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k

證嚴法師說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2009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小氣的鳥兒

    某個城市郊區有一片果園,種了許多枇杷樹,不但果實很甜,葉
子還能煉藥治病,所以每年到了果實成熟的季節,很多人就從城裏來採果摘葉。

    有隻小鳥總是在這片果園上方盤旋,好像在看守果園。只要有人
接近枇杷樹,那隻鳥就開始大叫;若伸手摘枇杷,牠就會叫得更淒厲。仔細聽牠的叫聲,好像是:「我所有!我所有!」年復一年,總是如此。

    有一年,來果園摘枇杷的人比往年更多,那隻鳥在人們四周厲聲
啼叫,非常著急的樣子,不過大家都已見怪不怪,沒有人理牠,仍舊繼續摘枇杷。那隻鳥不斷地啼叫,最後終於吐血而亡。

    有一群比丘在街坊聽到這件事,回去請教佛陀,這隻鳥為什麼會
有這樣的舉動?佛陀慨嘆地說,這是慳貪習氣使然──

    以前城裏有位年輕人,在父母往生後繼承許多財產。他天天計算
自己有多少財產,一心希望財產愈多愈好,連將來果園與田地可以收成多少農作物都算入財產中。

    年輕人認為家中多一個人就消耗更多食物,所以不願娶妻生子,
原本家中請的傭人也都辭掉了。他年老往生之後,財產由於無人繼承,都被沒入國庫。

    那隻鳥的前世,就是這位吝嗇的人。由於還留存著慳貪的習氣,
認為果園仍然是牠的,捨不得人們來採收果實,所以不斷叫著:「我所有!我所有!」一直到吐血死亡為止。



    慳貪不捨的惡因,招來貧乏不安的苦果。人想要提升品格、成就道業,首先必須發揮愛心幫助眾生。

    付出一分愛心,就能獲得一分福業;捨掉一分執著,就能增長一
分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1-2009 06: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樂善好施的長者

    有位長者不但家財萬貫,心地也很善良;他覺得與其只有自己享受龐大財產,不如幫助大家都衣食無缺,因此大開善門,對於遭逢苦難病痛的人,無不付出愛心去救濟。

    那些被救助的人都對長者既感恩又讚歎;後來長者的名聲傳開來,不只全國人民敬愛他,連鄰國也讚歎他的愛心。這些人間的讚歎聲上達了天堂。

    有位天人得知長者受到那麼多人愛戴,心想:我以前在世間也是樂善好施,所以才能感召天福,命終後往生天堂;但是,這位長者所做的好事勝過我,將來他的福報是不是會超過我?

    天人心生嫉妒,打算讓長者退失道心。於是,他幻化為一位平常的人,來到長者面前說:「你將寶貴的財產布施出去,不會心疼嗎?辛苦賺來的錢應該留給子孫,你這樣不斷地布施,有朝一日會把財產花光。」

    長者面露笑容回答:「天地萬物滋養眾生,我的財產若只給一家人享用太可惜,不如讓天下人來享用。」

    天人佯稱:「據我所知,如果勤於布施,將來會墮入地獄!」

    長者覺得很奇怪,為非作歹才會感召地獄的苦報,布施行善的人,怎麼會墮入地獄?天人見長者不信,便幻化出地獄的景象,告訴他:「你看!這些在地獄中受苦的人,以前都是在世間布施的人!你如果不相信,可以去問他們。」

    長者走到一個人面前,問他:「你為什麼會墮入地獄?」這人為了迎合天人,回答:「就如他所說,以前我常常布施財物幫助別人,因此死後墮入地獄。」

    「接受你幫助的那些人呢?」

    「他們都往生天堂了。」

    長者歡喜地說:「讓人人幸福是我的心願,既然曾受我幫助的那麼多人都能往生天堂,只有我一個人墮入地獄,實在不算什麼,我還是很高興!」

    此時長者的神態是如此誠摯而感人,天人受到很大的震撼,既感動又慚愧,地獄的景象也消失了。

    他恢復天人的身形,對長者說:「之前我告訴你的話,都是我一時起了嫉妒心,想要動搖你布施救濟的心念,而顛倒因果的謊言。事實上,行善能得天福,而你這種『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心懷,修得的境界更勝過天福,是無限清淨光明的菩薩境界!」



    菩薩道遙遠漫長,走在這條路上,有時受人感恩、尊重,有時受到嫉妒、毀謗,這一切都必須以清淨的智慧與堅強的毅力去面對,否則心隨境轉,動輒退失道心。

    恆常保持初發善念時那分單純與虔誠的心,不受人事是非污染,是修行最重要的事。希望大家時刻守住清淨的本性,受人讚歎不驕傲自大,受人毀謗也不退轉道心,這樣才是真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009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山鼠與狸貓

    佛陀住世時,帶領為數眾多的比丘(註)共同學法修行。某天早
上,許多比丘聚在一起,談論一位言行不一的比丘──這位比丘說起
話來頭頭是道,私底下卻常做些不好的事情;比丘們猶豫不決,不知該不該將這件事告訴佛陀。

    此時佛陀恰巧經過,見大家議論紛紛,問大家在談些什麼?聽了
其中一位比丘的說明後,佛陀告訴大家,那位比丘有心想修行,只是習氣難改,不只在這一生,在過去生中也一直是這樣──

    很久很久以前,有座山裏住著很多山鼠,他們由一隻鼠王領導,
早上出去覓食,傍晚回山洞休息,過著規律的生活。

    有一天,一隻狸貓來到這座山,想要定居在此。牠思考著要如何
謀生?如何才能天天都有現成的食物?忽然,牠看到一大群山鼠由鼠王帶領列隊進山洞,於是牠靈機一動,想到一個方法。

