婆羅門辯解道:
  「舍利弗!你也知道我是個在家人,有事業要照顧,有父母要供養,有妻兒要養育,有奴婢要照料,有租稅要繳納,還要祭祀諸天、祭拜祖先、布施出家人,以為下一輩子的福分打算。舍利弗!這一切都不能少啊。」
  「陀然!我問你:假如有人為了孝順父母而作惡,因為這樣的緣故,來生下了地獄,能因為孝順父母的理由,而免受地獄之苦嗎?」
  「不能,舍利弗!」
  「同樣地,假如是為了妻兒、奴婢、國王、諸天、祖先、出家人而作惡,因此而下了地獄,能以這些理由而免除地獄之苦嗎?」
  「不能,舍利弗!」
  「陀然!在家人應當合法、合道德地求取錢財,不要為惡求財,這樣才能贏得家人與奴僕的敬重、出家人的好感。有家人與奴僕的敬重、出家人的好感,則更能使自己的德行增長不退。」
  經過了尊者舍利弗這番開導,陀然婆羅門終於坦承,他是為了一位名叫「端正」的情婦,才會欺上瞞下地為惡斂財。於是,陀然婆羅門下定決心,從今以後捨離情婦,改邪歸正,並要歸依尊者舍利弗。
  尊者舍利弗則要陀然歸依佛陀,並且為他說法。
  幾天後,尊者舍利弗就離開王舍城,到一個叫「南山」的地方去了。
  後來,陀然居士患了重病,生命垂危。
  尊者舍利弗得知了這個消息,又從外地趕回王舍城,來探望這位昔日老友。
  陀然居士躺在床上,看見尊者舍利弗來了,想撐起身子來迎接,但被尊者舍利弗制止了。
  詢問過病情後,尊者舍利弗對陀然居士開導道:
  「陀然!地獄與畜生,哪一道比較好?」
  「畜生比較好。」
  「畜生與餓鬼,哪一道比較好?」
  「餓鬼比較好。」
  「餓鬼與人,哪一道比較好?」
  「人比較好。」
  「人與四王天,哪一道比較好?」
  「四王天比較好。」
  「四王天與三十三天,哪一道比較好?」
  「三十三天比較好。」
  「三十三天與焰摩天,哪一道比較好?」
  「焰摩天比較好。」
  「焰摩天與兜率天,哪一道比較好?」
  「兜率天比較好。」
  「兜率天與化樂天,哪一道比較好?」
  「化樂天比較好。」
  「化樂天與他化樂天,哪一道比較好?」
  「他化樂天比較好。」
  「他化樂天與梵天,哪一道比較好?」
  「梵天最好。」
  這時,尊者舍利弗心想,在婆羅門的信仰中,普遍都嚮往梵天界,我不如就為他說往生梵天的修行方法。
  於是,尊者舍利弗說:
  「陀然!有知有見的正覺者世尊,曾經說過『四梵住』的修行方法,只要修習、多修習,命終之後,就能往生梵天界。
  陀然!多聞聖弟子讓自己的心沈浸於慈、悲、喜、捨之中,並且將之由近而遠地無限擴充,直到遍及於一切,這就是修往生梵天界的方法。」
  尊者舍利弗說完法後,就離開王舍城,到迦蘭陀竹園去見佛陀。
  陀然居士照著「四梵住」的方法修,就在尊者舍利弗到達迦蘭陀竹園前,捨離了欲貪,往生於梵天之中。
  尊者舍利弗拜見了佛陀,將老友陀然居士的事稟告了。
  佛陀說:
  「舍利弗!你為什麼不繼續教導陀然比梵天更究竟的法就離開了呢?如果教他更究竟的,陀然應當也能成就的。」
  「世尊!因為我想婆羅門們都喜歡梵天,以梵天為尊貴,以往生梵天為究竟,所以,世尊!我才這樣做。」
  「但是,舍利弗!陀然已經去世了,往生於梵天之中。」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二七梵志陀然經》、《中部第九七陀然經》。
  二、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到解脫阿羅漢的尊者舍利弗,如此關懷昔日老友,規勸老友、教導老友,實在有菩薩的風範。
  三、依《中阿含第二七梵志陀然經》,佛陀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結夏安居時,尊者舍利弗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但《中部第九七陀然經》則作「南山」,卻不確定是何處的南山。若依《中阿含第二七梵志陀然經》,尊者舍利弗從舍衛城到王舍城來看老友陀然,應當要走好幾個月吧。
  四、故事末後,佛陀質疑尊者舍利弗不為陀然說超越梵天的法門,這可能是尊者舍利弗一生中,佛陀對他僅有的微詞。往生梵天很不容易,但以佛法來說,卻差究竟的解脫甚遠。

