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obert

楞严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0-2014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六十三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15日 × 星期三@农历九月廿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续8.0)


阿難,這樣的善男子,欲愛之心已然乾枯,六根不生對境,浮現於前的那些殘缺不純的東西,已然不再繼續生發。此時,心中虛空明淨,生出純粹精妙的智慧,慧性明朗圓融,透瑩照徹了十方世界。這時的智慧仍是枯慧,叫做乾慧地。


要想修習佛法,初初到達這乾慧地境界時,還沒有能夠與相繼不絕如流水的如來法相接應起來,那麼,就應當以這修習之心中不斷流出如來法水澆灌枯慧之地,從而便能圓妙開啟展衍,跟從真正妙圓本心,重新生發真妙,真妙信心便能常住不失,一切妄想滅盡無餘,從而能夠持道不偏,守持住真正純淨的彿法,這叫做信心住。
真妙信心明朗了然,一切便趨圓通,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等,便都不能阻礙妙心的流行,這樣乃至過去、未來無數的劫世中,不論是捨身、受身,
還是一切的積習煩惱都顯現在前,這樣的善男子,在此真妙心中都能夠憶念起一切過去未來之事而沒有遺忘,這叫做念心住。
心地妙圓純真,本真精神發化流行,無始久遠以來的積習煩惱,都圓通精明,以此精明心而能進趨真妙淨明,這叫做精進心。


心體精見微覺顯現於前,純然只是智慧,這叫做慧心住。執持智慧的妙明心,盈遍十方,湛然寂靜,如此寂靜妙明常凝不動,這叫做定心住。
寂定之中智光發明,如此明性深入廣遠,只有精進而無退縮,這叫做不退心。心能精進而安然不亂,保持著固守而不失落,同十方如來氣氛交接,這叫做護法心。


覺見妙明,保持不失,能夠以妙力迴向佛的慈光,向著佛而安住不動,就像兩面鏡子,光明相對相接,其中的妙影,重重疊疊互相涉入,這叫做迴向心。心光頻繁地迴向,擭得佛常凝不動的無上妙明清淨心,安住在無為之中,沒有遺失,這叫做戒心住。住在戒中,自自在在,能夠暢游於十方世界,能夠隨願而往,這叫做願心住。


阿難,這樣的善男子,用真正的方便法,發明出這十種心。心體精微發揮,雖然涉入了十種用途,但終究是一個圓通不二的心,這叫做發心住。心中生發出光明,如潔淨的琉璃,中間顯現出精純,用前面的種種妙心,鋪設成為種種心地境界,叫治地住。這些心域所涉及知覺認識,全部都能夠得到明白了然,能夠游歷十方沒有滯留掛礙,這叫修行住

行為與佛同一,接受佛的氣氛薰染,處在這種心地之中五蘊聚積能夠自己生發,一路長入如來種之中,這叫做生貴住。如來種子已種下,道胎已然結成,也就是承接上了無上覺慧,如此道胎結成,如來之相也就成立,這叫做方便具足住。容貌如同佛一樣,心也同佛一般,叫做正心住。身與心都成立為佛聖之相,並且日益增長,叫做不退住。十身靈聖之相,一時具足圓滿,叫做童真住。如此形相成立,也就成就了菩薩之身,叫做法王子住。如此菩薩之身生長壯大,就好比國王將各國事委任給太子那樣,該是給法王子授記灌頂,令其可以住持佛法了,這叫做灌頂住。

(待续8.1)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0-2014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六十四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16日 × 星期四@农历九月廿三@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续8.1)


阿難,這樣的善男子,成就了佛弟子以後,就具足了無量的如來妙德,從此十方世界都能隨順無礙,這叫做歡喜行。


佛弟子的善念能夠利益一切眾生,就叫做饒益行,自己覺悟也使他人覺悟,沒有違抗拒絕的事,這叫做無瞋恨行。能夠出入於一切眾生之中,窮盡未來的一切,令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無有分別,十方世界通達周遍,這叫做無盡行。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圓通,無有區別,就叫做離癡亂行。能夠在同一之中顯現種種異樣,每一個異相一一看起來又是同一物,這叫做善現行。這樣乃至於十方虛空之中的所有微塵,每一塵中顯現十方世界,這顯現的塵和顯現的界不相互掛留阻礙,就叫做無著行。種種顯現於前的,全部都是無上智慧的照見世界,這叫做尊重行。這種圓融境界能夠成為十方諸佛的軌則,這叫做善法行。如此種種境界,一一皆是清淨無漏,皆是真純唯一,不生不滅,真性本然,這叫做真實行。


阿難,這樣的善男子,圓滿具足了神通,成為佛之後,純潔精真,遠離各種滯留患難,就應當救度眾生,滅除各種應當救度之相,迴向無為心,迴向涅槃路,這叫做救護一切眾生離家生相迴向。讓該損壞的損壞,遠離一切應當遠離的,這叫做不壞迴向。本心妙覺湛然,妙覺同齊佛覺,叫做等一切佛迴向。心精本真發明,心地就是佛地,叫做至一切處迴向。一切世界本來即是如來,相互涉入,不生任何掛礙,叫做無盡功德藏迴向。與佛同住聖地,地中各各生出清淨本因,依此因地發揚揮灑,從而趨向涅槃道,這叫做隨順平等善根迴向。真妙根性既已成立,十方世界的眾生,皆成就我本性,根性圓滿成就,從而不遺失眾生成沸的機會,這叫做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依憑一切法,離棄一切相,但是依憑與離棄,都不足以執著,這叫做真如相迴向。獲得如此本真心性,十方世界必無阻礙,這叫做無縛解脫迴向。如此心性功德圓滿成就,一切法界盡皆滅除,這叫做法界無量迴向。


阿難,這些善男子,全部成就清淨四十一心之後,須再成就四種妙圓加行。這就是用佛的妙覺,發用為自己的心,此心將出而未出之時,就如鑽木取火,其火將起未起之時,就叫做暖地。另外以自己的心,完成佛的實踐,此時情景似是非是,如同登高山,身體沉入虛空之中,腳下卻仍有微細障礙,就叫做頂地。本心即佛心恰當而又得體好此安忍著什麼事情去洽融待人,既不懷藏不出,又不現示顯發,這叫做忍地沒有一切事物的數與量的差別,沒有迷惑覺見與道的差別,這叫做世第一地


阿難,像這樣的善男子,處於大菩提之中,完善地獲得通達之心,覺悟通達如來,究盡了佛的境界,這叫做歡喜地。一切相異的圓入相同之中,一切相同的也全都除滅盡淨,這叫做離垢地。清淨之至極而生出澄明,這叫發光地。澄明之至極而令覺見圓滿,這叫做焰慧地。一切相同的與相異的都不能生出,這叫做難勝地。無為真如性淨明露,這叫做現前地。周遍一切真如境地,這叫做遠行地。唯一無上真如心,就叫做不動地。真如之心發用無礙,這叫做善慧地。


阿難,這些眾菩薩們,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將此地叫做修習位。如來慈悲如妙雲一般,蔭護著涅槃海,叫做法雲地。如來聖法逆轉了無明流轉,這些菩薩則法而行,覺慧之中進入聖道,叫做等覺菩薩


阿難,從乾慧心到等覺,這個覺慧就獲致金剛心。從最初的乾慧地,不斷重複種種十地、十心境界,才能真正究盡妙明覺慧,成就無上覺道。這種種的境地,都是以金剛心所觀見到的如幻如影的十種境地來作比喻的。在奢摩他中修行,用這種種如來的觀見,引導著清淨修証,從而能夠漸次地深入。


阿難,這些都是因為三種增進,才能完善地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這樣的觀見,叫做正觀,若是作別的觀見,就叫做邪觀


(待续8.2)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8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16-10-2014 12:4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0-2014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六十五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17日 × 星期五@农历九月廿四@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续8.2)


這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眾中從座上起身,對佛行了大禮然後對佛說:
用什麼樣的名來稱呼這部經?
我和眾生們該如何去奉持它?


如來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這部經名叫大佛頂悉怛多般怛羅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也叫做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叫做如來密因修証了義。又可名叫大方廣妙蓮花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又可名叫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你們應當好好奉持。


如來說完這些話,當時阿難以及諸大眾得了如來開示密印般怛羅義,並且聽聞了這部經的根本義及其名目,頓時悟入禪那,修持進入聖位,以及無上增進的妙理,心中的思慮全然拔出,斷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細煩惱。立即從座上起身,對佛深行大禮,合掌恭敬地對佛說:大威大德的世尊,慈悲的聲音沒有遮攔,善於解開眾生大大小小的困惑,使我們今天身心得大快樂,得大利益。世尊,如果這妙明真淨妙心本就是周遍圓融的,這樣乃至於大地、草木,一切大大小小的動物,以及一切有靈性事物,原本就具有如來真性,本來即是成佛的真體。佛體是真實的,為何又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這六道呢?世尊,這六道是自己本來就有呢?還是眾生妄惑積習而生出來的?世尊,比如說,寶蓮香比丘尼,在持菩薩戒時,私下暗自有淫欲行為,還妄說行淫不是殺生,不是偷盜,不會有業報的。她這話才說完,就先從她的陰部生出大猛火,然後那猛火一節一節地將她燒毀,最後她墮入了無間地獄。又有琉璃大王和善星比丘這兩個人,琉璃大王是做了誅殺瞿曇族姓的事,善星比丘則是妄說一切法空。結果他們陷入了阿鼻地獄。這些地獄是本來就有的?還是自然而然依自己造的業報而各自具有的?唯願佛垂大慈悲,發明開啟眾生的昏昧,讓一切持戒的眾生們聽聞根本要義,歡喜頂戴領受,保持謹慎,純潔而不犯戒。


佛對阿難說道:痛快!
這問題問得真痛快,能使眾生不入邪見。你現在仔細聽,我來為你解說

阿難一切眾生本來確實是真正清淨的,因為他們有了妄見,有由於妄見而帶來的積習,因此有內分和外分這種分別心。阿難,所謂內分就是眾生自己內部的分別心,由於各種愛欲薰染,而生發出妄亂的情,這些情積集而不能休止,就能夠生出愛水。因此當眾生心中憶念起美味可口的東西,口中就分泌出口水,心中憶念起以前的親人、朋友時,或是恨或是愛,眼中便充溢著淚水。心中貪求財寶,心中便生出貪愛的分泌物,這時全身都發出一種光亮,心中執著在男歡女愛上,男人女人的生殖器自然便流出液體。阿難,這種種的愛,雖然是有所差別的,但流轉輪迴於六道之中的根結是相同的。潤濕的東西不能上升自然就往下墜,這叫做內分。阿難,外分就是眾生外部的分別心,由於各種渴望,生發出種種虛妄的想,種種亂想積集而不能休止,就會產生好勝之氣。因此眾生心中持守禁忌戒律的,全身都清爽輕鬆。心中持誦咒印的,顧盼之間顯出雄毅之氣。心中想著生活在天上,各種夢想便紛紛飛揚。心中存念佛國,那些神聖的境象就暗中浮現於心。從事善知識的,對自己的肉身性命便看得較輕。阿難,這種種的想雖然有差別,但飄渺輕舉的飛升之狀是相同的。飛升運動而不沈墜淪落,自然就是超越,這叫做外分。


