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1-6-2005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g13 于 11-6-2005 03:23 PM 说 :
请问upper 的线for what.........????????????
没听说过号码上面有线,麻烦你说得具体一点。最好有例子啦...
双底线代表十六分音符,四分之一拍 |
|
|
|
|
|
|
|
发表于 12-6-2005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refer to口琴琴谱?????????如何吹, 四分之一拍 n休止半拍???????????????????????如何數拍子呢?i don't really understand how to吹半拍就比一拍快了一倍???????????? i'm so sorry......... |
|
|
|
|
|
|
|
发表于 12-6-2005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学者呢......其实不建议吹奏那些难难的歌。建议先吹一些简单的儿歌,以后你就会领悟到那些拍子的东西。相信我,一步一步来,不要太急进。这样是很难进步的。 |
|
|
|
|
|
|
|
发表于 12-6-2005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6-2005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6-2005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内容转载自台湾黄石口琴网)
口琴基本保養
口琴的基本結構


口琴既然是我們永遠的朋友﹐我們就不得不了解她的最怕─「五怕」
一、怕水:
舉凡與水的有關的她都會怕﹐還包括口水。水份容易讓琴格藏污或使蓋板、螺絲、座板生變﹐口水乾凅容易積垢;所以在吹奏完後﹐把水份輕輕拍出後﹐噴灑酒精於琴面上消毒﹐再以手帕將蓋板、琴口處擦拭乾淨﹐若能將琴口朝下等待乾燥將會更好﹐最後把口琴置於整理盒內﹐放於通風處收藏(因為也怕潮濕)。
二、怕熱:
避免以熱水來高溫消毒﹐或是接近高熱的熱源﹐因為塑膠部份會變形扭曲而永久損壞。
三、怕髒:
吹奏樂器首重衛生﹐除了要隨時保持乾淨外﹐也不要向他人借琴或是借琴給別人。另外﹐用餐完畢後也不要急著吹奏﹐盡量不要影響消化系統﹐若一定要吹﹐則必需先徹底漱口﹐以免殘渣菜屑吹入口琴內。
四、怕摔:
簧片容易受外力的劇烈震動而偏離簧孔﹐造成啞音(註1)或出現雜音﹐所以使用時務必謹慎小心。暴力吹奏也會使簧片受力不當而產生折痕(註2)﹐進而斷裂﹐因為簧片並不是那麼強壯。
五、怕不準:
口琴使用一段時間後﹐可能會因沉澱在簧片上的異物過重、而發生音不準的現象﹐初學者可用調音器來驗證。確定不準後就要進行調音﹐建議交由專業者或老師來處理比較妥當。
註1:
所謂"啞音"﹐就是簧片發不出聲音﹐通常是簧片嚴重移位卡住座板﹐有時異物進入也會卡住簧片。
註2:折痕是簧片受到強大外力彎曲的折彎線﹐肉眼不易辨視﹐而這也是準備斷簧的前兆。 |
|
|
|
|
|
|
|
发表于 18-6-2005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5-6-2005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7-2005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内容转载自台湾黄石口琴网)
斷音與裝飾
斷音奏法簡稱「斷奏」(staccato﹐簡寫stacc.)﹐與圓滑音正好相反﹐是一種
約縮短原音符一半﹐並切斷持續音的奏法﹐聽起來感覺短促且鮮明。口琴的
斷奏方法 ﹐一般可分成三種:
1.氣斷音:以肺部、喉部或是腹部的力量來控制氣息﹐讓聲音產生停頓、斷掉的感覺。
2.唇斷音:刻意去控制唇口是否離琴﹐讓氣息無法進入﹐達到斷音的效果。
3.舌斷音:琴不離口﹐以舌直接阻住琴口﹐讓氣息進不去﹐同樣具有斷音的效果。

這三種方法都可以奏出斷音﹐但效果不盡相同;建議初學者多方嚐試這三種方法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斷奏方法﹐加以練習熟悉之;也許有人會問﹐為何要學這麼多種方法來作斷奏呢?有用的﹐只要一個不就行了嗎?問題是﹐並不是每一首曲子的斷奏﹐使用時機都是相同的﹐有的斷奏極短﹐有的速度極快,只用一種方法是無法面面俱到的﹐多一些方法來運用﹐對初學者來講﹐是有益無害的! |
|
|
|
|
|
|
|
发表于 12-7-2005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7-2005 10: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8-2005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8-2005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内容转载自台湾黄石口琴网)
基本持法
1)正手式

