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01|回复: 0

闻法的过失和其原因的一些心得和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8-2008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器受于水 如地植于种 应离三种失 谛听善思念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0/yinshun10-03.html

成佛之道闻法趣入第二首偈颂说明在问法的时候应该离开的三种过失。先说说导师所用的两种比喻-器皿和种子的比喻,在读书会的时候有位师兄提出了有关这两种比喻,导师为什么会用这两种比喻。我在阿含经中见过这两种比喻,题为佛陀普渡众生了吗?故事内容是说有一位村长去拜访六师之一的苦行者尼乾子,尼乾子告诉村长一个陷入两难的问题并且怂恿村长去和佛陀辩论。村长被佛陀所举出以上两个比喻而折服,虽然是同样是以器皿和种子为喻,但是所提出的重点并不一样,可见比喻只是一种善巧也有加强论点的正确性功能,这在因明学特别强调,因明谈立破和现比二量,真能立是宗因喻三支比量,自己的论点能够成立必须要有这三支。三支比量有一支便是喻支。以上的故事来自
http://www.wisdomvoice.org/agama/book/as/as013.htm

闻法的过失,其实最令我关注的是它的原因。先说说闻法的三种过失,
第一种过失是闻法时没有专心聆听就如把装水的器皿放倒反放没有,种子落在砂石上。
第二种过失是拥有严重的偏见/成见如装水在有毒素的器皿里或种子落在荊蔓丛生的土內。
第三可说是因为生活忙碌并且缺乏正念和善思维,导致容易忘失所闻过的法有如有裂痕的器皿,没有下种的种子。

在读书会上师父就举出了一个重点,与我们无关的事基本上我们是不会放上心上,当主题与我们贴身的,息息相关并且我们认为那是一种问题,我们在身心上行动上都有想解决这问题的强烈欲望的时候,那么我们在听闻的时候就有机会离开这三种过失。有这种的心态和欲望不但能够把法流露在心中,自己也能够得到其中受用。

第二是拥有与正念和禅定不相应的五盖,五盖太强就没有办法能够专住,不能记得那么就没有不要另到它忘记这回事了。要把五盖调弱并不是想调弱就可以的,当我们的心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我们不可能想集中就可以集中。我们可能在上课的时候我们不忘记提醒自己要集中,但是没有五盖调弱的正确因缘,我们能够集中的机会是很渺茫的。就比如没有经过训练的骑马师,他没有学会调伏野马的方法和技巧这个因缘,他是不可能能够轻易的做到这一点。

佛法有种种法门只因有种种身心不同素质的众生,所以佛陀留下了很多的对治的方法而不是只是指出单一的方法。在这里很难一一说出,在经典当中佛陀教导maha monggalana大目健莲尊者对治昏沉法就已经列举了七种方法,事实可见一般。

谛听,善思善念就是对治以上的三种的过失。然而如果我们停留在只是知道,明白的的层次上我们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佛法永远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佛法是用在我们的问题上。当我们意识上觉得没有问题或是很少问题,并没有采取主动的态度的去了解,去发现我们人生道路上所面对的问题乃至积极的想去解决这问题,其实可能我们任然还无法体验到佛法的珍贵,因为佛法还不曾走进你的心中,法轮并没有在你的身上真正的转起。

什么东西是你想时时刻刻带在身边的呢!那就是可以随时随地解决你的问题的东西。那么我们要如何去拿然后放在我们的口袋里呢!一切从我们发现问题开始,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会去寻找佛法放进口袋里乃至放进心里。
<<完>>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cleanerking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5-2024 10:33 PM , Processed in 0.06444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