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第二

什么是"行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1-2008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4-1-2008 12:24 PM 发表

大家一直讨论断行,
断行的意思是什么?
要如何地断?断了就不再升起?


先了解行的定义,最好能分别行和取的分别。

请看: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宣说曰:]“诸比丘!我为汝等分别说缘起,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则宣说。”彼等诸比丘答曰:大德!唯然。”



   世尊以此宣说曰:“诸比丘!何为缘起?诸比丘!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何为老死?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发、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以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部类,各种众生之殁、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老与死,诸比丘!以此谓之老死。



   诸比丘!何为生?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出生、出产、降生、诞生、诸蕴之显现,诸处之获得,诸比丘!以此谓之生。



   诸比丘!何为有?诸比丘!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诸比丘!以此谓之有。



   诸比丘!何为取?诸比丘!此等有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诸比丘!以此谓之取。



   诸比丘!何为爱?诸比丘!此等有六爱身: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诸比丘!以此谓之爱。



   诸比丘!何为受?诸比丘!此等有六受身:眼触所生之受,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是,诸比丘!以此谓之
受。



   诸比丘!何为触?诸比丘!有六触身: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触。



十一
   诸比丘!何为六处?[诸比丘!此等有六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诸比丘!以此谓之六处。



十二
   诸比丘!何为名色?[诸比丘!]受、想、思、触、作意、以此谓之名;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以此谓之色。如是此名与此色,谓之名色。



十三
   诸比丘!何为识?诸比丘!此等有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识。



十四
   诸比丘!何为行?诸比丘!此等有三行:身行、口行、心行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行。



十五
   诸比丘!何为无明?诸比丘!无知于苦,无知于苦集,无知于苦灭,无知于趣苦灭之道,诸比丘!以此谓之无明。



十六
   诸比丘!如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全苦蕴之集。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故行灭。因行灭,故识灭……。如是全苦蕴之灭。”


行就是:身行、口行、心行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行。

因为无明,我们就会不断行,贪爱行,认为这个行是属于我的,认为这个行是快乐的。
然而,这个行,背后却是痛苦的造屋者,非我的。

我们不明白这些行的真面目,所以仍由它不断造屋,制造了许许多多的“识”。

识来了,一发不可收拾,带来了名色,六入,触,受,爱。

有了爱,我们更难戒了。

爱的出现,已经是毒瘾很深了。真正的毒品就是“行”。

如果我们知道行的可怕,把它看成毒品般可怕,慢慢地把它戒掉。

要彻底戒掉这个毒品“行”,可以参阅小空经,里头解释如何渐次地进入断行境界。

请看看小空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1-2008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不到以前的贴,小空经。
迟些再贴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08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24-1-2008 06:46 PM 发表


看就看?然后可以变成好像你讲的这样?

最好你用容易的话讲,不然我不懂。


“看就看”是佛陀说,在此楼的第一页有提到,希望你能耐心看看此楼的经文。里头有很多师兄介绍的好经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08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25-1-2008 12:15 AM 发表


“看就看”是佛陀说,在此楼的第一页有提到,希望你能耐心看看此楼的经文。里头有很多师兄介绍的好经文。


照你这样讲,我应该割掉行前面的想才对。割掉想,就没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08 06: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25-1-2008 06:18 PM 发表
照你这样讲,我应该割掉行前面的想才对。割掉想,就没有行。


很难.....割掉“想“就想割掉脑袋一样,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08 07: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cliew 于 25-1-2008 06:52 PM 发表


很难.....割掉“想“就想割掉脑袋一样,不容易。


可是有用。这个想就是根,你去割掉那个行,想这条根还是会再生出来。火烧不完,风吹就生。

五个里面,想才是最重要。如果不能割掉,那么要去看清楚的话,也是看清楚这个想比较有用,而不是看清楚那个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5-1-2008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6# 花生包 的帖子

你不是一直叫人打坐的咩?
怎么对"想"也有兴趣啊?

你好像讲到你的打坐很不错下,
不如开个帖来跟大家分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08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5-1-2008 09:39 PM 发表
你不是一直叫人打坐的咩?
怎么对"想"也有兴趣啊?

你好像讲到你的打坐很不错下,
不如开个帖来跟大家分享吧~


打坐与想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末学未敢断言自己功夫高,就只老婆心切劝人打坐。
帖已开,欢迎浏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1-2008 09: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25-1-2008 09:41 PM 发表


打坐与想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末学未敢断言自己功夫高,就只老婆心切劝人打坐。
帖已开,欢迎浏览。

是哦?
哪个帖?
有详细的解释打坐跟想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08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5-1-2008 09:44 PM 发表

是哦?
哪个帖?
有详细的解释打坐跟想吗?


