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axstudio

谈鬼说魅庆鬼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5-2008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xstudio 于 18-5-2008 06:58 PM 发表

贤友,因为生灭的逼迫,所以是苦;因为无常的逼迫,所以是苦,解脱这些苦怎么没有意义呢?难得贤友没有感受到普遍性的苦吗?
因为佛陀知道迭瓦达答以不正确的心态修禅,所以并没有给他禅修业处,但阿难尊者没有他 ...


善哉,贤友,  明白了苦和如实的观知普遍性的苦, 明白了身心的生灭非我如此的了知, 为何尚不能离苦?
身心是无常,苦和非我, 因缘所生, 苦也因缘所生, 到底苦是如何逼迫在所谓没有一个属于造作者或工具的实际个体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5-2008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楼主接下来会分享关于“自杀”,“血光鬼”,“摄青鬼”,“怨魂“,“找替身”等资料。

先对你说声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5-2008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6-2-2010 09:26 AM 编辑



我们再继续对照上述的生死图:

{..........有分-有分}A先生的有分心[43]

{}—有分波动(bhavanga calana)当清晰的所缘呈现于意门时,就会出现一心识刹那的有分波动。

{}—有分断(bhavanga upaccheda)是有分心的相续流于此被截断。

{}意门转向心[44]

{}—在临终的心路过程,由于接近死亡,心脏衰弱之故,心路的速行只生起五次,这些速行缺少造业的能力,而只是作为在过去所造的业成为令生业的管道。

{}—彼所缘[45],不一定会生起。

{}—死亡心[46],执行死亡作用,表示A先生这一期生命的终结。死亡心可以在彼所缘之后生起,也可以在五个速行心或有分之后生起。

{} —结生心,为B天人生命的第一个心,标志着B天人的诞生。

{ 有分-有分...... } B天人的有分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有分心(bhavanga)是心的十四种作用之一,属于果报心,主要是为了维持有情一世当中,从一投生到死亡之间的生命之流不会中断,就像河水之流一样。有分心的所缘(目标)是执取有情前一世临死之前的最后一次意门心路过程的所缘。在我们无梦的酣睡或者当心不对外界目标作出任何反应、没有任何心路过程在运作时所出现的心都是有分心。一些定力还不够强的初学禅修者也很容易掉入有分心,好像在沉睡一样,心什么也不知晓,却又不是在睡觉。如果一个禅修者能有系统的禅修,他将能够破除所谓的真如、心物的本体等这些模糊的概念,因为他将会找不到这些‘心

[44]有分流被截断后开始进入临死意门心路过程,这时候生起的心是意门转向心(manodvārāvajjana),是心的十四种作用之一,属于唯作心,不能改变的、被动的。当法所缘呈现于意门时,意门转向心的作用是把心转向该所缘,确定该印记是好是坏。

[45]彼所缘(tadārammaṇa)属于果报心,作用是缘取之前速行心已经识知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有回味作用,及缓冲掉入有分心,就像刹车器一样。有时当目标并不明显或清晰,或某些条件不具足时,这种作用未必会发生。

[46]死亡心(cuticitta)是有情一世当中的最后一个心,象征着一期生命的终结。死亡心在有情一生当中只是出现一次,那就是在临终时的一刻执行死亡,把命根截断。结生、有分和死亡都是同一样的心在执行作用,它就是果报心。古代人认为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就是代表死亡;近代的医学再依瞳孔,或通过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来探测心电、脑电波、脑死来判定一个人在临床意义上是否完全死亡,不过其精确度依然有待探讨。媒体曾经报称已经被医生证明脑死、大脑组织完全处于不活动状态后宣判死亡的人又离奇的复活起来,这是漏洞的个案。除非死亡心已经生起把命根断绝,否则即使一个人已经被宣布脑死、气断、寿尽、身体冷透后依然可能会奇迹复活。北传佛教传承的祖师大德为了安全起见而劝诫亡者眷属在十二小时内不可探摸、搬动或沐浴尸体、制止哭声并相续以佛号助念。除了佛陀和拥有神通的人之外,一般人是无法精确地探知到临终者的死亡心是否已经生起。如果一个人有神通或超强的观智的话,他可以尝试去观照临终者的心脏(心所依处)里的有分心是明亮或者是黑暗的,若是黯然无光的话就可以确定临终者已经死了;反之,如有分心尚有亮光,即使是很灰暗就是还没有真正的死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5-2008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ax贤友所发表以上之言论,是属个人意见还是从哪得来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08 09: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xstudio 于 21-5-2008 09:12 AM 发表
我们再一步讨论有关中阴身的课题,因为谈到鬼、死亡、投生时多多少少也会牵涉到这类混淆又敏感的课题,「中阴身」这字眼在上面也已经出现了许多回。在探求真理的基础上,有时不得不来个正面交锋。再次,这里并不是针 ...


