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660|回复: 198

什么是"行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11-2007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经典里佛陀所谓的行是三行即身行,意行和口行如《杂二九八》中说:

云何为行?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

那么行因何而起?佛陀说是由于无明而起如(杂.三九)中说: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去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

那么什么是行灭呢!身口意行灭,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俺觉得以下是错误的身口意行灭
身灭:什么都没有做,没有身的动作
口灭:什么话都不说
意灭:思想,念头全部不要,不要去想去思考
如果以上是的,那么那些天生眼瞎的,耳聋的,音哑的,四肢残废的,舌食而无味的被丢进一个荒岛里,那么是不是这个人就证得解脱涅盘呢?

从以上的结论,俺以为正确行灭的意义是因为无明灭,明的生起智慧的生起所以,身口意没有被贪爱所缚,身口意不造业而不是没有身口意的行为。如十二缘起支爱缘取,取缘有。为什么有爱就会造业呢?经中说:何等为业因、业缘、业缚?谓爱因、爱缘、爱缚。何等为爱因、爱缘、爱缚?谓无明因、无明缘、无明缚。
无明,行,被贪爱所缚的六根彼此间都有关系。正当明生起智慧的生起时,六根就不会被贪爱缚而不造诸业。所以俺认为无明灭则行灭的行灭是指身口意不造业。

不知各位师兄贤友们有什么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1-2007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哉!正是如此~此为缘起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7 09: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第二 的帖子

原帖由 第二 于 22-11-2007 19:40 发表
因为无明灭,明的生起智慧的生起所以,身口意没有被贪爱所缚,身口意不造业而不是没有身口意的行为。

善哉善哉,正见就是这样生起。

[ 本帖最后由 v4820 于 22-11-2007 09:4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7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22-11-2007 07:40 PM 发表
无明,行,被贪爱所缚的六根彼此间都有关系。正当明生起智慧的生起时,六根就不会被贪爱缚而不造诸业。所以俺认为无明灭则行灭的行灭是指身口意不造业。

加油!往这里思考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7 08: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22-11-2007 07:40 PM 发表
在经典里佛陀所谓的行是三行即身行,意行和口行如《杂二九八》中说:

云何为行?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

那么行因何而起?佛陀说是由于无明而起如(杂.三九)中说: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 ...


之前曾经和你讨论十二缘起,出现了两个问题:

1)行如何缘起识?
2)取如何缘起有?

行和取到底有何区别?

由于还没找到经典记载十二缘起每一支的定义,所以之前的讨论无法达共识。

还好,终于找到了以下的经文解释每一支的定义: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宣说曰:]“诸比丘!我为汝等分别说缘起,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则宣说。”彼等诸比丘答曰:大德!唯然。”


   世尊以此宣说曰:“诸比丘!何为缘起?诸比丘!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何为老死?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发、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以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部类,各种众生之殁、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老与死,诸比丘!以此谓之老死。


   诸比丘!何为生?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出生、出产、降生、诞生、诸蕴之显现,诸处之获得,诸比丘!以此谓之生。


   诸比丘!何为有?诸比丘!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诸比丘!以此谓之有。


   诸比丘!何为取?诸比丘!此等有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诸比丘!以此谓之取。


   诸比丘!何为爱?诸比丘!此等有六爱身: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诸比丘!以此谓之爱。


   诸比丘!何为受?诸比丘!此等有六受身:眼触所生之受,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是,诸比丘!以此谓之
受。


   诸比丘!何为触?诸比丘!有六触身: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触。


十一
   诸比丘!何为六处?[诸比丘!此等有六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诸比丘!以此谓之六处。


十二
   诸比丘!何为名色?[诸比丘!]受、想、思、触、作意、以此谓之名;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以此谓之色。如是此名与此色,谓之名色。


十三
   诸比丘!何为识?诸比丘!此等有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识。


十四
   诸比丘!何为行?诸比丘!此等有三行:身行、口行、心行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行。


