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o1j2m3

阿姜稣美多 - 四圣谛 第二圣谛 PART 7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1-1-2009 08: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8# Dharani 的帖子

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是,不管哪一个答案,都不是正确的答案,既然也没有正确的答案,实在也就没有答案可以说。全部阿罗汉,都不是经由别人给答案来成就的,可以仔细看看所有的经典。
如果说有准确的答案时候,能够说的只是过程中的一个定点,其余的只有增加别人的困惑而已。所以,只能用例子和更加贴近我们生活的方式准备:备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009 08: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harani 于 31-1-2009 08:46 PM 发表

所以,某些理想的佛陀观,认为佛陀“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看法,是有些距离了。


那些都是我見吧。。。以我見看得到佛陀的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9 09: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1-1-2009 08:46 PM 发表
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是,不管哪一个答案,都不是正确的答案,既然也没有正确的答案,实在也就没有答案可以说。全部阿罗汉,都不是经由别人给答案来成就的,可以仔细看看所有的经典。
如果说有准确的答案时候,能够 ...

一般人听到无我,总是难以接受。不是感到害怕,就是觉得善恶业报会无所着落。遇到这种情形,佛陀还是从无常的事实教起,从无常、苦而导入无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9 09: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31-1-2009 08:48 PM 发表


那些都是我見吧。。。以我見看得到佛陀的嗎?

就是根深蒂固的我见,对一切皆归于寂灭感到不安与恐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9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harani 于 31-1-2009 09:04 PM 发表

就是根深蒂固的我见,对一切皆归于寂灭感到不安与恐惧。


苦集滅道的必經過程嘛。。不怕不怕。。。忍耐一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2009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那老套的,请大家喝喝茶

很多人知道什么是无常,也知道什么是苦,却还是不选择改变固有的想法和习惯。小弟认为,因为他们的知道是处于意识的知道,就是一个“认同“的想法而已。

的确,很多人对于无我会觉得不安。然而,所谓的无我,不过是把“我的想法”放下,我并没有经历任何的损害,我其实也还存在着。所以,他们的不安是来自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抗拒”的习惯性反应。其实他们,却是被“无我”的这个名词产生错觉,觉得是要放弃自我,失去了安全感。这些,却也可以从苦集灭道中看到,无我的人在现实环境里显得脆弱。

小弟的看法是:苦集灭道也可以在很安心的情形下完成;不需要了解什么叫无我,当你了解我的时候,无我就会自然存在;苦集灭道不需要经历太多系统化的指导,反而需要即时的指导,适合当下的指导;苦集灭道不一定是在禅坐中完成,只要有反省和内观这两种简易的能力,就能随时完成;苦集灭道,而开始反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去寻找自己的问题和错误,因为这最容易做到;苦集灭道,最好的修行,就是在你最烦恼的时候。

希望有真正实践修行的朋友,可以分享他们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2-2009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 PART VIII

我并不是说我们的挫折与愤怒不是源自于其他人,但是以这个教义来看,我们所针对的是自己对生命的反应。如果有人对你不好,或故意地、恶意地给你製造痛苦,你因而认为造成你痛苦的是那个人,那你就是还没有了解第一圣谛。纵使他把你的手指甲拔掉或对你做出其他更糟糕的事,只要你认为你的痛苦是那个人所造成的话,那你就是还没了解第一圣谛。
(备注:这是说明,一切的不舒服和痛苦,是来自你心中的反应,并不是外面的人事物针对你造成的,外面的不过是传达讯息给你的感官而已。所以,所有的修行都是针对个人的。)

所谓的“了解苦“,是指看清自己对拔掉我们指甲的人的反应—“我恨你“是苦。若真的将我们的指甲拔出来,这是非常痛的,但是在这痛苦中,还包含有“我恨你“、“你怎麽可以这样对我“与“我永远不会原谅你“在裡面。
(备注:这说明,去理解那些内心的变化,而产生出来的想法。)

然而,不要等到有人要拔出你的指甲时,你才要修行第一圣谛。你可以从小事情开始试试,像是有些人对你不够细心、粗鲁,或忽视你的存在等等。如果你的痛苦是因为有人看轻你,或在某方面冒犯你,你可以就在这上面下工夫。
(备注:就是在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去修行,不然大事情来的时候,你只能毫无准备地被它控制住你的各种想法,导致不正确的事情发生。)

