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683|回复: 122

谈“离邪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12-2008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玩笑,已经没有话题来辩论就选择逃避,这可不是日本人的作风,至少也要道歉。向日本宗师学习至少学他们美好文化。
既然日莲先生教导有方,试问学会中有几个人是非分明,不做邪淫的事。在另外一个贴,你说明不会有会员犯戒。基本概念没有,在加上社会风气不好难免会有人做错事,还认为是对的。

日本人做错事会道歉,但是这里有人连基本戒律搞不清,还会厚脸皮,争论下去。

倒不如说,我们到教会去念念经之后拍拍屁股走人,佛学和佛理的东西,皮毛都不懂。这个教会可以关闭,更加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2-2008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huoshen2 的帖子

即使完全不享受,如没发露忏悔,也是僧残罪。

基本上,这条件主要是排除僧人被他人强暴的案例。

----------------------------------------
对了,补充一句,山野草夫贴的是居士破不邪淫戒的条件,不是僧伽破不淫的条件,两者是不同的。

[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29-12-2008 03:1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8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大家以为那个思念是创价学会的成员,那么你们就大错特错了。。

挂羊头卖狗肉,到处惹事,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全部人讨厌创价学会,也太过卑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8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8# 心中仍把妳思念 的帖子

虽然时空不一样了,科技条件进步了,教育环境改善了,但是,现在的人和过去人的贪、嗔、痴和烦恼还是一样

过去和现在,还是一样有战争、有大屠杀、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文化歧视、宗教狂热、有贫富不均、有谋杀、偷盗、强暴、欺诈、弑父、弑母、弑僧;骨肉相残、。

过去和现在的人一样会忿怒、仇恨、自私、蔑视、不诚实,一样会迷信、自大、骄傲、自以为是、不敬有德之人、不信佛、法、僧;一样沉溺于追求“财、色、食、名、睡”得五欲,一样活在颠倒梦想之中。

人还是一样要经历胎儿、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的人生阶段,一样有生、老、病、死之苦。一样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所以,过去和现在一样,都需要有“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次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2008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书剑 的帖子

哈哈,看来你不会尊重人,也不会尊重自己。你这类人就算没有犯戒也不算是好人。
就像有些人虽然一生没有犯法,但是也没有做过什么好事。

回覆你内心的疑问。创价协会念经不是戒律,没有限制要念几个小时,就算没有念经也没有关系。念经的道理是要加深自己改革的决心。
这是有科学根据的,好像你去参加那些激励的课程,那些导师都会要你们讲”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讲多了你就会变最好,最棒。这些东西都要数据证明。
创价协会念经的道理也是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08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nyamukngengngega"
也是一种戒律了,每个星期集体念几个小时。戒>定>慧

结果是念出一些酒肉穿肠过,今世当天魔。

法喜充满

[ 本帖最后由 书剑 于 29-12-2008 08:4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9-12-2008 08: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谈戒律

很多佛友说戒律是重要,戒律是培养一个好人一定要有的东西。

但是本座觉得戒律是给还没有开化,没有思想的人才会重要。
本座给你们例子,好像在小学中学的时候有很多规矩,不可以留长发,不可以逃课,不可以不教功课,不可以留长指甲。。。
但是到了大学就没有这些规矩了。虽然没有这些规矩,但是那些有思想的大学生也不会犯下以上讲的东西。因他们会想了。

越小的时候就要越多戒律来控制学生,越大就越不需要戒律。
佛教的戒律也一样,古代的人可能需要,但是现在就不需要了。因有戒律也没有多少人会去遵守。

佛教里面也是有讲的正法时代就像小学,(就是讲那个年代的人思想像小学生,很单纯,很容易接受佛教)。
像法时代就像是中学(就是讲那时人像中学生的思想,不愿意接受佛法,很叛逆所以需要戒律)。
末法时代就是大学时代(就是现在的人,思想进步,有自己的主张,就算有戒律也不会遵守。)