    隔天早晨,牠來到山洞對面,縮起三隻腳,只用一隻腳站立,面
向太陽,張大嘴巴,保持這個姿勢不動。鼠王帶領山鼠們走出山洞,大家看到狸貓姿勢這麼奇怪,都感到很好奇。

    鼠王走到狸貓面前,問狸貓為何如此?狸貓說:「我不忍心增加
土地的負擔,所以只用一隻腳站立;面向太陽是在修光明之法,吸收陽光的靈氣;把嘴張開,是因為我只吃風,其他什麼都不吃。」

    鼠王聽了好感動,以為狸貓是位有德的修行者,從此以後每天出
發覓食前,先帶領山鼠們向狸貓行禮,傍晚也列隊向狸貓行禮後才進山洞。

    過了一段時間,山鼠們覺得很奇怪,以前大家住在山洞覺得很擁
擠,近來感覺空間愈來愈寬敞,是不是山鼠的數目減少了?大家向鼠王提起這件事,鼠王仔細思考,懷疑是狸貓在作怪。

    隔天早晨出門前,鼠王叫大家先走,照常向狸貓行禮,牠自己墊
後。狸貓重施故技,要抓最後面的一隻鼠。鼠王動作很快,一下子就跳走了,並且呼喊所有山鼠回頭共同制服狸貓。

    鼠王對狸貓說:「你用假造的形態、詐欺的行為來謀生,實在是
很可恥的事!」佛陀說完這個故事後,告訴比丘們:「狸貓就是現在這位時常欺騙別人的比丘,而鼠王就是我。我生生世世都在教育他、感化他,可惜他自己不肯用心去除惡習,以致一直帶著這種習氣,總是被人厭棄。」

    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各人」,自己提起毅力來修正習氣才
是最重要的,否則像那位比丘雖然與佛陀這麼有緣,但是他卻不肯用心改過,因此仍然習氣深重、受人輕視。

    一念心是一顆種子,在心地播下什麼樣的種子,將來就會長成什
麼樣的果實。我們一定要積極培養善念、果斷地去除惡念,福德智慧才能與日俱增,否則生生世世累積惡習,真是煩惱不斷、苦不堪言!

註:比丘──梵語,意指出家修行的男眾;出家修行的女眾為比丘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009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小沙彌與老和尚

老和尚帶著小沙彌出門行腳,無論行走在廣闊無邊的叢林,或翻山越嶺,老和尚都逍遙地走在前面,小沙彌背著行李緊跟在後,一路上兩人相互照應,彼此為伴。

小沙彌走著走著,心想:難得人身,但短短幾十年生命卻必須經歷生老病   死、受六道輪迴之苦,真苦啊!不過,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當菩薩救度眾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趕快精進才行!

想到這裏,走在前面的老和尚突然停下腳步,面露笑容地回頭對他說:「來,包袱讓我來背,你走我前面。」小沙彌雖然感到莫名其妙,但仍照老和尚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面。

走著走著,小沙彌覺得這樣真是逍遙自在啊!而佛經裏說,菩薩必須順應   眾生的需要而行各種布施,「這真是太辛苦了!況且天下眾生苦難多,到何時才能救得完呢?不如獨善其身,過這種逍遙自在的日子!」

這念頭一起,就聽到老和尚很嚴厲地對他說:「你停下來!」小沙彌趕快回頭,看到老和尚嚴肅的面容,嚇了一跳!老和尚將包袱拿給他說:「包袱背好,跟在我後面走!」

小沙彌想:做人真苦!剛才自己還那麼開心,才一轉眼就變得很難過,人的心念真是不穩定啊!「凡夫心很容易動搖,還是修菩薩行好,起碼我可以面對苦難眾生,跟很多人結好緣,做一些我做得到的本分事。」

這時,老和尚又面帶笑容地回頭招呼他,並將行李拿去自己背,請他走在   前面。

小沙彌就這樣反覆地發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時,老和尚又用很嚴厲的態度對待他。小沙彌終於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請問道:「師父,您今天為什麼一下子要我走前面,一下子又要我走後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老和尚說:「你雖然有心修行,但是道心不堅固。感動時就發大願,卻又很快退失道心;這樣進進退退,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成就?」

聽到老和尚這麼說,小沙彌感到很懺悔。當他又生起菩薩心時,老和尚要他走在前面,他就不敢了。他說:「師父,這次我是真正發心,要以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大心大願為道基,一步一步向前精進。」

老和尚聽了很高興,對小沙彌也起了讚歎、尊重之心,一路上兩人有說有   笑地併肩走著。

很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也知道要發大心、立大願;發心立願很簡單,但要恆持道心卻不容易。

世事無常,今日雖平安,明日卻難料,如果發下好願卻動輒心生退轉,把有限的光陰浪費在猶豫不決上,實在太可惜了!

發大願不能驕傲,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堅定志願、磨鍊耐心、訓練毅力,如此必定能度過難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9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水中壺

    佛陀率領僧團居住在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位年輕人時常來聽佛陀講經說法。有一天,年輕人愁容滿面,見到佛陀就淚漣漣。

    佛陀問他發生什麼事?年輕人說:「我父親生病過世了,我很難過!他是個很好的人,為什麼無法活得長久呢?」

    佛陀慈祥地說:「你不是時常來聽經嗎?」

    年輕人說:「是啊!只要您在這裏講經,我都會來聽。」

    「既然如此,你應該聽我說過生老病死、人生無常的道理。人來世間,歲數總是有限啊!」

    「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並不覺得父親已經年老了啊!」

    佛陀解釋:「生命的長短,不是以歲數而定,而是他在人間的緣有多長,生命就有多長。」

    年輕人又問:「父親捨此身後,是上天堂或下地獄?請您一定要為父親加持,讓他能夠往生天堂,否則為人子的我會很不安!」

    佛陀覺得此時說再多道理也沒用,因為煩惱已佔滿年輕人的心:
「難得你這麼孝順又有心,我答應為你父親加持,但是你必須依照我說的方法去做。」年輕人很高興地答應了。

    佛陀請他去拿兩個壺過來,其中一個壺灌滿油,另一個壺則放一些石頭:「來!現在我們去河邊,你趕快去叫你的親人及鄰居一起過去。」

    年輕人很高興地召集親友一起來到河邊,依佛陀指示,將兩個壺輕輕地放進河裏,然後將壺打破。放石頭的壺被打破後,石頭隨著壺的碎片沈下去;而放油的壺,雖然碎片下沈,油卻浮上水面。

