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axstudio

《吉祥的选择——迈向光明的生命》 ......电子版下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7-1-2015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52 PM 编辑

人们在举办某种隆重的世俗活动时,总是不忘彩排多次以确保流程顺畅。然而,面对着人生唯一不许出任何差错的重大事件,更应该老早在平时就进行彩排了。每次禅修时不妨给自己‘临终彩排’的训练,想象自己将要在十分钟、十五分钟或二十分钟内死了,训练自己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全持续把心安放[98]在禅修的目标(如呼吸或禅相上)而不起一丝妄念,以提升我们在临终时对心的驾御能力。刚开始的确是不容易。但是自然界有一种缘[99]叫做重复缘(āsevana paccayo),只要一直重复不间断的训练,心慢慢会产生重复缘的力量。心不要想的时候可以完全不用想,心要安住在哪里就可以不动摇的安住在哪里。

就像被驯服的狗或马儿一样,能给人类带来很多助益;同样的,调服了的心能产生硕大无比的力量,能为心的主人带来无穷的饶益。当一个人可以完全自主的驾御心时,投生的自主权就可稳操在手了。他可以选择他要投生的任何一层天;如果他选择投生做人,他的慧根、天资、敏锐、才干等各方面都会比一般人更俊拔出众。他也可以预知时至,能在充分时间的准备下笑迎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8]一般讲解禅修法门的书籍都会以‘专注’来引导心去觉知目标。然而,根据禅修者的实修经验,应该是以‘安放’取代‘专注’比较合适。所谓专注或英文focus这些词很容易给人的印象是把心缩小在某个范围并用力锁定在某个目标上,这时的心境多数是处在狭窄、躁动、不柔和、没有轻快和轻安的状态。当一个禅修者以如此方式专注在禅修目标如呼吸时,往往会造成头部、前额、眼睛、脸部、身体等处紧绷和气塞,而且很难生起喜悦之心。一颗没有喜悦的心是无法长时间紧贴在禅修目标,而导致禅修者会更使力去把心抑制在禅修目标上,越用力就越使心反弹得更厉害,如此恶性循环久之就修出禅病来。所以,用力去专注并不是正确的禅修方式,正确的禅修心境是‘安放’——安宁稳定地,以轻松、清净、柔和、愉悦、广大、毫不费力的让心‘休息’在禅修目标上,在‘休息’的过程中保持觉知着禅修目标,这恰好符合了巴利samādhi的字义:让心与心所一起安稳地平放在禅修目标上。

[99]佛陀发现了互相连系大自然界种种现象之间的二十四种方式,称之为二十四缘,也是巴利论藏《发趣论(Paṭṭhāna)》的主题。佛陀通过二十四缘向世人显示了诸究竟名色法如何组成一个有系统的过程。上座部佛教传承非常重视《发趣论》,被视为最彰显佛陀的一切知智(sabbaññutāñāṇa)之处。尤其是在缅甸更受到极高尊崇的地位,甚至列为僧众毕生必修之科。佛陀在觉悟后的第四个星期,面向西北坐在菩提树附近,以一切知智省察《发趣论》时,自其身激射出蓝、金、红、白、橙及银耀六色光芒。据说这六色光芒所产生的能量迄今在菩提伽耶还能感应得到。未来佛法的教理消失时,首先消失的是《发趣论》,所以念诵《发趣论》来延长教理是缅甸许多寺院每日必行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1-2015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52 PM 编辑

禅定是善的重业。根据业成熟的次序,若没有五无间业拦挡在前,临终时抢滩成熟的是善的重业。所以有了禅定自在功夫的人投生善趣是十拿九稳的。即使没有证得禅定,持之以恒的训练能成为一个人的惯行业,在往后面临真正的考验时,心惯性缘取禅修目标为所缘的机会较高。如果带着禅修目标死去的话,未来投生做人或神时会很聪明伶俐。

若能进一步修到观禅的缘摄受智[100],能够让一个人暂时去除种种错见。如果没有犯下五无间业,体证缘起的智慧可以确保下一世肯定不会投生在恶趣,只有做人或天神两途。因此可称为小须陀洹。

不过,缘摄受智的力量只能担保下一世不投生恶趣。佛教最好的临终把握是让自己修证圣道果,已经有了圣道果保障的人,即使在喧扰混乱的环境中死去也无关痛痒了。因为圣道果的力量已经永远地摧毁能导致通往恶趣的‘多次往返签证’。

当然,心的训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我们肯努力下扎实功夫,心给我们的回报和馈赠是远远超越我们可想象的。佛陀在另一个场合也用了指端尘土的譬喻:一个证得初道果的人所灭的苦就如大地的尘土一样多,剩余的苦只是像指端里的尘土那么少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缘摄受智(paccaya-pariggaha-ñāṇa)是观禅的第二观智。在这阶段禅修者必须辨识缘起法(paticcasamuppada),即是在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当中因与果作用的方式。通过缘起之智,禅修者能够观照到从过去到未来的名色相续流并不是无端端地生起,而是因为过去世的无明、爱、取、行与业。禅修者也运用同样的法则来辨识未来名色法的诸缘。这观智能够暂时去除断见(uccheda-diṭṭhi)、常见(sassata-diṭṭhi)、我见(atta diṭṭhi)、无因见(ahetuka-diṭṭhi)、无作用见(akiriya-diṭṭhi)、创世主、万能的神、主宰者、梵我、灵魂、中阴身等种种迷信和邪见。由于名色分别智与缘摄受智都能够让禅修者暂时去除我见,因此可称为小须陀洹(sotāpann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2015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53 PM 编辑

6.15 生死自在

行文到此,我们赅简如愿投生的法要。佛陀在《中部•第120行生经》说:「如果一个人具足信、戒、闻、施和慧,无论他希望自己死后能够投生到拥有大财富的王族、婆罗门族或任何一个财主的家,只要他适当导向其心意,他都能如愿成就。

