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hm1130

耳塞-In Ear Monitor 分享/讨论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7-8-2010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讨论分享,不要火爆

大家也是分享资讯和知识。
不要搞到斑竹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8-2010 0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98# maxwelx64


    其实。。。其实。。。我也只是想暖和下气氛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10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ynamic range 和noise level越低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10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飞天神喵哇 于 7-8-2010 05:56 PM 编辑
其实我并没有生气,只是不喜欢别人别人曲解我的意思罢了。。
当然,我还是很希望能够愉快的讨论的。。 ...
maxwelx64 发表于 6-8-2010 11:25 PM


谈论过程中,曲解肯定是时常有的,因为即使大家打的都是中文,但每个人看到的意思恐怕是自己的哈姆雷特。
就譬如您那段“透明度一点都不简单,透明度差了细节等都会少了  就算是音染派,或多或少也是建立在透明度上”
我已经思考多次(昨天几乎失眠= =),用多个角度去理解,但最后我只能放弃站在你的角度,因为不可能理解一样。
而且脸红的也要说我觉得自己对这方面的观点准确度已经超越了你,因此更没必要去理解。
先别恼,我会逐一列明是那些观点。

大部分来说是以指标来分辨,但没有绝对。。dac的dynamic range和noise level轻易达110db以上,beta22 才90.1跟90.2db,何来超越之说?? 你是时候做做功课了。。

你太把这种测试数据当真。 事实是CD格式的动态范围就只有96db,除非DAC可以把原生讯息增加(可能?其实可以,但听觉上肯定很假),又或许那是DVD-AUDIO或SACD更高阶的格式,不然有多大意义呢?
而且,数位讯号受制于16bit(CD)取样率,动态范围在整个96db中只有65355个阶段(注:在一般音乐时能用多少阶?),而AMP的模拟讯号是几乎无限阶,即使是同样等级的动态范围,听感上模拟讯号会优良很多。例子就像LP跟CD,前者DR还要少过后者呢!
而你提供的测试数据还有个忙点。所谓的轻易达110db以上,如果是真的是从噪音起点到最大讯号的比例,那么是纯数位讯号的?还是转成模拟讯号的结果?答案我敢肯定是后者,,而DAC处理模拟讯号还不是等于AMP吗?而那个beta22为什么达不到更好的指标?是不能(技术问题)还是不为(调音问题)呢?还是没现实必要呢(别忘记喇叭/耳机在这方面有多差劲)?
而且你还忽视了“频宽”:beta22到2.5MHZ是CD格式的一百倍再多!
频宽其实才是更重要的指标,但多年来尴尬与CD格式只能上到22KHZ(大多数DAC还会在更低频时开始CUT掉),误会于人耳听觉的高频上限。一般以为超过22KHZ就没必要了。直到近代还有不少人真的这样以为。
刚好你有说到“染得像没有染也是种音染”     其实CD普遍就是这个音染大户! 由于频宽跟取样率的不足,不能更细腻的分辨相位差,像重播小提琴,清晰是清晰,但似乎CD里的每把不同的小提琴都有一个相似的影子。而模拟就没这个问题,LP可能感觉没那么清晰,但却能让我们更好的分辨不同小提琴之间的音色差异。
就这些,足以证明是音源大大拖累了AMP。(准确来说是CD音源= =)



这个我会归咎于推动力,由于耳机/喇叭都是复合式的阻抗,就算是在20Hz - 20000Hz 的频率范围,单单是纯阻抗就可以变化很大。。
如果推动力不足,细节就会因为寄生电容的存在而被吃掉。。
但是在推动力足够的的前提下,amp还是会减少细节的,因为电子是没有完美的传导这回事。。
然而在你的case里,细节因为推动力的差异而变多了,而这些细节是本来应该有的,只是推动力不足让它被吃掉。。


由于哈姆雷特关系,到现在终于发现我什么句子让你误会了。
是不是你以为我讲“加了AMP过后细节变多了”   那些细节是被AMP创造出来的?
其实我不是这个意思。写作能力不好真对不起orz
我的意思是:传输中被损失的细节,如果中间没加AMP做更好的耦合,损失量会达到50%(做个比喻,其实数据上没那么多,但听感上有过之。),而加了AMP把电气耦合做得更好,损失量会减少到20%(比喻)     

其实意思就跟你一样。

为什么我会建议先加AMP而不是先换DAC? 因为我觉得不同等级的DAC差异不比改善讯号耦合来得显著。
我所谓的讯号耦合是从DAC转换过后开始的模拟讯号到推动喇叭整个过程。
对音响电路学有了解的话,其实会发现,器材之间不是单独一部部CD转盘,DAC,前级,后级,喇叭互不影响。而是有回路前后贯穿互相影响的。
拿个相似的例子:单独一个OPAMP运放做前级跟用两只OPAMP配合前一个放大后一个缓冲。用两只的数据往往会更好。

你也说了耳机负载是很难搞的存在。但绝对不是因为寄生电容存在而吃掉细节那么简单。(其实我那案例不是推耳机而是推已经有AMP的电脑喇叭= =加了amp后多出的线路感染的寄生电容只有更多...)
电声转换的各种难题就暂时不说了 (很累orz这点点居然打了三个小时)


最后,我真的不能接受脏水这个比喻,因为我觉得太侮辱了音乐本质。但不重要。只是你我不同的哈姆雷特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10 06: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讨论分享,不要火爆

大家也是分享资讯和知识。
不要搞到斑竹出现
hm1130 发表于 7-8-2010 12:19 AM



为什么?版主不能加入讨论的吗? 我倒是很希望版主来呢orz

个人觉得,火爆可以(其实我觉得酱紫很有趣orz),只要不是不相干的攻击招数乱乱来那种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10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多我RM50 学生?
星期日应该回去KL 的 PC fair  去买creative xi fi lo~~
朋友从 ...
Casperwinde 发表于 6-8-2010 09:33 PM



