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第二

如何达到正见的不动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0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v4820 的帖子

v贤友太谦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4-2008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靠现世的努力,一样都有机会。果的成熟并一定是前世的因。

《清净道论》和《阿毗达摩概要精解》都有提到,每当我们造业时,都会在此生、下一生和未来的许多生产生果报,直到此业的业力消耗完为止。因此,有说:“果报虽如此,速行可改变”。尤其是当所升起的心强而有力,而且持续不断,再加上心所缘的目标具备特殊功德,果报当下即可生起。虽然如此,现世的果报,尤其是结生心却能局限我们的速行心的品质。

贤友只是说出结果,并没有有力的理据。每一刹那心,心所以及色法都在生灭,何故死亡的慧心所显的特别重要?成就了行舍智不就是很强的慧心所吗?难道死的慧心所比生的慧心所比较强?  生时不能够另巴拉米完全成熟但是却要死的慧心所才能另巴拉米完全成熟。是否有这样的道理?

参考《清净道论》的序论所引用佛陀与天子的对话:
天子:内结与外结,人为结缚结,瞿昙我问汝,谁当解此结?
佛陀: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杂阿含》599经)

《清净道论》的序论接着就解释:
“住戒”,即安住于戒中。这里指圆满(受持)戒律的人而称为住戒者,所以圆满戒律便是住戒的意义。“人”是有情。“有慧人”,是由业生三因结生的慧,为有慧者。“修习心与慧”,是修习三摩地(定)和毗钵舍那(观)的意思。这里是用“心”字来显示三摩地,以“慧”字而名毗钵舍那。“有勤”,是有精进的人。因为精进可以烧尽一切烦恼,故称为热(勤),具此热力的人称为有勤。“有智”,智名为慧,即具有那智慧的意思。这句(有智的智)是指含藏慧。在解答问题的这个颂文里,曾有三次说到慧:第一(有慧人的慧)为生慧(生来的慧),第二(修习心与慧的慧)为观慧,第三(有勤智的智)是主导一切所作的含藏慧。见轮回而生怖畏者为“比丘”。“彼当解此结”,“彼”,是具备此戒及由心字所显示的三摩地与三种慧和勤等六法的比丘。譬如一人立于大地上,举起最利的刀而斩除大竹丛一样,他则站于戒地上,以精进力策励于含藏慧之手,举起由定石磨得很利的观慧之剑,而解除斩断及摧毁使他自己(的诸蕴)相续沉沦的一切爱结。他在修(四沙门)道的刹那叫做解结;在证(四沙门)果的刹那,他便是天界和人界最上应供的解结者。所以世尊说: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颂中所说“有慧人”的慧,不是现在所能造作的,那是由宿世业力所成就的。“有勤”,是说常作精勤的人。“有智”,是有正智的行者。“心慧”,即止观。这便是说有勤智的比丘,既持戒而又修止观的意思。当知在这一颂,世尊是用戒定慧三门显示清净道的。

临死速行心不是死亡心,而是死亡心之前的心。临死速行心将会衍生下一生的结生心。若临死速行心与慧心所相应,那下一生投生时将会具足生得慧,成为有慧人。临死速行心升起的品质则有赖於我们在彼生中曾经造作的重业、惯行业、临死业、或者是宿作业。

希望以上从《清净道论》序论摘录的内容,能够解除您的疑问。贤者也可以参考《阿毗达摩概要》第五章:离心路过程之概要 的内容。

[ 本帖最后由 愿无忧 于 5-4-2008 04:0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08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隐约记得经中有两个典故可以用来说明巴拉米已经成熟必然证得圣道圣果的例子,但不知出处了。一个是一个孕妇在未生产前去世,(好像有经过火化),但由于胎中的婴儿的巴拉米已经成熟,必然在那一世证得阿拉汉道果,不再有未来世,因此此婴儿不会在还没证得阿拉汉果前去世。虽然母体已败坏,他依然得以存活,后来依僧团出家修行,证得阿拉汉道果。
另一则类似的故事是一个婴孩被一只大鱼给吞了,后来这只鱼被捉。当剖开鱼腹时,婴孩依然活着。原因和上面的典故一样。

