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axstudio

谈鬼说魅庆鬼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5-2008 08: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依照禅修次第修到名色分别智的阶段时,贤者也会发现,在您的心中根本找不到所谓的佛性的心、真如、本性或本心之类的心,您将发现所谓的心只不过单单的对所缘识知和执行它的作用而已,它们以极快的速度生起又灭去、生起又灭去而已,根本找不到一丝毫无不变的心."

不知仁者可否更详细的解说此色分别智的阶段,毕竟了解心法等都需要相当的时间。
如果仁者能简要的说明那末学会比较容易理解。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5-2008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哉!
赞叹仁者的求知精神。
首先末学认为佛法是普及的,而非落在一种知见上。好比说佛说日中一食,试问如果离开地球而言又如何定义一日呢?从这里我们不能说佛说的不如法,因佛是依众生的根性而增设此法的。又好比佛说有生必有死是恒常的道理,是不会变的。因此我们能说世间没有恒常的义理吗?当然不能。生死也符合了无常,苦,无我的道理。自性亦好比此恒常的道理是不会变的,因此我们不能说自性是外道所认为那种有一个恒常的主宰存在着。更贴切的来说自性不是作为一个东西的存在或有一个非物质的存在。在这里末学需说明其实并没有自性“心”的心存在着,因为如果说有自性心,那么就会变成好像有一个东西存在着心,亦好像外道认为有一个我心的存在。

基本上末学不否定涅盘或与自性其实是相近的,在汉传佛教里涅盘解释为涅者不生,盘者不灭,即是不生不灭。然而自性也存在着不生不灭之意。简单的说明就好比一瑜伽行者如想了脱生死(即是南传涅盘之意),只要其不存在着生死心即可以了。这里我们须知道所谓生死心不单只限于此出生或死亡狭隘之意。好比外道认为灯尽火灭不受后有(这与涅盘经里佛说的灯尽火灭不同),我们能说此行者了生死了吗?当然不能,因为他还有有出生这念及诸邪见。所谓邪见这里是指有乐有苦,有高有矮,有男有女总的来说就是分别心,破我执等。

以下分享一下清净道论里的一个故事:

据说:在乔罗达格大窟中有七佛出家的绘画,非常精美。一次,有很多比丘参观此窟,见了绘画说:“尊者,这画很精美”。长老说:“诸师!我住此窟已六十多年,尚不知有此画,今天由诸具眼者所说,才得知道”。这是说长老虽在这里住这么久,但从未张开眼睛而望窟上。据说在大窟的入口处,有一株大龙树,他亦一向未曾仰首上望,但每年见其花瓣落于地上,而藉知其开花而已。当时国王慕长老之德,曾三度遣使请他入宫受供养,但都遭拒绝了。于是国王便令王城内乳哺小儿的小妇们的乳房都捆缚起来,。加以盖印封锁。他说:“直待长老来此,一切乳儿才得吸乳”。长老因怜悯乳儿,遂来大村。国王闻此消息,便对其臣子说:“去请长老入宫,我要从他受三皈五戒”。长老入宫,国王礼拜和供养之后说:“尊者!今天很忙,没有机会,我将于明天受戒”。并取长老的钵,和王后共同略送一程,然后拜别。但当国王或王后礼拜时,他同样的说:“祝大王幸福”!这样过了七天,其他的比丘问长老道:“尊者,你在国王礼拜时说,祝大王幸福,为什么王后礼拜时也说同样的句子”?长老答道:“我并没有分别谁是国王,谁是王后”。过了七天,国王想道:“何必使长老住在这里受苦呢”?便让他回去。长老回到乔罗达格大窟后,夜间在经行处经行,那住在大龙树的天神执一火炬站于一边,使他的业处(定境)极净而明显。长老心生喜悦,想道:“怎么我的业处今天这样异常的明显”?过了中夜之后,全山震动,便证阿罗汉果。是故欲求利益的其他善男子亦当如是:
  勿奔放其眼目,
  如森林的猕猴,
  如彷徨的野鹿,
  如惊骇的幼儿。
  放下你的两眼,
  但见一寻之地:
  勿作象森林的猿猴,
  那样不定的心的奴隶。

由此可知北传佛教的不二法门(即是修习证悟自性的其中之一法门)与此故事里长老首护眼根的方法,其意在于对治分别心。由此可知法门虽不同但即有共同之处。以下在来看清净道论里的另一个故事:

犹如住在支提山的大帝须长老一样,据说:长老从支提山来阿努罗陀补罗乞食,有一位良家妇女和她的丈夫争吵了以后,装饰得象天女一样美丽,早晨从阿努罗陀补罗城内出来向她的娘家走去,在中途碰见了长老,生颠倒心,向他大笑。当时长老想:“这是什么”?于是向她一看(看见了她的笑口的牙齿),便对她的牙骨部分作不净想,证得阿罗汉果。于是他说:
  看见了她的齿骨,
  随念于以前所修的不净之想,
  长老就站在那里,
  证得了阿罗汉果。
  这时,她的丈夫亦从同一路上追寻而来,看见了长老问道:“尊者,你看见什么妇女吗”?长老说:
  我不知道是男是女,
  向这路上走去,
  但见一堆骨聚,
  行于这平平的大路。

希望此答复能令仁者知道北传佛教所谓的自性的是什么。因此末学认为自性是否符合三法印,也可以说涅盘是否符合三法印。至于其中的差别是什么或有没有差别末学也无从得知,毕竟末学也还没开悟。

[ 本帖最后由 觉有情 于 17-5-2008 09:2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8 10: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3# 觉有情 的帖子

恕我直言。

你讲的话很深奥。你对"自性"的叙述只停留在它的properties,却没有解说它的definition。

就好像我说,留梿的外表是青色的。

这对于想要明白留梿是什么的人,一点帮助也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5-2008 10: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6-5-2008 11:29 PM 发表
我们自己也能发现这些身心现像, 这个所谓的自己到底是什么?

提婆达多当年也依止禅来培育心的专注力而得四禅五通, 可惜没有解脱, 贤友不知对这样的事件有何看法?

