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骨大夫

中医临床医案丛书(74种)简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3-2008 09: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选爱庐医案(两则)

湿病门
    形凛汗渍,脉濡神糊,舌如傅粉,沉睡痰迷。素系嗜洒之体,湿痰弥慢,蒙遏清阳,扰乱神明所致。非陷也,亦非闭也。慎勿开泄;拟达原饮意。
    制厚朴一钱五分  煨草果五分 枳实四分磨冲 炒陈皮一钱五分  茅术一钱五分 白芷一钱  法半夏一钱五分    山慈菇五分五分磨冲
    诒按:论病确凿,方亦的当,宜其效若桴鼓也。
    邓评:舌如傅粉,此疫邪中之湿胜者,确合吴又可法。凡疑似难辨之症,每须凭色脉断之,舌白脉濡,概可见夫。经谓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者是也。
    孙评:山慈茹何不用菖蒲?芳香宣窍相同,究属平稳。
    再诊:汗渍已收,神志转清。药后呕痰盈碗,呕出渐醒。脉犹濡细,舌苔白腻。弥漫之势虽陈,尚宜燥湿祛痰,从太阴阳明主治。
  茅木一钱  煨草果三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椒目五分  厚朴一钱  炒青皮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陈皮—钱  通草一钱  白芥子一钱
  邓评:此方进后,谅其苔脉必转矣。盖仅属余邪末尽耳。

失血门
    鼻衄盛发,成流不止者已三日,面赤,足冷至膝,脉数、寸关尤甚。血去过多,心荡神驰。阴亏内热之体,厥阳化火上逆,扰动脉络,血行清道,从高灌注而下,非若吐红之易定。血有几何,岂堪如此长流。拟仿志火升腾治例,用凉血滋阴法。
    犀角七分  炒女贞子一钱五分  黄连五分  熟地六钱  青铅一枚  炙龟板—两  旱莲草一钱  煨磁石五钱  阿胶一钱五分,蛤粉拌炒。   盐水炒牛膝一钱五分
    诒接:此证甚险,用药尚称得力。方中当加童便冲入。
    邓评:推论病源其切,立方则不免寒镇太急。
    再诊:鼻衄虽止,而面色唇口晄白;虚阳虽降,而额汗心悸畏明。脉虚而数,舌光而颤。气乏血涵,血无气护,阴阳有离脱之象,气血有涣散之险。急进双补法,庶几有所依附,再佐咸降酸收以摄之。
    人参一钱  天冬一钱五分 炒枣仁三钱 秋石二分,烊入  熟地一两   枸杞炭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阿胶一钱五分 茯神三钱 大枣二枚
邓评:额上汗出,阳明之气已衰,殆即寒镇太过之咎乎。
孙评:二方亦不落平境,而有奇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3-2008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选爱庐医案(例四)

消证门
    乍纳又饥,消烁迅速,如火之燎于原,遇物即为灰烬。病此半月,肌肉尽削。询系失意事多,焦劳苦思,内火日炽,胃液日干,藏阴既损,而充斥之威愈难扑灭耳。故拟玉女煎加味。
    大生地一两 麦冬三钱 玄参一钱五分 阿胶一钱五分 知母二钱  石膏一两 炒白芍一钱五分 女贞子一钱五分 旱莲草一钱 甘草一钱
    邓评:此方须脉形数大者相宜。案内末载脉象,想必为是。
    再诊:两进甘凉救液,大势仅减二三,褐饮反甚,理浑而浊,上中之消,又转到肾消矣。三焦兼涉,津液必至告竭,证情极险。再拟从治之法,宗河间甘露法,必得十减七八乃幸。
    熟地六钱 石膏七钱    肉桂五分 生地八钱  麦冬三钱 炙草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盐水炒黄柏一钱五分
    邓评:前方纯阴无阳,阳火因强遏而反陷,液愈不升,是以渴饮反甚,溲浑而浊。今转方加黄柏以清相火,随反佐肉桂以通阳,为从治之法,实是心灵手巧,妙极千古。
    三诊:从治之法,始也依然,药三进而纳日退矣。小水浑浊转清,舌苔光红亦淡。拟宗前方小其制,仍与上中下三角并治。
    熟地八钱 乌梅三分 炙草五分 川连五分 川椒廿粒 生地四钱 肉桂三分  人参一钱 麦冬二钱
邓评:移步换形,立法精妙。
    四诊:连进固本从治之法,并参苦辛酸安胃,允推应手。今胃纳安常,诸恙皆平,而津液受伤已极。善后之法,自当立中育阴,以冀其复。
人参一钱 熟地五钱 天冬一钱五分 洋参一钱五分 北沙参三钱 知母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石斛四钱 炙草三分
诒按:第一方力量之大,二方立法之巧,三四方用意之周匝,随机而应,步伐井然。具此见解,庶可谈医,然己难其人矣。
邓评;治病难于中壑,中则必效也。善后之法,平妥无疵。
孙评:白芍、女贞,似不可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3-2008 07: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选爱庐医案(例五)