再者,如果一个人具足信、戒、闻、施和慧,他听闻到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或诸梵天界是多么长寿、美丽而多快乐,无论他希望自己死后能够投生到任何一层天,只要他适当导向其心意,他都能如愿成就。

再者,如果一个人具足信、戒、闻、施和慧,他发愿不要再有任何投生,灭尽诸烦恼,证悟涅槃,只要他适当导向其心意,他都能如愿成就。」

可见具足信、戒、闻、施和慧是任何想要前往幸福国度的人必经阶梯。具足信是指对佛、法、僧、戒定慧三学、过去世、未来世、缘起、因果有信心;具足戒是拥有清净戒;具足闻是经常听闻佛法或阅读正法的佛典或佛书;具足施是慷慨乐施;具足慧是拥有明行[101]的种子。只要一个人具足这五种品质,他要投生任何一界都畅行无阻,任君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
[101]明(vajjā)是专对无明的反义,是指智证、观禅,即能观照名色法、缘起及五蕴等的智慧。行(caraṇa)是指善行,即布施、持戒与止禅的实践修行。明与行对佛弟子来说是非常的重要,在《三十七菩提分手册》中,雷迪大师譬喻了‘明’犹如人的眼睛,而‘行’则有如他的四肢;‘明’有如鸟的眼睛,而‘行’则有如牠的翅膀。具足戒和定,却没有慧的人,就有如四肢健全的人,却少了双眼;有智慧但无善行的人,就有如双眼良好,然而四肢残缺。佛教徒需要‘行’,才能有机会遇到佛陀或亲近善知识,因为善知识就是梵行的全部;同时佛弟子们也需要‘明’,才能在遇到佛陀或善知识后,听闻佛法而迅速体证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015 10: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54 PM 编辑

往后无论投生到人天的哪一处,最重要的是选择到有法的地方,让慧命继续得到滋润成长,一直抵达最安稳可靠的彼岸为止。在佛典的记载里,三十三天和兜率天是两个属于比较有佛法的天界。在这里有很多圣者和善知识,主要是在佛陀时代死后投生来的‘天民’。这里有法堂,三不五时会有天神在这里说法。现在弥勒菩萨[102]也在兜率天等待因缘成熟,未来将降生地球,成为这个地球还没有末日[103]前的最后一尊佛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我们这个地球在佛典里被称为贤劫,这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劫,因为在这个劫一共会有五尊佛出现,再多就不曾有了。因为这是一粒星球能够承载佛德的最多极限。过去四尊佛是拘留孙佛(Kakusandha Buddha)、拘那含牟尼佛(Koṇāgamana Buddha)、迦叶佛(Kassapa Buddha)、现在的乔达摩佛(Gotama Buddha)和未来的弥勒佛(Metteyya Buddha)。

[103]世界末日的流言古往今来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最近2012年的末日论更一度引起一些人恐慌。在自然界缘生缘灭的缘起法则里,任何因缘和合之有为法都不会永恒存在,必经成住坏空之循环。而地球,也包括最长寿的天界,当然不会例外,有朝一日也会遭受无常的法则无情毁灭。不过,世界末日真正的时期距离现在还很久远,那是弥勒佛入灭以后的事了。佛陀在《增支部•七集•大品•第66经》里描述地球未来被火毁坏的因缘和情景。在《清净道论》的「宿住随念智」篇里也有详细描述地球被火、或水、或风毁坏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15 10: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54 PM 编辑

小总结:修习念死法门,以平静、豁达、正面的心看待死亡,转换心境超克死亡是一门非常高深的修业,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不断地学习与训练。佛陀之所以以指端的尘土来譬喻少量能投生善趣的人,因为这是的确不容易办到的事。然而,我们要对常年累月所建立起来的善法充满信心,因为善法的力量能像滚雪球效益一样,越熟练就会越坚固,越积累就会越强盛。到有一天当善法的力量已经完全融透我们的血液骨髓里时,可以形成一股无形的天然保护罩,让我们不会再受到死魔的魔爪摧残。

根据心的运作法则,善心的名法[104]比不善心还要多。一旦善法获得培育和增长,其力量肯定比恶法来得更强韧。就像已经站在善法之巅的佛陀,犹如金刚石一样,不可能被整个宇宙任何恶势力、邪神或大魔王所杀害。只要我们这一生不曾造过无间业,也没有邪见,并能依上述所提供的方法积极培育一切善法,避开一切恶行,积累善终资粮,努力净化内心,相信各位这一生的终极大考是稳操胜券的了。

有一句话这样说:想要善终,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您已经准备好了吗?

希望通过这本善终实战手册的学习和勤勉后,大家都属于佛陀指端上极少部分的尘土,继续从光明迈向光明的方向,达到真正生死自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我们的心是由一组相应的究竟名法,即心和心所所组合而成。欲界大善心生起所需要组合的心所有30到34个(不包括一个心识),而不善心生起所需要组合的心所只有15到21个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恶念比善念更容易生起的原因。所以,对一般人而言,享受欲乐是非常容易的,而布施、持戒是比较难行的;睡懒觉好几个小时是很容易的,而禅修几个小时是很难熬的;对敌人怨恨是很容易的,而对杀害我们的人依然抱有慈心是很艰难的。然而,一旦善念能持续积累起来,其力量比恶念更强大。善心就像一列火车一样,从静止到开动是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推动力。一旦火车能够全速前进,火车的重量所产生的动力是不为一般力量可以阻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15 12:1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adhu! sadhu! sad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2-1-2015 04: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hadu shadu shad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5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篇关系到生命最重要的课题。谈好死也要讲善生,能善生就能善终。要善终就必须尽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免于长久迷失在红尘百戏间,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未来的痛苦减得最少。正确的人生观念宛如指南针和雷达,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指引人们朝往正确的方向,避开苦海的台风巨浪、暗礁冰山。在生命的递迁过程里,有时就只须那一点点启示,一刹那智慧星火,就可能催化我们人生观的健全性,敞开生命更辽阔的人生视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1-2015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1 人生观的深意