(待续8.3)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8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17-10-2014 01:29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14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六十六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18日 × 星期六@农历九月廿五@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续8.3)


阿難世間一切生和死是相續不斷的,生跟從積習而來,死跟從變化流去,到生命終結的時候,在還沒有完全捨去對暖的觸受時,一生積習的善和惡全部頓時顯現。死逆生順,這一種積習相互交涉,純粹的思想就飛升了,而且必是生往天上,如果飛馳的心中兼有福慧,並伴著清淨的願望,自然的心便會洞開,現出十方世界的佛和一切淨土,隨其願望而往生其間。情少想多的,飛升不遠,即成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等等,遨遊於四天,所去之處沒有障礙。在這之中如果有善願善心護持佛法,或護持禁戒跟隨持戒人,或跟隨持咒人護持神咒的,或是護持禪定,保護法忍的,這些人就能親自住在如來的座下。情和想一樣多的,不飛升也不墜落,就生於人間,其想見明了聰慧,其情懷幽永篤長。情多而想少的,流轉墜入橫生的畜生類。其重者成為有毛的群類,輕者成為有羽族類。七分情三分想的,向下沉入水輪,或生於火中,承受熱氣和猛火,或身為餓鬼,常常被焚燒,但卻又不能飲水,這樣不吃不飲地經歷千百劫時。九分情一分想的,下沉到風洞中的火輪裡不能逃遁,身陷風與火相交之地。輕的生在有間地獄,重的生在無間地獄。那純粹的情即沉入阿鼻地獄。如果沉沒的心中有毀謗大乘,破壞佛禁戒,狂妄說法,妄貪信士的布施,濫去接受別人的恭敬供奉這五種逆行者,更是隨著所造的惡業生往十方阿鼻地獄。雖然這些都是自己招來的業報,但這眾多的不同之中,都本有其根源產生的地方。阿難,這種種都是那些眾生自己業報所感應,造成下十習因,所受到的六交報應。


什麼叫十因呢?阿難,一是淫習交接,因而有了相互磨擦,研磨不停止,因此就有大猛人光從中發動。就像人雙手互相摩擦,產生了暖熱的現象一樣,兩相摩擦而起猛火,所以就有鐵床銅柱這等事情。因此,十方世界的一切如來,把行淫這一類的事,統稱為欲火。菩薩見到淫欲,如見火炕一樣趕快迴避。二是貪習交計,因而有了相互吸取,吸取不止,這樣因此有了積集的寒氣堅冰於其中凍冽。如同入用口吸縮風氣,就有冷的感觸一樣,兩相抵觸而生起寒氣,所以就有吒吒、波波、羅羅、青赤白蓮寒冰等事情。所以,十方世界的一切如來,把多求這一類的事,統稱為貪水。菩薩見到貪欲,如見到瘴毒的海洋一樣趕快避開。三是慢習交陵,生發出相互對恃,如此奔馳而流動不停止,這樣就有了騰逸奔波,積波為水。如同人的口舌自相咂味,因而生發出口水一樣。如此兩相鼓動而生出波湧,因此就有血河、灰河、熱河、毒河、融銅灌吞諸種惡殺之事所以,十方的一切如來,把我慢這類事,叫做飲癡水,菩薩見到我慢,如見到大水一樣趕快避開。四是瞋習交衝,因而有相互抵觸,抵觸抗爭不停息,心熱發生,鑄氣為金,這樣就有刀山鐵橛、劍樹刃輪、斧銊愴鋸。如同人含冤屈,殺氣就會飛動一樣。如此兩相攻擊而生出殺截,所以就有了宮割、斬斫、剉剌、槌擊種種殘忍的事情。因此十方的一切如來,把瞋恚這一類事情,叫做利刀劍。菩薩見到瞋憤,避之如同避誅殺一樣。五是詐習交誘,生發於相互間的調和誘引,這調引綿綿不休止,這樣就有了繩木絞校,如同水浸潤田土,草木就會生長一樣,如此兩相延蕩而生糾纏,所以有樞、枷、鎖、鞭、杖、槌、棒種種酷刑之事。因此,十方一切如來,把奸偽這類事通稱為讒賊。菩薩見到奸詐,如避豺狼一樣。六是誑習交欺,生發於相互欺罔,誣罔不停止,動蕩的心便造出奸詐,這樣就有了塵土、屎尿等等污穢不淨。如同塵土隨風,各無所見。如此兩相交加而墮落,所以就有沉沒淹溺、騰擲、飛墜、漂淪種種的酷刑之事。因此,十方一切如來,把欺誑這類事統稱之為劫殺,菩薩遇見誑妄之事,如踏到蟲蛇一樣趕快避開。七是怨習交嫌,生發於相互的怨恨,這樣就有飛石投礪、匣貯車檻、甕盛囊補。如同陰毒的人心中懷藏野蠻的惡毒,如此兩相吞吐而生出拋投,所以就有投擲擒捉擊射拋撮等酷刑之事。因此十方的如來,把怨家這類事叫做違害鬼,菩薩遇見怨毒之事,如見毒酒一樣趕快棄之。八是見習交明,如薩迦耶,見戒禁取,邪悟種種業報,生發出違背抗拒,產生種種違背相反之事,這樣就有了王派來主吏,澄清辨析生死簿籍,如同行路人,往來相見一樣。如此兩相交見生出審判,所以就有勘問、權詐、考訊、推鞫、察訪、披究、照明、司管善惡的童子,手拿生死文簿,辯析澄清推判這些凶險之事。因而十方一切如來,把惡見這類事通稱之為見坑。菩薩見到這些虛妄偏執,如同陷入毒坑中般趕快離開。九是枉習交加,生發於誣謗,這樣就有山石的碾磑耕磨,好比讒賊之人,威逼枉害良善之人。如此兩相碾磨而生出枉害,所以就有押、捺、槌、按、蹙、漉、衡、度等種種慘事。因此十方世界的一切如來,把怨謗這一類事統稱之為讒虎。菩薩見到誣枉,如同遭遇到霹靂一樣趕快躲避。十是訟習交誼,生發出掩藏遮蓋,這樣就有了鑒察照燭,如同在中午的陽光下,沒有影子可藏。如此兩相爭奪而生出訟訴,所以就有業鏡裡的火珠,披露出宿世積業的種種惡誼,由此而對驗各種事情。因此十方世界中的一切如來,把覆藏這一類事統稱之為蔭賊。菩薩觀見如此藏覆,猶如頂戴著高山行走在大海中一樣,避之猶恐不及。
(待续8.4)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0-2014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六十七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19日 × 星期日@农历九月廿六@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续8.4)


什麼叫做六報呢?阿難,一切眾生,由六識而造作起惡業,所招來的惡的果報,都是從六根中生出來的。而為什麼一切惡報都是從六根裡生出來的呢?一是見報招引的惡果,這見業的交報,則是在生命臨終的時候,先是看到猛火升起,燒遍十方世界,死者的幽靈,在火中化為煙子飛墜而進入無間地獄。見報有二種相狀,一是明見,在這明見中能夠清楚地看到種種的惡物,從而生出無量的畏怖。一是暗見,寂然而不能夠視見一切,從而生出無量的恐懼。像是見到的大火,猛火燃燒著即成為鑊湯洋銅。猛火燒在息上,成為黑煙紫焰。燒在味上,成為燒焦的鐵丸、鐵水。燒在觸上,成為熱灰爐炭。燒在心上,能生出星火迸灑,煽烈鼓動空界。二是聞報招引的惡果,這個由聽聞所造作的惡業交報,則是在臨終時先見到波濤淹沒了天地,死者的幽靈,在大水注中升降沉浮而流入無間地獄。如此聞有二種相狀:一是開聽,聽到了種種的吵鬧,令精神昏亂。二是閉聽,寂靜中一無所聽,令幽魂沉沒。像這樣聽聞波濤水注,這波濤水注沖擊在聽聞上,則成為斥責,成為詰問。沖擊在見上,則成為雷,成為吼,成為惡毒的氣息。水注沖擊在息上,則成為雨、霧,以及各種毒蟲爬滿身體。水注沖擊在味上,則成為膿,成為血,和種種的雜穢腥臭。水注沖擊在觸覺上,則成為畜生,成為鬼怪,成為糞屎。水注沖擊在意識上,則成為雷電,成為冰雹,摧破擊碎心魄。三是嗅報所招引的惡果,這個由嗅聞所造作的惡業交報,則是在臨終之時,先見到毒氣彌漫在遠近之處。死者的幽靈在這充滿毒氣的地上踴出而進入無間地獄。嗅報有二種相狀:一是通聞,被各種的惡氣薰蒸而使心靈煩亂。二是塞聞,嗅不到任何氣息,氣被憋塞不通,悶絕於地。這種嗅聞積氣沖擊著氣息,則能成為質,成為履。沖擊著見,則成為火,成為炬。沖擊著聽,則成為淹沒,成為沉溺,成為大水,成為沸湯。沖擊著味,則能成為餒,成為爽。沖擊著觸,則能成為綻,成為炫,成為大肉山。有百千眼怪物無厭地咬食著這肉山。沖擊著思,則成為灰,成為瘴,成為飛沙、礪石,擊碎身體。四是味報招引的惡果。這個由嚐味所造作的惡業交報,則是臨終之人,先看到鐵網籠罩的一切世界在猛火烈焰之中,死者的幽靈,其身子掛在鐵網上倒懸著頭進入無間地獄。味報有二種相狀:一是吸氣,吸進的氣凍結成寒冰,凍裂身上的骨肉。二是吐氣,吐出的氣飛揚為猛火,燒炫骨髓,這個嚐味,嚐味時則能成為承,成為忍。嚐到見時,則能成為燃燒著的金石,嚐到聽時,則能成為鋒利兵刃。嚐到氣息時,則能成為大鐵籠,彌漫覆蓋在國土上面。嚐到觸時,則能成為弓,戊為箭,成為弩,成為射擊。嚐到思時,則能成為飛揚的熱鐵從空中如雨一般落下。五是由觸報所招引的惡果。這觸所造作的惡業交報,則是臨終之時,先看見大山從四方合攏過來,沒有逃路。死者的幽靈見到大鐵城,那些火蛇、火狗、虎狼、獅子、牛頭、馬面、妖魔鬼怪手執槍矛,驅趕著幽靈衝進城門。在無間地獄中,觸報顯現出二種相狀:一是合觸,合攏過來的山驅逼身體,使骨肉成為潰爛的血水。二是離觸,刀劍觸擊身體,五臟六腑被分割屠裂。這合觸,歷經觸塵,則能成為道,成為觀,成為聽,成為案。歷經見塵,則能成為燒,成為煮。歷經聽塵,則能戊為聽,成為撞,成為擊,成為倳,成為射。歷經息塵,則能成為括,成為袋,成為考,成為縛。歷經嘗塵,則能成為耕,成為鉗,成為斬,成為截。歷經思塵,則能成為墜,成為飛,成為煎,成為炙。六是思報招引的惡果,這個思所造作的惡業交報,則是在臨終之時,先見到惡風吹壞了的國土。死者的幽靈被吹上空中,隨風乘旋,然後墮入無間地獄。思報顯現為二種相狀:一是不覺,迷糊之極就窮荒不已,奔突走動不會停止。二是不迷,覺知到的只是苦,無盡的煎燒,深痛難以忍耐。這樣的邪思,結上思塵,則能成為方,成為所。結上見塵,則能成為鑒,成為証。結上聽塵,則能成為大合石,成為冰,成為霜,成為土,成為霧。結上息塵,則能成為大火車,成為大火船,成為大火檻。結上嘗塵,則能成為大叫喚,成為悔,成為泣。結上觸塵,則能成為大,成為小,成為一日之中有萬生萬死,成為仆,成為仰。


