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yet123

圣嚴長老圓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2-2009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法师顶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2-2009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09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愿长老能因为毕生为佛法而献出的功德,得到无上的平静与自在。

顶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9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頂禮長老

「 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聖嚴法師,謝謝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9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聖嚴法師 心靈環保的永遠導師



「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因著如此一個單純信念,聖嚴法師(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十七年前創辦法鼓山。頂著日本佛學博士頭銜,宣揚人間佛教,成為國際知名的心靈導師。篳路藍縷一路走來,法鼓山去年十月終於落成開山,開啟了人們心中的寶山。

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曾被天下雜誌選為「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的聖嚴,回顧其一生,充滿了顛沛流離、考驗與轉折,見證「枯木開花」的奇蹟。

出身中國江蘇農家的聖嚴,自幼體弱多病,六歲才會走路、說話。由於家境貧困,小學讀到一半就中輟,十四歲的他,自願隨鄰居到狼山出家,法號「常進」。國共戰爭時,他隱身軍旅來台,從軍中退役後,再度剃度出家,拜於東初老人座下,法號「聖嚴」。

雖然小學只讀到四年級,但聖嚴喜歡涉獵各種書籍,也常投稿刊物,以文字弘法見長。在三十九歲那年,不顧國內佛教人士的反對,決定隻身赴日留學,以其數種著作的同等學力資格,獲准進入立正大學碩士班,並繼續攻讀博士班,成為我國佛教史上第一位取得博士學位的學問僧。

留學回台之後,聖嚴繼承東初老人的農禪寺,並將其發揚光大,與慈濟、佛光山、中台山各據一方。人人琅琅上口的「心靈環保」,就是源自於法鼓山。

聖嚴法師常說:「佛法就是心法,用現代的語言來講就是心靈環保。」簡單來說,就是保護自己的心,不受困擾及污染,「心安才有平安」。

也因為心靈環保就像亂世中的一盞明燈,從政商名流到升斗小民,一有煩惱就想到聖嚴。連最近為政局混亂心煩的總統陳水扁,也在六月拜訪聖嚴,聖嚴開示:「以慈悲心修行,以智慧化解煩惱。」希望總統能夠成就大眾的幸福。

原本就體弱多病,加上高齡七十七,聖嚴去年九月因腎疾與貧血住進台大醫院,讓信眾擔心。據了解,今年初聖嚴又二度住院,現在固定要到台大醫院洗腎,使得半年在台灣、半年飛往美國弘法的固定行程被打亂。

雖然無法赴美弘法,即使身體再不好,聖嚴都不忘弘法利生。最近在捷運站、電視廣告都可以看見聖嚴的身影,他挺著病體,站在大樓頂拍攝廣告防治自殺,告訴民眾:「呼吸就是財富,活著就有希望」。面對逆境,「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去年的傳法大典,聖嚴把法脈傳給十二名弟子,剛剛又完成第二任方丈交接。其實聖嚴早把生死看得很開,他在二年前就預立遺言,還寫下「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做了人生最好的註解。

短短十大點遺言,強調他生前無任何私產,一切財物,涓滴來自十方布施,歸屬道場,依佛制及僧團規章處理。而身後不發訃聞、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勿撿堅固子(舍利子)。務必簡約莊嚴,切勿浪費鋪張,靈堂只掛一幅「寂滅為樂」輓額以作鼓勵,不可辦成喪事,乃是一場莊嚴的佛事。

聖嚴以行動實踐理想,超過一甲子的行腳,總是在無路中找出路,在艱辛中見悲願,在堅毅中見禪慧,生命對他而言,就是一趟實踐佛法的旅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2-2009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阿弥陀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4-2-2009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聖嚴法師的願

當初很多人都反對我創建法鼓山,甚至有人說,可能道場還沒蓋好,我就已經往生了。但是我認為,人的壽命能有多長,我們雖然沒有把握,但是活一天就應該做一天,做一天能做的、做一天允許我做的事。