谈到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世界观或宇宙观也好,其实它们差别不大,因为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深意。要建立一个健全且正确的人生观,我们首先必须知道人生观的深意到底是什么?人生观就是一个人在追求内心最原始的本愿时所依循的一种主观价值轨范。笃挚问问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原始本愿到底是什么?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是一样的。一切众生最原始的本愿只有唯一一个,那就是离苦得乐,也是众生无限的人生看法所共有的深意。

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活上若干年后,就会随着主观意识、家庭背景、伦理架构、社会价值、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亲身经验、善恶标准、宗教信仰等等形成自己独树一格的人生观。有的人生观认为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有些认为应尽其一生之力追逐自己的梦想;有些认为人生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人认为来到世间就是要完成未完成的使命和任务;有的人则认为人活着就要不断奉献自己,为他人服务……等等,只要一个人的心智还没有达到真正不可退转的成熟度,他的人生观还是处在变易不定的。

除了上述各种不同的内外因素可以影响与塑造独特的人生观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因素造就了人与人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乃至宗教与宗教之间迥然不同的人生观。大家都是人,一样都希望得到幸福快乐,远离痛苦;宗教创立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人们得到幸福快乐,解脱痛苦。虽然抱着同样的原始本愿,到底是什么因素铸成彼此之间的人生观存着那么大的迥异呢?我们接下来要好好追究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15 03: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2 时间质感

这里先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们就可以从中探悟到一些线索。譬若,做家长的老是敦促孩子们要做这个、要学那个、不要做这个、不要学那个,不要沉迷电脑游戏、不要追剧、不要吃太多零食、多吃青菜水果、要刷牙、要运动、要好好读书……。做孩子的老是无法理解父母亲的用心良苦,总是厌烦父母亲的唠叨不休、约束这个、管制那个……孩子们是多么希望能够把书甩一边,尽情的玩个痛快,吃自己爱吃的食物,要干什么就干什么,爱睡多久就睡多久……。

有哪位作家长的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女能够开心的过活?照理来说,应该让他们干他们爱干的事才对。但为何家长们却会逼使子女做他们不情愿做的事?而约束他们喜欢做的事呢?因为家长的‘时间质感’比较长,能比孩子看得更远。这就是造成大人与小孩的人生观不同的主要关键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关键点了吗?对,就是‘时间质感’。接下来我们将会把时间质感延伸应用得更深更广。

较长的时间质感让家长的心智比孩子更成熟。他们会把孩子们当下因缘投射到未来演变的局面。虽然从事某些活动让孩子现在感到很快乐,但是会对他们的未来带来长远的损害。比如说,孩子若长期沉迷于电脑游戏,他就会荒废学业,现实与虚拟的界线模糊化,思想出现严重偏差,沟通能力退化,种种因素能导致他未来无法在社会立足。小孩稚嫩的心智只注意当下的感受,而不会理会未来的结果如何。所以,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家长有时需要反其道而行,不顺从孩子们的感受。

一个人的时间质感会随着年龄和心智的成熟而增长。比起小孩,大人的时间质感比较长,时间落点相对的也更远,所作所为都会慎重的把轻重、利害、善恶、意义、后果等都考量在其中;因为这些因素都会连贯到未来的福祸。

现在我们都很明显的看到时间质感的长短很大程度主宰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我们再进一步钻探时间质感里层的另一面,我们炳然发现到:其实,时间质感就是因果关系明显化的对值数。换言之,一个人的时间质感越长,他更容易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因果之间的微妙关系,反之亦然。

比方说,一个坏习惯和不良嗜好可以给未来带来什么结果,大人在这方面会比小孩更了然。孩子的时间质感还有待学习和增长当中,往后随着心智的成长,当他们不再以哭闹的方式来争取东西、开始醒觉到必须为自己未来美好的前途付出代价、乃至不知不觉运用因果法则来实现他们想要的人生目标时,他们的人生观就逐渐趋向成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015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9-1-2015 10:33 PM 编辑

7.3 完整的人生观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到时间质感、因果观念与人生观的关系。虽然同样是大人,时间落点在一样在七、八十岁左右,但他们之间又有着长短不一的时间质感。这或者是亲自体验的,或许是参考并吸纳他人的,如此内外因素和主观客观组建了多元化的人生观。无论如何,时间质感的长度确实滋长了因果观念,而正确的因果观念筑造了人生观的完整性。为什么呢?因为能依循自然界法则生活的人生观,才能承载一个人寻找到离苦得乐的原始本愿。通过时间质感的长度把自然界中的因果法则浮上表面,让人们更懂得依照因果法则找到离苦得乐的方法。所以,一个缺乏因果观念的人生观是未成熟的人生观,就像我们不会认同孩子的人生观是成熟的一样。一个未成熟的人生观是无法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快乐的。

现在让我们从孩子与家长,人与人之间的焦点转向更广大的境域,一起看看世界上那些因人类的幸福快乐而存在的正统宗教,究竟为什么它们之间的人生观却有天壤之别呢?关键点也是在时间质感的长短度。因为,有一种时间质感的长度是可以无尽延伸的,长度足于把因果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都一览无余。此时,人生视野已经不只是限制在于:小时候勤奋读书,长大成为有文化的人;今天种下榴莲种子,十年后有榴莲吃;吃下有毒的食物身体就会呕吐,现在肆意破坏大自然未来会发生灾害等等这些浅显的因果关系,而是瞅见了什么原因组成现在的生命、绰见了什么因素造就了人们有着不同的命运,也看到了发生天灾人祸的主因。