贤友对阿毗达摩的心得令人佩服,但对其他派系的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在此提出一些我个人的看法,有错之处请指教。


死亡和投生之间是否有中有(中阴身)在二千年来悬而不决,不同的派系有不同的看法。

分别说部和大众部否认有中阴身,认为死亡心之后的下一个心杀那是结生心,
从六道中的一道直接报投生至另一道,中间没有任何灰色地带。

而佛陀只说六道众生,所以认为有中阴身这道众生是违背佛陀所说。

但说一切有部有不同的看法,很多在欲,色界的众生,众这道到投生的另一道并不是直接的,
而是经过中有,在因缘成熟才投生在下一道。
有部的论师根据经典而提出有中阴身看法,以下是其中的二个证据;

第一,若有情死亡后,依业力的牵引而投生至下一生的母胎,

根据佛经有提到要入母胎需要三个因缘成熟,才能入胎有生命;

第一父母身体要调和,第二父母交爱和合,第三健达缚(阿含经称作识)正现在前。

健达缚是什么道的有情,他的前五蕴已死亡,新的五蕴未生,那么健达缚肯定是中阴身了。


第二个根据是佛经提到中般涅槃,就是阿那含断五下分结(欲界烦恼)后投生至色界天。

于欲界死后尚未生至色界的中有之间,即已断灭五下分结而入般涅槃。

在中阿含经卷有提到这类阿那含果,就好像打铁的火花,在空中还来到地已熄灭了。

欲界的五蕴已亡,色界的蕴未生,那么这类阿那含是以中有进入涅槃。

这些都显示在死亡心和结生心之间有中阴身的存在。

有无中阴身的争论已经过了二千年,到现在还没结论。

这是由于在佛陀时代,这类问题是属于无记的,对修行没有帮助,
所以佛陀没有问答这些问题。

后来的佛弟子们因为这类问题争论,这是很正常的,不是每个人的看法都一样。

重要得是,不要因为别人的看法不同就排斥为外道,

这样狭獈的派系观念只会造成分裂,若是如此,这是佛门的不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08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如、佛性、本性、如来藏、清净心、阿赖耶识等是从原始佛教思想发展出来的。

印度佛教因为后人的偏重不同而发成三个派系,
性空唯名论谈得是空观,、虚妄唯识论谈得是阿赖耶识、真常唯心论谈如来藏,清净心、本性。

这三个派系是依三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磐寂静而发展的。

诸法无我,没有持久的、永恒存在的、独立自主的"我",从这里发展出性空唯名论。

诸行无常 ,没有任何东西(有为法)能够连续两个刹那保持不变。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由此发展出虚妄唯识论。

涅磐寂静  , 灭除贪、嗔、痴之后,不再执着有法。也是证入涅磐的境界。从这里发展真常唯心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4-5-2008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令人误会的 真常唯心论。涅磐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超出凡人的想像和语言。

勉强用文字来表达就会令人执着文字相而误解。

有为法是无常,涅磐的境界是超越有为法,所以是常。

有为法有欲染,涅磐是无欲无染,所以是净

有为法是苦,涅磐离苦,所以是乐。

有为法无我,所以离无我而得不生灭的境地,所以有我。

涅磐的境界是常乐我净,所以也用真如、佛性、本性、如来藏、清净心形容.