贤友,在学的见解比较单纯,“自己”乃是一堆心、心所、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和食生色这些零件的综合体,再简单就是一堆名色法在生灭生灭而已。难到贤友更有另一番见解?望贤友不吝分享。

迭瓦达答会有如此下场很可惜,不知为何他没有继续运用止禅的力量进一步修观禅,观照自己的身心。也许他的野心太大了,培育了邪定,又没有亲近佛陀大善知识纠正,反之视佛陀为竞争对象而导致堕落。这是在学肤浅的猜测,贤友的高见又有何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5-2008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觉有情 于 17-5-2008 09:27 AM 发表
善哉!
赞叹仁者的求知精神。
首先末学认为佛法是普及的,而非落在一种知见上。好比说佛说日中一食,试问如果离开地球而言又如何定义一日呢?从这里我们不能说佛说的不如法,因佛是依众生的根性而增设此法的。又好 ...

哦.....谢谢贤者的贴心解答 ,以根器浅的在学来说,所谓的“自性”应该是指涅槃吧,的确很深奥,就像鱼很难理解陆地一样,难怪贤者会说:「不可说,不可说」。

那么,在学只是简单的与贤友分享一点有关名色分别智。因为说到教禅,在学还没有资格呢!自己还在学习当中,惭愧。

一位禅修能够依照禅修次第修完了“心清净”后,就进入“见清净”的阶段。所谓的心清净是已经达到最少近行定的定力。当心已经被调服得很柔软、光明、无垢、无暇、很专注、很适业性时,能够轻易地成就各种禅修业处。

见清净也是名色分别智,各别辨明一切色法的智慧为色分别智;辨明一切名法的智慧为名分别智;辨明名与色为各别组合的智慧名为名色分别智。在此阶段禅修者能了解到:「无人、无有情、无“我”的存在,自己的身心只是在因缘和合之下而生起的名色法组合而已」,在它们之内或背后并没有一个主宰者、造作者、不变的本心、真如、如来藏存在。于此,名色分别智能够临时断除我见、身见,因此皆可称为小入流果(sotāpanna,须陀洹),禅修者将在下一世不会堕落恶趣。

简略的说,在还没有进入辨别名色法之前,禅修者必须要先修习四界分别观,在自己的身体辨识地、水、火、风的十二种特相或性质,如推动、硬、粗、重等。当定力开始趋向近行定时,禅修者将发现自己的身体只呈现为一团生灭的色聚,接着再继续辨别身体内的每一种色聚如业生色聚、心生色聚等,以及辨别组织它们的究竟色法。一共有二十一种色聚和二十八种究竟色法是禅修者必须辨识的。

已经能够清楚的辨别究竟色法后,禅修者将进一步辨别名法。在这阶段,禅修者必须辨识内在生起的各种心,然后进一步分析组成这些心的名法,它们都是由一个心识再加上许多心所一起呈现。接着禅修者要辨识六门的心路过程、所有心和心所的特相、作用、现起和其近因。除此之外,禅修者还必须辨识外在世界的名色法,一直到能够看见遍及无边宇宙的名色法,他将不见有众生、男人、女人等,唯有一堆的究竟名法和色法而已,这是真正对治分别心。在学认为守护根门和不思善恶是修止禅必要的“护禅”功夫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对治分别心。若还没有真正照见究竟名色法的人,以看只知道看、以听只知道听、以想只知道自己在想,或只是依靠守护根门,不去看不去听也不思善不思恶,这依然在概念法上打转而已。

以上的修行法门并不玄秘,除了无因结生人如先天性瞎眼、耳聋、哑巴、残废、智障、同性恋、两性或无性人之外,人人都可以修,有修就有得证,只是时间上长短不同而已。贤者若有兴趣禅修自己来见法,最好能亲近一位有经验、具善巧、慈悲的合格禅修业处指导老师教导下修习止观禅。如果您过去世的巴拉密够强,再加上适当的精进和努力,也许您一下子就可以修上路。在修完止观禅后,可以再依自己的意愿继续迈向解脱道或转修菩萨道。所有立志要成佛的行者都必须要经过这阶段,这是常理,就像一个要读大学的学者都要经过中小学的教育一样。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7-5-2008 02:3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5-2008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亡与投生之间没有任何的间隔乃是佛陀发现的法则与真理,也是佛教不共外道的无我思想与缘起本义,显现出生命在轮回之中并没有一个“我”、“真我”或“本体”在流转。如果在任何佛教的思想中存有「死亡与投生之间有个连接体」、「灵魂在佛家名曰神识,乃真如本性不觉所变」、「人死后其神识会离开身体入中阴」、「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称为亡灵」、「灵魂是佛性与无明的和合」之类的见解,那么已经很明显的违背了三相的原则,不是佛陀所宣说的自然法则,因为佛陀无数次的告诉弟子们在自然界中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可以被执取,佛陀也无数次告诉弟子们执取“我”的过患。有灵魂、中阴、神识就是代表着有个“我”,人们就是因为执着这个“我”而遭受无始的痛苦;人们也是因为这个“我”而互相排斥、互相残杀、互相欺侮,这个世界也是因为这个“我”而搞得一潭死水,为何自称是佛弟子,却又不肯相信与接受佛陀的智慧呢?穿着象征“无我”的袈裟,却在打着“大我”的旗帜,真是有悔于佛陀了。

由于太多深奥莫测、玄远虚无,又无法透过有系统的修行法门来亲自验证到的理论和灵魂思想,再加上一些佛教传承很注重在死尸下心思,也很强调活人要先等死后往生到某个更殊胜庄严的他方世界时才修行佛法,所以佛教经常给一般人的印象是迷信、或者让老年人有个依靠,或者在等死的老人宗教。更莫名其妙的是,有某些人一听到佛教或者一看到出家人就喊大吉利是,原来在他们长久的观念中,通常家里有丧事时才会想到佛教,而出家人的工作就是专门主持葬礼的仪式,专为死人念经而已。