十五
   诸比丘!何为无明?诸比丘!无知于苦,无知于苦集,无知于苦灭,无知于趣苦灭之道,诸比丘!以此谓之无明。


十六
   诸比丘!如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全苦蕴之集。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故行灭。因行灭,故识灭……。如是全苦蕴之灭。”


你说:“六根就不会被贪爱缚而不造诸业。所以俺认为无明灭则行灭的行灭是指身口意不造业。”

请问:你认为“业”和“有”是否同义?
业力把我们带到来生,有也是把我们带到来生,
行只会带来识,不是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7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行"灭指的是,"行"=sankhara, 灭=放

为什么说灭=放呢?放了就没有了嘛!灭可以说是"没有"的意思。
而放掉行,就等于没有牵着/执著行。。(没有行)
没有行并不代表行消失或毁灭了,
而是把行暂时放下,需要用时再拿来用。。

举个例子:
1)当你被人骂粗话,骂到狗血淋头时,你的"行"就在运作了。
如果你跟着行跑的话,接下来你就会破口大骂,更糟的是可能你会大打出手的还击。
但如果你没有跟着行跑的话,你只是听到一些字从他人口中说出而已。

2)为什么我们还是要用到行呢?因我们还活在这世间,而"行"是属于世间法。
我们需要用行来思考、工作、辩解对错、学习佛法等。。。

所以"行"是不可能消失的,而是看你如何的去运用它而已。



*****纯属个人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3-11-2007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早说了!

要如何"灭"?

因为"行",所以有生,灭.

生,灭, 也可以是行.

一个人快死了,躺在床上呻吟:"我不行了!"

只要他还没死,他还是"行"的!

应该是"不住".

"不住"不等于"无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7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peggy_str 的帖子

"灭"的意思蛮深奥的,有时侯指"断除",有时侯指"没有生起"。

以阿拉汗心路过程来说,证悟四果后第一次的"灭"是"断除",以后心路过程里的"灭"就属于"没有生起"。

共勉。

[ 本帖最后由 v4820 于 23-11-2007 10:3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11-2007 1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v4820 的帖子

如果没有错,证初果就可以理解第一次的"行"灭。然后再慢慢地放直到证四果为止。

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1-2007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y973 的帖子

首先俺是把十二缘起分成三世看的,行是业而能缘识。无明,行是过去的因,识是现在的果。识肯定是有的,类似世间说的灵魂但是是缘起的,而圣者阿罗汉断了无明贪爱所以没有识的生起,如相应部第四相应第二三经
「比丘们啊!你們看到一股朦胧的黑霧,在尊者瞿低迦躯体的四周上下飘绕了吗?」
  「世尊!看見了,正如您所说的。」
  「比丘们!这是恶魔王波旬,在尊者瞿低迦軀體的四周上下飘绕,他正在找尋瞿低迦死后的识到哪裡去了。然而,瞿低迦比丘舉刀自殺時,心中沒有丝毫的贪爱与執执著,他的识已经入涅槃而不再有安住处了,哪裡还找得到呢!」
这是由于过去的无明和行(业)引起今生的识,是为行缘识。所以行是指业。有是依今世而说的,有也是业如经典所说的

诸比丘!何为有?诸比丘!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诸比丘!以此谓之有。
欲有是往生欲界的业,十善和十不善业都是。色有和无色有是于禅定相应的,禅定是色无色的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7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23-11-2007 02:14 PM 发表
首先俺是把十二缘起分成三世看的,行是业而能缘识。无明,行是过去的因,识是现在的果。识肯定是有的,类似世间说的灵魂但是是缘起的,而圣者阿罗汉断了无明贪爱所以没有识的生起,如相应部第四相应第二三经
「 ...


