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o1j2m3

阿姜稣美多 - 四圣谛 第二圣谛 PART 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1-2009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 佐竹 的帖子

哈哈。。。搞不好那个自称傻瓜的人又说自己没你那么复杂,头脑又简单起来了呢!

且看他怎样自我虚化,然后逃避正面回应吧!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29-1-2009 11:2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2009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29-1-2009 11:23 PM 发表
哈哈。。。搞不好那个自称傻瓜的人又说自己没你那么复杂,头脑又简单起来了呢!

且看他怎样自我虚化,然后逃避正面回应吧!


複雜簡單都是自己認為的拉。。。還在自我認為的範疇裡面的話,是撇不開凡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009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9-1-2009 11:30 PM 发表


複雜簡單都是自己認為的拉。。。還在自我認為的範疇裡面的話,是撇不開凡胎的。。。

是咯!老实说,我也认为自己够简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9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喝喝茶,论和实际修行的过程是有区别的。不过,左竹所提到的,都会在内容里逐渐出现。这本书最好的地方是,它不完全谈理论,它大部分都在谈实际修行应该注意的事项,还有尽可能详细的列出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不过,偶的脑袋是很简单的,还没有到那个层度不说那个层度的话。所以,左竹提出来的文章,只是看过而已。没有简单和复杂的分别。毕竟,修行比较重要。 喝喝茶,别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09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0-1-2009 09:24 AM 发表
喝喝茶,论和实际修行的过程是有区别的。不过,左竹所提到的,都会在内容里逐渐出现。这本书最好的地方是,它不完全谈理论,它大部分都在谈实际修行应该注意的事项,还有尽可能详细的列出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不过,偶的脑袋是很简单的,还没有到那个层度不说那个层度的话。所以,左竹提出来的文章,只是看过而已。没有简单和复杂的分别。毕竟,修行比较重要。 喝喝茶,别烦恼。


歹勢,那是我雞婆了,那麼快就漏了餡,不過。。。還蠻期待的。。。

和你所謂的頭腦簡單的人交流會比較單純,不需要費心去揣測在言語上是否會弄疼對方。。。好事來的。。。但願你能保持這種份量的簡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09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0-1-2009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 PART III

痛苦与我见

去思惟第一圣谛的语法是很重要的,它是以相当清楚的语法来表达:“此是苦圣谛”而不是“我很苦”。从精神上来说,这种反观是个比较善巧的说明方法,我们通常都把自己的苦解释为:“我真苦,我吃了很多苦,我不想再受苦,我活在这世上就是为了受苦的”,我们的心就是这么受到制约的。
(备注:这是说明,人被自己各种的想法限制住,所以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苦”,或从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苦”,就不会被自己各种的想法限制住。)

“我在受苦”通常传达的是一种“我是个正遭受很多痛苦的人,这苦是我的,我这辈子已吃了好多苦”的意思,接下来的整个过程中,“我“和“我的记忆”之间的牵连便一触即发,你会开始记得当我们(我)还是婴儿(记忆)时,发生了什么事。
(备注:这是在计较着“我“的存在的时候,过去心或过去的经验将会在脑海里出现,就比如一些人总是会记得不快乐的事,直到年老还会把事情不断重提。)

但是,请注意!我们并不是说某个人有痛苦,因为当我们把它看成“此是苦圣谛”的时候,那就不再是个人的苦了。这个苦,并非“噢!我真可怜,我为什么受这么多苦?我到底做了什么,必须受这样的苦?我为什么会老?我为什么悲伤,疼痛,哀伤与绝望?这不公平,我不要!我只要喜悦与安乐。”这种想法其实来自于无知,会把每件事情弄得更加复杂,结果造成人格出问题。
(备注:悲观的想法对于禅修毫无帮助,这些想法也会让自我的心复杂了,执著也会逐渐产生。)

要放下痛苦,就必须让它进入意识(心)里,但是要进入佛教的禅修,绝不是从“我在受苦”的立场开始的,而是从“有苦”开始,因为我们并不是要认同这些问题,而只是单纯的去认知“苦”的存在,如果想说:“我是坏脾气的人,我很容易发脾气,我该如何改掉它”等等,这样想并不是如理思惟,而且会引发一切的潜在的自我假设,因而很难在问题上获得任何的见地,导致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备注:要单纯的认知,就是说“这是苦“,后面别再加入任何的想法,“这是苦”然后句号,没有了。要这样简单的单纯的认知。不然,复杂的想法,将会掀起“我“的意见,或“我”的方法,或“有没有什么方法”,这些复杂会把认知的部分模糊掉,就是把对于“苦”的专注消除了。不过,说说苦的例子,生气,埋怨,受伤。只要是让你的身体或精神不舒服的,都叫做苦。现实里,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无法专注于“苦”,因为想法会开始把专注模糊掉,所以,一开始生气的时候,你会觉得不舒服,当你把专注放在别人的身上的时候,就是骂人的时候,你却会忘记了那不舒服的感觉。现在,单纯的认知就是把专注放在一开始生气的时候你不舒服的那种感觉上,去好好的认识这不舒服的感觉。)