佛教本来只是佛陀对世人所宣说的教育,是让我们更了解自然界法则、宇宙人生的教育。佛法并不是要等死后才能体证,智慧也毋需等死后才能启发,「法」是佛陀为正在活着的人宣说的,而且是人人都有机会就在当生体证到的。为了自己的福利,希望那些没有全面了解佛教的人们不要误解佛教是迷信、消极、专门超度死人的宗教,某些佛教传承的所作所为并不代表着其他的佛教传承。未经「十不依」原则来审查核定就一竿子打翻整条船的态度是不可取的,而且很危险,会为自己造下毁谤的恶口业,为自己带来长夜的不幸和伤害,因为目前还有许多清净圣洁的出家人和修行人正在努力净化内心,做好福田的工作,他们也正在为世间人群的福利作出伟大的奉献。有智慧的人在未经过推本溯源,慎重思虑之前是不轻易下判断和评论的。

掺杂了灵魂见的佛教法门并非不好,至少也有灌输因果、业力、轮回、伦理、慈悲喜舍、推广人天善法、救济苦难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赞叹与随喜的,尤其是像现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断灭见[34]于今为烈的社会,更需要频切的注入善法的镇压剂,以克制断灭见这种癌细胞扩散。只要是善法,能导人向善的,都是值得推广的,然而,为了究竟灭苦而非常难得的走入了佛门,却在佛陀的“掌外之叶”周旋,舍本逐末,那未免太可惜了。百千万劫难得遭遇到的不死甘露水,虽然如今已经无法喝到百分之百纯正的不死甘露,但至少还有机会选择比较接近纯度的,而非那些已经掺入蜜糖或奶,比较好喝但已经失去不死功能的甘露。当然,选择权还是在于个人,比较好喝的、方便的,肯定会比较广受欢迎,这是人之常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断灭见(ucchedaditthi)有三类:
1. 无因论——苦乐无因;偶然论。
2. 无作用论——作善恶没有果报。
3. 虚无论——人死归灭;无因果业报;无三世轮回。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9-10-2014 04:39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7-5-2008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5# maxstudio 的帖子

贤友,想回来“自己”乃是一堆心、心所、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和食生色这些零件的综合体,再简单就是一堆名色法在生灭生灭而已。是否说解脱是无意义. 因为没有谁在受苦, 也没谁去解脱离苦?

佛陀当初不肯教迭瓦达答止禅, 而是叫教迭瓦达修解脱的法门. 但迭瓦达答切从阿难尊者学得止禅和神通的方法. 可惜止禅不但没有使他的内心净化而是他的野心更加增强而导入歧途...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7-5-2008 03:5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5-2008 07: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惊叹啊~!
末学看了仁者的解释后,惊觉发现末学的体验就如仁者所言,名色分别智阶段会察觉在它们之内或背后并没有一个主宰者、造作者、不变的本心、真如、如来藏存在。就禅宗而言如果参禅者还认为有一个不变的本心、真如、如来藏存在其人即还没有悟道。在此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本心,真如等只是一种形容词,并非许多人认为的实有一个真如的存在。因此简单的说就是名色分别智阶段所差觉的现象与真如等有些相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5-2008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7-5-2008 02:49 PM 发表
贤友,想回来“自己”乃是一堆心、心所、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和食生色这些零件的综合体,再简单就是一堆名色法在生灭生灭而已。是否说解脱是无意义. 因为没有谁在受苦, 也没谁去解脱离苦?

佛陀当初不肯教迭瓦 ...

贤友,因为生灭的逼迫,所以是苦;因为无常的逼迫,所以是苦,解脱这些苦怎么没有意义呢?难得贤友没有感受到普遍性的苦吗?
因为佛陀知道迭瓦达答以不正确的心态修禅,所以并没有给他禅修业处,但阿难尊者没有他心通,并不能觉察到存在他内心的野心,才教他修定业处。贤友是在提醒我们以一颗正确的心态修止禅是非常重要的事。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8-5-2008 07:0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5-2008 07: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觉有情 于 18-5-2008 07:54 AM 发表
惊叹啊~!
末学看了仁者的解释后,惊觉发现末学的体验就如仁者所言,名色分别智阶段会察觉在它们之内或背后并没有一个主宰者、造作者、不变的本心、真如、如来藏存在。就禅宗而言如果参禅者还认为有一个不变的本心、 ...

赞叹随喜,Sādhu!善哉贤者的真实体验,哦......原来真如、如来藏只是用来形容某个修行的层次吗?看来是真修行所带来的体验的确不一样,胜过苦读百年书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5-2008 07: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2-6-2010 11:35 AM 编辑

不扯远了,建立在无我的原则上,我们就了解到有情死后并不是先变成灵魂、亡魂、中阴身或冤魂之类的形体,然后向过去得罪过他们、与他们有怨仇的众生进行报复,一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后才去投胎,这些都是没有根据佛陀的教法的,只是民间的迷信而已。一个有情死亡后并没有得到任何选择的余地,他不能依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要不要投生?死后先了什么愿再去投生?几时要投生?这些都不能得到选择的,因为一切有情包括佛陀都不能违反因果业力的法则。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真的被鬼神纠缠骚扰的事件,这都是与过去的不善业有关系,在下面我们还会继续探讨这课题。许多的鬼神骚扰的事件也有些是心理作用。我们的心是非常有力量的,勿向心输入不正确和负面的讯息。在不断的自我灌输和暗示之下,原本不存在的冤亲债主也因为心产生的色法影响而变得幻真莫测了。无论是真是假,如果一个人学佛之后内心出现极大的转变,原本恶的变善,已经善的变得更善,即使真的有冤亲债主纠缠也很容易受到感化,因为鬼神对人类的起心动念很敏感的,当他们感应到我们身语意上所散发出的戒香、慈悲与善意时,冤亲债主可能转为护法神(像保镖守护一样)也说不定的,还跟随我们一起踏上净化内心的清净之旅呢!