    佛陀請年輕人和周圍的人用虔誠的心來祈禱──讓油下沈,石頭上升。所有人面面相覷,覺得豈有此理?因為不論如何虔誠祈禱,也無法讓石頭浮上水面或讓油沈下去。

    見大家議論紛紛,佛陀微笑地說:「行善就像把油放在壺裏,造惡就像在壺裏放石頭;當生命終了,善業會往上浮升,惡業則向下沈淪,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不是靠人加持就可以往生好的境界,就如同石頭無法靠著祈禱而浮上水面。」

    「所以,人往生後何去何從,完全決定於自己生前的所作所為。我們要以正確的心態來面對世間萬物,起心動念以及言行舉止都要從善去惡。」

    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切作為,點點滴滴都離不開因果循環,即使只是任意踐踏路邊的花草,這小小的行為也會種下一分業因,何況是因一己私欲而做出傷天害理的事!

    人生的幸或不幸,決定於心念的方向;世間的天災人禍,根源也在於人們的一念心。我們既然與大地萬物共生世間,應該要有一分愛護的心態,發揮慈悲與智慧來增進世間的和諧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9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

    上人又要出門行腳了,在揮別精舍常住二眾弟子時,語重心長開示道,莫道「無
常有何稀奇」,認為無常不足為奇者,這就是凡夫無法進步的原因。時日消逝,生命
遞減,若慧命也絲毫沒有進步,最大的障礙,就在面對無常,雖「知」但欠缺智
慧,所以就「不智」;也就是說,「知」道有無常,但少了「日」,那分清淨光明的
心沒有發揮,只是滿心的污染、煩惱之「知」而已。

    就醫學來講,有時長期服用某種藥物,會發生抗作用,此時藥就失去效用。就如
《法華經》中曾譬喻,有位父親雖是好醫師,但孩子有病,就是不肯接受父親的治
療,父親十分無奈,便出門遠行。等到
很久之後,孩子才感到不能沒有父親,當要尋找父親時,卻有人受父親之託,前來告
知父親已死的訊息。此時,孩子才知道,父親事實上是好醫師,待要請父親治病,一
切已來不及了。

    「學佛而不尊師重道,則心中根本無道場,師長盡責教導,若自己不以道業為
重,沒有負起照顧自己慧命的責任,為人師的也無可奈何。不能尊師重道,甚至輕法
慢教,這也就如面對此次大地震,自己不心生警惕,只是『知』而無『日』的照
耀,所以就沒有智慧,發揮不出智慧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7-2-2009 03: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賣身的老婦人

    佛陀時代,有一位氣質很好、但衣著襤褸的老婦人來到一座城裏
,她疲倦又飢餓地走到一戶富有人家門口,便再也沒有體力向前走。富有人家的傭人看到老婦人蹲在屋簷下,趕緊稟告夫人,夫人見老婦快餓昏了,於是叫人扶她進去,準備食物給她吃。

    等老婦人的體力逐漸恢復,富家夫人親切地問她:「妳從哪裏來
?為什麼會到這個地方,而且這麼狼狽呢?」

    「我很無奈啊!我的國家連續幾年處在兵荒馬亂之中,我和家人
在逃難時分散了,走著走著便走到這個城市,又因為餓得沒體力才會蹲在妳家的屋簷下。」聽老婦人這麼說,夫人生起憐憫心,便要她暫時在家裏住下。

    過了一段時間,老婦人看見一群從外地來的比丘威儀十分莊嚴,
起了歡喜心,想起從前全家都是虔誠的三寶弟子,常對貧人布施,看到出家人更是歡喜供養……思緒回到現在,不覺悲從中來──因為看到出家人雖然很歡喜,卻沒有能力供養,只能頂禮膜拜。

    老婦人問比丘們:「請問師父是從哪裏來的?在這裏托缽順利嗎
?」

    比丘說:「我們從國外遊化到這個城市,初來到,人地生疏,妳
看,現在缽都還是空的。」

    「我也是流浪他鄉,沒有能力供養您們,不過,讓我來替您們設
法吧!」老婦人說完,馬上回去向夫人說:「請妳用較高的價錢買我的身體,我願意一輩子為妳做牛做馬。」

    夫人問:「妳拿這些錢要做什麼?」

    「我想供養僧眾,現在無法向妳多解釋,但是請妳相信我,等我
完成心願後,會好好地向妳報告。」富家夫人看到老婦人這麼虔誠、善良,就拿了一筆錢給她。

    老婦人立即將這筆錢拿去準備食物,供養那群比丘,比丘們很感
動,問她:「妳身無分文,怎能有這麼多東西供養我們呢?」

    「我把身體賣給了富有人家,要盡形壽為他們奉獻努力,並將所
得到的代價拿來供養您們。」老婦人說。

    「今天我們所接受的供品,就像是妳奉獻身上的肉一樣,實在讓
人很感動!這不是身外物,而是妳全身的奉獻。」比丘們很虔誠地為這位老婦人祝福。

    這時,忽然一陣天搖地動,國王派大臣到城裏查看發生了什麼事
。大臣遇到這群出家人,得知一切經過,覺得這是很吉祥的事,便立刻探訪老婦人,準備帶她去見國王。

    老婦人告訴大臣:「感恩國王的召見,不過,我的身體已經賣給
這戶人家,不是自由之身了,所以沒有權利跟您去見國王。」

    大臣回去後將整個經過報告國王,國王聽了歡喜地將老婦人及富
家夫人都邀請來皇宮。

    老婦人細述流浪經過:「我本來有一個很幸福的家庭,因為國家
發生動亂,使我和家人在難民潮中被沖散,才會流浪到這裏。生活在動亂國家的人民,實在很可憐!」她進一步對國王說:「人民幸福的關鍵在於國王的愛心。國王能勤政愛民,事事為人民的平安著想,人民就能過著幸福的生活;若一國之主有了野心,相互掠奪,人民就會過著民不聊生的日子。」

