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951|回复: 126

佛陀时代的念佛生净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9-2008 09: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净土法门一向来具有爭论性。

支持者认为末法时期,能夠成就的唯有净土法门,所谓"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反对者认为净土法门像神教多过佛教,求生净土和响往上天堂無异。这些人主要是南传信徒.

有更多的是对净土法门的半信半疑。

到底真正的净土法门是怎样的?

从阿含经去探讨净土法门是很有意义的,虽然阿含经只代表一部份佛教的教义。

它是一部记载佛陀在世言行和事蹟,从中我可以看到净土法门原始的型态。

另一点是这是一部南北传都可以接受的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9-2008 09: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 . 临终失正念

修持净土法门的人,不时会担心;若临终时心是在狂乱的狀態,把佛, 法、僧忘得一干二净,是否依然可以往生?

在二千五百年前的佛陀时代,已经有人问同样的问题。

摩訶男居士在迦毗羅衛國中有相當的名望和地位,俗事也很忙碌,裡裡外外,

象輿車乘,常常要跟社會上三教九流的人物周旋往來。

他很耽心自己一直在名利場中打滾,每每會忘了「念佛」、「念法」、「念僧」,

一旦在命終时之忘失三宝,就跟芸芸眾生一樣,不知要生到那裡去。

他很担心,所以请去教佛陀。佛陀卻告訴他,「不必耽心,你命终之后不会堕恶道。

譬如一棵樹平時就順著那個方向生長,即使被砍斷了,也會順著那個方向倒下去。」

佛陀说「为甚么会这样?因为你平時已經長夜修習念佛、念法、念僧,
因此心意識總是為正信、戒、施、聞、慧所薰習著,命終之時,神識上升,向『安樂處』,未來生天。」

摩訶男聞佛这样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平时念佛,念法,念僧造就重善业,临终时將依业力而投生善道是必然的;

不管临终是否还能忆念三宝。

就如向西倾斜的树,最终必然倒向西方的。

现在有些人过分強调临终念佛而忽略平时忆念三宝,这是不是本末倒置?

頻婆娑羅王的临终的事蹪,充分说明这一点。


注(1): 這裡所提到的「安樂處」,或與「無量壽經」的梵文經名「恕卡跋堤猶訶」─意指「極樂之處的莊嚴」,有密切的關係;當然也與「阿彌陀經」的梵文經名「恕卡跋堤」─意即「有樂之處」或「安樂之處」有相似的關連。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三
佛告摩訶男:「莫恐!莫怖!命終之(53)後,不生惡趣,終亦無惡。譬如大樹,順下、順注、順輸,若截根本,當墮何處?」
  摩訶男白佛:「隨彼順下、順注、順輸。」
  佛告摩訶男:「汝亦如是,若命終時,不生惡趣,終亦無惡。所以者何?汝已長夜修習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終時,此身若火燒,若棄塚間,風飄(54)日曝(55),久成塵末(56),而心意識久遠長夜正信所熏,戒、施、聞、慧所熏,神識上昇,向安樂處,未來生天。」
全文按此http://dblink.ncl.edu.tw/buddha/1a033.htm

[ 本帖最后由 尋夢人 于 29-9-2008 09:1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9-2008 09: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 頻婆娑羅王之死

頻婆娑羅是摩竭陀國王,也是一位很虔诚的在家居士。

他在王舍城建了竹林精舍来供养佛陀,計分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有五百樓閣,七十二講堂.

落成后, 頻婆娑羅王親迎佛陀及諸弟子住於精舍之內,此后王舍城成了佛教重鎮。

舍利弗,目犍連及大迦葉等大弟子都是在这里皈依佛陀的。

頻婆娑羅王是个很賢明的国王,精明能干,也爱民如子,所以国富民安。

可是太子阿阇世是个暴戾和有狼子野心的年青人,加上提婆達多的慫恿,於是计畫篡位自己当国。

頻婆娑羅王爱兒心切,自愿退位以满足阿阇世的太子的野心。

阿阇世王顺利得登上王位,可是他还不满足.