打小人能除厄运吗?
相信在某些日子时,我们偶尔会看到有些人坐在路边手拿着一只鞋,一边念念有词,一边拍打纸制人形公仔。一些不懂得华人民间习俗的人们也许会纳闷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呢?原来这是华人每年在惊蛰之日进行“打小人”的仪式以宣泄内心的不满,希望能将身边一些阻碍自己运程的小人赶走,并且将厄运解除,这里的小人也就是所谓的冤亲债主了。

“打你这个小人面,等你成世都犯贱;打你这个小人眼,等你考试得鸡蛋;打你这个小人肚,等你日日给人告;打你这个小人脚,等你有脚无得著……”还有调有韵呢!句句都是很阴毒的诅咒。对于港剧迷来说,也许会对以上的香港打小人口诀很熟悉吧。其实这是一个很愚蠢的行为,为什么呢?因为在因果法则上,整个打小人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却在伤害了自己,句句的诅咒就像毒药一样一点一滴地滴在自己的心田里,因为诅咒是新的苦因。诅咒别人,有一天会得回诅咒的结果;祝福别人,有一天会受到天地的祝福;拿粪便丢人,无论有没有丢到人,自己的手先沾粪臭;以香水洒人,无论有没有洒到人,自己的手先沾到芬香。


打小人这种迷信无不在显露着那些以自己为中心点的人们总是希望改变外境来顺着他们的心,要整个世界来顺他们的意愿而不是尝试要改变自己的内心来看待事物。试问外境能够轻易改变吗?当然这是不容易的。殊不知这种迷信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以外,同时还在累积一大堆嗔心的恶业一直在恶性循环着。

打了什么小人之后,由于内心的作意并没有转变,在面对一样怨嗔的人事物时,内心依然照着旧模式生起烦恼。做一个人怎么能避免遇到不喜爱的人?试问小人能赶得了几个?所以烦恼屡次三番的生起,因为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在外面,而是自己的内心里面。若一个人的心必须要依赖外境才能快乐的话,那么他将永远得不到快乐;若要把所有冤亲债主和小人完全赶走后他才会安乐的话,那么他将永远得不到他所要的安乐,因为他允许自己的心做这些冤亲债主和小人的奴隶,让小人左右着他的心境。世界如何看待我们,我们改变不了,他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

凡是遭遇到的不顺境、挫折或顽疾,都不应当老是以为是冤亲债主们在作崇。一些人染上恶疾的原因也许是生活不检点、日夜颠倒、烟酒不制、缺乏运动、又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等,这只能怪自己,怎能全赖在“冤亲债主”身上去?过去无量始以来曾经造过的善恶业,虽然不是所有的业都能产生结生心的令生业,但也会以不同形态的业力如支助业[35]、阻碍业或毁坏业[36]来对我们的命运造成一定的撞击力,这些业所产生的种种色法和正、负面能量都能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发生错综复杂的作用和影响。如果当下有过去的恶业成熟时,五门(眼、耳、鼻、舌、身)所领受的所缘皆是不可喜所缘。如果不如理作意[37]的话,嗔根心将执行心路过程的速行作用,新的不善业又被造下了,并在未来因缘成熟时又带来相应的恶报,恶性循环,没完没了。

佛陀常教导我们应当每天如此思维及反省:我们是自己业的主人,我们是自己业的继承者,我们是因为自己的业而生,我们是自己业的亲族、同伴,我们依赖自己的业之支撑而存;不论我们造的是善业或是恶业,我们必将承担受报,这是肯定的。因此,我们应当常思维我们所遭遇到任何的不幸、逆境、病痛、障碍等等都是源于自己过去所造下的不善业感召的果报,不要什么都赖在冤亲债主或他人身上。如果能每天这样如理思维的话,虽然智者与愚者体验同一样的不可喜所缘,但有如理作意的智者,心路过程的速行心却是与智相应的善心。

上座部佛教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果报如此,速行可变」。已经成熟的果报是已经无法再改变,但心态依然可以通过如理作意来转向善心,跳出恶性循环。所以一个真正在实践着佛陀教导的人,他内心是没有什么冤亲债主的观念,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业力所感招,因为他相信只有自己的行为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于是,他勇于对生命负责,对顺逆境都能保持一颗平等、包容和勇于承受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支助业(upatthambakakamma)是没有机会成熟以产生结生的业,但它可以支助令生业,延长或强化令生业所产生的善恶报或五蕴。支助业对善趣的影响是使受报者更长寿、健康、丰衣足食等,对恶趣的影响是使受报者长寿,延长痛苦的寿命,遭受到更多的苦果。

[36]毁坏业(upaghātakakamma)可以是善或不善;它可以破坏或中止了较弱的业,不令它继续产生果报,而自己取而代之来产生果报。

[37]作意manasikāra)是心造业之前发生的一个阶段,能决定往后心的速行素质,就如船的方向舵和汽车的方向盘。如理作意或如理思维是对的、如法的、有智慧的、带来清净与增长善法的注意方式,使心对无论可喜或不可喜的所缘都能生起善心;反之,不如理作意则使心对任何可喜或不可喜所缘都生起不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5-2008 07: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6-2-2010 09:02 AM 编辑

若真的要在上座部佛教里套上“冤亲债主”的字眼,那么,比较恰当的意思是指我们在过去长远的流转里曾经结过恶缘的众生。你我已经在过去世有过无数次的冤冤相报,一次又一次的互相残害,你做畜生时我杀你,我做人时你砍我头,我们彼此因互相报怨时所流过的血液与眼泪,比四大海洋的水还要多;我们彼此之间互相厮杀时所堆积的骸骨,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再这样下去我们之间的怨恨会何时了呢?是否应该继续让我们的血与泪填满另一个世界的大海洋才罢休呢?是否应该继续堆积另一座比喜马拉雅山更高的大骸骨山才要了断呢?有智慧的人都会想到:够了!是时候我们应该要来个终结了,对方不切断就由自己主动切断吧。

现在就让我们向过去因为愚痴和无明所造的种种罪恶,我们所得罪、伤害的冤亲债主请求忏悔,下定决心要改过自新,净化内心的尘垢,从这种恶性循环里解脱出来,不再彼此互相伤害。若现在还要承受过去恶业成熟的果报,那么就让我们以一颗清明的业果思维、惭愧心、忍耐、包容、慈心、赔偿之心勇于承受吧!生命的勇士是敢做就敢承担,敢造苦因就勇于面对苦果,在消耗苦果的同时不再为未来造下新的苦因,这是上座部佛教对待“冤亲债主”的阐释与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5-2008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6-2-2010 09:06 AM 编辑

有婴灵吗?