经中有云:"不作不受,故名常,名之为我,有常我故。不生不灭,故名为乐。
无烦恼故,故名为净。无有十相,故名为空,是故如来常乐我净,空无诸相。"

于空义而显现之常乐我净之作用。

这和阿含经中提到先知法住(缘起,也是性空),后知涅磐的道理是一样的。
证入空性而见到涅磐,而常乐我净是涅磐的作用。

印顺法师在成佛之道有提到同样的观点;

真常唯心系,虽立近似神我的如来藏说,但在修学过程中,佛早开示了‘无我如来之藏’。
修持次第,也还是先观外境非实有性,名观察义禅。进达二无我而不生妄想(识),名攀缘如禅。
等到般若现前,就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的如来禅,这与虚妄唯识者的现观次第一样。
所以三系是适应众生的方便不同,而归宗于法空性的现证,毫无差别。

这些常乐我净是代表涅磐的境界,却有许多人和外道的有一个常住不变的梵我混为一谈。
这是依文解义,三世佛冤。把两种不相关的事情混为谈。

南传的阿阿毗达摩论和清净道论也有提到涅磐是不死的,明净,有自性,这和真常唯心的论点没有什么两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08 10: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常唯心? 心也不常谁言真常唯心?
后人越走越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5-2008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24-5-2008 10:06 PM 发表
真常唯心? 心也不常谁言真常唯心?
后人越走越遍.....


以偏心视人,人人皆偏。

不知偏在己,别人讲得再多也是对牛弹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08 10: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人的后人, 以之为正, 难怪后人的后人几乎没人証悟...唉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4-5-2008 10:3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5-2008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22-5-2008 02:28 PM 发表


善哉,贤友,  明白了苦和如实的观知普遍性的苦, 明白了身心的生灭非我如此的了知, 为何尚不能离苦?

贤友,假设有一个人已经病了相当的远久,病到甚至连自己也已经完全忘记自己在生病了。在一个非常偶尔的幸运下,病人能够遇到无可匹敌的大医王,或看到大医王留下来的药方,才明白到原来自己正在生病,正在承受着病苦,如今他已经获得大医王开的药方,只要能够照着药方和指示去服药,他的病肯定会好起来。不过到现在他的病依然还没有好,请问贤友那是什么原因呢?有智慧的您一定知道那是什么原因吧。




身心是无常,苦和非我, 因缘所生, 苦也因缘所生, 到底苦是如何逼迫在所谓没有一个属于造作者或工具的实际个体上?

在学把问题向帕奥禅师的教学助理Ukkansa尊者请教,尊者建议贤友应该以自己的观慧去看,苦到底是什么?苦在哪里?苦建立在何处?应当由自己的智慧观照,因为有些体验是无法以言语来表达的。虽然名色法一直在生灭,在迅速生灭的名色法当中根本捉不到一丝不变的“我”、找不到一个三法印、或一个maxstudio,“苦”也不知要立足在哪里?但,当您发现到您的身体犹如一个人踩在鸡蛋上面一样,分分钟都会粉碎分解时;当您修到缘起时,看到过去世因为恶业而无数次地投生在地狱、畜生、饿鬼道里时所承受的无量痛苦;当投生为人时无数次被人砍头、受种种酷刑、遭遇种种意外横死、怨嗔相会、爱别离等所流过的血和泪,试问贤友要如何才能解释这个苦在哪里?这世间根本毫无一处有安全感,毫无一处是庇护港,乃至会感到某种程度的“失落”与彷徨,因为已经建立许久的“我”原来只是一个梦幻!所以在这阶段的禅修者的内心很渴望有一处真正安全的依靠、真正安稳的彼岸,那就是涅槃。

