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德源

另一角度看楞严经 -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8-2008 05: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4-8-2008 02:29 PM 发表


我看到的却是你很牵强的解释。从前面的经文的句子来看,根本就非如你所言。

看回你所引的句子,

若诸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这里根本就是在说六道众生,何时跑出了一个菩萨呢?


菩萨就是来自六道众生。你以为另有一种不在六道众生里面的超级菩萨?

你认为--> “若诸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的意思是

若众生断淫,就可以出生死轮回 <--- 这样的解释更加牵强与不合理。你可以接受这样不合理的解释,又为何不接受我的解释。

再说【楞严经】整部经,你认真的看完了吗?看完了,明白完后,你才有资格批评。

看来你是很bias的人。我会考虑是否继续跟你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8-2008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4-8-2008 02:29 PM 发表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

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这些都在讲六道众生呢?还是在讲菩萨呢?


德源师兄智慧这么高,不是把 -->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

看成是【佛说三世因果经】这样肤浅吧?今世杀羊,来世当羊。死去的羊下一生当人?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

是说穷未来世,会有这样的因缘。【楞严经】是对明白基本佛理的人说的,不能以【三世因果经】这样肤浅的解释去思考。



最后再次强调,凡夫菩萨本来就是六道众生。不是超级塞亚人。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4-8-2008 06: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8 05: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4-8-2008 05:11 PM 发表
另外说到淫心,如o1j2m3s所说,对淫欲兴趣不大,不代表没有性能力
--------------------
那就是还有淫心, 若说菩萨"没有淫心"那是不可能的...  对淫欲兴趣不大到是真的....

那是道心比淫心强.....


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8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4-8-2008 02:32 PM 发表


你认为淫心是恒常不变的吗?它不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吗?如果是的话,那么它就真的从无始以来就存在于我们里面。而且就算是我们生在色界、无色界,它也恒常的存在我们里面。这不就不符合佛陀说的“无常”吗?同样的 ...


谢谢你的答复!也谢谢你比上一次更直接的回答,让我不必再自己找答案。

如果我没有看错,你的重点是:
1. 淫心不是恒常不变,它是“有”漏、“无明”漏所缘起的。
2. 一个众生,生于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决定于他的业所相应
3. 证“须陀洹”者已断了身见结、疑结、戒禁取结
4. 证“斯陀含”者已断了身见结、疑结、戒禁取结,和减轻贪、嗔、痴
5. 证“阿那含”者已断了身见结、疑结、戒禁取结,也断除了“欲爱”与“嗔”,但还不圆满
6. 证“阿罗汉”圆满的断了身见结、疑结、戒禁取结,色爱结、无色爱结、慢结、掉举结、无明结,“欲爱”,“嗔”

我认同你所说的重点。

接下来,我有三个问题:
1. 可否告诉我 生在色界的凡夫 和 生在色界的“阿那含” 到底有哪一点不一样?
2.  是何时的业所相应,决定一个众生出生于欲界、色界、无色界?
3.  无始以来所造的业,如果没相应,在还没相应之前,都收藏在哪里?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8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
以虎食羊牛兔。羊牛兔死为虎。虎死为羊牛兔。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4-8-2008 11:2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8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點間接性在鼓吹吃人成人的調調。解釋某一文體可以從各種角度,但是未必每一個角度都會符合文體的正義。推翻楞嚴經不會導致證果解脫是事實;自讚謗他也不是善舉;如果知道了甚麼是聖道,就該花時間在實修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5-8-2008 07: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4-8-2008 11:26 PM 发表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
以虎食羊牛兔。羊牛兔死为虎。虎死为羊牛兔。


可能三世因果经是从这部经而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08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4-8-2008 05:27 PM 发表


菩萨就是来自六道众生。你以为另有一种不在六道众生里面的超级菩萨?
你认为--> “若诸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的意思是
若众生断淫,就可以出生死轮回  


我就是不能接受这样的解释,所以才质疑这楞严经。但是,这经本来就是如此的嘛。

其实你说我BIAS。或许你说得很对。因为一开始我就不觉得这楞严经是正法。

但是,换另一角度,你有没有发现你也是BIAS的呢?你一开始就认定了楞严经是对的。那么,你就会用种种的方式来解释这些句子。

当你认定了一部经是对的,你就会不惜用任何方法来辩解任何的疑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8-2008 09: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4-8-2008 05:36 PM 发表


德源师兄智慧这么高,不是把 -->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

看成是【佛说三世因果经】这样肤浅吧?今世杀羊,来世当羊。死去的羊下一生当人?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

是说穷未来世,会有 ...


