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海里的太阳花>> (完) (04/02/09) - 后记(1)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23-1-2009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幾天倉促讀完了。
如今空閑再細細咀嚼 文中的一些文筆與思路。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这类小说题材严谨沉重,然却非必然。
讀文章或小說常常講究節奏。若捉不到作者的節奏,就會迷失在一團迷霧中。覺得你的這篇故事本來是輕盈的,是輕輕淡淡地從生活中輕掃而過。閱讀時就必須 帶着轻盈的阅读,就更能心神领会当中的意境。
若是以深奥哲理去看待小说,就会衍生一种讲究逻辑、意图去诠释洞解言辞上的意义与思想。与其如此,不如轻松如翻阅散文式地漫游在小说文字的河流当中,终会带往一个目的地。对于我而言,意识流小说往往就拥有散文式思路的恣意,通往作者意识与無意识的目的地。
以小说的篇幅架构与呈现生活片面,并通过生活片面的取舍编辑与刻画,延伸走向叙事结构的故事性、悬念、伏笔、引子、冲突与结局,展示了小说的主题。
我想你写这小说的方式,大概也是从潜意识直接冒出写几句人物的对白,正如第十章的2,间中冒出不同人物的言辞对白,并以此来勾画出故事轮廓以及论概所潜藏的母题,也许个人潜意识所包涵的迷思与欲望,也就倾泻而出,化为灵光一闪的创作意念与动力。( 呵呵~这种方式其实还蛮有效的,我也是常常这样写东西的。只是往往在开拓与分布成枝节,再将全部牵连成一条持续线时就较麻烦了,想必这也造成许多“未完成” 的藉口……)
我的建议是要取舍。塑造风格的同时要取舍一些 文风或言辞上或非正统华文句子(西方式或学术 ”性“ 语句)或形容比喻特色或幻觉式对白等不同形式的采纳,要取舍与名作家相近的文风,从多种形式元素中简化,并前后贯彻统一以强化自身风格特色。
p/s: 待稻草仁兄新年前上来谈谈一下这篇小说风格与叙事结构的精心安排。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2-2009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2-2009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2# Scaredcloud 的帖子
写感言。。。跟有没有心情无关啊,我都不怎么会写感言
基本上只会说:好看,不好看,好笑,很沉重,很悲哀,很感动。。。等等等的‘词’,要用‘句’来写感言,写着写着我会不知不觉开始离题搞冷笑的XD。
或许。。就如别人所说吧,写得有些太主观和理性了,导致我根本融入不了感情进去,感受不到里面的喜怒哀和乐。还是说太内敛??现实中大多数人的感情是很内敛没错。。。所以,才会投入在奔放的故事里去寻找自己的情感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2-2009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记 1
我还是第一次为自己的小说写后记;具体上应该写些什么事实上一点概念也没有,所以只好走着瞧,厚颜无耻地把既存的事物捡起来用了。
那么,首先说说故事起始的机缘吧?其实在之前的回应中已经一再提到,之所以会开始写这个故事,是从一段毫无来由的对话开始;当时我二十二岁,在新加坡上学中,因缘际会下认识了一位来自柔佛州、正在吉隆坡Monash大学就读的少女。
然后,在我回吉隆坡度假其间的某一天,我与女孩坐在KLCC购物商场外咖啡座看着喷水池喝着味道一般的咖啡的时候,事情开始了。
“无间断地坠落的白色天使。”我指着喷水池的水柱。
“虚无的联系。”女孩放下手中的行动电话。
“跳爵士舞的白色幽灵。”我看着咖啡面上升的蒸气,想起网友hiro的话。
“深海里的太阳花。”女孩望着浮云。
“嗯?”
“深海里的太阳花。”
“那是什么?”
“你啊!用来形容你最贴切不过。”
“怎么说?”
“深海里的太阳花呐!脱离现实又不应该存在的事物。听起来很稀有,却又没有人会花时间去研究的东西。”
“啊。”
“不是很贴切吗?”