(待续8.5)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0-2014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六十八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20日 × 星期一@农历九月廿七@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续8.5)


阿難,這就叫做地獄的十因六果。這都是眾生迷癡妄惑所造作的。如果這些眾生種種惡業一同造作,那就會墮入阿鼻地獄,遭受無量的苦,經歷無量苦劫。如果六根各自造業,以及他所造作惡業所兼涉的根和境,這人則墮入八無間地獄。


如果身、口、意這三種業,造作起殺、盜、淫,這人則墮入十八層地獄。如果不是三業兼備,其中或只是殺、盜,則這人墮入三十六地獄。如果只是六根中的一根,並且只是犯惡在一業之上,那麼這人則入一百零八地獄。雖然這些眾生是種種分別的造作,但是他們在世界之中,所受惡報全然相同,都是在一樣的因地之中,妄惑亂想的發生,並不是本來就具有的,都是以上十因所生的惡果。


還有,阿難,眾生如果破壞律儀,違犯菩薩戒,毀壞佛涅槃,那麼這些種種雜業經過歷劫燃燒不息,迨到其惡業盈滿之時,就會聚形成為鬼魅。不同的惡業本因,均會致使聚形為不同的鬼魅。那些因為貪物而造下罪業的眾生,在惡業盈滿之後,便會遇物而成形為怪鬼。眾生中如果是因貪色欲而造下罪業的,那麼這種人罪業盈滿之後,就會遇到風而成其形,這叫做魃鬼。如果是因貪妄惑而造下罪業的,那麼當這人的罪業盈滿之後,就會遇到畜生而成其形,就叫做魅鬼。如是眾生是因貪怨恨而造作罪業的,那麼這種人的惡業盈滿之後,就會遇到蟲而成其形,這叫做蠱毒鬼。如果是因貪戀憶想而造下罪業的,那麼這人罪業盈滿之後,就會遇到衰敗的東西而成其形,叫做厲鬼。如果眾生是因貪傲而造下罪業的,那麼這種人罪業盈滿之後,會遇到氣息而成其形,這叫做餓鬼。如果是因貪罔而造罪的,那麼這種人罪業盈滿之後,就會遇到幽暗而成其形,這叫做厭鬼。如果因貪明而造作罪業的,那麼這種人罪業盈滿之後,就會遇見精靈而成其形,這叫做魍魎。如果因貪戀成功而造罪業的,那麼這種人罪業盈滿之後,就會遇到明而成其形,這叫做役使鬼。如果因貪戀結黨朋而造罪業的,那這種人罪業盈滿之後,就會遇人而成其形,這叫傳送鬼。


阿難,這些人都是因為繫於情惑而墮入地獄的,被業火燒乾後,升出地獄而成為鬼魅。這些都是自己的妄惑亂想的惡業造作所招引的惡果。如果覺悟到菩提,那麼則是妙圓明淨心體,根本不會有這一切的


還有,阿難,當鬼魅惡業已經報盡,那麼,情惑與想妄都將成為空無,這時就會在世間與最初負下這些惡業的人,以怨對怨,以惡轉惡,其身將轉為種種畜生,以酬報過去所遺下的惡業宿債。這其中,遇物而成怪鬼的,當其物形消滅,惡報現盡,就會投生於世間,但多半成為梟鳥之類的動物。聚風而成為魃鬼的,當其風滅,惡報現盡,投生於世間,就多半會成為精靈之類的生物。遇畜而成為魅鬼的,當其畜死滅,惡報現盡,投生於世間,多半成為狐狸之類的生物。遇蟲而成為鬼的,當其蠱毒消滅,惡報盡現之後,投生於世間,就多半成為毒蟲之類的生物。遇衰壞而成為厲鬼的,當其衰壞窮盡,惡報盡現之後,轉生在世間,會多半成為蛔蟲之類的生物。遇瘴氣而成為餓鬼的,當其瘴氣消毀,惡報盡現之後,投生世間,就會多半成為虎豹豺狼等之類的生物。遇幽暗而成為厭鬼的,當其幽怪消滅,惡報盡現之後,轉生於世間,就會多半成為山顥、禍鳥一類的生物。遇精怪而成魍魎鬼的,當其精靈逝盡,惡報盡現之後,投生於世間,就會多年成為應時節而去留的候鳥一類。遇明而成為役使鬼的,當其明靈滅去,惡報盡現之後,轉生於世間,就多丰成為祥麟嘉鳳之類禽獸。附人形而成為傳送鬼的,當其人形死滅,惡報盡現之後,投生於世間時,就會多半成為貓狗等循良家畜之類。阿難,這些都是由其業報之火焚燒乾枯,從而酬還其從前的業債,傍落為畜生的,這些也都是從自己的虛妄造業所招引而得的業果。如果覺悟菩提,那麼,這些虛妄惡緣,根本上就不會有的。正如你所說的寶蓮香以及琉璃王、善星比丘等人的例子,這樣的惡業確實是從自己生發顯明出的,並非是從天而降的,也不是從地上冒出的,更不是人為施予,而是從自己的虛妄惡業所招致而來的,因此還得自己來承受這些業果。這一切在菩提本心之中,都是由於浮虛妄凝結而成的。


(待续8.6)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10-2014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六十九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21日 × 星期二@农历九月廿八@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续8.6)


另外,阿難,當轉生為畜生道中,從而酬還其從前的業債之時,如果這些被酬還的人過分多取所酬還的財物和形命,那麼,這等眾生就會還復為人身,反徵其應酬之外,剩餘部分,一一索還
rdn_4ea0d0432751b.jpg

如果返還業債者有業力,並且也有福德,那麼,這等眾生就會在人道中之中住留為人形,從而以此來酬還業力。如果返還業債者沒有福分與德力,就會淪還為畜生之類,以此來償報他所造作的惡業。

阿難,你應當知道,如果用錢和物來替代業債,或者勞役其業力,償債就到此為止,自然停息下來,償債就到了頭,如果是居於眾生之中並且殺害自己的同類,或者食用自己同類的肉,這樣就會在微塵那樣多的劫時裡,輪轉在六道之中,並且相食相殺,沒有休止的時候。除非在正定離塵寂靜止定的奢摩地中,或者有大慈悲的佛出世救度,否則這生死輪轉是不可能停息的。你今天應當知道,那些梟鳥之類的東西,其酬報業債足夠之後便會恢復其形,投生於人道中,參合在愚頑的那一類人之中。那些精怪之類的生物,業報酬還足夠之後恢復其形,投生在人道中,便是參合在怪異的那一類人之中。那些狐狸之類的生物,業債酬還足夠而復原其形,生往人道中,參合在庸碌之輩那一類人之中。那些毒蟲之類的生物,業債酬還足夠而復原其形,投生於人道中,亦是參合在凶狠殘暴的那一類人之中。那些蛔蟲之類的生物,業債酬報足夠而復原其形,生往人道中,則是參合在卑微那一類人之中。那些食倫之類的生物,業債酬報足夠而復原其形,生往人道中,則將參合混同在柔弱的那一類人之中。那些山顥之類的生物,業債酬還足夠而復原成形,便生往人道中,參合混跡在勞苦的那一類人之中。那些候鳥類的生物,業債酬報足夠而復原成形,生往人道中,往往參合混同在文思之輩那一類人之中,那些現瑞象兆吉祥之類的生物,業債酬報足夠而復原成形,生往人道中,往往參合在聰明的那一類人之中。那些循良馴順貓狗家畜之類,業債酬報足夠而復原成形,生往人道中,參合在通達的那一類人之中。
133027je8gf6gglc6rygxc.jpg


阿難,這些都是由於從前的業債酬還完畢復原成形而投生在人道中的,他們都是從無始以來,便作業顛倒的,他們相互滋生相互殘殺,如果沒遇到如來,沒聽聞正法,那麼,他們將在塵世的勞苦之中無盡的流轉沉淪。這些眾生才真叫可憐憫者


(待续8.7)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0-2014 03: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七十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22日 × 星期三@农历九月廿九@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续8.7)