宗教与宗教之间的价值观、幸福观、世界观和宇宙观的差距也主要在于时间质感的长短度而产生不同的教理。就像一个记忆期只有一天、一年、几十年,和能记忆起一世、许多世和无数世的人肯定有不一样的视野、思想、经验、理解力和行为模式。所以,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多少不是看年龄,而是看他能记得多久。

正如一个思维正常的人不会食用亚硝酸盐、砒霜、杀虫剂等毒药一样,因为他知道服下这些毒药后的未来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之内,他将会遭受剜心裂胆的痛楚;同样的,如果某个宗教创始者的时间质感够长远的话,他们肯定不会宣说动物是上天制造给人类享用的食物,屠宰牲口来庆祝献祭节,把快乐建立在其他众生的痛苦上,更不会去赞扬和怂恿杀人殉教,乃至宣扬任何圣战是荣誉和神圣的。因为他们会知道后果就像服毒一样,未来将要付出非常凄惨的代价。

佛陀就是拥有无限邃远的时间质感的人。他也把如何增长时间质感的方法有系统的传授给世人,让世人也一样像佛陀一样,可以拥有更长的时间质感。当人们突破时间质感的限制,打通了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的心灵时光隧道时,他们就能照见更深层的因果法则如何穿梭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的运作轨迹。

没有因果正见的人生观,就像没有导航的船只,没有车轴的轮,永远抵达不了原始本愿的彼岸,永远踏不上幸福快乐的土地上。因为他不知道所作所为其实是与原始本愿背道而驰,自己明明要幸福快乐,却不断给自己造下灾祸痛苦的因。

在缅甸帕奥禅林、斯里兰卡龙树林、中国西双版纳法住禅林、台湾南传上座部佛教学院、大山脚法悦林、兜率天修行林等等很多弘扬原始佛法的修行道场,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有系统又次第的修学佛陀传授的古老法门。在善巧且富有经验的禅师指导之下,有些禅修者成功延展了时间质感,亲自证实了因果法则与轮回的事实,不只是依靠相信而已,他们知道因果和轮回就像亲眼看到天空有太阳和月亮一样那么清楚。他们从信仰层次走向亲自知道的洞察智慧,建立起正确、完善、不退转的人生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15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55 PM 编辑

7.4 吉祥的生活方式

建立起健全的人生观,就懂得要依法而活。所谓依法就是遵照自然界法则过生活。如果违背自然界法则,就像地心引力一样,无论是什么人,有没有宗教信仰,也无论一个人信奉什么宗教,失足跌落悬崖时都一样会粉身碎骨。

依照夐远的时间质感所显现的自然界法则,身口意的善业会带来善的果报和真正的快乐;身口意的恶业会带来恶的果报和身心的痛苦。懂得为自己的生命带来真实的利益的人们会选择吉祥的生活方式,以提升身心的品质,并获得更清净安稳的快乐。

吉祥的生活方式包括以下几项:

(一) 远离愚人[105],亲近善知识。亲近到愚人不仅会被灌输邪见,还会诱发更多过去的恶业成熟,导致一个人遭遇更多横祸不幸,承受苦果的同时也在造新的苦因。

善知识是指有智慧、有道德和耿直的人,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去除恶习、培育美德、勉力志行的良师益友。佛陀说善知识是我们梵行的全部(《相应部•45:2》),可见善知识是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重要的向导。

善知识还可以杜绝许多恶缘诱发过去恶业成熟,并制造更多善缘,加速过去的善业结果,让一个人的福慧不断增长,遇到更多幸运和吉祥的事,享受善果的同时也在造新的善因。

__________________
[105]在上座部佛教,许多佛教徒做完善行后会发一个这样的愿:“愿我远离愚人”。其实,这里的愚人并不是指愚笨的人,而是不晓得自然界法则、持有邪见、坚持错见、自以为是的人。所谓远离并不是藐视他人,而是当我们目前的能力和修为还没有办法提携对方,对方不仅也无法在法上帮到我们,还会牵累到我们堕落时,双方面相处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在如此无奈的情况下,我们彼此暂时要远离。这好比我们时常亲近走私毒品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卷入麻烦,甚至会被诬赖的危险。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影响力可以劝导他改邪归正,悬崖勒马,那当然我们应该义不容辞,苦口婆心的劝导他;然而当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他时,我们只好选择远离他了。但这并不是因为看不起而远离。出自于悲悯心,只要我们有能力,只要对方愿意伸手让我们援助,我们肯定要在适当的因缘时机帮助他人,不能见死不救的。远离愚人也是菩萨时常发的愿,因为辽远轮回的风险实在多不胜数,稍微一不小心亲近到愚人就很容易堕落苦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015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55 PM 编辑

(二) 选择适宜的住处不仅有益于提升善法,也可以让善法得以倍增。适宜的住处是指容易听闻到正法、亲近善知识和累积善业的福地。这种吉祥的生活方式从另一方面来说可遇不可求,其实能住在适宜的住处也是一种幸福。

(三) 选择清白的职业,以正确和不伤害众生的方法谋求生计。

(四) 善待他人,包括奉事父母、照顾妻儿、接济亲族、布施贫老、供养修行人等。

(五) 妥善处理自己的收入。不奢靡浪费,也不吝啬布施。佛陀建议在家人应当把收入适当的分成四份使用。第一份是用在维持家庭融洽和乐的开销,包括对父母亲、妻子、子女们、员工、仆人的消费;第二份作为以防不测的储蓄;第三份是作为招待亲戚与客人的开销、支付国家征税、祖先与天神的献供[106];第四份是用来布施有美德操守的修行人(《增支部•4:61》)。第二份储蓄是给今生作后备的,其余三份都是功德银行的储蓄,准备给未来世使用的,因为Maybank的数目字再多死后带不去,只有当存款转账到Puñña Bank时才能随身带走。

