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994|回复: 106

你们觉得服用营养补充剂会增加死亡率还是会使到身体更健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4-2008 07: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们觉得服用营养补充剂会增加死亡率还是会使到身体更健康?各路英雄请留下意见!!
单选投票, 共有 76 人参与投票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4-2008 09: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气功]

天然的蔬果就是很好的营养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4-2008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楼等下又是争到乱的,怕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4-2008 04: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annsy 于 24-4-2008 09:05 PM 发表
天然的蔬果就是很好的营养剂.

你说得对,可是农药方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4-2008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单单靠饮食,真的能摄取足够的分量吗?现在的农产品,多数都使用农药、复制技术。要摄取足够分量的某维生素,我们就必须吃5-20公斤的某食物。
那么多分量,当然会提高死亡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4-2008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药物的功能是对抗病毒与疾病,我们只在必需时才摄取。营养的功能是维持健康的生命,我们必须依赖营养生存。
*儿童依赖营养素发育成长
*成人依赖营养素活动工作
*病患依赖营养素恢复健康
人体组织多必须依赖各种不同营养素来生存,我们的生命也是依赖营养素促进成长,提供精力,新陈代谢,免疫功能,减缓老化,改善病痛等。所以要选择天然合成营养素而不是人工合成或化学合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8-4-2008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yuki 于 28-4-2008 03:51 PM 发表
药物的功能是对抗病毒与疾病,我们只在必需时才摄取。营养的功能是维持健康的生命,我们必须依赖营养生存。
*儿童依赖营养素发育成长
*成人依赖营养素活动工作
*病患依赖营养素恢复健康
人体组织多必须依赖各种不 ...

我赞同你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4-2008 06: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服用过量当然有一定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4-2008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激励天使 于 25-4-2008 04:01 PM 发表

你说得对,可是农药方面呢?



所以农药方面的问题必须解决咯!
天然合成的营养素就不能称为天然了,因为里面有加一些东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4-2008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建议你们去了解一下营养的祖先也就是纽崔莱的创办人卡尔宏邦所创办的营养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4-2008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营养素或维生素要摄取的刚刚好,不能过少,也不能过量,有些维生素过量反而造成健康有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4-2008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我们每天吃的,未必达到我们所需要的营养
营养补充剂可以帮助到
但是象你所说的,不能过少,也不能过量,就ok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4-2008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当我们以患病的时候就表示营养素不足了,所以就要摄取更多的营养来调好身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7-2008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annsy 于 29-4-2008 01:24 PM 发表



所以农药方面的问题必须解决咯!
天然合成的营养素就不能称为天然了,因为里面有加一些东东的。

是的,被萃取出来的维生素已不是食物了,不管它是否萃取自天然的植物。
橙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但维生素C却不是橙;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蛋白质不叫大豆,大豆是食物,而蛋白质是一种化学成分,人是靠吃食物长大的,不是靠吃蛋白质长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8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 不要过分吃,应该还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4-2011 08: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間最壞的就是維他命

Subject: 《維他命-芬蘭政府實驗報告》

最流行的維骨力一樣,吃太多其實因為軟骨增生過多,進而形成骨刺, 所以維他命的相關藥品或食品,其實不能吃太多 , 天然的最好

芬蘭政府耗資4300萬美金所做的一個實驗,是全世界最大的維他命實驗,用了29000人,高達5-8年之時間,找集了20000多人(吸煙的人),讓他們每天吃維他命A與維他命E,另一組(控制組)則沒吃。過了5年,8年,發現每天吃維他命A與維他命E的這些人得到癌症、死於癌症的比率高出18%。 更重要的,他們發現現有吃維他命E的這些人得到心臟病、死於心臟病的比率比控制組高出50%。

這樣的一個報告出來以後,科學家們的臉不知要往哪擺!因為我們一直以為從小型實驗室的研究,不是發現維他命E能防止我們的血管硬化?應可以防止心臟病,為何在此一個大的實驗,且是政府做的實驗,會給我們一個完全相反的效果!

此時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署(FDA)就出來做解釋,Dr. Victor Herbert 他說:

『當一個維他命含在一個橘子裡時,我們稱它為一個抗氧化劑(antioxidant),可以防止心臟病,防止癌症,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好處的,但是當此維他命C離開這個橘子以後,這個維他命C它就稱為 prooxidant,也就會製造上億以上的自由基,此會造成心臟病、癌症,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害的』。所以,維他命本身有此兩種型態。橘子是神造的,維他命C是人造的。人造的比不上神造的。

身為一個科學家,是絕對無法走進實驗是創造出一個橘子,一粒蕃茄的。

在一個橘子,一個蕃茄裡面,含有很多種的營養素,如今,我們連這一萬多種營養素,是那些營養素都不清楚,我們哪來的智慧與權利來告訴社會大眾,其中最重要的營養素是維他命呢?我們還沒有這樣一個智慧與權利。

一個完整的食物才是真正的營養。

我們人常常有一個比較不好的習慣,那就是任何我們聽不懂得名字,就會認為它比較好,台灣沒有的東西我們也會覺得它比較好一點。

如廣告上新的化學名稱就會認為它比較好一點,例如蛋白質、安基酸、酵素、抗氧化劑,此一系列各種各類的化學名稱,我們沒聽過的就認為它比較好,但對於我來說,我不認為它們不好,而是我比較關心我們是如何把這些維他命C從一個橘子裡拿出來?

讓我來問你一個問題:

你要喝有咖啡因的咖啡還是沒有咖啡因的咖啡?

注意聽喔!不要喝有咖啡因的咖啡。因有咖啡因的咖啡會刺激中央神經系統的,心跳速度加快,還有會增加皺紋。

但更不要喝沒有咖啡因的咖啡。因為把咖啡因拿出來要用一種化學藥品,此化學藥品已被證明為致癌的化學藥品,所以今日美國的衛生局已禁用,現在是用第二種的化學藥品。所以並不是咖啡因有多麼不好,而是如何把它拿出來的問題。

今天美國的衛生局向國會提出一個專案,希望美國國會把維他命和礦物質的東西列為藥品,讓所有的人無法在市面上自由的購買到。(這是美國的政策。)

因為他們發現維他命帶來很多的副作用,所以美國衛生現在印出很多的小冊子上面寫著:

美國每年有30000多個兒童在母親認為維他命沒有副作用而大量給小孩吃,結果導致中毒現象。

今天維他命的使用量是依大人的量而定,而非依小孩來定,所以小孩來吃是過量的。

另外,當我們體內有過多的維他命C時,血液的鐵質會上升,很容易得到心臟病和癌症。

同時我們也發現過多的維他命E會造成關節炎。過多的維他命D會造成肝的受損。

過多的維他命B12會造成中央神經系統的損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5-2011 04: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常人的消化系统是能消化并代谢出身体所需的营养的
只有有病的人需要通过补充剂来补充不足
有调查显示,有些维他命如果以补充剂分量来吃的话甚至会危害身体哦!
所以啊~均衡的饮食最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5-2011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营养辅助品是现代人的必须品!!!!!这是一定要教育的!
不是为了要长命,而是要更健康!!这是我个人看法~
健康=省钱+为家人着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11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  使身体更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11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无敌是寂寞


我的看法和你恰恰相反。
有一句话叫过犹不及,那就是宁愿不够,也不能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9-2025 02:40 PM , Processed in 0.15931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