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尋夢人

佛陀时代的念佛生净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10-2008 07: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1-10-2008 06:49 PM 发表
你是什么根性?....


以前我以为自己是天道的根性, 学过基督教理。
后来我发现很多疑问, 也在其它宗教和派系打转。
不多说了, 后来体会到万物介有佛性, 才以大乘法修学, 彻底挖掘自性的本来面目。
我还是普通人一个, 别把我当怪物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10-2008 07: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mAHom 于 11-10-2008 06:48 PM 发表

世尊教学是见机随缘, 声闻根性的教声闻法, 菩萨根性的教菩萨法等。
三友别一直以为佛陀只教解脱道, 那是你用狭溢的观念来贬低佛陀的智慧。


菩萨,也是声闻啊。
试问有哪个菩萨不是听闻了佛法后,才行菩萨道的。
再说菩萨道的目标也是证解脱。

什么声闻法啦,菩萨法啦,声闻根性啦,菩萨根性啦,全都还不是后人自己搞出来的。

佛陀只说苦,集,灭,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08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野草夫 于 11-10-2008 07:05 PM 发表


菩萨,也是声闻啊。
试问有哪个菩萨不是听闻了佛法后,才行菩萨道的。
再说菩萨道的目标也是证解脱。

什么声闻法啦,菩萨法啦,声闻根性啦,菩萨根性啦,全都还不是后人自己搞出来的。

佛陀只说苦,集, ...


我大大力顶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08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2# 山野草夫 的帖子

什么声闻法啦,菩萨法啦,声闻根性啦,菩萨根性啦,全都还不是后人自己搞出来的。

那些爱钱的无修证出家人,
为了要跟上座圣人僧团抢最好的供养,
也为了要报复拿钱被 punished,
所以, 只有篇出菩萨论,
再慢慢的, 有计划的把自己自褒为菩萨~

就因为这样, 出现了满天神佛的菩萨道~

佛陀只说苦,集,灭,道。

原始经典中, 佛陀一再强调他宣说的只有 苦 和 灭苦之道~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0-2008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教的重点如果不在-苦,集,灭,道。。。。
南传就不必谈些什么涅磐。。。
北传也不必谈些什么西方极乐。。。
不是吗??

两者最终还不是为了"离苦得乐"吗???
佛陀讲了那么多所谓的不同"法门",哪一个不是为了要让众生觉悟来"离苦得乐"的呢???

南/北/藏传都是以四圣谛,八正道为基本。
这是每个学佛弟子应有的"基本功"。
大家共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0-2008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与主题离了一些。。。
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分享。。。。

澄清对于南传佛教的一些误解

南传佛教指目前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地的佛教,当代著名的法师和居士有斯里兰卡的罗睺罗长老、泰国的阿姜查尊者、缅甸的马哈希尊者、葛印卡老师等等。在当代中国,我们对于南传佛教有各种各样的误解,原因是我们对于南传佛教缺乏了解。

1、从历史来看
 
  早期佛教大致可以分为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时代。在佛陀时代,并没有上座部和大众部之分,也没有小乘和大乘之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分起源于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的提出,当时反对的对手主要是说一切有部。而南传佛教则主要传承自分别说部,进一步根源自原始佛教。因此,从历史上来看,南传佛教的传承与北传佛教并没有直接的分立。

2、关于“我空法不空”

  部派佛教时代,说一切有部认为我空法不空,三世实有法体恒有,认为存在某种“自有自成永恒存在”的本体,所以大乘中观宗就提出我空法也空的看法,认为不存在“自有自成永恒存在”的本体。后来,唯识宗又在“因缘聚合而成”的意义上提出现象的存在性,当然这些现象并不是“自有自成永恒存在”的。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南传佛教怎么看呢?
  在南传经典《法句经》里写道:“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在其他南传经典里,也有多处提到“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注意到,在“无常”,“苦”之前的主语是“诸行”,在“无我”之前的主语却是“诸法”。因此,南传佛教的意思很清楚,一切事物都是无我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不假因缘而自行存在的。
  
3、关于“菩萨”精神

  南传也有菩萨道,可以参考林欣《南传佛教的菩萨道思想》,或者进一步参考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的《南传菩萨道》。行者可以选择菩萨道,发愿成为菩萨,直到遇到在世的佛陀,在具备某些条件下可以得到授记,走向成佛之道。另外,除了发愿成为佛陀,还可以发愿成为上首大弟子和大弟子等等。所以,并不是南传就没有成佛之道,并不是南传行者就没有走成佛之道的。
  当然,南传的菩萨道与北传的菩萨道也不尽相同。南传佛教并不强调所有弟子都走向菩萨道,因为走菩萨道的要求是很高的,得到佛陀的授记才可以成为菩萨。南传佛教并不鼓励所有弟子都以此为目标。他们认为,佛陀的解脱与阿罗汉的解脱并没有两样。佛陀就像一位医生,可以发现并提供治病的方法,病人听从医生的方法可以治好自己的病,也可以在住世的时间里帮助提供治病的方法,但是病人并不一定都要成为医生去自己发现治病的方法。
  如果“菩萨”精神指帮助他人的话,那么南传经典里也有十波罗蜜的教导,这十个波罗蜜分别是:布施、持戒、出离、智慧、精进、忍耐、真实、决意、慈与舍。这十个波罗蜜也可以归结为六波罗蜜,与北传的六波罗(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相当。在佛陀时代,圣弟子们证道后纷纷走向传道。在佛陀般涅盘后,圣弟子们为了正法久住开始第一次结集。在当代,南传佛教的阿姜查、马哈希尊者和葛印卡老师等等,他们开设的中心已经走向了全球。一切布施法布施为最。或许,他们如果不走阿罗汉之道的话,也有可能是在为成佛之道积累波罗蜜。