因此,那時我雖然已經六十歲了,但是從來沒有考慮自己能活到多少歲,但是,在我七十歲的時候,法鼓山第一期工程完工,八十歲的時候,則建設完成了,這是當初從來沒有想到過的事。也許我的業已經了了,可能很快就會往生,也可能不會,因為我還有法鼓大學和許多的願未完成。我希望法鼓大學能夠完成,但是即使不能完成也沒有關係,自然有後來的人替我完成。

當我還是小和尚的時候,那時佛教已經很危險了,於是我發願,至少我自己不會背離佛教,只要還活著,就一定要維持佛教,弘揚佛法,我希望法鼓山所有僧俗四眾弟子,也能夠有這樣的悲心宏願。[/b[

http://www.ddm.org.tw/ddm/master ... amp;contentid=11857

頂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9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聖嚴法師對生死的談話

              (2008/2/23  聖嚴師父與單國璽樞機主教對談)

              未來如果有人提起「聖嚴師父」,希望他們如何記得您們?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希望別人怎麼記得我?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事實上,我們對於歷史人物,所能夠留下的記憶非常有限,況且我能不能成為一個歷史人物,都還是個問題。

              雖然有人抬舉我,說我是歷史性人物,未來一定能在歷史上留名。但是,即使在歷史上留下記錄,也不一定能為後人所記憶,而且將來的人怎麼看我、怎麼記得我,可能有多種分歧的觀點,即使是現在,大眾對我的看法,一百個人也可能有一百種看法。

              再說,未來也要蓋棺才能論定,現在講這些都是多餘。人死之後,還去在乎後人是不是記得自己,根本毫無意義,也不重要。


                           問:要如何真實的活在當下?

              師:在時間上,是有過去,也有未來,但是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有來,這不是很空虛嗎?但是如果只講現在,而否定過去或未來,這也是錯的。

              以個人來講,從父母生我們的那一刻開始到今天,就是我們的「過去」;對宇宙而言,它的開始,科學家提出是因為宇宙大爆炸而形成的,但是大爆炸以前是什麼,我們無從得知,只能依據科學家的論點來理解,然而這些都有過去的。

              過去的事,現在已經捉摸不到。以我親身的經歷來講,譬如我的出生地,現在是在長江底,淹沒在水中,看不到了。我七十來歲時,曾回大陸去看我童年成長的地方,那裡的建築、河道、樹木、地形、地貌都變了,人也不認識了,如果有照片的話,過去只能在照片裡看到,或是只能存在記憶中了。

              而未來還沒有來,只能夠想像,但是想像並不等於現實。譬如我們到訪一個陌生的地方之前,可能已經開始在腦海裡想像那個地方的人、物和建築,等實際到達以後,才發現想像與現實是有差距的。

              因此,過去、未來都是虛幻的,活在當下、把握當下最重要。當下是什麼?譬如我現在是個和尚,做一日和尚就要撞一日鐘,我的責任是什麼?職務是什麼?工作是什麼?所處的環境如何?位於哪一個時間點上?都不能跟這些脫節。我要把握我現在的生命、現在的環境,負責任、盡義務,也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把握當下。這樣的話,我是非常積極的,不會空虛,不會落空,也不會失望。

              人所以感到失望,是因為夢想未來,結果未來跟夢境不一樣,所以失望。活在當下,就是做未來的夢。活在現在是最快樂的,如果放棄現在,老是回憶過去或幻想未來,那現在就會落空,這是非常悲哀的一樁事。

[ 本帖最后由 yet123 于 4-2-2009 10:2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2-2009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疾病與信仰

              問:就佛家的因果觀念來說,請教您會如何看待這次的病情?您又是如何轉念來接受這樣的結果?您有沒有沮喪過呢?

              師:從單純的因果觀來看生病,是非常消極的,好像是我過去做了什麼壞事,現在要受生病的果報。雖然這種解釋法不能說錯,但也不盡然正確。

              譬如釋迦牟尼佛來這個世上度眾生,但是他的一生之中,經歷很多的苦難;又如玄奘大師到印度留學取經,一路歷經八十餘難,難道這是因果業報嗎?是因為他過去做了壞事,所以這一世要遭受苦難的果報?