呕逆门
    恼怒伤肝,木火犯胃入膈,支撑胸背,呕吐血块痰涎,不纳不便,舌白苔腻。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之腑,性喜通降,所畏倒逆。经此气火冲激,湿浊乘机错乱,倘肆其猖狂,厥势立至。若再侮脾土,胀满必增。左脉弦硬,右脉细软,谷不沾唇者已五日,胃气惫矣。而呕尚甚,中无砥柱,仍恃而不恐。请先生所进苦寒沉降,盖欲止其呕而顺其气,诚是理也。然《内经》云:百病皆以胃气为本。
苦寒性味,又属伐胃;胃不能安,药力何藉?拙拟苦寒以制肝之逆,苦辛以通胃之阳,而必参以奠安中气,庶几倒之势得缓,幸勿拘于见血畏温之议。
    人参一钱 吴萸二分 旋覆花一钱五分 川楝子七分 川椒二分 法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川连三分 另肉桂四分,酒炒龙胆草三分,二昧同研,饭丸,煎药送下。
    诒按:论病颇有卓见,立方亦稳,惟丸万肉桂合龙胆,一寒一热,似不如内桂合川连,取交济之意更佳。
    邓评:既责前萸医用苦寒之害,而仍不能舍苦寒之品。惟参辛温以通胃阳为异耳。此之谓巧。
    再诊:呕迎已止,胀痛亦缓,左脉弦硬固平,右脉歇止渐见。土德大残,中气亦竭。急进补中立中,仍参约肿制肝之法,惟望胃纳能醒是幸。
    人参一钱五分  肉佳三分  炙甘草三分 白术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诒按:此建中合四君法。
    邓评:考仲景治呕吐、胸痹,每每责之痰钦。今此方暗合苓桂术甘汤剂,殆于补中立中,存祛除痰饮之意乎?
    孙评:若合二陈宣通之味,呕逆早平矣。
    三诊:胀痛大减,呕逆末平,稍能纳粥,脉俱濡细,胃气渐有来复之机。经云:纳谷则昌。信不诬也。
    人参一钱   煨肉果三分  白芍一钱五分  橘白七分 白术一钱五分  炙甘草三分  煨木香三分  茯神三钱 谷芽一两
诒按:此养胃和中,善后之方
邓评:再诊呕逆已止,今又何谓未平?若果尔呕逆未平,肉果、木香似嫌不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3-2008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选爱庐医案(例六)