    我的是出卖劳力打工赚来的钱...名副其实的低下层阶级orz   
很多人会觉得没上进心很不应该。但我觉得人人都在争取更多的金钱与资源才是浪费生命...赚的钱仅仅只要够基本开支,其余时间花在上网看书听歌等休闲才是快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8-8-2010 0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论过程中,曲解肯定是时常有的,因为即使大家打的都是中文,但每个人看到的意思恐怕是自己的哈姆雷特 ...
飞天神喵哇 发表于 7-8-2010 05:38 PM


“谈论过程中,曲解肯定是时常有的,因为即使大家打的都是中文,但每个人看到的意思恐怕是自己的哈姆雷特。
就譬如您那段“透明度一点都不简单,透明度差了细节等都会少了  就算是音染派,或多或少也是建立在透明度上”
我已经思考多次(昨天几乎失眠= =),用多个角度去理解,但最后我只能放弃站在你的角度,因为不可能理解一样。
而且脸红的也要说我觉得自己对这方面的观点准确度已经超越了你,因此更没必要去理解。
先别恼,我会逐一列明是那些观点。”

我发觉你常常会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才去去“解读”别人的看法,并不是从别人的观点出发,去“了解”别人的想法。。
所以你不能明白我的意思可以说是理所当然。。
单单从你用“超越”这个字眼来看,你已经把自己困入思想的死胡同。。
想法跟看法都是观点与角度的差别,从来就没有超越不超越。。
我已经懒惰跟你讨论下去,因为你的心已经拒绝了别人的观点,讨论到最后你还是会认为自己向来拥有的观点是对的。。
以下是最后一次回复。。


“你太把这种测试数据当真。 事实是CD格式的动态范围就只有96db,除非DAC可以把原生讯息增加(可能?其实可以,但听觉上肯定很假),又或许那是DVD-AUDIO或SACD更高阶的格式,不然有多大意义呢?
而且,数位讯号受制于16bit(CD)取样率,动态范围在整个96db中只有65355个阶段(注:在一般音乐时能用多少阶?),而AMP的模拟讯号是几乎无限阶,即使是同样等级的动态范围,听感上模拟讯号会优良很多。例子就像LP跟CD,前者DR还要少过后者呢!
而你提供的测试数据还有个忙点。所谓的轻易达110db以上,如果是真的是从噪音起点到最大讯号的比例,那么是纯数位讯号的?还是转成模拟讯号的结果?答案我敢肯定是后者,,而DAC处理模拟讯号还不是等于AMP吗?而那个beta22为什么达不到更好的指标?是不能(技术问题)还是不为(调音问题)呢?还是没现实必要呢(别忘记喇叭/耳机在这方面有多差劲)?
而且你还忽视了“频宽”:beta22到2.5MHZ是CD格式的一百倍再多!
频宽其实才是更重要的指标,但多年来尴尬与CD格式只能上到22KHZ(大多数DAC还会在更低频时开始CUT掉),误会于人耳听觉的高频上限。一般以为超过22KHZ就没必要了。直到近代还有不少人真的这样以为。
刚好你有说到“染得像没有染也是种音染”     其实CD普遍就是这个音染大户! 由于频宽跟取样率的不足,不能更细腻的分辨相位差,像重播小提琴,清晰是清晰,但似乎CD里的每把不同的小提琴都有一个相似的影子。而模拟就没这个问题,LP可能感觉没那么清晰,但却能让我们更好的分辨不同小提琴之间的音色差异。
就这些,足以证明是音源大大拖累了AMP。(准确来说是CD音源= =)”

丢开我的观点不说,假设DAC动态100db,CD 96db, amp 90db, 酱子谁拖累谁了??
如果SACD 100db++,DAC 100db,amp 90db谁拖累谁?
还有更多指标呢?
beta22达不到更好的指标,是因为设计者有他的考量,成本,复杂程度,元件 & etc,并不是没必要。。
还有dac不是你给它吃什么数位讯号就会给出准确的模拟讯号。。
还有输出的准确性,失真,LPF,differential,jitter。。
是的,amp的频宽是很宽,但你确定amp的slew rate能准确还原2.5Mhz?
然后你听得到2.5Mhz??
为什么你会认为22khz以上还会有音乐讯号?你自己都说了CD只有22kHz的讯号,多余的你哪里来??
CD有音染是录音处理有问题,不是音源(=DAC)有问题。。
LP 和 CD我不想比较,因为已经离题了。。

“由于哈姆雷特关系,到现在终于发现我什么句子让你误会了。
是不是你以为我讲“加了AMP过后细节变多了”   那些细节是被AMP创造出来的?
其实我不是这个意思。写作能力不好真对不起orz
我的意思是:传输中被损失的细节,如果中间没加AMP做更好的耦合,损失量会达到50%(做个比喻,其实数据上没那么多,但听感上有过之。),而加了AMP把电气耦合做得更好,损失量会减少到20%(比喻)     

其实意思就跟你一样。”

驱动问题。。

“为什么我会建议先加AMP而不是先换DAC? 因为我觉得不同等级的DAC差异不比改善讯号耦合来得显著。
我所谓的讯号耦合是从DAC转换过后开始的模拟讯号到推动喇叭整个过程。
对音响电路学有了解的话,其实会发现,器材之间不是单独一部部CD转盘,DAC,前级,后级,喇叭互不影响。而是有回路前后贯穿互相影响的。
拿个相似的例子:单独一个OPAMP运放做前级跟用两只OPAMP配合前一个放大后一个缓冲。用两只的数据往往会更好。

你也说了耳机负载是很难搞的存在。但绝对不是因为寄生电容存在而吃掉细节那么简单。(其实我那案例不是推耳机而是推已经有AMP的电脑喇叭= =加了amp后多出的线路感染的寄生电容只有更多...)
电声转换的各种难题就暂时不说了 (很累orz这点点居然打了三个小时)”

请问你有用laptop吗?你有听过laptop的输出吗?laptop通常用什么dac?laptop dac的数据/指标是?
是的音响电路是有互相影响这回事,但是也有搭配规则,就是任何有瓶颈的setup都是失败的。。
你能确定瓶颈是在amp而不是dac?
你有看过电脑喇叭里面的结构吗?
很大部分是只有power amp,没有电压放大的,至少我的喇叭是。。

“最后,我真的不能接受脏水这个比喻,因为我觉得太侮辱了音乐本质。但不重要。只是你我不同的哈姆雷特而已。”

只是比喻而已,何必锁着自己的思想??

