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6-12-2006 0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意见,出师表在蜀汉亡国时,或许能从刘禅处得到。然而隆中对却是有点奇怪了,当年里头只有刘备和诸葛亮而已,如何能传到世人耳内却是奇怪了…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6 09: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鹫族 于 26-12-2006 02:00 AM 发表
个人意见,出师表在蜀汉亡国时,或许能从刘禅处得到。然而隆中对却是有点奇怪了,当年里头只有刘备和诸葛亮而已,如何能传到世人耳内却是奇怪了…
《 出师表 》至少还有Black and White ,但《 隆中对 》就没有Black and white了,不知道他们如何得知的。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06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12-2006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史上是否有“十常侍”这名称?(不是问有没有十常侍那十个宦官)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06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vendar_o5 于 31-12-2006 10:29 PM 发表
正史上是否有“十常侍”这名称?(不是问有没有十常侍那十个宦官)
好像是《三国演义》里出现的名词。
《三国演义》第一回:" ...后来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个人混到一起,号称“十长侍”。皇帝尊重信任张让,叫他“阿父”。朝政一天天不像样子,导致了天下的人心混乱不稳,盗贼蜂拥而起....。"
在《三国志.魏书.董卓传》有这么一段:“灵帝崩,少帝即位。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进乃召卓使将兵诣京师,并密令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
在《三国志》里都是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例如常待某某等。
刚刚翻开了《后汉书.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有这么一段:“是时让、忠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皆为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残,为人蠹害。黄巾既作,盗贼糜沸,郎中中山张钧上书曰:“窃惟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县头南郊,以谢百姓,又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天子以钧章示让等,皆免冠徒跣顿首,乞自致洛阳诏狱,并出家财以助军费。有诏皆冠履视事如故。
帝怒钧曰:“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当有一人善者不?”
所以十常待这名词是不是出自《后汉书》?
版主意见如何?
[ 本帖最后由 北工老人 于 1-1-2007 12:22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007 06: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北工老人 于 31-12-2006 11:20 PM 发表
好像是《三国演义》里出现的名词。
《三国演义》第一回:" ...后来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个人混到一起,号称“十长侍”。皇帝尊重信任张让,叫他“阿父”。朝 ...
只补充一点,灵帝时代的十常侍应该有十二人,就如您写到的一般,这和演义有出入。 |
|
|
|
|
|
|
|
发表于 1-1-2007 08: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两位高人的回答,长知识了
刚刚随手翻了下《三国演义》,看到第十一回里的[小时了了]的故事:
却说北海孔融,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自小聪明,年十岁时,往谒河南尹李膺,阍人难之,融曰:“我系李相通家。”及入见,膺问曰:“汝祖与吾祖何亲?”融曰:“昔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融与君岂非累世通家?”膺大奇之。少顷,太中大夫陈炜至。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
如果没错,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那人应该不是陈炜吧。其实演义差不多每一回都有虚构的故事,或错误的人物。
记得以前念书时,念过一本书说《三国演义》里的内容[七分实三分虚],那真正有多少分实多少分虚呢?
[ 本帖最后由 lavendar_o5 于 1-1-2007 08:53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007 08: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vendar_o5 于 1-1-2007 08:51 PM 发表
谢谢楼上两位高人的回答,长知识了
刚刚随手翻了下《三国演义》,看到第十一回里的[小时了了]的故事:
却说北海孔融,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自小聪明,年十岁时,往 ...
这是我在后汉书找到的资料:
融 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 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 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
|
|
|
|
|
|
|
发表于 3-1-2007 09: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重看《三国演义》,发现有很多地方还是不懂,还望各位指教:
第九回:[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 代表什么意思 ?
第十七回: [代汉者,当涂高也。] 什么意思 ?
第二十二回:[宜先遣人献捷天子]、[河内增益舟楫]、[抚河朔之强盛] 什么意思?
最后,请问那里可以找到陈琳[讨曹檄文]翻译?谢谢
[ 本帖最后由 lavendar_o5 于 3-1-2007 09:53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007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vendar_o5 于 3-1-2007 09:46 AM 发表
那天重看《三国演义》,发现有很多地方还是不懂,还望各位指教:
第九回: 代表什么意思 ?
第十七回: 什么意思 ?
第二十二回:、、 什么意思?