外感门
    得食则呕,已延月余。形神疲乏,宛如膈证。听其言,观其人,惟知明而动,晦而休,务农无怠者流。诊左关脉数,右关细软,舌白口苦,寒热往来,汗之有无,病者不知。盖少阳见证,原有呕恶,揆其病情,是任其呕逆,以致反胃厌谷,胃气日逆,似乎噎膈,实由邪蕴于少阳一经,胃被邪克,气不通达。据是脉证,宜先泄少阳之邪为要,拟小柴胡法,佐以辛通。
    柴胡七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炙厚朴七分 苏叶七分 苏子一钱  炒川椒二分 橘皮一钱 青皮一钱  淡姜渣五分,后入
诒按:治病不难,难在探取病情,能得哀凉。
邓评:此木郁达之,火郁发之之法。更须佐以辛通者,其眼在于舌白耳。对病发药,是为良工。
    左关之脉于数字上加一弦字,始为小柴胡的据,或系抄写时所遗漏,盖后案有左关已软云云,便可佐证。
    亦得食则呕之变法,未可视为常例。
    孙评:根本入理深论,开后人思路,豁学者见解。若误认气痹不通,而用开痰宣痹之治,是速其死矣。柳氏云:“难在探病得真,是阅历老练之言。
    再诊:前方嘱服两剂,据述服后壮热大汗.湿透衣被,即思纳粥。因其效验,连服一剂,今已吃饭。惟力不充耳。诊其脉,左关已软,右脉尚细,续与和中。
    党参三钱 归身一钱  续断一钱 白术一钱 茯苓三钱  陈皮一钱 炙甘草三分 前胡三分 煨木香三分
    诒按:方中归身、续断,似非此证所宜。
    邓评:壮热大汗,内郁之邪火达矣,宜其胃降而安谷也。左关已软,柴胡固不必用;右脉尚细,姜、夏何为除却,想其苔白已退耳。归身、续断之义,案中未详,猜疑不定。
    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胸痞,脉浮紧细。证属正伤寒,南方所罕见。询系连朝营墓辛勤,届在严寒,又居旷野。太阳表证悉具,宗仲圣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麻黄五分 桂枝五分  防风一钱 杏仁三钱 甘草四分 羌活七分 生石膏三钱 生姜五分 大枣二枚
    诒按:证在初起,似不必遽用石膏。就案中所述,乃麻黄汤的证。
    邓评:症在乍起,固无遽用石育之理;且脉浮紧大者,始与大青龙相合。今谓脉浮紧细,毋乃疏乎。再现其开首叙证曰胸痞,想系胸膈痞闷,与烦热燥扰者有间;且寒热无汗者,大都作烦,须以脉大、舌燥、渴饮等症为凭。
    再诊:病甫两日,太阳证未罢,而阳明、少阳证已悉具。可知南人禀赋柔弱,其传经之迅速若此。汗既未畅,拟三阳并泄。
    麻黄四分  柴胡四分  白芷七分  葛根七分 羌活五分 杏仁三钱  连翘一钱五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姜渣五分 大枣三枚
    邓评:葛很乃阳明经药,石膏是阳明气分药,一散经中之邪,一清气分之热,今反改用葛根,当犹在阳明之经。能如此转换迅速,亦足见其心灵手敏。
    三诊:汗畅热解,烦躁已除,脉转细小,形疲体痠,嗜卧而思纳谷矣。其发也凶悍,其传也迅速,其退也亦易易。究属质弱者,易感易达,不着北方风气刚劲,禀赋厚而腠理实,必至传遍六经乃已。是证若宗三时六气治之,势必淹缠几候耳。拟和营卫法。
    桂枝四分 橘白一钱 姜渣三分  防风七分 茯苓三钱  桑枝五分 秦艽一钱五分  大枣二枚  
    诒按:南方少正伤寒证。方案虽平浅,宜存之,以扩闻见。
    邓评:今谓脉转细小,想第一诊脉浮紧细之细字,殆不免其错误。石膏之阴寒害人,迥非他药所能比。今热退而犹体痠嗜卧,想湿痰留滞经洛,为石育之流弊,是故转用辛温之品,其舌苔之白,亦从可知矣。
    表热九日,有汗不解,舌绛起刺,烦渴引饮,间作寒战之象,热甚下午,至夜神志时糊,脉洪无力。阳明经分之邪,又传少阳,阳明府分之滞,灼伤律液,极以大柴胡证,而与脉情不符。细绎病情,正虚津竭。既非陷里之神糊,如何香开,致使内传。欲其府滞能通,必俟律回液复。拟宗仲圣人参白虎汤意,参入景岳柴胡煎,庶与脉证符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3-2008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选爱庐医案(七)