    國王聽了慚愧地說:「我雖然是一國之主,但是腦中所想的盡是
擴大國土之事,從來沒有想過人民的幸福。今天能聽到妳這番發自真誠大愛的話語,令我相當感動!我希望妳能留在宮中,做我的善知識。」

    就這樣,老婦人憑著一分真誠無求的愛和智慧,感動了國王,並
受聘為國師。

    清淨無染的愛可以造福人群、感動天地,我們要時時顧好心中的
那分真誠大愛,不管環境如何變遷,都要讓這念鍥而不捨的奉獻精神,永遠跟隨著我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2009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鴦掘摩的考驗

    作惡多端且殺生無數的鴦掘摩,在皈依佛門、加入比丘群後,知道過去所做的惡業必定要接受上天的磨難,於是請求佛陀給他一段時間,接受身心的考驗。

    他獨自前往荒郊野外,無畏於日曬、雨淋、風吹,在樹下靜坐;累了就到洞裏休息。吃的是樹根、野草,穿的是破布縫補成的衣服,甚至破爛到全身裸體。無論是煎沙煮日、霜雪嚴凍或是狂風雨露,都不能動搖他修行的心志;可以說是苦人所不能苦、修人所不能修。

    這樣的日子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有一天,佛陀告訴鴦掘摩:「你身為比丘,應該要走入社會人群。」鴦掘摩於是聽從佛陀的話,跟其他比丘一樣到城裏托缽。

    然而,人們看到他就很厭惡,不但大人辱罵他,連小孩看了都紛紛走避;鴦掘摩向一位懷孕的婦人托缽,那婦人忽然肚子痛得哀天叫地。

    鴦掘摩回到精舍,將經過告訴佛陀。「受人厭棄、咒罵,這些我都不在意,因為我以前做過太多壞事,這是我罪有應得;但是,那位懷孕的婦人一看到我,連胎兒也不得安位,我該怎麼做才能解除她的痛苦?」

    佛陀要鴦掘摩再回去那戶人家,向婦人腹中的胎兒說:「過去的我已經死了,現在我重生在如來的家庭,已經守戒清淨,再也不會殺生了。」果然當鴦掘摩將此話對那位婦人反覆說了三次,婦人腹中的胎兒就安定下來了。

    此後鴦掘摩比丘走入人群托缽,仍然會被人用石頭和磚塊扔,甚至拿棍子打他,但鴦掘摩都沒有怨言,也不躲避。

    有一天,佛陀看鴦掘摩全身是血,而且都青腫了,心疼地對他說:「你過去造的惡業確實很多,所以得長期、累劫地接受磨鍊。你要時時把心照顧好,耐心地接受這分果報。」

    鴦掘摩比丘平靜地說:「我過去殺生太多、作惡多端,是罪有應得;只要我不迷失道心,即使生生世世要接受天下人的身心折磨,我都願意。」

    佛陀聽了很安慰,讚歎並勉勵他自我覺悟、磨盡一切罪業。

    凡夫往往是「歡喜做,甘願受」——任意妄為,到頭來不得不承受苦果;菩薩則是「甘願做,歡喜受」,用心地不敢種錯因、造錯業,讓慧命不斷成長。期望大家好好體會因緣果報,莫種錯因、造錯業;修行路上遇到境界,當歡喜接受、耐心面對,不管多麼辛苦都要堅定道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2-2009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父子戲法

    以前,大陸鄉下地方每逢過年或農閒時期,農民們都會藉由各項休閒技藝活動來增添熱鬧氣氛。有一天,一群人聚集在縣衙門外等著向官員恭賀新禧,其中包括一對穿著寬大衣服的父子。

    這對父子待村民們一一向縣老爺和多位縣官叩頭、道喜後,說:「我們父子倆是走江湖討生活的,看縣老爺要我們變什麼戲法,我們都願意設法達成。」

    縣老爺看難得這麼多人聚在一起,心裏一高興,就問:「你們能變什麼?最拿手的又是什麼?」

    那位父親說:「我可以讓四季顛倒;您要我變什麼,我就變什麼。」

    縣老爺想一想,說:「這樣吧!我想要一顆桃子。」

    當時正值農曆年初,四處白雪茫茫,並不是桃子生長的季節。父親聽了憂愁地說:「兒子啊!縣老爺既然要我們找桃子,我們就算沒有辦法也要做到;只是,現在要去哪裏找桃子呢?」

    「這個季節,人間根本就沒有桃子,只有天上王母娘娘那裏可能會有。」聽到兒子這麼說,父親趕緊道:「那怕是上天堂,我們也要想辦法偷來獻給縣老爺。」

    「哎呀!天堂太高了,要怎麼上去呢?」兒子驚訝萬分。

    「還是得想辦法。」父親便從工具箱找出一綑繩子,用力往空中一扔,這條繩子就好像活的一般,不停地向上延伸,最後只剩下一小截繩子留在地面。

    大家都歡呼:「哎呀!真是了不起。」這時,父親對兒子說:「兒子啊!天堂本來是我該上去的,但是我老了,手腳不靈活;你是年輕人,來!你上去。」

    「天堂這麼高,繩子又這麼細,萬一我掉下來怎麼辦呢?」兒子很害怕。

    父親也裝成很可憐的樣子說:「兒子啊!你是我最疼愛的獨子,但是,父親的信用比生命更重要!我們在縣老爺的面前能說謊嗎?為了父親的信用,你得勇敢地上去!」兒子只好硬著頭皮攀著那條繩子一直往上爬,終於漸漸地消失不見了。

    當眾人正專注地望著天空,突然間,繩子斷了一截下來,引起大家一陣驚呼!父親哭著說:「繩子斷了一截,我兒子不能下來了。」接著,一顆桃子從天上掉了下來,父親趕快將桃子獻給縣老爺。

    當大家聚精會神地看著這顆桃子時,天空忽然又掉下一顆人頭!父親見狀大哭:「這是我兒子的頭!我兒子可能因為偷桃子受到刑罰,被砍頭了!」過了一會兒,腳、手也紛紛掉了下來。看到這幕情景,大家都亂成一團!