提供达摩悟陀长老的另一意见。可以做为参考。这是英文的MP3。

对于行,SANKHARA,长老有另一意见。

http://www.vbgnet.org/download-tracking.asp?ItemId=16929&Download=audio%2FDV%2FEng+Adv%2FDependent+Origination+%28E%29%2Ezi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7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peggy_str 的帖子

那就要培养"重复缘",重复地培育八正道,涅盘就在附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7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v4820 的帖子

同感...
不过, 是字眼上而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7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23-11-2007 02:14 PM 发表
首先俺是把十二缘起分成三世看的,行是业而能缘识。无明,行是过去的因,识是现在的果。识肯定是有的,类似世间说的灵魂但是是缘起的,而圣者阿罗汉断了无明贪爱所以没有识的生起,如相应部第四相应第二三经
「比丘们啊!你們看到一股朦胧的黑霧,在尊者瞿低迦躯体的四周上下飘绕了吗?」
  「世尊!看見了,正如您所说的。」
  「比丘们!这是恶魔王波旬,在尊者瞿低迦軀體的四周上下飘绕,他正在找尋瞿低迦死后的识到哪裡去了。然而,瞿低迦比丘舉刀自殺時,心中沒有丝毫的贪爱与執执著,他的识已经入涅槃而不再有安住处了,哪裡还找得到呢!」
这是由于过去的无明和行(业)引起今生的识,是为行缘识。所以行是指业。有是依今世而说的,有也是业如经典所说的

诸比丘!何为有?诸比丘!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诸比丘!以此谓之有。
欲有是往生欲界的业,十善和十不善业都是。色有和无色有是于禅定相应的,禅定是色无色的业。


你说:无明,行是过去的因
那么,现在呢?你现在难道就没有无明和行吗?没有身行,语行,意行吗?

其实,你把行和取弄乱了。
希望你再次思考这些问题:
1)行如何缘起识?
2)取如何缘起有?

没有感受,没有爱,我们就不会“取”,不代表我们就不会“行”
佛陀给“取”的定义为:
诸比丘!何为取?诸比丘!此等有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诸比丘!以此谓之取。

这些“取”,缘起自爱,受,六入。。。

“取”带来的业果=“有”
“有”的定义 = 诸比丘!何为有?诸比丘!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诸比丘!以此谓之有。

我们要“行”并不需要有爱,例如:我们要呼吸,呼吸是身行,我们难道会厌倦呼吸而不呼吸吗?
如果我们喜欢健身健美,那么这个为了健美的身体运作,就是“取”,不是“行”

“行”在没有感受和爱出现之前,已经缘起了,
“行”所带来的业果是“识”
“识”的定义 = 诸比丘!何为识?诸比丘!此等有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识。

让我们研究什么“行”所带来的业果是“眼识和意识”
试验:
当我们看这一句话:诸比丘!何为识?诸比丘!此等有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识。
ok,问问自己,如果我们的眼睛和思考不是从诸比丘!何。。。移动到以此谓之识。我们会产生眼识和意识吗?
如果我们反过来读:。识之谓此以!。。。。。何!丘比诸
ok,问问自己,不同的“行”是否还能带来同样的“识”。

佛陀说:无明灭则行灭,我们要知道行的苦,行的集,行的灭,趋向行灭的道。


只要你明白:行的苦,行的集,行的灭,趋向行灭的道,
你还会执著行吗?
你的眼睛看就看,不会追随所看到的,不会分析所看到的,如此就是断行,也就是断了眼识。
解脱轮回的修行就是如此守护六根,看就看,听就听,想就想,这是慢慢地断行。

直到有一天,你成功知道你要停止“行”,再也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让你“行”,你就进入了有余涅磐。
今生的五蕴/名色一旦坏灭后,你就进入无余涅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7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不是这样去灭的。

一就是弄清楚论藏,二就是搞清楚大乘经,自然就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7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海神之風 的帖子