在日常生活裡,我们有可能多次被冒犯或惹恼,也许只是因为某人走路的方式或长相,使我们感到烦恼或生气—至少我会如此。有时你会因为某人的走路方式,或不做他们应该做的事而感到憎恶。人有可能对这类的事感到生气、愤怒,也许这个人并没有真正伤害到你,或对你做任何事—例如拔出你的指甲,然而你还是痛苦。如果你不能以这些简单的公式来看待「苦」,若真有人要拔出你的指甲时,你是不可能勇敢地观照这件事的。
(备注:这是说明,学习了解和改变如果可以小的地方开始,再大的痛苦和苦恼产生时,也就可以去接受了。)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裡的不如意上下工夫,要观照自己如何地被邻居、共住的人,或柴契尔夫人,或事情的本身,或我们自己所伤害、冒犯或惹恼、刺激。我们知道应该要了解这个“苦“,藉由真正审视痛苦是一个所缘境(对象),并了解“此是苦“,这麽一来,我们就具备了对“苦“的内观见解。
(备注:你可以问自己,错了什么,包括有哪一个念头有那么一点点贪心,嗔心,痴爱,还有什么想法不属于贪嗔痴的,然后问自己一堆为什么。一天找出一个,这个找,完全是在你的各种想法中,把你的想法归类,让你可以掌握每一个想法的动向,还有这想法对于未来的影响力等等的。然后,去理解为什么这个想法有这样子的动向。虽然,在过后的苦集灭道过程中,你需要把它们都放下。不过,这个了解是很好的开始,因为你不可能放下你完全不了解的“想法“。)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1-2-2009 09:3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2009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40# 佐竹 的帖子

善哉!善哉!
阿竹真的用心良苦,做足功课把重点带出来。
惭愧我犹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更别说引导人。

o1j2m3,那些备注都是自己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2009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8# 咖啡豆 的帖子

都是日常生活上经历的。 请你喝喝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2009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harani 于 31-1-2009 07:39 PM 发表
别那么为难我,我只是以事论事,不是故意冒犯的。。。如有冒犯,可以原谅我吗?

夸大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而对自己的错误视若无睹是很自然的现象。一般人容易指责别人,这世界上没有人不被谴责的,人们甚至批评国王,即使是佛陀,也被人指责。被心胸狭窄的人责骂不要紧,只有智者的谴责才算是真正的谴责,也只有智者的赞誉才算是真正的赞誉。


没冒犯什么呀?你想太多了。其实不会很难回答咯!你批评、我批评和他批评,共同点都是在批评,不同点就是在于你我他咯!这些简单的道理,你要敢于回答。

无论如何,我认为你是属于“智者的批评”咯!谢谢你的用心啦!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1-2-2009 12:4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2009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 PART IX

喜悦与不喜悦

我们可以审视:快乐主义主张追寻快乐,结果我们被带到那裡去了?它已存在好几十年了,但结果人类有没有比较快乐呢?如今我们似乎都被给予了权利与自由,可以做任何喜欢做的事,如吸毒、性爱、旅行等等,不论做什麽事都被允许,任何事都被允许,并没有什麽事会被禁止。以致于你必须做非常下流、暴力的事,不然你就会被排斥。可是顺从我们的本性,会使我们更快乐、更轻鬆又更满足吗?
(备注:这儿说明的“本性“,是普通人普遍上认为的“本性“,也就是放纵去寻求快乐的“本性“,一种虚幻的东西。北传述说的本性,则是自性如来,是不一样的东西。当人误以为放纵和自由是好的,是应该去追求的,但是这追求不会让心舒服了,也不会让自己满足,还更可能陷入另一个麻烦的状况。比如:孩子不喜欢父母的管教,渴望自由,离家出走,行差踏错后,被人操控,反而更加的不自由了。也就比如:孩子就是你,父母就是戒律,你放纵了,你错了,人就是感官世界,你被感官世界操控了,反而失去了很多选择的权力,你的自由被你自己剥夺了。)

事实上,它反而使我们变得很自私,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影响到他人,我们只想到自己—我与我的快乐,我的自由与我的权利,因而使自己变成一个人人眼中的麻烦人物,是烦恼、困扰与痛苦的根源。如果我喜欢做什麽就去做,或想说什麽话就脱口而出—即使是在牺牲他人的情况下,这麽一来,我对社会而言,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麻烦人物。
(备注:这说明,不正确的认知,或无知的情况底下,对其他人形成的负面影响。)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1-2-2009 01:4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2009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外的分享