我用sound card直推MS1,细节重现比gumstick好,虽然输了控制力。。
gumstick有强大的class A amp,然后sound card连个像样的缓冲都没有,细节不见得会多?
所以说,dac并不是你想象中的简单。。
懒惰了,潜水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8-2010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飞天神喵哇 于 8-8-2010 02:41 PM 编辑
我发觉你常常会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才去去“解读”别人的看法,并不是从别人的观点出发,去“了解”别人的想法。。
所以你不能明白我的意思可以说是理所当然。。
单单从你用“超越”这个字眼来看,你已经把自己困入思想的死胡同。。
想法跟看法都是观点与角度的差别,从来就没有超越不超越。。
我已经懒惰跟你讨论下去,因为你的心已经拒绝了别人的观点,讨论到最后你还是会认为自己向来拥有的观点是对的。。
以下是最后一次回复。。

maxwelx64 发表于 8-8-2010 02:19 AM


凡是人都是主观思考的,就像没有器材不存在音染的意思一样。
正如你也不能明白我是怎样的音染派...   不止不能理解还要求我和你一样。这样的问题,我们彼此都犯了。
我说话是会很不客气,常惹毛他人= = 这是个缺点。但我真的认为有些观念你搞错了,你又想把错误的知识套用出来,于是我就坦白纠正你,也不行吗?难道我自己的音染派玩音响一定要跟你所谓的透明度做标准吗?  唉~
而为什么是说超越?是因为你一直处于对一些知识层面的错误理解。如果不是超越这种错误的话我能发现么?
说真的我很感激跟你一番谈话,从中我也思考了一些以前没接触过的盲点,虽然不存在我们谈论的话题之中,但的确是由你触发的!在此先谢谢您!

以下大部分都是纠正你的错误知识的回复。如果你有心的话,会去分辨。没心的话就继续认为自己是对的吧。起码我是很认真的回复您!



丢开我的观点不说,假设DAC动态100db,CD 96db, amp 90db, 酱子谁拖累谁了??
如果SACD 100db++,DAC 100db,amp 90db谁拖累谁?
还有更多指标呢?
beta22达不到更好的指标,是因为设计者有他的考量,成本,复杂程度,元件 & etc,并不是没必要。。
还有dac不是你给它吃什么数位讯号就会给出准确的模拟讯号。。
还有输出的准确性,失真,LPF,differential,jitter。。
是的,amp的频宽是很宽,但你确定amp的slew rate能准确还原2.5Mhz?
然后你听得到2.5Mhz??
为什么你会认为22khz以上还会有音乐讯号?你自己都说了CD只有22kHz的讯号,多余的你哪里来??
CD有音染是录音处理有问题,不是音源(=DAC)有问题。。
LP 和 CD我不想比较,因为已经离题了。。

之前就提到了,首先你要理解数位的DR跟模拟的DR区别。
模拟的DR最底线是受制于噪音,更低的讯号会被噪音屏蔽一些但不表示不存在。(就像LP的DR一般只有四五十DB,而噪音更是明显多了但不会完全妨碍细节的存在)
还有就是现实的实际状况,无论是CD还是SACD的DR根本就不会用尽的,一般音乐DR才多少?而转去数位讯号前的模拟讯号是什么处理的?都是模拟讯号的AMP!如果AMP连那些数位指标都达不到的话,又如何有同等的DR转换过去呢?

OK,照你的意思“假设DAC动态100db,CD 96db, amp 90db, 酱子谁拖累谁了?”
但讲这些数据,的确,是AMP拖累了。我不会否认,打从一开始我要说的就是AMP的重要性跟音源的局限性。
我之前的建议,先换AMP接着才到DAC。为什么?就是因为一般音源但论指标很容易去到一个局限,而一般的AMP实际数据难看的多,因此改善AMP能左右的结果才更大!
但,这不表示AMP不能超越音源。这是两回事!


你太把数据当一回事了。我配合你说数据不代表跟你一样错误看待数据。

频宽   我前帖就用了不少字数来讲述,你到底有没有看?再一次拿你错误的理解回复。我很失望。
要理解什么是相位/phase  不是+和-的区别,是0度到360度(还有零位数以下的区别,多过360度以外)
以CD的44.1KHZ取样格式重播22KHZ讯号就只有0跟180度两个结果。(这情况是锯齿波,要用LOWPASS FILTER过滤掉才能变成正弦波。音染就是这里产生。拖累之说就是因此。)
问题就是在这里,差几个度的音乐讯号是不能准确还原的。要越准确还原就得有越高的频宽。
就拿数位示波器做例子,要达到一定的准确度,数位取样要有比模拟讯号频宽的十倍以上。(这不是我说,而是业界一般认同的)
在音响系统中,更高的频宽不是用来听更高的频率的,而是用来分析可听频率中更多细微变化!音色(尤其是越高音的)更丰富!
而AMP没有足够的slew rate是达不到标榜的频宽的,这个根本不用多想= =
至于准确还原?跟上面解释的数位取样一样,只有越高的频宽才能越准确还原。
BETA22标2.5MHZ的意义你现在理解了吗?




