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Les_88

有没有所谓的 ‘第一个因‘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012 05: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9# 谷成

老子本身都没有宣称他悟道。 我就是因为尊重老子的意思,不要妄断,才说不知道。

我本身认为 宣称 老子悟道的, 才是妄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012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谷成

老子本身都没有宣称他悟道。 我就是因为尊重老子的意思,不要妄断,才说不知道。
我本身 ...
PeterTan 发表于 20-1-2012 05:05 PM


某人对你宣称有钱,就真有钱了吗?

真能随时提出一百万现金,即使不说他有钱,我都认同他是了。

老子能在几千年前写出《道德经》,得到孔子对他的推宠,后世根据他的学问修行,历代都有悟道之人。

此事纵然未必真,怕是不假了。

同样的道理,耶苏的博爱是躬身力行的,为了世人而被钉上十字架,有没有宣称,其实不重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012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是放大版 ,專門給瞎子看的.

道乃自然的創造力 ,科學名詞叫作"能量" .

上帝乃猶太人所創造的 ,經由耶穌發揚光大 ,所以"上帝"不是道,而是工具和藉口.


我在罵人,
潛意識會讓人們忽略了已經擁有的知識和常識,陷入迷信而不自知。

當某種慾望是處于支配大腦的狀態時,只有對〝實現〞這一個慾望有用的知識會起作用,
其他的知識則完全進入冬眠,思維變得非常狹窄,心胸也寬闊不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012 05: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0-1-2012 05:53 PM 编辑
回复  谷成

老子本身都没有宣称他悟道。 我就是因为尊重老子的意思,不要妄断,才说不知道。
我本身 ...
PeterTan 发表于 20-1-2012 05:05 PM


其实peter兄你要比较宗教,找出共同点和差别,那是很正常、值得鼓励的研究。

东汉有人将老庄的思想观念、《易经》的变易法则、后世丹道的修炼方法,融于一炉,写了《参同契》。

不过人家是悟道之人,靠的是真实功夫,留下的论点后辈修行人挑不出毛病,宋代理学家朱熹这么大学者都挑不出问题(明白都有难度)。

尤其是现代,如果想要”参同”佛、道、基督之间的学问,难度恐怕更大。

再说佛道的经典浩瀚,要读完佛教的三藏十二经典都是巨大的工程了,更别说去钻通道家的三个主要经典还有其他大小丹道学问。还要再加上实证功夫,才能初步明白佛道两家的哲学原理。

如果只是读了皮毛,就想结论你的理解,恐怕将陷你于不利境地,除了引起混乱,也容易陷入宗教思想之间的纷争。所以个人建议您,需要很谨慎发表学术意见,诚如你先前提倡的谦虚之道那是很好的。尤其是谈论其他学派的圣人学说,必须细读再读才好谈论。

我不敢妄谈或揣摩圣经的意思,就是基于这个道理,因此各家有个家的领悟和功夫本领,虽然可以学术交流,应该避免高下长短的比较和评论,以免错误理解引起争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2 0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2# 谷成

老子能在几千年前写出《道德经》,得到孔子对他的推宠,后世根据他的学问修行,
历代都有悟道之人。

此事纵然未必真,怕是不假了。


我想每个人对"悟道"这二字有不同的见解吧? 悟道, 对你是什么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2 0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terTan 于 21-1-2012 02:15 AM 编辑

回复 104# 谷成
我不敢妄谈或揣摩圣经的意思,就是基于这个道理,因此各家有个家的领悟和功夫本领,虽然可以学术交流,应该避免高下长短的比较和评论,以免错误理解引起争论。   

如果我让你觉得我有对老子不尊敬的地方,这点请你见谅。
对于宗教经典的 “高下长短的比较和评论”, 实在是要尽量避免,但也不可能完
全避免的。例如: 就拿道德经 与 易经来说。

我所了解到的道德经, 是老子在周易之后的作品。易经 谈太极生两仪。而老子谈
的是 道生一 的, 这包括 道本身的问题。

我所了解到的道德经, 确实在 易经之上。
道德经不仅谈道, 还谈 德。谈何谓圣人的品格。



回复  tcguanz
老子本身对道的本质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楚。老子把本身对所观察到
的道相与用, 写成道德经。