愚学希望诸位贤者能帮忙找找这两个典故的出处。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08 08: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 第二 的帖子

愿无忧贤友的分享已经很好了,我的参与还可能会影响讨论的连贯性呢。下次吧。

回复 46#愿无忧 的帖子

"果报虽如此,速行可改变"

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贤友的两个故事出自法句经,可是我忘了是在哪个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8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愿无忧 的帖子

临死速行心->死亡心
死亡心是否不于任何不贪不嗔不痴相应?
心不会单独生起,心必伴随着心所的生起。依据贤友的宗派说法最少有七种伴随而起。死亡心是一种有分心是心法的其中一种啊!临死速行心所相应的心所理所当然的死亡心也必定相应。

论中说明凡是天生残缺的必是无因的,是否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08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5-4-2008 11:14 PM 发表
临死速行心->死亡心
死亡心是否不于任何不贪不嗔不痴相应?

在一期的生命里,结生心、有分心与死亡心属同一种果报心。而临死速行心的目标将会延续至下一期的结生心。因此,死亡心是否不与任何无贪无嗔无痴相应则要看同一期生命里的结生心是否不具备无贪无嗔无痴心所。

心不会单独生起,心必伴随着心所的生起。依据贤友的宗派说法最少有七种伴随而起。死亡心是一种有分心是心法的其中一种啊!临死速行心所相应的心所理所当然的死亡心也必定相应。

就如上面所说,死亡心属於前一期生命结束前,临死速行心造业所缘生的果报心。因此,在此要补充贤者的论调:
前一期生命的临死速行心理所当然的与这一期生命的死亡心必定相应,而这一期生命的临死速行心当然与下一期生命的死亡心相应。

论中说明凡是天生残缺的必是无因的,是否如此?

论中说明无因生者,通常是天生有残缺,但不是所有天生残缺的都是无因生者。天生残缺有可能是在结生时,其它的不善果报现前而导致残缺。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岁岁平安 + 3 解网友疑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8-4-2008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愿无忧 的帖子

对于末学所提出的一些疑点,贤友并没有说出原因。同样是意门心路的速行心,为何偏偏要等到死前,生前和死亡的有分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差别?还有的是速行心的次数生和死前都不一样。有分除了延续心流是否还有其他的功能?贤友能不能谈谈有分心。

说真的,我有很多问题和疑问。对贤友的有些看法并不是完全的认同,可能对于某些观点只有片面的了解吧!有些问题比如是依三因才能解脱,这是贤友宗派承认的,可以说是完全被接受的。但是我是站在质疑的立场上啊!是不是应该给予一些大家共许的理由呢?

对于天生有残缺的问题,论中是说必是(一定是)。
对于各种心执行结生、有分及死亡作用的详细解释,见第三章、节九。

瞎眼等先天残缺的人类:在此的「等」(adi)是指包括先天耳聋、残废、弱智、痴疯,以及生为中性、双性与无性的人。诸论师解释「先天瞎眼」是指其人由于所成熟的业少福,而产生不能发展出眼根的结生心。这一词并不包括那些由于在胎里发生意外或患上某种疾病,而导致出生时已瞎眼的人,因为这类瞎眼也能发生于结生心二因与三因的人。对于先天耳聋等的原则也是如此。对于一切先天残缺的人,他们的结生心肯定是无因的,而其残缺则早已潜伏在引致投胎的业。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五章:离心路过程之概要

希望其他的师兄也可以参与讨论。

[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8-4-2008 12:3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4-2008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8-4-2008 12:25 AM 发表
对于末学所提出的一些疑点,贤友并没有说出原因。同样是意门心路的速行心,为何偏偏要等到死前?还有的是速行心的次数生和死前都不一样。
还有的是速行心的次数生和死前都不一样。

