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傻瓜VIP

日本寺庙陷入住持荒 和尚相亲传宗接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10-2011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奇怪,突然讲我离婚
睁眼打妄语,还不知羞耻
打妄语的人跑来和人说理?
芬姐第4 发表于 30-10-2011 10:59 PM



    啊,你很闷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0-2011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清池


    问过了才敢这样鸟,没问过,我敢吗?不怕下地狱啊?
反正交流的事情,每个佛教团体都 ...
伯虎点蚊香 发表于 30-10-2011 05:17 PM

你根本就不怕下地狱,不怕有罪
睁眼打妄语,还不会脸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1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5# 清池

你和一个不知羞耻不会脸红的打妄语的小人讲是多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1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30-10-2011 11:08 PM 编辑

回复 138# 伯虎点蚊香


    白衣男白衣女戒也是离世间八戒,八关斋戒是八关斋戒。两回事。我是说八戒。


你的白衣八戒只是声闻教的俗家戒,俗家当然可以正常结婚生子,
但你的白衣戒连成阿罗汉都不能,更不用说成佛

但只有持菩萨戒才能成佛,这两者最大和最重要的不同点,这是有如天地的差别

《佛学问答》:五戒八戒与菩萨戒有何不同处?

五戒八戒是小乘戒,是尽形寿受持,也就是受戒之后,其戒体、戒相、戒法、戒行应于一生受持,若命终后,其戒体、戒相、戒法、戒行即时消夫,但一生受持五戒八戒之功德亦然存在,若精进勤修佛法,可证成阿罗汉果(梵语arhat)。
菩萨戒是大乘之戒,是尽未来际受持,也就是受戒之后,其戒体、戒相、戒法、戒行是直到成佛而不失,菩萨是因,佛为果,欲成佛必须受菩萨戒,因而行菩萨道,菩萨道圆满即佛道圆满。  
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三千佛皆受菩萨戒而成佛,一切众生,一切菩萨,一切诸佛,无一不是由受菩萨戒而得成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1 1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伯虎点蚊香




你的白衣八戒只是声闻教的俗家戒,俗家当然可以正常结婚生子,
但你的白衣戒连 ...
清池 发表于 30-10-2011 11:06 PM



    8戒持得好,也可涅磐。
成佛?那个人会成佛?讲来听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1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31-10-2011 11:58 AM 编辑

回复 148# 伯虎点蚊香

8戒持得好,也可涅磐。
成佛?那个人会成佛?讲来听下?


涅磐有不同的解释
小乘的目标是灰身灭智的无余涅磐,
1。“灭除生、老、病、死,一切都尽,名为涅槃”(声闻乘藏教);

大乘成佛是:
如说“涅槃”二字,使可作几种解释。
2。“生死本空,本来无苦,名为涅槃”(大乘通教);
3。“生死是一边,生死灭尽是一边,超出二边,名为涅槃”(大乘别教);
4。“生死就是涅槃,涅槃就是生死,生死不可思议,涅槃也不可思议”(大乘圆教)。
总个来说,在大乘经藏里的厉代大乘大德都是佛菩萨,而且在大乘教很多在家信众也在他们一生得佛菩萨位



     菩 萨 重 戒 戒 目 表

│  梵网经戒本     │   菩萨优婆塞经戒本   │

│ 条数  戒目       │  条数  戒目      │
│ 1  杀戒       │    1  杀戒      │
│ 2  盗戒       │    2  盗戒      │
│ 3  淫戒       │    3  大妄语戒    │
│ 4  妄语戒      │    4  邪淫戒     │
│ 5  酤酒戒      │    5  酤酒戒     │
│ 6  说四众过戒    │    6  说四众过戒   │
│ 7  自赞毁他戒    │              │
│ 8  故悭戒      │              │
│ 9  故嗔戒      │              │
│ 10 谤三宝戒      │              │