這偈法句是佛陀在給孤獨園時,對達路吉力說的:
  有一次,許多人坐船出海去玩,很不幸船在大海中觸礁,船底破個洞,海水漏進船裡。海裡的大魚、烏龜等順勢侵入船中,吞噬船難中沉溺的人。唯一倖存的達路吉力緊抓住一塊浮木,飄流到彼岸,在蘇巴勒格柏德納村子上岸。此時,達路吉力連遮身的衣物也沒有了,他在叢林裡找些樹葉樹皮圍裹身軀,又撿了一個骷髏當做缽,進入村子乞食。村子裡的人看見他這副模樣,都認為「阿羅漢」應當就是如此,以為看到阿羅漢會得到幸運,所以非常尊敬他,五體投地禮拜他。
  達路吉力暗地裡想:「倘若我不是穿著樹皮,且捧著骷髏當做缽,必定沒有人會如此禮敬我。」然而,很多人稱呼他「阿羅漢!阿羅漢!」因此,他彷彿也以為自己就是所謂的阿羅漢了。
  有一天,達路吉力遇見以前的老朋友,老友認出是他,很坦白地告訴他:「你不要再騙自己了,你一點兒也沒有阿羅漢的特質,我看不出來你有什麼阿羅漢的樣子。」
  聽了朋友的真心話,達路吉力覺得很慚愧,心想:「我真的錯了,我竟以為自己是阿羅漢。」他問朋友說:「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真正的阿羅漢﹖」朋友答道:「有!從這個地方向北走,有一個舍衛城,城裡住著一位佛陀,他就是阿羅漢,同時,他也指導修學阿羅漢的法。」
  於是,達路吉力連夜趕往北方,第二天早上即到達舍衛城。由於他迫切地想要看見阿羅漢,要聽聞阿羅漢的法,所以雖然徹夜趕路也絲毫不覺得疲倦。
  他到了舍衛城,即前往寺院。一走進寺院,看到許多比丘正在飯後經行,就問:「你們為什麼經行﹖請問佛陀在哪裡﹖」
  比丘們回答說:「我們剛剛吃飽飯,若是立刻坐下來會容易懶散,經行則可以幫助消化,也會感覺舒服。至於你想拜訪的佛陀,現在正在托缽,還沒回來,你需要再等一些時候。」
  有比丘問他:「你從哪裡來的﹖」
  達路吉力說:「我從蘇巴勒格柏德納來的。」
  比丘說:「哦,你遠道而來,一定累了,請過來洗腳、擦油,先休息一下,等佛陀回來的時候,你再去拜見他。」
  達路吉力卻說:「師父們,這樣不行,我不能再等,我要趕快去找佛陀。」
  他不洗腳也不休息,就循著佛陀托缽的方向走去。途中他看到佛陀正在托缽,動作緩慢而穩重,如獅子般地莊嚴。達路吉力即上前五體投地禮拜佛陀,並跪著說:「世尊,請告訴我一個法──從現在到未來,長久對我有益處的法。」
  佛陀對他說:「達路吉力,現在我在托缽的途中,不宜說法。」
  達路吉力說:「師父!在輪迴當中,有些人還沒有拿到食物就死了,我不知道是您會先死還是我先死,所以請您為我說法。」
  佛陀再度推卻說:「我正在托缽,不宜說法!」
  達路吉力第三次懇求的時候,佛陀心想:「這個人已經滿心喜悅想要聞法,我沒有辦法可以制止他了。」於是佛陀就對他說:「既然如此,你要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看就看]。」  
 聽了佛陀這一句話,達路吉力頓時領悟,成了慧解脫阿羅漢。達路吉力同時請求佛陀讓他剃度出家。佛陀問他有沒有缽和袈裟,他說還沒有,佛陀便說:「你去找缽和袈裟帶來。」說完,佛陀就離去了。
  達路吉力去找缽和袈裟,在半路上突然有一隻牛狂奔過來,把他撞死了。他死了以後,屍體被扔到垃圾堆。佛陀和比丘們用餐後,走出寺院看到達路吉力的屍體被棄置於垃圾堆,佛陀便叫比丘們用一塊木板把屍體抬到城外燒掉,將骨灰堆起來做一個小塔。
  回到寺院以後,佛陀將發生的事情告訴比丘們,並且說:「在家居士中,最快成為慧解脫阿羅漢的,就屬達路吉力了。」
  比丘們問:「他什麼時候證阿羅漢的﹖」
  佛陀說:「當他聽法的時候,證得阿羅漢的。」
  比丘又問:「什麼時候世尊為他說法的﹖」
  佛陀答道:「就在托缽的途中。」
  比丘們說:「我們從來沒有聽過途中說法,世尊您講的多還是少﹖有沒有特別的法﹖」
  佛陀說:「比丘們,不要秤量法是多還是少!你們若是聽了千萬個沒有意義的法門,倒不如一句有益的話呀!」
  於是佛陀誦這一偈法句:
「雖誦千句偈,若無義理者,
不如一句偈,聞已得寂靜。」
  比丘們聽了以後,深受法益,得須陀洹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11-2007 09: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v4820 的帖子