              另外,我們也看到歷史上許多高僧,都是從艱苦之中走出來的。有位古德曾說:「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這就是說,對佛教的修行人而言,不論是發願成佛或者成為一名高僧,都必須經過苦難的試煉,許多例子皆是如此。

              剛過世不久(2005年)的印順法師,他十多歲起即患了結核病,他的一生都是在吃藥打針中度過,跟醫藥結了不解之緣。但是也因為經常害病,體力孱弱,因此專志投入於佛經和學問的研究,最後在佛學上有相當高的成就。

              我的一生雖然比不上他們,卻因為生長在戰爭不斷的時代和環境中,所以我的一生也都是苦難。我一出生就不健康,到了五、六歲還不會講話,在八、九歲之後才開始讀書。我雖然沒有讀過中學和大學,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完全靠著自己的努力,最後到日本取得了博士學位。在這段期間,我的健康情況仍舊不佳。

              不論是到日本或是到美國,我都是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赤手空拳的努力。當時佛教界並沒有栽培人才的概念,因為本身沒有人,也沒有力量。而我見到佛教如此衰微,只有鞭策自己更努力,同時我也發願,我自己未能讀大學,但是將來我要辦大學,使得所有的出家人都有學位。


              以這個過程而言,是因為過去我做了壞事,所以要懲罰我嗎?不是的。反而我很感恩這一生有此際遇、有此一生,感恩佛菩薩為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生命的歷程,讓我有機會奉獻。

              我三十多歲時已經寫了很多書,這幾十年來,即使再忙、再累,每年還是會寫幾本書,所以到現在我已經寫了一百多本。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果嗎?其實是佛菩薩給我的使命,也是我自己從小發的願心。

              我從小就有一個願心,我想「佛法這麼好,是誤解的人卻這麼多!知道的人這麼少。」因此我要竭盡所能把我所知道的佛法的好處、佛法的智慧傳播、分享給全世界的人。可是我的所知、所能非常有限,所以必須充實自己、加強自己,讓自己具有傳播佛法、分享佛法的能力。就像剛才樞機主教所講的,點亮一支小蠟燭,能夠照亮空間,讓自己走路無礙,也讓在空間裡的其他人沾光,得到明亮。

              因此,我的願心就是,把佛法的好處、把佛法的智慧和智慧,分享給全世界的人。這幾年來我提倡用「心靈環保」來「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希望世上所有苦難的人,都能分享到佛法慈悲和智慧的力量;有的人則是將佛法慈悲和智慧的光普照出去。有的人則是被照耀。我不是希望要把全世界的人都變成佛教徒,這也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要關懷這個世界,把佛法的好處分享出去,幫助世人減少煩惱,即使是減少一點點也很好。

              因此,我這一生走來,雖然多病、雖然艱苦,總是充滿感恩。大家知道我的腎功能出了問題,現在必須定期洗腎;我也曾在死亡邊緣徘徊,在鬼門關前走了幾回,而現在我還能在這裡,是因為我的心願未了。

我最後一個心願,就是要把法鼓大學建起來。當我的病況一度危急的時候,我向佛菩薩禱告:「如果我的責任已了,沒有需要我做的事,那就讓我隨時走吧,如果佛菩薩還希望我完成任務,那就讓我活下來吧。」結果我活下來了,而我的願望,就是要把法鼓大學建起來。以我目前來講,死亡或活著並無所謂,但是,活著是佛菩薩給我的責任、給我的使命、給我的任務,我還是要全力以赴地活,活得有精神、有活力。

              剛才樞機主教說,死亡以後,就跟天主的大愛在一起,與神接通;而我死亡以後,則是跟三世一切諸佛同一個生命、同一個身體、同一個國土、同一個世界,那我還有什麼好求的?現在的我很渺小,時間很有限,能夠幫助的人也不多;而我死了之後,則不僅是在台灣,不僅是在這個地球、宇宙,而是在無限的時空之中。如此一來,什麼地方需要我,我就去!什麼時間需要我出使命,我就去!在無限的時空之中,有無限的眾生需要幫助與度化,只要哪個地方的緣成熟了,我就去!這就是我的因果觀。