虽然在究竟法中没有一个“我”在轮回,但事实上苦的确是无时无刻在随伴着我们。有时把世间法与究竟法搞混淆就很容易有这样的问题出现,我们总是不能这样说:「众生只是一堆名色法,所以杀生只是一堆名色法通过心生色的风界来破坏另一堆名色法而已,并没有所谓的杀生发生」、「没有“我”在轮回,没有“我”在受苦,“我”只是一堆名色法在生灭,解脱已经没有意义」、「没有“我”,苦在名色法的哪里立足」等,因为把世间法和究竟法搞混淆,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为了保护这世间不不至于混乱,佛陀依然会教导弟子们世间法。贤友,您必须以自己的心智亲自去体验,只是落在文字上的讨论是不容易去了解佛陀所说的“苦”。

人是因为不了解苦所以才会苦,能如实了知苦的人就不会有苦,这是刚在昨晚吉祥尊者的佛法开示时听到的,与贤友们共勉。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6-5-2008 12:2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5-2008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3-5-2008 11:23 AM 发表
Max贤友所发表以上之言论,是属个人意见还是从哪得来的资料?

我可没有那么高深的智慧,那么高深的法肯定不是属于个人的意见,想也不可能想出来,而是源自佛陀的智慧,请放心。

原本这是应该在章末时才放的,如果peggy sister先要知道,那早一点贴也无妨。此鬼谈主要的参考资料是:

汉译南传大藏经》元亨寺妙林出版社。
《如实知见》、《智慧之光》、《正念之道》、《转正法轮》缅甸帕奥禅师讲述
弟子合译。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菩提比丘英篇
寻法比丘中译。
《摄阿毗达摩议论表解》明法比丘篇。
《摄阿毗达摩议论及偈颂与表格》叶均译
法智表格编辑。

其他的参考则有:
《何去何从》奥智达比库著。
《大护卫经》玛欣德尊者
编译。
《三十一界沙婆世界》(
The 31 Planes of Existence)苏哇诺法师讲 Jinavamsa誉写。
《阿含经故事选》庄春洪编著。
.........
等等。

除了参考书籍,在学也听了许多南传尊者的佛法开示和阿毗达摩讲课,在佛法讨论与释疑中,尊者们以他们的佛法知识、修行体征和经验来解答信徒问的一些有关鬼的疑问、同时也与我们分享了他们个人的体验、经历和遭遇。在编写的过程中在学很幸运能够亲近到具有慈悲、有德行、有修有证、善于弘扬正法的高僧大德们,当遇到有不明的地方可即席请教指导。文中当然也少不了在学的个人体验、浅见、感想和心得,所以综合了以上的种种内外资料才促成这篇文章的因缘。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7-10-2009 08:3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5-2008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6-2-2010 09:31 AM 编辑

天人是属于化生有情,就以B天人为例:如果A先生在临死时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所呈现的业是过去供养僧团时的善业,那么A先生临死前就会‘看到’自己在过去供养僧团影像,犹如录音带在倒带般重新回到现场再次造作一样,当时A先生供养僧团的心态是自动自发的,并且充满着虔诚与欢喜心地供养,同时以供养僧团的功德发愿证悟涅槃,那么他在供养僧团那一刻的心是属于欲界八大善心[47]一的悦俱-智相应-无行心,这供养僧团的业将成为A先生临死之前最后一个心路过程的所缘,而悦俱-智相应-无行心将执行五个速行的作用,两个彼所缘生灭后接着死亡心把A先生的命根切断,终结了A先生的生命。

A先生生命期的死亡心灭后,悦俱-智相应-无行心将以有因欲界果报心[48]在兜率天执行结生。B天人的结生心取A先生临死前供养僧团的业为所缘,也是B天人有分心和死亡心的所缘。在第一刹那投生到兜率天的结生心同时带来B天人的业生色[49],它们是B天人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男性根、心所依处色与命根,这八种都是过去A先生所造的善业里的思心所所招致的色法。由于B天人前世的A先生有发愿要证悟涅槃,那么B天人的结生心肯定的拥有殊胜的三因结生,即无贪、无嗔、无痴(慧根),如果B天人有机会在兜率天听闻佛法并能够精进禅修,那么B天人可能会很快的证悟圣道圣果。