   
请问你有用laptop吗?你有听过laptop的输出吗?laptop通常用什么dac?laptop dac的数据/指标是?
是的音响电路是有互相影响这回事,但是也有搭配规则,就是任何有瓶颈的setup都是失败的。。
你能确定瓶颈是在amp而不是dac?
你有看过电脑喇叭里面的结构吗?
很大部分是只有power amp,没有电压放大的,至少我的喇叭是。。

我现在就是用LAPTOP回复您= = 平时除了听SONY A845随身听以外就是用这部笔电听歌。DAC是用什么晶片?数据又多少?其实I DON'T CARE  我听的是感觉,根本不去理数据的。我可以跟你谈数据但不表示我是数据派。哪有玩音染还去管数据的呢orz
我只能告诉你,笔电加了CMOY AMP推SONY EX500,在调整对味的EQ设定之下,会比SONY A845感觉细节会明显一点,但感觉比较故意(很难形容),而SONY A845的细节是很舒服的存在,不用心听会以为没有,但一注意听就很容易察觉细节存在。而音色是两个不同的取向,各有所好,笔电的比较适合看戏的效果,SONY听音乐比较舒服。
而笔电直推EX500 ,下沉度不如加了AMP好,细节变得很难被听清楚(要很用心才能发现,甚至有些真的听不到。加了AMP会比较轻松听到。),力度更不用说。似乎比SONY A845大力,但感觉是粗俗的,没气质(不抽象很难形容啊orz),音场?耳机都不阔没去分,深度倒是层次比较分明了。
所以我还不能认为瓶颈在于AMP吗??(准确来说是瓶颈在于没有一个适当的AMP)


电脑喇叭里面的结构?这对AL老旧2.0喇叭我不知怎样拆= =似乎直接封死的orz 但一般里面都是用IC如TDA2020之流驱动的吧?

没有电压放大?? 这句您露馅了...   要知道喇叭是恒定阻抗负载需要越高电压才会有越大声音/功率... 不放大电压能出比直推更大声吗?囧..


我用sound card直推MS1,细节重现比gumstick好,虽然输了控制力。。
gumstick有强大的class A amp,然后sound card连个像样的缓冲都没有,细节不见得会多?
所以说,dac并不是你想象中的简单。。
懒惰了,潜水去了。。

Hippo Gumstick我不认识,在回复你之前我去搜索了相关资料整半个小时。是说,我不乱敷衍。
咳咳....再直白说恐怕会得罪越深= =但没办法了。

Hippo Gumstick有强大的CLASS-A AMP???用一颗3.7V锂电池供电,还CLASS-A?然后.....去推一只32ohm低阻大耳机?

且让我晕一晕......   (广告词害人不浅啊orz)

我找不到这只Hippo Gumstick用的是什么原件,输出能有几mW。单凭低电压供电的CLASS-A我就判断它输出能力和力度都不强大,不能应付低阻大耳机(耳机的反电动势就玩死AMP了)。
虽然如此它还是很容易比声卡直推的力度要好。但毕竟也不是很理想到可以改善全面包括解析度吧?
要知道,同样电压,同样负载,同样原件之下,CLASS-AB的力度会比CLASS-A来得好得多。而为什么要CLASS-A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广告手法而已....
至于解析度...咳咳..它买三百多块就是硬道理啊= =|||
你总不能拿一个AMP不成功的例子来证明AMP不行啊orz
而且,也不是只要随便接一个AMP,就能搭配起你的DAC,推得起所有耳机。这和你说的“没想象中那么简单”“搭配规则”。

尤其是低阻耳机,是很挑剔耳放的说....

我DIY的CMOY用OPA2134,如果不是电压给到OP能承受的最高32V,输出先串联150ohm电阻(避免低阻负载过荷),换了几个路线排列和零件。讲真的,情况会和你的例子一样,细节会隐藏掉!


最后,再一次,别把数据当真!以我们听到的结果,其数据会非常难看!但这跟好听不好听,往往是两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8-2010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位大大的回复我忍不住笑了。。
笑到我忍不住浮上来回复。。
原来bandwidth可以酱子用。。
原来LPF还有把锯齿波过滤成正弦波的功效。。
还有众多lowyat的大大每天讨论的gumstick都是广告成份居多。。
原来class AB比 class A 好。。
MP3机原来连低阻都推不起。。
这位大大实在太有才了,各位看倌能多多向他“学习”。。

**我忽略了电流推动的power ic也能兼顾电压放大,小弟在此向各位看倌道歉。。。

给各位看倌的小笔记:
1。The bandwidth of an amplifier is the range of frequencies for which the amplifier gives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The definition of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may b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 from wikipedia
2。锯齿波=sawtooth wave 正弦波=sine wave
3。基本DAC的LPF(low pass filter)会在100khz左右,也就是说100khz 以上(大部分是噪音)都会不同程度的过滤掉。。
4。MS1 只需 1mW就能发出100db的声音,基本85db就能伤害听觉。。
5。beta22, CKK3, dynalo, dynahi 和 M3等都是工作于class A。。
6。大部分laptop用的dac都是主板集成方案下的成品,指标不明。。
7。1mW 32ohm 只需 5.6ma 0.179V.... (P=IV)
8。 gumstick 推 DT770 250ohm 都可以推得不错。。

好的指标不一定好听,坏的指标很难会好听。。
数据本来就是真的,不然人就不需要数据。。
继续潜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8-2010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飞天神喵哇 于 8-8-2010 11:12 PM 编辑

看来你是来消遣的了....

如果你不相信我所说的,那么我去做copy cat来找资料给你纠正错误吧..