阿難,又有眾生身在人道之中,但不依據正等正覺修持三摩地,而是別修妄念,心中欲想在六道中繫牢自己的形體,從而遊隱在山林以及人跡不到的地方,這樣的眾生中有十種仙

阿難,在那些眾生之中,有為健身而服食不得休息的,他的飲食之道圓滿之後,成為地行仙。有為延命而尋藥養生不止,當他的藥道圓滿之後,成為飛行仙。有為長生而食藥服丹不休止的,當他的丹道圓滿之時,成為遊行仙。有為強生而鍛煉筋骨卻不休止的,當其氣精圓滿成功之時,成為空行仙。有為健生而吞津咽液而不休止的,當其丹液之功圓滿成功之後,成為天行仙。有為保命而握固禁色而不休止的,當其吐納功夫圓滿成功之後,成為通行仙。有為衛生而持戒誦咒而不休止的,當其法術之道圓滿成功時,成為道行仙。有為永生而觀想意念不休止的,當其憶想之道功成圓滿的時候,成為照行仙。有為超生修房中術而不休止的,當其男女感應之道圓滿成功之時,成為精行仙。有為化生而堅定其志,固執在思悟變化之道沒有休止的,當其覺悟圓滿成就時,成為絕行仙阿難,這些眾生之流,都只是在人道之中修煉他的心志,但不修持正覺正定智慧,而是別開妄道去獲取生命的道理,欲求其命有千歲萬歲之壽,於是他們在深山中或海島上,以及人跡罕見的地方隱遁修道,這也是輪迴妄想的流轉沉淪。如此並不修持正覺三昧,業債報盡仍要復來,從而只能散入這種種的惡趣之中


阿難,如此世間的人,他們不追求常生不老,未能捨棄妻妾的恩愛,但是在男女行房這種事中,其心思不放逸流亂,而是保持著澄瑩生明的狀態,那麼,在其命終的時候,其將能夠得以與日、月為鄰。像這一類的眾生,叫做四天王天。那些雖有妻房,但淫愛不多,淡泊恩愛的,在清淨居住之時,淨心不純,時有念起,禪思不得全味,其命終之後,便能超過日、月的光明,而居住在人間天頂之上。像這一類的眾生,叫做忉利天人。那些逢到淫欲之愛時並不迴避,但只是暫交而已,過後不再思憶淫欲的,在人世間生活中,少動多靜。其命終之後,便能在虛空之中,朗然安住。雖然日、月的光明向上照不到他們,但這些人自己能生光明,這一類則叫做焰摩天人。那些在任何時候都安安靜靜,順應感受行事並不著意乖戾的,其命終之後,上升成為精明微妙之物,從而不必同下界各種人天境地有任何的相接。既使諸有情世間和器物世間都毀壞了,那火災、水災、風災都不會波及到他。這一類叫做率兜陀天人。那些沒有任何欲望之心,行事順應而巳的人,即使種種事物橫陳在前,對他來說只是味同嚼蠟,無動於衷,當其命終之後,便能生往越化地這一類則叫做樂變化天人。那些並沒有世間的心念,只是不著心地仍與世間各種事務打著交道,依事而與世間相交涉而已的人,能夠了然超越沒有任何掛礙,當其命終之後,隨時隨地便能出入於超化無化境地。像這一類,叫做他化自在天人

阿難,像這六種天,他們的形體雖然已經出脫了妄動,但是心跡仍然與世間有交往。如此前所敘述的種種,就叫做欲界


(第八卷完^^)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10-2014 05: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七十一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23日 × 星期四@农历九月三十@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续第八卷完)


阿難,世間一切所有修心的人中,有些人不憑借禪那,也沒有大智慧,但是卻能夠做到執守身心而不去行淫欲,於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臥中沒有任何的雜思亂想,不去沾染一切愛欲,不留戀欲界,那麼這種人的應念報身就是梵侶。像這一類的人,名叫梵眾天。有些人將各種欲望積習除掉,離棄欲界,本心已經顯現,並且對於各種戒律都樂意去隨順持守,那麼,這種人在業果應報的時候便能夠行使梵德,像這一類的人名叫梵輔天。有些修行人身體和心靈皆妙明圓滿,言行舉止威儀俱全,身心清淨嚴守禁戒,並且時時明心參悟,那麼,這種人在業報應念時,能統領梵眾而成為大梵王,像這一類人名叫大梵天。阿難,這三等上流之人,一切的苦惱是沒法逼迫他們的。他們雖然不是真正修持到了正等正覺三摩地,但是在他們的清淨心中,各種煩惱都不能有所擾動。這就叫做初禪。
阿難,其次,有些修心者在梵天統領攝收梵人,圓滿成就了梵行,澄明之心寂然不動,於寂靜中湛然生出光明,像這一類的人名叫少光天,光明與光明相互燃照,光耀無邊無盡,映照著十方世界遍體成為晶瑩的琉璃世界,像這一類的人名叫無量光天。吸收執持圓融的智慧,成就了圓融本體,自然生發出清淨教體,並且能應用無盡,像這一類人名叫光音天。阿難,這三等上流之人,一切的懮慮煩惱皆不能逼迫他們。雖然他們不是真正修持到了正等正覺正持三摩地,但是他們清淨的心中,已經制伏了粗顯的煩惱,這叫做二禪。
阿難,有這樣的天人,他們頭頂的圓光成為聲音,透過聲音顯露出奇妙的智慧,發揚為精湛的行為,通達寂滅之樂,這一類人名叫少淨天。清淨和虛空顯現於前,並能將這空淨引發致無際境地,在無際的空淨之中擭得身心的輕鬆安祥,成就了寂滅樂境,這一類人名叫無量淨天。世界和身心一切都圓融清淨,清淨德行成就圓滿,種種清淨妙景皆現示面前,歸於寂滅樂境,這一類人名叫遍淨天。阿難,這三等上流之人,具有大隨順心,身心安穩,獲得了無量的快樂。雖然他們並不是修行獲得真正的正等正覺正持三摩地,但是他們安穩的心中充溢著無量的歡喜,這就叫做三禪。
阿難,又有這樣的天人,他們的身心並不受煩惱的逼迫,其苦因已經除盡,但又不住在喜樂之中,因為久住在苦和樂之中必然會生敗壞,因此他們將苦樂二心同時都捨棄了,種種粗重的煩惱也相隨而滅,從而生出清淨的福性,像這一類人名叫福生天。捨棄了苦樂的心圓融無礙,能夠妙解清淨,在無遮的福性中,獲得奇妙的隨順心,能夠窮盡未來的邊界,像這一類人名叫福愛天。阿難,從這些天中來看,又有兩種不同的道路。如果在他們最先發心之時,追求的即是無量的清淨光輝和圓滿光明的福德,並且通過修行証得了這種境界並住在其中,那麼,像這一類的人名叫廣果天。如果在他們最先發心之時,即是厭棄苦和樂,經過相續不斷地精進研究,終於完全窮究了這種捨心之道,從而使身體和心靈同時得到寂滅,心慮像死灰一樣凝息,經歷五百劫,這種人既然是以厭棄生滅為修行的因地,因此不能發明不生不滅的本性,如此則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像這一類的人名叫無想天。阿難,這四等上流之人,世間一切種種苦樂境界都不能動搖他們。雖然他們修持的不是無為真不動地,但於心中還是有所得,並且其功夫的運用臻於純熟,這就叫做四禪。


(待续9.0)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9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24-10-2014 05:5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14 05: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七十二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24日 × 星期五@农历九月初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续9.0)


阿難,這當中還有五還天。對於在下界中帶來的九種煩惱習氣,同時都滅盡了,苦與樂也雙雙消亡,在下界居住時無所選擇而居,由於具有苦樂皆捨的這種捨心,因此在分別不同的眾生中,都能安立居處。阿難,苦樂二心都滅除了,爭鬥之心自然不交加於他,像這一類的人名叫無煩天。他像箭弩一樣的獨往獨行,探究交往無煩惱的境地,這一類人名叫無熱天。十方世界對他來說都妙現出圓融澄明的境相,而沒有一切塵相沉垢,像這一類人名叫善見天。精妙的觀見現於眼前,陶鑄成無礙的見解,像這一類人名叫善現天。究竟各種各樣的道理,窮究色性的本性,而進入了無邊際的境界,像這一類人名叫色究竟天。
阿難,這五種不還天和那些四禪以及四位天王,他們各各能承領佛旨,但相互間卻不能有所知見。如今世間的深山曠野之中以及神聖的道場所在地,都是阿羅漢所住持,因此世間的粗俗之人是見不到他們的。
阿難,前面說的那十八種天人,他們是獨往獨行而沒有交往的,但是他們還沒有脫盡自身形質之牽累。從這些天人到前面所敘種種,名叫色界。另外,阿難,從這個有頂的色界邊際中,其間又有兩種不同的道路。如果能於自己的捨心中發明出智慧,當智慧圓通之時,便出離塵界的牽累,成就阿羅漢果位,而進入菩薩大乘,像這一類人名叫迴心大阿羅漢。如果在自己的捨心中完成了捨厭苦樂的成就,覺察到自己的身體仍是障礙,然後消除障礙而入於空澄的這一類人名叫空處。各種的障礙業已消除,在無礙無滅中只留著阿賴耶識,而於末那識只存有微細的滯礙,這一類人名叫識處。空和色都汲有了,識心也跟著消滅了,十方世界寂然無有,無有微細阻礙,像這一類人名叫無所有處。識性絲毫不動搖,於寂滅之中能窮盡種種探究,在無盡之中發明宣揚本性,好像存有又不存有,好像有盡又沒有盡,像這一類人名叫非想非非想處。這些欲窮究空而又沒有究盡空理,從而在不還天聖道中不能前進者,像這一類人名叫不迴心鈍阿羅漢。如果從無想各種外道天中,窮處於空無而不知回歸,迷惑於有漏智慧,便會重入於輪轉之中。
阿難,這眾多的天上各種各樣的天人,是下界凡夫俗子所種業果的報應酬答,當酬答完時他們仍都要進入輪迴之中的。那天人中的天王即是菩薩,他們遊於正等正覺正持三摩地中,並且逐漸增進自己的修行,進而迴向聖佛所修行的道路。阿難,這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顯現於前,業果之色塵也已滅盡,從這裡到終結名叫無色界。這都是沒有了然妙覺明心的人,積累的妄惑而發生的,妄惑有三界,在此中間不同的妄惑隨造業沉溺於地獄、餓鬼、畜生、人、神仙、天、阿修羅七種惡趣之中,補特伽羅跟從著這類。再次,阿難,這三界中又有四種阿修羅類,如果在鬼道中,由護持法力,乘著神通而入於空,這類阿修羅從卵而生,攝入鬼趣。如果在天人中,因降除功德而遭了貶損,他們所選擇居住的地方,鄰近日月。這類阿修羅從胎而生出,被攝入人趣之中。有阿修羅王,執持在世界之中,力量深遂無所畏懼,能夠與梵王以及天帝釋,四天爭權奪力,這類阿修羅,因變化而生有,被攝入天趣之中。阿難,另外有一些下劣的阿修羅,生在大海中心漩渦處,早晨遊於虛空之中,晚上歸回水穴,這類阿修羅因濕氣而生有,被攝入畜生之趣之中。
阿難,這些地獄、餓鬼、畜生、人,以及神仙,天與修羅,精深研究這七種惡趣,原來是昏沉中的各種有為相,皆由妄惑迷想而生,跟從妄惑迷想而隨業造作。對於妙明圓融的無為本心來說,這都如同空花一樣的東西,根本沒有著落之處。但是,一旦虛惑妄想,便看不到這種根本的道理