“嗯。”
于是,‘深海里的太阳花’这个脱离现实的名词出现了。我答应女孩一定会把它写成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接着就开始构思。然而,生性懒散的我始终没有动笔,直到毕业工作两年后为了让生活的步伐稍微调整一下而决定休息半年的那段时间,才开始搜集资料建构故事题材。
开始的时候,我先设定故事人物的数量,最后决定创造五个主要人物。为什么是五个呢?其实没有什么不得了的原因,只是觉得一辆普通的车子可以坐上五个人,所以就设定成五个了。(是十分不负责任没错。)
从这五个主要人物,我再细分为三男二女。三个男孩分别被赋予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立于中间摇摆不定的诡辩主义,即为‘我’。女生二人则被既定成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绳索,一前一后地影响着‘我’的思维及前进路线。而故事主干也在这时候被确定成一部通过自我诡辩,让‘我’从虚无到达现实的小说。简单来说,就是存在主义的质疑与堆砌。
至于故事情节的构思则是以随机的方式代入。在基层的建构时,我把故事划分为十个章节,画出两条时间线(现今与过去)以梅花间竹的方式描述。现实时间以星期六的早上开始,星期日的中午结束;过去的回忆则横跨三年把人物根据时间顺序逐个带出。直到最后一个章节,则让现今与过去交替出现作为总结。其中确实想过让人物在过去和现在的章节之间的连续、互动、联系关系更加紧凑与连贯,奈何因为能力不足再加上随机的节奏以至未能达到目标(往后会更深入地谈论这个问题)。
说到实际内容,除了要维持一个主干及大前提之外,其余的情节基本上都是随机想到就写下的。不得不提的是,大部分内容可以说是由一句句的对白开始上下左右延伸;而那一些对白,是我在无业其间到处行走时断断续续地记下的。记录对白前后共花了两个月左右,然后再将它们分配到不同的章节,再决定由什么人说出对白,最后才大概勾勒出围绕那句对白的故事内容。
所有对白都是从恍惚中抓下;例如与陌生人交谈时、过马路时、等地铁巴士时,从最原始的思考中抓下的文字。虽然当实际地把思想以文字写出时,大半的意义已经流失,不过对如今这个程度的我来说,是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待续) |
|
|
|
|
|
|
|
发表于 10-2-2009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前两篇
发现前辈的文笔根市面上的很大的不同
非常细腻,而且通顺
很喜欢你的风格~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9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4# Scaredcloud 的帖子
三个男孩分别被赋予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立于中间摇摆不定的诡辩主义,即为‘我’。
呵呵, 上次提到我那無法完成的劇本中,也有兩個類似的角色。但沒有死亡,而是失蹤。呵呵~ |
|
|
|
|
|
|
|
发表于 13-2-2009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速览至100楼,为楼主丰富且超现实性的语言感到惊叹和佩服.
我觉得读着楼主的文字,就象漂浮在充满气泡的水域之中,也许文中的人物喋喋叨叨地说了一堆怎么也听不懂的话,但是收获未必来自话语的文意,反而一些突而其来的描境或心念推开了某道隐藏的门,四周突然被消音, 读者进而潜入某种平时不曾注意的生活中极之琐碎、却不失为一道哲学问题的现象, 然后我们被推至某个死角, 最终由于无解而反折回来,拾起下一句话继续研读下去…… 整件事就是如此莫名其妙地延伸下去,甚至不能说是让人觉得舒服的……但是我们因此而体验一种一般人也许不回去思考的人生--透过楼主的眼睛和神经。
我想在这部作品中, 没有东西是可以不劳而获的, 如果读者只是想寻找某种节奏明快易得的顿悟,这里绝非是适当的去处。 对想寻找某种生活问题的解答的读者们, 我想那也是陡然的, 因为这部作品对问题所提供的解释和看法,与其说是一个合理的解答,不如说是问题在另一向度的延伸和推延,故显得抽象并难以理解的(也许是楼主故意如此)。鉴此而言,我认为这是一部仍在试验中的作品:楼主沉溺在一种神奇而丰富的异次元探索之中,我们碰巧卷入他的思维的涡流之中,仅次而已。
作品无庸置疑的是出色的,如果坚持要我挑出什么毛病的话,我认为人物的性情摸索略显得模糊,至少我闭上眼睛时,无法即时浮现出文中人物的形象和特质。我大胆猜测是因为楼主过度驾驭文中角色的言谈行动而至(似乎楼主习惯把每一个文中人物都变成了代他说话的嘴,每个人都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哲学家,我以为这样反而对造成了文学性的破坏,导致人物无法自我建设属于自己的人物特性,而沦为线纵的人偶。)个人建言楼主保留一些自由的空间给人物本身,注意他们站在其自身处境想说的话,而非楼主欲透过他们说出来的话。
以上是我今晚的读后感,我希望这部作品只是另一部作品的堆泥层,而不是终点。楼主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无限,而我希望能够看到未来的楼主,能够写出一部让大家感到骄傲的文字。词不达意的地方,希望楼主包涵。
[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3-2-2009 01:18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5-2-2009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3-2009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3-2009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鱼你好神
想把你养在我的坑 。 |
|
|
|
|
|
|
|
发表于 12-3-2009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3-2009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會更好吧?我還蠻有編輯的天份~
我倒覺得這句還蠻村上春樹的。忍不住~完全失去了那份懸念,隻剰下陳述。
懶惰魚的這句也蠻村上春樹的。
刮鬍子膏~ 這樣都被你找出來,我在想 這長篇不就要三天三夜都捉不完蟲子。
但我无法揣测到底谁会把这朵花寄到在海已经离开的这里呢?
這句我明白,顯然懶惰魚沒看完小說~ 呵呵。
海~是個人稱,大概是 沒寄到 在海離開后 的這裏。
『自海離開后,我再也無法揣测,還有誰會將這朵花寄到這裏呢?』
於是,我也突然想到一部日本電影《14嵗》,有那種毫無背景音樂,感覺整個畫面有一種很現實的蒼白感,明明畫面每個小細節都有,但就是欠缺“噪音”這個元素,於是你會不自覺,就感覺到自己雖然和現實處在同一個空間,卻又分割了出來的不協調感。
瓦,這一段,簡直是村上春樹~
話說之前評過稻草雲,所指前期的生澀,其中包涵了這些文句與敍述的欠流暢及少許生硬(若相比起后期)。 |
|
|
|
|
|
|
|
发表于 12-3-2009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3-2009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礼貌,我回复。
但是,同样基于礼貌,我现在无法敷衍回应。
大家所给予的评语和提示,我都一句一句放入后记里面。
然后,一句一句的解释、回答和讨论。
谢谢你们。
辛苦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