我就是这样认为,因为这楞严经本来就有很多问题。
为什么一部经可以有这么多真伪的争论并不会是偶然的。

你能告诉我有那一部大乘经有这样的说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08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tion 于 4-8-2008 08:25 PM 发表
1. 可否告诉我 生在色界的凡夫 和 生在色界的“阿那含” 到底有哪一点不一样?
2.  是何时的业所相应,决定一个众生出生于欲界、色界、无色界?
3.  无始以来所造的业,如果没相应,在还没相应之前,都收藏在哪里?


你的问题很深奥。
而且可能把我逼疯。

1。佛陀说过一个生于天界的佛弟子和生于天界的凡夫不一样的就是佛弟子是不会在堕落。例如,须陀洹最多七世而且不可能堕入恶道。那么他们跟外道的分别在那里呢?我觉得分别应该是在于他们已经拥有了正见。他们已朝向涅盘的目标迈进。

2。佛陀在增支部说过,不要去尝试推论业力。这会使人发疯的。所以,你的问题还是放在一边吧。

3。同样的,这问题也很深奥。它们收在那里呢?但是有一点很肯定的是,它们并非恒常的。而且也与这轮回相应而已的。因为,当一个圣人进入般涅盘后,这些业力根本就没有了作用。而且,它们也是无常的。它们不是从无始以来就存在而不会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8-2008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5-8-2008 09:10 AM 发表


我就是不能接受这样的解释,所以才质疑这楞严经。但是,这经本来就是如此的嘛。

其实你说我BIAS。或许你说得很对。因为一开始我就不觉得这楞严经是正法。

但是,换另一角度,你有没有发现你也是BIAS的呢? ...


【楞严经】错误的地方不少,我知道。我可以指出来给你看。

不过这些部分的错误并不能否定一部经的整体价值。

自从我搞清楚大乘佛教的宗旨后,再去读【楞严经】才看出它的价值。

这个价值对向往大乘佛教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假如你指出的错误,不是 --- 羊死为人,人死为羊,  还是什么断淫解脱生死轮回,这些错误观点,我认为已经曲解经意的地方,我不会进来反驳你。

我读经,不管南北传,都是以其内涵与价值来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8-2008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5-8-2008 09:14 AM 发表


我就是这样认为,因为这楞严经本来就有很多问题。
为什么一部经可以有这么多真伪的争论并不会是偶然的。

你能告诉我有那一部大乘经有这样的说法吗?



关于羊死为人,人死为羊的事,假如我没有记错的话,我在【阿含经】或南传经典也看到。

我没有刻意去找出来贴在这里,是因为我觉得 因果是很复杂的现象。

经典虽然说杀羊屠夫来生投生成羊给人杀,可是这应该是特例。刚好屠夫的福报尽,而在来生生为羊身。 假如屠夫一念向佛,或许来生为天人。天人命尽后再生羊身。

经典有很多因果的例子, 堕胎的,杀羊的,唱戏的等等。经典也例出种种果报,可是这些都是特例。刚好果报是那样,而被佛陀说出来。

硬要说经典(杂阿含经)讲堕胎一定会这样那样,不是变成【因果经】的style?

换另一个角度,我也可以指出阿含有类似的故事。你又如何反驳?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5-8-2008 01:5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08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5-8-2008 01:36 PM 发表


【楞严经】错误的地方不少,我知道。我可以指出来给你看。

不过这些部分的错误并不能否定一部经的整体价值。

自从我搞清楚大乘佛教的宗旨后,再去读【楞严经】才看出它的价值。

这个价值对向往大乘佛教 ...


楞严经或许有它的一些价值。但它的价值可能是因为它抄其他经而来。

而从帖#1看来,它真的有这样的迹象。

你可以说,你看经是看它的价值。但问题是,在这些价值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杂质和非佛法在内。这些非佛法和杂质正不知不觉的伴随这些表面的价值渗透入佛教。

还有一点,这些价值是因为它们符合佛法,还是它们符合看经人的口味呢?