       菩  萨  轻  戒  戒  目  
│    梵网经戒本   │     菩萨优婆塞经戒本    │

│ 条数  戒目     │  条数  戒目        │
│ 1  轻慢师长戒    │  1  不供养父母师长戒    │
│ 2  饮酒戒      │  2  耽乐饮酒戒       │
│ 3  食肉戒      │  3  不瞻病苦戒       │
│ 4  食五辛戒     │  4  见乞不与戒       │
│ 5  不举教忏戒    │  5  不承迎礼拜尊长戒    │
│ 6  不敬请法戒    │  6  见他毁戒心生憍慢    │
│ 7  不听经律戒    │  7  不持六斋戒       │
│ 8  背正向邪戒    │  8  不往听法戒       │
│ 9  不瞻病苦戒    │  9  受僧用物戒       │
│ 10 畜诸杀具戒    │  10 饮有虫水戒       │
│ 11 通国入军戒    │  11 险难独行戒       │
│ 12 伤慈贩卖戒    │  12 独宿尼寺戒       │
│ 13 无根谤人戒    │  13 为财打人戒       │
│ 14 放火损烧戒    │  14 以残食施众戒      │
│ 15 法化违宗戒    │  15 畜猫狸戒        │
│ 16 惜法规利戒    │  16 畜兽不净施戒      │
│ 17 依官强乞戒    │  17 不畜三衣钵杖戒     │
│ 18 无知为师戒    │  18 作田不求净水陆种处戒  │
│ 19 斗谤欺贤戒    │  19 贩卖斗秤不平戒     │
│ 20 不能救生戒    │  20 非处非时行欲戒     │
│ 21 无慈酬怨戒    │  21 商贾不输官税戒     │
│ 22 慢人轻法戒    │  22 犯国制戒        │
│ 23 轻新求学戒    │  23 得新食不先供三宝戒   │
│ 24 背大向小戒    │  24 僧不听辄自说法戒    │
│ 25 为主失仪戒    │  25 在五众前行戒      │
│ 26 待宾乖式戒    │  26 僧食不公分戒      │
│ 27 受别请戒     │  27 养蚕戒         │
│ 28 故别请僧戒    │  28 行路见病舍去戒     │
│ 29 恶伎损生戒    │                │
│ 30 违禁行非戒    │                │
│ 31 见厄不救戒    │                │
│ 32 畜作非法戒    │                │
│ 33 观听作恶戒    │                │
│ 34 坚持守心戒    │                │
│ 35 不发大愿戒    │                │
│ 36 不自作誓戒    │                │
│ 37 故入难处戒    │                │
│ 38 众坐乖仪戒    │                │
│ 39 应讲不讲戒    │                │
│ 40 受戒非仪戒    │                │
│ 41 无德诈师戒    │                │
│ 42 非处说戒戒    │                │
│ 43 故毁禁戒戒    │                │
│ 44 不敬经律戒    │                │
│ 45 不化众生戒    │                │
│ 46 说法乖仪戒    │                │
│ 47 非法立制戒    │                │
│ 48 自坏内法戒    │                │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0-10-2011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被红衣无头女鬼乱,去别版,池清继续继续
不过,我还是不认同受菩萨戒可以行淫穿三衣自称僧伽。就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1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8戒持得好,也可涅磐。
成佛?那个人会成佛?讲来听下?
伯虎点蚊香 发表于 30-10-2011 11:08 PM

你除了打妄语,还乱说佛理
涅槃不等于成佛
涅槃还有分阿罗汉涅槃,菩萨涅槃和佛的涅槃
持8戒就能涅槃成佛?去爱情版骗人,不要来这里打妄语误导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0-2011 1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2# 伯虎点蚊香


    袈裟也称为粪衣,穿得起三衣,理应遵从佛制。律法。
不然穿上僧衣作出不清净行为,。。


不,大乘佛教是这样说的:

開示: 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

  
(大乘佛教的)悅眾菩薩應該要做到如《法華經.法師品》中所說,將所聽到的佛法精義說給其他人聽,也讓其他人可以受益。這樣的人便稱為「法師」。法師是以法為師、以法施人。也就是用佛法來作為自己的老師,同時用佛法來幫助他人。而一位法師應有三個條件-入如來之室,著如來之衣,坐如來之座。也就是說,要進入如來的堂屋,披上如來的衣衫,要坐上如來的座位。也可說就是,以大慈悲心為如來的堂屋,以柔軟忍辱心為如來的衣衫,以諸法的空性為如來的座位,這都是法鼓山悅眾菩薩應該要學習的。


若能以大慈悲心為我們的房間,就會以諸佛如來的心量為心量,就能夠包容人、原諒人、體諒人,還能夠成就人。身為法鼓山悅眾菩薩一定要有慈悲心,缺乏慈悲心,便是個很自私、心量狹小的人,這就不是「入如來之室」。