意门心路可分为活跃(心路)和不活跃(离心路)的部份。意门心路活跃的部份主要是对法尘起反应、造业;不活跃(离心路)的部份主要是进行特定的功能,如结生和死亡。
导致投生下一世的业在
临死速行的时候确立并依临死速行心产生作用,引生死亡心灭后、相应与该业的下一世结生心。简要而言,一般心路的速行心与临死速行心有着不同的作用。不妨参考《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五章:离心路过程之概要 --节卅七之助读说明:
对于临死的人:在一世当中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生起之前,有分心波动了两次之后即停止。过后五门心路过程之一缘取呈现于根门的目标而生起,或者是意门心路过程缘取呈现于意门的六所缘之一而生起。由于力弱,这最后一个心路过程的速行只生起五次,而不是如平时般生起七次。这心路过程本身缺少造业的能力,而只是作为过去业成为令生业的管道。在速行之后,两个彼所缘可能会生起或没有生起。有时候是有分随着最后一个速行之后生起。然后,作为最后一个心的死亡心即生起,执行死亡的作用。在死亡心灭尽时,命根亦被切断。此后身体即只剩下一堆无生命的时节生色,直到死尸毁坏成灰为止。一旦(死亡心)灭尽:在死亡心灭尽之后,在新一世的结生心即刻生起,缘取前一世临死速行的目标。在有色法的生存地,此心由心所依处所支助,但在无色地里它则没有任何依处。它是由行所产生;此行即是过去速行之业,而此业的根基则是两种生死轮回之根,即无明与渴爱两种潜在倾向。结生心由其相应名法(即相应心所)陪同;由于作为相应法的住处而成为它们的前导者,并不是因为它比它们先生起而成为它们的前导者。”


生前和死亡的有分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生前的有分?死亡的有分?恕愚学愚笨,不太明白贤者的问题。

有分除了延续心流是否还有其他的功能?贤友能不能谈谈有分心。

攝阿毗達摩義論》攝離路分別品第五
  <15>如是取結生者,既從結生滅了之後,獲得那同樣的所緣,轉起一相似心,猶如河流不斷地(生起),直至死心的生起,在沒有路心生起的時候,因為它是生命的(主要)部分,名為有分相續的意(識),最後由於死的死心生起而後滅,此後再結生等,猶如車輪,次第展轉轉起。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第五章:离心路过程之概要 --节四十一:心之相续流
在结生(心)灭尽之后,即刻就会生起识知同一所缘的同一种心,有如河流般不断地流下去;只要没有心路过程生起,它即会如此流下去,直至死亡为止。由于它是有(即:生命)的主要因素,此心被称为有分。在生命终结时,它成为死亡心,灭尽后即完全停止。此后,结生心与其他(心)有如车轮一般继续次第地转起。

依据以上的解说,有分既是我们所谓的意门或意根。相信贤者已经清楚意门的作用,不必愚学在此班门弄斧了。
   
说真的,我有很多问题和疑问。对贤友的有些看法并不是完全的认同,可能对于某些观点只有片面的了解吧!有些问题比如是依三因才能解脱,这是贤友宗派承认的,可以说是完全被接受的。但是我是站在质疑的立场上啊!是不是应该给予一些大家共许的理由呢?

愚学所接触经论不多
,无法从经论中引述。在此尽自己有限的能力,尝试解说,希望诸位贤友帮忙指正。
要证得圣道圣果必须具备巴拉米,智慧巴拉米就是其一。结生心与慧心相应即代表彼者的那一生具备了基本的智慧巴拉米。通过精进的持戒、修定及在配合观慧与含藏慧之下,时机成熟便能证得圣道圣果。又或许,这是心的定律(citta niyama)吧!
愚学认为,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实修去确定是否只有三因生者才能
证得圣道圣果

对于天生有残缺的问题,论中是说必是(一定是)。引用:
对于各种心执行结生、有分及死亡作用的详细解释,见第三章、节九。
  
瞎眼等先天残缺的人类:在此的「等」(adi)是指包括先天耳聋、残废、弱智、痴疯,以及生为中性、双性与无性的人。诸论师解释「先天瞎眼」是指其人由于所成熟的业少福,而产生不能发展出眼根的结生心。这一词并不包括那些由于在胎里发生意外或患上某种疾病,而导致出生时已瞎眼的人,因为这类瞎眼也能发生于结生心二因与三因的人。对于先天耳聋等的原则也是如此。对于一切先天残缺的人,  
他们的结生心肯定是无因的,而其残缺则早已潜伏在引致投胎的业。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五章:离心路过程之概要