因为,我们很容易压抑“我”的问题或“我”的思想,或对它们做出各种批判,也会不断对自我批评。我们往往都执著于认同事物,而未去观察,见证与了解事物的原貌,当你坦诚接受这困惑与贪嗔的存在时,对事物本然的诚实反观就会产生,同时也除去了所有潜在的(自我)的假设,至少暗中破坏了这些假设。
(备注:这是对于批判与批评自我的问题,这些事情无法产生诚实的了解,同样的对外界的批判与批评也是无法产生诚实的了解的;自我的假设,就是妄想,只要你承认你自我有着这些苦,对自己说“这就是苦”,接受它但你不需要去认同或不认同这句话,因为你是认知,不是认同,你不需要认同你自己的意见,也不需要抗拒你自己的意见。这就是单纯的认知。)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31-1-2009 10:0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9 10: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新新网友 的帖子

小弟是把比较现实和接近我们的生活例子,加上备注而已。因为,很多人以为,苦集灭道,在现实生活里是很难去修行的。而,如何把苦集灭道生活化,就是一个问题。因为四圣谛没有给人一个确实的答案,它是一个引导人们去找答案的修行,没有特定或绝对的方法。

而且,翻译过来的时候,也发现有些字对某些人很难理解,所以做一个备注。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30-1-2009 10:0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2009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o1j2m3 的帖子

我知道你傻的根源了,这个症状在西方医学有个名称。(自己猜猜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9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沧浪澈 的帖子

别被自己的假设(猜)限制住你自己,喝喝茶,别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09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0-1-2009 10:33 AM 发表
别被自己的假设(猜)限制住你自己,喝喝茶,别烦恼。


嘿嘿。。你何尝不是被自己的假设蒙蔽了,整天为了“别烦恼”而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9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沧浪澈 的帖子

喝喝茶,别烦恼,那很好,那就别烦恼好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09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0-1-2009 11:05 AM 发表
喝喝茶,别烦恼,那很好,那就别烦恼好了,哈哈。


我没烦恼,你别说别烦恼!没烦恼都给你说成烦恼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09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0-1-2009 10:04 AM 发表
小弟是把比较现实和接近我们的生活例子,加上备注而已。因为,很多人以为,苦集灭道,在现实生活里是很难去修行的。而,如何把苦集灭道生活化,就是一个问题。因为四圣谛没有给人一个确实的答案,它是一个引导人们去 ...


出于对原作者的尊敬,应该把备注清楚的注明是谁人的意见。最好把它highlight起来。不要使人有任何的机会误认为是原作者的意见。

路过,多言几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9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 PART IV

因此,不要把这些事情都揽在自己的身上,认为自己是错的,只要继续观想这些因缘是无常的,不满足与无我的,继续的反观,看清它们的本然。我们都习惯以这些“我的”问题来看待生命,因而认为坦然接受这个事实是非常诚实且坦白的,然而,由于我们继续以错误的假设在过生活,将导致我们更加认同它。可是,即使是这种观点都是无常,不满足和自我的啊!
(备注:反观,就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事情,或反省。反省错误,烦恼,痛苦,不是为了指责自己,而是去认识自己然后改变。如果,加入了很多情绪的看法,就会有很多的假设,也有可能演变成“我其实应该怎么怎么做”,但是这怎么怎么做都是“如果“而已,在下一次反观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当初的“我其实应该怎么怎么做”却一点也没有做到,不过我们却更加的深信“我其实应该怎么怎么做”,也更加深信“就是因为我没有怎么怎么做”所以苦了。不是不能“有方法“,因为苦谛就是让你去寻找去发现,不过,去思考太多的方法就会形成假设,钻入死胡同。这些假设就是未来心。)

“有苦”是非常清楚简明的认知,有痛苦的时候会产生不高兴的感觉,这感觉从焦虑绝望转变成愤怒。苦,不一定是严重的痛苦,不一定要被生活折磨,或必须遭遇不幸才能说有“苦“,即使尊贵的人也会说“有苦”,我确定他们有时候是会感到极度的焦虑绝望,或至少片刻的愤怒。
(备注:这是比较仔细的苦,来自心里面的,比如忧愁担心,让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都是苦。)