原来bandwidth可以酱子用。
maxwelx64 发表于 8-8-2010 05:38 PM

http://www.tonewinner.com/culture/Culture_show.asp?Culture_ID=119
虽然人耳无法听到20kHz以上的频域﹐但这并不代表20kHz以上频域的有无对20kHz以下的频域毫无关联或毫无影响。许多人都认为如果20kHz以上还存在着音乐讯号﹐将会有助于20kHz以内音乐的好听﹐这也是SACD或DVD-Audio要将再生频域拓展至将近100kHz的原因。有关这个问题﹐扩大机设计大师NelsonPass曾说过一段话﹐可以作为您的参考。他说人耳虽然无法听到超过20kHz以上的频率﹐但是20kHz以上频率的延伸滚降却会影响到20kHz以内的相位失真与频率强度。例如﹐如果在30kHz处开始每八度衰减6dB﹐就会在10kHz处产生9度的相位落后﹐以及0.5dB的强度衰减。此外﹐他也说人耳虽然对20kHz以上的频率响应不敏感﹐但是对于相位失真却很敏感﹐即使是很小的相位失真也会影响到音乐的传真程度。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人耳无法听到20kHz以上的频域﹐就否定20kHz以上频域存在的价值。
http://scope.eefocus.com/article/09-07/261249028277.html
带宽越高,再现的信号就越准确。
在使用正弦差值法时,为了准确再显信号,示波器的采样速率至少需为信号最高频率成分的2.5倍。使用线性插值法时,示波器的采样速率应至少是信号最高频率成分的10倍。
http://www.labscn.com/lab/labs-40-1.html
数字示波器首先在取样率上提高,从最初取样率等于两倍带宽,提高至五倍甚至十倍,相应对正弦波取样引入的失真也从100%降低至3%甚至1%。带宽1GHz的取样率就是5GHz/s,甚至10GHz/s。



原来LPF还有把锯齿波过滤成正弦波的功效。

不是“还有...功效”  而是LPF原本就是这样子的东西。请注意你的调侃语言
http://www2.gxai.cn/dnyy/dnyyll/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48
请看里面的图一
锯齿波其实就是含有更多次谐波的正弦波组合成。
当把基点更高的频率过滤掉,我们就能得到一个正弦波。
如果不信你可以找个AUDITION软件产生一个1KHZ的锯齿波或三角波,再用FFT滤波器过滤掉1KHZ以上的讯号,就会得到一个正弦波。

还有众多lowyat的大大每天讨论的gumstick都是广告成份居多。。

这是两回事。你别乱套。你们要当GUMSTICK是神器是你们的事。而我亦有质疑的权力。
声卡原本设计就是能推动耳机的,能推出足够的细节一点也不稀奇。
如果你可以再加一部适合的耳放去推,你会发现细节会更明显。拿个比喻就像一个小
荧幕跟大银幕,同样解析度是1920X1080。大银幕往往能被看到更多细节。小荧幕会比较难看清楚。

原来class AB比 class A 好。。

理论上CLASS-A是比较好。但实际上要看个别情况。我都说了是“
同样电压,同样负载,同样原件之下,CLASS-AB的力度会比CLASS-A来得好得多”  
看清楚,是否是你自己理解错误?


MP3机原来连低阻都推不起。。

不是“推不起”  而是“推不好”      
http://www.erji.net/simple/index.php?t790823.html

基本DAC的LPF(low pass filter)会在100khz左右,也就是说100khz 以上(大部分是噪音)都会不同程度的过滤掉。。

....我真不知道你的基本DAC是什么高级器材了orz
绝大部分DAC的LPF都设在20KHZ左右
http://stereophile.com/cdplayers/index9.html
点每个器材评论里的Measurement看。

好的指标不一定好听,坏的指标很难会好听。。
数据本来就是真的,不然人就不需要数据。。

来看看耳机的数据指标有多难看吧...
http://www.headphone.com/learning-center/build-a-graph.php?graphID[0]=293&graphID[1]=&graphID[2]=&graphID[3]=&graphType=4&buttonSelection=Compare+Headphones
http://www.geocities.jp/ryumatsuba/sr-60.html
数据上随便一部普通的AMP都远好过高端耳机,但是好听程度成比例吗?

而又是否知道DR达110db的DAC(声卡?还是家庭音响器材?)直推耳机后的数据可能只有4,50db?加了适合的AMP又可能提升到7,80db?然而加了AMP之后的声音却又可能会被人说不好听?
又,一部DR 120db的DAC肯定比DR只有90db的DAC好听?但前者可能是一部几百块的PC声卡,后者是卖二十万马币的AUDIO NOTE DAC,你确定AUDIO NOTE的很难会好听?



其余的你是正确的。但跟我对你说的没关系=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8-2010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我看不明白得咚咚
我不理,我只想懂hm你几时摆酒
恭喜你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0 0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去了PC fair.....audio technica 有的试听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0 04: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welx64 于 9-8-2010 04:46 PM 编辑
看来你是来消遣的了....

如果你不相信我所说的,那么我去做copy cat来找资料给你纠正错误吧..
飞天神喵哇 发表于 8-8-2010 08:02 PM


何止消遣,我简直是不想回复你。。
何谓copy cat?copy cat就是指你这种抄功课也会抄得不知所谓的人。。

http://www.tonewinner.com/culture/Culture_show.asp?Culture_ID=119
虽然人耳无法听到20kHz以上的频域﹐但这并不代表20kHz以上频域的有无对20kHz以下的频域毫无关联或毫无影响。许多人都认为如果20kHz以上还存在着音乐讯号﹐将会有助于20kHz以内音乐的好听﹐这也是SACD或DVD-Audio要将再生频域拓展至将近100kHz的原因。有关这个问题﹐扩大机设计大师NelsonPass曾说过一段话﹐可以作为您的参考。他说人耳虽然无法听到超过20kHz以上的频率﹐但是20kHz以上频率的延伸滚降却会影响到20kHz以内的相位失真与频率强度。例如﹐如果在30kHz处开始每八度衰减6dB﹐就会在10kHz处产生9度的相位落后﹐以及0.5dB的强度衰减。此外﹐他也说人耳虽然对20kHz以上的频率响应不敏感﹐但是对于相位失真却很敏感﹐即使是很小的相位失真也会影响到音乐的传真程度。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人耳无法听到20kHz以上的频域﹐就否定20kHz以上频域存在的价值。
飞天神喵哇 发表于 8-8-2010 08:02 PM