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可以快速引导进入反观,然后进入内观,这是非常生活化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去体验,然后才回答自己,必须一题一题回答,小弟也把自己的答案写出来分享:
1。你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咖哩
2。你为什么喜欢吃这食物?
3。你是因为这食物的味道喜欢这食物的吗?应该是
4。如果,你是因为味道而喜欢这食物的,为什么你不断吃这食物后却又会变得很讨厌这食物?吃太多当然会腻
5。不过,你是因为食物的味道喜欢这个食物的,它的味道没有变,为什么你却变得不喜欢了呢?------------沉默
6。不如说说,现在你还是喜欢这食物,是吗?当然
7。你生气的时候,你会吃更多还是吃不下呢?吃不下
8。为什么吃不下?没有味道
9。但是,食物的味道没有改变过,是什么让你没有味道了呢?生气
10。也就是说:一个食物的味道,并不是来自食物本身,因为你的喜欢不喜欢,有味道没有味道都和食物没有关系。你觉得呢?不认同,如果它没有味道,我不可能喜欢它
11。那很好,点菜了,就叫咖哩鱼头吧,你吃过这家餐厅吗?吃过
12。那你知道这咖哩鱼头的味道吗?知道
13。其实,你是不知道的。不,我知道

总结:
每一个食物都有它的味道,而你喜不喜欢,却和味道没有直接的关系。你的情绪,掌控着你所谓的味道。也就是,只要你可以控制情绪,你才可以吃到真正食物的味道,也就是这食物的本来面目?然而,单单控制情绪,却也还不能吃到真正食物的味道,因为:

之前你吃的鱼头和现在的鱼头是不一样的,材料多寡也不一样,厨师的手法也不见得一样,这是一碟新的咖哩鱼头,你不可能知道它的味道。它还没有煮,你却知道了它的味道。可见,你的味道是来自于你过往的经验产生的想法,接着下来的你也是无法品尝这新的咖哩鱼头的味道,因为你的味道来自于过往的经验,你失去品尝新的味道的选择性,也失去了品尝新事物的喜悦。

禅师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2-2009 08: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 PART X

当"我要什麽"与"以为应该如此或不应该如此"的意念出现,并希望能以生活当中的一切喜悦为乐时,懊恼仍旧无可避免,因为生命往往都毫无希望。再者,每件事彷彿都不如意,我们被生活弄得团团转—奔窜在恐惧与欲望的境界中。
(备注:自我主观形成追逐的想法,结果生活陷入麻烦里。)

然而,纵使我们已经得到想要的一切,我们还是会觉得若有所失,生活依旧不够圆满。因此,即使处在最好的生活情况时,仍然会意识到痛苦—仍觉得有所未完成,以及有某种怀疑与恐惧笼罩着我们。
(备注:即使物质可以充分满足感观和想法的一切要求,仍然会有不满足的想法出现,或空虚感出现,这就是痛苦,因为它让你觉得不舒服。)

例如,我总是喜欢美丽的风景,有次我住在瑞士指导禅修,他们带我到美丽的山上走走,当时我发现心中总是有种焦虑的感觉,原因在于有太多的美景不断地在眼前流过,导致我有种想要抓住每件事物的感觉,所以我得一直保持警觉,才能吸收眼前所见的一切。那实在很疲累,这就是"苦",不是吗?
(备注:执著就是痛苦,执著来自于想抓住某个事物然后不断回味,这事物可以是美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这不是说叫你抛弃回忆,而是叫你别把回忆时常回味,应该提取的时候提取,也别刻意把事物放进记忆中,因为即使你不是刻意的,记忆中也会有这一段回忆的。当然,工作的时候,可以写笔记或强记,完成了就不要执著了,让记忆就是记忆。)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3-2-2009 08:5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09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0# 沧浪澈 的帖子

智者就不敢当,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像你讨教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2-2009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 PART 11

我发现如果忘失正念地做事—纵使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例如望着美丽的山,只要一想往外抓住个什麽,总会带来不愉快的感觉,少女峰和艾格尔山怎麽抓得住呢?你顶多只能照张相,试图在一张纸上去抓住每件事物。如果你因为不要与美丽的事物分离,而想去抓着它们不放,这就是"苦"了。

