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608|回复: 80

上座部和大众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1-2008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次集结的背景


在第一次集结之后一百年,又召开了第二次大型佛教徒的秘密会议,称为第二次集结。有些资料来源把日期算在佛陀死后的第110年。无论如何,正是在这个时间左右佛教徒团体似乎分裂成两个主要派别,一个叫做上座部(Theravada)或"年长者的教导",另一个叫做大众部(Mahasaughka),或"伟大团体的成员"。前者的佛教后来传至印度以东和以南的国家,成为今日盛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撾等国的佛教。

由这件事我们可以推论,导致召集第二次集结的动机和第一次集结时大不相同,首次是集结释迦牟尼的悲痛的门徒们聚集在一起悼念他并纪念他。

我们得知优波哩在第一次集结时起了重要作用,但在佛陀逝世后30年,他也死了,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其他的释迦牟尼门徒大约也死去。当然很难想象任何认识佛陀的人在他灭渡后一百年仍然活着。所以,到了第二次集结的时候,我们可以推测那个佛教团体的领导人属于其创始人之后的第四或第五代。

在那一百年当中,时势无疑有很大变化,印度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变化,看来在释迦牟尼的戒命和学说的解释方式上也难免产生不同。

我们知道佛教在印度社会正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普通老百姓中获得了大批的追随者。这一情况的一个证据是据说大众部主要是从信仰佛教的俗人那里取得支持的,这表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这种新的宗教在普通老百姓中得到传播。与此同时,在统治者和城市贵族以及商人和手工艺者中间,佛教徒的数目也有所增加。在很多地区建立了寺院,而佛教从它在东印度摩竭罗王国四周的基地逐渐向四面八方传播。

导致进行第二次集结的,是人们对于戒律的看法有分歧。我们获知一批从昆舍离城来的伐耆族僧人对于"十戒"有新的解释,而"十戒"是属于该团体的僧侣的根本纪律条文。召开第二次会议正是要研究他们的解释是否有效。

昆舍离的僧侣草擬了一份以前禁止该团体去做的十项行动的单子,并建议宣布它们是可以被允许的。例如,第一项建议允许僧侣储存食盐,而在以前任何食品都是禁止的。其他各项将允许僧侣在正午以后吃东西,而原来这是被禁止的;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被褥和席子,以及穿着不同于规定尺寸的袍子;还有,可以饮用一般被禁止的饮料。最后一项是建议允许僧侣接受金银之类的礼品,这显然是最引起争论的,因为过去是严格禁止接受任何类型的货币施舍的。

人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僧侣过的是极有约束的生活,很难想象现代的佛教僧侣,愿意忍受那种生活。当然,如果当时印度社会有一个人决心脱离普通的生活而成为僧人,他一定已做好充分准备遵守佛教团体的严格纪律。但是人们还是不能不觉得,那种禁止团体成员储存少量食盐的严厉的禁欲主义或要求他们在节制其生活细节之前就接受团体的法令的办法,一定会最终使一些受到影响的人的基本人性受到限制和损伤。结果它阻礙了为完成团体主要目标所需要的事业心和积极性,以及把佛教教义传播到国外的事业心和积极性。

该团体之所以陷入这种有着严格规则的禁欲主义的原因之一,是僧侣们已逐渐强烈地认为他们自己是社会上一种特殊的阶级。他们把自己看成是与普通人不同的集团和进行特殊宗教实践的集团;我们可以推测,这种想法使他们把支配其生活的规则定得十分详细和严格。然而,真正的纪律不应是从外部强加给人的东西。它应该是从他本身自发产生并构成他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基础。但对早期的佛教僧侣来说,情况似乎并不是这样。相反,是他们把自己与外部世界隔绝开来的冲动,使得他们制定其纪律规则,而这些规则更进一步使他们与整个社会隔绝开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著名的信仰佛教的俗人维摩居士的家乡昆舍离城里已出现了反对的骚动。该城是自由贸易的一个兴旺的中心,而且起着伐耆的首都的作用。五个部落的联邦有一个由各部落代表主持的共和政体。由于该城的相对进步和世界性的气氛,很容易设想在那里的佛教界人士中会出现一种新的运动,试图打破朝着墨守纪律定向的孤立状态。