这个你根本不需要copy给我,这些是一个称职的发烧友必需知道的。。

http://scope.eefocus.com/article/09-07/261249028277.html
带宽越高,再现的信号就越准确。
在使用正弦差值法时,为了准确再显信号,示波器的采样速率至少需为信号最高频率成分的2.5倍。使用线性插值法时,示波器的采样速率应至少是信号最高频率成分的10倍。
http://www.labscn.com/lab/labs-40-1.html
数字示波器首先在取样率上提高,从最初取样率等于两倍带宽,提高至五倍甚至十倍,相应对正弦波取样引入的失真也从100%降低至3%甚至1%。带宽1GHz的取样率就是5GHz/s,甚至10GHz/s。

飞天神喵哇 发表于 8-8-2010 08:02 PM


请问示波仪跟amplifier有什么关系??
示波仪的带宽指的是
传感器中的带宽
在采用正弦输入研究传感器频率动态特性时,常用频率特性和相频特性来描述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其重要指标是频带宽度,简称带宽。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21.htm
根本就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我才看5分钟已经看到差异了,亏你还敢乱乱讲。。


不是“还有...功效”  而是LPF原本就是这样子的东西。请注意你的调侃语言

锯齿波其实就是含有更多次谐波的正弦波组合成。
当把基点更高的频率过滤掉,我们就能得到一个正弦波。
如果不信你可以找个AUDITION软件产生一个1KHZ的锯齿波或三角波,再用FFT滤波器过滤掉1KHZ以上的讯号,就会得到一个正弦波。
飞天神喵哇 发表于 8-8-2010 08:02 PM


锯齿波的确是由无限的高次谐波组成,但是音响里没有讯号是由锯齿波传达的。。
数字讯号是方波,模拟讯号是复合的正弦波。。
何来过滤之说???再次风牛马不相及。。

这是两回事。你别乱套。你们要当GUMSTICK是神器是你们的事。而我亦有质疑的权力。
声卡原本设计就是能推动耳机的,能推出足够的细节一点也不稀奇。
如果你可以再加一部适合的耳放去推,你会发现细节会更明显。拿个比喻就像一个小荧幕跟大银幕,同样解析度是1920X1080。大银幕往往能被看到更多细节。小荧幕会比较难看清楚。

飞天神喵哇 发表于 8-8-2010 08:02 PM


你自己质疑是你的事,在大庭广众乱乱说就是误导大众,也对售卖的人造成诽谤。。
声卡是设计来推耳机的简直是天方夜谭,没有耳放的声卡在结构上根本就不适合。。
你又来误导别人了。。

理论上CLASS-A是比较好。但实际上要看个别情况。我都说了是“同样电压,同样负载,同样原件之下,CLASS-AB的力度会比CLASS-A来得好得多”  
看清楚,是否是你自己理解错误?

飞天神喵哇 发表于 8-8-2010 08:02 PM


证据??又是个没有证据的空谈。。

不是“推不起”  而是“推不好”      
http://www.erji.net/simple/index.php?t790823.html
飞天神喵哇 发表于 8-8-2010 08:02 PM


上一次你写了:“不能应付低阻大耳机”,意思很明显是推不起。。。
还是你连应付的意思都不懂??

....我真不知道你的基本DAC是什么高级器材了orz
绝大部分DAC的LPF都设在20KHZ左右
http://stereophile.com/cdplayers/index9.html
点每个器材评论里的Measurement看。
飞天神喵哇 发表于 8-8-2010 08:02 PM


不好意思,我这个应该是从diy的文章看来的。。
讲清楚点30khz以上是一定的。。
你讲的20khz,在有LPF设计的DAC,基本上可能性会很低,因为如果set在20khz就有-3db的衰减,何况LPF通常是二阶以上。。
然后我没有从你写的网址找到LPF set 在哪里咯。。

来看看耳机的数据指标有多难看吧...
http://www.headphone.com/learning-center/build-a-graph.php?graphID[0]=293&graphID[1]=&graphID[2]=&graphID[3]=&graphType=4&buttonSelection=Compare+Headphones
http://www.geocities.jp/ryumatsuba/sr-60.html
数据上随便一部普通的AMP都远好过高端耳机,但是好听程度成比例吗?
飞天神喵哇 发表于 8-8-2010 08:02 PM


废话,耳机和喇叭是整个系统里失真最大的,可以说发烧友都知道。。
就是因为耳机的失真不能改变,前面才需要做得更好。。
好不好听也不是酱比较的。。
**上面那个网页我已经翻到不去翻了。。

而又是否知道DR达110db的DAC(声卡?还是家庭音响器材?)直推耳机后的数据可能只有4,50db?加了适合的AMP又可能提升到7,80db?然而加了AMP之后的声音却又可能会被人说不好听?
又,一部DR 120db的DAC肯定比DR只有90db的DAC好听?但前者可能是一部几百块的PC声卡,后者是卖二十万马币的AUDIO NOTE DAC,你确定AUDIO NOTE的很难会好听?
飞天神喵哇 发表于 8-8-2010 08:02 PM


看来你连db你都分不清了,可能大部分人听耳机的音量只有4,50db,DR还是110db的,就算有衰减也不可能到4-50..
不明白?自己去翻书。。
还有我讲
好的指标不一定好听,坏的指标很难会好听
我没有讲好的指标就一定好听别再歪曲我的意思了。。

也还有请你不明白就多向别人学习,别拿那些乱七八糟的错误观念来误导无辜的大众,这只会害人害己罢了。。
谢谢。。

**回复你简直是糟蹋(连浪费都不能形容)我宝贵的时间,完完全全没有增长到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0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应该可以说是对声音的一种推测 ,而每个人对声音的听感都不同,所以有机会还是试听听看后在下最后的结论。

Hippo Gumstick 是一直很好的MP3 player,里面的确都Class A amp的。如果你不想带着player+amp的话,这只是蛮值得考虑的,因为又小又蛮有推力,我觉得应该去试听看看。

声卡,现在大多会用声卡是因为那些5.1,7.1音响吧,如果说是要拿来听歌,大多都不会选着用声卡,反而会用DAC+AMP,不然那些专业大公司应该早就也出那些声卡了吧。好的AMP所用的料(里面的chips)很多都蛮大颗,也需要散热等等,我对这些还不是很了解,只是看过了些,和听过些,跟大家分享讨论罢了。