              因果小的,會在小的時空範圍裡運轉,因果大的,則沒有時空的觀念,沒有時空的關係。並不一定是說,我在這個地球上做了不少好事,所以希望再到地球上來享福報,這不是真正佛法的觀念,因為這樣的時空範圍太小。在無限的時空之中,只有無限大的願心,以及慈悲和智慧的功能,要廣度一切眾生。

[ 本帖最后由 yet123 于 4-2-2009 10:2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9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自由

              問:最後請教兩位大師,您們覺得您的人生到目前為止,有沒有什麼遺憾?或是覺得還沒有做,需要更努力去完成的事?另外,全世界的知名人士,包括宗教界人士在內,都是生榮死哀,兩位畢生都主持過許多次喪禮,見證無數悲歡離合的故事,請問兩位要如何安排自己的「最後一程」?希望所有關心您們,愛您們的人如何參與?

              師:有人問過我,這一生之中,有沒有什麼遺憾的事?如果馬上死了,還有什麼事要交代?對我來講,我曾經犯過無數的錯,但這不是遺憾,因為無知,所以犯了錯。而我不會再去犯曾經犯過的錯,也就沒有遺憾了。

              至於有沒有想要做而還沒完成的事?的確是有無數的事想做,卻還沒做。這些年來,我們每年都會推出一項社會運動,例如,我們率先對於民間大拜拜、大燒香、大燒紙錢或大放鞭炮等習俗提出改革,過去台灣民間常見從一村吃過一村,從這個鎮吃到那個鎮的大拜拜習俗等情況,現在都已經漸漸減少了。

              另外,幾年前還推動一項「心五四」運動,就是從「心」開始的新生活運動主張。像現在社會上普遍知道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或是「四要」——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等等,我們這個團體裡有幾十萬人經常在用,成為日常必需的一種生活方法。

              去年,我們推出「心六倫」運動。因為中國古代的「五倫」,在今日社會已經不適用,有些觀念顯得八股、守舊,新世代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大概不容易接受,所以我們透過電視、報紙、雜誌等媒體,來推廣「心六倫」運動。

               今年,我們則倡導「好願在人間」運動,呼籲大家一起來許好願、做好事、轉好運。然而,這些社會運動並不是僅僅推動一段時期就夠了,而是要持續、普                遍地推廣下去。

              這個世間是非常有限的,然而,在我的心中,我的願是無窮的,只要對社會是好的,是社會需要的,我都願意去做,一項一項的做。若是我個人無法做的,我呼籲大家一起來做;在我這一生做不完的,希望再來人間繼續推動,繼續廣邀大眾一起參與。所以,我這一生,沒有遺憾,但是我的心願永遠是無窮的!

              至於死後,我希望與佛菩薩在一起,之後,若是佛菩薩需要我到哪裡,我就去哪裡,或許這也是隨著我的心願而去。而我往生以後,別人對我做任何評論,這是別人的事,與我無關。

剛才樞機主教說,死後不希望有人送花,不希望有人歌功頌德,也不希望舖張、追悼。而在過去,羅光主教往生,我去憑弔時,看到他的棺木停在一個大廳裡,其餘什麼也沒有,這是個非常好的示範。

但是在佛教界,過去有些例子顯得比較舖張,靈堂布置得富麗堂皇,並且舉辦追思、傳供。傳供就是集合很多長老法師來供養十道齋菜,然後一道一道地傳,可說是身後哀榮了。但是我死後,這些都不要。

              我早已預立遺囑,而且經過律師和法院的公證;我個人沒有財產,我的著作歸屬於教團;我的遺體用薄薄的木板封釘就可以了,火化以後,既不設牌位、不立碑、不建墳,也不需要蓋一個骨灰塔來佔位置。

              法鼓山上有一處「台北縣立金山環保生命園區」,是一座植葬公園,這是由法鼓山捐地給台北縣政府,再由台北縣政府交由法鼓山管理維護。所謂植葬,就是把骨灰分成好幾分,分別放入散在公園各處、已經鑿好的幾個地穴之中,這樣就不會讓後人執著地認為某塊地方是自己眷屬或親人的。

