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axstudio

《吉祥的选择——迈向光明的生命》 ......电子版下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12-2014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axstudio 发表于 21-12-2014 09:53 AM
6.2.4        恭敬

在这世界上值得我们恭敬的对象有佛陀、辟支佛、阿罗汉、僧团、母亲、父亲、老师、尊 ...

尊者 小业分别经内 提及恭敬一样可以得到高贵的出生 对吧?

冬至快乐。天气转凉多雨,尊者们请好好照顾身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12-2014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3-12-2014 10:33 PM 编辑
moon_boy 发表于 22-12-2014 06:05 PM
尊者 小业分别经内 提及恭敬一样可以得到高贵的出生 对吧?

冬至快乐。天气转凉多雨,尊者们请好好照 ...

是的,恭敬的果报是未来出生身份地位高贵,尤其是当恭敬的对象又是世上五种超级福田时:僧团、佛陀(佛陀和辟支佛现在已经不在了)、阿罗汉(现在还可能存在,只能说可遇不可求)、母亲、父亲,其果报更不可思议。好好珍惜身边的大福田吧。

谢谢您的关心,冬至是我们热带一年之中最气爽宜人的季节,是很好修禅的气候,不要忘记禅修哦。也愿您冬至快乐,还有不忘佳礼论坛的贤友们、乃至马来西亚、全世界、无量无边一切众生都平安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2014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4-1-2015 09:04 AM 编辑

6.2.6        分享功德

分享功德是把自己所做的功德予他人分享。

每次在行善之后,我们可以心想或口念:“愿一切神、一切众生、一切有情随喜我们至今所累积的功德,愿一切得成就!”

分享功德就好像我们用手中的蜡烛点燃他人的蜡烛,为他人带来光明。我们手上的烛光不会因为分享多了就变得暗淡,反而会使周遭都更明亮起来。物质是越分越少,但功德却是越分越多的。只要我们做回向,他人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功德。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谷成 + 5 sadhu sadhu sadhu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2014 10: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2.7        随喜

随喜分成两种:一种是我们看到别人行善时,我们知道那是很好的,而内心感到欢喜。另一种是,我们希望他人的快乐和福报得以维持,不会对他人的幸福和拥有心生妒嫉。

知悉随喜功德的方便和原理后,即便有一天我们身患重疾躺在床上无法行善时,我们也可以请别人代我们做善事,然后随喜他们的功德。只要能欢喜地说声:“Sādhu! Sādhu! Sādhu!”就能够轻易囊括四海的功德,去哪里找那么着数(广东话,好处的意思)的事呢?只有在佛门。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10 收起 理由
jol66 + 5 shadu shadu shadu
谷成 + 5 sadhu sadhu sadhu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2014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4-1-2015 09:05 AM 编辑

6.2.8        听法

听闻佛法是培育智慧之因。

可以这么说:一切的善业都从听法而来,因为通过闻法,我们才得以识别善恶、明辨是非,可以少走冤枉路,让我们能够更有效率地聚福业,快捷地获得善报。

做同样的善业,依作者智慧之有无,产生的果报可以差之千里。打个比方,一个盲人需要使用很多子弹随机扫射才能射中靶子,而明眼人只要好好地对着靶子瞄准,用一颗子弹就可以击中目标。如此,一个有智慧的人在一天所做的功德,可以远远超过那些没有智慧的人在几百天内总积累的功德。

我们可以到寺院聆听佛法开示、阅读佛法书籍或者在家里听佛法开示的录音或视频等各种方式来津润我们的法身慧命。能够在适当的时间亲近善知识,讨论佛法,巩固正见,其实是一个充满吉祥的生活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2014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4-1-2015 09:06 AM 编辑

6.2.9        弘扬佛法

弘扬佛法虽为出家人之责任,然而在家人也可以间接参与。比如助印宣说正法律的佛书、流通佛法开示的光碟或护持弘法的出家人。有能力的话可以把听闻到的佛法与他人分享,并鼓励他人到寺院来亲近善知识一起学佛修法。

弘扬佛法乃是法施。佛陀说:「一切布施中,法布施最上。」(《小部•如是语•100》)因为法施是布施不死之道,让人们能够趋向永恒不死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5-12-2014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4-1-2015 09:13 AM 编辑