刚才冒出来一个道另有本体,现在又冒出一个道的本质,看样子再翻下去,还有道
的爸爸妈妈公公婆婆,没完没了。老子都说了,“道”超越语言概念,既然“道”
不可谈,就不能从此再节外生枝,又加个道的什么又什么的,那样一来,就是在语
言迷宫里玩捉迷藏了,这是佛道两家都不认可的思维辩证把戏。



我说  “老子本身对道的本质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楚。”, 乃是引用 张宗奇道学博
士本身的看法。摘自 张宗奇:“利而不害”与“为而不争”, 中国道教协会的以下文章。

一、“利而不害”_
    顾名思义,天道由“道”而来。《道德经》第1章即开宗明义,直接谈“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
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道”是“万物之母”。人类,作为万物之一的被造物,不可能认识作为造物
主的“道”,就像桌子不能认识制作它的木匠一样。因而,“道”的本体本质
人不可道、不可描述的。在这一点上,基督教等世界宗教的神学观点与道教一致。


他认为 “道”的本体、本质是人不可道、不可描述的。老子是人, 当然也不可道。
你认为他再节外生枝, 在为道 生婆婆妈妈?

老实说,我认为你把自己对老子的道的主观看法,说成是客观的道理。 这不是很理性的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1-2012 03: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3# 谷成
“本体”一词的广义定义是“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
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
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但是本体论(Ontology)是西方的学术观点,东方学术是不管什么本体不本体的,
而且东方验证的方法是修证(而非认识论),所以没有什么冲突。

勉强要从这个角度来说,道家思想的本体(最终本性)是“道”,大乘佛教是“自
性”,这背后还有什么就不谈了,而且谈无可谈。

若是能谈,老子和佛陀早就谈了,绝不会留给后人任意诠释和接植的空间。



谢谢你的解释。 我明白西方的本体论(Ontology)。 因它是 指 上帝的 而言。
西方的本体是指上帝。 而西方三位一体的概念, 本体也指 道。

你说 道家思想的本体(最终本性)是“道”。这观点我是赞成的。


78# 陈颍霄
意即道家的道不可与有属性、有本体的上帝画上等号。


79# PeterTan
老子从来没有肯定或否定 道, 是否有本体? 老子不知道。 你知道?


我所引用的 ”有本体“, 是回应 78# 陈颍霄 所引用的 ”有本体的上帝“
我所理解他要表达的是””有本体“是应该是 指 “有实体”的上帝。
这里并不是指道另有本体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2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1-1-2012 09:55 AM 编辑
回复  谷成
我想每个人对"悟道"这二字有不同的见解吧? 悟道, 对你是什么意思?
PeterTan 发表于 21-1-2012 01:45 AM


你谈道家的哲学,自己应先弄懂,东方对“悟道”的定义是什么?如果不明白,可以先请教,然后才拿你的标准来比较,这样才能看出不同在那里,这样才叫客观,这样才叫比较宗教。

《道德经》中很清楚的指出东方圣人的处事标准,“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行不言之教。   

这个为无为,用佛教的术语解释是“如如不动”,如是好象不动,再加一个如字,好象不动,其实还是在动,动而不动,不动而动,所以叫“如如不动”,没有讲绝对不动。这个修为,在佛教观点来说是一个很高很高的境界。

道家的圣人庄子也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真正得道的人,他的呼吸不象我们,他的呼吸一进一出到脚底心,而且真用的不是呼吸,而是“真息”,这个真息近乎没有呼吸,不需要古代的圣人,现代的高僧和道人进入深定时都能做到了。小心看,这个“息”字拆开来,是“自心”。

所以这些符号在东方哲学之中,都有很深的学问,背后需要实践功夫,不是你在嘴皮上怎么认为怎样想就算数的。在佛道两界,悟到什么境界,就有什么境界的本事,不是单凭一张口。没有功夫,你吹到上天都没有人睬你。

你要评论老子有没有悟道,先做到老子说“为无为”,做到庄子说的脚心呼吸、寝而无梦(标准很多,恕不详列)。做不到这几点,就凭你的有限认识来比人长短,不仅有失对圣人的尊重,也是肤浅之极。

回复  谷成
我说  “老子本身对道的本质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楚。”, 乃是引用 张宗奇道学博士本身的看法。摘自 张宗奇:“利而不害”与“为而不争”, 中国道教协会的以下文章。
PeterTan 发表于 21-1-2012 02:14 AM


张宗奇是谁?他拿什么资格来和道家和老子和庄子较比?