(六) 远离恶事,也远离滋长诸恶事的地方,如赌场、酒吧、风月场所、夜店或歌舞厅。这些地方不仅容易让人造恶,而且也充满了引发恶业成熟的恶缘。淫浸在这些乌烟瘴气的地方久后,会诱发很多邪淫乱性、性病感染、吸毒嗑药、争执打斗、官司命案、酒醉车祸等,导致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惨剧发生。

(七) 自律自爱,行为无过失。远离不良嗜好如赌博、打麻将、买万字、嗜酒、钓鱼、打猎、沉迷色情等,这些都是让一个人走向败亡的因素。

(八) 提升美德,包括恭敬、谦虚、知足、感恩、忍耐、柔软、善语、正直、勤劳、简朴、柔和、易受教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祖先和天神的献供是指以往生的亲人的名义作布施和供奉祭品的开销。祭拜的祭品通常指的是食物,因为一些地居神和许多做鬼的亲人可以享用到这些祭拜的食物。至于高级的天神则不会享用人间的食物,不过他们喜欢随喜人间的善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015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5 留给世间与后代最好的财富

传统华富一般会以他们合适的方式把辛苦奋斗一生所积累下来的财富留给子孙后代。不仅如此,还会绞尽脑汁从风水学、星相学、易经学、五行学、阴阳学、生辰八字、良辰吉日等玄学领域挤出一些膏髓,期望自己死后还有法力继续庇佑后代子孙,好让他们不须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跷二郎腿享尽天福。基于这种家业财产尊崇世袭的的概念,遂成造了‘富不过三代’的结果。

当今,随着炫富、飙车、坑爹、群殴、嗑药等负面事件迭出,富二代在人们心中几乎成了不思进取、拜金败家、目中无人、飞扬跋扈、狂妄嚣张的代名词。这些在安富尊荣的环境长大的富二代时间质感短浅,因果概念模糊。由于过去的善业所带来的福报让他们感觉一切美好几乎来得理所当然,丝毫不费功夫,再加上道德教育匮乏,结交损友,导致这些在蜜罐里长大的富二代们极易沾染恶劣的生活习气。这证实了美国经济学家所做的一项猜想调查。他们猜想继承巨额财产会毁掉一个人。该调查的确发现继承财产超过一千万美元的人有近百分之二十的人不再要工作,有的整天沉湎于吃喝玩乐,直至倾家荡产;有的则出现精神和品行问题,容易违法犯罪。

曾经有一位大慈善家的母亲说过:“如果我的孩子有像我一样的美德,那么我没有必要留给他很多的财产,他也不需要;如果我的孩子没有像我一样的美德,那么我留给他再多的财产也都会失去。”

现在很多艰苦创业成功的美国企业家如世界首富富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都不相信财富可以传代。他们知道在钞票堆中长大的富家子弟,若一辈子不愁吃喝,饭来张口,容易养成挥金如土、逍遥度日的不良习气。留财产不但不会给后代带来幸福,相反有可能对后代造成伤害。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决定把所有财产都捐献出来做为慈善用途,一分钱都不留给子女,把源自于社会的财富,反馈还给社会。其实,业果法则真实不虚。虽然多两位巨富多年仗义疏财,大搞慈善事业,迄今为止两人已经捐出的捐款总和超过了六百亿美元;但是他们有很多功德一直在翻本,善业一直在成熟,越慈善越富有,还是让他们稳坐首二富之席。

中国首善陈光标也说:给孩子留下精神财富才是无价的。他表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时,将捐出全部财产。他认为不是没给孩子留下点什么,而是遗留给孩子的是精神财富,是榜样的力量,而这种东西是无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15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on_boy 于 28-1-2015 06:42 PM 编辑
maxstudio 发表于 27-1-2015 10:28 PM
7.5 留给世间与后代最好的财富

传统华富一般会以他们合适的方式把辛苦奋斗一生所积累下来的财富留给子孙 ...

难得尊者提及这些玄学

就借这个帖子,做一个很值得探讨的学问
虽然说佛陀否认宿命论,不过月根据上座部提出来的圣弟子们的故事种种
发觉一些注定的业无法改变。
如指蔓尊者,他一出生,已经被占出强盗的命,让其国师父亲跟国王商讨后发觉只要循循善诱指蔓尊者,
日后他不会被变成强盗命,结果最终他还是遇到不好的老师,导致最终的杀人强盗指蔓的生命。
所幸他遇到佛陀。成了阿罗汉,不论如何,他之前还是无法逃脱强盗的命,我们可以说这是他的业否?
我虽然没有看到所有大佛史圣弟子的故事,我猜指蔓尊者过去前一生造了不好的业导致吧?


如同上面的针车女三果圣者。佛陀假如有没有说法都好让他证三果,他不管如何,她注定在那天死亡在针刺中不是么?
是不是他的生命延伸的条件没有了?当然现在他的三果生命已经注定(就在他死后投生的色界,注定她在那边涅盘)。

losakatissa 舍利弗尊者的弟子,一生贫每餐不饱(没有办法改变的现象),到涅盘当天在舍利弗尊者的catupmadu温饱下涅盘。

未生怨王子因为杀了父,无论如何做,下一世一定是地狱生命开始。

我认为宿命就象业。(我认为宿命不是上帝还是其他有能力的人主宰自己,是业的关系),目犍连尊者头破的宿命也是过去敲破父母头的业成熟(算不算宿命呢?)
所以我对生命是不定的,死亡是一定的,抱有不同的看法。
轮回中生命一些现象肯定注定,视因缘条件成熟否,条件具足,不管他如何做,还是会成熟,过去五蕴的果报。
菩萨被佛授记后,他的生命成佛肯定已经是注定了,不就是他的成佛宿命么? 他有能力证阿罗汉却无法证,直到他波罗蜜累计圆满为止
我说的以上,可以某车层次算作宿命么? 我不明佛陀否认的宿命详细的指是什么?
最好的保障也是证果。过去五蕴果一定在阿罗汉入般涅盘后断除,初果的生命到涅盘一定注定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015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9-1-2015 10:38 PM 编辑
moon_boy 发表于 28-1-2015 05:30 PM
难得尊者提及这些玄学