他担心人民还是支持頻婆娑羅王,所以就把他囚进牢狱里,并且不准任向人给他提供食物。

最后頻婆娑羅王悲惨得死在狱中。

虽然頻婆娑羅王死得很惨,当时正念全失,忘佛,法,僧。 但依念佛的业力而投生为毘沙門天王(佛教的護法神)的太子,

名叫闍尼沙,有一天他乘千輻寶車在天空经过树林,看见佛陀坐在树下入定,就下来拜见佛陀。

他告诉佛陀,他就是摩竭陀國王頻婆娑羅,生前是世尊的篤信第子。

因为念佛的缘故,所以死后生为毗沙門天王作子一,也证了初果,七世过后就会证得阿罗汉,从此解脱。

所以,不管临终如何惨死,如何惶恐失措,只要平时忆佛念佛, 依念佛之力, 必然会投生善道。


注(1):頻婆娑羅王的事蹟对后来的净土宗影响很大,观無量寿佛经就是以这个事蹟而展开。
注(2):在别个经典记载頻婆娑羅王在生前已证得須陀洹。
注(3): 阿阇世王后来也被自己的兒子杀死。



長阿含經卷第五;
闍尼沙言:『我不於餘處,不在餘法。我昔為人王,為世尊弟子,以篤信心為優婆塞,一心念佛,
然後命終,為毗沙門天王作子,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極七往返,乃盡苦際。

全文按此http://dblink.ncl.edu.tw/buddha/1c005-2.htm

[ 本帖最后由 尋夢人 于 29-9-2008 09:5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9-2008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 念佛,是升天和证果之因

世尊的母亲,摩耶夫人在生下世尊之后的七日就不幸去世了,之后投生三十三天(忉利天)。

世尊是由他的姨母撫养成人。佛陀成道后,上三十三天为母说法,也同时结夏安居三个月。

到了三个月,佛陀还没有从三十三天下来。

弟子很怀念佛陀,就去请求目揵連尊者说:我们没有神通力,不可以上到三十三天见佛陀。

不过三十三天的天人可以下来凡间。所以请您请世尊回到人间吧。

目揵连尊者答应了。于是就运用神通力。从王舍城消失而出现在三十三天。

尊者看而佛陀很高兴,当时佛陀正在说法,有无数的天人正在围繞着佛陀。

目揵连尊者问佛陀道:这些天人是不是以前曾经聴问佛法,而对佛。法,僧生起信心而投生这裡?"

佛陀答道:正是如此。

这时有一位天人有一天子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

合掌告诉佛陀说:「世尊!我因为对佛陀有深信的心(於佛不壞淨),所以投生在这里"

有的天人说信法(於法不壞淨),有的信僧(於僧不壞淨)而投生在这里.

無量千數的天人在佛陀面前,各自报告投生三十三天的因缘,也以这个因缘而证得須陀洹(初果)。

念佛是善业,因善业投生善道是必然的。但念佛为甚么也可以证果呢?这个问题稍后会谈到。


注;南传佛教记载佛陀上三十三天说阿毗达摩,北传则是地藏王菩萨本愿经。



雜阿含經卷第十九
時,有一天子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世尊!我亦成就於佛不壞淨,故來生此。」
  復有天子言:「我得法不壞淨。」
  有言得僧不壞淨,有言聖戒成就,故來生此。如是諸天無量千數,於世尊前各自記說得須陀洹法,悉於佛前即沒不現。

全文按此  http://dblink.ncl.edu.tw/buddha/1a019.HTM

[ 本帖最后由 尋夢人 于 29-9-2008 09:49 A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白布飘扬 + 3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9-2008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4. 念佛,是升天和证果之因

有一天,四十位的天人从三十三天下来王舍城拜见目揵連,也各自报告说;因为对佛陀有深信的心(於佛不壞淨),所以投生天上"

有的天人说信法(於法不壞淨),有的信僧(於僧不壞淨)而投生.