随着人伦堕落,堕胎普泛,婴灵是近几年来被列入“冤亲债主”的热门名单之一。所谓婴灵,是指不幸被堕胎、胎死腹中,或出生不久就夭折的婴鬼。其实婴灵也是“人死后做鬼”所孳生的另一个姐妹错见,只是稍为把“大人”换小而已,就有了所谓的:婴儿死后做婴鬼,小孩死后做小鬼。


在还没有进入探讨婴灵这课题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一些佛陀的教法。如果一个人真正的用心去了解佛陀的教法的话,那么「人死后变鬼」或「人死后先进入中阴」这些观念将会从他的思想中根除。通过佛法的实践与次第的禅修,他的观智将使他亲自透视到生死轮回的规律或缘起法。这时他将会发现人,无论是男女老少,死后不一定会投生为鬼;他也将发现所谓的中阴身也只不过是一种不存在的概念。

根据佛陀的教导,在死亡之后,还在轮回的诸有情将依着他们临终前成熟的业力投生到与他们的业力相应的四种生存地(
bhūmicatukka),即恶趣地、欲善趣地、色界地以及无色界地;详细又可为三十一界地狱、畜生道、鬼道、堕苦趣的阿修罗(asura)、人道、六层欲界天、十六层色界天以及四层无色界天。所以人死后未必一定做鬼,要依临终时所成熟的善或恶业决定投生之处。不过「人死后多数会堕落恶道」这句话倒是肯定的,在《增支部·一集·不放逸品》里佛陀有说到:



『人死后能投生于人、天的有情是非常少的;


相反的,人死后投生于地狱、畜生、鬼的有情是非常多的。


天人死后再投生于人、天的有情是非常少的;


相反的,从天死后生于地狱、畜生、鬼的有情是非常多的。


恶道的有情死后生于善道是非常少的;


相反的,恶道的有情死后再投生恶道是非常多的。』



有情如果放任心不加以控制,会很自然地趋向於恶,这就是心的倾向,正如水自然地从高处流往低处一样。一旦堕落恶趣想要翻身是非常困难的。如此,恶趣就像有情的“老家”,而善趣只是有情短暂的枢纽而已。

接着,让我们认识有情在临终时会成熟的四种业。除了所有已经断尽烦恼的圣者之外,一切有情在今世或过去世曾经造作过的善恶业,都会以业、业相或趣相的任何一种影像呈现在于临终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以业成熟的次序可分为四种业,它们是:重业(garukakamma)、惯行业(ācinna-kamma)、临死业(āsannakamma)和已作业(katattākamma)。如果一个人当生曾经造过任何一项五逆罪,即弑父、弑母、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分裂和合僧团以及不能改变的邪见[38],这些都是属于重业,这种业强得会使一个人下一世必定堕落到地狱,其他的善业,哪怕是极重的善业都无法阻止。善的重业则是证得禅那,如果一个有禅定的人有意愿投生到梵天界去,那么他只需在临死之前保持着他的禅那,那么他将如愿以偿的投生到梵天做梵天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这里的邪见是指断灭见,也是所有邪见中最严重的邪见。当一个凡夫这一世的生命即将走到尾端时,投生到下一世的征兆如业、业相或趣相可能开始在临死前几天乃至几个星期前就显现。如果一个持有断灭见的人,虽然将投生到恶趣的业、业相或趣相已经非常明显的呈现,但他依然坚持着断灭见不舍弃,那么这种邪见将成为他的重业,下一世肯定会投生恶趣,于此也可称为「定邪见」。若能在临终前及时悬崖勒马,放弃该邪见的话,那么这些业、业相或趣相也会随之改变,就未必一定投生到恶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5-2008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2-6-2010 11:39 AM 编辑

若没有造下任何重业,一个人习惯性时常造作的善恶业会决定临终者将投生在哪里。在死亡到投生中,业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不可预知,在临死时有无数的善恶业在角力着,看哪个力量比较强的就先成熟。我们也不排除一个日常行善的人因为过去一些恶业在临终时成熟而投生到恶道去,我们也不排除一个暴戾恣睢的人因为过去一些善业成熟而投生到善道去,只能致以或然率(probability)或可能性来取代完全肯定发生会来得更适合。我们只能说一个时常住于善心,努力过圣洁生活的人投生到善趣的或然率会很高;反之若一个人平时常生起的心念是不善心,那么死后投生到恶趣的或然率也会比较高。


一个人在临终时,能把持好心念的能力有多高,投生到善趣的机会就有多高。要知道自己有没有把握在临终时守好自己的心念,现在就给自己做一个简单的试验吧:闭上眼睛,想象在这十分钟之内的任何一刻你就要死了,现在就只是把心完全地专注在呼吸上,看看自己是否能够在这十分钟内一丝微细的妄念也没有生起,完完全全地安住在呼吸上 。。。。。。。。。。。。是不是很困难呢?是的,现在我们处在舒舒服服的状态下要守着自己的心念都那么的艰难了,更何况在临死时要面对身体分崩离析的剧痛以及气息奄奄的状态下守着自己的心念,几乎是高不可攀。所以,平时没有训练心的人只能靠着惯性业,在平时就养成好习惯,常生善念和多做善事来提高自己投生到善趣的或然率。



如果没有造下任何重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惯性业,临终者在临死前回忆起过去所造之善恶业,这就是临死业。通常对生命带来重大冲击的和一些印象非常深刻的事件会对当事者的心构成不可磨灭的记忆,该事件很容易在临终时又被忆起而形成临终业。