就借这个帖子,做一个很值得探讨的学问

嗯,不错啊,moon_boy贤友。这是很高深的学题,值得我们好好探讨的。

以我所理解的,所谓的宿命论是指众生包括人或动物等其生死祸福、贫富贵贱都早已注定的遭遇,其中包括相信一切事情都是由人无法控制的力量所促成的。相信宿命论的人会认为人生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注定的,由上天预先安排,人无法改变。但佛教并不认同这种宿命论,佛教强调的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一切都是缘起,并没有所谓的业注定要产生所有的果报,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学佛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我们根本改变不了我们的命运,我们都必须消完过去所有造过的业后才可以解脱轮回。我们将永无止境的轮回,因为我们的业是没完没了的。所谓的宿命论就是指这种论调。佛陀在《盐块经(增支部·3.10.9 》里说得很清楚,并破斥这种宿命论的。

然而,就像你在上面所提出许多命中注定的例子,咋看其实是蛮像宿命论似的。他们的命运几乎看似已经注定,没有办法改变了。其实这些还是在缘起法则当中,并不属于真正的宿命论。只是有些看来是暂时没有变数。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我们搭错了飞机,怎么办?我们只好等到飞机飞到终点时再来转机。我们可以说我们命中注定一定要抵达终点,在飞机上半途的我们就好像宿命论,因为我们并不能改变些什么了,谁叫我们自己糊涂?只能任由飞机载我们到错误的地方了。其实,只要我们之前小心正念,我们就可能避免这个错误了。就算搭错了飞机,只要当我们抵达后,我们还是可以再改变我们未来的地点的,但宿命论就完全扫除了这一点。看到了吗?这是佛教的缘起和宿命论的不同点。我们之所以搭错飞机也是之前种种因缘具足导致我们糊涂了,查票员也刚好糊涂了,需要种种的巧合之下,我们注定要飞往错误的地方。

再举个榴莲种子的例子。榴莲种子注定会长出榴莲吗?宿命论说这是肯定的,没有办法改变的,因为这是上天已经安排好了。然而,佛教的缘起观讲的是不一定,要看有没有适当的因缘具足。只是这粒榴莲种子很幸运的落在适合它生长的土地,又配合好的阳光和养分,所以看似注定它一定会开花结果。

其实我们的结生心就是榴莲种子的譬喻,也是搭飞机的例子。结生心就是众生投生时的第一个心识。一旦我们这一生是以某种结生心投生,我们这一辈子就注定了某些东西是已经无法改变了。所以从这点来看,缘起之中又有些所谓命中注定的一部分。假如我们这一生的结生心是投生做男人,这一辈子就已经命中注定是男人,而不会突然间无端端变成女人。我们讲话低沉是命中注定吗?若要说我们讲话的声音很低沉是命中注定也没有什么不对。但宿命论是说我们永远都会讲话低沉,永恒不会改变了。

对于那些一出生就智障的人,其实就已经命中注定他一辈子都是痴痴呆呆的,不能正常的学习;那些一出生就没有手脚的人他们这辈子都是行动不方便,命中注定不能过着正常的生活。从这方面看似宿命论,因为注定这一生是已经定格了,没有任何变数。如果结生心是投生为粪虫,那粪虫这一辈子只能吃粪了。那么吃粪是命中注定?我们要这样说也是,因为已经无法改变了,只因为投生做粪虫。其实投生做粪虫也是缘起,因为要依靠很多因缘才能够投生做粪虫。一旦做粪虫了,只能认命吃粪了。事实就是那么残酷,只因为一开始就是以不好的结生心投生。但是这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只要未来努力换另一个不同的结生心就有转机了,如何呢?努力积累获得好的结生心的因缘。看到了宿命论与佛教的因缘观不同了吗?宿命论是很消极的,不需要做什么努力,只任其业发生,而佛教是充满积极和希望的,未来还会充满变数,转机权还是在我们的手里。

就如舍利弗尊者的弟子、指蔓尊者、缝织女、目犍连尊者的下场,他们的结生心几乎已经注定他们这一生一定会开悟,也注定会遭遇一些恶业的成熟。只是在还没有投生之前,是需要具足种种因缘条件。从这方面来讲还是在缘起法则当中。

夜深了,不多谈了,改次我们再好好探讨,也让我好好亲近更高的智慧的智者后再分享更多。我的智慧大概大概可以解释到如此。也许禅师会有更巧妙的方法讲解这深奥的课题。

让我先补帖吧,给留给世间与后代最好的财富补上下半段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moon_boy + 5 感恩尊者解释,期待其他禅师开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1-2015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品德是留给世间与后代最好的财富。就如我们给穷人食物只是帮他解决一餐,如果我们教他一技之长就可以帮他解决往后的三餐不继。记住,身为父母的总有一天都会离子女而去,不可能一直都在守候在孩子身边,未来孩子们还是需要在社会自力更生。作为家长所能够留给孩子最好的遗产就是佛法,让佛法得以继承到世世代代去。爱惜子孙就要让他们能够在佛教的气氛里学习与成长,从中增长他们的时间质感,灌输因果正见,教导他们分辨善恶,积极地在他们的心田播下未来给他们带来善果的善种子。

