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ongkh 于 21-1-2010 04:14 PM 编辑
相信我,如果你来过亚兹德,你一定会被这里一种神秘的感觉纠缠着,不想离开。来到亚兹德后才发现原来它比其它地方更有吸引力,这里更真实,更古老,千年以来几乎不变。
2009年11月2日,我从伊斯法罕(Esfahan)搭了5小时的巴士来到亚兹德,入住颇负盛名的丝绸旅馆。放好了背包,开始了一段神秘的旅程。 亚茲德位于伊朗中部的沙漠地区,距离首都德黑兰680公里。亚茲德在七千年前开始就有人类的足迹出现,由于它位居古代商贸的路线上,所以成为丝绸之路的中途站。马可波罗在书中曾提及这座城市。到15世纪它仍是繁荣的驿站,可是随后因新贸易路线的出现而渐渐失去重要性。直到近几年因旅游业的开发而再度成为游人停留的驿站。 燃烧千年的圣火
来亚兹德的原因除了为了想让自己迷失在那传说中弯弯曲曲像迷宫般的古城外,就是要探索神秘的拜火教。
阿泰什卡代神庙(Ateshkadeh)是我探索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的第一个停留点。琐罗亚斯德教,也称为拜火教,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Zoroaster),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从阿契美尼德帝国(公元前550年至前330年)开始,拜火教在波斯帝国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可是当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0年征服波斯后,拜火教一度衰落。后来波斯帝国又兴盛起来,拜火教遂成为萨珊王朝(226年-650年)的国教,一直到阿拉伯人的到来。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提及的明教指的就是从波斯传入的拜火教。 拜火教的圣经叫《阿维斯塔》(Avesta),是讲述琐罗亚斯德的生平和教义。可是当亚历山大大帝攻占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皇宫时,一把火把皇宫烧毁,也把拜火教的圣经给焚毁了。原有21卷完整的圣经,如今只剩下一卷,叫人惋惜。
来到神庙前面,神庙是一座呈长方形黄褐色的建筑物。从神庙大门上就可看到拜火教的标志法拉瓦哈(Fravahar)。
法拉瓦哈是人类灵魂的守护神,也有人说这就是拜火教最高主神阿胡拉•玛兹达(Ahura-Mazda)。拜火教主张世界是由善神阿胡拉•马兹达和恶神阿格拉•曼尼(Angra- Mainyu)组成。手持光环的守护神有一对三层羽翼的翅膀,分别代表思想、言词和行动。拜火教相信人类的行为取决于这三种元素,并会引导人类通往善的世界。中间的光环则表示精神的永恒。羽翼下前后有两条尾巴;前面的尾巴叫Vohu Mano,代表好的思想;后面的则叫Ahem Mano,代表坏的思想,意思是要人类在好与坏之间选择其一。由此可见,拜火教是主张善恶二元论的宗教。
神庙内的空间并不大,陈设简单。墙壁以白色为主,代表纯结,因为阿胡拉是纯洁公义的代表。面对大门的地方就是被玻璃包围的圣火。
这个圣火据说从公元470年开始就一直燃烧到今天还没有熄灭过,是今天拜火教遗留下来最古老的圣火。透过玻璃窗看着熊熊燃烧的圣火,无不令人对这几近湮没的古老宗教肃然起敬。墙壁上也挂了琐罗亚斯德的画像,不少游客在画像前拍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