掌握了业成熟次序的法则,在佛陀时代就已经有了临终助念,帮助临终者提起正念,忆念三宝的功德以及回忆曾经造过的善业。在缅甸有这样的传统,当一个人行了善后,他会把善行记录在一本“善行簿”里,亲属们会在他临终时把“善行簿”里的善行一一念给他听,帮助他回忆起以前曾经造过的善业,以让他有好的投生。

对于在母胎的胎儿或刚出生不久就夭折的婴儿,他只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走完生命的旅程,当生并没有造过什么轻重的善恶业,也没有习惯性造作某些善恶业,这时在他的临终速行所呈现的业就是已作业,即是依着过去世轮回时曾经造过的善恶业哪一个在临死前成熟,然后就在六道中的任何一处再继续他的生命之旅。照以上的原理,婴儿死后未必一定投生为鬼来纠缠活人不休。

然而,我们也无可排除鬼婴的存在性,因为已作业也有可能导致投生在鬼道的业。不过,即使真的投生在鬼道的亡婴也未必会继续缠在生母身边,可能依自己的业力投生在另一个鬼道家庭,因为一些鬼道众生依然会生育鬼子女,看跟谁的缘份比较深。那么,万一真的有这类鬼在缠着那该怎么办?

笔者有一位亲戚近几十年以来都一直被非人在身边围绕着,怀疑是在怀第一胎时,意外流产的胎儿所投生的依他施活命鬼仔。平时在家里不时会听到离奇的声响,又无可得知其源头。开门时常感觉会有一阵风从身边疾过,她儿子也时常声称看到不明的影子。不过这鬼仔的出现大致上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很大的骚扰与不便,亲戚早已经习惯了“与鬼共舞”。当鬼仔制造些噪音时最多叫他停止,有时鬼仔还会在他弟弟(如果他没有被流产死亡,他是排行最大的)要考试时“叫”他起来温书。就这样,亲戚与鬼仔和睦共处了几十年,一直到不久前笔者就照上述所提到的方法,建议她把皈依三宝、布施、持戒、诵经等功德与身边的鬼仔分享,现在家里再也没有发生过什么灵异事件了。这里有两个可能性,一是接受并随喜功德后,随喜功德的善业成为毁坏业,终止了鬼的令生业而脱离了鬼道投生善趣;二是随喜功德的善业成为阻碍业,对抗鬼的令生业而成为更有福报的鬼或守护神,改善了他在鬼道的生活。

有相似以上个案的为母者,或者曾经堕胎的女性不妨试一试上述的方式,尝试把修十福业之功德回向给亡胎。如果不幸在胎中死掉的胎儿投生在鬼道,而其业力又导致投生做依他施活命鬼,又很很巧和与自己的缘份太深,纠缠在你身边的话,那么,修十福业的功德不止能够帮助到人鬼两方,也能够为自己的现世与未来世带来长远的饶益和幸福。真正能够帮到你与亡婴的人是你自己本身的功德,而并不在于他人、法会或仪式。而且,亡婴与母亲之间的心灵感应会比较深,别人可能因为钱而做超度法会,商业味较浓,少了一份真心诚意。

祭拜鬼婴、为亡婴立牌位、超度亡婴的普及其实也在意味着有一些曾经堕胎的女性因为时常受到良心的责备,为了安抚自己内心的焦虑不安而作出一些弥补而已。很多人都有着错误的想法,认为自己做错事后要时常懊悔,如此才会对得起内心的良知,殊不知自然界的真实法是:懊悔、伤心、悲伤、自责都是属于不善法,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不断造下新的苦因。每一次内心生起懊悔、伤心、自责,就像再捡起曾经严重烫伤自己的火炭,让它再次烫伤自己一样。很多人投生到恶道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临终前对不好的记忆生起懊悔:“呜……我做错了那件事,我不该做那件事……”因为临终前的懊悔,他想惩罚自己,因而投生到恶道去受苦。

在此也顺便说明为何懊悔会导致投生恶道。有五个原因导致有情一世又一世无止尽地投生,它们是无明(avijjà)、爱(tanhà)、取(upàdàna)、行(sankhàrà)与业(kamma)。一个人能投生做天神或人是因为无明,以为有个天神或人,其实天神或人只是一堆名色法的组合而已,对天神或人的生命有爱而执取天神或人的生命,然后造作(行)了种种善的身口意而有了业力,当业力成熟时就让他如愿投生做天神或人。同样地,一个人会投生到恶道里去也是因为无明、爱、取、行与业,这也在表示着因为有对恶道生命的爱和执取,他想要投生到恶道,并不是任何人逼使他去。也许很多人会纳闷,有情对善道有爱和执取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恶道那么苦,为什么会有人想要去?偏偏就是有很多人喜欢去恶道,就如那些希望自己死后做鬼的人们一样,由于无明而以为有个鬼生命,对鬼生命的爱和执取,造作种种不善的身口意行为而产生了投生做鬼的业力,当业力成熟时就让自己如愿的做鬼。

做错事要忏悔,而不是懊悔。忏悔与懊悔不同的是:忏悔是当自己知错后,下定决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完全放下,不再挂在心上,再来是“不断加入淡水”补救。何谓“不断加入淡水”呢?佛陀在《盐块经》(A.3.10.9)中给了盐块的譬喻:当一块盐放进一个小水杯里时,小水杯里的水会咸得不堪饮用,但把同样大小的盐块投进恒河时,恒河的水却不会因此而咸得不堪饮用。这里的盐块是指恶业,水的咸味是恶业成熟时所要承受的果报,淡水是指善业的功德。在上面的譬喻里,是恒河的水把盐份弄消失掉吗?当然不是,盐份还在恒河里,只是淡水太多,盐块的咸味起不了什么作用而已。同样的道理,虽然善业不能抵消恶业,但是当一个人的功德像恒河的水那么多时,即使恶业成熟也不会觉得那么苦,破坏力不会太大,甚至会显得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记得哦,做错事不要再懊悔、伤心、自责或惩罚自己,因为懊悔、伤心、自责、打压自己是不断在水中加入盐块,让水更咸而已,反之是更要精进积极地修十福业,多多累积功德,连续不断地加入淡水,这才是最实践有效的补救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5-2008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赞叹!后学对贤友的知识赞叹不已,也令后学非常渴望能如实知见佛陀的教法!