(待续9.1)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14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七十三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25日 × 星期六@农历九月初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续9.1)


  阿難,這等眾生因為不識自己的本心而遭到這樣的輪迴,經過無量的劫時,還得不到真正的清淨,這都是由於隨順殺盜淫而引來的,與此相反的三種則又出生於無殺盜淫。有殺盜淫的名叫鬼趣,無殺盜淫的名叫天趣。這有和無相互影響,從而生發起他們的輪迴流轉之性。如果能得到圓湛生發三摩提的人,則妙性常寂,有和無二種都沒有了,連有無皆無也滅盡了。如果連不殺不盜不淫都沒有了,又如何說會有隨順殺盜淫的事呢?
阿難,不斷除身、口、意三業的惑亂,各自都有各自的私,因為各人的自私同眾人的自私有共同之處也有分別之處,並沒有一定之處,它們從妄惑而發生,生妄而沒有因,也無法尋找究竟。你勉勵人們修行,想要得到菩提,就必須要除滅身、口、意三業惑禮,如果不除盡三惑,縱使得到神通,那都只是世間的有為功用。惑禮的三業習氣不滅除,就會落入魔道之中。雖然想除妄惑,然而只是加倍虛偽惑妄。如來說那些之所以成為可憐可悲的人,是由自己的妄惑所造成的,並不是菩提的過失。像這樣說法,才叫做真正的說法,如果沒有這樣說,則是魔道的說法。


此時,如來就要起身離座,從師子座前拉過七寶几椅,然後回過身來,再斜倚在几傍。


如來告訴大眾和阿難說:你們這些有學、緣覺、聲聞們,今天你們迴心趨向大菩提無上妙覺,我今天巳經對你們說了真正的修行之道。你們還沒有認識到,在行持正等正覺正持三摩提的過程中,毗婆舍那以及各種大大小小的魔事和魔境顯現於前時,你們若不能識破,或者洗心修道不正,就難免會落入邪見。當陰魔、天魔、鬼神、魑魅來和你打交道時,你心中不明白,便會認賊為子,並從中得到少許的功夫卻自滿自足了。比如說,有一位在四禪中的無聞比丘,狂妄地聲言自己証到聖果,結果在天報完畢的時候,只落得一付衰朽的樣子。誹謗阿羅漢的,身後就會遭到墮入阿鼻地獄的報應。
你們應當認真地聽,我今天就來為你們仔仔細細地分辨別認識各種魔道。


阿難起身,同法會中的眾有學者們,歡歡喜喜地向佛頂禮,傾聽佛的慈誨。


(下篇=五十阴魔篇)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14 06: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七十四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26日 × 星期日@农历九月初三@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
**********五十种阴魔篇(1)************


佛告訴阿難和大眾說,你們應當知道,充滿煩惱的世界中的十二類生命,本來的心體是離妄念而靈明虛廓的,這圓融靈明的心體與十方的佛並沒有差別。由於你心生妄想,迷失在理障中,癡迷愛戀便由此發生了,這癡迷遍處發生,因此就相對而有空性生發出來。以空性化解迷癡不曾有所停息,便有有為世界的生發,因此,那十方如微塵一樣多的國土中都不是本來清淨的,都是因為妄見亂想才得以安住滯留下來。
你們應當知道,虛空界是從你的心體中生出來的,就像一片雲點綴在空廓的太清裡一樣,更何況眾多世界也是在虛空界中的呢?
你們這些人中只一人發露真心而歸自元本的心體,那麼這十方空界都會全部消散殞滅。


為什麼說在這虛空之中,所有的國土均沒有振裂破碎呢?由於你們這些人修習禪定,即在修飾著三摩地,十方的菩薩以及眾多無漏大阿羅漢,已修得心體精微通闊無礙,所以能居處於湛然寂滅之中。


一切魔王以及鬼神、凡夫,見到他們的宮殿房屋,無端地崩塌裂壞,大地震動,水陸飛騰,無不驚心攝魄。凡夫俗子昏昧而不能覺察到這種變化。
那些沒有獲得除漏盡通而已獲足了五種神通的人,還掛念著塵世的操勞,又怎麼能夠讓你去摧毀他們的處所呢?因此,那些鬼神以及各種天魔、魍魎、妖精,乘你們在修行的時候,全都來擾亂你。然而那種種魔邪氣勢強盛,但是只要在那些塵世的煩勞中於心中生出妙覺,那麼,種種的魔對你的擾煩就如同用風去吹光,以刀去斷水一樣,絲毫不能觸動你。你就像沸滾的熱水,而它就像堅冰,當熱氣漸漸鄰近冰時,很快便使它消殞了,這些魔不過徒具神力而已。


但是,這外來的魔是否能破壞擾亂你,這全由你心中的五陰主人來決定如果主人迷惑,那麼這外來的魔便會得其方便。所以當處在禪那中時,保持著覺悟不惑,那麼,那些魔事便拿你無可奈何了。五陰消散,進入明覺中,那種種的邪魔全都只能藏在幽暗中。光明能夠破除黑暗,黑暗挨近光明自然便會消殞。因此,當你明覺時,那些幽暗中的魔怎麼敢來滯留擾亂你的禪定呢?如果不明悟,而是被五陰煩亂所迷的話,那麼,你阿難必然成為魔的弟子,最後成為魔人。像摩登伽女這樣特別少見的凶劣法術,她只是用邪咒讓你破壞佛的律儀。但於佛律的八萬四千行儀中,只毀了一戒,所以,由於你的心體清淨的緣故,因此還沒有淪溺。但這還是破壞了你的寶覺完全的身,就如像宰相大臣的家,忽然遭到抄家沒收,宛轉成為一可憐的零落者無處哀救一樣。


阿難,應當知道,你坐在道場修行,就要消除脫落各種念頭,這些念頭如果消落盡了,那麼各種脫塵出世的意念便會精爽妙明,心體便能動靜不變,記憶和忘懷如一不二,在你處於這種狀態而進入正等正覺正持三摩提時,就好似眼睛清明的人處在大幽暗中,雖然心性精明妙淨,然而心體還未能發映光明,這就叫做色陰境地。如果眼睛明朗,所見十方朗然洞開而沒有一絲幽暗,這叫做色陰盡境地。到此地步的人就能超越劫時的濁暗阻滯。關照這人這種情形的根由,其實仍是其固執妄念所造成的。


待续五十种阴魔篇(2)下篇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4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七十五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27日 × 星期一@农历九月初四@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
**********五十种阴魔篇(2)************

阿難,這時應當在這境地中進一步精礪其志,採究妙明本性。當四大編織之身軀不再是羈絆,此刻身體便可以越出障礙,這叫做精明流溢前境。不過這境地也只是一種功夫,並且是暫時獲得,並非是証得聖境。此刻如果心裡不作已成佛成聖的想法,那麼這種境界就叫做善境界。如果心裡誤以為這就是成聖了,那麼立即就會遭遇種種邪魔。阿難,這時再用心去精研妙明本心,使其體內清徹,這時這個人忽然從自己的身體內掏出蟯蟲蛔蟲,但身體卻宛然完好,沒有任何傷毀,這叫做精明流溢形體。不過這仍然只是暫時獲得的精妙功行,並非是証得了聖境,心裡不作成聖的想法,這種境界就是善境界。如果認為這就是成聖了,那麼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如用此心內外精研,這時魂魄、意志、精神,除了自己色身種種障礙,其餘的都能相互涉入互為賓主,這時忽然能從虛空中聽到說法的聲音,或聽到十方一同發出深密的義理,這叫做精魄遞相離合。但此時成就的善種,不過是暫時獲得的,並非証得了聖境。如果這時心中不作已成聖的想法,那麼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為成就了聖境,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將這心淨濾澄明,從內中發出光明,十方世界到處呈現出閻浮檀色。一切眾生種類都化為如來,這時忽然觀見毗盧遮那佛高踞在天光台上被千佛圍繞著,百億的國土和蓮花同時呈現於前,這叫做心魂靈悟所染但這心光朗照各種世界的境界是暫時獲得的,並非証得了聖境如果此刻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成聖,那麼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將此心進一步精研妙明,不停地觀察自心,抑制,降伏,超越種種雜念,這時忽然見十方虛空成為七寶顏色或百寶顏色,這些顏色同時布滿虛空但又不相互混淆,而是純淨地顯現著青黃赤白各各分明的色彩,這叫做抑按功力逾分。這也是暫時獲得的境地,並非是証得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為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的邪魔。又用這心反覆去究竟澄徹,使心體之光的精純不亂,這時忽然在夜半時分於黑暗的室內觀見種種的物相,不亞於白天看見的物相,而暗室裡的物也沒有除滅,這叫做心細密澄其見。這種洞幽察微的洞察力乃是暫時獲得的境地,並非是証得了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為是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的邪魔。又運用這心體,使其圓融化入虛空,四體忽然就會如同草木一樣,人燒刀砍而沒有任何知覺,大火不能燒壞,即使用刀來割其肉體,也如同削木一樣,這叫做塵併。這種排棄地、水、火、風四大性而直入純淨空無的境地,乃是暫時獲得的,並非是証得了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解為這是成聖,那麼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用心去成就清淨,當這清淨心到了極至之時,忽然觀見十方世界的大地山河都成了佛國,其中俱足了七寶,光明遍布在這佛土,又觀見到恆河沙一樣多的各種佛如來遍在虛空界中,虛空界中到處是華麗的樓台殿宇。向下可觀見到地獄,向上可觀見到天宮,所觀見之處毫無障礙,這叫做欣厭。這是凝想深入時久而從心體中化成的境地,並非是証得了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就叫做善境界,如果誤為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用這心研究深遠,忽然於中夜遙遙觀見到遠方的市井街道,或者聽到自己親族眷屬的話語,這叫做迫心。這是心體究遠逼極而飛出,因此有此隔物遙視觀見的境地,並非是証得了聖境。如果誤解為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又用這心研究精極,觀見到善知識,其形體不斷變化,一會兒的功夫無端地便有種種變化,這叫做邪心。這種心體含受魑魅或遭遇天魔無端為其說一些通達妙義的法的境地,並非是証得了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這些魔事會自然消歇,如果誤解為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