              不論任何宗教或民族,只要願意把骨灰植葬在這個公園裡,我們都接受,而且植葬的過程中,也不會有宗教儀式。到公園來的人,不准獻花、燒紙、燒香,或是點蠟燭,就只是憑弔。其實人死了以後,就在這個世界消失了,或許暫時會有人記得,但是過了十年、二十年以後,人們就忘掉了。

過去厚葬的做法並不文明,也不經濟,非常浪費,即使你有個很大的墳墓,再過五十年、一百年以後,還是會被忘記,例如中國的秦始皇等君主,他們的墳墓現在只是變成觀光景點,而不是真正去紀念他。

              現在,法鼓山上的環保生命園區才開放沒多久,已經有幾十個往生者植葬了,十年以後,可能會有數千人以上。如果有人來憑弔,那就數千人一起憑弔了。未來,我的骨灰也會植葬在這個公園中,這裡就是我的歸宿處,所以我死了以後,                骨灰也可以做為肥料,因為公園四周種了綠竹,將來還可以生產綠竹筍,而骨灰也就變成肥料了。

               因此,我的想法跟樞機主教非常類似,希望我們的做法能形成一種風氣,也希望日後能夠有名人或高僧大德也一起這麼做,讓我們的社會真正走向一個文明的時代。

[ 本帖最后由 yet123 于 4-2-2009 10:2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9 0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 ... .php?tid-47562.html

邊看邊流淚 法師表示自己不換腎 是因為自己老了 時日無多
將腎留給年輕人 使用期更長 假如自己堅持要一個腎臟 是不慈悲的表現

這是何等的慈悲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9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脈法源
                    聖嚴法師同時傳承臨濟及曹洞兩系法脈,臨濟宗法脈傳自靈源老和尚,法名知剛,法號惟柔,禪法傳承第67代,臨濟正宗第57代;曹洞宗師承東初老人,法名慧空,法號聖嚴,為禪法傳承第62代,曹洞正宗第51代。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於一九三○年出生於江蘇南通,十四歲在狼山廣教寺出家後,歷經了經懺、佛學院、軍旅等生涯,一九四九年到了台灣,在軍中服役期間,因緣際會,巧遇靈源老和尚,得到禪法的入手處。之後,於三十歲時在東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出家。
                                            
    其後,無論是六年閉關苦修、日本留學、美國弘法,或是開創法鼓山等,總是在無路中找出路,在艱辛中見其悲願,在堅毅中見禪慧。聖嚴法師曾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生命對他而言,就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


閉關與留學

    小沙彌時期的聖嚴法師,已深深體會到:「佛法是這麼好,可是誤解它的人是那麼多,而真正瞭解和接受的人是那麼少。」究其根本原因,在於弘揚佛法的人才太少,因此,當他二度出家後不久,便往高雄美濃山區閉關潛修六年,勤研經藏,並完成《比較宗教學》、《戒律學綱要》、《正信的佛教》等九本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奠定日後弘揚佛法的基石。

    為了造就更多高層次的弘法人才,興辦教育的宏願油然而生,並以三十九歲高齡,毅然遠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在短短的六年之間,他勉力完成了文學碩士及博士的學位。
從東方到西方

    一九七五年,聖嚴法師完成博士學位之後,首先應邀回國出席第四屆海外學人國建會。隨後應邀赴美弘化,先後擔任美國佛教會董事、副會長,紐約大覺寺住持及駐台譯經院院長。東初老人於一九七八年圓寂後,聖嚴法師自美返台承繼法務,除了接任中華佛教文化館住持之外,隔年並應聘為中國文化學院佛學研究所所長及哲學研究所教授,此外也在東吳大學及輔仁大學任教,至此展開了推動佛教高等教育的理想。
又因為有感於美國弟子們的求法熱誠,所以於一九七九年在美國紐約創立「禪中心」,後來更名為「東初禪寺」,此後,聖嚴法師便固定往返美國與台灣兩地弘化,更經常在亞洲、美洲、歐洲等地著名學府及佛教社團宣揚佛法,不遺餘力。