佛教原定是为了社会上的全体男女的,而不应容许变成某个特殊阶层的所有。这就是这个新运动领导人的论点,他们号召回到释迦牟尼提出的原始佛教精神中去。

伐耆僧侣的十戒将允许他们去做以前禁止某个团体成员所做的某些行为。然而,不久他们革新的消息传到该团体中更保守的一些年长者那里,他们得知后十分震惊。这些年长的僧侣严格遵守首次会议制定的纪律规则,在他们眼里,出现有意破坏规则的僧侣对于团体来说乃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威胁。

不久,从印度各处来的一些年长僧侣在昆舍离城的一个花园里聚集起来考虑这个问题。东印度和西印度各选出5名代表,根据首次会议传下来的关于纪律的教导来检查昆舍离僧侣的"十戒",在给"十戒"打上"十戒非法事物"的判定后,代表们把他们的谴责提交整个舆会人士正式批准。



这件工作做完后,会议的领导人选出700僧众,让他们集体背诵经文和纪律条文,如同大迦叶在首次会议所做的那样。如此结束了第二次集结,有时候也称之为"七百僧众的集会"。

伐耆僧侣的建议被该团体的年长者全部否决。我个人不能不觉得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我这样说是因为我这些年长者只强调纪律规则的全能和不容置疑,结果在精神上远离了释迦牟尼教导男男女女怎样作为人而生活。因此,看来该佛教团体在其创始人逝世后一百年已到了必须进行改革的时刻了。

事实上,我们得知释迦牟尼本人曾经指出,管理该团体的规则可以多少做些修改或在某些情况下加以废除,只要团体的成员完全同意这样做就行了。还有一件事可以说明释迦牟尼对纪律规则的态度,那就是当提婆达多提出一套强使僧侣过严格禁欲生活的戒律,即所谓的"五戒"时,释迦牟尼彻底加以驳回。释迦牟尼是很有宽阔胸襟和深厚感情的人,他根本不试图对别人强加一套固定的原则和纪律规则,他对与他谈话或讲解佛法真谛的人的具体个性很有适应的天才。因此使得讲解真正有意义。他不是一个实行纪律的人,而是真正的"自由人",一个赞美生命力的奇异力量和活力的人。

在第一次集结时,对于应给予纪律规则以多大的强调是有相当分歧的,会议的参加者无法就此作出任何决定。因此,根据经文上的说明,大迦叶就裁决释迦牟尼为他们那个团体制订的戒律应当严格遵守,不得有任何偏差。结果,看起来好像僧侣们变得完全沉浸于遵守纪律规定的虔诚中,而与此同时新宗教的教义在一定程度成为固定不变的,以致不容许自由地加以解释。这就是我们发现该佛教团体在释迦牟尼死后一百多年所处于的僵硬状态。

佛法有一条叫做"隨方毗尼"的原则。根据这条原则,只要不违反其基本原则和佛法的教训,就允许适应正在传教或居住的那个具体地区的风俗和习惯。这样,例如说,释迦牟尼据说就曾经告诉过比丘们。在用餐的内容和时间问题上,他们应遵循所住地区的习惯,不一定要按照他本人制定的规则。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伐耆族比丘们的"十戒"在有关饮食问题上有那么多改变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网络侠客 于 5-1-2008 01:3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1-2008 0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裂的根源