这里的先天是
指结生的那一刹那,并不如我们一般所说的从母胎出生以前的先天。愚学之前所说的支持业与阻碍业不是指潜伏在生心的业,而是在生的那一刹那之后,从母胎出生以前产生作用的业

希望其他的师兄也可以参与讨论。

是的,
希望其他的师兄也可以一同参与讨论。



[ 本帖最后由 愿无忧 于 8-4-2008 12:4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4-2008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28-3-2008 09:16 PM 发表
什么是正见?书一般上我们看了不少,我想佛教很多的理论在这里佛友们都知道,能不能就自己的见解分享一下什么是正见?要如何才可以达到不动摇?我想这已涉及闻思修,不关在那个阶段希望也可以分享。正见是否没有价值 ...


正见是超越善恶的。。。当你能看到事实的根本。。。就是正见。。。你能够看到事实的真象,,不是被扭曲的。。就是正见 !!!
善恶的标准???你种什么,,你就吃什么。。难道不是吗??
你种西瓜不可能吃到苹果的。。。。。。
也许西瓜对一些人的健康或体质是不好的。。。对一些人却是很好的。。这是人为的因素。。有时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4-2008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28-3-2008 09:16 PM 发表
什么是正见?书一般上我们看了不少,我想佛教很多的理论在这里佛友们都知道,能不能就自己的见解分享一下什么是正见?要如何才可以达到不动摇?我想这已涉及闻思修,不关在那个阶段希望也可以分享。正见是否没有价值 ...


当你对事情的好与坏。。。快乐与痛苦。。在任何的环境之下。。都能欣然接受而不被其影响。。。都能处之泰然的时候。。你就不动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4-2008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真的,我有很多问题和疑问。对贤友的有些看法并不是完全的认同,可能对于某些观点只有片面的了解吧!有些问题比如是依三因才能解脱,这是贤友宗派承认的,可以说是完全被接受的。但是我是站在质疑的立场上啊!是不是应该给予一些大家共许的理由呢?



由于晚上时间不够,只能给予简短的分享。

无因、二因结生者,由于心流的主要成分 - 有分心 - 没有智慧,所以"重复缘"不足以支助慧心所成熟,所以不能证悟涅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4-2008 07: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v4820 的帖子

其实这是我上面提问的问题。
生和死前有什么差别?生也是在这一生,死前也是在这一生为何一定要是死前的速行心才能让心流的主要成分 - 有分心 - 有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4-2008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第二 的帖子

上一世的临死速行心才可影响这一世的有分;而非未来的临死速行心。

依个人猜测,结生那一杀那,众生还朦朦懂懂,不知道要拿什么、怎么缘取目标。于是,结生心就"学"刚才那个心缘取目标的方式。这样,结生心就以同样的方法(心所)拿刚才那个(临死)速行心所缘取的目标。

在新的生命流里,由于无间缘和相续缘,结生心还会不断地升起,只是,它的作用是"有生命"的"成分",才称为有分心。

有分心和结生心是同一种心,于是,过去的临死速行心才能让心流的主要成分 - 有分心 - 有智慧。

纯粹个人猜测,哈哈,还要看贤友们怎么看了?

[ 本帖最后由 v4820 于 10-4-2008 09:0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4-2008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9-4-2008 07:46 PM 发表
其实这是我上面提问的问题。
生和死前有什么差别?生也是在这一生,死前也是在这一生为何一定要是死前的速行心才能让心流的主要成分 - 有分心 - 有智慧?


