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80|回复: 24

对中药有研究的请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10-2007 08: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我朋友价绍我吃-生地,其实这中药有什么功能的吗?可以吃多吗,煮法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10-2007 08: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地: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主产于中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熟地黄为生地黄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黄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

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功能与主治
鲜地黄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法与用量  鲜地黄 12~30g 。 生地黄 9~15g。

历代本草著作对生地的论述

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名医别录》:大寒。主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宛折,瘀血,留血,衄血,吐血,皆捣饮之。

《药性论》:君。能补虚损,温中下气,通血脉。治产后腹痛,主吐血不止。又云生地黄,味甘,平,无毒。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不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干地黄,助心胆气,安魂定魄,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运,助筋骨,长志。日干者,平,火干者,温。

开宝本草》:味甘、苦,寒,无毒。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生者大寒。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踠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

本草图经》:《海上方》:治一切心痛,无问新久。以生地一味,随人所食多少,捣绞取汁,搜面作饪或冷淘食,良久当利出虫,长一虫许,头似壁宫,后不复患矣。昔有人患此病二年,深以为恨,临终戒其家人,吾死后当剖去病本。从其言果得出,置子竹节中,因食地黄饪亦与之,随即坏烂。由此得方。刘禹锡《传信方》孔其高:贞元十年,过高舍人崔抗女,患心痛垂绝,遂作地黄冷淘食,使吐一物,可方寸匕,状如蛤蟆,无足目,似有口,遂愈。

本草衍义》:凉血补血,补益肾水真阴不足。此药大寒,宜斟酌用之,多服恐伤人胃气。

药性赋》:味甘、苦,性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凉心火之血热,泻脾土之湿热,止鼻中之衄热,除五心之烦热。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阴中之阳。甘苦大寒,无毒。
入手太阳经、少阴经之剂。
《象》云: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此药大寒,宜斟酌用之,恐损胃气。
《珍》云:生血凉血。
《本草》云: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腕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
《液》云:手少阴,又为手太阳之剂,故钱氏泻丙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诸经之血热,与他药相随,亦能治之。溺血便血亦治之,入四散例。
《心》云:苦甘,阴中微阳,酒浸上行、外行。生血、凉血去热。恶贝母。

《本草衍义补遗》:生地黄大寒,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胎动下血,胎不落,坠折伤、瘀血、衄血、吐血,皆可捣饮之。病人虚而多热者勿用,慎之!
《本草发挥》:洁古云:生地黄性寒,味苦。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治少阴心热在内。此药大寒,宜斟酌用之,恐损胃气。《主治秘诀》云:性寒,味苦,气薄味厚,沉而降,阴也。其用有三:凉血,一也;除皮肤燥,二也;去诸湿涩,三也。又云:阴中微阳,酒浸上行。

本草纲目》:《本经》所谓干地黄者,乃阴干,日干,火干者,故又云生者尤良。《别录》复云生地黄者,乃新掘鲜者,故其性大寒。其熟地黄乃后人复蒸晒者。诸家本草皆指干地为熟地,虽主治证同,而凉血补血之功稍异。
治齿痛唾血。
姜汁浸则不泥膈。酒制则不妨胃。鲜用寒,干用凉。

[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18-10-2007 08:3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7 08: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於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还是先找个老中医诊问一下,查明体质才用药,不然可能未见其利、先见其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7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看法,和上面讲的一样,
生地主要功能是有凉血补血,补益肾水真阴不足.
如果晚上睡觉感觉喉咙干,腰痛等的症状都可以吃.
本人言论不代表其他中医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7 0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支子,榕树须,鸭刀皮,尖槟,竹茹,鬼羽箭,苏木,地骨皮,甘草,白芍,苦瓜干,川朴

这药方有什么疗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7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歌”也能找得到的

写了一大页,“谷歌”也能找得到,如果不懂得用,对中医中药没有信心,学了也是没有用。
古医家有说“信巫不信医者,勿医之”和“不信医者勿与之言医”,再说,中医有“情志为病”,白老鼠和大白兔是没有“情志”为病的,医学中的“试验动物”与“人”其实也相差了一大段距离,亲身学习体会,学与用之,就是最有力的验证。
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特长之处就是“一方或可治百病,百病或许也可同用一方。”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18-10-2007 09:5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8-10-2007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骨大夫 于 18-10-2007 09:33 PM 发表
写了一大页,“谷歌”也能找得到,如果不懂得用,对中医中药没有信心,学了也是没有用。
古医家有说“信巫不信医者,勿医之”和“不信医者勿与之言医”,再说,中医有“情志为病”,白老鼠和大白兔是没有“情志 ...