那是以后,最重要的还没有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08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25-1-2008 09:51 PM 发表


那是以后,最重要的还没有完成。

好,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008 06: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25-1-2008 12:10 AM 发表
找不到以前的贴,小空经。
迟些再贴上来。


找到了,

048.逐层突破的观空法
     
──小空经的观法
  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的鹿母讲堂。
  这天,尊者阿难在傍晚结束禅坐,来见佛陀,问佛陀说:
  「世尊!记得有一次,您在释迦族人的那竭罗迦城教导我说:『阿难!我常安住于空观之中。』世尊!不知道我有没有听错或记错呢?」
  「阿难!你没听错,也没记错。我从过去以来,常安住于空观之中。阿难!譬如在这鹿母讲堂之中,空无象、马、牛、羊、谷米、金银、奴婢、男女之聚集,而呈现不空的,只有比丘众。这样,阿难!这里没有的,就是空,而还留有的,则知道这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就像一位比丘,不想村落的种种,不想人群的种种,只念着远离尘嚣的无事森林,他以自信、稳固、坚定之心,进入了森林想的观想中,他知道,此时在他的念头中,空于村落想,空于人群想,而不空于仅有的森林想,他不会有来自村落与人群之想的任何干扰,有的只是观想森林的干扰。这样,他将不存在的村落想与人群想视之为空,还留有的森林观想,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再来,阿难!比丘不想人群的种种,不想无事的森林
,只念着平整的大地,他以自信、稳固、坚定之心,进入了大地想的观想中,他知道,此时在他的念头中,空于人群想,空于森林想,而不空于仅有的大地想,他不会有来自人群与森林之想的任何干扰,有的只是观想大地的干扰。这样,他将不存在的人群想与森林想视之为空,还留有的大地观想,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再来,阿难!比丘不想无事的森林,不想大地,只念着空无边处,他以自信、稳固、坚定之心,进入了空无边处的观想中,他知道,此时在他的念头中,空于森林想,空于大地想,而不空于仅有的空无边处想,他不会有来自森林与大地之想的任何干扰,有的只是观想空无边处的干扰。这样,他将不存在的森林想与大地想视之为空,还留有的空无边处观想,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再来,阿难!比丘不想大地,不想空无边处,只念着识无边处,他以自信、稳固、坚定之心,进入了识无边处的观想中,他知道,此时在他的念头中,空于大地想,空于空无边处想,而不空于仅有的识无边处想,他不会有来自大地与空无边处之想的任何干扰,有的只是观想识无边处的干扰。这样,他将不存在的大地想与空无边处想视之为空,还留有的识无边处观想,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再来,阿难!比丘不想空无边处,不想识无边处,只念着无所有处,他以自信、稳固、坚定之心,进入了无所有处的观想中,他知道,此时在他的念头中,空于空无边处想,空于识无边处想,而不空于仅有的无所有处想,他不会有来自空无边处与识无边处之想的任何干扰,有的只是观想无所有处的干扰。这样,他将不存在的空无边处想与识无边处想视之为空,还留有的无所有处观想,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再来,阿难!比丘不想识无边处,不想无所有处,只念着非想非非想处,他以自信、稳固、坚定之心,进入了非想非非想处的观想中,他知道,此时在他的念头中,空于识无边处想,空于无所有处想,而不空于仅有的非想非非想处想,他不会有来自识无边处与无所有处之想的任何干扰,有的只是观想非想非非想处的干扰。这样,他将不存在的识无边处想与无所有处想视之为空,还留有的非想非非想处观想,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再来,阿难!比丘不想无所有处,不想非想非非想处,只念着无想心定,他以自信、稳固、坚定之心,进入了无想心定中,他知道,此时在他的念头中,空于无所有处想,空于非想非非想处想,而不空于仅有的无想心定,他不会有来自无所有处与非想非非想处之想的任何干扰,有的只是还与依于身体的六根相联系着,以及还活着的生命。这样,他将不存在的无所有处想与非想非非想处想视之为空,还留有生理的六根与生命,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这时,他这样想:此无想心定是有为的,是观想的产物,是无常的灭尽之法,所以,这不是我应该乐着、期求与安住的。当他有这样的知见时,他的心就能从贪欲的烦恼、生命的烦恼、无明的烦恼中解脱出来,然后得证:我的生死已到了尽头,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该作的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会再有下一生了。
  这样,他知道自己已空于贪欲、生命、无明烦恼之想,而不空于仅有的生理六根与生命;他不会有来自贪欲、生命、无明的烦恼干扰,有的只是因生理六根与生命的干扰。他将不存在的贪欲、生命、无明烦恼视之为空,还留有生理的六根与生命,则知道那还是有的。阿难!这就是真实、不颠倒、纯净的空观。」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一九小空经》、《中部第一二一空小经》。
  二、鹿母讲堂,《中阿含第一九小空经》作「鹿子母」堂,也称为「东园讲堂」。「鹿母」或「鹿子母」,是一位在家女佛弟子的名字,又叫「毗舍佉」。她原为鸯伽国的富家女,常行布施。后来嫁到舍卫城来,更捐出她的嫁妆,兴建规模宏大的讲堂,「佛不仅听许之,且令目犍连监督工事,经九月而成,称之为东园精舍」(参考《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第四七九页)。
  三、小空经(或称为空小经)的观法,是以较轻微、较少干扰的观想,取代较粗重、较大干扰的观想。如故事中,森林较之村落与人群,前者显然是比后者平静的,所以就以前者来取代后者。之后,再以更专注的地遍处之观想,来取代森林想,然后依次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中阿含第一九小空经》缺这一部分,可能与非想非非想处的定力太深,起不了观慧的说法有关)、无想心定逐层取代,最后在无想心定处契入无常、缘起,得到突破而解脱。
  四、从地遍处的观想到无想心定,都是禅定的修习法门,最后契入解脱的,是无常、缘起(无我)的体悟,而不是导入禅定的观想,也不是定力,当然,也非只有从无想心定才能观无常与缘起而得解脱。(参看故事第二〈佛陀的修学历程〉按语六)
  五、以较轻微、较少干扰的观想,取代较粗重、较大干扰的观想,这种方式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上也可应用,并不限于禅定的进阶修习。例如,上班时处理许多繁扰的事,若下了班还受其余势影响,可以藉由倾听一段柔和的音乐,来取代上班繁扰的心境。等心境平和些了,读得下佛法的书了,在读书时,先前柔和的音乐,相对来说,又显得粗重而必须停止了。这样,层层取代,心境就容易得到止静。心境的改变是如此,一个不良惯习的改正,也可以是如此。