你的理解和佛教界的解释并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09 03: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中部》第97〈陀然经〉的版本。

第九七 陀然经

  北传汉译 中阿含二七、陀然梵志经(大正藏一、四五六页。)

   本经乃舍利弗闻陀然婆罗门之放逸无惭。以遇陀然婆罗门,说排除非法行、非正行,而行法、行正为胜。然后陀然婆罗门生病,陷于严重时,陀然婆罗门以梵天为胜,以爱着故,说至梵天共住之道而四无量心之修行。不久,陀然婆罗门死去,说生于梵天界。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王舍城之竹树迦兰陀园。尔时,尊者舍利弗与大比丘众俱,于南山行乞。时,于王舍城行夏季安居之一比丘,来至南山尊者舍利弗处。至已,向舍利弗问候,交谈吉庆、铭感之语,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向尊者舍利弗问曰:

   “贤者!世尊为无病,而有气力耶?”

   “尊者!世尊为无病,而有气力。”

   “贤者!比丘僧伽皆无病,而有气力耶?”

   “尊者!比丘僧伽皆无病,而有气力。”

   “贤者!于丹陀拉巴拉多瓦拉处,有名唤陀然之婆罗门。贤者!陀然婆罗门为无病,而有气力耶?”

   “尊者!陀然婆罗门亦无病,而有气力。”

   “贤者!陀然婆罗门为不放逸耶?”

   “尊者!陀然婆罗门安有不放逸耶?尊者!陀然婆罗门依恃国王,欺负婆罗门居士,依恃婆罗门居士,欺负国王。彼妻为笃信,由笃信之家嫁彼而死去,后妻为不信,由不信之家嫁于彼。”

   “贤者!我等闻陀然婆罗门之放逸,实则闻得恶事。实则闻得恶事。呜呼!我等于何时、何地,得会陀然婆罗门相语诸事耶?”

  时,尊者舍利弗于南山适意止住后,往向王舍城行乞。次第行乞至王舍城,住入竹林之迦兰陵园。时,尊者舍利弗,清晨着衣、持衣钵行乞入王舍城。尔时,陀然婆罗门于郊外之牧舍榨取牛乳。陀然婆罗门遥见尊者舍利弗到来,见尊者舍利弗至近处,乃告尊者舍利弗曰:“尊者舍利弗!此处有牛乳,请饮之,今正是餐食之时。”

  “婆罗门!我今不为食事,将于此树下我为日中之止住,望汝来此处。”陀然婆罗门应尊者舍利弗曰:“尊者!唯然。”时陀然婆罗门朝食已,食后来至尊者舍利弗处。至已,向尊者舍利弗问候,交谈吉庆、铭感之语后,坐于一面。尊者舍利弗向坐于一面之陀然婆罗门告曰:“陀然!汝不放逸耶?”

   “尊者舍利弗!我等应扶养父母、扶养妻子、扶养奴仆、对朋友应尽朋友之本分,对亲族、血缘,应尽亲族、血缘之本分,对宾客应尽宾客之本分,对祖先应尽对祖先之本分,对天应尽对天之本分,对王应尽对王之本分。对此身体亦应慰安、增进、安有不放逸者哉?”