诸天人不必经过母胎受生,由于得到过去善业的充分支援,他们一出生就诸根俱全,男天神保持着像二十岁的少年一样,女天神则像十六岁少女的样貌一直到在天界的寿命告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有欲界八大善心(kāmāvacara-kusalacittāni):1.悦俱-智相应-无行;2. 悦俱-智相应-有行;3. 悦俱-智不相应-无行;4. 悦俱-智不相应-有行;5. 舍俱-智相应-无行;6. 舍俱-智相应-有行;7. 舍俱-智不相应-无行;8. 舍俱-智不相应-有行。这些善心之间主要是以造业时的心态具有喜悦或舍受、与智慧相不相应、主动或受到怂恿来区分。种善心都能带来投生到欲界善趣的大欲界果报心(kāmāvacaravipākacittāni)。所有欲界天神和人类的前一世临终时所生起的心肯定是这八种善心之一。

[48]有因欲界果报心(sahetuka-kāmāvacara-vipāka-cittāni)就是欲界八大善心产生的果报心,能在有情死亡后投生的那一刻执行结生作用,叫做结生心(paṭisandhicitta)。为了区别它们和善果报无因心,所以称之为有因。所有四种与智相应的善心都有三善因,即是无贪、无嗔、无痴;另四种与智不相应的善心只有无贪与无嗔,而没有无痴。无因与有因的善果报心都是由同样的八大欲界善心产生,但这两组心在各自的素质与作用则有差别。四种与智相应的欲界果报心执行的结生具有三善因或二善因,而另四种与智不相应的欲界果报心所执行的结生只具有二善因或无因。

[49]业生色( kammasamuṭṭhānarūpa)是过去善心与不善心里的思心所(cetanā)所产生的色法,与现代的基因学所称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有些相似之处。一共有二十五种心能够产生业生色,它们是十二欲界不善心、八大欲界善心以及五色界善心里的思心所。无色界善心里的思心所只能产生无色界的结生,因此并不能产生业生色。欲界有情的业生色将带来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性别、心所依处与命根。业生色不能离开身体,一旦离开身体就只是成为时节生色。例如一个人的头皮屑发在还没有离开头皮时,依然还有业生色,一旦离开了头皮,这块头皮屑只是时节生色而已。然而,头皮屑里的细胞核内还留有业生色的模式和特征,所以许多刑事案件就通过鉴定犯罪者的头皮屑而宣告侦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08 08: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ax贤友,看了你这好长好长的的帖子,真是增长了不少知识,谢谢!

另外您让Mr. Teo带给我的东西已经拿到,再次感谢!

Sadhu! Sadhu! Sad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5-2008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帖,我看了之后,明白了一些东西,又好像不明白一些,期待您能继续写下去。 sadu sadu sad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5-2008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尋夢人 于 24-5-2008 09:34 PM 发表


贤友对阿毗达摩的心得令人佩服,但对其他派系的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在此提出一些我个人的看法,有错之处请指教。


死亡和投生之间是否有中有(中阴身)在二千年来悬而不决,不同的派系有不同的看法。

分别 ...

谢谢贤友赐教。其实这主题早在开始时已经声明了,只是以佛陀的正法---经、律、论来对事探讨,而不对个人、或批判某些佛教传承对错好坏。真理是真理,不会因为时代、空间、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的根基、不同的传承而作出改变,改变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理解和体验而演变出不同的佛教派系。由于缺乏了实际的修行体验,而不幸落入了形式上的文字和语言的推测、推理,个人皆有不同的主观和把持,如此就渐渐形成不同的派系。