这药方是朋友给的,说给我治感冒非常有效,我不晓得这药方的切实疗效,特来请教。

骨大夫可是误会我是来找碴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07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的灵活性

请别误会我的意思,其实这个方里有清热,化痞止呕,化瘀,清骨蒸劳热,止痛,清心火,理气。这12味药加上一味药,就能衍变出12个变方,去掉任何12味中的一味加上一味(记得常用中药有800味)也是12个变方x800,一加一减,最少可能衍变出12X12X12=1728x800个变化。那么治疗范围是可以变得很广泛的,单一味药的功能,比较有局限性,一张方可以无限变化,中医是没有所谓的“病”,针对的是对“证”下药,如果说这一张方医不好你的毛病,不妨拿去给另外的一位医师看看,或者他只要去掉其中一味药品,或者加入,或者加重一个药量,不一定就能把你给医好了,中药的灵活性就在这。所以说,中医师功力深厚就是在用药的功夫和经验。所以说--要说明也不简单,如果你不信,说了你也不一定会相信,(也希望你不会认为是夸张),如果你相信这个医疗方式,就是坚持要吃这个药,好不好是在1)医师的功夫底子和2)你自己的修复本能。

依我看,你的情况是,瘦削的身材,内热(不是指体温,是指阴虚)的程度不轻,你的朋友才给你开这个方。你所说的感冒,不是外感,也不能算是外感,是阴虚体热引起的不适。如果以上猜测没错,几帖之后,这药对你有60%以上的功效。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19-10-2007 12:0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10-2007 0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骨大夫 的帖子

我中等身材,不算瘦削,这个药方说是给热感冒用的,我不想吃西药弄得整个人昏昏沉沉将,开始只是喝椰水和多休息,今天刚好一个星期,之前的症状是发烧,喉咙痛,眼睛畏光,不停流鼻水,昨天到现在是一直咳,有黄色痰和觉得里头有火在烧和觉得好累,这药我服了4贴,症状有减轻,但是一直在天狗吠月很辛苦,骨大夫,要加什么才能变成静狗咬死人?

顺便请教一下,三条线加一个0是代表多少分量?,除了甘草是7分,川朴是2条线一个0,竹茹2粒,地骨皮和鬼羽箭是X0,其余都是三条线叫一个0,是代表3钱吗?乱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07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leasure 于 19-10-2007 01:20 AM 发表
我中等身材,不算瘦削,这个药方说是给热感冒用的,我不想吃西药弄得整个人昏昏沉沉将,开始只是喝椰水和多休息,今天刚好一个星期,之前的症状是发烧,喉咙痛,眼睛畏光,不停流鼻水,昨天到现在是一直咳,有黄色痰和觉得里头有火在烧和觉得好累,这药我服了4贴,症状有减轻,但是一直在天狗吠月很辛苦,骨大夫,要加什么才能变成静狗咬死人? ...


就是你不会是“肥胖”的就对了,觉得里头有火在烧,就是蓄热在内,没错,说明这药有点“合症”,黄色痰是热,现代医学叫“发炎”,有些药物如果不发生作用,可以去掉,以免影响到方中其他药物的疗效。只要你的内热清得70~80%,应该不再天狗吠月了。
中药材常用药一般用量是3钱(9克),要注意一些药物的用量是几分而已,10分为1钱,10钱为一两。所说的一般是中药材店的写法,为分,钱,两的用量数目字缩写法,I是1,II是2,。。。X是4。

要加什么才能变成静狗咬死人,(为什么要咬人呢?)这不能靠臆猜,也无法教你DIY,要按脉象才能更好,更快的把病医好。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19-10-2007 01:2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07 03: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骨大夫 的帖子

好汉最怕病来磨~

昨晚对月嚎叫一整夜,起来精神好不萎靡。这感冒虽是小病症,好折磨人哦

会咬人就表示好了嘛

谢谢骨大夫赐教,我就和这感冒慢慢熬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07 06: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pleasure 的帖子

虽然与感冒绝缘了,却有个不用药的方法:

把车放在烈日下(窩口全关)一小时后,身穿厚衣入车,把汗迫出就好!