阿難,像這十種禪那中顯現的境地,都是色蘊在心體中交互湧動,因此顯現出這些事境。由於眾生頑迷而不能自去思量它,因而相逢這樣的因緣時,自己不能識破它,還聲稱自己登入了聖境,造成大妄語,最終墜入無間地獄。你們應當依照如來的說法,在如來滅度以後的末法世代中,宣示這個法義,不要讓天魔得其方便,保護持守著正道,從而成就無上道。


下篇待续五十种阴魔篇(3)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4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七十六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28日 × 星期二@农历九月初五@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
**********五十种阴魔篇(3)************

阿難,那些善男子修行正等正覺正持三摩提,在禪定中色蘊消盡,觀見到種種佛心,如同明鏡中顯現出的形像,好像有所得但又無所作用。這就像夢魘中的人,手腳都在,對所見所聞不生迷惑,心體在接觸外來的邪魔時卻不能轉動。這叫做受陰境地範圍。如果夢魘境象消歇,其心便離開了身子而能反觀自己的面目,這心體可以自由自在地離開身子或留住在身子中,不再有任何障礙,這叫做受陰盡。那麼,這個人就能夠超越觀見的濁受,這種人這種情形的根由,恐怕其原來仍是虛明妄想所造成的。


阿難,那些善男子本當在這境地中獲得大光明。當其心體靈明發露時,便過於內抑,忽然於其內心深處發出無窮的悲憐。這時甚至觀見到蚊蟲也如同看到初生的嬰兒一樣,心中會生出憐憫,不知不覺流下眼淚,這等功用叫做壓抑過分反而摧傷心體抑摧過越。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種境地並不是証得了聖境。如果能保持覺悟而不入迷的話,時間一久自然消歇。如果誤解為成就了聖境,那就會有悲魔潛入他的心腑,使他見人產生悲傷,成天哀哭不止,這樣便失卻了正受,而從此沉淪。


阿難,又那些在禪定中的善男子,觀見到色蘊消除盡絕,受蘊則清晰明白,於是,種種覺受之像呈現於前,而便會過分地感懷激動,忽然從心中生出無限的勇氣,他的心一時便能勇猛銳利,志向要同眾佛平肩,聲稱成佛只是一念之間便可超越的事,這等功用叫做陵率過越。能悟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証得了聖境。如果能保持覺悟而不入迷,久了自然消歇,如果誤解為成聖,那就會有狂魔入侵到他的心腑之中,使他逢人便誇耀自己,傲慢無比,其傲慢之心可說是向上傲視佛,向下傲視人,從而失卻了正受,而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禪定中的善男子,觀見到色蘊消除絕盡,而受蘊則清晰明白,修道不前沒有新的証悟,便退回到原來的境地,從而智力衰微,進入一種頹壞的境地,繞來繞去無所証見,心中忽然生出大枯渴,任何時候都處於昏沉冥頑之中,並且還將這種境地認為是勤奮精進,這等修心叫做無慧自失,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証得了聖境。如果誤解為成聖,那就會有憶想之魔入侵他的心腑之中,使他一天到晚揪住心思懸在一個地方,從而失卻了正受,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禪定中的善男子,能觀見到色蘊消除盡絕,但受蘊卻清晰明白,其慧力超過了定力,從而失卻勇猛銳利,使各種的殊勝妙慧反而被此心性毀壞。然而己心卻以為自己是盧舍那佛,稍得一點進步便以為滿足,這等用心叫做亡失恆審,是沉溺在短暫知見之中。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証得了聖境。如果誤解為成聖,那就會有智力低下頑劣易知足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逢人便說,我已得了無上第一義諦。從而失卻了正受,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禪定中的眾善男子,能觀見到色蘊消除盡絕,但受蘊卻仍清晰明白,新的証悟還沒有獲得,過去的悟心已經亡失了。在進不能前,退不能守的境況中,覺得進退都十分艱難,這時忽然從心中生出無盡的憂慮,如坐在燒紅的鐵床上,更如飲了有毒的藥水,萬般痛苦,只求一死。常常希望別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以期望早得解脫,這等修行叫做失於方便。能悟解則沒有災褐,但須知這並非是証得了聖境。如果誤解作成聖,那就會有一分常憂愁魔入侵他的心腑之中,致使他手執刀劍割自己身上的肉,並欣然於這種自殘生命的行為,或者常常憂慮不堪,便躲進深山老林,不耐煩見到人,從而失卻了正受,而從此沉淪。


下篇待续五十种阴魔篇(4)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9
z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14 1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七十七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29日 × 星期三@农历九月初六@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
**********五十种阴魔篇(4)************

又有那些在禪定中的眾善男子,能觀見色蘊消除盡絕,但其受蘊仍然清晰明白,見自己處在清淨之中,便會在心體得到安穩之後,忽然生出無限的喜悅,心中歡悅而不能自止,這等輕安叫做無慧自禁。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証得了聖境,如果誤解作成聖,就會有一分好喜樂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見人就笑,在路邊旁若無人地自歌自舞,自稱已得了無礙的大解脫,卻失卻了正受,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禪定中的眾善男子,能觀見到色蘊消盡,但其受蘊仍然清晰明白,自以為已經具足了功德,忽然從心中無端生起大傲慢,這樣各種的輕慢同時從心中升發,甚至對十方如來也生輕慢心,更何況是對佛之下的聲聞、緣覺,這等見勝叫做無慧自救。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証得了聖境,如果誤解作成聖,就會有一分大我慢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從此不禮敬佛塔佛廟,隨意毀壞經典聖像,並對那些施主說,這些塔廟,只不過是金銀銅鐵、土木樹葉罷了,肉身才是真正的寶,你不去恭敬身體,卻去崇敬土木,實在是顛倒啊!那些深信他話的人,跟隨他毀碎聖物埋在地中。他這樣疑誤了眾生從而使他們墮入無間地獄,這便是失卻了正受,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禪定中的眾善男子,觀見到色蘊消盡,但受蘊仍然清晰明白,於是便在如此精湛明白之中圓悟到了精純至理,而獲得大隨順心。這時他的心中忽然生出了無量的輕安,自己宣稱成就了聖果,得成了大自在,這等因慧叫做獲諸輕清。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証得了聖境,如果誤解為成聖,那就會有一分好輕清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自以為圓滿具足了功績而不再求進步。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無聞比丘身上,他們如此的輕清妄念將會疑誤眾生,使其墮入阿鼻地獄。因而失卻了正受,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禪定中的眾善男子,觀見到色蘊消除,但其受蘊仍然清晰明白,在此明悟中獲得了虛無的心解,于其心中忽然生出歸向永遠寂滅的願望,於是便以萬物自然造化無因而有果,一意直向虛無,當虛明空無心呈現於前時,心便生出長久斷滅的解悟。能悟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証得聖境。如果誤解作成聖,就會有空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毀謗持戒,認為那是小乘之道,說菩薩如能悟解空性,哪裡會有持戒犯戒的事呢?他常常在那些信佛的施主面前,喝酒吃肉,行淫玩樂,因為他有魔力,因此在他面前的人受其魔力的收攝對他竟不生疑謗。他的心被魔鬼長久侵入,便會吃屎尿和酒肉而不自悔,此等執持萬物虛無的空性,破壞了佛的禁戒律儀,誤入於人間罪惡之中,從而失卻了正受,而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禪定中的眾善男子,能觀見到色蘊消除,但其受蘊卻仍然清晰明白,便能體會到虛無空明,當虛明深入他的心骨時,忽然心中會有無限的愛欲生出,愛極發狂,便成為貪欲,這等定境叫做安順入心,其人無智慧能夠持守聖智,便誤墮入種種慾望之中。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並非是証得了聖境。如果誤解作成聖,那就會有欲魔入侵到他心腑,使他一味地聲言欲念是菩提道。於是便與常人未修道者之流一樣行欲無度,其行淫者,叫做持法子。由於他有神鬼之功力,因此在末世之中攝收凡愚之人,其數上百、上千,乃至上萬。當那魔鬼生厭而離開他的身體時,這時他既無神威也無功德,最終陷入王難之中,因為他使眾生疑誤導致其墮入無間地獄。自己便失卻了正受,從此沉淪。


阿難,像這十種禪那中顯現的境地,都是受蘊在心體中交互湧動,因此才現出這些事境。眾生因為頑迷而不能自己忖量,碰上這些因緣時,心迷而不能識破,還說登上了聖境,造成如此大妄語,當墮入無間地獄。你們應當依照如來的說法,在我滅度後的末世中傳示如來的這個法義,使廣大的眾生開悟,使眾生們不被天魔占得便宜,保護持守正確的修行之路,從而成就無上覺道

下篇待续五十种阴魔篇(5)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4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七十八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30日 × 星期四@农历九月初七@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
**********五十种阴魔篇(5)************


阿難,那些善男子修行正等正覺正持三摩提,他們的受蘊已經絕盡,雖然還沒有達到完全漏盡,但他們的心卻能夠離開自己的形體,如同鳥離開鳥籠一樣,有一定的修行成就,這時以自己的凡俗之身,經歷著菩薩六十聖位境界,得意自在地感受自己的身體隨意無礙地往來於這些境界之中。就像熟睡中的人說夢語,其人雖然深然不覺知,但他的話已成為音韻句式,使沒有睡著的人完全懂得他的夢語,這名叫想蘊境地。在些境地中如果游動的念想絕盡,浮想消除,心體妙明覺悟,如同洗去塵垢一樣,這時對自己一世的經歷便能夠從生到死,從頭至尾地圓照無餘,這叫做想蘊盡。那麼,這樣的修行者就能夠超越煩惱濁垢,觀察這等情形的根由,根本上還是融通妄想所造成的