各自报告投生三十三天的因缘,也以这个因缘而证得須陀洹(初果)。


也有一次,有四十位天人来王舍城拜见佛陀,各自报告投天上和证得須陀洹(初果)的因缘。

有的是因为对佛陀有深信的心(於佛不壞淨),有的是信法(於法不壞淨),有的是信僧(於僧不壞淨)。


在佛陀的时代,已经有無量的众生以念佛的因缘投生天上进而证果。

不管是在何时,念佛法门是殊胜的。



雜阿含經卷第十九
http://dblink.ncl.edu.tw/buddha/1a019.HTM

[ 本帖最后由 尋夢人 于 29-9-2008 10:0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9-2008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 升天证果,念佛成就

佛陀说;当我们对佛有不可动摇的信心时,天人会欢欣高兴,因为我们將会投生天上和他们作伴。

对法和僧有不可动摇的信心的修行人也是如此。

这些天人都是证了果位的圣者。当我们念佛有成就时,他们很欢喜得迎接我们的投生,

并且和他们在一起修行,逐步成就法,僧和戒不坏净。

当成就佛,法,僧和戒不坏净(四不坏净),就是初果的圣者。

这就是为甚么有無量的天人在拜见佛陀和目揵連时,

自称他们是以念佛成就升天和证果。

以念佛的功德而投生在一个丰衣足食,没有疾病和苦恼的地方,和诸大善人一起修行直到证果。

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缩影。

这是我们的教主釋迦摩尼佛所说的净土法门。



注: 在阿含经有有两种证初果的方法。第一种适合信行人,

就是四不坏净,成就佛,法,僧和戒不坏净; 对佛,法,僧和戒有不动摇的信心。

第二种适合法行人的,则是要断三结。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一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聖弟子得於佛不壞淨成就,時,若彼諸天先得於佛不壞淨戒成就因緣往生者,
皆大歡喜,歎言:『我以得於佛不壞淨成就因緣故,來生於此善趣天上。彼聖弟子今得於佛不壞淨成就,
以是因緣,亦當復來生此善趣天中。』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亦如是說。
http://dblink.ncl.edu.tw/buddha/1a031.htm
  
阿毘曇毘婆沙論 (卷54)
問曰。彼諸天先於此間。盡成就四不壞淨。何故諸天。或有讚歎於佛不壞淨者。
或有乃至讚歎於戒不壞淨者耶。答曰。眾生或有為於佛不壞淨。勤修方便入於佛法。
或有乃至為於戒不壞淨。勤修方便入於佛法。
http://www.buddhist-canon.com/ABHIDARMA/pitan/T280387b.htm

[ 本帖最后由 尋夢人 于 29-9-2008 02:5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9-9-2008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忉利天和极乐世界

佛陀时代,念佛之人会投生忉利天;  而念阿弥陀佛者则是往生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的众生未断烦恼,所以还在三界。

每天有饭食经行,即然有饭食,极乐世界是在欲界。

即然忉利天和极乐世界都是在欲界,两者是否有相似之处?

极乐国土

1.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

2.还有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
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3 .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4.  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



忉利天

1.   到处都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 *校饰,以七宝成。

2.   难陀池,纵广百由旬,其水清澄,无有垢秽,七重宝堑周匝砌厕,栏楯七重、七重罗网、七重 行树,
周匝 校饰,以七宝成。其池四面有四梯陛,周匝栏楯间以七宝.

3.  其池中生四种花,青、黄、赤、白、红缥杂色间厕,其一花叶荫一由旬,香气芬熏闻一由旬。

4. 也有凫雁、鸳鸯、异类奇鸟,无数千种,相和而鸣。


两者很相似。不同之处忉利天是在此方世界,而极乐世界是在他方世界。




長阿含第四分世記經忉利天品
http://dblink.ncl.edu.tw/buddha/1c020-3.htm

[ 本帖最后由 尋夢人 于 30-9-2008 04:0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9-2008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留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9-2008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留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9-2008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留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9-2008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留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9-2008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尋夢人 于 29-9-2008 09:08 AM 发表
頻婆娑羅是摩竭陀國王,也是一位很虔诚的在家居士。

他在王舍城建了竹林精舍来供养佛陀,計分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有五百樓閣,七十二講堂.

落成后, 頻婆娑羅王親迎佛陀及諸弟子住於精舍之內,此后王舍城成 ...