最后,请问那里可以找到陈琳翻译?谢谢
我试着翻译成白话文看看,如果其他人有更好的解释,不妨指出:
第九回:应该是指那道士所拿的长竿上绑着一丈长的布条,布条的两边各有一个“口”字。
第十七回:这一个我也知之甚少,因此找了一找,得到的是:“代汉者,当涂高也。”意思是说汉王朝气数已尽,注定要有新的代替它;而代它的便是“当涂高”。更多的详情,看看这。
第二十二回:宜先遣人獻捷天子 -- 应该派人把汉献帝接过来。
河内增益舟楫 -- 在河内增加多一些桨(划船用具)。
抚河朔之强盛 -- 应该是管理之地如此强盛。
至于[讨曹檄文]的个翻译,对不起,帮不到你,或许其他人可以指引。 |
|
|
|
|
|
|
|
发表于 4-1-2007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回答,也许我没问清楚,让您误会了一道问题。
[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我知道里面暗示着董卓将亡,但两头各写一个“口”字又怎么代表董卓将亡呢?李肃看之后,只说那是疯人。 |
|
|
|
|
|
|
|
发表于 4-1-2007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口合起来便是吕布的吕,应该暗示董卓会败亡于吕布之手吧… |
|
|
|
|
|
|
|
发表于 4-1-2007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鹫族 于 4-1-2007 11:14 AM 发表
两个口合起来便是吕布的吕,应该暗示董卓会败亡于吕布之手吧…
哈哈,也有可能是。还有其他的暗示吗? |
|
|
|
|
|
|
|
发表于 6-1-2007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小弟想问根据正史赤兔马在吕布死后落入谁的手中?它大约在什么时候死了?谢谢版主。 |
|
|
|
|
|
|
|
发表于 6-1-2007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izhu 于 6-1-2007 11:20 PM 发表
版主小弟想问根据正史赤兔马在吕布死后落入谁的手中?它大约在什么时候死了?谢谢版主。
赤免马在吕布死后不知去向,所以并不知落入谁人手中。 |
|
|
|
|
|
|
|
发表于 8-1-2007 09: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
[郭图谓袁谭曰:“曹操以女许婚,恐非真意。今又封赏吕旷、吕翔,带去军中,此乃牢笼河北人心。后必终为我祸。主公可刻将军印二颗,暗使人送与二吕,令作内应。待操破了袁尚,可乘便图之。”谭依言,遂刻将军印二颗,暗送与二吕。二吕受讫,径将印来禀曹操。操大笑曰:“谭暗送印者,欲汝等为内助,待我破袁尚之后,就中取事耳。汝等且权受之,我自有主张。”自此曹操便有杀谭之心]
問:爲什麽給印以作內應?
[许攸献计曰:“何不决漳河之水以淹之?”操然其计,先差军于城外掘壕堑,周围四十里]
問:古時作戰,如何引河水淹城? |
|
|
|
|
|
|
|
发表于 8-1-2007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将军印是代表着将军的身份,可以调兵遣将。如果没有印,那么他们作为内应便不能随意调动兵马,那么,即使有反叛的心也无能为力吧!
* 想请教,当年吕布的马真是赤兔吗?还是不过普通的大宛马,不过被罗先生美化成赤兔呢? |
|
|
|
|
|
|
|
发表于 8-1-2007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請問...魏國的王異的身分...如資料...我只知道她是一位女性...樓主還有更多的資料嗎??? |
|
|
|
|
|
|
|
发表于 8-1-2007 06: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时候,有些座落较低的城池都会建造堤坝来提防万一大雨后的洪水。迎水淹城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我却没有办法很体面的描绘出来。
在我脑里却有模糊的画面,大概是将高处河流的水控制住,让水位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再绝堤让水破堤直涌城内。
p/s 期盼他人的见解,小生十分期待,谢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2007 07: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鹫族 于 8-1-2007 03:14 PM 发表
将军印是代表着将军的身份,可以调兵遣将。如果没有印,那么他们作为内应便不能随意调动兵马,那么,即使有反叛的心也无能为力吧!
* 想请教,当年吕布的马真是赤兔吗?还是不过普通的大宛马,不过被罗先生美 ...
在三国志内有提到赤兔马,应该不是虚构的。
布有良马曰赤兔。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三国志·吕布传》
原帖由 Pegasus 于 8-1-2007 04:51 PM 发表
請問...魏國的王異的身分...如資料...我只知道她是一位女性...樓主還有更多的資料嗎???
她是女性吗?我找到的网上资料。
三府文武共表平西司馬王異行三府事,又領巴郡太守。梁州刺史張光復治漢中。《華陽國志·卷八·大同志》
征西將軍、西夷校尉、益州刺史王異,字彥明。(成都人也。)《卷十一·後賢志》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