    父親邊哭邊把頭和手腳都收進箱子裏,並將身上的大衣脫下來,蓋在箱子上。當大家定下神來,屏氣凝視地注視著他的舉動時,這位父親竟露出微笑,拍一拍箱子叫道:「孩子啊!我們的戲演完了,也搏得縣老爺和鄉親的歡喜。來!你可以起來了!」

    箱子一打開,他的兒子竟又好端端地站了起來。

    魔術師在舞台上的表演,常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其實他們靠的只不過是一些障眼法。

    人生不也是如此?沒有什麼事物是永遠存在的。所以,佛陀說:「觀法無我」──眼、耳、鼻、舌,各有各的名稱,那麼到底「我」是什麼?那一部分才是「我」呢?

    昨天的我坐在這裏說話,而「昨天的我」就不是「今天的我」了;「剛才的我」從裏面出來,「剛才」也不是「現在」了,所以說過去不可得,未來也很渺茫。

    《金剛經》裏有一句偈:「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在虛幻的人生中,有什麼可執著?上了人生舞台,就要去除我相,掃除人我是非的煩惱;無論任何扮相,都要盡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才是最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leessearle2004 于 21-2-2009 02:5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2-2009 08: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尋寶

    一處山城裏住著一位大地主,他娶了很年輕的太太,並生了一個孩子。大地主想:「我年紀大了,太太還這麼年輕,萬一我過世、她再嫁,財產就會落入別人手中,我的孩子還小,將來怎麼辦?」

    於是,大地主想到了一個主意,他叫管家將所有寶物用車子載著,找個地方埋藏起來。回程時,大地主要求管家:「今天的事,希望你幫我保密,等我兒子長大了,你再帶他來這裏挖取。」忠心耿耿的管家答應了主人。

    幾年後,大地主往生,他的兒子也漸漸長大成人,地主的太太對兒子說:「你的年齡可以當一家之主了,我知道你父親有很多寶物藏了起來,你應該去問問管家,看看是否能取出來,好好大興家業。」

    小主人聽了母親的話,就問老管家:「聽說我父親曾跟你一起去埋藏寶物,它們藏在那裏?你能帶我去取出來嗎?」老管家認為這是應該的,就帶著小主人去埋藏寶物的地點。

    但是到了那裏,老管家忽然生起一個念頭,覺得這些財產是老主人的,實在不應該讓小主人取走,跟他的母親一起享受。於是,他就故意裝成神精錯亂、開口罵人,非常暴戾。

    小主人覺得很奇怪,忍住氣說:「沒關係,今天可能找不到了,我們回去吧!」過了幾天,他看到老管家已恢復正常,對自己必恭必敬,就再對他說:「我看你精神不錯,我們再去找那些寶藏吧!」

    老管家跟著小主人出去,但是一到那裏,又生起捨不得挖開寶藏的心念,還是口出惡言亂罵。小主人很無奈,只好再把他帶回家;回到家,老管家又回復對小主人必恭必敬、百依百順的態度。

    小主人感到很懊惱!有一天,他去拜訪城中另一位大地主,將一切經過告訴他。這位大地主很有智慧地對他說:「你再帶他去,看他站在那個地方罵你,那個地方一定就是藏寶物的地點。」

    小主人於是又帶老管家前往,一到那裏,老管家同樣站在原地罵人,小主人要求老管家一起拿著鋤頭、沙鏟挖掘,果然,不久就挖出埋藏多年的寶物。

    寶物挖出後,小主人覺悟到:一切財物都是禍!沒有它們的時候,日子不是過得很平靜嗎?想想老管家站在那裏,心就變了樣,何況是其他人呢?所以,他決心將這些財物作大布施。

    人生的價值在那裏?是不是擁有得多,就是幸福?

    佛陀教育弟子,要先去除愛欲,才能保持心的清淨。人生如果能守本分、少欲知足、平平淡淡過日子,心就能很平順、善良;心中有欲念,心態就會變了樣。

    大家要善用智慧,思考生命的價值觀。在「有」的時候,要知道如何應用物資;身體健康時,要懂得如何發揮身體的使用權,做利益人群的事,不要讓人生空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3-2009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老牛的悲鳴

有一對兄弟從小在富裕的環境中長大,哥哥是個有智慧、善良、厚道的人,雖然從小受父母疼愛,卻沒有一點驕傲和貪念。父母過世後,他體悟到人生的無常和短暫,常到寺廟追求佛法,親近善知識,過著感恩、滿足、無所求的生活。

弟弟就不同了,他很認真地賺錢,謹守父母留下來的產業,他對哥哥過著閒雲野鶴般的生活很不諒解,心想:父母留下這麼多財產,為什麼哥哥不一起努力,將財產再增加呢?