如果佛弟子们都能依照次第修行,有了心智自己去如实了知、体验法,就像已经尝过海水的人都知道,海水是咸味的,不需要再去推测或推理些什么,也根本不需要什么争论或分派的必要。所有尝过海水的人都一概认同海水是咸的,毫无疑问的,公认的;只有那些自己不肯亲自去品尝海水的味道的人,却整天忙着只以自己的想象、猜测、根据传闻得来的、根据书本读来的知识、根据某某大上师大法师大禅师口中说出来出的法、依自己逻辑的推理、综合常识的推测来建立自己心中的海水味,再以自己想象的海水味来与其他人争论海水的味道。当其他人也有自己想象的海水味而不能相容时,就开始创立各自的新海水宗派,如酸海宗、甜海宗、苦海宗、辣海宗等。只有那些自己亲自尝过海水的人不曾想去搞什么新的分派,他们反而会被其他新海水宗派隔离、歧视与贬低,被视为异端、自私、食古不化、保守派、以偏心视人、不会应潮顺流、不会恒顺众生、抱有狭獈的观念、硬不认同海水是其他味道的,甚至被指为分裂的诸派系的祸首,为诸海水的不幸等。尝过海水的人们被他人如此对待虽然是很心痛,但无奈这是诸因缘和业所显现的无常法印,不得不接受事实。海水明明是咸味的嘛,为何要欺骗自己去认同那些没有喝过海水的人说海水是其他味道的呢?也许甜的海水会有人喝,有求有应而创出了有甜味的海水。无论海水怎么的被人误解,它依然静静的存在于低处,依然保持其原有的咸味,希望那些新海派的人们有朝一日回自己去品尝它,消除没有必要的争论和猜测。

再次,虽然是老套,但依然受用,无论用于两千五百多年前或者现代都一样管用。在《增支部·三集·第65羯腊摩经Kalama Sutta》这部经典里,佛陀曾经对正在寻求真理的人们说过「十不依」思想的开示,可以作为检视之用:

1.不要只是因为他人的口传,就信以为真

2.不要只是因为奉行习俗传统,就信以为真

3.不要只是因为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4.不要只是因为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5.不要只是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6.不要只是因为根据哲理、推理就信以为真

7.不要只是因为符合常识、外表的观察,就信以为真

8.不要只是因为深思所成的观点、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9. 要只是因为教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10. 要只是因为出家沙门是我的导师,就信以为真

佛陀教导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相信,而是要亲身当下的现观和执行。佛陀要我们开发自己内在的智慧,多思维并深入地检讨,并追根究底去亲自验证佛陀所教的法,把信仰建立在理智上,而不是靠盲目的相信他人、经典、推测,这是帮助我们建立正见和正信的原则。

以上在学所有的言论、阿毗达摩、投生法则等,在学从不要求任何贤友智者们去相信,已经有好几次的呼吁有慧的贤者们应当以自己实际的次第修行去验证其真伪,以自己的观智来洞察宇宙的本质、生命的本质、轮回的真相,到底有无所谓的中阴身?到底有无所谓的真如、佛性、本性、如来藏、阿赖耶识,涅槃有我或无我、是真如是本性是自性等,到时候,您自己的内心自然而然会了了分明,其实这些答案早已经在两千多年一直到现在,由自己亲自证知的智者们心中知道得很清清楚楚了。

恕在学对此中阴身、真如、佛性、本性、如来藏、阿赖耶识等无法通过文字上的辩论而能得到结论的课题不再作出任何回应,因为这些无法通过实际和次第的修行体征到的玄机妙理只会继续引发没完没了的辩论和猜测,对修行也不会带来什么利益,只会浪费了贤友们宝贵的光阴。与其拿其时间来作无谓的辩论,不如用来实修体征能够就在当生体征、验证、证实、自己来见到的法,不要像就像古印度许多宗派一直在消耗生命和口水在辩论着自己和他人都不能亲自验证的玄理一样。

愿有智慧的贤友能够自己如实体证法,佛陀站在彼岸以手指指着海,说海水的味道是如此的,智者们不会只是盲目的认同,或只在原地辩论或只靠推理来猜测海水的味道,而自己动身去品尝。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7-10-2009 08:4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5-2008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xstudio 于 25-5-2008 11:30 PM 发表

谢谢贤友赐教。其实这主题早在开始时已经声明了,只是以佛陀的正法---经、律、论来对事探讨,而不对个人、或批判某些佛教传承对错好坏。真理是真理,不会因为时代、空间、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的根基、不同的传承而 ...