建設法鼓山

    一九八九年,由於中華佛學研究所及農禪寺的各項教育事業、弘法事業,以及文化事業推展迅速,場地已經不敷使用,聖嚴法師於是在台北縣金山鄉,覓得了一塊環境優美的山坡地,命名為「法鼓山」,開始興建一座世界性的教育園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涵括佛教教育、學術研究、修行弘化、終生學習等各種軟、硬體施設,以作為實現法師「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的基地。歷經十六年穩紮穩打的籌備與建設,二○○五年第一期建設工程完工,並舉辦「大悲心落成開山大典」,約有上萬名國內外各界人士一齊共襄盛舉。

    而聖嚴法師帶領法鼓山的方向,是為一現代觀音道場,展現的是觀音菩薩慈悲與智慧的大悲願力,並以佛法經典為活水源頭,從傳統文化中萃取養分,滋潤當代人心,為提出社會所需的指引與建言而努力。

宗教師的本懷

    聖嚴法師除了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確的禪修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每年在亞、美、歐洲等地主持禪七、佛七,為國際知名禪師。以其個人的創見與詮釋,不但復活了曹洞宗的默照禪,更將臨濟宗的話頭禪內涵實質化,知見與實證並重,開創出獨特而現代的禪風,是為「中華禪」;又因繼承二宗法脈合流,故名「法鼓宗」,因此以落成開山為法鼓元年,正式提出「中華禪法鼓宗」,象徵邁向新世紀的里程碑。又針對未來社會的需要,全力研發並推廣適應各宗教、各階層的生活化禪法,建立起超越種族隔閡,跨越世代距離的心靈溝通平台,只為消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疏離,祈能為世界播下和平的種子,共同邁向人間淨土的目標。

    法師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除了於一九八九年創建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之外,其所創辦的「中華佛學研究所」,直至二○○六年止,已招收二十六屆學生,有多位畢業生取得國外著名學府的博士學位後,回國服務。以此豐富踏實的辦學經驗,又相繼開辦「僧伽大學」、「法鼓山社會大學」、「法鼓佛教學院」,目前更發起響應「大願興學」,積極籌建「法鼓大學」。此外,法師尤其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提供現代人具體可行的觀念與方法,為佛教現代教育開闢歷史新頁。

    此外,聖嚴法師也是國際佛教學術界知名學者,經常應邀出席各項有關的國際學術會議。自一九九○年起,他每二至三年召開一次中華國際佛學會議,並以「佛教傳統與現代社會」為永久主題,集合世界各國傑出的佛學學者,共同討論如何將佛教落實到現代社會中,冀望以佛法的慈悲和智慧,導正日益頹廢的社會風氣。

    聖嚴法師更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宗教家,曾獲台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包括天台、華嚴、唯識、禪、淨土等宗,至今已有中、英、日文著作百餘種,更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發展與未來
                     
    聖嚴法師為了更進一步推廣文化、教育、弘法及修行等悲願,多次與科技、藝術、文化等各個領域的菁英人士進行對話,乃至與不同的宗教進行合作,其寬闊的胸襟與國際化的視野,深獲海內外各界的肯定。近年來,法師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於世界的和平。


[ 本帖最后由 yet123 于 4-2-2009 10:2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9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師徒之間——果元法師(東初禪寺前任住持)


              小故事摘要

                            ‧1998年,因為美國紐約東初禪寺原本的場地日漸不敷使用,於是喬遷至斜對面一棟三層樓建物內,稍微紓緩空間侷促的困難。在搬遷的過程中,我從師父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由於新址原是經營五金百貨的商店,店內堆了滿坑滿谷的雜物,師父、我和許多義工挽起袖子,清出一批又一批的垃圾,許多敲敲打打的工作,師父都事必躬親。這些事,原本我是從來不會、也不喜歡做,但看著師父親自一件件完成、專注於每個過程,讓我很感動!也體會到了師父所說「修行在生活中」的意義。

              ‧回憶在美國紐約東初禪寺和師父相處的點滴,我發現師父常在日常生活中指導弟子禪法,有時只是一句簡單的話,就能體現禪法。有一次早晨,我在大殿打掃,當時雖已出家多年,但第一次感覺到身心清明。剎那間,師父從二樓走下來,淡淡地說:「修行就是這個樣子!」讓我頓時有所體會。