而且,这经也被标榜为正法的代表。有谁会怀疑它其中的任何句子呢?

在相应部里,佛陀说了,当假金跟真金很相似时,没有人会对真金有信心了。

(PS:你说话的口气使人很怀疑你就是海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08 0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5-8-2008 01:58 PM 发表



关于羊死为人,人死为羊的事,假如我没有记错的话,我在【阿含经】或南传经典也看到。

我没有刻意去找出来贴在这里,是因为我觉得 因果是很复杂的现象。

经典虽然说杀羊屠夫来生投生成羊给人杀,可是这应 ...


有吗?请提出来讨论。因为,这很重要的。我看这么久的经还没有看到这么一句话。

人杀羊可能因为杀业而投生畜生界,我却没有看过有这样的例子,“羊死为人”。所谓人身难得,难道就给人杀了就成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8-2008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5-8-2008 02:06 PM 发表

楞严经或许有它的一些价值。但它的价值可能是因为它抄其他经而来。

而从帖#1看来,它真的有这样的迹象。

你可以说,你看经是看它的价值。但问题是,在这些价值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杂质和非佛法在内。这些非 ...


很多人看【楞严经】,有上人,有法师,有居士。大家着重的地方不同,观点也不一样。

个人也看【楞严经】,可是对于一些著名大德的看法,我是极不认同的。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部经太复杂与庞大。

一部经,各人的看法竟然有十多二十种观点,真的很神奇。无可否认,复杂与庞大的观点,或许隐藏许多假金,外道思想等。

不过我从该部经看出它的主旨。才能把经内不同的观点全部连成一线。

我认为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当然假如我提出来,或许会遭来人们反击。

反击的人不止是南传,或许还来自北传,著名大师的跟随者。

无论如何,我知道这部经的价值就可以了。我的信仰,或许是错误的。不过我自认已经很小心去思考,错误的话我只好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8-2008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5-8-2008 02:11 PM 发表


有吗?请提出来讨论。因为,这很重要的。我看这么久的经还没有看到这么一句话。

人杀羊可能因为杀业而投生畜生界,我却没有看过有这样的例子,“羊死为人”。所谓人身难得,难道就给人杀了就成人?


前天我看杂阿含,就看到堕胎,唱戏等果报。杀羊人的故事,我记得是看某南传人写的书。南传人写书都是根据经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8-2008 0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5-8-2008 02:20 PM 发表


前天我看杂阿含,就看到堕胎,唱戏等果报。杀羊人的故事,我记得是看某南传人写的书。南传人写书都是根据经典的。


唱戏的果报因为他使人迷失。堕胎属于杀业的一种。

至于杀羊人的故事,我就真的没有看过了。南传人写书也不一定根据经典。他可能根据他所看到、听到的故事。所以,还是希望你可以把它带上来讨论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8-2008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5-8-2008 02:27 PM 发表


唱戏的果报因为他使人迷失。堕胎属于杀业的一种。

至于杀羊人的故事,我就真的没有看过了。南传人写书也不一定根据经典。他可能根据他所看到、听到的故事。所以,还是希望你可以把它带上来讨论讨论。


又要麻烦我找资料去证明我说的话?我不喜欢这样的做法。

你要浪费我的时间可以,你必须给我好处,否则就算。

刚刚找到北传的相关经,证明我没有记错。南传的又要我回家找书架。不过我不想找。

连经名我都不说出来,留给想知道的人自己找。

想从我这里知道,就先给我好处。不给就别想浪费我的时间。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5-8-2008 02:5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8-2008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5-8-2008 02:39 PM 发表


又要麻烦我找资料去证明我说的话?我不喜欢这样的做法。

你要浪费我的时间可以,你必须给我好处,否则就算。

刚刚找到北传的相关经,证明我没有记错。南传的又要我回家找书架。不过我不想找。

连经名我 ...

姜懒,讨论下去也无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8-2008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5-8-2008 02:39 PM 发表


又要麻烦我找资料去证明我说的话?我不喜欢这样的做法。

你要浪费我的时间可以,你必须给我好处,否则就算。

刚刚找到北传的相关经,证明我没有记错。南传的又要我回家找书架。不过我不想找。

连经名我 ...


海神,你好。

太像了!太像了!应该没有可能看错了。

这种的说话方式太熟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1-2025 11:37 AM , Processed in 0.13884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