在一世当中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生起的速行心称为临死速行。这最后一个心路可以是五门心路过程之一缘取呈现于根门的目标而生起,或者是意门心路过程缘取呈现于意门的六所缘之一而生起。由于这心路力弱,这最后一个心路过程的速行只生起五次,而且这心路过程本身缺少造业的能力,而只是作为过去业成为令生业的管道。换言之,决定未来世的有分心是否与慧心所相应的主使是过去业。能够导致投生的业,在最后一个心路引发业、业相或趣相呈现在六根门之一,通过临死速行心执取为所缘。执取所缘的业配合令生业力,缘生下一世的结生心。由于在最后一个心路过程所缘取的目标的“寿命”持续到(死亡心灭后)下一世的结生心与最初的几个有分心之后才灭,这令结生心得以“延续”(前一世的临死速行)执取同一所缘成为生命相续流。由于一个生命期最初的心把两世连接起来、受到相应名法的陪同、作为相应法的住处而成为他们的前导者,故成为结生心。

[ 本帖最后由 愿无忧 于 9-4-2008 09:3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4-2008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哗!没有进来看一看还不知道这里有那么精彩的阿毗达摩讨论呢!愿无优贤友的阿毗达摩真的不是盖的,SādhuSādhuSādhu!还有许多地方弄不懂。在学还要多多向您学习。


学浅的在学也分享一些浅见。


原帖由 第二 于 9-4-2008 07:46 PM 发表
其实这是我上面提问的问题。
生和死前有什么差别?生也是在这一生,死前也是在这一生为何一定要是死前的速行心才能让心流的主要成分 - 有分心 - 有智慧?



恕在学无才,在学捉到您的问题的意思大概是:如果这一生“一点”不幸投生为二因结生人的话,(相信这里应该没有无因结生人吧!通常能学佛、相信因果的人一般都是二因或三因结生人)为什么要等到下一世才能拥有三因,即无贪、无嗔、慧根三善因,是吧?

结生心只是心的一种作用,它在有情当生的死亡心生起后执行结生,把当世与下一世连接起来。而能执行结生的心也能执行有分心,有分心的作用保持有情的一生从一开始结生到生命的最后一个死亡心的生命流不会中断。死亡心也是一个同样的心在执行。那么,又是什么心能执行结生、有分和死亡三大作用呢?它就是果报心。当果报心在执行结生作用时,它就被称为为结生心;当它执行有分作用时就被称为有分心;当它执行中断有情的命根时就称为死亡心。我们现在是在欲界,所以我们内心一般生起的心都是欲界心。一共有54欲界心,它们是12不善心、18无因心以及24美心。

这里我们只看美心,24美心是8大欲界善心、8大欲界果报心和8大欲界唯作心。8大欲界果报心就是上述所提到的,能执行最少三种作用的心(还有一种作用是彼所缘)。现在我们能够投生为人,是非常肯定的,我们前一世临死心路过程(离心路过程)的速行心所缘取的目标是8大欲界善心之一。8欲界善心(kāmāvacara-kusalacittāni)是:

1.悦俱-智相应-无行,
2. 悦俱-智相应-有行,
3. 悦俱-智不相应-无行,
4. 悦俱-智不相应-有行,
5. 舍俱-智相应-无行,
6. 舍俱-智相应-有行,
7. 舍俱-智不相应-无行,
8. 舍俱-智不相应-有行

其中1256的欲界善心是与智相应的,只要这4种与智相应的欲界善心成为临死前的速行心,而这善心在造作时是非常殊胜的,那么这善心将产生欲界果报心来作为下一世三因的结生心、有分心与死亡心。其它没有与智相应的3478欲界善心只能产生二因或无因的结生心、有分心与死亡心。

就像影印photocopy的原理一样,影印本的素质绝对不可能超过原装本的素质。8大欲界善心好比为原装本,而8大欲界果报心就像依8大欲界善心影印出来的版本。三善因的欲界善心能“复印”出三因或者二因的欲界果报心,而二善因的欲界善心只能“复印”出二因欲界果报心或者无因善果报心,依造业者在造业时的心力与心态而定。当在造善业时的心力特别强盛(如造善业的前、中、后时都充满欢喜),清净无染而又具有业报思维的善心能产生殊胜(ukka&ntilde;&ntilde;ha)的三因欲界果报心,这种果报心能在投生时执行三因结生的作用。只有具足殊胜的三因结生心的梵天人、欲界天人与人类才能证得禅那、证悟圣道圣果与涅槃。在造善业的前、中、后,如果内心受到烦恼污染或动机不纯,如自赞自许、博取名望、贬低他人、布施行善后懊悔等等,将会导致该善业降格为低劣(omaka)。低劣的三因善业以及殊胜的二因善业只能产生二因欲界果报心来执行二因结生的作用。只拥有二因结生心的天人和人类是不可能在当生证得任何禅那、证悟圣道圣果与涅槃的,因为在其结生心或有分不具有慧根,通常这种人的心是比较难专注于一竟,即使能专注也不能培育深厚的定力。所以如果今生是二因结生人的话,这是属于果报障,是无法改变的。