6.2.10        正直己见

所谓正直己见是摆正自己的知见。

人不可能一出生就懂得明辨善恶。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纠正错误的观念、主张和思维模式,以建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我们首先要建立对三宝和因果观念的信仰,其次通过学习三藏经典、学习教理和听闻正法来明辨是非善恶。有了闻所成慧和思所成慧后,我们应该更进一步迈向禅所成慧。通过修证禅那而获得心清净后,再依仗止禅的力量所产生的光明来修行观禅,如实智见生命的本质和实相,开启前所未有的人生视野。如此慢慢地、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后,自己的见地也慢慢跟着正直。当观智变得成熟时,便可以证得圣道,永远断除错误的见解。

学了就要修,修了就要用。学习需要有一个过程,点滴积累,越学越好、越学越正。只要把自己安置于正道,前路就会越来越光明。

在《小部•法句经•18偈》,佛陀说:
「现世此处喜,死后他处喜,
修诸福业者,两处俱欢喜,
现喜『我修福』,生善趣更喜。」

如果我们希望现世与来世都过得快乐幸福,就需要多多行十福业!从事十种福业,不止让自己获得很多功德,也可以将功德回向给已故的历代先祖或亲戚血缘。

在哪里有机会培养十种福业呢?您可以到附近任何正信佛教的寺院道场,或者任何能够指导正统止观禅的禅修营。这些地方都是我们积十福业的好天地。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谷成 + 5 sadhu sadhu sadhu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2014 04:3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axstudio 发表于 23-12-2014 10:17 PM
是的,恭敬的果报是未来出生身份地位高贵,尤其是当恭敬的对象又是世上五种超级福田时:僧团、佛陀(佛陀 ...

萨度 萨度 萨度

愿尊者们涅磐 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12-2014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4-1-2015 09:15 AM 编辑

6.3 良好的惯行业

其次要养成善的惯行业,惯行业是指造作某种善或某种恶的习惯。一个习惯并非一两天形成,而是通过长期的训练和重复方能慢慢溶进意识里,成为生活中无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经常受持三归五戒或八戒、到寺院里服务、供养僧团、听闻佛法和禅修等。

重复不间断的做能形成习惯,频岁连年的习惯慢慢垒造性格。如果我们经常的行善做好事形成一种惯性,自然而然也成了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一部分了。如果连在梦里都能够记得守戒行善的话,那么可以知道良好的习惯已经根透意识里去了。根据业成熟的次序,如果没有任何重业或临终业在前生起,良好的惯行业主导投生的机会很高,如果在临终时优先成熟,就会使我们投生善趣。

培育良好的惯性业主要是为了应付生命任何突发性意外。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不知道过去造过的杀业何时会成熟,很多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如果不幸遭遇交通意外或天灾事故撒手而去,只能靠自己良好的惯性业作后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2014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4-1-2015 09:16 AM 编辑

6.4 清净戒护航

有很多人因为平时没有持戒,临终时心生懊悔而投生恶趣。为了不生懊悔心,平时就要守好清净戒。因为戒的清净而无愧于心,一颗坦荡无愧的心就能带来愉悦,愉悦能带来喜。如果在临终时忆起自己的清净戒体:“我的戒实为无毁、无穿、无点、无杂,为智者的赞叹,不可能为任何人责难的。”带着如此欢喜的心维持到命根中断的话,就可以拿到前往人天的通行证了。这也是佛陀教导的禅修业处之一——戒随念,忆念自己的戒德。

在《长部•第16大般涅槃经》里,佛陀有说到具足清净戒者可期待五种效益:

(一) 由于不放逸而获得大财富;
(二) 拥有美好的声誉;
(三) 无论到那一种集会场所都能充满自信、无畏、无羞;
(四) 心不会因迷乱而死;
(五) 身坏命终后投生善趣、天界。

所以,清净戒不仅可为今世的财富和声誉护航,为我们临终的正知正念保驾,然后护送我们到善趣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2-2014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47 PM 编辑

6.5 勇于面对内心的记忆

给自己一个内省的时段,进行记忆碎片整理和病毒扫描。尝试彻底扫描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有哪些记忆片段是每当我们回想起时会感到懊悔、伤感、害怕、耿耿于怀或隐隐作痛的?这些都是隐藏在我们内心角落不可忽视的记忆病毒,它们能对临终的关键时刻构成潜伏性的危机。

莫以为平时避免想起就会没事。有些记忆病毒会一辈子都隐匿在内心深处的死角,随时蓄势待发。在我们生命最脆弱的时候,毫无预警的窜出来噬咬我们,拖我们后腿。如果最关键时候失守阵地的话,只能抱着遗憾堕落恶道去了。因此,删除记忆病毒,豁然无愧地面对心里任何记忆就是我们要跨越的重要关卡。

