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第二

南传菩萨道与北传菩萨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11-2007 05: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4 三法印 的帖子

嗯,又误会了。。。
我指的"放"跟执著不一样。
我指的"放"应该是灭的意思。

好难解释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1-2007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5 peggy_str 的帖子

原来你的"知道"不是"明白",
"放"是"灭",不是"放下所执".....

这样...
"放"行,识,名色,六入,触..最后发觉,完全不能看不能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1-2007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8-11-2007 10:29 AM 发表

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知此等之诸法、
如此等诸法之柴、知此等诸法之灭、知趣此等诸法灭之道迹。
所以,我们只要成功灭行,就能成功灭了诸法。

其实这句话没错,只是大家理解的不一样。 ...


十二因缘法是论述轮回的原因。

从整个轮回的大观点看,行灭才会灭掉名色,生死。

可是假如轮回部分观点来看(也就是圣者的人生),行是不会灭的。

假如行在行走坐卧中,吃饭,睡觉,冲凉中灭掉,那么识也灭掉,六入等也跟着灭,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我之前说行不会灭,就是指在生活中,行是不会灭的。圣者也并非在生活中,行灭。

不过假如在禅定中去体验法,是可以到达行灭。依正法修行,甚至可以证到涅盘。

[ 本帖最后由 海神之風 于 28-11-2007 06:4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1-2007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愿无忧 于 28-11-2007 04:34 PM 发表
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
知生、知生之集、知生之灭、知趣生灭之道迹
知有、知有之集、知有之灭、知趣有灭之道迹
知取、知取之集、知取之灭、知趣取灭之道迹
知爱、知爱之集、知爱之灭、知趣爱灭之道迹
知受、知受之集、知受之灭、知趣受灭之道迹
知触、知触之集、知触之灭、知趣触灭之道迹
知六处、知六处之集、知六处之灭、知趣六处灭之道迹
知名色、名色之集、知名色之灭、知趣名色灭之道迹
知识、知识之集、知识之灭、知趣识灭之道迹
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


第一次读此经文。顶礼愿无优师兄。

我不再发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07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7-11-2007 10:03 PM 发表

只要还在轮回生死,行就不会灭。

只要还有生命,行就不会灭。

就算失去生命,在缘名色之前,行还是不会灭。

所以解错佛教一个概念,很容易满盘皆错。

行在涅盘才是灭。

我已经说过,十二因缘法唯有辟支佛,正等正觉佛有能力去观察。

凡夫当学四圣谛解脱。


修行人只要知道行为何物,知道行如何缘起,知道行灭了的情况,也知道如何灭行,
我们就可以说他:
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知此等之诸法、如此等诸法之柴、知此等诸法之灭、知趣此等诸法灭之道迹。

当这位修行人知道以上的道理,就是明白法住智,
接下来,就是要得涅磐智,
那就是时时刻刻不放逆,证得离我见,就得涅磐智。

如果他的身体还没坏灭,他可以说是有余涅磐,这时候,他的行还没断灭,不过,他有能力断灭行,只要他喜欢。
如果他的身体精神已经随缘离散而坏灭,他就会如佛陀一样,进入无余涅磐。这时候,他的行已经不再生起。

你说:行在涅磐才是灭,
是否告诉我们只要行动趋向佛的行为,就是灭?
如果是,就如同创价学会的看法。
希望你不是这个意思。

你说:十二因缘法唯有辟支佛,正等正觉佛有能力去观察。凡夫当学四圣谛解脱。
请看:
诸比丘!任何沙门、婆罗门,彼等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老死灭之道迹、知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行灭之道迹。诸比丘!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为正沙门、于婆罗门为正婆罗门。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与婆罗门之义,于现在为自知者,为住入实证者。”


所以,佛陀要弟子们:
知(老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
知(老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之集;
知(老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之灭;
知(老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灭之道迹