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拥有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平稳的情感智商是非常重要的。勤劳、勇敢、善良、有责任感则可以帮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慈悲喜舍的情感智商和耐挫性让他们在人生路上遇到挫折时很快就站起来,继续勇敢上路。有了佛法的教育,孩子会懂得如何建立一个健全的人生观,了解到生命的真谛和价值。这些才是家长应该留给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佛法的熏陶,没有品德涵养的培育,子孙个个都是富二代官二代的不肖样,即便有再好的风水在后撑腰,有再强的法力在旁护驾,也难逃富不过三代的诅咒。

与物质的遗产一样,若要遗留法财给孩子们,自己本身的品格也必须要够本才行。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在日常相处过程中不知不觉在孩子面前示范了很多身语方面的坏榜样,如死不认错、口是心非、贪小便宜、斤斤计较、给孩子开空头支票等。殊不知这一切被孩子看在眼里,许多坏毛病就这样潜移默化被孩子吸收了。当家长想要纠正他们时就容易引起反弹,他们会觉得“你们都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如果家长尝试用权威强势让孩子折服的话,就容易引起亲子冲突。

有个孩子的母亲因受不了孩子的叛逆无礼,就把他送去辅导。当这位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被问及自己的母亲时,其口吻非常不屑,说母亲不守承诺、讲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喜欢在背后数落他人,这些平时的行为都一一看在眼里。当他长大后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时,便开始看不起父母,觉得“你们也只不过如此,不配教我”。

所以身为家长的,平时要非常谨慎自己的身口意业,孩子在父母身边透过观察和模仿而形成所谓‘无意间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与学校的特意教学不一样,它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成长。例如,家长如何对待他们的双亲,未来孩子也会如此对待他们,这是我们很轻易从父母亲这块超级福田看到的现世报。家长若不尊敬老师,孩子也不会尊敬老师。一个不懂得尊师敬老的孩子不具备足够的承担力承接老师和善知识的法宝,届时损失的将是自己的孩子和家长本身。

现代社会鞭棍的家教已经行不通了。父母亲应该以身作则,赢得子女的敬仰后才能产生身教作用。而这份敬仰是完全出自孩子们由衷的信服。这跟家长的赚钱能力,文化水平或教育程度无关,而是与父母亲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分量轻重有关。

一位出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老教授,小时候家中时常断炊。父亲虽是高级知识分子,无奈生不逢时,因失业只好作粗工,夏天铺路,冬天铲雪。有一年圣诞节的早晨,他醒来兴奋的跑下楼去满怀期望的摸挂在壁炉上的圣诞袜,但只摸到一块巧克力糖,他感到非常的失望而放声大哭。他父亲把他拉到一旁,告诉他为什么没有礼物,因为他把买玩具的钱给了更需要钱去买食物的人,然后告诉他真正的圣诞礼物在后院。他开门出去一看,后院有个三十呎高的雪山。他父亲彻夜未眠,用铲雪车把清道路所铲出来的雪统统堆在后院,替他造了一座属于他个人的‘喜马拉雅山’。这个礼物令他惊喜万分,也立刻使他成为全村孩子最羡慕的对象。这个圣诞节变成他永生不忘、最好的一个圣诞节,已经六十年了仍然记忆深刻。

老教授说他父亲一生穷困,未能给他留下任何钱财,他必须半工半读才能完成大学学业。但是在他心目中,他父亲未曾因此而减少伟大。因为他父亲正直、高贵、有爱心,给了他最好的榜样。他一直说人格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遗产。很多父母以为留给孩子财富才是对得起孩子,其实,留给孩子优良的身教和榜样,让孩子成为有品德的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因为有品德的孩子能走得更远,活得更快乐。

当我们通过反复改造心的习性模式而成为自然流露的品性涵养,再通过身教和言教给孩子、周围、世间带来真善美的循环,也同时给后代子孙留下良好的榜样和取之不尽的财富。因为他们会依从因果法则在因上下功夫,为自己缔造幸福之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015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9-1-2015 10:31 PM 编辑

Jagara贤友在pm请教的课题是很好的,相信对贤友们也有帮助,因此在此带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想问尊者,当恐惧无明的生起该如何控制?”

克服恐惧有很多方法。如:观照当下恐惧的心,只是像第三者一样如实的看着它,不是“我的恐惧”。也可以如理思维:恐惧的心是无常的,它是生灭法,不会永恒的。当我们观照它时,其实它已经灭去,当下观照的心是智慧的心。

虽然讲是很容易,我们也了解到是不容易办到的,所以最好平时多训练心。在平时就要正视恐惧,熟悉它后会慢慢克服它。因为要战胜一个敌人首先必须要看清楚敌人的真面貌,并知道它藏在哪里?会在哪里出现?因为看清楚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一般上会引起人们生起恐惧的对象不外有二:一是死亡二是鬼。要超克对死亡的恐惧请多多实践在第六篇——善终的把握里所提供的方法;要消除对鬼的恐惧可以多散播慈心,并让自己多了解鬼道众生的真相,这方面可参考《谈鬼说魅庆鬼节》一书。‘死书’再配合‘鬼书’效果会更好,死鬼两书都是相辅相成的。

念诵平时已经熟悉的经文和护卫经,如佛随念、忆念三宝的功德和旌旗顶经(Dhajjaga Suttaṃ),借助经文的力量来克服恐惧,也可以让心从不善转移到善的目标。佛陀说忆念三宝者将能去除怖畏、惧怕或身毛竖立。

平时多做无畏施,如守好戒、放生等,也多给他人安慰和安全感。多谨慎自己的言语,不要让无谓的绮语、鬼故事等给他人带来恐惧。不仅自己不看,也不布施他人观看增添恐惧的鬼片。这些都有帮助自己克服恐惧心。还有时时刻刻能做到问心无愧,就容易保持心的光明,这样就比较不容易掉入恐惧的心。