心灵的记忆病毒最主要由许多阴影构筑而成,而阴影背后的大本营是我们内心的‘自我’。阴影就像人影,因为有人才有人影,若没有人,何来人影呢?同样的道理,能够放掉自我,什么阴影也自然不复在。圣者已经永远断除我见[88],内心永远不会有什么阴影;证得缘起智慧的禅修者也可以暂时破除我见,让阴影不会对他这一生构成什么威胁。

一般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不好的记忆或阴影呢?不要逃避它,勇敢地回到那段记忆现场走一趟。我们并不是活在过去,而是运用修观禅的原理去观照过去的心,观照的过程中要守护内心的善法。对着那片段记忆思维:一切因缘都是坏灭法,是无常、苦、无我的;或者省思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也可以把心安住在慈悲……宽恕……原谅他人,也原谅自己……无论对自己或对他人都要以一颗博大的胸怀来包容。

保持一份内明,只要醒觉到心起烦恼时,就把心停在那里,让善法重新浇灌一回。如此一回又一回的训练,一直到我们能够在任何时刻,无论浮现的是什么记忆,心都能感到一股恬然,毫无动摇,不会生起任何不安烦恼。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基本上可以说记忆病毒已经删除了。

当我们重新检查这些阴影时,我们是否会笑笑的对自己说:“没关系,我已经忏悔了,当时是因为无明啊!但现在我已经尽力弥补了,能做的也已经做了。这是我的生命必经的教训与学习过程,我可无悔而住。”这时阴影已经不再是阴影了,已经被内心的光明和智慧取代之。

________________
[88]我见(atta diṭṭhi)或称身见(sakkāya diṭṭhi)是世间最常见的错见之一,也是很多神教的主流思想核心。执有我见的人会认为在这个色身的内或外有个恒常不变的我、主体、灵魂、神、梵天、造物主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2014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4-1-2015 09:19 AM 编辑

6.6 持之以恒的训练

要有善终的把握,其实在日常生活就要训练。因为平时训练失败了还可以重来,但临终时我们只配得一颗子弹,对窜出来要置于我们死地的烦恼魔必须一击即中,完全不能有失手的余地。这对一个平时没有训练心的人可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都说善终本来就是一件稀有的事,平时有训练的人可以靠法力掌握自己的临终,而一般人只能靠拉老虎机的运气了。要投生善趣就得博中积宝,而生命只给予一次机会,没博中积宝就输掉人身,高难度可想而知。

佛陀在《小部•经集•败亡经》里说赌博是败亡道之一。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要获得财富或在临终要获得善终都好,以赌博的方式始终不会得到好结果。所以,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不会以赌博来活命,也不希望以拉老虎机来博取未来更好的生命。佛教徒不求好运,只做好因。当因做足了,他们要自主性拿积宝。所谓自主性就是能把手伸进老虎机自己动手调准,想要做人的话就自己把‘人人人’排齐,想要做神的话也如法泡制‘神神神’。


一般人能投生为人的机率就如拉老虎机一样,拉中3个’人‘的积宝才有机会做人

一般人能投生为人的机率就如拉老虎机一样,拉中3个’人‘的积宝才有机会做人

图片显示:
一般人能投生为人的机率就如拉老虎机一样,
拉中3个’人‘的积宝才有机会做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2014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4-1-2015 09:21 AM 编辑

6.7 死随念

讲到‘死’这个字眼,一般华人都特别忌讳,尤其是在华人新年时,‘死’字更成为过街大老鼠,仿佛所有与死有关的事情都与不祥、不幸、倒霉、衰运挂等号。在日常生活里,一切牵连到死的事物都被华人视为洪水猛兽般。所以,与死同音的字语都无辜被扯下水。其中一个最倒霉的字就是数字4了。华人、日本人和朝鲜人最忌讳与‘死’发音相同的4,他们视4如蜮,买房、择日、选车牌和电话号码时要尽可避开4。有些医院、旅馆、办公楼、电梯是找不到第4层的,也没有4号房或4诊室。为了顺民意,有的国家甚至不得不宣布停止使用4号门牌。

where is no 4.jpg
4楼在哪里?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尽可不经过棺材店、殡仪馆、火化场、坟场等散发着死味的地方。有时看到前方有家户在办白事,内置的‘自动调制限制线路(automatic modulation limiting)’马上驱动,无意识急转弯或绕道而行,以免被冲煞。

