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6-3-2009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简单化呢?
避免别人误解。
尤其是未来的一代。
贯通五教,也许你偏向佛法,把其他四教CONVERT 得很接近佛法。
但是,你无法提防你的同门反过来CONVERT 佛法来符合其他四教。
对吗?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1# y973 的帖子
或许,很多人都是这样子想。这个,小弟不否认。
其实,在这里,初学者小弟不会这样子去和他们谈的。因为初学者,是不了解,也很难如此的理解的。
所以,小弟的问题,则偏向了佛教法音,只谈佛学。基督福音只谈圣经。而不会参杂讨论。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8# peggy_str 的帖子
错了,“永恒的自我”,相信你所想象的和小弟所了解的有出入,所以你揣测着小弟的心里的想法去回答。这就不老实了,学佛不老实是很麻烦的事情。
其实,虽然说,心经和达摩血脉论有不一样的由来,说的其实都是心。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即是心,心即是佛
是互相解说的。可以领悟佛心,必定能领悟色空。这个色空,就是心佛。
然而,佛没有在心,心也没有在佛,所以心经过后开始解说并且破执;同样的,达摩血脉论也是一样。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9# peggy_str 的帖子
破了执,就不会把心我,行相等分开。
简单的说,佛学,起初从分别开始,接着进入没有分别,接着进入实相的分别。
我是我,去想多了一个我的存在,就不是我。
如同,禅宗公案,高的竹子高,矮的竹子矮,就是高的竹子不会去和矮的竹子比较,比较来自于妄想,所以,高的竹子不会因为矮的竹子而高,矮的竹子也不会因为高的竹子而矮。高矮的分别,来自竹子本身,而非分别两个竹子。同样的,即使只有一个竹子,这竹子的高矮,还是依旧的,是没有分别的。一有分别,就是执著。
虽然,不知道你们如何诠释清静法眼,不过,小弟的理解是:
看着经文,一看就了解,不会有任何的怀疑,却似乎也不需要加以思考;
听着法师说法,有时候他们是啰嗦了一点,可是一听就了解,不会有任何的怀疑,却似乎也不需要加以思考。
可是,一听到,不正确的,却也会如此的怀疑。
这也似乎是yes123说的,不可思议,不能去想的缘故。然而,这似乎是禅宗独特的方法?不是的,深入佛法的都会如此。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26-3-2009 11:24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4# o1j2m3 的帖子
也很简单的,把我是我,想成了一个我,也是分别的执著,因为,无法依据本体而去了解,必须经由第三者的妄想去理解。
这就是逻辑思考,和不用逻辑思考的缘故。法门,也不是死板板的东西,或许,可以建议你们去翻翻花生包的楼,那些禅宗的奇怪东西,实际上是很普通的,而是因为妄想而觉得奇怪,或不可理喻而已。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定义,就有了执著,就抓住了。
这是学佛的第一个过程。
人,习惯于抓住,就也抓住了各种的佛学知识,但是,这是开始,很好的开始。
因为,人失去了定义,就会忽然间不知所措。
法门,偶尔互相贯通,也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天空,领悟不一样的事物;法门,一门精进,也许你也会发现不一样的天空,领悟不一样的事物。直到有一天,法门不再是法门的时候,你会回到同一个地方,这才是真正的领悟。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4# o1j2m3 的帖子
有分别就会有我,
有分别就会有烦恼。
我觉得分别心不是真正的祸首,没有分别心,还是会有我和烦恼。
无明来自不懂五蕴非我,无常和苦。不是分别心。
为什么我认为无明烦恼不是来自分别心呢?
比喻:
如果有一个人正在欺负别人,
但是他心理催眠自己说:“不分别现在的我是否正在欺负人和不欺负人。”
结果,他下地狱受果报时候,他又催眠自己说:不分别自己受苦和不受苦的感受,不要有这些分别心。
所以,不分别长或短,苦或乐,不是无明的来源。
[ 本帖最后由 y973 于 26-3-2009 11:47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6# peggy_str 的帖子
这样子就很老实了。
哈哈。 请你喝喝茶。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8# y973 的帖子
有分别就会有我,
有分别就会有烦恼。
我觉得无明不是分别心而引起。
无明来自不懂五蕴非我,无常和苦。
分别心的作用,是分别高矮等等,去认识了一件事物。而,同时,分别心,却不只是认识一件事物而已,而是会让自己不自觉地,把想法颠倒,但是自己却不知道。就比如:存在,分别心立刻就会告诉你,不存在,或存在是无常的反义词。也比如:不知道,分别心立刻就会告诉你,他不知道的理由。这,已经脱离了中道,也不符合中论。即使,我们懂得“五蕴非我,无常和苦”,却任由分别心如此的分别“五蕴非我,无常和苦”,就无法正确的认知“五蕴非我,无常和苦”,因为我们的错误认知,来自分别心的认知是“五蕴非我,因为有我,无常是因为有常,苦是因为有乐”,这完全没有了中道。所以,这是学佛第一个过程。
为什么我认为无明烦恼不是来自分别心呢?
比喻:
如果有一个人正在欺负别人,
但是他心理催眠自己说:“不分别现在的我是否正在欺负人和不欺负人。”
结果,他下地狱受果报时候,他又催眠自己说:不分别自己受苦和不受苦的感受,不要有这些分别心。
所以,不分别长或短,苦或乐,不是无明的来源。
相反的,这个人不是没有分别心,他有,而且他也很愚痴的误以为自己没有。他,刻意的不分别,因为他心里就有一个隐藏的分别,所以他在欺骗自己的分别心上去企图不分别,分别心不可能不分别,不分别就不会企图。实相是不分别的,有果报就有果报,没有果报就没有果报,然而,却看起来和分别心是一样的,这就是禅宗:山是山,山不是山,山是山。第一个山和第三个山,是不一样的心所认知的,一个经由比较,一个经由本体的认知。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9# peggy_str 的帖子
那么,我,是否违反三法印?
无我的我,是不是我?
我啊,不选择吐血,却也要选择喝茶。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1# o1j2m3 的帖子
O兄应该说:分析心,不是分别心。
分别心在北传是另一种意义,那是分别六根和六尘的另一种学说。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记在台上应该很受欢迎。。。
这么会自圆其说,
这么懂顺手拈来。
果然是一贯道的明日之星!!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3# y973 的帖子
那是一样的东西。
或这么说:好吃的东西,不好吃的东西,都经由我们的舌头去接收,经过了头脑判断,就出现了这东西好吃,和这东西不好吃的想法,接着我们就会开始选择。
出家人,也知道这东西,没有分别心的,就会咕噜一声好吃不好吃的都进入肚子,有分别心的就会吃到很辛苦。一个,他认识的是味道,另一个,他分别的是味道。两个人知道的味道,都是一样的味道。
分别心,有人说,是来自于“是法平等”的言论,这个小弟就不刻意去判断。
那么,出家人却选择了善,是否因为比较呢?也许,这可以好好思惟一番。
毕竟,第一个山和第三个山,是一样的东西,一样的认识,却不一样的过程。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26-3-2009 12:29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4#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这是因“看”而分别。 喝喝茶,别烦恼。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8# o1j2m3 的帖子
O兄看得明白以下的意识吗?
11010010010100101
和
11100110010101111
但是电脑切明白。
当电脑分析给你看后,
以上的代码呈现出:
前者是美色,
后者是无头死尸。
你会有什么反应?
前者出现时,你眼前一亮。
后者出现时,你马上反胃。
所以,你知道分析是烦恼的开始吗? |
|
|
|
|
|
|
|
发表于 26-3-2009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