   “陀然!汝对其作如何思量耶?此处有一人,彼为父母行非法,行非正之行。彼因此非法行,非正行,狱卒将之堕于地狱,彼得作如是言:“我为父母行非法,行非正,狱卒勿将我堕于地狱”耶?或彼之父母得作如是言:“彼为我等行非法、行非正,狱卒勿将彼堕于地狱耶?”

   “尊者舍利弗!是其为不然。尔时无论如何号泣,狱卒亦将投彼入地狱。”

   “陀然!对此汝作如何思量耶?于此有一人,为彼之妻子行非法、行非正行,彼因非法行,非正行,狱卒将之堕于地狱,彼得如是言:“我为妻子行非法,行非正,狱卒勿将我堕于地狱”耶?或彼之妻子得如是言:“彼为我等行非法、行非正,狱卒勿将彼堕入地狱”耶?”

   “尊者舍利弗!是为不然。尔时无论如何号泣,狱卒亦将投彼入地狱。”

   “陀然!对此汝作如何思量耶?于此有一人,彼为奴仆行非法,行非正,彼因非法行,非正行,狱卒将之堕于地狱,彼得如是言:“我为奴仆行非法,行非正,狱卒勿将我堕地狱”耶?或彼之奴仆得如是言:.“彼为我等行非法,行非正,狱卒勿将彼堕于地狱”耶?”

   “尊者舍利弗!是其为不然。尔时无论如何号泣,狱卒亦将彼投入地狱。”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于此有一人,为彼朋友……”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于此有一人,为彼亲族、血缘……”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于此有一人,为宾客……”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于此有一人,为祖先……”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于此有一人,为天……”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于此有一人,为王……”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于此有一人,为身体之慰安、增进、行非法、行非正,彼因行非法、行非正,狱卒将之堕于地狱,彼得如是言:“我为身体之慰安、增进、行非法、行非正,狱卒勿将我堕于地狱”耶?或他人得如是言:“彼为身体之慰安、增进、行非法、行非正,狱卒勿将彼投入地狱”耶?”

  “尊者舍利弗!是其为不然。尔时无论如何号泣,狱卒亦将彼投入地狱。”

   “陀然!汝对其作如何思量耶?为父母行非法、行非正者、与为父母行法、行正者,何者为胜耶?”

   “尊者舍利弗!为父母行非法、行非正者,非为胜。尊者舍利弗!为父母行法、行正者乃为胜。尊者舍利弗!行法、行正者,较行非法、行非正者为胜。”

   “陀然!对父母得扶养、而不为恶业,其他之有因,得行福行,有如法之业。陀然!对此汝作如何思量耶?为妻子行非法、行非正者,与为妻子行法,行正者,何者为胜耶?”

   “尊者舍利弗!为妻子行非法、行非正者,非为胜。尊者舍利弗!行法、行正者、较行非法、行非正者为胜。”

   “陀然!对妻子得扶养、而不为恶业、其他之得行福,行有如法之业。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为奴仆行非法、行非正者,与为奴仆行法、行正者、何者为胜耶?”

   “尊者舍利弗、为奴仆……乃至……”

   “尊者舍利弗、为朋友……乃至……”

   “尊者舍利弗、为亲族……血缘……乃至……”

   “尊者舍利弗、为宾客……乃至……”

   “尊者舍利弗、为祖先……乃至……”

   “尊者舍利弗、为天……乃至……”

   “尊者舍利弗、为王……乃至……”

   “尊者舍利弗!为身体之慰安、增进而行非法、行非正者,非为胜。尊者舍利弗、为身体之慰安、增进而行法,行正者,为胜。尊者舍利弗!行法、行正者,较行非法、行非正者,为胜。”