以中間作為中心點﹐左右兩手之虎口處各抓緊琴的兩側﹐琴的運動方式可有以上幾種:
2)反手式

也是以中間作為中心點﹐但左手掌以反手的姿勢撐住距右琴緣約全琴三分之一處右手以正手式相同。口琴持法之好壞多少都會影響吹奏﹐例如和弦跳位之速度快慢等。正手式與反手式是最基本的持法﹐兩者都必需會﹐如此交換使用將會對演奏有所助益。
氣的運用─腹式呼吸法
吹奏和弦口琴比一般口琴更費氣﹐原因是他必需同時吹出好幾個音。這時氣的運用就佔了重要的地位﹐我們必需使用「腹式呼吸法」﹐才能吹出均勻長音或結實有力的音色;但何謂「腹式呼吸法」呢?基本上人類的呼吸是靠肺﹐而不是腹部﹐所謂的「腹式呼吸法」就是運用腹部橫隔膜的肌肉來壓迫肺部運動的一種方法。一般人都是用胸式呼吸來吹奏﹐所帶動人體上的組織太多﹐難免造成遲頓及不易控制﹐所以發音不易均勻;但「腹式呼吸法」所帶動人體組織比較少﹐大腦也容易控制自如﹐所以「腹式呼吸法」是一個很好的運氣法門。不過對於「腹式呼吸法」不易用文字描述﹐必需靠意會﹐基本上每個人都會﹐特別是大笑狂笑者﹐腹部明顯有起伏現象﹐所以才會有「笑疼肚子」的感覺。還有常見的狗狗﹐每當烈日酷曬下﹐牠不時張開口在那裡哈氣﹐那就是「腹式呼吸法」。因此當我們練習以這種運氣法門吹奏Chord時﹐要多鍛鍊腹部肌肉來控制氣的長短大小﹐只有多練習、多揣摩就可以融會貫通之。 |
|
|
|
|
|
|
|
发表于 28-9-2005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内容转载自台湾黄石口琴网)
基本含法與節奏練習

(含法絕對會影響音色﹐先會唸之後再吹)
練習一 WHO DIT - WHO DIT - DO DIT - DO DIT
練習二 WHO TA - WHO TA - TO TA - TO TA
練習三 WHO DIT DIT - DO DIT DIT - TO DIT DIT - WHO DA
練習四 WHO KA - WHO DA - WHO DIT - WHO DO

這是一首簡單的曲子﹐上列樂譜只有兩部﹐一部是旋律﹐另一部則為Chord。基本上他是屬於三拍子的節奏﹐我們可以全部都採用「WHO-DIT-DIT」的含法來演奏,不過就上面的含法「WHO-DIT-DIT、DO-DIT-DIT」就比較高明多了﹐因為聽起來較有立體變化。不過大家一定會覺得很奇怪,三拍子的第一拍明明譜上記的是空拍﹐Chord為何要吹出「WHO」呢?事實上﹐我們當然可以不吹第一拍﹐僅吹後兩拍﹐就成了「空拍-DIT-DIT」。不過就實奏方面來說﹐第一拍通常都是BASS根音的進行﹐我們會在第一拍以「WHO」的含法吹出﹐主要是為了要穩定節奏的進行及輔助根音的效果﹐如果換成爵士鼓來打的話﹐他會以落地大鼓來打﹐甚少只敲後兩拍﹐究其原因就是效果上好不好的問題﹐而非對錯的問題。在第十六小節Ending的地方是一個三拍的長音﹐上面還特別註有「震音」的記號. |
|
|
|
|
|
|
|
发表于 30-9-2005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6-10-2005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内容转载自台湾黄石口琴网)
含法與和弦跳位練習
要求重點:和弦在跳位時﹐盡量力求中間的空檔時間越短越好﹐如何讓他越短越好呢?除了以直線上下左右的方向來跳位外﹐習琴者應該確實掌握住各個和弦的距離感﹐以便一次就到定位﹐不需再左挪右挪。剛開始初學者會以目視的方法來找到和弦位置﹐不過慢慢的就要訓練自己可以不用看就能找到。

如果想把和弦跳位的速度增快﹐甚至到達聽不出有任何接縫﹐有時光靠手部的運動是不夠的﹐還得加上頭部的擺動。一般來說﹐「動頭」常常是老師們所不鼓勵的﹐但是在這裡﹐Chord口琴的長度實在比一般口琴要長出好幾倍﹐我們沒辦法用一般口琴的吹奏法來要求Chord。按照「相對速度」而言﹐如果和弦位置實在太遠﹐這時頭動與手動一起來﹐絕對會有助益的。 |
|
|
|
|
|
|
|
发表于 7-10-2005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y father had play then i start learnt my self .... actually once u pratice sure know 1....
that time i buy the harmonica just rm10 ... cheap 1... i think now old folk only know to play harmonica.... |
|
|
|
|
|
|
|
发表于 8-10-2005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rterlim 于 7-10-2005 07:36 PM 发表
my father had play then i start learnt my self .... actually once u pratice sure know 1....
that time i buy the harmonica just rm10 ... cheap 1... i think now old folk only know to play harmonica....
欢迎你进入口琴之门,现在很多学校里都有口琴队。口琴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在本地缺乏推广,即使有活动也只是张雅诰先生以及前辈们在办。还有人们对口琴的认知不深。况且口琴并不归纳在主流乐器内,难道你有看过ABRSM提供口琴考级吗?各中学应该创办口琴队,让更多人认识口琴。 |
|
|
|
|
|
|
|
发表于 11-10-2005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10-2005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