疫邪门
    壮热神糊,陡然而发,脉数大而混糊无序,舌垢腻而层迭厚布,矢气频转,小溲自遗,脘腹痞硬,气粗痰鸣。既非寻常六气所酞亦非真中、类中之证。观其戢戢自汗,汗热而不粘指,转侧自如,四体无强直之态,舌能伸缩,断非中风;设使外感,何至一发便剧,而安能自汗。倘守伤寒先表后里,下不嫌迟之例,是坐待其毙矣。亦曾读吴又可先里后表,急下存阴之论否?盖是证也。一见兰斑,则胃已烂,而包络已陷,迅速异常。盍早议下,尚可侥幸,诸同学以为然否7
    厚朴一钱 大黄八钱  黄芩一钱 枳实一钱 摈榔一钱  草果四分 知母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
    诒按:论证明确,方亦老当,绝无帮贴肤凑之弊。
    邓评:脉之混糊,舌之垢腻,以及壮热神糊陡然而发,故知其为疫邪无疑。矢气痞硬等见象,乃挟积之征,小溲自遗,缘神糊之极;而至气粗痰鸣,走险较矣。有邪盛而正气不胜之势,故亟亟乎仿又可先生先里后表、急下存阴之法,迟必不救。或者曰脉不滑实,苔不焦黄,何以用下法?不知治疫与常感下同,且疫邪之脉,大都混糊,用下不拘,即用犀、羚、石膏之类.本不拘于脉也
(略参释义)。
    孙评;认病分清,良工心苦。
    里滞过急者,是当先里后表,此法之变也。
    论虽从达原饮化出,然非老手及历练深者,岂可轻于一试。
    再诊:神志得清,表热自汗,腹犹拒按,矢气尚频,便下粘腻极秽者末畅,小水点滴加油,脉数略有次序,舌苔层布垢浊。胃中秽浊蒸蕴之势,尚形燔灼。必须再下,俟里滞渐楚,然后退就于表。吴又可治疫之论,阐发前人所未备,甚至有三四下,而后退走表分者。若作寻常发热论治,岂不谬乎!
    大黄五钱 枳实一钱五分 银花二钱 知母一钱五分 细川连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滑石三钱 玄明粉一钱五分 厚朴—钱
    诒按:此等证,有下至三四次而后清者,必须有胆有识,方能奏功。后二方亦层次井井,的是老手。
    邓评:此所谓疫者,即湿热挟秽毒之邪也,非清化轻剂所能治。前方用达原合小承气法,虽不能息其燔蒸,惟神志得请,已属效机耳。甚至有三四下而退表分者,因疫症恒有之,即伏温之深者,亦每每有之。盂英论伏邪如抽蕉剥茧,层出不穷者是也。
    三诊:大腑畅通,悉是如酱如饴极秽之物。腹已软而神已爽,表热壮而汗反艰。舌苔半化,脉数较缓,渴喜热饮,小水稍多。此际腑中之熬变乍平,病已退出表分。当从表分疏通,先里后表之论,信不诬也。
    柴胡五分 枳实一钱 通草—钱  紫厚朴七分 法半夏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橘皮一钱   赤苓三钱 大腹皮一钱五分 藿香一钱
    邓评:惟其表热壮而汗反艰,知邪已退出表分,故凡时邪病未退而汗多泄者,皆里热郁蒸,邪不外达之咎,须随其源而清泄之,断不可因汗而投敛补。得敛补则邪火愈炽而汗泄愈多,学者不可不知。
   四诊:表热随汗就和,舌苔又化一层,脉转细矣,神亦倦矣。病去正虚之际,当主以和养中气,佐轻泄以涤余
热,守糜粥以俟胃醒。慎勿以虚而早投补剂,补之则反复立至也。
    桑叶一钱五分  石斛三钱  扁豆三钱  神曲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豆卷三钱  甘草三分 橘白一钱  薏苡仁三钱   半夏曲一钱五分
    邓评:此疫邪伏于募原之界,亦须逐层化解,故至此而舌苔又化一层矣。
    层次碧清,步伐井然。岂浅学者所能望其项背。
    孙评;四案议论均透切之至,用药亦非躁急者所可虚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3-2008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选爱庐医案(八)

