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18|回复: 70
|
华人必读的书。。。
[复制链接]
|
|
老外有一本书一定要读的,那就是圣经。
回教徒必要看和学的书是al-Quran 和hadis riwayat
华人当然也有。当然不是肯定要读。不看和读,后悔当然是。。。。
华人必读的书是。。。。
四书和五。。。。。。
何谓四书呢?
四书有:
1 《大学》
2 《论语》
3 《孟子》
4 《中庸》
注意:
书的排列不能乱来。你读了下面的解释,宁就懂。
《大学》
大学 (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中庸》
主条目:中庸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中庸是四书中哲理最深奥的一本,所以列四书之末。 |
|
|
|
|
|
|
|
发表于 16-10-2008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夫仅仅读过《论语》,其他的三本还没有机会读。下一个目标应该是《孟子》。中华民族流转下来的智慧,广,深,博,奥,巧。虽然有些文句,在这时代里看起来不符合国情或时代,然而其中的智慧依然是可取。很可惜,我国的教育政策里,缺乏胸襟和宏观,不能好好地把这些智慧传播给所有的学生。挺可惜的。无论如何,希望会读中文字的人,都不要错过这些可贵的知识和智慧。 |
|
|
|
|
|
|
|
发表于 16-10-2008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10-2008 06: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10-2008 09: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引舒 的帖子
其实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会对红楼梦有兴趣。可能是因为它是“爱情”故事吧。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08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玫_凝 的帖子
所谓“必读”,不代表没读过就不是华人。放心,你还是华人。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08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在华文程度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的人是看不懂四书的,红楼梦其实我个人觉得很无聊。或许我对古典文学人是不深所以对这些诗词比没有那么敏感,看了反而想睡。我对《史记》里面的〈项羽本纪〉还比较有兴趣。。。这要看个人的吧!不能够以这样的规模来规定那个人是不是华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10-2008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10-2008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
|
|
|
|
|
|
发表于 22-10-2008 0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0-2008 07: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0-2008 07: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0-2008 07: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五经,我听过,不是。。。。。。
华人说“四书五经吗,所以还好啦。 |
|
|
|
|
|
|
|
发表于 22-10-2008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中心思想的书。
但在文化层面上,《诗经》、《易经》等也很重要。
《诗经》在中华文字上的地位尤其重要,我认为不可不读。
《易经》对喜欢中国玄学和研究古中国空间、人事之规划格局的人而言也不得不晓。
中国文化讲究人文、人伦与自然之中庸、调和及平衡。那些形而上学的东西常根源于易经。但很闷,我觉得也没什么一贯的系统。各家之说常常相矛盾,看过就好。==~~~~
但从某一种意义上说,按我个人所能理解(虽然各家各派之言不一),中国远古时候就已在无形中形成一种类似数学上“群”的概念。在数学上,不合“群”的系统是不能圆满、是会因自相矛盾而倒的。我想古中国人在阴阳八卦五行学之中或多或少有那样的概念。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2-10-2008 11:0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2-10-2008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mf50 于 22-10-2008 07:29 AM 发表 
还有五经,我听过,不是。。。。。。
华人说“四书五经吗,所以还好啦。
古时候,四书是儒学思想基础,不得不学。
五经则一般至少要“精通”一种。
能五经皆通的是“硕儒”,是很厉害的。 |
|
|
|
|
|
|
|
发表于 24-10-2008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樣的說法太斷章取義了罷,儒家經典固然有其好處不可不讀,
可是也不要忘記還有其他各家的經典啊~ |
|
|
|
|
|
|
|
发表于 24-10-2008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n_ng 于 24-10-2008 04:21 PM 发表 
這樣的說法太斷章取義了罷,儒家經典固然有其好處不可不讀,
可是也不要忘記還有其他各家的經典啊~
你不太了解我的回应。
“儒家中心思想的书”一句是说“楼主列的书都是儒家中心思想的书”。
后面是补充——即使就儒家而言,至少《诗》和《易》是很重要的。
这些都不是四书。 |
|
|
|
|
|
|
|
发表于 25-10-2008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4-10-2008 09:23 PM 发表 
你不太了解我的回应。
“儒家中心思想的书”一句是说“楼主列的书都是儒家中心思想的书”。
后面是补充——即使就儒家而言,至少《诗》和《易》是很重要的。
这些都不是四书。
我是針對樓主的話題,不是你的回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08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0-2008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