有一天,他看到哥哥又是一身簡單的裝束準備出門,就以輕視的眼光及不敬的語氣對哥哥說:「你吃飽沒事,只會去寺廟,為什麼不把父母留給我們的財產好好守住?你這麼不負責任,對得起我們的父母嗎?如果他們還健在,不知會多心痛!」

哥哥聽到弟弟的冷言冷語,還是很自在地說:「人各有志,難道努力賺錢,才叫孝順父母?我認為真正的孝順,是要以父母給我們的身體,去做利益他人的事。我時常去寺廟向師父請教佛法,就是發願生生世世用健康的身體和智慧來為人群付出,這種功德是父母給我的,也才能真正回報父母恩。」

弟弟聽了很不高興,覺得哥哥不可理喻,就不再理他。哥哥還是逍遙自在地出門了。

過了二十年,哥哥看透人世間的道理,出家了。弟弟則仍在塵世間勞碌地做生意,擁有比父母在世時更多的財產。然而人生無常,過了幾年,弟弟生病往生了,哥哥則是一位精神敏睿、智慧飽滿的法師。

有一天,法師出門遊化,看到一群商隊,趕著載滿貨物的牛車要到市集販售。其中有一頭老牛,雖然身軀肥壯,皮毛也還不錯,偏偏無力拖動車子。牠的主人很心急,不斷地抽打牠。

這頭牛被打得蹲了下去,牠的主人看到其他牛車已經遙遙領先,擔心自己搶不到生意,就把氣都出在這頭牛身上,更加用力地鞭打牠。

法師遠遠看到這個畫面,心中不忍,就快步向前想阻止。走近之後,這頭牛竟淚漣漣地發出悲鳴聲,並抬起頭來,好像要對法師說話。

法師入定看出這是弟弟投胎轉世,於是對牠開示:「過去你只貪著財產、利益,不知道要好好運用身體布施,今天才會落得這麼苦啊!」

這頭牛聽完,淚水不斷,趴在地上發出悲鳴聲。法師對牛主人說:「這頭牛的過去生和我有很深的血緣,他在世時在名利紅塵中競爭,只知守住財產,不修行布施,如今淪為牛身。你能不能把牠讓給我,讓我盡一分心,免去牠這一生的折磨?」

牛主人看到這種情景,心生警惕,體悟到人不能貪慳,並答應把這頭牛送給他。

法師將牛帶回寺廟,每天對牛說法;每次出家人齊聚論法聽經時,這頭牛也都會主動靠近,乖乖地趴著認真聽法;最後,終於在寺廟裏安養天年。

人生無常,卻有很多人以為是「常」,沈迷在欲的享受,沈迷在爭取名利、地位。當生命的無常一來,平時努力爭取的世間財產,又能帶走什麼?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多布施修行,才是對自己生生世世人生的最佳保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3-2009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知福、惜福、再造福

    在日本的大本願寺,有一天清晨,僧眾早課下殿之後,方丈於回寮房的途中,在走廊地上看到有樣東西,由於當時天色昏暗,看不太清楚,於是他彎下腰撿起它。

    方丈回頭告訴弟子:「是一張紙。」
    弟子說:「師父,這張紙好像用過了。」
    師父說:「雖然寫過字,但它還有再使用的功能。」

    這位方丈就是大本願寺第八任住持──蓮如禪師,他領導寺院大眾,在當地弘揚淨土法門,教化人民。

    蓮如禪師小時候家境十分貧困,六歲時,有天晚上,母親哀傷地告訴他:「我們家很窮,我已無能為力扶養你了!貧窮是很痛苦的事!希望你能用心學佛,將來弘揚佛陀的教法,化解人們心靈的苦難和慾念的煩惱。無論環境多麼困難,一定不能放棄。」

    母親又說:「你要將佛法存於內心,並時時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廣為宣揚,讓心靈受苦的人都得到自在、輕安。為了使普天下眾生離苦得樂,一定要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精進於道。如果媽媽不在你身邊,也要記得媽媽的話!」


  六歲小孩聽了這些番話,似懂非懂。

    隔天清晨,大雪紛飛,他的母親竟然失蹤了,而且沒有人知道她的去向,於是小男孩被送至大本願寺當小沙彌。

    他失去母親的懷抱,常常躲在沒人的地方,偷偷地流眼淚,呼喚著「媽媽、媽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一直記得媽媽的叮嚀:「為了要救天下眾生,不論多麼辛苦,也要忍苦耐勞!」小男孩擦乾眼淚,勇敢面對逆境。


    大本願寺物質很缺乏,生活困難。當時沒有電燈,比較富有的人都買棉線和油,藉著火光照亮四周,年輕的蓮如禪師精進閱讀經藏,可是沒錢買燈油,只好常常在煮飯時,利用大灶的火光來唸書。

    在晃動、微弱的灶火下努力閱讀佛典,確實十分吃力。有時候他讀累了,閉上眼睛,彷彿又聽到媽媽溫和的話語:「要忍耐啊!」所以,無論多麼艱難的逆境,他都能把握當下、珍惜時間,並及時精進、及時付出。

    蓮如禪師二十多歲時,老方丈傳位給他。雖然他已學有所成,並身為大本願寺的第八代住持,常常對廣大的信眾講經說法,但是,年輕的他,仍然持守勤儉愛物的原則,不斷地力行惜福、惜物的精神。

    學佛、修行必須尊重一切生命,這是大愛,也是慈悲。如果每個人都有「惜福」觀念,懂得疼惜生命,甚至連一切的物質也能愛惜,社會上就不會有過多的「消費」與「垃圾」問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3-2009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依教奉行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度化眾生,當佛陀漸漸年老時,大家都很關心──將來佛陀入滅後,僧團由誰來領導?佛陀的精神由誰來傳承?

  佛陀入滅後不久,有一天阿難尊者到城內,經過其默婆羅門的住處,他看到阿難尊者,趕緊邀請他進屋內坐,互相寒暄問好。

  其默婆羅門很關心佛教的僧團,就問阿難說:「尊者,佛陀寂滅後,有什麼人能代替佛陀呢?」阿難尊者說:「佛陀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覺者,是創立佛教的教主。我們只是遵照佛陀的教法自我修持,並將佛陀的精神傳播到人群中,教育眾生,所以沒有人能取代佛陀超然的智慧。」

  此時,剛好有位大臣雨行出巡路過此地,他看到阿難在其默家中,就很高興地進去聆聽他們的談話。

  雨行大臣聽婆羅門問阿難:「佛教僧團這麼龐大,以後由誰來領導呢?」就趕緊接著說:「這是全城人民所關心的事。佛法須靠僧眾弘揚,佛陀涅槃後,僧團由誰來領導?如果沒有人領導,那真是令人擔心。」

  阿難尊者說:「你們放心,僧眾奉行佛陀的教化,立定人生的目標;每個人都能依法為師,力行佛陀的教育,佛法就是我們所遵循的準則」。


    「佛陀平時教育弟子,皈依『清淨自性』──每一個人都是『自性中有佛,自性中有法』,如果人人都依照佛法來施行,在日常生活中守好僧人的本分,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大臣和婆羅門聽了,就說:「那我們就放心了。」

    有句話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雖然佛陀時代距今約兩千六百多年,只要人人依教奉行,自修利人,宣揚佛陀的教化,佛法就能永存不息!