疟疾门
    间疟止后复发,发不归期,或二三日,或七八日。发则寒战热甚,两三月如此,从无汗泄。脉沉而细,形瘦骨立,胃纳式微。证由久疟伤阴,阴损不复,其为劳疟显然。现届夏今,已得可汗之时,且服存阴泄邪,以冀汗泄于表,阴复于里,转准疟期,庶有畔岸可依。拟少阳、少阴并治。
    柴胡四分  大生地四钱  地骨皮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鳖甲七钱  青蒿一钱五分  归须一钱  细辛三分  丹皮一钱五分
    诒按:此病若认作虚证,而投腻补,则愈补愈热,不死不休矣。幸遇明眼人识破,乃能得此生机。
    邓评:此伏邪由少阳而陷入厥、少二阴之候。凡寒热纠缠,由于营虚而邪机陷伏者,宜仿此例。
    地骨皮本无汗者不宜服。今用于柴、辛之内,转能领入至阴,透出深伏之邪热从汗外解。所谓活法在人,此医理之变化无穷也。
    孙评:阴伤既甚,邪愈留恋,稍一粗心,杀人反掌。须看其养阴达邪,两面兼到处。 奇突之方,不可轻试。须见之的、识之真,方可用也。
    再诊:药四服而值疟来,寒战依然,热势转短,热退时汗已畅达,脉沉转出,神气觉爽,而食物有昧。察其转轻之象,皆从汗后。究由外感乘虚蕴伏,愈伏愈深,延为怯象。兹有向外泄化之机。仍宗前议加减,必得转为间疟乃妥。
    黄芩一钱五分  炒归须一钱五分   炒知母一钱五分 青蒿一钱五分   鳖血炒柴胡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炒秦艽一钱五分 小生地四钱  荆芥炭一钱  豆卷三钱
    诒按:得汗即是生机。仍可用大生地、归身以助阴达邪。
    邓评:热短汗畅,亦未始非生地等滋阴托达之力有以助之也。谓由外感乘虚蕴伏,愈伏愈深,延为怯象,诚属至理。
    三诊:疟准日作,解后有汗,寒热之势大减矣。脉形细小,舌不生苔,久疟阴伤,复其阴可耳。证属转机,已得坦途,凡腥腹鲜发以及麦食等.均须慎禁。拟清养法,参以泄化。
    洋参一钱五分 桑叶一钱五分 炙鳖甲一两 石斛三钱 丹皮—钱 青蒿一钱五分 穭豆衣二钱 谷芽一两  秦艽一钱五分
    诒按:此善后之法,凡归、地等养阴之品似不可少。
    邓评:脉细舌光,有阴阳并损乏象。拟当参阳生阴长之义,或加姜、枣于归、地内。非若但热不寒者,专责之阴伤也。
    桑叶足以泄少阳之邪,然亦轻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0-3-2008 05: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选爱庐医案(九)

黄疸门
疸证多种,黑者属肾,肾气过损者曰女劳黑疽。今肌肤舌质尽黑,手指映日俱黯。强壮之年,肾阳早已不举,体虽丰腴,腰软不耐久坐,脉弱神疲,纳减足冷,显属肾脏伤残太甚。尚谓北路风霜所致乎。昔有人患此,遍处医治,皆曰风毒,后遇顾西畴道破证名,宗湿热流入肾经主治,试以此证较之,证虽同而虚实又异矣。现届深冬,姑先治本。需春暖阳和,再商他法。
  血余四两 猪油一斤,熬至发枯,取油盛贮,一旦食物中可以用油者,俱用之。
  煎方:制附子七分  炒枸杞一钱五分 炒黄柏一钱  菟丝子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牡蛎七钱  茵陈一钱五分   杜仲三钱    熟地六钱
    邓评:此黑疸之偏于肾虚者,故立方亦以温养肾脏为主,清理湿热瘀滞佐之。
    观方内用菟丝、牡蛎,或者有精浊、自淋之患乎。
    孙评:开口即认清门径,用药自然的当。既云虚实已异,黄柏用之太早可知。从《金匮》猪羔发煎脱化而出,灵心慧想。
    黄柏用之太早,减附之性而败阳。  三诊则的当矣。此法与《叶案存真》一条彼此对勘,各尽其妙。
    再诊:前方已服二十余剂,肌肤之黑半化,其势渐转阴黄。形神大振,胃纳加餐,且可耐劳理事矣。春令虽交,和暖未回。再拟补养脾肾,耐性摄养为瞩。
    人参一钱    沙苑三钱   山药三钱    杜仲三钱    熟地一两    茯苓三钱   白术一钱五分 茵陈一钱五分  杞子一钱五分 续断三钱   菟丝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诒按:此方今亦当再添温润之药。
    邓评:此方似太嫌呆补,致令截其湿热之去路。
   三诊:肤色花斑,证转阴黄,较之黑疸,浅一层矣。培植脾肾之药,已近四十余剂,形神色脉,俱属平善。节令将交惊蛰,存暖之气已和。治当开泄腠理,以涤肤斑。
《内经》云: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易》曰: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拟宗仲圣茵陈四逆法加减,三剂即停,接服丸药可耳。黑色退尽之时,当在夏初。
    制附子五分  白术一钱五分  赤小豆三钱 麻黄五分  炒黄柏—钱  茵陈一钱五分  连皮苓五钱
    诒按:此证即非冬时,亦当先以温煦脾肾为主,务使身中阳和之午渐渐煦动,然后投以此剂,方能奏效。接服丸方未见,拟八味丸去萸、桂加术、柏。此病证情颇奥,治法亦奇。
    邓评:迭进培补之剂,虚处自能受益。所存邪滞依然未去,理宜变法治之,实未必待春暖而然也。
    想必有无汗、脉弦、肢体痠疼之证,故立方如此。是则受北路之风霜,致寒湿结杂于其间者,固有之矣。
    孙评:夏初和气愈达,暖气益旺,阴霾自当退避三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8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选爱庐医案(十)