在我们要讨论的那段时期中,印度的佛教似乎已经以相当自主的小组形式在全国各地存在着。这部分地是通讯联络方面的困难的不可避免的结果;根本无法把所有这些相隔很远的小组统一在一个单一的中央领导下,并使活动协调起来。此外,涅盘经告诉我们,释迦牟尼自己就说过他无意指导一个巨大的宗教组织,因此可以假设从一开始就不曾试图使该团体作为一个统一机构而起作用。因此,在释迦牟尼死后,我们可以假定在各处形成了若干分散的组织,各个组织都以佛教创始人的一位重要门徒为中心。那么,在一百年以后在这些小组之间出现若干微妙的教义或礼仪上的分歧,也就不足为奇了。无论如何,这就是多数佛教学者描述的该佛教团体的早期情况。

甚至迟到公元7世纪,当著名的中国佛教朝圣者玄奘访问印度时,他发现各个小组只是忠于佛陀主要门徒中一人或另一人,如舍利弗或摩迦罗那的教导。印度佛教的特点是它有若干地区性组织,而每个地区性组织都有其具体的特色。这似乎是一个历史事实。我们认为,释迦牟尼的作法是根据听他讲道的人或小组的能力而以不同方式宣讲佛法,这是并不奇怪的。

佛教门徒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些小组是否保留了释迦牟尼教导的真正精神。如果他们仍忠实于释迦牟尼学说的总原则,那么各地在遵守;纪律规则方面的次要差别就可以忽略不计。佛法清楚地教导人们必须全心注意三个问题:遵守戒律,实践禅定(dhyana)或冥思以及培养"慧"或智慧。然而,后来人们称之为上座部或"年长者的教导"的团体则把重点完全放在纪律规则上。与此相反,叫做大众部或"伟大团体的成员"的团体却相信他们由于与普通老百姓打成一片,与他们谈天,分担他们的痛苦以及鼓励他们实践佛教信仰,而在实行着释迦牟尼的真正教导。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昆舍离城具有自由和独立的精神,信仰佛教的俗人维摩居士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经文中,他被说成是当他觉得释迦牟尼的十大门徒的思想及行为太顽固和固定时,他就甚至批评了他们。因此,不难设想昆舍离僧侣们一定在吃饮的规则、对待金钱礼品的态度及其他纪律问题上,与其他地区的僧侣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第二次集结断然拒绝昆舍离僧侣提出的建议,昆舍离僧侣在会议结束时聚集了一万僧侣,自己开了一次会议,称为"伟大集体背诵"。后来他们被称为大众部或"伟大团体的成员",以区别于上座部或"年长者的教导"派,于是佛教团体就分裂为两派。我们听说在头一百年并没有派别,但在第二个一百年,释迦牟尼的教导已有17种不同的解释流派。分裂过程与第二次会议造成和不和同时开始。

在佛教的第二个一百年中有可能形成那么多不同的派别,这一事实对于上座部长老一定是个严重打击,而上座部长者是,把自己看作整个宗教团体的领袖的。此外,我们得知在随后的一百年当中,分裂的过程并未停止,直到后来有了多至18个派别,其中12个属上座部,6个属大众部。经文的汉文译本所记录的数字还要多,它宣称有20个派别,11个属上座部,9个属大众部。无论准确的数字是多少,佛教无疑地已进入了明显宗派主义阶级。

我不能不认为,对此的责任很大程度上是在年长者那一批人。后来,大乘佛教把上座部蔑视地称之为小乘,这虽然只是我个人的推测,但我疑心上座部各人在释迦牟尼在世之时就已忘掉了佛教的极其活跃的精神特点,因而或许已得到了这一称号,他们把自己与一般民众隔绝开来,并陷入了偏狭的权威主义。如果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还没有忘记释迦牟尼的真正教导,我不相信这一宗教会遭受分裂到如此程度的困扰。

然而,从另一个观点看,很可能这是一个,宗教注定了要经历的过程,因为佛法原先是释迦牟尼一人所有,现在却变成了千百万人的财富。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看成是一个动乱和痛苦地成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所有可以想象的解释都被提了出来,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聪明的解释,而那时佛陀的教导就会像一条大河,更有力/更有信心地奔腾向前。

