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柳灵儿

末法时代是怎样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11-2007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21-11-2007 07:57 AM 发表
每当大梦初醒,都会知道一切的开始来自“行”。


真是如此吗?

我越来越觉得大乘佛法不可思议,学习大乘佛法不会吃亏。

十二缘起法,不是凡夫可以见到的。这就是我要提醒你的地方。

希望你能够客观的看待佛法,把道次第搞清楚,就不会如同其他人毁谤这个那个。

[ 本帖最后由 海神之風 于 21-11-2007 09:4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11-2007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21-11-2007 06:53 PM 发表
依据南传的看法,一旦证果之后就不能再转去菩萨道了。
能理解,证不生不灭的法已经不是一位凡夫了。


古印度大小乘之争,绝对不是辩论 净土是否是上帝国土, 咒语是否出自佛说这样儿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07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凡夫见到十二缘起法就是进入圣流.
若说凡夫不能看到十二缘起法,是说明凡夫没能力永远不能証悟???
大乘人的借口--你们永远不能明白和得知菩萨的境界,所以你们永远是蠢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7 0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末法?看看这个论坛,只是冰山一角,可想而知。

呵,凡夫领悟十二缘起法就不是凡夫了。

知道和领悟/了解是两回事,就如我们知道什么是相对论,但我们又不了解当中复杂的方程式。

我们知道释尊教导我们灭苦之法。但我们又有谁领悟了?
若领悟了..就不会像我这凡夫一样,还在这儿潜水爬贴..早就弘法和涅磐去啦!

Sadhu! Sadhu! Sadhu!

[ 本帖最后由 FungKhor 于 22-11-2007 02:3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7 1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1-11-2007 09:33 PM 发表


真是如此吗?

我越来越觉得大乘佛法不可思议,学习大乘佛法不会吃亏。

十二缘起法,不是凡夫可以见到的。这就是我要提醒你的地方。

希望你能够客观的看待佛法,把道次第搞清楚,就不会如同其他人毁 ...


我只是从经典中了解,有感而发,

我也欢迎别人从阿含经中的了解,来告诉我哪里出错。

如此才能互相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07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gdog369 于 19-11-2007 05:31 PM 发表


你大错特错咯,

日莲佛法不是以成佛,到天堂,极乐为目的,
只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奋斗。

日莲佛法的精神就是要世人以佛法为依归,
积极,勇敢的面对人生。
不论你的环境是多坏,一定要积极,勇敢的挑 ...

法花经的目标却是成佛。


四圣谛是佛教的中心,是因果。
一个很好的现证就是达摩难陀长老。患上癌症仍然能大笑,因为他知道四圣谛。
到他就来要走的时候,仍然是以佛法示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2-11-2007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22-11-2007 11:58 AM 发表


我只是从经典中了解,有感而发,

我也欢迎别人从阿含经中的了解,来告诉我哪里出错。

如此才能互相进步。


据我理解,声闻弟子,圣弟子还不能见证十二因缘法,只能从佛陀的教法得知。

辟支佛虽见证此法,可是却无法教导凡夫解脱,因为凡夫未具备观察十二因缘法的智慧。

正等正觉佛教授的四圣谛法,才是逐步教育凡夫走向涅盘的解脱道。

我会如此说是有理由的,可是理由就不说明了。

所以以其从十二因缘法去获得解脱灵感,不如专心学习四圣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7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halwin 于 22-11-2007 03:27 PM 发表

法花经的目标却是成佛。


四圣谛是佛教的中心,是因果。
一个很好的现证就是达摩难陀长老。患上癌症仍然能大笑,因为他知道四圣谛。
到他就来要走的时候,仍然是以佛法示人。


法华经不是以成佛为目的,
不是说修行了法华经,就可以成为弥勒佛,观世音,
摆脱轮回。


法华经教导要勇敢面对问题,
不是以修行成佛后,就能离苦为目的,

法华经的目标是告诉人们,
每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
就算是女人,恶人甚至畜牲都有成佛的可能性。
说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在法华经以前的经典,是比较歧视女人的。)
所以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幸福。
无论你的环境有多恶劣,
你也能以你内在的佛性(潜能),
来跨越难题。



关于现证,在我身边(包括我)有太多,太多的人,
虽然面对着重大的烦恼,
比如病业,经济,家庭的难题,
还是依然能大笑,鼓励别人,给别人带来希望。
甚至可以排除万难的参加国庆50周年表演。
虽然这些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四圣谛,也不是长老。
这些人都是普通的庶民。

(参与文化活动,大型表演,
目的不是为了炫耀,团体有多大,有多少人参加,
而是为了带给参与者希望和信心。
如果参与文化活动,大型表演能够获得成功,
自己的人生也一样能成功,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11-2007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gdog369 于 23-11-2007 01:14 AM 发表


法华经不是以成佛为目的,
不是说修行了法华经,就可以成为弥勒佛,观世音,
摆脱轮回


法华经教导要勇敢面对问题,
不是以修行成佛后,就能离苦为目的,

法华经的目标是告诉人们,
每个人都有 ...