著如來之衣」,就是要學習佛的忍辱、柔軟,當我們性格剛強,與人起衝突,跟自己過不去時,要提醒自己,這時已經不是穿著如來的衣,而是披著魔鬼的外衣了;當缺乏耐心,不接受磨難、折磨、挫折時,也已經離開如來的衣了。如來的衣是「刀槍」不入,任何苦難,都無法傷害你的身,因為你的心已柔軟如棉,柔軟如水,如何能傷得了你,亦即「柔能克剛」。當他人對你打擊、侮辱、批評、毀謗,或是遇到任何挫折,都能以歡喜心來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面對一次次的挫折,任憑七倒八起、八倒九起、九倒十起……,即便是倒了九百九十九次,都要再站起來!這就是著如來的衣。


所謂「坐如來之座」,並不是要我們真正的坐到蓮花瓣上,而是以「空」為座,體驗世間所有相都是如幻如化,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有」不是實有,「空」不是真空,不是虛空,而是經常在變化的空。事實上,只要不起是非人我之見、不執著,徹底去除自我中心,那就是空,就是得解脫。因此如果心中與空相應,就是坐著如來的座位。法鼓山悅眾菩薩一定要學習著,要有大慈悲心,要有柔軟忍辱的工夫,而且要體驗到自我就是煩惱,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是種痛苦,當痛苦時,就趕快把痛苦看成空,痛苦自然會減少。當有慈悲心的時候,別人怎麼對你,你都能夠接受,既能忍苦也能夠忍樂,亦能忍受失敗;如此一來,成功時,也不會得意忘形,因為看到一切諸法是空的。

-  聖嚴法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11 06: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继续出现北传佛教的大乘乱相劣根性根本业附佛妖道无孔不入的继续散布着邪见混淆僧人-僧团--把僧人分类为在家众可以不受戒行淫跟随加料伪经也可成菩萨道也算是僧人-僧人是神职--刻意分类出出家人为个体。。。这种处心积虑蒙骗世人甚至故意贬低出家人【僧人被分化不全是出家人肯定身份】的举止。。。末法时代啊。。。佛教正法佛陀不诅咒任何人。。。但是面对这类北传佛教的大乘乱相劣根性根本业附佛妖道无孔不入的继续散布着邪见混淆僧人-僧团的邪恶人士【老千骗子神棍之类】。。。我真的很想多学一门法力比如把他们打入所谓地狱或者化成在宇宙灰飞烟灭的说