              ‧在美國紐約東初禪寺時,有一次午間,我和師父倆人站在東初禪寺門口,看著街道上的往來人車,師父突然開口:「你應該早一點來的!」好像說我該發更廣大的願,才不至於晚來了。

              ‧在美國紐約東初禪寺時,有一次與師父的互動最令我印象深刻:那時我看師父奔波台美兩地,四處弘法、募款、寫作,幾乎沒時間休息,於是問:「師父,您為什麼要這麼忙?」結果師父看看我,大喝一句:「不為什麼!」當時覺得很震撼,所以往後當我愈是繁忙,都會想起這句話。

              
.......................................................................................................................


            創立30年的東初禪寺,凝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弟子,追隨聖嚴師父學佛修行,一起在西方社會弘傳漢傳禪法。本期系列報導,我們專訪東初禪寺前任住持──果元法師,與大家分享在東初成長的點點滴滴,從親近師父的言行身教中,堅定自己的修行之路。 1982年到東初禪寺參加禪七,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觸佛教修行,之前對於佛教的認識可說是「零」,因為哥哥學佛打七的關係,我也跟著他到東初禪寺,造就了我與聖嚴師父和東初禪寺的因緣。

              當時習慣稱為「禪中心」的東初禪寺,是在紐約皇后區內的一棟兩層樓老建築,一樓原本是汽車修理行,清空後就作為大殿;二樓有一間可供十人打坐的小房間,還有師父的寮房;地下室則是打七時的居士寮房和齋堂。整體的空間不是很大,也沒有像樣的家具,但那種乾淨、樸素和開闊的感覺,卻讓我留下深刻印象。
              26年前的第一次禪七,二十幾個人在大殿內經行時,師父逐一逼問話頭,我原本沒什麼特別感受,但是過程中,有一位女眾突然情緒失控,對著師父吼叫:「Iwant to killyou!」當下,我心頭一震,淚如雨下,心中不斷浮現一句話:「為什麼要殺師父?」當時,我不知道自己是起了「疑情」,過了好幾年,才明白箇中道理。因為這件事,我感受到禪修的奧妙,也開啟了對修行的熱衷。

              之後,我固定每年到東初禪寺打一次禪七,當時我在加拿大多倫多工作,過著一般上班族的日子。雖然家中常收到東初寄來的《禪雜誌》,但礙於距離,週末我只能選擇到鄰近的道場參加修行活動。當時,我不知道自己已起了「出離心」,直到一九八五年,有一次師父問我:「要不要出家?」其實我並不瞭解出家的意義,但因為師父一句話,我辭掉工作、收拾簡單的行李就到紐約,成為東初禪寺住眾。

              到紐約前,東初禪寺的法務由一些發心居士們臨時打理,但師父奔波台灣、美國兩地,當師父不在時,東初禪寺就形同空城,信眾來了也沒人接引。我想,師父希望我來的用意,也是希望這個地方能被好好經營吧!

              


              1986年,我隨師父回到台灣農禪寺落髮,隔年受三壇大戒,之後就回到東初禪寺成為常住法師,一住就是二十年。或許因為有人常住了,寺內大小事務自然地上了軌道,義工、信眾也愈來愈多。不過當時的東初禪寺很小,大殿才幾坪大,有時週日的法會,共修人數常高達七、八十人;到了農曆新年、浴佛節時,更高達三、五百人,信眾常從大殿內站到了街道上。因為場地日漸不敷使用,一九八九年便喬遷至斜對面一棟三層樓建物內,稍微紓緩空間侷促的困難。

              在搬遷的過程中,我從師父身上學到很多東西西。由於新址原是經營五金百貨的商店,店內堆了滿坑滿谷的雜物,師父、我和許多義工挽起袖子,清出一批又一批的垃圾,許多敲敲打打的工作,師父都事必躬親。這些事,原本我是從來不會、也不喜歡做,但看著師父親自一件件完成、專注於每個過程,讓我很感動!也體會到了師父所說「修行在生活中」的意義。

              


