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6-4-2007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4-2007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4-2007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4-2007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4-2007 04: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4-2007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4-2007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4-2007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4-2007 10: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美~好美~你的卡乐福好美
简单又好吃,我喜欢 |
|
|
|
|
|
|
|
发表于 26-4-2007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4-2007 1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4-2007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4-2007 1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4-2007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7-4-2007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壽司,這個網址有很多有關釀造的內容,我覺得很不錯,先學基本知識再慢慢收集資料然後開始動手做!
http://www.phytokeeper.com.tw/page_11.htm
有關醬油資訊:
醬油一般都是以黃豆、小麥等為主要原料,並利用麴菌將原料分解,下缸後經酵母菌及乳酸菌發酵而成;有的也以黑豆為原料製造,被稱為黑豆醬油,又稱為蔭油。一般先將黑豆煮熟,加上酵母菌發酵,再經過壓榨、過濾和精煉等過程,才釀出又香又醇的醬油。古法釀製醬油,有一半製作條件須仰賴自然界配合,所以每一個製作過程都要控制得當,才能確保香醇的品質。在台灣,黑豆釀造的醬油十分有名,如西螺醬油,它用傳統古法釀造,滋味不同一般,有著濃而綿長的醬香,用西螺醬油煮出來的菜,雖然經過1-2小時的燒煮,竟然香味不失。
傳統的醬油釀造方法(古法釀造法)
醬油製作的第一階段:
首先將黑豆(或黃豆)浸泡12小時,糯米約3、4小時,兩者混合並加水蒸煮,時間約一小時;再加上麴菌(古法並不用麴,讓豆米自然長黴,如此較不穩定且時間較長),利用麴菌發酵,時間約需20小時,然後放置於略通風的室內,此時使「豆豉」產生香氣並開始發熱。接著用竹筷翻動豆豉,讓熱氣散出,並保持攝氏40至45度左右。豆豉經過一天散熱後,會麴化長出綠綠的絨毛,氣味淡香,再拿到廣場曬太陽二至三天;緊接著撒食鹽,食鹽的含量按出品率的17%來計算。並須分二次放;第一次放三分之一的鹽並曝曬,第二天再加三分之一,並略加攪拌均勻;第三天亦同,尤其食鹽的份量必須均勻,否則豆豉很容易酸化,加鹽的豆豉在陽光下繼續曝曬一星期後便完成第一階段的工作。
第二階段:
則是將曝曬好的豆豉倒入醬缸內,並鋪上一層紗布,以免蒼蠅、昆蟲等跑進去,同時每天按上午、下午翻攪醬缸內豆豉各一次。如果夏季陽光炙熱,豆豉醃曬一個月即可開缸取用,不過古法製造的醬油,每個醬缸均須三個月以上才能取出蒸製,因為那時豆豉已轉化成氨基酸,味道甜香。
第三階段:
開缸將豆豉滲出之汁,再加鹽水蒸煮,即成醬油,但必須用平籮濾去豆渣或者用千斤頂壓榨,將濾汁入大鍋煮開半小時以上,在清除豆渣,並將上層醬油盛放在大水缸裡,便是香醇甘美傳統蔭油,而裝瓶出售。
一般來說。腌晒好的豆豉開甕之後,上部位較乾,會酌量添加水、調味料等煮出,作成等級較普通的醬油。甕之中底部,豆子醱酵相當完全(幾不成形了),吸取出的原汁,即為「生抽壺底油」,若加焦糖熬煮,則為一般所謂「壺底醬油」。此方法歷時久、費人工、佔空間,價位自然較高,但風味的確較佳。
一般而言,醬油依製成方式可分為純釀造醬油、半化學醬油及化學醬油。純釀造醬油,便是以上述方法釀造的。半化學醬油,則是以胺基酸分解液為原料,添加麴菌後發酵而成,可縮短發酵時間,但風味不及釀造醬油;此類方式是目前日本、台灣、韓國及中國大陸等地區的主要生產醬油的方式,產品亦為市場上的主流。至於化學醬油,是以鹽酸分解蛋白質,並酌加醬色及甘味劑而成;製程僅約3-5天,所得之醬油風味較差,稍有刺鼻味及異臭味,因此較難為人們所接受。
一、傳統方法:
利用烏豆(或黃豆)經浸泡、炊煮、接種菌種,培養3~7天後,形成麴,再混和一定量之鹽並裝入甕中,讓它在自然環境下緩慢醱酵,傳統上大多半年以上(甚至一年以上亦有),但目前台灣較遵古法的產品(如西螺鎮的一些產品),則多採用3~4個月的醱酵期間。開甕之後,上部位較乾,會酌量添加水、調味料等煮出,作成等級較普通的醬油。甕之中底部,豆子醱酵相當完全(幾不成形了),吸取出的原汁,即為「生抽壺底油」,若加焦糖熬煮,則為一般所謂「壺底醬油」。此方法歷時久、費人工、佔空間,價位自然較高,但風味的確較佳。
二、化學方法:
前述傳統方法中,在甕中醱酵期間,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分解豆子的養分,但在化學工業發達之後,人們發展出可利用酸液將豆子的養分加以分解,再經鹼液調配酸鹼度,即可在1~2日內,完成醬油的製作。在1950年代之前,此方法已被研究出來,但大家對其接受度極低,主要是缺乏醬油應有的迷人風味。
三、改良式:
此方法介於傳統方法和純化學方法之間,各廠商採用的方式可能不盡相同,或許原料會採用搾過油的大豆(沙拉油工業的副產品),或許部份利用化學酸分解,再佐以酵母菌醱酵,以達省工時但仍有部分風味的製作。此類方式應是目前日本、台灣、韓國、中國等地區的主要生產醬油的方式,產品亦為市場上的主流。
[ 本帖最后由 tingyu_901 于 27-4-2007 12:24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4-2007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救人啊~大哥被卡到了 
醬油大哥要不要幫你叫救護車啊 
[ 本帖最后由 sushi6211 于 27-4-2007 12:13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7-4-2007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4-2007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大哥你還真的做了不少功課唷
那什么時候開始製作啊 |
|
|
|
|
|
|
|
发表于 27-4-2007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shi6211 于 27-4-2007 00:26 发表
哇~大哥你還真的做了不少功課唷
那什么時候開始製作啊
等偶另外二個"臭皮匠"準備有空了就開始咩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4-2007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ingyu_901 于 27-4-2007 12:29 AM 发表
等偶另外二個"臭皮匠"準備有空了就開始咩
那我就靜候你的好消息嘿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