感官世界既是感官的经验,意思是我们时时都接触到快乐和痛苦的轮回,就好像处在无法抗拒的状态时,身体与感官会纳受眼前发生的一切,事实就是如此,这也是生而为人的结果。
(备注:活着,就会一时快乐,一时忧愁,整个情绪就是那样子起起伏伏。吃到好吃的,就高兴,吃着吃着,接到客户抱怨的声音,整个心情就低沉了,好吃的也变没有味道了。这情形,好像你无法控制你自己,而味道和声音则不断的控制着你的情绪。苦谛的另一个说法,就是去好好的认识你自己,为什么你无法控制你自己,你所无法控制的情绪烦恼等等到底是什么?)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31-1-2009 10:0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9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 PART V

痛苦的否定

"苦"是件我们通常都不想知道的事,我们一心只想除掉它,只要一有任何不便或烦恼时,无知的人会习惯地除掉它或压抑它,由此可知现代社会何以如此沉溺于追求欢乐,并以新的、刺激的、浪漫的事物为乐的原因。我们喜于强调年轻的美丽与喜悦,至于生命丑陋的一面—老、病、死、无聊、失望与沮丧等,往往都置之不理。当我们发现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就会想尽办法逃避,去寻求喜爱的事物;我们如果感到无聊时,就会去找有趣的事;感到恐惧时,会想去寻找安全的处所。这麽做是很自然的事,我们都与非喜即乐的苦乐定律脱离不了关係。
(备注:这里说的,是内心习惯性的反应,比如遇见美丽的,就追求美丽的等等。总会在认同和抗拒之间游走,比如我认同美丽的衣服,我抗拒丑陋的衣服等等。逃避现实,不停的有想法,没有了想法就再习惯性的找另一个想法出来,所以,无聊寂寞兴奋等等的情绪反应不断出现。)

所以,如果心不是满的(充满情绪),那麽就还可以容纳事物,还有选择性,它会选择喜欢的,压抑不喜欢的,我们大多数的经验都是受到压抑的,因为很多我们必然遭遇到的事物,多少都是不愉快的。若有任何不愉快的事发生时,我们会说「逃开」;如果有人挡了路,我们会说:「宰了他」。在我们的政府所做的事中,这种倾向往往很明显,当你想到治理我们国家的那些人时—因为他们都还很无知,也未开悟,所以很可怕,对不对?但是事情就是这样。无知的心只想到消灭:「这裡有隻蚊子,打死牠!」「这些蚂蚁占据我们的房间,给牠们喷杀虫剂。」英国有家公司名叫 Re nt-O-Kil,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英国黑手党或什麽来的,但这家公司专门杀害虫,然而,「害虫」这个词却是任由我们定义的。
(备注:这是说,如果不对一件事物事先有一个主观或一个想法的时候,你就可以有选择如何面对一件事物的能力。没有选择性的例子:如果你对那人看不顺眼,觉得他应该干净一点,那人碰到了你的桌子,你也会觉得桌子不干净了,老是觉得那人针对你,所以你不断抹桌子,这样的你是没有选择性的,你的反应来自于抗拒,一种习惯性的反应。有选择性的例子:如果你对那人看不顺眼,觉得他应该干净一点,那人碰到了你的桌子,你会看看那桌子还干净吗,才决定要抹吗?更多选择性的例子:你没有了那个“如果“,那人碰到了你的桌子,你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痕迹,那就好了。完全有选择性的例子:你没有了那个“如果“,那人碰到了你的桌子,你不会去在意,除非有特别痕迹提醒你抹,当然这时候,你也可以基于为别人着想而去抹,你也有更多的选择去决定接着的行为。)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1-2-2009 12:4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2009 07: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9-1-2009 03:12 PM 发表


记得曾看过书籍,梵天王是过去迦叶佛的弟子化生的。他应该带着使命。

大梵天的寿命极长,曾经跨越几个世代的佛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09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30-1-2009 11:07 AM 发表


我没烦恼,你别说别烦恼!没烦恼都给你说成烦恼了。哈哈

是烦恼干扰了你?还是你去干扰了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09 07: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29-1-2009 03:40 PM 发表


偷偷告诉你,我的问题答案跟言语文字扯不上关系。

梵天说服佛陀传法,梵天请转法轮。

两者在意义上有何不同?有何相同?。。。。。这样问可以正面给予自己的看法吗?

无论怎么说,我看到的都没什么差别。

真正的意义是要带出“世间有佛难,佛法难得闻”的含义吧。

不然你有什么高见,不妨指教下。好让我增长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09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harani 于 30-1-2009 07:41 PM 发表

是烦恼干扰了你?还是你去干扰了烦恼?


哎哟!都说没有烦恼咯!我怎么说你才明白哦!真伤脑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5-2024 03:22 AM , Processed in 0.08854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