[ 本帖最后由 y973 于 27-1-2008 06:1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008 06: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25-1-2008 06:18 PM 发表


照你这样讲,我应该割掉行前面的想才对。割掉想,就没有行。


行前面不是想,

想是意行,属于行的一部分。

请看:

在经典里佛陀所谓的行是三行即身行,意行和口行如《杂二九八》中说:

云何为行?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

那么行因何而起?佛陀说是由于无明而起如(杂.三九)中说: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去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

如果要断行,需要渐次性的断,请参阅小空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008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27-1-2008 06:28 AM 发表


行前面不是想,

想是意行,属于行的一部分。

请看:

在经典里佛陀所谓的行是三行即身行,意行和口行如《杂二九八》中说:

云何为行?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

那么行因何而起?佛陀说是由于 ...

想的确是在行的前面。
想跟行是不一样的。

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
这里面没有包括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008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24-1-2008 12:55 AM 发表


佛说解脱的境界=断行,断欲,行灭的。

我们的修行应该有这个方向,才能解脱。

解脱后,能不能再自由回来度众生,到时候才知道。


生时如何断行? 不受后有,梵行已立,死了入涅盘,行就灭了。

制造后有的原因,,才是关键的地方。不是行。

[ 本帖最后由 海神之風 于 27-1-2008 01:5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008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7-1-2008 01:03 PM 发表
想的确是在行的前面。
想跟行是不一样的。

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
这里面没有包括想。


善哉!诸位说的太好了!!

提出一个问题:“想“和身口意行中的“意行“如何区分?请仁者慈悲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1-2008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7-1-2008 01:40 PM 发表

生时如何断行? 不受后有,梵行已立,死了入涅盘,行就灭了。

制造后有的原因,取,才是关键的地方。不是行。


所以佛教人灭贪爱,不是灭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008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7-1-2008 02:00 PM 发表


所以佛教人灭贪爱,不是灭行。


做莫自問自答? 基督天主教講愛,滅愛是不是要滅基督天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008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满天神佛 于 27-1-2008 02:16 PM 发表


做莫自問自答? 基督天主教講愛,滅愛是不是要滅基督天主?


四梵行 - 慈悲喜舍是善法。不过却不是趣入涅盘的究竟法。

灭贪爱,是究竟的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008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7-1-2008 02:20 PM 发表


四梵行 - 慈悲喜舍是善法。不过却不是趣入涅盘的究竟法。

灭贪爱,是究竟的佛法。


很像很難做到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01:32 AM , Processed in 0.06497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