腹痛门
    脾肾之阳素亏,醉饱之日偏多。腹痛拒按,自汗如雨,大便三日未行,舌垢腻,脉沉实。湿痰食滞,团结于内,非下不通,而涉及阳虚之体,又非温不动。许学士温下之法,原从仲圣大实痛之例化出,今当宗之。
    制附子五分  肉桂四分  干姜五分  生大黄四钱  枳实一钱五分  厚朴一钱
    诒按:论病立方,如良工制器,极朴层微至之妙。
    邓评:自汗如雨,阳虚不能外固也。其余苔脉,均属积象。通其阳,攻其实,斯为善治。若专守承气寒下之例,则阳气益损,而停滞无化动之机矣。
   孙评:方既玲珑,而又沉着,非胆大包身、心细如发者,安得有此。
    再诊:大腑畅行,痛止汗收,神思倦而脉转虚细。拟养胃和中。
    北沙参三钱  甘草三分  橘白一钱  白扁豆三钱   丹皮一钱五分  石斛三钱   白芍一钱
    邓评:滞已化矣,阳亦运矣,想来余热来请,胃阴暗损,故参以丹皮、石斛之类。
    孙评:转方亦轻灵,而无呆滞重浊之弊。病后正虚,当取以为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3-2008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选爱庐医案(11)

瘕癖门
    少腹块磊,上攻及脘,其力猛而痛势剧,转瞬之间,腹中鸣响,则块磊一阵向下即平。证名奔豚者,因其性情踪迹行止类似江豚耳。然考其证有三:犯肺之贲豚属心火;犯心之贲豚属肾寒;脐下悸欲作贲豚者属水邪。今系肾水寒邪所发,体属阳亏所致。拟以真武汤参贲豚汤意。
    茯苓五钱 川芎五分 小茴五分 归尾一钱 附子五分  白芍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橘核三钱 李根皮一两
    诒按:案语明辨以晰,立方精切不浮。
    邓评:曾见患奔豚者,据云其形如鼠上窜则有声如水涌,方用茯苓、肉桂以伐水邪效。
    肾寒与水邪,其实一种,母庸琐分。奔豚汤原方之意,系属少阳,故用黄芩以泄少阳邪火。今系肾水寒邪,放不欲黄芩之苦寒,转加附子之辛热,合茯苓以导水邪。能如此,可谓善用古方矣。
    孙汗:从《金匮》、《难经》二议立论,用药有平和之概,惟《金匮》方桂枝加桂,则桂为必用,因能泄肾邪故也。何以用附子易桂,究不若从古为稳。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12-3-2008 03:4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3-2008 07: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选爱庐医案(12)

大便门
    大小便易位而出,证名交肠。当得之大怒大饱之后,气火错乱,升降失常,以致清浊混淆,水滓不按常道而行,久则难治。
    明矾七分,敲如绿豆大,用腐衣五层包扎,疸盐汤送下。日三服,
    三日九服可愈。
    诒按:立方简当。
    邓评:古法治交肠用五苓,通气化以利膀胱。此用明矾导痰浊以涩大肠,均使其水道前通之意乎,法赤奇矣。然方案之间,疑有脱落舛错,须俟原抄本对明,乃能真确。
    孙评:前《继志堂》是久病似交肠而实非,宜对勘。
    如此急证,岂得无此精简之方。