根据巴利文沙门果经注疏,当时的Bimbisara王在临终时,并未正念全失,而是进入初果之喜悦而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9-2008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尋夢人 于 29-9-2008 09:07 AM 发表
净土法门一向来具有爭论性。

支持者认为末法时期,能夠成就的唯有净土法门,所谓"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反对者认为净土法门像神教多过佛教,求生净土和响往上天堂無异。这些人主要是南传信徒.

有更多的是对 ...


这算不算为净土经背书呢?这些的“佛随念“与净土的念佛往生是有很大的分别的,勉强将两者混为一谈也说不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9-2008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相应部-帝释相应-旗尖里的其中几段经文有提到念佛。

诸比丘!我亦语如是:“汝等或往森林,或于树下,或入空屋而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者,其时当念我!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师、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此念佛,和当今的念佛好像相差很远。阿含经典上记载的念佛是念的佛德行,而当今的念佛则是念他方世界佛的名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9-2008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念佛的缘起,是佛为韦提希所宣说的修行法门。

当然,这也只是大乘经典提及的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9-2008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s 于 29-9-2008 10:14 AM 发表


根据巴利文沙门果经注疏,当时的Bimbisara王在临终时,并未正念全失,而是进入初果之喜悦而终。


頻婆娑羅王被世子阿阇世拘禁并死在狱中,这些太家公认的。

但临终是怎样的情形是有不同的说法。

有一种说法是,頻婆娑羅王的脚底被阿阇世剁伤站不起来,

阿阇世要存心锇死頻婆娑羅王,所以不凖任何人送食物给他;頻婆娑羅王被折磨到奄奄一息了。

后来阿阇世经过母亲的开導后,很后悔所作所为,下令士兵们立刻釋放頻婆娑羅王,第一位开门的有重赏。

士兵们本来都支持頻婆娑羅王,现在更有重赏,所以就乒乒乓乓冲去牢里。

当时頻婆娑羅王已剩下一口气,聽到这么多士兵们冲过来,

以为士兵们要拉他去斩首,所以就这样吓死了。即然是吓死,当然是正念全失了。

这个说法有说服力,所以我采用这个说法。

我也参考过南传经典,关於頻婆娑羅王升天后再拜见佛陀的事蹟,我發现有些说得不清楚的地方;

巴利長部闍尼沙經
世尊 ! 我是頻婆娑羅 ! 善逝 ! 我是頻婆娑羅 !
世尊 ! 我生為毗沙門天王之眷屬,以此 7 次。我為人間之王歿,於此成為非人間之王而生天
世尊 ! 我必長久不墮惡趣,我希望成為一來者而住
(佛言)此尊者闍尼沙所言,誠是不可思議,以何因緣,尊者闍尼沙夜叉如是偉大得此殊勝智耶 ?
(闍尼沙言)世尊 ! 我非是世尊所教之外,我因最初一向歸依世尊以來,我便知長久不墮惡趣,
又希望成為一來者而住。
今我承毗沙門天王之命,遣我至增長天王處之途中,見世尊...故我來拜見世尊,以此奉告

以上至少有两点有爭论之处,

第一; "我為人間之王歿,於此成為非人間之王而生天",

在人间作国王,为何一定会為非人間之王而生天?甚么原因并没提到。

北传的"我昔為人王,為世尊弟子,以篤信心為優婆塞,一心念佛,然後命終,為毗沙門天王作子"就说得很清楚了。

第二; 根据南传,頻婆娑羅王在第一次聽佛陀说法时已证了初果。即然是初果,应该要来返天上人间七次才能解脱。

在这里卻提到"我希望成為一來者而住。"只有斯陀含才是一来者。

至於北传所记载的"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極七往返,乃盡苦際"就比较合理。

[ 本帖最后由 尋夢人 于 29-9-2008 11:4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9-2008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尋夢人 于 29-9-2008 11:31 AM 发表


頻婆娑羅王被世子阿阇世拘禁并死在狱中,这些太家公认的。

但临终是怎样的情形是有不同的说法。

有一种说法是,頻婆娑羅王的脚底被阿阇世剁伤站不起来,

阿阇世要存心锇死頻婆娑羅王,所以不凖任何人送 ...