4、一乘道

  南传经典《念住经》说: “比丘们,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祛除苦楚悲痛,得到正当行为的准则,体证涅磐。”这条路就是念住,可以分为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和法念住,就着身体来观察身体,就着感受来观察感受,就着心来观察心,就着法来观察法,观察它们的生起和消灭,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觉知无常,如实知见,不产生执取。在佛陀时代,很多弟子在佛陀言下就证入了圣道。
  北传经典里关于实修的方法,虽然宗派各不相同,术语也可能各不相同,但其目标也是指向贪嗔痴和执着的消除,也可以归结到念住。
  比如禅宗的方法,《坛经》曰:“何名无念?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於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莫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顿法者,至佛位地。”
  对于净土宗,六祖大师曰:“大众大众作意听,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身即是城门。外有六门,内有意门。心即是地,性即是王。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坏。佛是自性作,莫向身求。自性迷,佛即是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是释迦,平直即是弥勒,人我即是须弥,邪心即是海水,烦恼即是波浪,毒心即是恶龙,尘劳即是鱼鳖,虚妄即是鬼神,三毒即是地狱,愚痴即是畜生,十善即是天堂。无我人,须弥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施大智慧光明,照耀六门清净,照破六欲诸天下,照三毒若除,地狱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六祖大师的开示,对于净土宗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
  当代禅宗高僧虚云老和尚的遗偈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还有一首遗偈是:“请各法侣,深思熟虑,生死循业,如蚕自缚;贪念不休,烦恼益苦,欲除此患,布施为首;净参三学,坚持四念,一旦豁然,方知露电;悟证真空,万法一体,无生有生,是波是水。”此处的三学是戒定慧,四念是四念住。
  当代净土宗广钦老和尚说:“修道是为了得到解脱,不受轮回,看能否修到五蕴皆空。修道是要去贪嗔痴,达到身口意清净。”“行、住、坐、卧去悟,去体会这些佛道,才不会空过光阴。”“经藏全在心,戒定慧也在心,戒定慧不是用话说而已,是用行的,即是要修五蕴。”“西方在哪里?在自己的心,心中无事无烦恼就是西方。”

愿我如实知见!愿一切众生如实知见!

文摘于:http://free.yes81.net/alh/view-191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10-2008 06: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往生須破三疑闖四關
律航法師著述



破三疑



一、疑自己業障太重,恐不能往生:經云:「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只要深信切願一心念佛,一切罪業,悉皆消除,決定往生,不必疑惑。



二、疑自己愚魯太拙,恐不能往生:世智辯聰,為八難之一,障礙信心,不如顓蒙念佛,減少妄想,暗合道妙,決定往生,不必疑惑。



三、疑自己妄想太多,臨命終時,恐佛一身不能遍來接引:佛的法身,遍一切處,如明月高升,江河海渠,同時皆有一月,何患佛身不能遍接。至於妄想,為意地問題,三果聖人尚不斷盡,只要信願念佛,決定帶業往生,不必疑惑。



闖四關



一、邪師諞惑,改修邪法,斷絕慧命:現值末法,邪教橫行,稍一不慎,即被誘惑。要闖此關,須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老實念佛,不要貪便宜、喜近功。



二、偶遇順境,藉口事忙,中途懈怠,盡廢前功:每見佛教徒,在困難時或病苦中,很懇誠的念佛,一旦有了差事,或病痊癒,即故態復萌,貪戀世樂,把念佛工夫,置之腦後,前功盡廢。要闖此關,須把「死」字掛在眉頭,則怕死心切,自可仍回了生脫死的大道上來。



三、偶為病苦纏身,經眷屬勸誘,破齋犯戒:此關因信心不堅,經人一勸,或殺生食肉,補養身體,或吝惜色身,不再禮念,因此犯戒破齋,自毀淨業,廣造罪惡,佛不能救。要闖此關,惟有堅定信念,在佛前至誠懺悔,甚至叩頭流血,方可清淨三業。



四、念佛本求往生,有病反又惜死,祈求鬼神保佑:此關皆為不明教理,信心不堅。要知人之壽命長短,皆係前生業報,自作自受,因果不爽,佛尚不能強為主宰,何況其他鬼神?念佛的人脫去臭皮囊,即得大安樂,又有何可怕?若有重病,惟一心念佛,並請同道助念,則有壽者自可速癒,無壽者自然往生。

http://book.bfnn.org/books2/158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5-2024 12:26 AM , Processed in 0.05550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