阿難,那些善男子在修行中,受蘊已達虛妙,不遭遇邪想邪慮,心體圓定生慧,即入三摩地正定之中,但是若心體愛戀如此圓融靈明境像,便會為了銳利他如此精妙的思維而貪求巧善之智。這時天魔便趁這個方便時機,飛精附人,將魔靈附於這人身上,為其講經說法。這個人不察覺是魔附身,反而自稱修得了無上涅槃境界。然後對來他這裡尋求善巧之智的善男子,鋪坐設場而為他們講法。這人的形體,可有種種變化,讓那些求善巧的人看來,一會是比丘,一會是帝釋,一會婦女,一會是比丘尼。或者居暗室之中叫人看見其身上有光明,這人一時愚迷惑亂,以為自己就是菩薩,使一些人相信他的教化,這人便令聽講者心性惑亂搖蕩,從而破壞了佛的律儀,暗中施行各種貪欲,這人口中喜說災祥變異,一會對人說如來在某地出世,一會對人說劫難、戰爭將臨,在人心中散佈恐怖,使相信他話的人莫名其妙地耗散家資浪費財產。這叫做怪鬼,趁年老成魔時來惱亂這個修道人。當魔心厭足以後,便離開這人的身體,如此情形使這個人及其子都陷入王難。你對這種事情應當先有所察覺,才不會墮入輪迴,也不會去迷惑無知的眾生,使其不墮無間地獄。


阿難,又有那些善男子,其受蘊已達虛妙,不遭遇邪想邪慮,心體圓定生慧,但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心中無端愛戀游蕩,思維飛揚,貪求經歷種種境像。這時天魔趁著這個方便之機,飛精附人,將魔靈附體在這人身上,向他宣說經法。這人也不覺知是魔附體,自稱証得了無上涅槃境界。對到他這裡追求神遊的善男子,鋪座設場而為他們講法。自身形體沒有變化,但聽他講法的人忽然會看自己坐在寶蓮花之中,全身整體都幻化成聚集的紫金光彩。所有在場的聽講者,每個人都體驗如此境像,從而產生出從來沒有過的驚喜。這人一時愚迷,惑亂心想自己就是菩薩,妄惑之心淫逸奔放,從而破壞了佛的律儀,暗中行種種貪欲,這人口中又喜說諸佛應世,說某某人就是某某佛的化身,某某人是某某菩薩化身來人間點化眾生等等。眾人看見這種情況,心中渴仰傾慕,從而心中隱隱約約便生出邪見,消毀了自己的善根智種,這叫做魅鬼,年老成魔來惱亂這個修道人。當魔心厭足之後,便離開他附體的這個人,這時此人和他的弟子都會遭陷王難。你應當對此有所先覺,才不會墮入輪轉之中,不去迷惑無知的眾生,更不使他們墮入無間地獄。


下篇待续五十种阴魔篇(6)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0-2014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七十九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0月31日 × 星期五@农历九月初八@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
**********五十种阴魔篇(6)************

又有些修道的善男子,其受蘊已達虛妙境地,不會遭遇邪慮邪思,心體於圓定之中發明智慧。但是這人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由於心中貪愛綿泯,便澄濾其思維,而貪求種種契合它物的景像。這時天魔趁機得到方便,飛精附體,將魔靈附體在這人身上,並為他講經說法。這人不知覺是魔附體,反而自稱得了無上涅槃境界。然後在來他這裡尋求契合境界的善男子中,鋪座設場而為他們講法。這人的形體和前來聽講人的形體雖然沒有什麼遷移變化,但他可以使聽講者們在還沒有聽法之前,心便自行開悟,心念能遷移變易潛行無端。有的人由此而暫時獲得宿命神通,有的人暫時具有他心通,有的人看得見地獄景像,有的人能了知人世間種種好事和壞事,有的人口中自然說出偈語,有的人自己自然而然便可誦說經文,人人歡喜獲得從未有過的經驗。但這個人一時愚迷,妄惑之心認為自己便是菩薩,心中充塞綿愛,從而破壞佛的律儀,暗中施行貪欲。嘴上好說有大佛小佛應世,某佛是先佛,某佛是後佛。其中又有什麼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薩也是這樣的等等。眾人看見這種情況,本心遭到邪見薰染,而入邪悟之中,這叫做魅鬼年老成魔來煩亂這修道人,當魔厭足而離開此人後,這人及其子都遭陷王難。你應當對此先有所覺察,才能不致於墮入輪迴,不會去迷惑無知的眾生,不使他們墮入無間地獄。


又有些修行的善男子,其受蘊已達虛妙,不會遭邪慮邪思,心體於圓定之中發明智慧。但其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心執著於窮究事物變化始終的根本,為精爽思維而貪求辨析,這時天魔趁機得其方便,便將魔靈飛附其人身上,向這人講經說法。這個人並不覺知這是天魔附體,也自稱証得無上涅槃境界。然後在來他這裡尋求善巧根本的信眾中間鋪座講法。此時這人身上具有魔力神威,能夠以魔力制伏求學之人,使他們在他的面前,雖然沒有聽他講法,便已經自然而然心伏於他。中此魔的這些人以為佛的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現前自己的肉身,而父父子子傳宗接代即是法身常住不絕。眼前的這些就是佛國,不會再有什麼淨土世界以及光耀金色的佛身了,使人在接受和相信他的說法時已亡失了自己原先的本心,身心命運的歸依於此呈現出從未有過的景像。這些人一時愚迷,妄惑之心認為自己就是菩薩,執著於推究心計,破壞佛的律儀暗中行種種貪欲。嘴上好說眼耳鼻舌就是淨土,男女二根就是菩提涅槃的真正所在。使那些無知的人相信這樣的污穢言語,這是蠱毒魘勝惡鬼年老成魔來惱亂這修道人,當魔厭足而離開附體的這人後,這個人及其弟子都要陷入王難。你應當對此先有覺察,不致於陷入輪迴,不會迷惑眾生,不使他們墮入無間地獄。


又有些修學者,其受蘊已達虛妙,不遭遇邪慮邪思,於圓定之中發明智慧,但其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心中愛戀執著於玄想神思感應,而反反覆覆地去周密精研它,貪求冥冥感應它。這時天魔便趁機得其方便,將魔靈飛附於於其人之身,對他講經說法。這人根本沒有覺察這是魔來附體,也自稱是得了無上涅槃境界然後在來他這裡尋求神秘感應的信眾中鋪座講法。由於魔力的緣故,這人能夠使聽眾暫時之間看到他具有千百歲高壽的身像,從而心生愛戀而不願離開,甘願做這人的奴僕,不知疲勞地供養服侍這人,這人能使在他座下聽他講法的人各自以為遇到的是先師,是大德大賢,因而心生敬愛,形影相隨,由此而獲得從未有過的驚喜。這人一時愚迷,妄惑之心以為自己即是菩薩,有菩薩所有的親近心,從而破壞佛的律儀,暗中施行貪欲。其人口中好說:我在前世的時候,在某某眾生之中先度了某人,當時,這些人是我的妻妾或兄弟,今天再來相度,讓他們與你相隨而歸到某某世界中去供養某佛。或者言說:有大光明天,佛住在那裡,一切的如來也生活在那裡等等。那些無知的信徒,相信這些虛誑的言說,便遺失了本心。這是癘鬼年老成魔時來惱亂這修道人,當魔厭足而離開這人後,這人及其弟子都要遭陷王難。你應當對此先有覺察,才不會流入輪迴,不會去迷惑無知的眾生,不讓他們墮入無間地獄。


下篇待续五十种阴魔篇(7)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9


z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4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八十天:

哇!加油!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1月01日 × 星期六@农历九月初九@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
**********五十种阴魔篇(7)************


又有些修行善男子,其受蘊已達虛妙,不遭邪慮邪想,於是從圓定發明智慧。但是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其人心中愛戀執著於深靜入潛,便辛勤刻意地去精研它,樂意處在陰暗幽寂之中,貪求靜謐氣氛。這時,天魔便趁此方便時機,將魔靈飛附於其人身上,對講經說,這人不覺知是魔附體,也自稱是得了無上涅槃境界。然後在來他這裡尋求陰寂靜謐的信眾中間鋪座講法,使那些聽者各自知道自己原來的業果造作。或者在某個地方,對某個人講,你現在雖然還沒有死,但已作了畜生,然後叫另一個人在這人身後做踏踩尾巴的動作,頓時便使這人不能起身,於是大家都傾心折伏於講法者。如某人有疑心生起,這人早已知其心事端倪,便不依佛的律儀威嚴,令其人苦修不已,還隨意誹謗比丘,漫罵弟子,肆無忌憚地攻擊人際間事情。其人口中好預言禍福,每每都毫髮不差的應驗其預言,這是大力鬼年老成魔來惱亂這修道人。你應當對此先有覺察,才不致於流入輪迴,不會去迷惑無知的眾生,不使他們墮入無間地獄。


又有修學的善男子,其受蘊已達虛妙,能不遭邪慮邪想侵蝕,於是從圓定發明智慧。但是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其人心中愛戀執著於知見,便勤苦研究尋找,貪求能知先見後的宿命神通功夫。這時天魔趁機得其方便,將魔靈飛附其人身上,向他講經說法,這人昏然不覺知這是天魔附體,也自稱得了無上涅槃境界。然後在來他這裡追求知見智慧的僧眾中間鋪座講法,這人可以無緣無故地從講法的地方取得大寶珠。這天魔有時候或變化成動物,口中含著珠寶、珍奇、簡冊、符篆等等異常之物,將這些東西授予這人,然後附體在這人身上,這人便誘惑聽他講法的人,說某地方中藏有明月珠,照耀那裡,使得這些聽者獲得從未有過的驚奇。這人多半以藥草為食,不吃精美的飯菜,或者有時一天只吃一麻一麥,但其身體依然壯實,這是由於魔力加持的緣故。這人隨意誹謗比丘,漫罵弟子,不怕別人對他誑言的譏笑與嫌惡。嘴上好說哪裡有寶藏,哪裡又有十方來的聖賢之人隱居在那裡,然後跟隨他的人一去果然看見那裡有奇異之人。這是山林、土地、城隍、川嶽等鬼神,年老成魔,宣說淫欲,破壞佛的戒律,同跟隨他的人暗中行種種貪欲,或者迷戀功夫的長進,純粹只吃草木,過著沒有規律的生活,來惱亂這修道人。天魔厭足而離開這人後,這人及其弟子多半要陷於王難。你應當對此先有所覺察,才不會流入輪迴,不去迷惑無知的眾生,不使他們墮入無間地獄。