除了佛陀或拥有他心通的人之外,通常我们是很难知道一个正常的人是属于何种结生,不过如果自己现在能够征得禅那的话,那么恭喜,您的结生肯定是三因的,可以在今世征得圣道圣果与涅槃。不过也不能高兴的太早,如果没有付出相当的精进的话,就会像我们皆熟悉的例子—在佛陀时代—对夫妇的故事,在学也不再举例了。反之,如果现在好像在修道上走得很艰苦的人也不要整天疑神疑鬼,怀疑自己是二因结生人,这只是自己给自己没有必要的障碍与烦恼。即使没有这种果报障也被自己无形的烦恼障卡住了。在佛教有一句精言:只要方法正确,因果法则能确保我们每一份正确的努力和付出都不会白费的,只是快慢而已。

万一自己真的是二因结生人,今生无法证悟,或证得禅那,二因结生人如果能够精进禅修的话,也依然有机会培育定力达到近行定upacāra-samādhi一种在证得禅那之前的欲界定),并能借着近行定的定力修行观禅至行舍智(sa&iuml;khārupekkhā-nā&otilde;a)。然而,与行舍智相应的正念是强而有力的,来世将不会投生恶道。再者,如果临死心路过程的速行是缘取禅修的所缘的话,那么肯定的,这速行心是与智相应的善心,能产生三因的结生心。如果投生到天界之后,若自己能够再思维佛法,则观智将清楚地透视佛法,将能快速地证悟涅槃。若无法籍着观智思维佛法,则当我们有机会听闻天神说法、或者到人间时听闻比库说法时、或者有在过去一同修道的天神善友提醒时,则可能忆起佛法,并尝试修观禅,那么我们将能迅速地证悟涅槃。

还有更要坚而不舍的继续累计十种福业事(pu&ntilde;&ntilde;akiriyavatthu,即造福的基础)。十种福业事包括布施、持戒、禅修、恭敬、服务、分享或回向功德、随喜他人的功德、听闻佛法、弘扬正法以及正直己见。十福业是每天随时都可修可行的善业,是能引发欲界八大善心的福业。一切善法、一切善愿、一切世间与出世间的幸福都是以这十种福业事为基础而成就的。正在谋求长远的利益和安乐的贤友们应当实践这十种福业事。常实践十福业事的三因结生者不仅能使更多的过去善业成熟,而且当现在这些善业在未来成熟时,它们将成为禅修的重要助缘。而二因结生者则累积着未来的巴拉密。

的确,一些禅修者修得上路的时间很快,甚至只需几个礼拜就能修完帕奥学程,但修行最切忌比较,所有比较都是我慢心在作祟。这些三因结生者之所以投生为三因,容易在修行上成就乃是过去所累积的巴拉密。当这些三因结生者在过去不惜劳苦、不断的累计十福业巴拉密时,二因结生者也许还在沉沦于恶道,或者让自己懈怠放逸当中;过去他人在努力地克制感官欲乐、精进禅修时,自己可能还在享受诸欲乐、或者在为家庭、妻儿子女、事业等世俗的差事忙得团团转,只能怪自己不够努力。所以二因结生者现在更要勤于累计十福业。这十福善业会存留在名色相续流当中,在未来适当机缘的引发之下,能使我们横渡暴流(ogha),抵达最安稳的彼岸,这就是我们佛教所谓的「巴拉密」。