外疡门
    恼怒悒郁,内火自生。火能燥痰,则气结痰凝,火性上炎,则痰随之上窜,结核成串于左项,安保右项之不发。壮年朴实之体,而得斯疾,谅亦偏于性情之固执也。倘能暂抛诵读,专以舒闷畅怀为事,则疬痰之消,犹可计日而待。盖不若自伐本元导之水亏火旺,而燥痰成串也。设听其在络内四窜,久延必至于溃,则终身之累矣,后悔莫及。聊赠数言,然乎否乎?
    旋覆花一钱五分 橘络一钱 白芥子七分 杏仁三钱 苏子一钱  海藻一钱五分 昆布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竹茹一钱五分 香附一钱五分
    邓评:此结核成串,不越乎痰火郁窜于络,故立方亦不外通络化痰、清气开郁。惟有营气素亏者,宜兼润养之品。
    白芥子善祛膜内之痰,竹茹善理经络之痰,竹油则力能倍胜。
    孙评:白芥子用麻油炒,以去其燥性。
   再诊:通络化痰、理气开郁之方,巳投七服,左项痰核软而可推,余络未窜,脉仍弦数,大便五日不行。内火犹炽,再议化痰通络之法。
    海藻一钱五分 鳖甲五钱 黑栀二钱 昆布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旋覆花一钱五分 蒌皮一钱五分 炙甲片七分 白芥子七分 竹沥一两
    三诊:前方五服,痰核已消三粒,所剩四粒亦软而小,其势不至四窜矣。脉弦小软,大使已;杨。冉拟消痰,以冀速除。然方药虽效,亦半藉怡养功夫耳。
    橘核一钱 川楝子一钱 炙山甲七分 土贝母三钱 昆布一钱  丹皮一钱五分 旋覆花一钱 海浮石三钱 黑栀一钱五分 竹沥一两
    诒按:此案三方,药力不甚结实,而用意颇玲珑,在应酬方中,可云完善。
    孙评:络病、郁病,亦只宜清灵之方。须开怀解郁有益,若徒恃药之结实无济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3-2008 0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选爱庐医案(13)

妇人门
    痛经数年,不得孕育。经水三日前必腹痛,腹中有块凝滞,状似癥瘕、伏梁之类。纳减运迟,形瘦神赢。调经诸法,医者岂曰无之。数载之中,服药无间,何以漠然不应?询知闺阁之时无是病,既嫁之后有是疾,痛之来源,良有以也。是证考古郤无,曾见于《济阴纲目》,故勿道其名目,宗其意而立方。不必于平时服,俟其痛而进之,经至而止,下期再服。
    荆三棱一钱 莪术一钱 延胡一钱五分 香附一钱五分 制军一钱 归身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川芎四分 桃仁二钱 枳实七分
    邓评:执定经前腹痛属实,虽已形瘦纳减,仍以攻导瘀滞为务,非深有见识者孰能之。考仲景缓中补虚用大黄蛰虫丸,即此意欤。
    孙评:纳减形瘦神羸,中气、阴血两虚,制军似嫌太峻,宜和平温行为稳。
    此等证,每有误用补剂,愈补愈滞,终身不孕者,惜未见此等案耳。似可加肉桂温而行之。
    再诊:前方于第二期经前三剂。经来紫黑,下有似胎非胎一块,弥月不复痛而经至矣。益是证亦系凝结于胞中者,今既下矣,复何虑乎。
    白芍一钱五分 石斛三钱 川芎五分 醋炒柴胡三分 橘白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归身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谷芽一两
    经停三月,骤然崩冲,阅五月而又若漏邑。询系暴崩属虚。虚阳无附,额汗头震,闻声惊惕,多语神烦,脉微虚软。势将二气脱离,其危至速。拟回阳摄阴法,急安其气血。
    附子五分 鹿角霜一钱五分 杞子炭一钱 熟地七钱  五味七粒 白芍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龟板一两  天冬一钱五分 山药三钱
    诒按:证情已急,须得重剂,方可挽回。方中选药甚合,特嫌分量太轻耳。
    邓评:此等方剂,兼具胆识。然非阴阳脱离对,不善进也。
    孙评:叶氏每用震灵丹以镇摄浮阳,其法可取,以济急也。
    煅牡蛎似所必加。
    再诊:脱象既除,经漏较稀,脉犹濡细,神思尚怯。气血乍得依附,再宗暴崩属虚之例,拟温补法。
    人参一钱 熟地一两 枸杞一钱五分 鹿角胶一钱五分 杜仲三钱 巴戟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归身一钱五分 阿胶一钱五分 天冬一钱五分
    邓评:脱象既定,故纯取温柔,以理其虚。
    上腊严寒生产,受寒必甚。当时瘀露末畅,脐下阵捅,迄今五月未止。阅所服药,皆宗产后宜温之例,固属近是,惜未考经穴经隧耳。譬诸锁则买矣,何以不付以匙?买者不知,卖者当知;病者不知,医者当知,致使远途跋涉,幸遇善与人配匙者。
    肉肉桂二钱 细辛五分 同研末饭丸,匀五服,每晨一服。
    诒按:方颇奇特。
    邓评:想前服温药,必未能深入肝肾,以达冲任之营耳。
    孙评:肾与膀胱腑脏同治,方固奇特,法亦灵活尖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3-2008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8 。<尚友堂医案>