由于后学的Abhidhamma知识只是从一些书本东拼西凑,所以有很多地方还是搞不懂。

在有情实修的时候,在心所依处里有众多的心生灭,此起彼落,怎样可以分辨未来的死亡心呢?

p/s:贤友会参加Pa Auk师星期二的禅修营吗?几点钟check-in、报到呢?

[ 本帖最后由 v4820 于 18-5-2008 09:3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5-2008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4820 于 18-5-2008 09:36 PM 发表
赞叹!赞叹!后学对贤友的知识赞叹不已,也令后学非常渴望能如实知见佛陀的教法!

由于后学的Abhidhamma知识只是从一些书本东拼西凑,所以有很多地方还是搞不懂。

在有情实修的时候,在心所依处里有众多的心生 ...

在学现在已经在新加坡了,正在与帕奥僧团在一起,明天午后我们将进入双林寺,开始为期三个星期的密集禅修营。这次的反应非常的热烈,在正式公告还没有出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询问报名,人数已经超越了舒适状态,但为了如实知见法、体验佛陀教导的法,为了亲近圣洁的僧团,许多有慧的人们都不介意住得拥挤一点,他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年假、与亲人团聚的时光、和克制诸欲乐,临时舍掉世俗的杂务,专注禅修业处。贤友,愿有一天您也是这些有慧人的其中之一。死亡心是当您修到缘摄受智观照过去和未来的名色法时要自己去辨识到。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9-5-2008 11:2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5-2008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2-6-2010 11:51 AM 编辑

超度法会有效吗?

至于目前一些流行的超度法会,对其效果依然有所保留,因为最重要的是受超度的对象是否有生起欢喜心随喜功德,如此方能形成鬼生命的毁坏业来帮助这些依他施活命鬼众脱离鬼道。否则,也许依他施活命鬼在法会中饱食一顿后又跟着回家,或者那天他根本不在现场,或者他不懂得随喜,或者指定的亡者根本不是投生在鬼道。所以建议以一切众生之名义或者以过去世所有投生在鬼道的亲戚血缘之名义作布施超度最好,而不只是以某某个人的名义,太不划算了,而且显得心胸不够宽敞。一根蜡烛原本是可以点亮无数众生的心灯,产生的功德也相对更宽绰富余的,但是,许多人总只喜欢以某某人、某某合家之名作布施而限制了功德的浩瀚扩充,那实在是很可惜的。


如果法会真的可以超度到这些曾经是亲戚血缘的依他施活命鬼脱离鬼道的话那很好,如果不行或想要更“保险”,双管齐下的话,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十福业,把善业的功德回向给他们。超度法会不是每一天都会有,但修十福业的功德,每天有做,每天就得,又不必花什么超度费。其外,十福业所产生的功德是并非这些超度法会所能比拟的,因为功德的大小并非依着表面的功夫、超度费多少、场面的华丽度或繁琐的仪式而定,功德真正的力量是源自于内心所散发的那份真挚、坦诚、正直、慈悲、无我、离欲、离贪、无害、无怨、无恚的思维与清净戒德的修持。只要动机与心态殊胜纯净,每一个布施的机会都让你成为功德主。


我们不能否定一些法会所发挥的效益,毕竟有些法会的过程的确会引发参与者的善心,带动了人们向善的宗教情操,也有无数的依他施活命鬼能获得临时的温饱,但一般上的法会只是太过于注重在仪式与排场的表面功夫,而忽略了内心的净化和内涵,导致许多参加过类似法会的人们回家后烦恼依然一大堆,贪嗔痴依旧主宰着的身口意。



中阴身是什么?
我们再一步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谈到鬼、死亡、投生时多少会牵涉到这类混淆又很敏感的课题,而且连许多不懂得佛法的西方人士都对这个名词很熟悉,甚至认为它就是佛教的代言和专有名词,这字眼就是“中阴身”了。

中阴身并不是首次缤纷登场,在上面探讨一些课题时也已经出现了好几回。在探求真理的基础上,有时不得不来个正面交锋。再次,这里并不是针对某些佛教传承而说,我们只是以一颗平等心、开阔明净的心,并依照佛陀所教导的自然界法则来探讨真相,对事并不对人或某某传承的探讨生命的问题。

死亡与再生的过程
通过严谨以及次第性又有系统的禅修,任何人无论是什么种族、无论有没有宗教信仰也好,信仰什么宗教也好,任何人只要能够依照佛陀给予的修行次第去实修,他将有机会亲身验证到两千六百多年前由佛陀所发现后宣说的掌中之叶。在佛陀的掌中之叶里,除了究竟名色法之外,佛陀也宣说了有情死亡后投生的法则。就趁着在这个中阴身被牵涉到的死亡与再生的课题,现在就让我们先一起以阿毗达摩来穿梭连目前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与心理学家乃至许多宗教学家都无法探知到的生命之旅──死亡到再生的轨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5-2008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7# maxstudio 的帖子

恭喜恭喜,又一个精华贴!随喜您法施的功德。

后学会以从住家来回的方式到双林室亲近僧团,这还是后学的第一趟..