  “陀然!对身体得慰安、增进,但不作恶业,其他之得行福行,有如法之业。”尔时,陀然婆罗门对尊者舍利弗之所说欢喜、随喜,由座起而离去。他日,陀然婆罗门病、苦、危笃。时陀然婆罗门向一人告曰:“贤者!汝去往世尊处。至已,以我之名向世尊之足顶礼云:“世尊!陀然婆罗门病、苦、危笃。彼向世尊之足顶礼。”并去至尊者舍利弗处。至已,以我之名向尊者舍利弗之足顶礼云:“尊者!陀然婆罗门病、苦、危笃。彼向尊者舍利弗之足顶礼。”并作如次言:

  “尊者!愿尊者舍利弗垂慈愍,请来陀然婆罗门之家。”彼人应诺陀然婆罗门之言曰:“唯然。”彼来至世尊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方。坐于一方之彼人向世尊言:“世尊!陀然婆罗门病、苦、危笃。彼向世尊之足顶礼。”次至尊者舍利弗处,至已,礼敬尊者舍利弗坐于一方,坐于一方之彼人,告尊者舍利弗曰:“尊者!陀然婆罗门病、苦、危笃。彼向尊者舍利弗之足顶礼。”并作次言:“尊者!愿尊者舍利弗垂慈愍请来陀然婆罗门之家。”尊者舍利弗默然允受。时尊者舍利弗着衣、持衣钵来至陀然婆罗门之住居。至已,坐于所设之座。就坐之尊者舍利弗问陀然婆罗门曰:“陀然!汝违和耶?愈否?苦痛减退否?未增进否?见减退否?未见增进否?”

  “尊者舍利弗!我违和苦痛增进而未见减退,见增进,未见减退。舍利弗!譬如力强之人,先以利刀破碎头。尊者舍利弗!绝大之风骚扰我头。尊者舍利弗!我违和不愈、病痛增进,不见减退,见增进、不见减退。尊者舍利弗!譬如力强之人,以硬革纽击打头之头巾。尊者舍利弗!我头有绝大之头痛。尊者舍利弗!我违和、不愈,苦痛增进,不见减退,见增进、不见减退。尊者舍利弗!譬如熟练之屠牛者或其弟子,以锐利之牛刀割腹。尊者舍利弗!实绝大之风割我腹。尊者舍利弗!我违和、不愈,苦痛增进,不见减退,见增进,不见减退。尊者舍利弗!譬如两名力强之人,将力弱之人各捉一腕投至火坑燃烧,尊者舍利弗!我身有绝大之热。尊者舍利弗!我违和、不愈、苦痛增进,不见减退、见增进、不见减退。”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地狱与畜生,何者为胜耶?”
   “尊者舍利弗!畜生较地狱为胜。”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畜生与饿鬼境,何者为胜耶?”
   “尊者舍利弗!饿鬼境较畜生为胜。”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饿鬼境与人间,何者为胜耶?”
   “尊者舍利弗!人间较饿鬼境为胜。”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人间与四天王,何者为胜耶?”
   “尊者舍利弗!四天王较人间为胜。”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四天王与三十三天,何者为胜耶?”“尊者舍利弗!三十三天较四天王为胜。”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三十三天与焰摩天,何者为胜耶?”
   “尊者舍利弗!焰摩天较三十三天为胜。”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焰摩天与兜率天,何者为胜耶?”
   “尊者舍利弗!兜率天较焰摩天为胜。”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兜率天与化乐天,何者为胜耶?”
   “尊者舍利弗!化乐天较兜率天为胜。”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化乐天与他化自在天,何者为胜耶?”
   “尊者舍利弗!他化自在天较化乐天为胜。”

   “陀然、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他化自在天与梵天界,何者为胜耶?”“尊者舍利弗言为梵天界,尊者舍利弗言为梵天界。”
   时尊者舍利弗思惟:“此等诸婆罗门爱着于梵天界,我今对陀然婆罗门说与梵天共住之道如何?”“陀然!我为汝说与梵天共住之道。谛听、善思!我将为说。”