  總之,團體的美從個體做起,如果每個人都能愛惜自己,方向正確,則整個團體就會很和諧、很美好;有良好的大團體,那社會就充滿希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3-2009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人生的本分

    有一則新聞報導說,一對年輕夫妻,他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三歲,小的才三個月。由於先生很喜歡賭博、釣魚和結交朋友,所以對妻兒很不關心,沒有負起家庭負責任。

    太太一直勸他先生,有時甚至為此而吵鬧。她希望先生能多留一點時間在家裡,可是先生卻靜不下來,每天一樣出去找朋友。太太勸他時,他總是敷衍地回答:「好啦,好啦!我會改啦!」但事後依然故我,還是每天出門遊蕩。


    如此經年累月,太太勸累了,一時想不開,竟以「死諫」來了斷。她先灌兩個孩子喝農藥後,自己再飲藥自殺。先生回來時,馬上報警,叫一一九來搶救。但是,她們母子已經往生好幾個小時了......

    太太只留下一封遺書,寫滿了心中的怨恨與懊惱;表示先生不聽她的話,只知道賭博、釣魚、遊蕩,不照顧妻兒,她們才會走上絕路!


    如果這位先生不沉迷於外境,也不會讓妻兒走上絕路啊!他未來的人生,是不是會生活在長久的內疚與後悔呢?這都是因為他的身心靜不下來,犯錯之後,所造成的遺憾。

    其實人的本性原是清淨、良善的,只因後天的染上各種習氣,若無法改掉不好的習氣,就常會造成身心的痛苦;如果能時常保持清淨心,則不論遇到何種境遇,都會守人生的本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4-2009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廣結善緣

    佛陀在「本生經」中,曾說了一段與弟子阿難的過去生因緣──

    無量劫以前,有位老師父帶著一群年少沙彌,在一座古廟裡修行  。

    老師父對沙彌們很嚴格,教導他們勿懈怠放逸、虛擲時光。他常叮嚀弟
子:「要精進於道,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刻刻背誦經文,即使是出門托缽,走在路上也要用心背誦。」

    其中有位小沙彌,將師父的話謹記於心、依教奉行。有一天,小 沙彌出門托缽,他一面走一面注視著缽,並且朗朗上口地唸誦著經文,專注而入神,竟忘了乞食。

    路邊有位長者看到小沙彌眼睛注視著缽,口中一直背誦經文,十分可愛!於是開門等著讓小沙彌進去,可是他一戶戶地走過去而沒有察覺,長者向前呼喚道:「來!來!這位年輕的沙彌,你的缽還是空的,怎麼走過我家門口而不進來呢?」

    小沙彌說:「長者,我太專心背誦經文,所以走過頭而不自知啊  !」

    長者問:「你為何這麼專心,對周圍的境界都沒注意呢?」

    小沙彌回答:「我的師父要求很嚴格,教我們不能放縱心念;他規定我們每天要背誦很多經文,我怕忘記,所以不停地背。」

    這位長者慈悲地說:「你這麼用功精進,渾然忘我,不如以後我每天供養你滿缽的食物,你專心背誦,那你就可以專心背誦,不用再到處托缽了。」

    從那時候開始,這位長者日日月月持續供給小沙彌基本的生活所需,讓他長年無憂無慮。小沙彌滿懷感恩,所以更專一精進,深入經典。

    佛陀說到此,就告訴弟子:「當時的小沙彌就是現在的我,而那位長者就是現在的阿難。」佛陀說:「阿難生生世世都護持我,我則引導阿難入正知、正見,這就是因為過去彼此有結好因緣啊!」

    這則故事,是佛陀教導弟子,要時時與人廣結善緣;若能生生世世結好緣,就少有障礙,而且能得到眾人護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4-2009 08: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黃帝與牧童

《莊子》中有一篇文章,其中一段是敘述黃帝問路的故事。黃帝與六位賢士去訪問一位修道的隱士,在山上迷了路,當時,正好看到一位牧童在放牛、牧馬。

他們就問牧童說:「具茨山要往哪裡走?我們要找一位大隗隱者的住處。」牧童回答說:「你們現在所到的地方就是具茨山了。我認識他,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說完即為他們指點路怎麼走,怎樣通過山路。

黃帝聽了很佩服這個牧童,就跟他說:「問路,你很清楚;問人,你也這麼清楚,你真的知道很多事情。我還想問你,一個國家的政治要怎樣治理,才能真正天下太平?」

牧童就回答他說:「那還不簡單!就像養馬一樣。你看,一群馬裡面若有一隻「害群之馬」,就會使馬群動亂不安,只要把害群之馬抓出來、趕出去,那這群馬就能順利成長了。」

黃帝聽了趕緊下馬,和六位賢人一同拜他為師!因為牧童指點他們正確的路,又指點他們人性的優缺點。

其實,人生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清淨本性,把煩惱和複雜的心念去除,就能回歸純真、無污染的本性;能發揮純真無邪的愛,關懷普天下的眾生,就是救人的「菩薩」,所以,即使貴為賢達,也要向孩童學習這份天真無染的本性啊!