换言之,知道十二因缘,知道它们之集,灭,灭之道迹。

所以,你又怎能够说:十二因缘法唯有辟支佛,正等正觉佛有能力去观察。凡夫当学四圣谛解脱。

我们要知道:
(老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每一支的定义,如果误解了这些定义,就不懂得佛法。
放心,这些定义可以从以下经文了解:
诸比丘!何为老死?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发、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以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部类,各种众生之殁、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老与死,诸比丘!以此谓之老死。
   诸比丘!何为生?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出生、出产、降生、诞生、诸蕴之显现,诸处之获得,诸比丘!以此谓之生。
   诸比丘!何为有?诸比丘!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诸比丘!以此谓之有。
   诸比丘!何为取?诸比丘!此等有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诸比丘!以此谓之取。
   诸比丘!何为爱?诸比丘!此等有六爱身: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诸比丘!以此谓之爱。
   诸比丘!何为受?诸比丘!此等有六受身:眼触所生之受,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是,诸比丘!以此谓之
受。
   诸比丘!何为触?诸比丘!有六触身: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触。
十一
   诸比丘!何为六处?[诸比丘!此等有六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诸比丘!以此谓之六处。
十二
   诸比丘!何为名色?[诸比丘!]受、想、思、触、作意、以此谓之名;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以此谓之色。如是此名与此色,谓之名色。
十三
   诸比丘!何为识?诸比丘!此等有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识。
十四
   诸比丘!何为行?诸比丘!此等有三行:身行、口行、心行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行。
十五
   诸比丘!何为无明?诸比丘!无知于苦,无知于苦集,无知于苦灭,无知于趣苦灭之道,诸比丘!以此谓之无明。
十六
   诸比丘!如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全苦蕴之集。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故行灭。因行灭,故识灭……。如是全苦蕴之灭。”


下一步,我们要知道(老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之集;
老死之集就是生,
生之集就是有,
有之集就是有取,
取之集就是爱,
爱之集就是受,
受之集就是触,触之集就是六处,
六处之集就是名色,
名色之集就是识,
识之集就是行,
行之集就是无明,

下一步,我们要知道(老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之灭,
无明灭则行灭。。。。。生灭则老死灭。

在下一步,我们要知道(老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灭之道,
也就是八正道。

——————————

如果有人说:佛陀无余涅磐后还有身语意行动,代表他不知道何为行之灭
即使他修行八正道,不过,他不明白何为行之灭,也是徒然,无法解脱。

就好像佛说::]“诸比丘!任何沙门、婆罗门,彼等不知老死、不知老死之集、不 知老死之灭、不知老死灭之道迹、不知生……不知有、不知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行、不知行之集、不知行之灭、不知行灭之道迹。诸比丘!彼等沙门、婆罗门者,即于沙门而非正沙门,于婆罗门而非正婆罗门。又彼尊者等,对沙门之义、或对婆罗门之义,于现在为非自知者,为非住入实证者

所以,你不能不研究十二因缘,不了解它,就不了解四圣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07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28-11-2007 11:32 AM 发表


你不能这样理解这经。要知道这经的完整版不是这样的。它是这样的。

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老死灭之道迹
知生、知生之集、知生之灭、知趣生灭之道迹
知有、知有之集、知有之灭、知趣有灭之道迹
知取、知取之集、知取之灭、知趣取灭之道迹
知爱、知爱之集、知爱之灭、知趣爱灭之道迹
知受、知受之集、知受之灭、知趣受灭之道迹
知触、知触之集、知触之灭、知趣触灭之道迹
知六处、知六处之集、知六处之灭、知趣六处灭之道迹
知名色、名色之集、知名色之灭、知趣名色灭之道迹
知识、知识之集、知识之灭、知趣识灭之道迹
、知之集、知之灭、知趣灭之道迹

知此等之诸法、如此等诸法之、知此等诸法之灭、知趣此等诸法灭之道迹。

...


你说:行在这里没有被特别强调的。它和其他十支是平等的以同样的四谛方式被呈现的。但是因为是重复的,所以只有老死和行这最前和最后的两支被完整的呈现

其实,老死,生。。。行,每一支都没有特别强调的,
你也可以看见:
老死之集是生,老死之灭为生灭,老死灭之道为生灭之道,
以此论推,
到最后还是知、知之集、知之灭、知趣灭之道迹

所以如果我们成功灭之集,也就成功灭行,所以,行灭则识灭。。。。生灭则老死灭。

我并不是要强调行,而是希望大家能正视佛陀无余涅磐后,不会再缘起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9-11-2007 0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28-11-2007 03:58 PM 发表
那你不是永远放不完????每天都要"放"...
"灭"尽行,识,名色,六入,触..最后发觉,完全不能看不能听...达到灰身灭智的枯禅?


不,

我们要知道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都是带来痛苦的,

能看能听能触,就是代表有行,识,名色,六入,触,

修行人就是为了解脱生,老死,所以要灭行,识,名色,六入,触。。。。

当他成功灭尽行,识,名色,六入,触。。。
他就知道自己痛苦的一生已经到了尽头,不会再有下一生,
这种解脱行,识,名色,六入,触。。的境界,是寂静的,涅磐之乐就是寂静之乐。