要花钱的是『桑那浴』

叧个穷人方法 ---- 何人何药茶+薑+热水,乘热喝下,穿厚衣盖被单把汗迫出!

三个方法的共同点 --- 把汗迫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07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pleasure 的帖子

人人都爱自己,每一次的蒸熬对身体都是莫大的伤害,(简直就是得不赏失)如果你不爱你自己,就跟着人家一样折磨自己呢?
现在已是个文明时代,(快21世纪啦)。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19-10-2007 10:3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07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骨大夫 于 19-10-2007 10:09 PM 发表
人人都爱自己,每一次的蒸熬对身体都是莫大的伤害,(简直就是得不赏失)如果你不爱你自己,就跟着人家一样折磨自己呢?
现在已是个文明时代,(快21世纪啦)。


骨大夫,我是说和感冒对抗的意思,慢慢好不就是慢慢受煎熬,慢慢被折磨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07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华侨 的帖子

用了,好一点,然后还是继续感冒ing。。。

真是怀念以前的金刚不坏之身,以前10年都不曾生过一场病的说 ,本钱越来越少了,呜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07 07: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pleasure 的帖子

是可以恢复『金刚不坏之身』的 ---- 提高本身的免疫力/抵抗力!我就是个活例,以前可是每年五六次咳嗽感冒练功后就害医生少了一点财路 --- 不少亲友练了也很少看医生了,有些还是中西医父治无效的!断人财路,罪过罪过!

[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0-10-2007 07:3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007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pleasure 的帖子

通过发汗以祛邪外出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又称解表法。可使腠理开泄,气血流畅,营卫调和,以解除肌表的邪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就是汗法应用的原则。
  汗法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如感冒,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水肿病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或虽汗出而寒热不解的表证等,欲透邪外达,均可用汗法治疗。
由于表证有寒热性质的不同,所以,汗法又分为辛温发汗辛凉发汗两大类。又由于患者体质有强弱,邪气有兼夹,临床上须参以补益、理气、祛痰、化饮等法,从而衍生出多种治疗方法。
发汗以汗出邪祛为宜,不可使其大汗淋漓,以免汗出过多,损伤正气。汗法适用于外感表证初起,若表邪未尽,又有里证,须表里双解法;若妇女产后、年老体弱、久病之后、失血过多、严重吐泻及热病伤津、津液不足,发汗须与扶正法配合使用。若表邪已入里,则不宜再用汗法。若麻疹已透、虚证水肿、疮疡已经溃脓,以及痹病无表证,非表证发热等,均不宜使用汗法。

你的药方中,看得出开方者的意向,并不是针对外感(西医所谓的FLU,COLD)而设,也就是说,你并没有表邪,用解表法是不正确的治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误治”,更何况“汗为心液”,过汗可能会导致一连串的的衍生出来的问题,算来算去,也就是“得不偿失”。正如古医家所谓“留得一分津液,便保得一分生理”,可见阴液(血,津)对我们的重要性。若表邪已入里,则不宜再用汗法,如果有外邪,发汗为去邪保命,没有外邪误汗可以伤身。跟吃药一样,有病吃药病受,无病吃药人(的机体要去承)受。
中医也是一样,有一定的治疗原则。打太极也一样,就算可以从第108式开始反打回来,会不会导致对身体气机出现乱子。(有空的时候不妨一试)。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20-10-2007 03:0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07 0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执死方治活人--蒲辅周先生论医妙语