[ 本帖最后由 v4820 于 20-5-2008 01:1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5-2008 09: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6-2-2010 09:16 AM 编辑

虔诚的在家佛弟子,A先生终生坚持守好五戒并积极行十善业。平时爱布施行善,每逢斋戒日都风雨不改的前往寺院供养僧团、受持八戒及禅修。假设A先生死亡后投生为欲界兜率天(Tusita)的男天人B,以下是当A先生在临死时所出现的临死心路过程。临死心路过程一般上是表现为意门心路过程,偶尔也可为五门心路过程,于此以意门心路过程为例:



图示说明:
所缘A先生临死时,是呈现于A先生的离心路过程之所缘,为六门的任何一门临死心路过程现起的业、业相或趣相之一。如果呈现A先生的离心路过程是业,那么A先生在这时候就像自动倒带般、重复“看到”自己在过去供养僧团、持戒等等行善时的影像,犹如重新回到现场再次造作一般;如果是业相,那么有可能A先生会看到比丘或比丘使用的钵、花、药物、袈裟等等这些过去曾经布施的物品;如果是趣相,那么A先生将看到诸天人、天宫、马车、闻到异香、或听到天乐等。

所缘—A先生临死心路过程的所缘,为业、业相或趣相中的一种。它也是下一世(即B天人)的结生心、有分心和离心路过程里死亡心的所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5-2008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6-2-2010 09:23 AM 编辑

心的真面目
[39]相续流(名法):

从上述的临死心路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心正在执行许多不同的作用。在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些心在临死时所执行的作用之前,让我们先了解心真正的本质。在实际情况下,心是没有形状或颜色,也非呈现为一横列,更不占有空间,但为了方便解释,上图的每一个心都以有颜色的符号代表。

一个心从生起到灭的时间称为一心识刹那(cittakkhaṇa),也是一个心的寿命,这个时间单位可以认为是最短暂的,在一眨眼间或闪电之间已经有上十亿个心识刹那过去了。若以名法的寿命为一个时间单位,那么一个色法从生到灭的寿命(物质刹那)等于十七个时间单位(心识刹那)。在极短的一心识刹那里只有一个心存在,绝对不可能有两个心共存。一心并不能二用,在一心识刹那的时间内,心只能取一个所缘为识知对象。

当前一个心对所缘执行了它的作用后还没有灭去之前留下了下一个心生起的助缘,前一个心灭去后下一个心就承接了前一个心的因缘而取代之生起,灭去后又有一个心接着生起......如此的生灭过程而已,这就是心本来的真面目,也是无常、苦、无我的本质。然而,由于心的生灭速度实在太迅捷且微细了,让有情误认为一切的感知现象都是真实存在,并同时发生的。其实内心所发生的实况只是不同的六门心路过程在前后交替生起而已,根本没有一个“我”或“本体”在感受与思想。试问在这世界上有多少已经被心蒙骗许久的有情能够接受如此的真相呢?

用心还是用脑?
在大脑封神的时代,人体生理学主张人脑是整体思维活动的主干,无论是记忆、语言、学习、逻辑、推理、计算、创造、想象、交感神经系统等等,都是由人脑在主控着,这也是人们所公认的常识。但事实上,人们的起心动念主要是由于心识生起,心的生起必须依在心所依处[40],而心所依处色活动于心脏,并是不在大脑!

有趣的是:自古以来无论是东西方的古人们在用字来表达感受时都不约而同的使用“心”来形容心境,而不是用“脑”字。所谓开心、关心、伤心、痛心、信心、broken heartbrave heart……看来古人们的直觉和智慧告诉他们是心在感受,是心在想,而非在大脑。心情和脑情,哪一个字比较属于感性呢?是心脏之处比较能够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认同吗?紧张时心脏会跳得很快,有压力时心脏会处于绷紧状态,伤心时心脏会显得很沉重,这些在显示心是在心脏处生起的。


当一位禅修者证得初禅后,禅修导师将会引导他利用智慧之光
[41]去观照自己的心脏之处来检查有分心和五禅支[42]。当禅修者进一步修到名业处时,他必须在自己的心脏之处来观照心中生起的善恶念,而不是在大脑。

随着现代医学仪器的进步,现在连心脏也可以移植到其他人身上,让心脏病人能够重获新生。然而,这些“换心人”接受的新心脏后,性情也频频出现了奇特的转变,他们大部分都继承了捐赠者的性格、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托心脏移植手术所带来的“后遗症”,最近有一些专家不得不提出心脏细胞具有记忆功能的观点。虽然真实例子显然,但许多科学家依然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心(citta)是诸根之识或对目标(所缘)的觉知,有时称作心王,因为它领导诸心所来对目标作全面的认知,心也不能毫不依靠心所与色法而单独生起。心纯粹只是认知或识知目标的过程,并有自己识知的对象,此识知的活动必定是生灭的无常法。除了识知活动之外,它并没有一个属于造作者或工具的实际个体,这些定义显示了并没有一个自我或本体在实行识知的活动,也不存有能够单独运作、能记录、执藏与导出诸业的识,这是与某佛教传承所定义的识、本心等全然不同。心一共有八十九种(更详细的有一百二十一种),在有情的生命流里分别执行十四种不同的作用,即结生、有分、死亡、转向、看、闻、嗅、尝、触、领受、推度、确定、速行与彼所缘。在欲界有五十四种心,即十二不善心、十八无因心和二十五美心。

[40]心所依处(hadayavatthu)是心依之生起的地方。在五蕴世间,所有欲界众生和色界梵天人的名法不能离开色法而生起,也就是说一切心与心所必须由色法支助才能生起,而这色法就是在心脏里的心室的血。在《清净道论》(Vism.409)里有提到:「所以比丘,广大其光明,以天眼而见他人依附于心脏的血液的色,寻求他的心。若心欢喜时,则血红如熟了的榕树果;若心忧悲时,则血黑如熟了的阎浮果;若心舍时,则血清如麻油。」

[41]当一个禅修者能够把他的心训练到能够很长时间专注在某一个目标时,他的心已经有了很强的定力。有定力的心能够产生许许多多优质的心生色。心生色是由最少八种究竟色法组成,在这八种究竟色法当中的火界又产生许许多多代有力的时节生色,这些时节生色的颜色是明亮的,再加上不计其数的时节生色在体内与体外的任何一个方向扩散,让禅修者能体会到从身体散播出来的光,这就是智慧之光。在智慧之光的辅助下,他能够如实观照自己身心的运作和本质,进而启发内在的智慧。


[42]五禅支是五种成就初禅的心所,它们是寻(vitakka)、伺(vicàra)、喜(pãti)、乐(sukha)、一境性(ekaggat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4-2024 03:04 AM , Processed in 0.06099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