圣人对这种解脱行,识,名色,六入,触。。的境界感到无比快乐,这些快乐并不是由身口意行所能感受的,
它是完全没有任何身口意行诱惑的寂静快乐。

所以佛陀曾经说:
大空经的观法  

有一次,佛陀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  

这天早晨,佛陀入城乞食后,顺道去加罗差摩精舍。当时,尊者阿难正与许多比丘在精舍内缝补衣服,看到佛陀到来,连忙出来迎接,并且禀告佛陀,他们正在此缝补衣服。  

佛陀告诉阿难说:  
「阿难!不要好于群聚之乐。好于群聚之乐的比丘,真的不可能体尝到离欲之乐、静默之乐、寂静之乐,以及正觉之乐,也不能达到令人喜爱的暂时心解脱,或无时无刻安住的不动摇心解脱。只有远离人群愦闹的独处比丘,才有可能。为什么呢?因为我不见有任何令人贪着喜乐的东西,在它起了变化后,不让人生起忧悲恼苦的。所以,我成就离贪着外物的境界证得解脱,这就是超越一切色想;不作意一切相的外空。  

阿难!当我安住于离贪着外物的境界后,心生欢悦而生起清清楚楚的觉察力,再以此清晰、专注的觉察力,生起喜、乐而进入禅定。阿难!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来见我,我就教导他们要远离群聚,远离欲贪,而乐于无欲,并且劝勉他们修习禅定。  

阿难!如果有愿意多修学空观的比丘,他应当使内心稳定、安静、专注而入于禅定。当内心安住于禅定之后,再以此禅定力作内空观。如果有人想要作内空观,但又不先进入禅定,那只是白费力气而已  

阿难!如何使内心稳定、安静、专注而入于禅定呢?比丘应当离欲、离恶不善法,得喜、乐而进入初禅,或再更进一步进入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当进入禅定后,就以此禅定为基础修内空观。  

在进行内空观中,如果内心动摇,不能成就内空观,或者不能保持稳定自信而笃定时,应当要全然清楚地觉察这样的情况,并转而作外空观  

如果在转修外空观中,内心还是动摇,不能成就外空观,或者不能保持稳定自信而笃定时,应当要全然清楚地觉察这样的情况,并转而作内外空观  

如果在进行内外空观中,内心还是动摇,不能成就内外空观,或者不能保持稳定自信而笃定时,应当要全然清楚地觉察这样的情况,并转而修宁静的不动观  

如果在转修宁静不动观中,内心还是动摇,不能成就宁静不动观,或者不能保持稳定自信而笃定时,应当要全然清楚地觉察这样的情况,并回去重修最初作内空观前的基础禅定,重新稳固定力  

重新稳固定力后,继续作空观,直到全然清楚觉知自己已经稳固地成就内空、外空、内外空、宁静不动为止。  

当比丘内心安住于这样的空境,则能在行、住、坐、卧中,全然清楚觉知自己不起贪求、不起忧苦、不起其它的恶不善法。有所言谈或想法,也只会是关于导向正觉解脱与涅盘  

阿难!从眼、耳、鼻、舌、身而生起的五欲,是无常变化的,应当舍离。比丘应当全然清楚地觉察,心中不为五欲所激荡,确实远离欲贪。  

阿难!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的生灭,都不离执取。比丘应当全然清楚地觉察,从观五蕴,观五蕴的集,观五蕴的灭而破除我慢。  

阿难!以上所告诉你的,都是向于贤圣出世间的善法,依此修学,就可以脱离恶魔王的掌控了。」  

接着,佛陀又对尊者阿难说,如果只是在形式上远离人群,住在人烟稀少的森林、墓地独处,但却因访客太多,内心不能远离人群,实质上仍不得清静,还是会起贪爱而陷于苦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07 0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不是要讨论南北传菩萨道的吗?
怎么只讨论四胜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1-2007 09: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28-11-2007 05:21 PM 发表
原来你的"知道"不是"明白",
"放"是"灭",不是"放下所执".....

这样...
"放"行,识,名色,六入,触..最后发觉,完全不能看不能听...

看来你应该是不明白我讲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07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3 peggy_str 的帖子

老实讲我不"明白"你讲什么.我不"知道"你讲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07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8 海神之風 的帖子

一、海神师兄不再发言,有些言重了。为何不通过交流补充不足、釐清知见,法上共同增益?
还请海神师兄不时分享一些精辟的见解,让末学共沾法益。

二、末学无德无能接受海神师兄的顶礼,应该要顶礼的是三宝。

若有冒犯的地方,还请师兄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07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愿无忧 于 30-11-2007 01:27 PM 发表
一、海神师兄不再发言,有些言重了。为何不通过交流补充不足、釐清知见,法上共同增益?
还请海神师兄不时分享一些精辟的见解,让末学共沾法益。

二、末学无德无能接受海神师兄的顶礼,应该要顶礼的是三宝。 ...


不是师兄的问题。

是我见到之前我以为辟支佛才可以洞察十二因缘法,声闻不能的想法错误,才不想再谈,免得越陷越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4-2024 12:41 PM , Processed in 0.05821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