缘起缘灭,缘起缘灭的一直不断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啊!
我们只要站在八正道上看着它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7 09: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24-11-2007 01:07 AM 发表
只要你明白:行的苦,行的集,行的灭,趋向行灭的道,
你还会执著行吗?

你的眼睛看就看,不会追随所看到的,不会分析所看到的,如此就是断行,也就是断了眼识。
解脱轮回的修行就是如此守护六根,看就看,听就听,想就想,这是慢慢地断行。

直到有一天,你成功知道你要停止“行”,再也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让你“行”,你就进入了有余涅磐。
今生的五蕴/名色一旦坏灭后,你就进入无余涅磐。


师兄已道出正确的方案了,希望您继续努力。
Sadhu x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1-2007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行(samkhara)和有(bhava)

以下是依据经典所下的结论
1.行是于无明和爱相应的思心所所产生的行为,这样的行为是业。
2.有不是业,是一种潜能。

諸比丘,當身的出現,身思(Kaya-sancetana-hetu)便導致某人的樂與悲。當語的出現,語思便導致某人的樂與悲。當意的出現,意思便導致某人的樂與悲(這全都是)以無明(avijja-paccaya va)為因緣
諸比丘,無論某人因自己的沖動,造作身業行而導致樂與悲生起;或因別人的誘引,造作身業行而導致樂與悲生起。無論某人明知地造作身業行而導致樂與悲生起;或某人不知情地造作身業行而導致樂與悲生起。
諸比丘,無論某人因自己的沖動,造作語業行而導致樂與悲生起;或因別人的誘引,造作語業行而導致樂與悲生起。無論某人明知地4造作語業行而導致樂與悲生起;或某人不知情地造作語業行而導致樂與悲生起。
諸比丘,無論某人因自己的沖動,造作意業行而導致樂與悲生起;或因別人的誘引,造作意業行而導致樂與悲生起。無論某人明知地造作意業行而導致樂與悲生起;或某人不知情地造作意業行而導致樂與悲生起。
諸比丘,在這(所有的)狀況里,無明被捲入在內。
可是,當無明完全消失後,以身、語、或意為因緣的樂與悲不會在他心中生起。以肥沃的土地、基地、基礎、原因為因緣的樂與悲也不會在他心中生起。

相对在相应部 因缘相应第25经,佛陀有说到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尊者浮弥于日暮自宴坐起,来诣尊者舍利弗之处。诣已,与尊者舍利弗俱相致问,交谈问候及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浮弥,向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

  “友!舍利弗!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乐是自作。”友!舍利弗!又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乐是他作。”友!舍利弗!又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乐是自作而他作。”友!舍利弗!又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有说示:“苦乐是非自作,非他作,乃无因生。”

  友!舍利弗!于此世尊作如何说?作如何语耶?若我等应答世尊之所说,则应如何说示耶?不应以无实诽谤世尊。我等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不往于难诘处。”