---------------------------------------------


~~~~~~~~~~~~~~~~~~~~~~~~~~~~~~~~~~
给管理坛主和超级坛主--要处理我这贴麻烦你们若是佛教徒--若是正法佛教--请先去纠正你们北传佛教里面一再出现的大乘乱相附佛妖道的邪见荒谬论点在论坛和佛教界横行肆虐不受控制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1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1-2011 02:11 PM 编辑

回复 153# 风起云涌


    但仁兄你不可用你自己的南传声闻教的观点来看北传佛教之事,当今南北传佛教是互相乘认。

    北传佛教就包括藏传佛教,华人佛教,日本佛教,韩国佛教,越南佛教,
    他们总的来说,日韩的僧人就包括在家僧,喇嘛也不是全是出家人。
    从国际大乘的长老来说,大乘佛教的僧人不是一定要是比丘,但只要是拿菩萨戒的大德就行了,
    这你要尊重北传佛教的传统

    再说南北传佛教的联盟,从没有人逼你联盟,只要你也尊重北传佛教的传统,大家可以互相承认,不然联盟来做什么?
   
   从历史来说大乘佛教自在古印度之始,就不是依声闻教的比丘僧迦为首的,因为他们是依大乘菩萨僧迦为首的。
   在大乘经典的大菩萨,大多数是以在家相出显的,
   而古印度的释尊也不是以比丘的样相出显的-而是半僧半俗的样相出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1 1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芬姐第4 于 1-11-2011 11:36 PM 编辑
密教的雙修法當然不主張出家,出了家哪還能雙修、即身成佛?
觉悟之路 发表于 28-10-2011 01:53 PM


错了,不要乱讲,即身成佛不是靠双修法

密教認為雙修法(行淫)能成佛,你相信嗎?
觉悟之路 发表于 28-10-2011 04:03 PM

这是你自己的谬论。双修法不是用来修成佛

倒是釋迦牟尼佛本身是出家,斷絕淫欲,苦行一段日子後,再入 中道成佛的。
觉悟之路 发表于 28-10-2011 04:03 PM

双修法是佛陀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1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梵网经戒本 
...
3  食肉戒     
4  食五辛戒  

无论怎样看, 大乘菩萨戒就是其实就是依嗜那教的戒本.
嗜那教有四众, 有戒律, 有经典, 我就奇怪这样与佛教相似的宗教为何没传到中国.
原来大乘就是嗜那教以佛陀的名誉"接尸还魂", 大兴嗜那教的灵魂论学说, 还汤不还药, 把灵魂用真如, 佛性来代替和提倡素食, 以素食为戒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1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觉悟之路 于 2-11-2011 01:11 AM 编辑
错了,不要乱讲,即身成佛不是靠双修法
这是你自己的谬论。双修法不是用来修成佛
双修法是佛 ...
芬姐第4 发表于 1-11-2011 11:28 PM

雙修法源自無上瑜伽,被認為是成佛的法門之一。
原始佛法中,不論在家人乃至出家人,佛陀都強調梵行(不淫)。
在家人是被鼓勵(定期守八戒),出家人是必須。

不如你說說看雙修法的典故?我想看看你對藏密有多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1 0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错了,不要乱讲,即身成佛不是靠双修法


这是你自己的谬论。双修法不是用来修成佛


双修法是佛陀传的
芬姐第4 发表于 1-11-2011 11:28 PM



    你简直是魔孙魔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1 0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11-2011 01:35 AM 编辑

回复 156# 三法印


   
梵网经戒本 
...
3  食肉戒     
4  食五辛戒


仁兄的说法不足在于不知在大乘的菩萨戒有六七本经典,梵网经只是其中一本,虽大致内容一至,但各细节都有不同, 这食肉戒和食五辛戒并不在其他的菩萨戒本中,所以是属于别戒

就如声闻教的声闻戒本,在各部派承传所用的板本都也是有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1-2011 0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芬姐第4 于 2-11-2011 01:41 AM 编辑
雙修法源自無上瑜伽,被認為是成佛的法門之一。
原始佛法中,不論在家人乃至出家人,佛陀都強調梵行。
在家人是被鼓勵(定期守八戒),出家人是被禁止。

不如你說說看雙修法的典故?我想看看你對藏密有多了解。
觉悟之路 发表于 2-11-2011 12:38 AM

修某些金刚法才能即身成佛,不是你们认为的修双修法成佛

密宗的双修法和 平凡人房内的双修是不同的

如果密宗是邪教,包括双修法是邪法,这版位早就把密宗分割出去,不须要某些人开口抗议

密宗很多法是不能公开的,不像南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那样,否则会遭遇灾难

之前曾有人多次公开攻击双修法,版主都封帖了事不多解释

我也对这些人摇头,我本来也不反驳,我师父警告我不可说,最后我还是多嘴说了

我若说双修法是对的话,会鼓励人们去修,有点不对;我又不可乱说 双修法是错的;我若不出声,攻击的人、误解的人越来越多

你们可以攻击利用双修法来骗色的心术不正的喇嘛,但不可攻击双修法

我家里有一本大藏经(唐密的经典),里面就是佛陀传的双修法

唐密几个祖师有修佛陀传的双修法,因为不符合汉人文化,所以唐密没有传双修法,没有传给后人,

那本藏经里叙述的双修过程在某个朝代某人以其他文字取代隐去了,所以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

双修法我不多说,戒律的缘故,你继续毁谤,如果认为佛像和空行母抱抱就是那些污秽的事 我也不多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1 0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简直是魔孙魔子
伯虎点蚊香 发表于 2-11-2011 01:19 AM


你这南传佛教的懂个屁

别以为身为佛教徒就很了解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1 0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南传佛教的懂个屁

别以为身为佛教徒就很了解佛教
芬姐第4 发表于 2-11-2011 01:43 AM



    哦,佛陀因何缘故教双修?讲来听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1 0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佛陀因何缘故教双修?讲来听下
伯虎点蚊香 发表于 2-11-2011 01:50 AM


你这么pandai你自己会懂的,问神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10-2025 04:59 AM , Processed in 0.09740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