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集会有准证登头条
政府媒体对群众集会厚此薄彼
在这片吹嘘安宁的土地上,示威是被允许的,抑或是被诅咒的?从上周两场主题各异的示威获得的待遇看来,只要你不挑战国家领导人权威、只要你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国家,而是别人的国家,示威是被允许的。首相阿都拉巴达威曾鞭挞示威“破坏国家经济”,可是,上周其女婿凯里号召的反赖斯(美国国务卿)示威却高高登上报章头条。阿都拉害怕示威将“破坏国家经济”,还是枕心人民的吼声动摇他的威权领导?
上周同在吉隆坡双峰塔下举行的两场示威,相距仅仅一天,命运却迥然而已。无论从新闻报道、现场气氛乃至警方的姿态看来,政府和媒体显然对两场主题迥异的集会厚此薄彼。星期四由反战联盟(Anti-war Coalition)和星期五分别由回教党和巫统青年团发动的反美示威获警方主动发出集会准证许可,场面平和犹如嘉年华会;可是,一天过后,抗议燃油涨价联盟(PROTES)在同样地点举行的反对汽油涨价集会,却遭镇暴队摆阵驱赶。
两个月前在同一地点发生“血腥星期天”事件后,阿都拉、新闻部长再努丁迈汀(Zainuddin Maidin)、副国内安全部长胡亚桥等高官达人大事鞭挞街头示威者、奉劝报章“只字不提”示威事件;可是,上周举行的反美示威却获警方礼待,甚至登上各大报章封面版,在高声鞭挞者脸上刮下清脆响亮的耳光。
两场示威在待遇上的落差,尽显马哈迪时代便已衍生的“国内国际双标准”文化,更令“示威破坏国家经济”之说不攻自破。政府对两项示威运动所持的双重标准无异乎告诉国民,示威破坏国家经济之说时有时无、可有可无,一切胥视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判断”:只要示威内容对国阵政权有利,示威便不会破坏国家经济;只要示威内容碰触到国家议题、散播不利国阵政权的讯息,示威便会破坏国家经济。
反油涨示威被报章打入地狱
相差不过一天,反美新闻和反对汽油涨价示威的新闻报道形成异常强烈的对比。上周六(7月29日)各大语文报章皆图文并茂、以显著版位报道巫青团凯里发动的“万人反美示威集会”,其中《马来西亚前锋报》头条刊登一张占据头版上半版的照片,“渲染”反美示威的气势;反美示威照片和新闻也同时登上《新海峡时报》、《每日新闻》、《星报》封面版,并占这四家英、巫文报章内页至少半版版位。另外,《星洲日报》、《南洋商报》和《中国报》都在国内新闻版位以至少半版报道这场示威集会。
报章无忌于报道“破坏国家经济”,以鲜亮的文字和图片向社会和全世界强烈地反映马来西亚人民反美的决心。可是,隔日所有报章却不约而同对周六的反对燃油涨价示威集会噤声,以致只字不提。同样是宣泄不满的示威集会,前一日被捧上天堂,后一日却被打入地狱,报章玄妙的新闻处理方式,可说是对当权者双重标准的最大嘲讽。
528“血腥星期天”反对燃油涨价示威集会是示威报道的一个分水岭。“血腥星期天”事件发生前,相信报章尚未接获明确的禁令,因此,事件发生后,示威报道尚零星地见于各大报章。根据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WAMI)在5月30日发表的媒体观察报告,马来文报对“528血腥事件”只字不提;英文报仅《新海峡时报》简略报道;中文报皆有简略报道,唯独《中国报》。所有报道都将焦点放在“逮捕20名非法集会者”,没有突出现场发生流血事件。
纵然报章新闻在重重言论枷锁中难以发放流血事件的消息,可是,消息却为网络媒体广泛报道,决堤而出。“血腥星期天”事件发生后,首相和部长皆在未提及“血腥星期天”的情况下,同声鞭挞发动示威者,并“劝诫”报章莫刊登示威消息。
6月11日,首相说:“以街头示威的方式向政府宣泄不满,并不会给人民带来好处,反之,将会破坏国家经济。”新闻部长再努丁迈汀同天对《马新社》说:“所有马来西亚电视台及平面媒体,不应该炒作任何团体组织的街头示威游行新闻。”
他进而指出,街头示威的新闻不应予以报道,甚至可以“只字不提”。“电视台及印刷媒体不应报道这些新闻来达到促销报章或煽风点火的目的,而忽略了马来西亚的形象建设的成果。”
评论一家电视台播放示威者抬棺游行的影像,他说:“人民将以为这是民主的必然动作,最后将演变成暴力。我们无需盲目抄袭西方媒体,因为我们亲眼看西方践踏民主,而且,殖民主义也已经告终。”另外,副国安部长胡亚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不管什么示威或和平请愿,这些都不合法。”
首相和部长接二连三“劝诫”,给了媒体一个明确提示:莫再刊登示威新闻。因此,示威新闻绝迹各大报章、电台、电视台,乃意料中事。可是,报章送给反美示威人士的厚礼,却又告示国民:不可报道示威新闻的禁令,只对特定示威集会有效。
一天平和
一天压迫重重
上周的两场示威集会,处处埋伏双重标准。两个月前首相高官还大力鞭挞示威动作,声言示威“将破坏国家经济”,可是两个月后警方却主动奉上集会准证,允许反战联盟、回教党和巫统青年团在国油双峰塔前进行和平集会。上周六举行的反对燃油涨价示威集会非但不获警方发放准证,且在集会进行约40分钟后,即出动镇暴部队摆阵驱人。
上周四、五进行的反美示威非但获警方主动发出准证。反战和平集会发起人之一的回教党中委末沙布接受《独立新闻在线》询问时说:“警方在示威前一天致电我们,告知警方批准此次示威,要我们去领取准证。这是回教党举办示威这么多次以来,首次获警方发放准证。”
联邦宪法第10(1)保障人民的言论和集会自由,人民发动集会理应不必另行申请集会准证。制约集会的条规已然违反宪法精神,警方发放集会准证的“莫须有准绳”,更是突显出马来西亚政府以双重标准看待集会自由。
反美示威和反燃油涨价示威虽只相距一天,势头完全迥异。一名采访周四反美集会外电记者对《独立新闻在线》描绘说,反美示威现场一片平和,警方和镇暴部队皆“相当合作”,现场感觉不到镇压的气息。另外,警方也没有封锁现场,现场可见许多群众停步围观拍照。
相较起来,周六反燃油涨价示威的情势可严峻多了。与会者抵步时,即可感觉到现场戒备异常深严,周边由轻快铁直达示威现场的楼梯口皆被警方封锁;停驻或打算趋前参与集会的群众和外国人皆被劝离示威现场。与会者皆在“血腥星期天”阴影的笼罩下中忐忑不安地完成请愿动作,从现场的气氛和情势看来,若集会者在镇暴部队“摆阵”过后继续进行集会,“血腥星期天”事件恐将重演。
从政府对两项示威一礼一暴的态度看来,示威不是问题,示威集会碰触的课题才是问题所在。经过巫青团和回教党发动的“十万人反美示威”所获的“礼待”过后,“示威破坏国家经济”的说法已然攻破。反美示威报道见报以来,已然萎靡的经济未见显著倒退,原先鞭挞示威“破坏国家经济”的首相阿都拉、再努丁和胡亚桥需得另寻理由填补凯里制造的“理论空洞”。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php?n=2231&fb_ref=.ThHa4YzYyz8.like&fb_source=profile_one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