有些地方的居民集体抗议住区搬来了不受欢迎的‘不速之客’——临终关怀医院。他们踩碎医院的展架,撕毁宣传资料,不希望看见救护车和出殡车每天从他们的家门前经过。他们拉起‘反对在小区里设太平间’的横幅向路人抗议:“我们现在生活在紧张高节奏的生活中,如果让这种医院建成,给人增添压力,成天紧张,怎么工作?怎么生活?反对!反对!抵制!抵制!”如此的事可以发生在很多怕死的地方,他们根本不想嗅到一缕死亡的气息。

然而,万古千秋从英雄到枭雄不曾有人成功逃过死魔的罗网。死亡只是生命戏剧的另一场谢幕而已,并不会因为绝口不道就不会到来,早晚总要面对。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平时闻死丧胆的人们,当他们面临自己或亲人的三长两短时会处在一个怎样焦头烂额的窘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2014 08: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48 PM 编辑

鸵鸟式的回避只让人更不容易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死亡,也大幅降低了投生的把握。就像有一天监考老师兀突对学生们宣布:“今天有决定性升级或留级的突击考,请大家准备。”这时,平时没有温书的学生就会如临大敌,他们大喊抗议:“不公平,老师没有早早公告这个关键性考试的日期,我们都还没有准备好。”记住,棺材躺着的不是老人,而是死人。死亡不是老了以后才会发生的事。要知道贴在骨灰碑的相片很多都是黑发,正在骄傲地歌颂青春万岁的年轻人。生命就是那么残酷和无奈,死亡就像决定性突击考一样随时随地、无声无息地,毫无预兆的降临,由不得我们说公平不公平,也不会等待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

当死亡真正降临时,往往落得六神无主、惊慌失措的就是那些平时顾忌谈死的人。在失魂落魄的情况下,亡者抱恨黄泉,方寸大乱的亲属们也无法在真惠上提携亡者最后一程,就像平时没有温书的学生一样,双方在突击考试的表现中都不及格。学生不及格的后果还不要紧,大不了留级,但人生的大终考不及格的后果是:bye bye!不祥的选择,只好回到恶趣老家[89]报到去

_____________
[89]佛陀说:恶趣是众生的‘老家’,善趣只是我们短暂的客栈而已。在《相应部•譬喻相应•指端品》里,佛陀以指端刮了地面的尘土问弟子们说:「比丘们,你们认为如何?哪样比较多,是我指端的,还是整个大地的呢?」「尊者,您指端的尘土的分量是没办法与大地比较的,大地的尘土实在是太多了。」佛陀说:「同样的,比丘们,人死后能够投生到善趣的数量就如我指端的尘土那么少而已,人死后投生恶趣的数量就如大地尘土一样多;同样的,恶趣众生死后能够投生到善趣的数量就如我指端的尘土那么少而已,恶趣众生死后继续投生在恶趣的数量就如大地尘土一样多。」佛陀也时常告诫人身是非常难得的。也许有人会说:如果说做人很难得,为什么世界上的人口还会越来越多呢?其实从无尽宏观的角度来看众生的数量,人类还是屈指可数的。不要说六道,光说畜生界的蚂蚁大军的数量,肯定远远超越人类数量的好几万亿倍。而且,要知道人口暴增的都是落后和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世界的人口是量多于质的,有一些区域的人们过着像饿鬼畜生般恶劣的生活,其行为也显现得像恶道众生一样,其实他们很多都是从恶道投生的。当做人的条件门槛降低时,众多过去有微薄善业的恶道众生就很轻易地投生到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14 08: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了很久很久。。。。。。。。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5 07: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16-2-2015 06:49 PM 编辑

若不想考试不及格那应该怎么办?平时就要多温习功课,为考试做好准备。在佛陀教导的四十种业处[90]中,有一个很特别的修行业处,就是死随念。佛陀说:
「应修习念死。告诉自己:
我的死亡是必然的,我的生命是不确定的(maraṇaṃ me dhuvaṃ,jivitaṃ me adhuvaṃ);
我必定会死(maraṇaṃ me bhavissati);
我的生命将以死亡终结(maraṇapariyosanaṃ me jivitaṃ);
死,死(maraṇaṃ,maraṇaṃ)。