你真想论道,或是你认为比座上其他人更懂道,就拿出你的本事出来,不要婆婆妈妈、顾左而言右。

如果你不懂道,还是请你慎行慎言,不要胡乱说话。

回复  谷成
老实说,我认为你把自己对老子的道的主观看法,说成是客观的道理。 这不是很理性的交流。
PeterTan 发表于 21-1-2012 02:14 AM


你不先搞明白东方的“悟道”标准,就来妄论道家的圣人没有悟道,这本来就是主观的行为。

自己既然要评人,就要接受别人评论,这就是讲理。

而且触及佛道境界的评论,都是讲究实践功夫的范畴,本来就不是那么讲理(我也说了,佛道界将实证工夫,尤置于学理之上),如果没有实践功夫,还是可以学习、交流或讨论,若是要批评圣人没有悟道,或是改写老祖宗的定义,那我还是一句话,请示出你的真功夫,否则废话少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1-2012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8# 谷成
真正得道的人,他的呼吸不象我们,他的呼吸一进一出到脚底心,而且真用的不是呼吸,而是“真息”,这个真息近乎没有呼吸,不需要古代的圣人,现代的高僧和道人进入深定时都能做到了。小心看,这个“息”字拆开来,是“自心”。
   

我尊重你主观的信仰. 若把信仰当作哲学, 在哲学论坛上要别人认同你所谓的悟道
, 确实是强人所难. 我尊重你相信所谓的悟道就是能够进入深定, 所谓真息近乎没
有呼吸. 我也请你尊重我完全不能接受 "能接受进入深定, 真息", 就是悟道. 我认
为最多只是一种特异功能.

我尊重你认为老子已悟道, 我也请你尊重我的"不知道".

这些主观经验,在哲学没有讨论价值. 若要谈论,请到基督论坛, 我可以分享许多属
灵恩赐的灵恩经验与圣灵的果子.  其中一些我本身也能做到或体验到. 但拜托不是在哲学论坛.


在此打住.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双面人 + 5 主观与客观的清楚分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2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自身踏踏实实地去实践出来,经验实践出来真实无妄。不是靠写或说而已,修其身心,体悟自然。

道犹如天(乾),不断地转变,万物靠它而生,天布降雨,使万物得到生命。
德犹如地(坤),能承载万物,容纳百川,养育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12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9# PeterTan


大家幫忙論壇搞點氣氛嘛,

拜託 ,拜托 , 請繼續跟"谷成"辯論到臉青耳赤才好玩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2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s_88 于 22-1-2012 01:49 AM 编辑

回复 108# 谷成
是否有张宗奇这位道家代表值得怀疑, 因为他连道家的最基本教法,人可不可能悟道都搞错,太可笑了吧!

人可不可能‘悟道’。。?

我的提示:
西方哲学宗教(一神教)  与东方哲学宗教(佛,道家)的区别:

- 前者的传教是 人 永远都底于 神, 人是 上帝的仆人,使者,甚至是神的奴隶 。

- 后者的教法却主张一个人通过修行可以 ‘见性成佛’,悟道, 到达 ‘天人合一’ (那就是神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2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谷成

简要:
西方哲学和宗教(一神教)  与东方哲学宗教很大的区别:

- 西方教法是 ‘人’ 永 ...
Les_88 发表于 22-1-2012 12:22 AM


这两派思想观念完全是对立的,只可二选一。。!

我比较喜欢后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12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唔,各大高手参言,甚至谈体与用,越来越有看头了!!

体与用,有说是道为体,用之以德(或德为用)。但即然标题为第一因,那就先别说其德或其用(或为人道行之以德),好吗?不然,会更乱…



言归帖题,第一因。
若真有第一因,那哲学上论点归为哪类?
其论文观点是否成立,那才是重点…



到目前所谈,第一因,叫化本身所了解的的易之道与老子之道;

懒惰写,copy n paste网络,重点是其内涵…



易之道与来源;