佛陀说他只说了“苦”和“灭苦”。
法花经中处处都说“无上正等正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7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gdog369 于 23-11-2007 01:14 AM 发表


法华经不是以成佛为目的,
不是说修行了法华经,就可以成为弥勒佛,观世音,
摆脱轮回。


客观的看待事实。法华是以成佛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7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并不完全否认净土,只要它指的是"欲界天/梵天",某些方面它们确有相同的地方 - 快乐。

也不否认去到那儿就能断苦,因为天人寿命长,说不定能遇见未来佛。

世尊也说过,如果天人要修行的话,要证悟涅盘是不困难的。那就断苦了。这样行得通。。。

也不时会酱想。

[ 本帖最后由 v4820 于 23-11-2007 11:4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7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3-11-2007 11:03 PM 发表


客观的看待事实。法华是以成佛为目的。


请别把你的观念加强于别人,
《法華經》結集了佛陀[釋迦牟尼[/url]晚年所說教法,旨在說明佛祖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五時教判,只是應機逗施,而顯人人成佛的大用。《法華經》被譽爲「經中之王」。

《法華經》各品內容大意如下:
第1序品: 是本經的總序,佛說無量義經後,入無量義處三昧,天上降下種種華,佛的眉間白毫放大光明。彌勒[/url]疑問,文殊答過去諸佛欲宣說法華經前,必現此瑞相。暗示佛說此經之殊勝處有別於他經,喚起大眾的注意。

第2方便品: 此品與壽量品,是形成法華經的2大中心,為本經正宗分。佛由三昧起,稱嘆諸佛智慧甚深無量,難解難入,佛說諸佛究竟了知諸法實相——「十如是」。為令聲聞、緣覺為理想的二乘人,斷苦縛,得涅槃,佛以方便力,分說三乘之教,自此所說者才是佛的真實之教。5千增上慢者退席,佛乃唱唯一大事,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一切眾生皆當作佛,實無三乘。

第3譬喻品: 自此品開始到第9「授學無人記品」為止的7個品,是將方便品里所說的進一步以譬喻及因緣說明。本品說明舍利弗最先領解佛意,故被授記為華光如來。佛將三界譬喻為火宅,將3乘喻為「羊、鹿、牛三車」,將一佛乘喻為「第一的大白牛車」,以有名的「火宅喻」和「三車一車」之喻,顯示「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及「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的深義。

第4信解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目犍連,於上品領解佛意。佛更說「長者窮子」喻,佛喻為大慈悲的長者,3乘譬喻為窮子,導出「於一乘道,隨宜說三」的結論。

第5藥草喻品: 佛應4人之請,更以「三草二木」將人天2乘譬喻為大、中、小的藥草,將上根、下根的菩薩喻為大樹和小樹,將佛的平等大慧譬喻為一味的雨。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小長短諸種草木,悉受一味之雨的潤澤成長,如同佛以一相一味之法,平等利益一切眾生。
第6授記品: 授大迦葉等4人記。

第7化城喻品: 先說大通智勝佛時16王子聽講法華經而轉為菩薩沙彌,後成佛。次說「化城喻」,3乘之果不外是化城,目的是為入佛慧。

第8五百弟子授記品: 富樓那為上首,5百弟子皆得受記。次說「擊珠喻」,5百弟子雖都懷有佛種,但未開悟,由煩惱覆藏,如衣里藏有寶珠,但因不知,故處於窮困之境。

第9授學無學人記品: 阿難、羅侯羅為上首。

第10法師品: 佛在世或滅度後,凡隨喜聽聞法華經者均授予成佛的記別。又舉出修行、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的「五種法師」和供養本經的「十種供養」的功德。說謗法者之罪,並說鑿井喻。