还有,HM,恭喜你了啊!!哈哈,祝你们永远幸福,白头偕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0 06: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应该可以说是对声音的一种推测 ,而每个人对声音的听感都不同,所以有机会还是试听听看后在下最后的结论 ...
SmSl 发表于 9-8-2010 05:15 PM


首先恭喜楼主新婚,还是那句白头偕老。

小消息:E7 最近卖两百以下,之前要买的不妨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0 08: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飞天神喵哇 于 10-8-2010 02:39 AM 编辑
何止消遣,我简直是不想回复你。。
何谓copy cat?copy cat就是指你这种抄功课也会抄得不知所谓的人。 ...
maxwelx64 发表于 9-8-2010 04:41 PM


看来是我对你的期许过高了。原本就连欧姆定律,什么是AMP什么是数位取样率都搞不清,怎还能要求你去消化更深的知识呢?花了那么多篇幅就为了做简单解释都是浪费心机orz
囧...我在想如果有一天你终于发现是自己搞错的话,这句效果会有多够力orz


这个你根本不需要copy给我,这些是一个称职的发烧友必需知道的。。

这算是你承认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发烧友吗?orz
原本我的意思就是CD格式的22KHZ频率上限是很严重的音染问题,你却在说什么呢?


请问示波仪跟amplifier有什么关系??
示波仪的带宽指的是
传感器中的带宽
在采用正弦输入研究传感器频率动态特性时,常用频率特性和相频特性来描述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其重要指标是频带宽度,简称带宽。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21.htm
根本就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我才看5分钟已经看到差异了,亏你还敢乱乱讲。。

囧...你又再一次拿自己的错误理解套过来还要我帮你收拾orz 偶苦命当修行吧
咳咳....老大..这个不是说AMP..是说数位取样率的准确值呀.......
我倒是盯了银幕很久..才醒悟..原来你现在才知道频宽是什么吖... (功德无量TT)


锯齿波的确是由无限的高次谐波组成,但是音响里没有讯号是由锯齿波传达的。。
数字讯号是方波,模拟讯号是复合的正弦波。。
何来过滤之说???再次风牛马不相及。。

囧囧...当跟你提音乐时你跟我说数据,当我说数据测试时你跟我谈音乐讯号
什么时候专业测试是用一把人声一把琴来作为参考的呢都是用锯齿,方波,粉红噪音等的说。
之前提的锯齿波是指在22KHZ频率时被双倍取样时的失真。如果不是LPF过滤,是得不到比较准确的波形的。
然后....明明我好心给你解释“为什么会酱”   你还敢说什么风牛马不及...orz你以为我想解释的吗?都是看你知识不足才给你上课...谁知还被......



你自己质疑是你的事,在大庭广众乱乱说就是误导大众,也对售卖的人造成诽谤。。
声卡是设计来推耳机的简直是天方夜谭,没有耳放的声卡在结构上根本就不适合。。
你又来误导别人了。。

误导大众..?这句你还敢说...
你有没有发现鬼又是你人又是你orz
是你自己拿个GUMSTICK例子出来讲为何解析度不如你的声卡,就要推翻我对AMP的见解orz (有没有发现所谓的证据都是我去找,而你只是自己认为,被踢穿错误才来拍谢?)
再一次,“能推动”跟“推得好”是两个回事...为什么你要故意误导呢?如果我是认为声卡可以推得好那我还加什么AMP多余啊?囧
这是AC97规格标准  第三十九页  5.2.1那里请自己看..
声卡可以推动耳机的证据
http://download.intel.com/support/motherboards/desktop/sb/ac97_r23.pdf

诽谤吗?我就说他的广告词有误导性,但他敢拿实据证明么?
真是纳闷,CLASS-A很省电吗?可以用一块口香糖大小的锂电池播放10小时?那其他厂家简直就不用在这方面省电设计了orz
要知道A类推32ohm的效率可能连5%都没有(证据?老实说我不想找,去观察那些A类耳放的发热量对比吧!)
就算它只有1mW A类  32ohm 电流5.6mA(注:这是A类 不是用输出电压算,而是直接从电供电压算),乘上效率,双声道,单是AMP部分一小时就要用掉224mA! 那颗电池有多大?
很多人不知才容易被广告词误导,其实CLASS-AB也可以称作CLASS-A,比AMP静态电流更小的,都是CLASS-A。GUMSTICK可没讲它的CLASS-A到哪去呀?XD 你要认为我乱做的话,尽情去找你认同的专业人士来评下看。


证据??又是个没有证据的空谈。。

什么叫“又是”? 我独漏一个没附上其他网页的就叫“又是”? 注意你的恶劣态度
同样的条件下,AB类能有更大功率,更多的功率余额,因温度的减少能得到更低的输出阻抗,因此比A类推力能更好,其实也是一个发烧常识。
不相信我所的话请去搜索任何一部可以切换A/AB类的AMP,网友听感评论之类的。

上一次你写了:“不能应付低阻大耳机”,意思很明显是推不起。。。
还是你连应付的意思都不懂??

ok,你要抓“应付”这个漏点,没关系,我道歉我纠正,我原意是“推不好”。但不是你武断的判断我的意思是“推不起”。
MP3随身听就是推低阻,能推动,但是推不好,这个区别尤其是在高端耳机上更明显。如果你觉得那是“推得好”,这属于你我要求不同。


不好意思,我这个应该是从diy的文章看来的。。
讲清楚点30khz以上是一定的。。
你讲的20khz,在有LPF设计的DAC,基本上可能性会很低,因为如果set在20khz就有-3db的衰减,何况LPF通常是二阶以上。。
然后我没有从你写的网址找到LPF set 在哪里咯。。