如果事情发生在你不喜欢的情况下,那也是种"苦"。例如我从来不喜欢在伦敦坐地下铁,我一定会抱怨:"我不喜欢在地铁裡看到那些可怕的海报与肮髒的地下车站,我不想在地铁裡被挤在那些小车厢中。"我发现那是个完全不愉快的经验,但我会去倾听这个抱怨、悲叹的声音—不想与不喜欢的事物在一起的痛苦。
(备注:去倾听内心的声音,愉快的和不愉快的。这是去观察我们的想法并且去接受的例子。)

接着,在观照结束后,我停止对它们的任何作意,如此一来,我才可以与不喜欢与不美的事物共处,而不感到痛苦,我了解事情就是如此,没什麽问题。我们无须製造问题,不论是在肮髒的地铁车站也好,或只是看着漂亮的风景也罢,事物只是事物而已。
(备注:不去分别,实际的看待,不要抱持任何主观的看法,这样子在任何环境都不会再觉得痛苦。也不会因为不喜欢而忽略了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比如:结婚了,老婆一直嫌弃老公没钱,却忽略了老公的率直的好性格。比如:老师点了一个黑点在白板上,学生只看到黑点,却忽略了白色的存在。这不是哲学,而是要去思惟为什么我们只可以看到黑色或白色,而不是全部呢?不管你在意的是好的或坏的,看不见全面的事物,就只因为你有执著而已。)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4-2-2009 11:4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2-2009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0# o1j2m3 的帖子

无须道歉啦,互相讨论而已。
1)嗯,我不知道自己哪里用了“你令人”这三个字,但以后回帖会留意就是了。(可是。。。如果你有进行反观和内观,这就和你之前一直强调的简单、单纯有点出路。。。)
小弟很肯定这是没有经历反观和内观写的回复。”
---〉这句话有点毛病,我想你会明白的。温馨提醒下,四圣谛是息息相关的,不能拆开只学习苦谛。

2)你在 124# 说的时候就不是“假设性的话”?
---〉点到为止,你应该会明白的。

3)嗯,尽量不着相。

总结:
讨论了这么久,也不好意思一直这样来来回回。我只想表达佛法是实践的,不是口头说的或写的。但有体验过的人必定会对写出来的东西有比较深的了解,有疑问也是必然的。

比如观呼吸好了,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观察自己的呼和吸,而定就是心专注于呼吸时产生。从“预备定“的境界到近行定,然后才安止定。然后,从定之后的成果可以分辨出定的种类和素质,这些都不是之前或静坐中能够察觉的。我这样说来好像很简单,也说的头头是道,可实践起来并不这么简单。

除非我和你都使用佛陀所教导的方法,或参考同样的资源,那么你应该会明白我提出来的疑问,其实就是我过去遇到的问题,也可能是你察觉不到的盲点。提出来是因为希望大家可以互惠互利。若许久僵持不下,我打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2-2009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沉默算了。。。

[ 本帖最后由 sooniyee 于 11-2-2009 11:4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2-2009 09: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 PART 12

这麽一来,我们便可以在它们迁变的色相中,认清并珍惜它们,而不去执着。“执着“就是想抓住我们喜欢的,除去我们所不喜欢的,或是想获得我们没有得到的事物。
(备注:执著就是舍不得,却忽略了事物无常的本质)

我们也会因他人而感到痛苦,我记得在泰国时,我对一位法师相当反感,只要他做一件事,我就想:"他不应该那样做',或只要他一开口,我也会想:"他不该开口的"。我老是把这个法师背在心裡,纵使我到了其他地方,也都还会想到这位法师,他的影像会在我的心中生起,于是同样的反应就来了:"你记得他何时说这个?何时做那个的吗?"与"他不该说这个,不该做那个"。
(备注:不断回味的记忆,加上意见,就是执著了。比如:很多人不是时常说“那个谁谁谁,很38的,好像什么事都要管。“每遇上朋友就说一次,没有朋友在也会在心里说一次,这就是不断催眠自己去接受自己不正确的想法,到最后,这个想法就是你所谓的事实,然而它不过是你催眠自己的结果而已,事实并不是那样子的。)