第11見寶塔品: 多寶佛塔從地涌出,證明釋尊所說皆是真實。釋迦如來,以神力,3變淨土,分身諸佛咸集,開多寶佛塔。多寶如來,分半座與釋尊同座。

第12提婆達多品: 說如來往昔求法,師事阿私仙得聞妙法。又授提婆達多成佛記。文殊入龍宮說法華經,8歲龍女聞經,即身成佛,證明於通法華經之功德廣大。

第13勸持品: 藥王、大樂說和2萬菩薩,各各發願弘揚法華經。被授記的5百[阿羅漢及學無學8千人,以及80萬億那由他的無數菩薩,皆誓願弘此經。

第14安樂行品: 文殊請問末世持經方法,佛告以身、口、意、誓願4安樂行,並以不輕易授予的轉輪聖王髻中明珠來譬喻佛不易講說經中最尊最勝的法華經。

第15從地涌出品: 6萬恆沙菩薩及其眷屬從地涌出,大眾疑惑,不知此等恆沙數菩薩為誰之弟子?從何處來?此為壽量品佛開顯「久遠實成」的序曲。

第16如來壽量品: 釋尊說明「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而其中間乃至今生,皆是方便示現。又說「佛壽的長遠」、「佛身的常住」。以良醫之譬喻說明為救眾生而示現方便。佛實際上是「常在靈鷲山」、「常住說此法」,為使眾生不起懈怠之念,故示現滅度。此品旨在說明佛「壽命之無量」、「教化之無量」、「慈悲之無量」及「救濟之無量」。

第17分別功德品: 說明與會者聞法獲益之多,和5品弟子功德。

第18隨喜功德品: 是繼續分別功德品所說者,說明隨喜聽聞講述此經的功德廣大。

第19法師功德品: 明5種法師的功德,得六根清淨神通力。

第20常不輕菩薩品: 說明常不輕菩薩,以隨喜行,得清淨六根,說法華經,以此顯示讚歎本經功德。

第21如來神力品: 出廣長舌,放毛孔光。今以此神力,為囑付滅後傳此經,結要地說此經功德。此經所在之處就是道場,諸佛在此處成道、轉法輪,並在此處涅槃。

第22囑累品: 此品為對諸菩薩「總付囑」,3摩眾菩薩頂而囑付之。

第23藥王菩薩本事品: 自此品開始到第28的勸發品,詳說佛滅後弘此經的必要及弘經的功德。本品舉出藥王菩薩過去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燒臂供養,以報答聽日月淨明德佛講法華經之恩。

第24妙音菩薩品: 敘述變現34身,說法華經的妙音菩薩,從東方淨光莊嚴國來到靈鷲山,禮拜釋尊及多寶佛塔,以顯宣說法華經的重要價值。

第25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無盡意菩薩請問,佛為說14無畏,32應,種種功德。

第26陀羅尼品: 菩薩及天神等,各各說咒護持受持法華者。

第27妙莊嚴王本事品: 說明藥王、藥上2菩薩的過去本事,為淨藏、淨眼2王子,勸父母歸依其師雲雷音王佛,使他們成為聽法華經的大善知識的因緣,以顯示遇佛、聽法華經之難得。

第28普賢菩薩勸發品: 佛為普賢說佛滅度後得法華經的4個方法。普賢發願護持法華經者,並懲罰誹謗此經者。

《法華經》為把握佛陀的真精神,採用了偈頌、譬喻等,讚歎永恆的佛陀(久遠實成之佛),說釋迦牟尼佛成佛以來,壽命無限,現各種化身,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由於行文順暢,詞藻優美,在佛教思想史、文學史上,具有不朽的價值,是古來流布最廣的經典。

[ 本帖最后由 dogdog369 于 23-11-2007 11:5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7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1 v4820 的帖子

天界差不多全部的时间都是无苦极乐的...
要去天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7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gdog369 于 23-11-2007 11:55 PM 发表


请别把你的观念加强于别人,
《法華經》結集了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旨在說明佛祖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五時教判,只是應機逗施,而顯人人成佛的大用。《法華經》被譽爲「經中之 ...


转贴这么多,还是不能改变法华就是为了令众生成佛的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7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3-11-2007 11:59 PM 发表


转贴这么多,还是不能改变法华就是为了令众生成佛的事实


第3譬喻品: 自此品開始到第9「授學無人記品」為止的7個品,是將方便品里所說的進一步以譬喻及因緣說明。本品說明舍利弗最先領解佛意,故被授記為華光如來。佛將三界譬喻為火宅,將3乘喻為「羊、鹿、牛三車」,將一佛乘喻為「第一的大白牛車」,以有名的「火宅喻」和「三車一車」之喻,顯示「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及「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的深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7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2-11-2007 11:10 PM 发表


据我理解,声闻弟子,圣弟子还不能见证十二因缘法,只能从佛陀的教法得知

辟支佛虽见证此法,可是却无法教导凡夫解脱,因为凡夫未具备观察十二因缘法的智慧。

正等正觉佛教授的四圣谛法,才是逐步教育凡夫走向涅盘的解脱道。

我会如此说是有理由的,可是理由就不说明了。

所以以其从十二因缘法去获得解脱灵感,不如专心学习四圣谛


声闻弟子的确从佛陀的教法得知十二因缘法,但是他们了解后,同样能慧解脱,

没有神通力的慧解脱阿罗汉当然不能使用天眼洞悉所有缘起法相,

不过,他们已经能够知苦,见苦,离苦。

你说:以其从十二因缘法去获得解脱灵感,不如专心学习四圣谛
其实,十二因缘法就是四圣谛的一部分,

如果要了解灭谛,就要了解行如何缘起识,识又如何缘起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
如果要了解道谛,就要了解如何断行。