總之,無論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這一念心,時時顧好自己的心,走的路就正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2009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精靈的猴子

有一則小故事--

    在一座深山裡,有一群猴子,相處得非常和睦,好像大家庭一般
。其中有一隻很精靈的猴子,看起來比其他的猴子聰明。

    牠什麼事都想帶頭當領導,但是,許多猴子都離牠遠遠的,因為
牠很驕傲。這隻猴子常常認為,「我比你們聰明、精靈,為什麼大家
都排斥我?好吧!沒有你們,我也生活得很好。」牠依然故我,非常
驕傲。

    有一天,一個獵人來到山上,遠遠地看到了猴群,於是走向前去
。當時,所有的猴子都一哄而散,趕緊躲起來,只有那隻精靈的猴子
在樹上跳來跳去、逗弄獵人,賣弄牠的聰明。

    獵人張開弓箭向牠射去,但是,射了好幾箭都射不著。其實,獵
人原本無心射殺猴子,但是,那隻猴子卻特別調皮,故意捉弄獵人。
獵人被逗弄得怒火中燒,於是指示後面的一群獵人說:「來,我們同
時把箭射過去。」

    儘管那隻猴子多精靈,最後總是逃不過眾人同時射出的箭,結果
那隻猴子身中好幾支箭死了。

    這個故事可以讓我們引為警惕,在生活中若能群居和睦,就能相
安無事;假如認為自己與眾不同,比人家能幹,賣弄小聰明,自以為
優秀或孤芳自賞 -- 認為「我很聰明能幹,別人都是愚昧無知……。
」這樣的人生是很痛苦的啊!

    好比那隻猴子一樣,牠若能和整群的猴子和睦相處,有人來侵犯
時,也隨著猴群同進退,就可以保得平安啊!可惜牠自以為很聰明、
很靈巧,卻因而喪命,實在令人惋惜。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論是言語動作或待人接物,也要時時注意,
面對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都要很謹慎,就像
在學走路的人,一個腳步都不可踏錯,方向也不能有一點偏差,因為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2009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7# leessearle2004 的帖子

善哉!善哉!
很真实的警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5-2009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守禮重道的祖孫

  記得幾年前,有一位老菩薩,帶著七、八歲剛上小學的孫子來花
蓮靜思精舍看我。老菩薩告訴我,她的孫子年齡雖小,卻很懂得做人
的道理,而且還為她上了一課──

    這個孫子平時在家裡常常問她說:「阿嬤!您怎麼不會講國語呢
?」老菩薩心想:我活到這一大把年紀,還常常讓孫子說不會講國語
,實在很不好意思....。於是她決定去參加晚上的補習課程,從
最基本的國語注音發音開始學起。

  但是老人的記性較差,她上課回來自己複習,有時會忘了怎麼唸
,因此常常請教孫子。有一次,她又忘了怎麼唸,於是,她抱著一分
好玩的心態,叫喊著:「來!來!小不點!」,結果,孫子只看了她
一眼,卻不肯過去。老菩薩又再次叫他,結果這回他連頭也不抬一下
,完全不理她。

  老菩薩就走過去問道:「為什麼阿嬤叫你,你都不回答?」

  孫子說:「您叫誰啊?」

  老菩薩說:「當然是叫你啊!你怎麼不過來一下呢?」

  孫子說:「阿嬤!我不叫『小不點』!這樣稱呼是不尊重別人的
,而且,您要我教您讀書,那我就是老師,可是您這樣稱呼我,那我
講的話您怎麼會記得呢?學校老師說過要『尊師重道』呀!」

  這位老菩薩聽到孫子的話嚇了一跳,說:「我的乖孫子真的很棒
!真像個小老師耶!」於是她牽著孫子的手說:「謝謝你,小老師,
還給阿嬤上了一課!」

    雖然這個小孩子才讀小學一年級,可是因為他謹記老師的教誨,
所以他講的話,連阿嬤都覺得很有道理。

    的確,我們待人處事應遵循於理,像這對祖孫確實是很明理啊!
現在這位老菩薩國語講得朗朗上口,因為她很細心,不論多微小的事
她都非常注意,即使是孫子所講的話,她也謹記奉行,因此能夠學有
所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5-2009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貪心失金鵝

    一位婦人在先生往生後,帶著三個女兒到富有人家裏當奴僕,母女四人過著非常困苦的生活。

    有一天,一隻全身長滿金黃色羽毛的鵝,突然飛到三位女孩面前說:「我是妳們的父親,我知道妳們的生活很困難,母親養育妳們也很辛苦,妳們可以拔我身上的羽毛去賣錢,改善生活。」

    婦人聽了高興地要女兒們趕快動手拔牠的羽毛;金鵝的的羽毛閃閃發亮,母女四人每人拔四、五根羽毛,束成一把出售,賣得的錢,足夠讓她們生活無虞。

    金鵝也遵守承諾,每三、五天固定來一次,讓她們再拔幾根金羽毛去換錢。漸漸地,母女們的生活就安定了下來。

    有一天,婦人對三位女兒說:「人心都靠不住了,更何況是禽類的心呢?這隻金鵝雖然固定讓我們拔牠的羽毛去賣錢,但是,要是哪一天牠突然不來了,我們的生活不就會發生問題嗎?這次牠如果再來,我們把牠全身的羽毛都拔光,多換點錢存起來,以後的生活才有保障。」

    因此,當這隻金鵝再來時,母女四人聯手將牠全身的羽毛都拔光。失去羽毛的鵝,渾身光溜溜的,再也無法飛起來,婦人只好把牠關在籠子裏飼養;不久,鵝的毛又慢慢長了出來,但新長出來的卻是一般的白色羽毛,再也不是金黃色的了。

    物質不過是幫助我們維持生活而已,若不懂得節制,貪無止盡,不但會讓自己的行為舉止失去規矩,也可能招來他人的毀謗,以及自己無窮的煩惱。

    日常生活中,不要有非分之想,取物要適可而止;否則貪心一起,就像掉落無底洞,讓人不可自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5-2024 02:12 PM , Processed in 0.07157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