              回憶在東初禪寺和師父相處的點滴,我發現師父常在日常生活中指導弟子禪法,有時只是一句簡單的話,就能體現禪法。有一次早晨,我在大殿打掃,當時雖已出家多年,但第一次感覺到身心清明。剎那間,師父從二樓走下來,淡淡地說:「修行就是這個樣子!」讓我頓時有所體會。

              又有一次午間,我和師父倆人站在東初禪寺門口,看著街道上的往來人車,師父突然開口:「你應該早一點來的!」好像說我該發更廣大的願,才不至於晚來了。第三次最令我印象深刻,那時我看師父奔波台美兩地,四處弘法、募款、寫作,幾乎沒時間休息,於是問:「師父,您為什麼要這麼忙?」結果師父看看我,大喝一句:「不為什麼!」當時覺得很震撼,往後愈是繁忙,我都會想起這句話。

              近年因為執事調動的關係,我回到了總本山,接任禪堂堂主。今年是東初成立的第三十年,回想近十年間,東初的法師已有好幾位,信眾更是愈來愈多,加上美國護法會的辦公室也在裡面,參加禪七的人數亦受到限制,空間不敷使用的狀況愈來愈明顯。這幾年東初禪寺推動「法鼓希望工程」遷建計畫,希望能覓得更寬闊的場地。

              我想,比起二十年前,東初禪寺現在的功能更重要了,它不僅是法鼓山在紐約的一處道場,更是北美各分會、象岡道場的聯絡據點,師父期許東初禪寺未來能與國際接軌,希望以NGO(非政府組織)的名義參加聯合國,參與國際各項事務,相信這將對漢傳佛教在西方的發展,產生很大幫助。(採訪整理/林鍾妏.圖/本刊資料)



[ 本帖最后由 yet123 于 4-2-2009 10:3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9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聖嚴法師得獎一覽表
                          
                        
編號西元時間項名稱主辦單位作品/事蹟獎
1
1990年11月
79年「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
中華民國各界表揚
                              好人好事代表大會

2
1992年10月
「台北市榮譽市民獎」
台北市政府

3
1993年11月
82年度
                                「中山文藝傳記獎」/
                              「中山文藝創作獎」
中華民國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一書
4
1993年11月
第三屆
                              「中華民國社會運動和風獎
                               ─傑出社會運動領袖獎」
中華民國社會運動協會

5
1993年4月
第六屆「吳尊賢愛心獎」
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

6
1994年11月
「金鼎獎─文學創作類」
行政院新聞局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                              一書
7
1995年
「社會建設獎」
行政院新聞局

8
1995年12月
84年度
                              「推動社會教育有功個人獎」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9
1996年1月
第一屆
                              「中國傑人獎──宗教教育獎」
國際傑人會
                              中華民國總會

10
1999年1月
第一屆「國家公益獎」
中華民國公益團體
                              服務協會

11
2000年
「社會建設獎」
行政院新聞局

12
2000年10月
第20屆「行政院文化獎章」
行政院

13
2001年
「終身文化貢獻獎」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4
2002年11月11日
第37屆「中山學術著作獎」
中華民國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天台心鑰─
                               教觀綱宗貫註》一書
15
2003年7月28日
第二屆總統文化獎──菩提獎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

16
2004年1月17日
「斐德烈二世和平獎」
                              (Federico II for Peace)
義大利
經中華民國駐羅馬梵蒂崗
                              大使戴瑞明推薦
17
2004年1月25日
「專業獎章」
內政部

18
2004年11月27日
「高額贊助捐款人」獎
佛教蓮花基金會

19
2008年5月4日
「97年文藝節慶祝大會文藝獎章 
                               頒獎典禮」之「文化貢獻獎」
中國文藝協會

20
2008年5月31日
「李國鼎傑出
                               經濟社會制度設計獎」
財團法人
                              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



[ 本帖最后由 yet123 于 4-2-2009 10:3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2-2009 09: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2-2009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法师 让我初学佛得已阅读学佛群疑,正信佛教等书
愿法师乘愿再来 普度众生
顶礼法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2-2009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无常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2-2009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無阿彌陀佛!向師父頂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2-2009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2-2009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圣严师父。
愿您乘愿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4-2024 05:42 AM , Processed in 0.07778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