汗...难道你认为设在30KHZ以上的LPF对应声音频宽到22KHZ的有多大意义?
真不知你看到什么文被误导那么严重...其实用脑逻辑思考下就知道根本不可能= =
在线路设计中的确有LPF设在更高频,但不是专用来当DAC的LPF而是进一步衰减前端数位LPF还残留的一些多余高频讯号避免铃震发生,这些都是设在输出级或缓冲级。准确来说并不是DAC的LPF而是AMP的LPF。(再继续加深音染XD) 真正负责过滤的LPF都是在20KHZ左右!
毕竟是商业杂志的测试,数据尽量用好看的方式呈现啦~所以大部分20KHZ的曲线都没画出来orz 但你既然知道那是多阶滤波就该看得出-3db的点是撑不到30KHZ的..
偶好心一点,送饭送到口,找个用比较低频的LPF给你看orz
http://stereophile.com/images/archivesart/861fig1.jpg
图不会分析?就看文字吧orz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d.php?threadid=97771&pagenumber=0
CD的製造, 聲音訊號得先被數位化及編碼, 但在其他處理過程進行之前, 類比訊號須先通過一個陡峭截止低通濾波器(sharp cut-off low-pass filter)以限制其頻帶範圍, 而經此一低通濾波器後一些不需要的高頻成分已被除去, 根據EIAJ規格, 通過此一低通濾波器的最高頻率定為20kHz, 而依據Nyquist理論, 由於中間變調(intermodulation)失真將由於頻率重疊現象而發生, 故頻帶範圍的最高頻率必須小於或等於取樣頻率的一半, 而對於音樂而言, 聲音頻率低於20kHz, 故EIAJ規格所定的取樣頻率為44,056Hz 。

而你听着的声卡的DAC的LPF更是设在更低的18.2KHZ[url=%20http://www.asahi-kasei.co.jp/akm ... 396/ak4396_f00e.pdf]http://www.asahi-kasei.co.jp/akm/en/product/ak4396/ak4396_f00e.pdf[/url]
或者你还可以说,基本的意思都是那些SACD啊DVD-AUDIO 192KHZ 24BIT那些?


废话,耳机和喇叭是整个系统里失真最大的,可以说发烧友都知道。。
就是因为耳机的失真不能改变,前面才需要做得更好。
好不好听也不是酱比较的。。
**上面那个网页我已经翻到不去翻了。。

好端端耳机的失真那么大却不能改变,需要去把那些已经只剩一点点失真再做得更好?
这是啥逻辑?无语囧..这是您独家的发烧奇观吧? 如果被你说中那么世上的耳机就再也没能进步了OMG....
那个链接我试了很多次CARI就是不能正确显示,用copy整条地址再paste去开还是可以的。
给你的是GRADO RS1的500HZ方波结果。 再选个GRADO最便宜的IGI来比较。你会发现贵的那只数据好烂,便宜的出奇好。


对啊。我说了很多就是要你认为好不好听不是酱紫用数据分的咯orz

看来你连db你都分不清了,可能大部分人听耳机的音量只有4,50db,DR还是110db的,就算有衰减也不可能到4-50..
不明白?自己去翻书。。
还有我讲:
好的指标不一定好听,坏的指标很难会好听
我没有讲好的指标就一定好听,别再歪曲我的意思了。。

囧很大..对啊..我可没有抓住你“一定好听”的意思,明明我指的是“很难会好听”

真的囧很多次了...
明明测试时候都是最高声压做对比的,你却提到平时听歌的音压..??
不可能那么低吗?
你可知道DR是如何测试以及有多少种测试方式?又怎样才作准?
http://www.geocities.jp/ryumatsuba/rs-1.html

有点意思,若我拿GRADO RS-1这张谐波失真图讲它的DR不到60db你会怎样反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8-2010 08: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飞天神喵哇 于 9-8-2010 08:26 PM 编辑
Hippo Gumstick 是一直很好的MP3 player,里面的确都Class A amp的。如果你不想带着player+amp的话,这只是蛮值得考虑的,因为又小又蛮有推力,我觉得应该去试听看看。
SmSl 发表于 9-8-2010 05:15 PM


有确实证据吗?  
当然,我不是要它证明是CLASS-A才是好。(根本就I DONT CARE)

不知这只GUMSTICK比较SONY A845要好吗? 我不是觉得SONY很好,而是很好奇三百多块的MP3可以好到哪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0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是我对你的期许过高了。原本就连欧姆定律,什么是AMP什么是数位取样率都搞不清,怎还能要求你去消化 ...
飞天神喵哇 发表于 9-8-2010 08:21 PM


我一次又一次的拿出证据指出你的错误,结果你还是一次又一次的拿出那些没有根据的理论来误导大众。。
什么示波仪,锯齿波。。。什么声卡是设计来推耳机的。。笑~~
你的回复我可以再拿证据推翻的,但是推翻后你还是会有另一番说辞来推卸自己的错误。。
我不想浪费我的时间在一个走火入魔的人身上。。
你可以继续认为你是对的,请你别再误导别人,也顺便别再歪曲(其实扭曲会比较适合)我的话。。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0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应该可以说是对声音的一种推测 ,而每个人对声音的听感都不同,所以有机会还是试听听看后在下最后的结论 ...
SmSl 发表于 9-8-2010 05:15 PM


gumstick上次我给一位网友听,他说gumstick蛮会毒人下。。
大大有机会可以试试。。

首先恭喜楼主新婚,还是那句白头偕老。

小消息:E7 最近卖两百以下,之前要买的不妨考虑。
jycheang 发表于 9-8-2010 06:26 PM


大大指的是fiio e7??

**顺便祝楼主三年抱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0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确实证据吗?  
当然,我不是要它证明是CLASS-A才是好。(根本就I DONT CARE)

不知这只GUMSTICK ...
飞天神喵哇 发表于 9-8-2010 08:22 PM


有啊,我已经试听过了,如果你要好的音质,又不想player+amp,这是蛮好的player。因为有时我要带我的imod+amp很麻烦下,所以这只player蛮不错的,跟你那sony比,我就不是很清楚了,没听过啊。

看看下还真的好久没来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9-2025 10:29 PM , Processed in 0.43046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