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齊患癌‧只能醫一個‧“先救我兒” (雪蘭莪‧巴生5日訊)60歲母親患上初期胰臟癌的10年間一直相安無事,豈料,她24歲長子也被診斷患上遺傳性胰臟癌,癌細胞迅速擴散至腎上線、甲狀腺、胸部、肺部及骨頭等,連醫生也表示束手無策。禍不單行的是,母親在兒子患癌半年後,癌細胞突然惡化並擴散至盆骨,被宣佈病情已進入末期。 兩母子同時患癌,家人都對至少數十萬令吉手術費的天文數字感到彷徨,在面對“兩個只能救一個”的抉擇關口下,患癌母親在不想為難家人及讓兒子受苦的情況下,遂決定犧牲自己暫緩醫治,也要家人集中火力把僅剩的醫藥費先用來搶救兒子。 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劉玉娟與丈夫黃長燊(60歲,燒肉小販)育有兩名兒子,10年前,劉玉娟已被驗出患有胰臟癌,但因不是惡性腫瘤,因此她一直沒有動手術治療。 正當一家四口快快樂樂的過著平凡的生活時,沒想到劉玉娟的長子黃廣文去年因血糖低而突然在家昏倒,被送入院後證實,他遺傳了母親的胰臟癌,頓時教家人晴天霹靂。 可怕的是,廣文的癌細胞在這一年來火速擴散至他的全身,包括腎上線、甲狀腺、胸部、肺部及骨頭等,如今他連走路、講話及呼吸都感到困難,連醫生也表示沒希望,並要家人做好心理準備。 耗盡逾萬元儲蓄 儘管廣文的病情不樂觀,但劉玉娟與丈夫從不放過任何讓兒子求生的機會,這段日子以來,他們為了兒子,已耗盡了逾萬令吉的儲蓄,並也四處向人籌募醫藥費。 自從兒子患病後,劉玉娟便一直不離不棄的照顧兒子,相信奔波勞碌引發病情加重,她在半年前被驗出癌細胞惡化,且已擴散至盆骨,並進入了第四期。 然而,這項惡耗並未嚇壞劉玉娟,在堅持能走能動,且考慮醫藥費的不足下,她當下選擇暫時放棄醫治,以便全家人把心思和金錢花在先搶救兒子的病情上。 一個月前,劉玉娟強忍病痛,陪同兒子飛往中國廣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就醫,或許她過度擔心兒子的病情,最終因體力不支而於上週五暈倒,被緊急送入病房觀察。 廣州醫院甚至為黃家傳來了壞消息,指劉玉娟的癌症進一步惡化,癌細胞變得越來越大,醫生因此建議她需馬上動手術。 獨留在大馬工作賺醫藥費的黃長燊,想到一家人要籌一人的手術費已是天文數字,如今要同時籌得兩人至少數十萬令吉的手術費,令他頓時變得手足無措,為了妻兒能平安康復回國團聚,他遂於週二通過《光明日報》向各界求助,希望大眾慷慨解囊,讓他得以籌措到醫藥費替妻兒治病。 上機前許願盼走著出機場 “我坐著輪椅上飛機,希望走著出機場。”這是黃廣文在上機前許下的願望。 黃長燊說,兒子對自己的病情一直抱持樂觀的態度,兒子還對他說了這句話,令他感到十分欣慰。 他希望兒子能保持這股毅力,千萬不要半途而廢,他還滿心期盼一家人團圓的時刻到來。 對於妻子當初的犧牲,黃長燊坦承,他感到非常難受,但在“兩個只能救一個”的情況下,他明白妻子的感受,同時也尊重妻子的決定。“我現在別無所求,只希望他們(妻兒)能平安歸來。” 兒首次療程8萬元 黃廣文一年前病發以來,癌細胞擴散得非常快,許多醫生都表示希望渺茫,並要家人作好心理準備,但黃家不放棄,並替兒子轉換了多家醫院接受治療,但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 最後,家人獲知中國廣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有不少“奇蹟案例”,加上當地的醫藥費比較便宜,遂決定把他送到廣州,希望見證另一個奇蹟的發生。 6月8日,劉玉娟帶著21歲幼兒陪同廣文上機,由於廣文已不良於行和呼吸困難,母子三人在機上步步為營,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會出事。 抵達廣州後,專科醫生聲稱廣文的首次療程需時兩個月,但首次醫藥費估計約8萬令吉,包括進行冷凍手術。 據醫生指出,基於廣文的情況嚴重,因此需分成數次進行醫治,因此總醫藥費暫時還無法估計。 現在廣文已接受第一次的療程,母子三人預料將於8月8日回國,然後再等候進行次輪手術的通知。 可喜的是,廣文的病況似有轉好的情況,令家人燃起了一線希望。 母廣州暈倒須開刀 在兒子患癌以來,也患有末期胰臟癌的劉玉娟便置自己的病情不理,一直守護在兒子身旁,結果,黃家於上週五接獲從廣州醫院傳來的壞消息,指劉玉娟體力不支而暈倒入院,且她也因背部和腳部疼痛而無法行走。經醫生掃描後,發現劉玉娟的癌細胞越來越大,建議她需立即動手術。 黃長燊向《光明日報》坦言,家人當然希望妻兒都能平安歸來,但在醫藥費上,他真的無能為力。 他傷心的指出,單單是兒子的醫藥費,已是天文數字,如今家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妻子曾跟我說過,最重要的是先治好兒子的病,至於她的病,則等到兒子好了再說。” 他談到,現在家人只能儘量讓醫生知道他們的處境,希望可以在醫藥費上獲得“打折”。 黃長燊並沒跟隨妻兒到廣州,因為他仍需留在大馬工作,繼續打拼賺取丁點收入,避免收入中斷。 同學發動籌款表達關心 黃廣文患病前樂觀開朗,是朋友眼中的“開心果”,他一年前被證實患癌後,中學同學和朋友們都感到十分驚訝,當中一些同學更為他發起籌款運動,希望他儘早獲得治療。 迄今,同學為他籌獲逾4萬令吉。 廣文之前在巴生光華國中就讀,他患病前是在沙亞南一間汽車零件廠工作。 他的其中一名同學楊志勇指出,同學們發起籌款運動,是希望讓廣文明白,他們對他的關心,並希望廣文能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下,堅強抗病。 “我們是向身邊的朋友籌款,一人捐一點,雖然所籌到的估計只是總手術費的冰山一角,但至少能解燃眉之急。” 雖然同學與廣文分隔兩地,但他們仍會透過交友網站“面子書”與廣文保持聯繫。 廣文的另一名女同學的母親林秀玉是巴生歡喜俱樂部的理事,透過林秀玉的穿針引線,歡喜俱樂部也捐出1000令吉給廣文,同時決定在8月7日的週年晚宴上,為廣文籌募醫藥費。 巴生歡喜俱樂部主席洪良指出,許多理事很同情廣文母子的遭遇,因此多名理事自掏腰包,合共捐出700令吉。(光明日報)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107577?tid=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