这要看你所引用的资料来源是否正确。在巴利版本没有[一心念佛,然後命終]8 個字只有于佛法僧戒有不动摇的信心。巴利语为[So kho panāpi ahosi buddhe pasanno dhamme pasanno saṅghe pasanno sīlesu paripūrakārī.]

这里有必要澄清的是:
1。初果是如你所讲的,[念佛]而成就。

初果的特征,就是于佛法僧戒无疑,断戒禁取。认识缘起法[即有生就有死]。

关于南传的初果资料,你可以看一下:http://buddha-spath.com/viewthread.php?tid=22428&extra=page%3D1

对于于佛法僧无疑,不是口念/默念那种无疑,而是打从心底[这里我们所说的明辨]的无疑、是自证知的、是别人怎样说都不会动摇的信心。

2。而关于7次人天投生,我的见解是,如果我们还可以听闻佛法的话,我们是可以有次第的继续向涅磐的目标前进。不是说,我一定要完成7次人天的投生才能证于更高的成就,就如在Bimbisara王投生为夜叉后向佛陀讲述的经典里,有梵天神正在教导四神足、三种安乐处,与7种禅定必须的方法,我认为是可以的。

[ 本帖最后由 das 于 29-9-2008 03:3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9-2008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das 的帖子 & 回复 15# 山野草夫 的帖子

在佛陀的时代,強调的是於佛不坏净。就是对佛陀有着不可动摇的信心。

佛随念,唸佛号(由称名而起念)都是达到於佛不坏净的方法,这是方法而不目的。

条条政路通罗馬,只是有些人喜欢执着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口唸佛号,心也是要起念的,没有人会认为有口無心得念会得成就。

那些念佛的老太婆,平时念佛,生病也念,就算要死了也要念佛,自己不能念了,

也要找人来临终助念,这就是於佛不坏净,对佛陀有着不可动摇的信心。

三世诸佛,都是功德圓满的。所以佛佛平等的。不平等是众生的心,

认为这尊佛比较好,那尊没这样好等分别心。

釋迦摩尼佛,阿弥陀佛和三世一切诸佛,平等無二。

当然有人会怀疑到底是否有他方佛,稍后再讨论这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9-2008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隨念  :
“Itipi so bhagava araham sammasambuddho  vijjacaranasampanno
sugato  lokavidu anuttaro purisadammasarathi sattha devamanussanam
buddho bhagava”ti.
「那位世尊是如此:阿羅漢、正等正覺者、明行具足者、善行、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法隨念  :
“Svakkhato bhagavata  dhammo sanditthiko akaliko ehipassiko
opaney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ti.
「法是被世尊所善說的、自見的、無時的、來見的、引導的、由智者各自證知的。」

  僧隨念  :
“suppat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vgho, ujuppat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vgho, ñayappat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vgho,  
samicippatipanno bhagavato  savakasavgho, yadidam cattari purisayugani
attha  purisapuggala  esa bhagavato savakasavgho ahuneyyo, pahuneyyo,
dakkhineyyo, añjalikaraniyo,  anuttaram puññakkhettam lokassa”ti.
善行道的是世尊聲聞僧眾、正直行道的是世尊聲聞僧眾、真理行道的是世尊聲聞僧眾、和敬行道的是世尊聲聞僧眾,即是四雙八輩;這世尊的聲聞僧眾-值得供養、值得供奉、值得佈施、值得合掌,是世間無上福田。