<尚友堂医案>二卷,清代方略撰.全书分上下两卷及附案,约有157个证治医案,内容包括内、外、妇、儿各科.方氏在各医案中审证详细,辨证透彻,立论有据,处方有法,用药精练,治疗独到,为医案学习之典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方氏记载的五官科医案中,体现了方氏治疗五官科疾病的思想,这些思想至今都体现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同道借鉴吸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3-2008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何元长先生医案》

二卷,作者何世仁(1752~1806),清医家。字元长,晚年迁居青浦福泉山重固镇,因号福泉山人,为江南何氏医学世系第十九代医。初嗜书画篆刻,后承家学业医,精望、闻术,善治伤寒。著有《伤寒类辨》、《重固三何医案》、《治医要言》、《福泉山房医案》、《何元长先生医案》等。子其伟,字书田,为当时吴下名医,曾受林则徐托研制十八味戒烟方,并著有《救迷良方》,有十六种刊本,盛行于江、浙、湘、鄂、粤、桂等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3-2008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得心集医案》

清代名医谢映庐,(1788~1857年) 约为清嘉庆初年~咸丰七年间人,祖居江西南城,三世为医,熟读医书300余家,临证40余年,声 誉卓著,其宝贵的学术经验主要反映在<得心集医案》(又称 <谢映庐医案》)中。谢氏深诸岐黄之道,处方不离仲景左右, 尊古而不泥古,医案中论病议病,切中肯綮,处方立法,匠心独运,颇具喻嘉言<寓意草》之遗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3-2008 08: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仿寓意草》

《仿寓意草》二卷。作者清。李文荣(1770~1885年)字冠仙,号如眉老人,撰于1835年。作者盛赞《寓意草》,因仿其格式归纳验案而成此帙。所载验案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妇科、五官科等。案中议病,析因颇详,主张“药不执方,相宜而用”,同症异治,异症同治,立法处方灵活,诊治颇具胆识。但案语偏于烦琐。本书收入《三三医书》中。现存光绪刻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3-2008 10: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2。〈潜村医案〉

<潜村医案>,二卷。作者杨乘六,名云峰。清康熙,雍正,乾隆年西吴人。亲取1716年以来治验之案,集为二卷,不分门类,以某人某证为题,记有病案四十则。善于调理脾胃,温中益气,主张阳分充足,气血自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3-2008 09: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3。《程杏轩医案》

《程杏轩医案》清·程文囿撰。分初集、续集、辑录等三集。合刊于1829年。全书不分门类辑录作者历年所治疑难病证验案,于病证、病理记述颇详,审症亦较细致。对于真假寒热、实证类虚、阴极似阳等复杂病证的辨析,颇能掌握要领。在治法上亦能汲取诸家之长而有所发挥,立方遣药能随证灵活化裁。文笔生动,引人入胜。本书现有多种清刻本后收入《珍本医书集成》和《中国医学大成》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3-2008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4。《黄氏纪效新书》

黄堂,字云台。清代江苏无锡县人。幼年随父习《灵》、《素》及仲景之书。及长,从名医缪松心游。恪遵师训,临证辄记。著有《黄氏纪效新书》五卷、《药确联珠》四卷,刊于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4-2008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5。《古今医彻》

古今医彻,作者:怀抱奇,名远。清乾隆,嘉庆年间云间人。(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是书四卷。卷一为伤寒,卷二卷三为杂症,卷四为女科,卷末附有医箴六篇,亦可治医者之通病。本书基本是医论,每论后附有一二医案,以正其论,其论兼采诸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08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6。《顾西畴城南诊治》

二卷。作者顾文垣,字雨田,号西畴,一作恭寿,吴县(今属江苏)人,清代医家,生活于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世居城南,著有《顾西畴城南诊治》、《顾西畴方案》两稿,后由吴县医生黄寿南辑校精抄并予分类得以传世。尚有《书方宜人共识说》,收入《吴医汇讲》。弟子徐锦,继其术。
顾氏对外感、内伤疾病的治疗均有心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医疗保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4-2024 11:59 AM , Processed in 0.07345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