如果我们研究关于第二次集结的各种叙述,我们便会看到伐耆僧侣们在提出他们对十戒的重新解释时,并没有(至少在开始并没有)试图造成分裂。麻烦出在一位属于后来成为"年长者"集团的僧侣,他当时正行经昆舍离,看见伐耆僧侣们从俗人那里接受金钱的施赠。他大为吃惊而且很愤怒,便决定就此展开争论。

从信仰佛教的俗人那里接受金钱的施赠,绝不意味着伐耆僧侣们已道德堕落。我们已经看到,在第二次会议之后,他们大约有一万人召开了自己的会议,这当然说明他们是一个巨大而又欣欣向荣的组织,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广泛的支持。很可能这一事实在年长者当中引起了嫉妒的感情。

昆舍离是一个兴旺的商业中心,位于北方的舍卫城和南方的亚舍之间的商路上,我们可以假设住在这里的僧侣们不得不接受货币形成的施舍。与释迦牟尼那时比较,这一时期货币经济在印度发展得十分迅速。昆舍离的公民们以货币而不是以食物施舍给僧侣们,那是非常自然的事。从这个观点看,可以把重新解释十戒看作是调整团体规则使之适合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新情况的一种企图。

年长者对付这件事的方式,如我们看到的那样,是极其专断和粗暴的。他们任意把尽可能多的年老僧侣召集到一起,要求他们来证明所建议的改变不合法,然后说这些改变"非法"。他们不满足于此,还进一步宣称那些提出这些建议的伐耆僧侣"不是真正的僧侣或释迦牟尼的追随者"!

在这些年长者的眼中,伐耆僧侣可能被看成是专心一意要破坏佛教团体平静的闹事者。他们可能把这些人比作提婆达多,因为这位门徒在释迦牟尼在世时曾在团体内部造成暂时的分裂。

然而,实际上这两件事从根本上说,是很不相同的。看来提婆达多有野心取代释迦牟尼,要做团体的领袖。他提出的"五戒"将强加给僧侣们以更严厉的禁欲主义,而他提出这项建议的目的显然是想给年轻僧侣造成一种虔诚的印象并得到他们的的支持,从而把自己树立为新的佛陀,统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组织。

另一方面,伐耆僧侣们并不想在团体中造成分裂,他们无非是想调整规则使之符合当地习惯和已经改变了的社会条件,正如释迦牟尼指出所应该做的那样,按照原先释迦牟尼教导的佛教精神寻求自己特殊的宗教做法。年长者故意就此事制造事端,使他激化从而造成为团体分裂。

年长者的教条态度在上座部后来的著作中得到反映。在那些著作中大众部僧侣的伟大集体背诵被描述为下列这段文字:"伟大集体背诵的僧侣们决定的教义与真正的佛法不符。他们毁去原始记录,拼凑了自己的档案。他们把经文中一个地方记录的经移到另一个地方......他们抛弃了最深奥的一部分经和戒律,然后拼凑一些看起来貌似的、或者有时完全不同的经和戒律......他们抛弃了驾驭着名词、词性、术语和文体上润色的规则,并用另一个规则来代替。

尽管有这些严重的罪名,检查现存文本的结果却表明,这两个集团的文本和教义并没有根本的差别。也就是说,上座部和大众部的经文都沿用更老一些的阿笈摩经的四段安排。肯定地其间并没有后来佛教大乘和小乘那样大的差别。

关于早期佛教这第一个重大分裂,有一个重要之点必须指出:关于这一分裂,特别是上述的分裂的传说,完全可以表明,这里所遇到的状态就是西方宗教史中常常说到的"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或"正统与异端"之间的对抗。然而,据我看这种措词并不一定合适。在西方的基督教审判异教徒和搜捕行巫者的时候,一旦教会出现了分裂,对立双方就经常地相互攻击以致暴力和流血事件层出不穷,要用尽各种可以使用的手段消灭对方,但是佛教的情况不同,虽然上座部和大众部在第二会议后就分道扬镳了,但双方都没有试图骚扰对方,更不用说使用暴力了。这说明佛教所持有的容忍精神和对于人的尊重。