在遇到像阿姜 查这样的老师时,我还记得自己希望他圆满无瑕,我想:"噢!他是个不可思议的老师,真的很不可思议!"但是,他可能做了一些让我不以为然的事,我就想:"我不希望他做任何令我难过的事,因为我认为他是不可思议的。"这就好像说:"阿姜 查,为我永远不可思议吧!永远别做出会让我留下负面印象的事。"
(备注:期望别人去符合你的意见和你的想法的时候,那就是执著了。比如:做老板的,一定要怎样怎样;做员工的,一定要怎样怎样。不断把自己的期望交给别人去完成,而自己却无法完成自己的期望,因为当你做老板的时候,你却做了当初你不喜欢老板的那些事情。)

因此,即使找到你非常敬爱的人,依然会有执着的痛苦。不可避免地,他们会做出或说出一些你所不喜欢或不认同的事,而让你感到不解,接着,你就会产生痛苦。
(备注:在最好的环境底下,面对最好的人事物,如果还没有认清执著的痛苦,这痛苦依然存在着)

有一次,几个美国比丘来到巴篷寺—我们在泰国东北的道场。他们非常喜欢批评,似乎只看到不好的一面。再者,他们并不认为阿姜 查是个好老师,而且也不喜欢这个道场。

我愤怒至极,因为他们正在批评我所珍爱的,我很愤怒:"好!如果你不喜欢这裡,请滚蛋!他是世上最好的老师,如果你们不识货的话,请离开!"这种的执着—喜爱或忠诚—是痛苦的,因为如果你珍爱、喜欢的人或事被批评时,你就会感到生气、愤怒。
(备注:批评本身就是别人的意见,你刻意去认同或抗拒别人的意见,而不把别人的意见当作意见的时候,脾气就来了,苦就来了。比如:在开会的时候,尤其是活动会议,最容易出现针对的现象,因为你的意见或他的意见不被采纳,意见和你标签在一起,抗拒你的意见,就好像抗拒你一样,不过,那是意见而不是你,这就是事实,你没有必要认为他们抗拒你。)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5-2-2009 09:2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2-2009 0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皈依佛法僧,永远只是个门外汉,再怎么努力学习,也无法学习到佛法的精髓。
这是个人经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2-2009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 PART 13

对境的内观

◎大太阳底下扫落叶
有时内观会在最不可预期的时候生起,当我住在巴篷寺时,这种情况就曾发生在我身上。
(备注:这个可以理解为一种醒觉,忽然间发生了。比如:听到一个声音,喝了一杯水,都可能发生。从辟支佛觉悟的过程,可以理解。)

泰国东北部并不是世上最漂亮或是最令人嚮往的地方,那裡只有矮小的森林与平坦的平原。到了夏季时,气候极热,我们必须在中午正酷热时,在布萨前出去扫开走道上的树叶。要扫的范围相当大,我们必须花整个下午的时间在大太阳底下,流着汗并用粗糙的扫把将树叶扫成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之一。

我不喜欢做这件事,心想:“我不想做!我不是来这裡扫地上的树叶的,我是来这裡求开悟的,他们竟要我扫落叶。此外,天气很热,我的皮肤很白,在这麽炎热的天气下,我可能会得皮肤癌。“
(备注:心里开始嘀咕了,觉察了吗?这声音好像就在你的耳边,可以盖过一切你听到的音乐。所以,当你想东西的时候,你听不到了。因为你内心产生的声音远远大于外面的。)

我在那裡站了一下午,觉得自己很不幸,心想:“我在这裡做什麽?我为什麽要来这裡?我为什麽待在这裡?“我就这麽地站在那裡,手拿着长长的粗扫把,一点精神也没有。内心裡不但为自己感到悲哀,且痛恨周遭的一切。
(备注:这个嘀咕的声音,让你的情绪产生了反应,还让你多了更多的声音。所谓的平静,就是让这些声音慢慢不见了,而不是禅坐修行需要平静的环境,学习者需要的不是环境而是导师。你心里的声音比HI-FI的轰炸还要大声,不过是我们习以为常而已。)

然后,阿姜 查来了,他微笑地对我说:「巴篷寺很苦吧!对不对?」说完就走开了。于是我心想:「他为什麽这麽说?」而且「事实上,我知道,其实并不是那麽糟糕的」。
(备注: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可是为什么这个标准答案和内心的声音,却是那么大分别呢?比如:大家都知道要孝顺,却无法孝顺;要戒酒,却无法戒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5-2024 06:55 PM , Processed in 0.06021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