多与众生结善缘,无论是有形无形,可见不可见的众生。也就是说除了与人结好缘之外,也包括天神和鬼道众生,多与他们分享你的功德,多回向功德给他们。这也意味着你要不断积累功德,以便有更多的功德继续与他们分享。与很多众生结善缘会增加自己内心的安全感,尤其是当你独处、在黑暗或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因为你会觉得到周围和‘上面’有很多朋友在‘关照’着你,也因此给你一份信心和内在的自在。

另一个方法是思维并追踪导致你恐惧的真正原因,为什么会恐惧?它在哪里生起?然后针对恐惧的源头并克服它。其实若能如实观照到源头,只是因为我们执着这个‘我’而已。粗浅的观照也许可能克服一时,但不久恐惧可能会再生起。最终极的方法是以观禅的力量观照身心,然后彻底分解并断除这个‘我’。这是最好的方法,也就是修到最少三果阿那含圣者。在这阶段任何恐惧害怕永远都不会在心里生起了。所以,真正有力的去除恐惧的方法还是要靠观智和圣道果的力量,所以,请多多培育心的力量和修禅。

要上面的方法见效最关键还是要平时多训练,只能老老实实下功夫,没有特别的捷径。要知道克服恐惧并非一时的努力即可。因为一个人会胆小或时常恐惧也是与过去时常给他人制造畏怖的业有关。只能在消业的同时不要再造新的业。成熟的恶业就像盐味,现在做的善业就是清水。过去我们已经不能改变,但现在当下能够做的是积极地‘加入清水’以调稀水里的盐份。当善业很多时,慢慢的水不怎么咸了,这也表示无畏(abhaya)的心强化了,恐惧感也会慢慢会淡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015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56 PM 编辑

第八篇——迈向永恒的快乐

寻找与享有快乐的生命,是一切众生追求的目标和应有的权力,也是一切众生最原始的本愿。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快乐之道?他们是否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带来他们想要的快乐?他们能否确定自己正在走向前往原始本愿的方向?

从这个湛蓝的星球形成后到第一个人[107]出现以来,没有人真正懂得什么是究竟的快乐之道。就像一个无助的婴孩被抛到陌生的大自然一样,由于没有关于前世的任何记忆[108],他们不知生从何处来,死又往何处去。他们必须要赤裸裸的面对大自然严峻的考验,徒手寻求容身在大自然的生存之道。为了生存、避死、寻食的奋斗过程中,因不能理解自然界各种变化莫测现象的因果关系而产生恐惧、惊惶和神秘感觉,认为在他们周围的各种事物中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这种权威和绝对性的神秘力量主宰人们的吉凶祸福。因此他们便对自然物和自然种种现象产生崇拜,进而将其人格化作为神灵加以膜拜,并企望以祈祷、祭祀、献供、舞蹈、音乐等对它们施加影响、讨好和贿赂,好让他们能避凶趋吉。如此许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传统、习俗、禁忌流传至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7]根据科学家的探究认为人类是由低等生物或人猿不断进化演变而成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长部•第27起世因本经》里,佛陀解释地球初期的情况。当‘前任’地球毁坏之前,很多人因修得禅定死后投生到梵天界的光音天,他们是化生,以禅悦为食,身体自然发光,能在虚空飞行,并在光音天存活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后来,当‘现任’的地球形成后,大部分光音天的众生死后又投生到刚形成的地球。他们刚开始也是化生,以禅悦为食,身体自然发光,能在虚空飞行,没有男女相,并过着漫长清净的生活。再过了一段长时间后,地球表面慢慢出现像纯蜜糖一样美味的地膜,他们就开始吃起地膜来。地膜吃多了身体就慢慢变得粗糙笨重,再也飞不起来,身体的光明消失,美丑相貌明显化,男女相也渐渐出现了。这些来自光音天的众生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由于递化过程的时间漫长,要有邈远的时间质感才可究察到人类的由来。

[108]由于人类是胎生,一般人都无法保有前世的记忆,也没有具体的法门可以保证凡夫在死后的下一世依然可以保留前世的记忆,即使是初果圣者须陀洹与二果圣者斯陀含也不例外。然而,这些圣者们已经永远从心流里根除了身见或我见、对三宝的怀疑和戒禁取这三结。虽然他们无法回忆起前世曾经修过的佛法,但是他们一出生就自动不会犯基本五戒和落入邪见,也不会信奉其他宗教。他们虽然明白四圣谛,却无法阐述出来。圣果的力量能带引圣者继续投生到有法和善友的地方,因为圣者的命运注定会在近几世内朝向究竟的解脱,证得无余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15 06: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根究底看看这些活动的宗旨究竟是为了什么?无不为了趋吉避凶,为了远离灾难危险,为了上天堂享受永恒的幸福快乐,全部都离不开为了追逐原始本愿。但是,为了讨好自己的神明,他们杀人和宰畜生献供,为了息怒容易嫉妒的神明而排除屠杀信奉他神的人,为了维护神明的名义尊严而对他族发动圣战……为了神明可造尽一切恶,也为神明付出惨痛的代价。神明的信仰导致他们远远乖离了他们最初最根本的追寻——离苦得乐的原始本愿。

黑地昏天的盲人世界一直持续到公元两千多年前,古印度的恒河流域,终于出现了圆满证悟的觉者,为世人拨开迷雾、铲除邪见,扶起跌倒的东西,显露遮蔽的事物,为迷路者指示道路,在黑暗中持来灯光,让明眼人能够看到颜色,如日出一样除去闇冥。

最重要的,我们是极其幸运。佛陀深邃的智慧为我们指出明确的方向,佛陀邈绝深远的时间质感告诉我们宇宙的真相,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像GPS心灵导航一样引导我们走在光明的康庄大道。不必走过古人的冤枉路,不必遭受没有必要的不幸和痛苦。

只要有具体的方法、对自己存有信念、愿意付出代价、有决意付之行动、并能始终如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感,每个人一定会到达快乐的彼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1-2025 08:53 PM , Processed in 0.13966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