Sabbe saṅkhārā aniccāti│  yadā paññāya passati│
atha nibbindati dukkhe│ esa maggo visuddhiyā│

sabbe saṅkhārā dukkhāti│  yadā paññāya passati│
atha nibbindati dukkhe│ esa maggo visuddhiyā│

sabbe dhammā anattāti│yadā paññāya passati│
atha nibbindati dukkhe│  esa maggo visuddhiyā│


一切行相是無常   若以慧眼細觀察   厭離身心之苦楚   此乃通向清淨道         
一切行相皆是苦   若以慧眼細觀察   厭離身心之苦楚   此乃通向清淨道         
一切現象無主體   若以慧眼細觀察   厭離身心之苦楚   此乃通向清淨道



Sādhu! Sādhu! Sād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08 1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通力是否能够观察到死亡后转生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08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2# maxstudio 的帖子

MAHASADHU 贤友,病人照着药方和指示去服药, 也有了药效的反应( 明白了苦和如实的观知普遍性的苦, 明白了身心的生灭非我), 可是尚不能 病愈(离苦), 为何? 是否用药的时间, 份量或药力不足?
贤友, 你由自己的智慧观照,发现了名色法一直在生灭,在迅速生灭的名色法当中根本捉不到一丝不变的“我”、同时你也修到缘起时,看到过去世因为恶业而无数次地投生在地狱、畜生、饿鬼道里时所承受的无量痛苦;当投生为人时无数次被人砍头、受种种酷刑、遭遇种种意外横死、怨嗔相会、爱别离等所流过的血和泪,你发现了这些真实的苦,是否这样就能不会有苦? 就如吉祥尊者所说的人是因为不了解苦所以才会苦,能如实了知苦的人就不会有苦? 也许贤可以问尊者们是否已离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5-2008 04: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26-5-2008 12:01 AM 发表
神通力是否能够观察到死亡后转生的过程?

贤友,死亡后投生的整个过程是绝对可以在您还在还在活着时通过有系统与次第的禅修来亲自洞见到,这禅修的阶段是七清净的第四清净—度疑清净,也是十六观智的第二观智—缘摄受智的阶段。于此禅修者必须辨识名法和色法的诸缘,即缘起。度疑清净是因为它去除对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名色法诸缘的迷惑,所以称为度疑。通过缘起之智,禅修者将辨识到现在的五蕴,即现在的名色法组合并不是无端端生起的,也不是万能之造物主、上帝或因灵魂而变有的,而是因为过去世的无明、爱、取、行和业而生起。

其实许多人会问禅师,观察今世与过去世之间的牵连不是神通的范围吗?禅师说其实这是观禅的范围,并不是以什么神通能力去看过去世。当然,若一个禅修者能够培育到以宿命通看自己的过去世会比观禅来得更清楚,他会很清楚的回忆起过去世时身为什么生命状态、长相如何、在那时的生活情况、受怎样的食物滋养、寿命有多长、他的父母亲属是谁等,通过观智看的过去世并没有宿命通如此详细。

在第三的见清净时,禅修者必须学习辨识究竟名色法的特相、作用、现起和其近因,这阶段也名为名色分别智。在修缘起时,他只是以智慧之光看到过去世的一堆名色法而已,但由于禅修者已经懂得辨识究竟名色法的特相、作用、现起和其近因,所以依这些名色法的组合而知道该名色法是何种生命状态。简单一些说名色法就像电脑的1和0的组合,在电脑里其实并不是真的有什么文字或图片藏在里面,它们只是一堆1和0的组合而已;同样的道理,禅修者看到过去世也只是一堆名色的组合而已,再通过辨识这些过去的名色法来知道过去世的生命状态。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7-5-2008 05:0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04:48 PM , Processed in 0.06143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