没有修习念死的人在临终时刻会颤抖悚悸。他们在困惑中死去,并常常害怕地尖叫,正如一个没有手杖的人,意外地在路上遇到一条蛇而恐惧。那些修习念死的人在临终时没有理由感到害怕。就如一个坚定的人看见一条蛇,即便还有相当距离,以手杖挑起那只蛇并将它扔掉。对死亡有正念的人也会保持正念去面对死亡,因而投生善界。」

所以我们应当每天每夜修习死随念,佛陀说念死会得到大利益。(《增支部•六集•念死经》)

当世人千方百计回避死时,只有佛陀教导弟子们要时常忆念死。很多不解佛教的人时常批评佛教整天到晚不是在讲苦
[91],就是讲死,是很悲观的宗教[92]。大智慧的佛陀教导我们修习死随念是让我们活得悲观消极的吗?大悲心的世尊指导我们如实看苦是让我们活得更苦的吗?肯定不是的。让我们看看一个时常念死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90]四十种止业处是:十种色遍、十种不净、十种随念、四无量心、四无色定、食厌想以及四界分别观。《清净道论》对这四十种止业处的修习方法有非常详细的解说。

[91]在佛经里时常提到的‘苦’字是来自苦圣谛的dukkha。佛教的精髓是四圣谛,四圣谛的第一圣谛是苦圣谛(dukkha ariya sacca)。‘苦’字其实并不是最贴切的字眼来形容巴利字dukkha。因为dukkha的意思不只是痛苦,也包涵了不圆满、受压迫、不究竟、不满意、不安全、危脆的。有三种苦相:苦苦、坏苦与行苦。苦苦是比较容易了解,比如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都是体现在我们身心的苦受;世间任何再美好的事物总有一天也会失去,这种在美好的表层下隐伏着不圆满和变异性的现象是坏苦;而一切因缘和合的法是不断受到生灭无常性的压迫,因为迁流变动逼恼的苦是行苦。这些苦都是世间普遍存在的真相,佛陀要我们看清楚世间的真相,并教导我们超越一切苦、得到永恒快乐的方法。

[92]‘宗教’这个字眼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含义。然而,字典对宗教的定义是离不开对神明和造物主的唯信与崇敬,即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超自然、超人的力量主宰着大自然、人类和文明世界。这样的定义显然跟佛教的教理格格不入。如果宗教是与超自然支配力、宇宙创造者或控制者的信仰体系挂钩的话,佛教肯定不属于宗教,而应该归类在教育的范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2015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尊者,新年快乐。

很迫不及待看完所有文章
请问尊者几时有pdf 文档呢?
我想流布此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5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顶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15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继续顶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015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xstudio 于 2-1-2015 05:50 PM 编辑
moon_boy 发表于 1-1-2015 02:23 PM
尊者,新年快乐。

很迫不及待看完所有文章

也祝moon_boy贤友不止新年快乐,而且要天天快乐哦!

真是不好意思,快了快了。我的一位台湾比丘同修正在义务帮我作新版的校对着(台湾人的中文水平比较高嘛!出书流通的书水准不能太差),我还得看他的速度。好了就会全部发布供下载,请稍微耐心一下。谢谢。

我慢慢发布内容除了配合同修校对的速度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的。因为根据现代人类科学对人脑和心理的研究显示,现代人由于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资讯过度泛滥,造成新一代的人们阅读的素质大大下降。网民一般都喜欢迅速、粗略、走马看花的F方式浅读网络文章。所谓的F方式是稍微读了第一行后就会直落横下几行再稍微浅读中间一行,再继续直落到下面,形成一个F字形的阅读方式。由于长期受到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轰炸影响,很多人已经无法维持很久的集中力,理解的程度也停留在很肤浅的层次。如果一篇文章太长的话,很多人会没有耐心看下去,或者只以F方式浅读。字体太小也看不下去、没有图片也没有兴趣看、太深也读不下去、太严肃的课题也很容易感到无趣等等。当然,moon_boy贤友是少数例外可以一口气把全部内容都消化消融的,但考量到一般读者的素质和心理倾向,个人还是觉得一天发布一点的效果应该比较好吧!细水长流,一天只是好好地吸收一点,哪怕只是一丁点但却能够大大改变生命的法,让人们能够了解的生命的真相,我觉得已经不枉此行,死而后已了。

有贤友从东马带回西马30本了,若要先读为快的话,也可以到此请书。由于这版本出版仓促,有很多不圆满的地方,请贤友们多多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1-2025 08:28 PM , Processed in 0.165749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