   “唯然。”陀然婆罗门应诺尊者舍利弗。

  尊者舍利弗言曰:“陀然!然则如何为达于与梵天共住之道耶?陀然!此有比丘,以慈与俱之心,偏满一方而住,如是第二方,如是第三方、如是第四方偏满而住,如是上、下、横、一切处、一切世界、以广、大、无量、无怨、无害之慈与俱之心,偏满而住。陀然!此实为达于与梵天共住之道。复次,陀然!今有比丘,以悲与俱心,以喜与俱心,以舍与俱心,偏满一方而住,如是第二方、如是第三方、如是第四方、偏满而住,如是上、下、横、一切处、一切世界、以广、大、无量、无怨、无害之舍与俱心偏满而住。陀然!此实为达于与梵天共住之道。”

   “尊者舍利弗!若然,请以我名向世尊之足顶礼云:“世尊!陀然婆罗门为病、苦、危笃。彼向世尊之足顶礼。”

   时,尊者舍利弗对陀然婆罗门,更以不顾己所应为之事,使住立于低下之梵天界后,离座而去。时,尊者舍利弗离去不久,陀然婆罗门命终,往生于梵天界。时世尊告诸比丘曰:“汝等比丘!彼舍利弗对陀然婆罗门,更以不顾彼所应为,使住立于低下之梵天界后,离座而去。”

   时,尊者舍利弗去至世尊处。至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向世尊言:

   “世尊!陀然婆罗门为病、苦、危笃。彼向世尊之足顶礼。”

   “舍利弗!汝何故对陀然婆罗门,更以不顾其所应为,使住立于低下之梵天界后离座而去耶?”

   “世尊!我思:“此等诸婆罗门爱着于梵天界,我今对陀然婆罗门说示达于与梵天界共住之道,如何?””

   “舍利弗!然而陀然婆罗门已命终,往生梵天界矣。”
佛陀在这里以“不顾其所应为,使住立于低下梵天界”,可知世尊并不认为陀然的只能成就到梵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09 09: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白布飘扬 的帖子

你们说得没有错,这部分,的确小弟看疏了。
因为,
此舍梨子比丘教化梵志陀然。為說梵天法來。若復上化者。速知法如法。

2。为什么舍利子比丘强调:皈依佛?
请别拿三宝诠释,因为只是想要了解为什么所有阿罗汉强调同一样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4-2009 10: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自己走这条路

印度北方有一个叫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观及听闻其说法的中心。这一位年轻人每天晚上都会来听佛陀说法,哪此过了好多年,年轻人却从未将佛陀的教导付诸实行。

数年后的某个晚上,年轻人提早到了,发现只有佛陀一个人,便走向佛陀说:“佛陀,我心中常常生起一个疑问!”

“哦?在法的道路上是不应该有任何疑问的,让我们来理清它们吧,你的问题是什么呢?”

“佛陀,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来您的内观中心。我注意到在您的周围,有许多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还有为数更多的在家居士,或男、或女。其中一些人已经持续地来您这儿好几年了。我可以看出,有些人已经确实达到了最终的阶段;相当明显地,他们已全然解脱了。我也看到有些人的生活确实获得改善,虽然我不能说他们已完全地解脱,他们活得比以前好。但是佛陀啊!我也看到秀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还是跟以前一样,有些时候比他们甚至更糟,他们一点都没有改变,或者是他们并没有更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佛陀?人们来见您这样一位伟大、全然觉悟、如此有力量又慈悲的人,您为什么不用您的法力与慈悲,让他们全都解脱叫?”

佛陀微笑着说:“年轻人啊!你住哪儿?你打哪儿来的啊?”

“佛陀,我住在舍卫城,就是这?萨罗国的首府。”

“是啊,可是你的样子看起来不像是舍卫城的人。你的故乡在哪儿啊?”