在表面上,上座部僧侣好像是正统的拥护者而大众部僧侣则是异端。但是如果我们必须使用这样的名词,我们就应该考虑一下哪个集团更忠实地遵守佛教的原始精神。不是那些远离社会的人,而是那些投身到广大男女群众之中、在努力拯救尽可能多的人的同时,而与他们同甘共苦的人,这些人才肯定是值得称为正统的真正保卫者的。

还有,从普通的名词来说,上座部僧侣似乎是教条主义者,而大众部则是修正主义者。但我们还得问一下,哪个集团的行动更接近于释迦牟尼的精神。

事实上,他是一个死板的教条主义者吗?
或者,就此而言,他是那种为了妥协愿意牺牲任何原则的修正主义者吗?
事实上,难道他不是,一个中间路线的拥护者,超出了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者这类术语所代表的那种二重性吗?

这种中间路线就是他宣讲的真理的实质。从这个观点看,很明显就纪律规则的次要细节争辩不休或与别人争论谁是正统的真正拥护者,是与佛教原先的精神大相径庭的。

[ 本帖最后由 网络侠客 于 6-1-2008 01:5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08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网络师兄的文章出处?
假如出自【创价】,大家就要留意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08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是那些投身到广大男女群众之中、在努力拯救尽可能多的人的同时,而与他们同甘共苦的人,这些人才肯定是值得称为正统的真正保卫者的。
真的是这样吗?






The Buddha's words on the future of the Dhamma                 AN 5.80

Anagata-bhayani Sutta

The Discourse on Future Dangers

"Monks, these five future dangers, unarisen at present, will arise in the future. Be alert to them and, being alert, work to get rid of them. Which five?

"There will be, in the course of the future, monks desirous of fine robes. They, desirous of fine robes, will neglect the practice of wearing cast-off cloth; will neglect isolated forest and wilderness dwellings; will move to towns, cities, and royal capitals, taking up residence there. For the sake of a robe they will do many kinds of unseemly, inappropriate things.

"This, monks, is the first future danger, unarisen at present, that will arise in the future. Be alert to it and, being alert, work to get rid of it.

"Furthermore, in the course of the future there will be monks desirous of fine food . They, desirous of fine food, will neglect the practice of going for alms; will neglect isolated forest and wilderness dwellings ; will move to towns, cities, and royal capitals, taking up residence there and searching out the tip-top tastes with the tip of the tongue. For the sake of food they will do many kinds of unseemly, inappropriate things.

"This, monks, is the second future danger, unarisen at present, that will arise in the future. Be alert to it and, being alert, work to get rid of it.

"Furthermore, in the course of the future there will be monks desirous of fine lodgings. They, desirous of fine lodgings, will neglect the practice of living in the wilds; will neglect isolated forest and wilderness dwellings; will move to towns, cities, and royal capitals, taking up residence there. For the sake of lodgings they will do many kinds of unseemly, inappropriate things.

"This, monks, is the third future danger, unarisen at present, that will arise in the future. Be alert to it and, being alert, work to get rid of it.

"Furthermore, in the course of the future there will be monks who will live in close association with nuns, female probationers, and female novices. As they interact with nuns, female probationers, and female novices, they can be expected either to lead the holy life dissatisfied or to fall into one of the grosser offenses, leaving the training, returning to a lower way of life.

"This, monks, is the fourth future danger, unarisen at present, that will arise in the future. Be alert to it and, being alert, work to get rid of it.

"Furthermore, in the course of the future there will be monks who will live in close association with monastery attendants and novices . As they interact with monastery attendants and novices, they can be expected to live intent on storing up all kinds of possessions and to stake out crops and fields . This is the fifth future danger...

"This, monks, is the fifth future danger, unarisen at present, that will arise in the future. Be alert to it and, being alert, work to get rid of it.

"These, monks, are the five future dangers, unarisen at present, that will arise in the future. Be alert to them and, being alert, work to get rid of them."