又有些修道的善男子,其受蘊虛妙,能夠不遭邪慮邪想的干擾,於是從圓定之中發明智慧,但是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其人心中愛戀和執著於種種神通變化。便研究變化的究竟,貪求能有變化的神通功夫。這時天魔趁機得其方便,將魔靈飛附於其人身上,對他講經說法。這人卻不覺知這是天魔附體,也自稱得了無上涅槃境界,在來他這裡追求神通的信眾中鋪座講法,這人手中拿著火光,用手指撮取火光分別布在四周的聽眾頭上,這些聽眾的頭上火光都光焰數尺,但卻感覺不到熱力,也不會焚燒身體。這人也可以在水上走如履平地,或可以騰空安坐不動,把自己裝在瓶中、口袋中,越窗穿牆,進出沒有障礙。但是唯有在刀兵武器面前無能為力不得自在。這人自稱是佛的應身,穿著白衣,接受比丘們的禮敬,誹謗禪律,罵斥弟子,攻擊人事,不怕別人的譏笑嫌惡。這人嘴上喜歡說神通自在,或者使他身邊的人眼見佛土佛國境象等等。這些都是由於魔鬼神力而造成的惑人現象,並非是這人真正實在具有神通本領。這人贊賞行淫,不毀除粗鄙惡劣的行為,以種種猥褻的方式來傳法傳功。這是天地間有大魔力的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以及一切草木精怪,或是龍魅,或是壽終的神仙再活為魅,或是仙期終結死期將臨但其形體不化的精怪等等,年老魔來惱亂這修道人。當天魔厭足而離棄這人時,這人及其子多半陷入王難。你應當對此先所覺察,才不會流入輪迴,不去迷惑無知的眾生,不使他們墮入無間地獄。
下篇待续五十种阴魔篇(8)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4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八十一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1月02日 × 星期日@农历九月初十@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
**********五十种阴魔篇(8)************


又有些修學的善男子,其受蘊已達虛妙,能夠不遭遇邪慮邪思,於是從圓定中發明智慧。但是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其人心中愛戀執著於入滅,便研究化滅之術,貪求深入於空無之中,這時天魔趁機得其方便,將魔靈飛附於人身上,對他講經說法。這人卻終始不覺知這是天魔附體,也自稱是証得無上涅槃境界。然後在來他這裡追求空滅的信眾中間鋪座講法,在眾人之中忽然形空身隱,不見蹤影,然後又從虛空中突然現身而出,隱顯自如隨意。或顯現自己的身體如同透明的琉璃,或是舉手投足皆散發出檀香氣,或者排泄出的大小便如同厚石蜜香味。這人自持魔力,便去誹謗佛的戒律,輕視出家比丘,口中常說無因無果的修行法門,人死即是永遠的空滅,並沒有業報後身,其人雖然獲得了空寂,但是暗中仍然施行貪欲,接受其欲行者,也可獲得空滅之心,而不被因果業報撥動。這是日、月中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歷千百萬年不死而成為精靈,出生在國土之中,年老成魔時來惱亂這修道人。當天魔厭足而離開這人時,這人及其弟子多半陷入王難。你應當對此先有所察覺,才不會流入輪迴,不去迷惑無知的眾人,不使他們墮入無間地獄。


又有些修學的善男子,其受蘊已然虛妙,能不遭遇邪慮邪想,於是從圓定中發明智性。但是在修持正定三摩地中,其心愛戀執著於長壽,便辛苦研究長壽密機,貪求長生不老,唾棄人的自然生命變化,希圖人的生命不發生任何細微變易。這時天魔趁機得其方便,將魔靈飛附於其人身上,對他講經說法。這人竟然不覺知這是天魔附體,也自稱是証得無上涅槃境界,在來他這裡追求長生不老的信眾中鋪座講法。喜歡言說自己可以無遮無攔隨意來往於它方別處,或者在瞬息之間已從萬里之外取得某物回來,或在某一住宅中數步之大的空間裡,叫人從東壁走到西壁,那人急行卻長久都走不到。於是眾生相信這人,以為是佛現在面前。這人還常說十方的眾生都是我的子孫,諸佛是我生的,我是出世之佛,我是第一個佛,不是靠修行而得的,而是自然而然出世的佛等等。這是住於世間的自在天魔指使其眷屬弟子,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等等,未發心求無上覺道者,利用他們善於變化的幻術,來吸食這人的精氣,入魔幻之中的修行人不須有師指點也能感覺到長壽境象,欣喜自己之命壽已是金剛不壞之身。這些魔靈又能變現美女身體,令修行人與其施行貪欲,使其還沒到衰老之年,便已經是肝腦枯竭了。這些魔靈還常常獨言,聽來盡是些妖魅惑眾之言,聽者不知其是妖言而信服,故而多有遭到王難的,甚至在還沒有遭到刑罰禍之前,信服者便先已乾死。魔靈如此惱亂這人,甚至致使這人早夭早損。你應當對此有所先覺,才不會流入輪迴,不去迷惑眾生,不使他們墮入無間地獄。


阿難,你應當知道這十種魔,在末法世中,隱藏在我的法中,或出家修道人中,或附於人體,或自己現形,都說自己成就了正遍知覺無上涅槃,使他們破壞佛的律儀,讚賞淫欲。這些先世惡魔師與魔弟子們淫習相傳,像這樣的邪精,其魅惑人的心腑,短則要有九生之期,長則超過百世之劫時,從而能令那些真心修道的人,都成為其眷屬弟子,命終之後即淪為魔的子民,失卻了正等正覺而墮入無間地獄。所以你現在不必急於先取得寂滅之道,即使你已經得了無學果位,但須要發菩薩願行,不入涅槃而留居在末法世中,起大慈悲心懷,去救度那些正心正意深信佛法的眾生,使他們不被天魔侵擾,而修得正等正覺的知見。我今天已將你度出生死苦海,你一定要遵循佛的話,這就叫做報佛恩。阿難,像這十種禪那中顯現的境象,都是想蘊在心體中交互湧動而出現的這等魔幻事景。眾生妄惑頑迷,不能自己忖量,遭逢這等因緣時,不能自己察覺識破,還說是登上聖境。如此而造成大妄語,墮入無間地獄。你們必須在我滅度之後,將如來聖言遍傳於末法之世中,使眾生開悟明白佛的法要,不要讓天魔得其方便毀壞修行的人們,要保護加持這些修行人成就無上覺道。


@第九卷完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14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八十二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11月03日 × 星期一@农历九月初十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 (续第九卷完)


阿難,有些修行正等正覺三摩地的善男子,想蘊除盡了的,那麼,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消滅了妄亂夢想,清醒時和睡覺時都是一樣的清明,覺見明朗虛靜,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樣,不再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前塵影事。此時觀見世界中的大地山河,如同明鏡鑒照般的清晰明白,來去自由自在無所掛礙不留痕跡。心體虛明照應,了脫一切過去造作的宿業陳習,唯一的微妙精真,生滅的根元,從此而披露發明。無一遺漏地觀見十方世界中十二類眾生的類別,雖然還沒有通其識蘊,但是已觀見到了十二類眾生的七識種子,這是生滅的根元,十二類眾生齣一切行蘊,莫不如此。如同浮游的雲氣,熠熠清擾,成為浮動的根塵,從而究竟了十二類眾生的樞穴,這叫做行蘊境地。如果這清擾熠熠的元性,即生滅根元之性而不再清擾熠熠,入於元本澄清之際,如同翻動的波瀾化為澄靜的水,這就叫做行蘊盡。那麼,這樣的人則能夠超越眾生的濁見,觀察行蘊之所由生,由於第八識中七識種子幽深隱微,生滅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你應當知道,這樣得正知在奢摩他中修行的善男子,定慧相助,正心不邪,十類天魔不能在他身上得到便宜。這時他方得開始精心研究妙明本體,窮究十二類眾生行蘊的根本,然後於本類中求其生滅根元,如果生滅之根元露者,即是行蘊露出。又觀察任運幽清的行蘊,七識種子圓含諸動,以及諸行本生滅元,以這種觀察執為勝性,既唯於圓擾動性起計度,則於不擾不動處全無所知,因此而墜入二無因論。一種是,這人見本無因。為什麼呢?因為這人已經察破行蘊之機,乘於清淨眼根獲得的八百功德,觀見八萬劫中所有眾生行蘊之境,業行遷流,灣轉循環,死而在此,生而趨彼。只見到眾生輪迴之處,而八萬劫之外,卻冥然無所觀見。於是便作這樣的見解,這世間十方的眾生,於八萬劫以來,無因而自有。由於這樣計度認為,從而亡失了正遍知覺,墮落在外道之中,迷失了菩提真性。第二種是,這人見末無因,為什麼呢?這人對於十二類眾生已經觀見到它們的生滅根元,知道人還從人生,悟到鳥是從鳥生,烏鴉原本就是黑的,鴻鵠從來就是白的,人和天人本來就是豎立著生活的,畜生本來就是橫著生活的,白不是洗成的,黑不是染造的,這些從八萬劫以來,並沒有什麼改變,可見其各各自生,沒有不同的因,以此而知,我盡此形命之後,還生於我。而我本來就不曾見過菩提道,哪裡又會有成就菩提的事情呢?由此當知今日的一切物象,都是從昔以來本來無因的。由這樣來認識計度,從而亡失了正等遍覺知,墮落在外道之中,迷失了菩提真性。這就叫做第一外道立無因論。


阿難,有些在三摩地中修行的善男子,定力凝固,慧覺明淨,正心不邪,魔不能在他身上得到便宜。想蘊已破,欲窮行蘊,於十二類眾生中,一一究其根元,觀察其行蘊幽清,常擾動之根元,於圓常中,妄起計度之念,那麼,這人便墜入四種遍常論。第一種是,這人窮究心與境,以求行蘊之性,窮至無所觀處,則謂二處無因,在此修習中能夠知道二萬劫中,十方的眾生,兼心與境,所有生滅,都是循環不已,不曾散失。因此以為心境二性都是常。第二種是,這人窮究內外四大根元,見眾生身根這內四大與眾生器界外四大的元性是常住不失的,在此修行中能夠知道,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都是體恆而不會失散的,由此計度而認為這是恆常的。第三種是,這人想蘊已破,欲窮究行蘊,故對於六根末那第七識執受第八識,心意識中,本元由處,窮研不已,窮至無所覺處,不見生滅,便謂其性常恆不壞,在此修習中能夠知道八萬劫中,一切眾生,循環往復不曾散失,本來就是常住不散,窮不失性的,於是計度為常。第四種是,這人根本想蘊已經除盡,動相已消,露出行蘊本元,然卻不知其有微細流注,因而謬謂沒有流止運轉生滅,心想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於是計度認為常。由此而計常的,因不達行蘊唯心所現,所以亡失正知,行蘊所覆,不見真心,所以亡失遍知,執此為常而不相信有真常菩提,所以墮落在外道,從而迷失了菩提真性,這就叫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待续10.1 )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8-2025 10:01 AM , Processed in 0.13840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