对于《周易》的成书,《汉书•艺 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 圣,世历三古”。此说最为汉儒接受, 《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 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圣”、 “三古”之说简而言之,即:上古时代, 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 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将其临摹下 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 卦”;中古时代,姬昌被纣囚禁于羑 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 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 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时代, 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 《易传》十篇。
http://www.gyabooks.com/wenhua.jsp;jsessionid=248B2DE792815160D196870C0647015B?id=12&articleId=42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 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 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 忧虞之象也。

http://www.tl5000.com/13jing/yi/008.htm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 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 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 德,以类万物之情。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 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 凶生而悔吝著也。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 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 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 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 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 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 当,故吉凶生焉。

http://www.kxqm.net/zy/zy3xici2.htm

****
所以,叫化始终感想易之道,是在观察天体星象自然界运行,万物生存排列竞争,而后形成之奇书。主要是为人吉凶占卜,其人位置居所方针等等。为天地人时运变化之书。


易从现象界源来形成,易之所谓的道,不过还是在现象界中,跳不出其框框。

若有一个[非常道],易不过是[非常道]之用,不是[非常道]之本体。易所指之道,应该不是第一因,而是由[非常道]所产生变化后续演化出来的方程式或时运周转。

占卜吉凶等,还是在现象界中。占卜吉凶,只不过如易所说的象。从有象,从有迹可寻的,应该还不是[非常道]本身。


叫化对易之道是如此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012 10: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大家龙年行好运,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012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洪七公 于 23-1-2012 12:19 AM 编辑

新年快乐。



道德经,老子之道,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 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 名,字之曰道…

●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 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 大道泛兮,其可左 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和。

● 道冲 而用之或不盈。渊兮 似万物之宗 湛兮 似或存。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 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 极。

●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 之,势成之。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 足。




叫化是如此了解;

有一个先天地就有的独立始物,它运行万物而不灭,是为万物之母。没有一个适当的名称例为它,把它勉强称为道。

这个道,不是一般的道。若能用常语形容说明它,这并非常道。这道,就像在万物万象中。它就在万物左右,万物依据它而生存却不自知。虽然万物出於它,它养育万物却不突出自身自主。

道生一,即无极,而万物是归复於无极的。一为无极(是整O),无极而后生太极(是O有S,整体称太极),为初始。

生二,即黑白为阴阳。(阴阳个自体,相辅相成,互克互生)

生三,而后即为生万物。

这生,因为有道冲。

万物之母,是名为有,生於有。(有"象"或由无极开始)

有生於无,为天地之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1-2012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中很清楚的指出东方圣人的处事标准,“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行不言之教。   

这个为无为,用佛教的术语解释是“如如不动”,如是好象不动,再加一个如字,好象不动,其实还是在动,动而不动,不动而动,所以叫“如如不动”,没有讲绝对不动。这个修为,在佛教观点来说是一个很高很高的境界。
谷成 发表于 21-1-2012 09:53 AM



    谷大哥,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请参考:邏輯學基本原理
1。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2。排中律,對於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間狀態。
3。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4。矛盾律,在同一時刻,某個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這樣又不是這樣。

第一条规,就阐明了事物只能是其本身,不能插入其它因素。
第四条规,在同一時刻,某個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這樣又不是這樣。
老子的道,就由老子的思想纲要为主来看待道的境界,没必要用佛教的术语来解释道的境界。
如果老子的道,在老子的思想纲要里头的诠释,与佛教的术语的诠释,违背了矛盾律,那么,被牺牲的,在第一条规之下,肯定是佛教的术语。
明白我说的吗?
举例:当我们解读法律的条文时,理所当然的,我们会把思考转换到法律纲要模式去理解法律条文,这样,我们就会几近了解条文的意思。
如果我们用宗教的思维去理解法律条文的话,那么如果产生错误的解读,错必然不在法律那边,而是解码的工具被错误运用。
如果把案情延续下去,假设大哥与某人打官司,那么,某人就会"轻而易举"的打赢这场官司。

老子的思想,如何可以用佛教的术语来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012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7# 双面人


    你不用太深的逻辑学,用最简单的就好

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道


所以老子说的不是道,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012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双面人


    你不用太深的逻辑学,用最简单的就好

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道

所以老子说的不 ...
tcguanz 发表于 23-1-2012 03:34 PM



    深?我不觉得。
比起道德经,我的还是小学生的语境也~
看不明白?那么,请勤修逻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012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eterTan


大家幫忙論壇搞點氣氛嘛,

拜託 ,拜托 , 請繼續跟"谷成"辯論到臉青耳赤才好玩 .
guilimen 发表于 22-1-2012 12:08 AM



    你有这等能耐吗?搞气氛不是搞情绪作对,你拜托什么?
门主,你唯恐天下不乱的思维,我一早就从你的头像里头领悟出,你是喜欢六国大封相的环境。
我想告诉你一句话:Lu siapa ?
连我你都无法应付,你何来能力应付peter tan 与谷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12-2024 04:20 AM , Processed in 0.13334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