正法现在就像快下山太阳了, 这次我们可能是坐正法的最后一趟的法船了.
希望大家赶上这趟法船, 不然可能要后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08 09: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有人还会辩说:

一切唯心造。

你心里看他是犯戒,自己就是犯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08 03: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6-1-2008 08:35 PM 发表
请问网络师兄的文章出处?
假如出自【创价】,大家就要留意下。

出自哈佛大学。。

不过,我觉得应该出自海神的贴,才能让海神心服口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7-1-2008 03: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6-1-2008 09:21 PM 发表
而是那些投身到广大男女群众之中、在努力拯救尽可能多的人的同时,而与他们同甘共苦的人,这些人才肯定是值得称为正统的真正保卫者的。
真的是这样吗?

http://i74.photobucket.com/albums/i251/kiakoh/clip_imag ...

佛法是引导人,还是人引导佛法?
你的图片好像在说着:人引导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08 03: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7-1-2008 03:10 AM 发表

出自哈佛大学。。

不过,我觉得应该出自海神的贴,才能让海神心服口服


没有出处,没有连接(links),也没有作者,所以无法怪别人怀疑你的文章来源,而且也是难以让人信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1-2008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6-1-2008 09:21 PM 发表
而是那些投身到广大男女群众之中、在努力拯救尽可能多的人的同时,而与他们同甘共苦的人,这些人才肯定是值得称为正统的真正保卫者的。
真的是这样吗?

The Buddha's words on the future of the Dhamma                 AN 5.80

Anagata-bhayani Sutta

The Discourse on Future Dangers

"Monks, these five future dangers, unarisen at present, will arise inthe future. Be alert to them and, being alert, work to get rid of them.Which five?

"There will be, in the course of the future, monks desirous of fine robes. They, desirous of fine robes...

请以中文将你要表达的话讲出来,而不是纯转载英译经文。也请声明图片来源,不加以解释的不明图片有误导之嫌。若不加以修改,豆将秉公处理。谢谢~

咖啡豆 字

[ 本帖最后由 咖啡豆 于 7-1-2008 10:0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08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7-1-2008 03:10 AM 发表

出自哈佛大学。。

不过,我觉得应该出自海神的贴,才能让海神心服口服

加以注明的文章来源及出处将减少网友们的质疑。谢谢~

咖啡豆 字

[ 本帖最后由 咖啡豆 于 7-1-2008 10:0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08 0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咖啡豆 于 7-1-2008 09:39 AM 发表

请以中文将你要表达的话讲出来,而不是纯转载英译经文。也请声明图片来源,不加以解释的不明图片有误导之嫌。若不加以修改,豆将秉公处理。谢谢~

咖啡豆 字


国际旅游小姐@少林寺选美

http://www.xici.net/b806716/d56169233.htm
http://www.ku6.com/show/2bQtnWtEwzUkYG2F.html
http://unn.people.com.cn/GB/14748/606541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08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说什么六根清净了...
只怕命根都蠢蠢欲动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08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海神之風 的帖子

一切唯心造...
菩萨怕因, 凡夫怕果...
且不论以上两句的真实性有多高...

一切唯心造 应该是提醒我们造作出来的因可以是很可怕的...
所以, 在心念/ 动机等方面要时时刻刻小心...

而不是等有东西发生时在那边自我安慰/ 怪棵心...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08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nagata-bhayani Sutta AN 5.80

The Discourse on Future Dangers
"和尚,这5个未来的危险,目前还没发生,将出现在未来。加以警惕他们,并保持警觉和运作除去他们。是哪五个?