请看:
佛陀解說道:
  「須深!不管你知不知道,修學的必然順序,就是要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
   須深!你認為如何?有出生所以會老死,不離出生而有老死,是嗎?」
  「是的,世尊!」
  「像這樣,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有無明所以有行業,不離無明而有行業,是嗎?」
  「是的,世尊!」
  「反過來說,不出生就不會老死,不離生之滅而老死滅,是嗎?」
  「是的,世尊!」
  「像這樣,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無明;無明滅所以行滅,不離無明滅而行滅,是嗎?」
  「是的,世尊!」
  「須深!讓我再問你:色是常,還是無常呢?」
  「世尊!是無常。」
  「無常的事物,會帶來苦呢?還是樂?」
  「世尊!是苦。」
  「既是無常、苦,那是變易之法了,能在變易之法中,找到所謂不變的『真我』嗎?」
  「世尊!不能。」
  同樣地,佛陀又分別以「受、想、行、識」一一提問,並且由現在擴展到過去、未來等,說明這一切都是無常,是苦的,其中不存在所謂的「真我」。然後,佛陀作了個小結論說:
  「須深!多聞聖弟子對色、受、想、行、識有這樣的理解而生厭,因厭而離貪愛,因離貪愛而解脫,因解脫而生解脫之智:我的生死已盡,清淨的修行已經確立,該作的都已完成,不再有往生下一輩子的後有愛了。
  須深!有了這樣的所知所見,就會各種禪定,各種神通了嗎?」
  「不會的,世尊!」
  「須深!這就是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那些比丘就是這樣專精思惟,安住於不放逸,而修得離我見,不起諸煩惱而得解脫的。
  佛陀說到這裡,須深當下遠塵離垢,得法眼清淨:見法、得法、覺法而自己解決了對法的疑惑,心中無所畏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11-2007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3-11-2007 11:59 PM 发表


转贴这么多,还是不能改变法华就是为了令众生成佛的事实。


当然,难道
众生成佛,
佛就在己身,
女人,恶人都能成佛,
不是一个很好的观念吗?

或是相信另外一个世界有佛,
或相信特定的人是佛,
要外在的佛来保佑的观念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7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gdog369 于 24-11-2007 12:13 AM 发表


当然,难道
众生成佛,
佛就在己身,
女人,恶人都能成佛,
不是一个很好的观念吗?

或是相信另外一个世界有佛,
或相信特定的人是佛,
要外在的佛来保佑的观念比较好?

所以法花经是海神说的“法华是以成佛为目的” 而不是你说的“不是以成佛为目的”

龙女成佛之前,我们不能称她为佛。
佛不会变回阿修罗,阿修罗却能成佛。

多宝如来是他方世界的佛,你相信多宝如来吗?
法花经中观世音普门品的称名求救是不是 “外在佛保佑的观念”?

法花经中说明释迦之后,弥勒为佛。但是这不是说其他人就不能成佛了。
法花经里也有授记其他人成佛。可是也确实说释迦之后,弥勒成佛。

我们此时此土的根本导师是释迦牟尼佛,他所揭示的法还没有被人完全遗忘。
他是正,像,末三时的根本导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18-11-2007 10:17 AM 发表
应该是反过来,先有阴阳,民间双修,然后才有密宗。

师兄把佛抱女子像看成是智慧?那么凡夫不是最有智慧?

不把大乘佛教弄清楚,一昧去跟人云亦云的说法,只会让更多人误解大乘。

大乘佛教不需要非佛教的东西。



世人皆错在看相而认为是相,当初,这些佛像必须严禁外传的目的就是如此。最初最初,造此像的人基于什么目的我不知道,也许是为了度一特别的众生而无奈行此特异法,并不是为了适合所有大众化的,这绝对有可能。我根本不能明了,为何人们第一个念头看到了,就想到是抱女人?世上万物皆没有相,能有的是我们的识,能灭的也是我们的识。

我看此佛像即想到阴阳相融合。他人硬是要想成性交,我也没辙。

女人若不可等于智慧,那女人就可以等于性交吗?

师兄,看到了识的差别了吗?此一话题,我不够资格谈,就此暂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种花凡人 于 26-11-2007 04:53 PM 发表


世人皆错在看相而认为是相,当初,这些佛像必须严禁外传的目的就是如此。最初最初,造此像的人基于什么目的我不知道,也许是为了度一特别的众生而无奈行此特异法,并不是为了适合所有大众化的,这绝对有可能 ...


你一来就信到十足了,又谈何差别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11-2025 08:19 AM , Processed in 0.12349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