  “友!世尊说:“苦乐是缘生。”依何而生耶?依触乃有苦乐,如是世尊之所说,因无以无实,不可谤世尊,说示法随顺法,任何人之同学说随顺说者,则不住于难诘处。

  然则,友!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自作”;亦云:“缘触乃有苦乐。”……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为非自作、非他作、为无因生,”亦云:“缘触乃有苦乐。”

  友!彼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为自作”,“不依触无有经验”彼实不知此处……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为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不依触无经验,”彼实不知此处。
  

  时,尊者阿难,闻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浮弥之此论议。

  尔时,尊者阿难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方之阿难,将尊者舍利弗与尊者浮弥之论议,悉奉白世尊。

  “苦哉,善哉!阿难!说示如舍利弗者是正说示。阿难!是即:“苦乐是缘生,”是我所说。“缘何如是?是缘触
  然则阿难!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自作,”亦云:“缘触有苦乐,”……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了”亦云:“缘触而有苦乐。”

  若然,阿难!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自作,”“不依触、无苦乐经验,”彼实不知此处。……彼等业论者之沙门婆罗门说示:“苦乐是非自作、亦非他作、是无因生”;“不依触、无苦乐经验”彼实不知此处。

  阿难!于身以身思为因,生内之苦乐。阿难!于语以语思为因,生内之苦乐。阿难!于意以意思为因,生内之苦乐。

  阿难!缘无明,以自身行(因自己的沖動),缘此生内之苦乐。阿难!缘无明,以为他身行(因別人的誘引),缘此生内之苦乐。阿难!正心为身行(某人明知地造作身業行),缘此生内之苦乐。阿难!非正心为身行(某人不知情地造作身業行),缘此生内之苦乐(導致樂與悲生起)。

  阿难!为自语行,缘此而生内之苦乐。阿难!为他语行,缘此而生内之苦乐。

  阿难!正心……阿难、非正心为语行,缘此而生内之苦乐。

  阿难!为自意行,缘此而生内苦乐。阿难!为他意行,缘此而生内之苦乐。

  阿难!正心……阿难!非正心,为意行,缘此而生苦乐。

  阿难!于此等诸法,不生无明。阿难!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无有其身缘此而生内之苦乐。无有其语缘此而生内之苦乐。无有其意缘此而生内之苦乐。缘此而生内之苦乐,无其田(无生起之余地)、无其事、无其理、无其论事。

行是思心所而发动的行为,所以是业。如佛陀对业的定义
比丘们,我把思(cetana) 称之为业。因为必先作意,才能引发身、口、意的行为。所以行是业是绝对没有错的。当有无明和贪爱时,你的一切行为皆是造业的如上面所说的
何等为业因、业缘、业缚?谓爱因、爱缘、爱缚。何等为爱因、爱缘、爱缚?谓无明因、无明缘、无明缚。




[ 本帖最后由 第二 于 24-11-2007 02:3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1-2007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如经典里所说的
「阿難,如果色界(rupa-dhatu-vepakkam)無業成熟,色有是否會生起?」
「一定不會,世尊。」
「因此,阿難,業是田,識是種子,貪愛是肥料被無明阻礙與被貪愛束縛的眾生,他們的識將帶他們到中界(色界,majjhimaya dhatuya)。因此,在未來又有『再有』與『再生』。」
「阿難,如果無色界(arupa-dhatu-vepakkam)無業成熟,無色有是否會生起?」
「一定不會,世尊。」
「因此,阿難,業是田,識是種子,貪愛是肥料。被無明阻礙與被貪愛束縛的眾生,他們的識將帶他們到勝界(panitaya dhatuya)。因此,在未來又有『再有』與『再生』。因此,阿難,這就是『有』。」
有并不是业,它是一种潜能,只要无明和贪爱不断必定会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4-2024 09:19 PM , Processed in 0.06672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