"在未来的时代会有和尚切望精细的僧袍,他们渴望的精细的僧袍,是会忽略的如法的做法,如身穿丢弃的小康布; 会忽略隐居孤立的森林和原野住房; 迁往城镇,皇家首都,占用居住。为精细的僧袍,他们会做许多种不得体,不恰当的事。
"正因如此,僧侣,是第一个未来的危险,目前还没发生,那将是对将来出现的。保持警觉,并作为此警惕,工作,以摆脱它。

"此外,在未来的时代,将会有僧侣切望精细食物,他们因为渴望优良食品,是会忽略的实践去施舍; 会忽略隐居孤立的森林和原野住房;迁往城镇,城市,皇家首都,同时考虑了住宅,并寻找出提示顶品味与尖端的舌头为食物,他们会做许多种不得体,不恰当的东西。
"正因如此,僧侣,是第二个危险的未来,目前还没发生,那将是对将来出现的。保持警觉,并作为警惕,工作,以摆脱它。

"此外,在未来的时代,将会有僧侣切望美好的住所,他们因渴望精美的住所,將忽略實踐居住在野地;会忽略隐居孤立的森林和原野住房;迁往城镇,城市,和皇家首都,占用居住。為住所他們將会做许多种不得体,不恰当的东西。
"正因如此,僧侣,是第三个未来的危险,目前还没发生,那将会在将来出现的。保持警觉,并作为警惕,工作,以摆脱它。

"此外,在未来的时代,将会有僧人将生活在紧密联系尼姑,女性見習生, 和女性新手的修士, 因为他们与尼姑,女性見習生,以及女性新手相處融洽,他們是可能被意料对聖潔的生活感到不滿意料, 或犯了更大的过错,离开了训练,返回到较低的生活方式。
"正因如此,僧侣,是第四个未来的危险,目前还没发生,那将会在将来出现的。保持警觉,并作为警惕,工作,以摆脱它。

"此外,在未来的时代,将会有僧人将生活在紧密联系禅寺服务员和生手,因为他们与修道院的服务员和生手相處融洽,他们可以被预料,意向在存放各種各樣的財產和各种物品,并立庄摽出作物的田间地头,这是第五个未来的危险… …
"正因如此,僧侣,是第五个未来的危险,目前还没发生,那将会在将来出现的。保持警觉,并作为警惕,工作,以摆脱它。

"这些,僧侣,是未来五种的危险, 目前还没发生,那将会在将来出现的。加以警惕他们,并保持警觉,工作, 以摆脱它" 。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7-1-2008 07:1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08 07: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oshen2 于 7-1-2008 03:33 PM 发表

别说什么六根清净了...
只怕命根都蠢蠢欲动了...
...

这些不遵从法,不遵从律的人。。下场很悲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08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7-1-2008 04:13 PM 发表
Anagata-bhayani Sutta AN 5.80

The Discourse on Future Dangers
"和尚,这5个未来的危险,目前还没发生,将出现在未来。加以警惕他们,并保持警觉和运作除去他们。是哪五个?

"在未来的时代会有和尚切望精 ...
而是那些投身到广大男女群众之中、在努力拯救尽可能多的人的同时,而与他们同甘共苦的人,这些人才肯定是值得称为正统的真正保卫者的。

努力拯救尽可能多的人 - 是在违反戒律下还是遵守戒律下?
与他们同甘共苦 - 是违法戒律下还是遵守戒律下?

释尊是走进民众与民同欢共乐中宣传佛法,还是等民众跑去深山去要求佛法?
我不懂。。。可以回答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1-2008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oshen2 于 7-1-2008 03:33 PM 发表

别说什么六根清净了...
只怕命根都蠢蠢欲动了...
...

如此的比丘,是披着狼皮的魔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08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咖啡豆 于 7-1-2008 09:43 AM 发表

加以注明的文章来源及出处将减少网友们的质疑。谢谢~

咖啡豆 字


<<佛教一千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08 07: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6-1-2008 09:46 PM 发表
可能有人还会辩说:

一切唯心造。

你心里看他是犯戒,自己就是犯戒。

感谢读错我的心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08 07: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s 于 7-1-2008 07:01 PM 发表

这些不遵从法,不遵从律的人。。下场很悲惨。。

这些人很惨也是该死...:@
可怜了那些被他们骗色/ 骗财/ 欺骗的人们...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10:44 AM , Processed in 0.06995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