中药丝丝入扣,不是多而杂,用药杂乱,是初涉临床者的通病。原因一是病机不明,用药不能击中要害。二是急于见功,这样就势必见一症用一药,甚至用几种药,这就成了唐书说的“广络原野”。三是瞻前顾后,用—味热药,怕太热,加一味凉药;用一味泻药,怕有伤,加几味补药。曾有学生治一个气喘病人不效,来找蒲老,还说是不是没有按老师的经验加葱白,蒲老看他的处方,一味热药,一味凉药,下面又是一味热药,一味凉药。蒲老就问他,这是寒喘,还是热喘?他不能回答,这就是病机不明,所以用药杂乱。要是寒证,用凉药岂非雪上加霜?用药杂乱,就像打架一样,你这里一拳头打出去,他那里拉着你的手,那哪儿能打得中?蒲老年轻时用药也杂,后来蒲老读叶天士医案,才发现叶天士的用药真巧。古人说“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说到达药,当然还是要向仲景先生学习,他是深知药物利弊的。不识药,对它的利弊拿不准,用一味不行,那就多用几味,这样能不杂乱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07 03: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津液的研究

中医学的津液是指人体内液状营养物质。津液除了具有营养、滋润、化血、运载、调节等功能之外,还具有抗病作用。据研究,津液的抗病作用主要体现于以下三方面:一是使身体强壮,邪气不能为害。如张介宾就说:“五液充,则形体赖以强壮。”二是津液能直接驱逐邪气,抵御并防止病邪在体内向深层发展。因为津液是人体正气的一部分,故能直接抗御邪气,但若津液滞留体内,就会使邪气亦随之停留。津液不足,脏腑失其濡润,机体亦难以共奏御邪之功。三是津液属阴,能制约阳热之邪,湮灭病理状态的火热。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述伤寒病的辨治过程时谆谆告诫,津液亏损者不可攻邪,临床凡见“脉微”“尺中脉迟”“咽干”“淋家”“血家”“亡血家”“汗家”等津液损伤之证,不可攻邪,处处体现了张氏重津液的观点。温病学家在温热病的辨治过程中,把“存津液”“保津液”作为最重要的治疗思路对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津液”的理论,认为温热病的发生、发展,必伤津液,而温病过程中,机体津液的存与亡,是决定温热病预后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处处要防止因误汗、误吐、误下而更伤津液;在疾病已濒临劫液伤津的地步时,更须生津增液治之。因此有“留得一分津液,便保得一分生理”之论。[王孟英?温热经纬?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6]
深究津液在热病中的抗病机理,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津液属阴,而热性病过程中,邪气为阳属热,津液充足则能制胜阳热,这是阴阳制约规律在津液抗热病中的具体反映;二是津液与气、血、精等物质互生互化,共同维持机体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因此,在热性病中,津液与气、血、精及脏腑、经络相互协同配合,共同完成抗热病的功能;三是津液在体内环流中能将热病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及病理邪毒及时地加以清除,因此说津液在热病过程中,具有润燥解热、化汗达邪、尿畅毒清的作用。所以在治疗热病时,不但要时刻注意保护津液,而且在津液损伤之后,要积极补救;同时要保持津液环流及出入之道畅通,并关注津液与气、血、精、脏腑、经络之间的协调。此外,有实验研究证明,人的津液具有免疫功能,相当于西医的体液免疫。
【简明医案】
一仆之病,服丘一斋药而大吐大泻,发热更甚,头痛难忍,烦躁口渴,鼻干,呕吐,寝食难安十四日,小便短涩,病势甚危。见前医所投方药为藿香正气散加砂仁、厚朴、山楂,病时正值五月火令当权之季,本应以甘寒之剂治之,反投以辛热香窜之品,则益其火、枯其津,为医之误。急投人参白虎汤加竹茹、葛根、青蒿、升麻,一剂而热除,再剂而头痛止,诸症尽去。[伊广廉,李占永?明清十八家名医医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89]
按大吐、大泻,气随津失,津气俱损,再用辛香之品,更加耗气伤津,故致病情加重。治当以甘寒益气生津为主,使气旺津充,则燥、热得除。此乃津气关系理论的临证应用。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20-10-2007 03:0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007 09: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骨大夫 的帖子

谢谢骨大夫这样清楚的解释,虽然昨晚还是一直咳,今天起来没什么痰了,体内那把火倒是不见踪影去了  ,不过说话还是有重感冒的声音,下午还突然在人前猛咳起来,被人看着咳好尴尬

我打算服多2贴药就停了,到目前为止大约服了5贴,看来这药方很适合我的体质,我每次感冒都是这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医疗保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6-2024 01:07 AM , Processed in 0.07691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