记得每天多让自己的内心生起与智相应的善心,并让它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这些与智相应的善心将有很大的机会在临终时成为惯行业(āci&otilde;&otilde;akamma),投生为三因结生的人或天神。还要记得哦,把每一个善业的功德都导向证悟涅槃的助缘,如此,这些善业的功德才能成真正的巴拉密。

好,不才分享到此,愿各位贤者善友们慈悲指教,有错误的地方请诸位不吝啬指,谢谢。

[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1-4-2008 07:2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4-2008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xstudio 于 9-4-2008 11:52 PM 发表
哗!没有进来看一看还不知道这里有那么精彩的阿毗达摩讨论呢!愿无优贤友的阿毗达摩真的不是盖的,Sādhu!Sādhu!Sādhu!还有许多地方弄不懂。在学还要多多向您学习。  


Maxstudio贤友太谦虚了。贤友对阿毗达摩的掌握比愚学好,实修亦较强,还要多多向您学习呢!SAdhu! SAdhu! SAd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4-2008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xstudio 于 9-4-2008 11:52 PM 发表
...我们现在是在欲界,所以我们内心一般生起的心都是欲界心。一共有54欲界心,它们是12不善心、18无因心以及24美心。

这里我们只看美心,24美心是8大欲界善心、8大欲界果报心和8大欲界唯作心。


是的,
我们现在是在欲界,所以我们内心一般生起的心都是欲界心。欲界心一共有54个,它们是12不善心、18无因心以及24美心。八欲界善心能生起于凡夫与有学圣者,但却不能生起于诸佛与阿罗汉,因为他们已超越了业轮转与未来的轮回。反之,能在诸佛与阿罗汉心中生起的是与该八心相符的八种欲界唯作心(kriya-citta);称为唯作是因为它们只执行其作用,而毫不留下任何业力。由于诸佛与阿罗汉已彻底地根除了无明和渴爱,即轮回之因,所以他们的善行绝不可能产生未来的果报。那些心只是纯粹生起、执行其作用、而后毫无所遗地消逝。

虽然我们属于欲界的众生,但若能证入色界定及无色界定则色界定心及无色界心将在定中生起。若能证得出世间圣道及圣果则道心及果心将在意识流中生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4-2008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愿无忧 于 10-4-2008 01:52 PM 发表


是的,我们现在是在欲界,所以我们内心一般生起的心都是欲界心。欲界心一共有54个,它们是12不善心、18无因心以及24美心。八欲界善心能生起于凡夫与有学圣者,但却不能生起于诸佛与阿罗汉,因为他们已超越了业轮 ...


你可能说到很好,但是我没有慧根不是很明白你在说什么。
如果我修行,打坐,几年后可能能够明白,也会有你的水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4-2008 03: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愿无忧 于 10-4-2008 01:52 PM 发表

由于在最后一个心路过程所缘取的目标的“寿命”持续到(死亡心灭后)下一世的结生心与最初的几个有分心之后才灭,这令结生心得以“延续”(前一世的临死速行心)执取同一所缘成为生命相续流。


不好意思,后人想弄清楚些,贤友不介意我多问吧?

为何目标的“寿命”会持续?

又为何结生心(和过去临死速行一样)会以二因/三因的心缘取目标?是否是因为重复缘,还是这是心的定律?可是定律不正有某些原因,才称它为定律吗?

[ 本帖最后由 v4820 于 10-4-2008 04:0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08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xstudio 于 9-4-2008 11:52 PM 发表
就像影印photocopy的原理一样,影印本的素质绝对不可能超过原装本的素质。

在学的一些浅见,如果素质不能超越原装那么是不是在下去的生生世世并没有提升的机会。由于贤友你所下的定义,今生的结生心如果是二因或无因,那么临死的速行心是不可能具三因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往生那一道依据四种情况,依重,惯性,临终与已作业相信贤友知道。临死的速行心和这四种情况息息相关,那就是生的时候所造的业。既然有可能造与三因相应的业,那么就有可能超越前世的临死速行所相应的心。不知道贤友是否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5-2024 10:26 PM , Processed in 0.087305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