戒律在小学,中学是很重要,但是大学就完全不重要。因没有人会遵守。
大学生自己内心的改变才是最重要。对大学生来讲,有没有戒律都不管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会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
所以佛教讲的末法时代就像是讲大学时代的人。

你们觉得本座是不是说的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08 03: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扰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2-2008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步惊云大侠 的帖子

佛陀没有禁止或批准居士拥有性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08 08: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没有不尊重,也没有提到创价组织。
除非有人是酒肉穿肠过,今世当天魔。

被激怒了。
日莲是好人还是圣人。

[ 本帖最后由 书剑 于 29-12-2008 09:0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08 09: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心改变?不实行要如何改变?靠把口来改变。
还是酒肉穿肠过,今世当天魔。这就是内心改变。

内心净化是知晓,醒觉,悦乐。,知晓和醒觉与戒律是一致,这个一致之后产生悦乐。

若醒觉不与戒律配合,每天都需要内疚害怕,那么还有悦乐吗?
戒定慧三学基本功,练不到休想内心净化.

先搞好不邪淫的概念先。

[ 本帖最后由 书剑 于 29-12-2008 10:0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8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心中仍把妳思念 的帖子

顺序错了,我们认同的是,只有以戒律为基础,人心的改革才有可行性。
就比如,负责任的基准就是不邪淫。

所以,戒律的重要性,就是可以引导人们更加幸福的生活,失去戒律的价值观,很容易落入误差,反而会出现让人不幸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8 10: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o1j2m3 的帖子

其实,同性恋的历史由来已久,古希腊、古罗马、古中国都有对同性恋很宽容的历史。至于同性恋会导致人类灭亡之说,除了外道经典有这种论点外,在实际上无论是历史还是科学上都没有任何真正的依据,更不是佛陀所说。

无论如何,同性恋问题不是这贴的讨论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009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心中仍把妳思念网友的无赖,让这么多网友提供这么好的资料来学习。
还有点希望你能继续这样下去 。你有看没看,故意还是没心都无所谓,至少其他有心人学到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8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书剑 于 28-12-2008 05:28 PM 发表


有LICENCE,没LICENCE一样会出车祸和中三万,只有有LICENCE,又遵守交通规则,小心驾驶才不会中三万。

这个比喻显示了一段关系是否会成为祸患的根源,是很现实的问题。

至于如何诠释婚姻制度,其实是居士世俗的问题多于是否佛教戒律的问题了。毕竟结婚证书绝对不是由佛陀或僧团发出的。

例如,在荷兰同性婚姻不止合法,还受到社会的祝福、可以养儿育女……,这对亚洲一些传统人士来可说是很大的思想冲击。但这些已经是世俗的问题了。

重申一次,佛陀给不邪淫的定义很明确,就是远离那些会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伤害、危险和祸患的性行为。就这样。

[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28-12-2008 10:5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08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必戒色?
沒有好色,沒有淫慾,人類就絕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12-2008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另一个贴子。酒戒,你们讲不可以喝酒,讲到理由多多。
那么你们怎么看色戒?





(版主按:原标题作“色戒。”,因不符佛教的惯用语,特此修正。)

[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29-12-2008 01:2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8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指那一条戒?

是指“不非梵行”呢?还是指“不邪淫”?

佛教里没有一条戒是叫做“色戒”的,李安才有一部电影叫做《色戒》。

[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28-12-2008 12:2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2-2008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白布飘扬 的帖子

本座觉得很奇怪,在酒戒那个贴又不见你这样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8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你说的不邪淫戒。

这里有不少的良好讨论,你所谓的“多多理由”,也可以在此看见。

你可以不信这些“理由多多”,但是如果你可以依循这些佛教的法去生活,必定对自己有所裨益。

http://cforum1.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1379280&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28-12-2008 12:3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6-2024 08:42 AM , Processed in 0.07207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