佛陀说「为甚么会这样?因为你平時已經長夜修習念佛、念法、念僧,
因此心意識總是為正信、戒、施、聞、慧所薰習著,命終之時,神識上升,向『安樂處』,未來生天。」

神識上升,向『安樂處』,未來生天 -------生为天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9-2008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等六念法門的開示
  有一年夏天雨季,佛陀在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安居。
  三個月的雨季過去了,比丘們都集中在飯廳裡縫補衣服,同時也為佛陀縫衣。
  那時,梨師達多與富蘭那兄弟兩人,正好到舍衛城辦事,一聽說佛陀就要離開王舍城到其他地方去遊化了,就央人到佛陀的住處去打聽實況。結果,那人正好看到佛陀與比丘眾們,從祇樹給孤獨園出發離開,就趕快早一步回來告訴他們兄弟說:
  「佛陀一行人,已經離開住所,正朝這邊過來了。」
  於是,兄弟倆就在路旁恭候佛陀。
  佛陀來了,兄弟倆趕緊頂禮,然後對佛陀說:
  「世尊!您要離開王舍城,前往憍薩羅、迦尸、摩羅、摩揭陀、央迦、修摩、分陀羅、迦陵伽等離我們那麼遠的地方去,讓我難過得猶如身體就要被支解了,頭昏眼花,心亂如麻,所學的法都忘了。您這一離開,我們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世尊,以及善知識比丘們呢?」
  佛陀告訴他們兄弟說:
  「不管你見得到、見不到世尊,見得到、見不到善知識比丘們,你們都應當要隨時修學著六念。哪六念呢?
  應當憶念著如來的功德:如來確實是應受供養者、圓滿的覺悟者、真理與正行的實踐者、完善幸福的終結生死者、徹底了知世間者、受調教人的無上領導者、天界人間的老師、覺他的自覺者、世間最尊貴者。應當憶念著法:正法是世尊所清晰教導的,是當生可見證,是可以直接領受,是水到渠成,不待資歷、節氣就能成就的,是勸引大家來修證的,是學了以後就用得上的,是智者內心所體驗的。
  應當憶念著聖僧:世尊的四雙八輩聖弟子,修學善好的、直捷的、正理的、中規中矩的正法,是值得我們贈禮的,值得我們殷勤服務的,值得我們供養的,值得我們誠敬問候的,為世間無與倫比的福田。
  應當憶念著自己持戒的清淨德行:持戒的德行是無裂痕的、無間斷的、無玷污的、無瑕疵的、自在而不勉強的、智者所讚光澤純淨無損的、導向禪定的。
  應當憶念著自己的布施:布施帶給我利益,讓我脫離普遍存在於眾生習性中的慳吝慣性,以遠離慳吝垢穢的非家之心而居家,常常布施,親手布施,樂於捨心布施,歡喜平等布施。
  應當憶念著天界之事:有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等等天界,從此處往生諸天界所需具足的信、戒、施、聞、慧我也有。
  當這樣憶念著如來;憶念著法、聖僧、布施、守戒、天界之事時,依著所念,心得正直,遠離貪、瞋、癡,清楚修學的目標,清楚修學的法而得法喜,因得法喜而歡悅,因歡悅而得身輕安,因身輕安而生起踊動之喜,因踊動之喜而得安止,因安止而得定。能夠這樣修學,就可以這樣說:聖弟子在眾人皆亂中獨醒,在眾人皆邪中獨正,入於法界之流而修學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
  居士們!在家生活多所干擾與染著,是塵垢之處,我們居無定所,四處遊化的出家之路,則像海闊晴空,但如果你們居家也能用心修學,那也就足夠了。」
  「世尊!在家生活多所干擾與染著,真的是這樣啊!我是波斯匿王的內宮侍從,當波斯匿王出遊時,我們就得騎大象載著妃子隨從。兩位妃子一前一後地緊挨著我坐在大象背上,我就夾在她們中間。當遇到下坡路段時,前面的那位妃子緊抱著我的脖子,後面那位攀著我的肩膀;當遇到上坡路段時,換成後面那位緊抱著我的脖子,前面那位緊抓著我的衣襟,這些妃子為了討好波斯匿王,伴遊時都打扮得很漂亮,而且體香四溢,我雖然與他們肌膚多所接觸,但,那時我們只能專心注意三件事:一、好好控制著大象,才不會走錯路。二、守護著自己的心念,以免對妃子生起慾念,惹來殺身之禍。三、要注意自己坐好,才不會摔下去。世尊!那時,我對妃子無一刻有不正思惟的心念生起。」
  「善哉!善哉!你們能這樣地善於守護自己的心念。」佛陀讚美道。
http://www.wisdomvoice.org/agama/book/as/as07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5-2024 06:42 AM , Processed in 0.074665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