“佛陀,我从一个叫王舍城的都市来的,是摩揭陀国的首府。我在几年前来到舍卫城定居。”

“那你是不是断绝了所有与王舍城的联系呢?”

“没有,佛陀,我在那里还有亲友,而且也还有生意的往来。”

“那么你一定要时常往来舍卫城与王舍城之间了?”

“是的,佛陀,我一年要到王舍城好几次,然后再回到舍卫城来。”

“既然你已经往返舍卫城与王舍城之间许多趟了,你应该很清楚这条路了吧?”

“是啊,佛陀,我非常清楚这条路,甚至可以说,既然蒙上我的眼睛,我一样可以找到去王舍城的路,因为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次了。”

“那么那些非常了解你的朋友,他们一定知道你来王舍城,然后定居在此地吧?他们也一定知道你经常往返于王舍城吧,而且你也非常熟悉从这儿到王舍城的路吧?”

“是啊,佛陀,所有和我走得比较近的人都知道,我常去王舍城,而且也非常熟悉那条路。”

“那么一定有人会来向你请教到王舍城的路。你会不会隐瞒一些不说,或是会解释清楚呢?”

“有什么好隐瞒的呢,佛陀?我会尽我所知告诉他们:你们要先往东走到波罗捺斯城,然后继续往前走到菩提伽耶,然后就到了王舍城。我会非常明白地告诉他们,佛陀!”

“那么你给了他们详细的解释之后,所有这些人是否都到达了王舍城呢?”

“那怎么可能呢,佛陀?只有那睦从头到尾走完全程的人,才能到达王舍城。”

“ 这就是我想向你解释的啊,年轻人!人们来见我,因为他们知道,我已经对这条路线非常熟悉。他们来问我:‘什么是通往涅槃,通往解脱的道路?’而我有什么好隐瞒的呢?我很清楚地路他们解释:‘就是这条路。’如果有的只是点点头说:‘说得好,真是一条正道’,可是一条也不踏上这条路;‘真是一条绝妙的正道啊 ’,可是不费劲去走完这条路。那么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到达最终的目标呢?”

“ 我不会把人扛在我的肩上,带他到最终的目标。没有任何人能把人扛在肩上背到最终目标。基于爱与慈悲,他顶多会说:‘就是这条路,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你也这样做,也这样走,你就能到达最终的目标’。但是每一个人都得自己走,自己走这正道上的每一步路。如果你往前一步,你就接近目标一步;如果往前走一百步,就接近目标一百步;如果走完了全程,就到达了最终的目标,你得自己走这条路。”

资料来源: 《生活的艺术》The Art of Living - 葛印卡老师

共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09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o1j2m3 的帖子

请你不要用外道的观念来理解佛法, 那是曲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09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o1j2m3 的帖子

2。为什么舍利子比丘强调:皈依佛?
请别拿三宝诠释,因为只是想要了解为什么所有阿罗汉强调同一样东西。
---
那你归依佛了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4-2009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三法印 的帖子

我~ 没有那么闲空去曲解,要讨论就请你把四相都放下了,才讨论,谢谢。
错就是错,对就是对,也没有刻意去否定或曲解。
我不会去把错的当做对的来看待,去坚持莫名其妙的执著,或舍不得认错沉默走人。
哈哈。

我个人的意见是:
阿罗汉,其实在佛灭后,也一直以来都有作出这个强调,皈依佛。
其实,他们想让人知道,这些他们所指导的,所明白的,来自智慧圆满的佛陀,他们尊崇的是佛陀圆满的智慧,也希望别人清楚的知道,要去学习和达到佛陀圆满的智慧。这是符合六祖的解释的,就是自性觉。法和僧,法是如何到达,所以六祖说正,唯有正才可以到达;僧是实现模范,所以六祖说是净,唯有实践才能够到达。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5-2024 06:34 PM , Processed in 0.07096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