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素还真

问答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7-2009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5-7-2009 09:08 PM 发表
终于抓到在这里教禅定的“大师”了,之前还要诬赖我~ :@


不要误会,我不会教人,也不想教人。

我去刺激你只是为了找真正的“大师”,我用这种方式是因为可以直接印证出对方是倾向“灭我”的人还是深刻经验“无我”的人。

真的知道“无我”是什么的人,连潜意识里都不会有嗔念。文字上的试探是非常有效的,这一点不管是几出名的“大师”都伪装不来的。虽然....偶尔他们会用“佛都有火”的话狡辩~

我如果一开始就告诉他,“请问....”,我只会得到“理论”,如果我这样盲目的去“请问...”我会得到几千种理论,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大概这么说吧,有相同经验的人能认出有相同经验的人。如果我找不到有相同经验的人,原因有三:

1, 我疯了。
2,“无我”也是错的。
3,禅定比想象中更玄。

本来我只想透过PM的方式去问人,但既然搜索目标已经没有了,所以就心想...不妨直接说出来。

这么说吧...如果佛法包含唯心和唯物,我就是卡在唯心的环节上。

你觉得呢?我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精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7-2009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1# Roy_Tantra5053 的帖子

建议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向佛发愿学习,研读经典,
并向有修有德的师父请教这个严肃的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y_Tantra5053 于 15-7-2009 09:43 PM 发表


不要误会,我不会教人,也不想教人。

我去刺激你只是为了找真正的“大师”,我用这种方式是因为可以直接印证出对方是倾向“灭我”的人还是深刻经验“无我”的人。

真的知道“无我”是什么的人,连潜意识里 ...

看你这么有诚意,就给你些意见吧~

如果是我,

首先,我不会即刻下定论认为自己是卡在某某的环节上。因为这只会把方向定点,然而方向或许是不正确
的。

第二,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找出问题所在,或一直不能突破的地方。

第三,询问多个人的意见作为参考。当然,这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最后还是要靠自己。

希望你不再是糊弄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15-7-2009 09:55 PM 发表
建议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向佛发愿学习,研读经典,
并向有修有德的师父请教这个严肃的课题。


我曾经想确定“三无漏学”到底是不是佛陀亲口讲的,可惜经典太杂,是不是翻译经典的“大师”自己加进去的观点实在无从证明。

如果你记得我以前说过的话,想必你应该记得我根本不把“戒”放在心上。原因无他,“定”的意义明确告诉人“戒”是没意义的。不是修“戒定慧”,而是先持戒,后修定,然后才能产生智慧。

持戒很容易理解,主要目的就是排除人们的“习惯”。简单的说....一个人若大鱼大肉习惯了,累积金钱习惯了,每天工作回家就打开电视躺在沙发看偶像剧,他根本无法接触佛法。说的严重点,他甚至不会去思考什么是“生命”?

“持戒”的目的在于改变一般人的生活方式,用意不是能完美做到多少戒律,而是那个人在持戒的当时领悟了什么?

举个例子...如果你要点化一位因为失恋而常常汹酒的人(自我麻醉的人),你会怎么做?难道你每天就在他耳边说佛法吗?很难,那不会有效果。除非你先设法丢掉他“自我麻醉”的工具。

其实五戒里有深刻的洞见,各自代表了人类的“习性”。比如说...妄语就是自我欺骗,杀生就是以为自己是生命主宰,邪淫则是沉沦欲乐,偷盗则是习惯占有。

其实佛陀发明了不少这类的法门,比如“观白骨”。目的都是一样的,是想令人们透过某种举动领悟,但举动本身不具任何意义。

当领悟了“戒”的用意后,人就会走到一种全新的阶段。比如说...一些生意失败,失业,人生的风光突然跌进谷底的人,为什么会皈依佛门呢?因为他们已经走过“戒”的阶段,他们想寻求人生真正的“意义”。

在“定”境里,人一定会发现“戒”的真相,也会知道五戒是一种“自发性”的举动。简单的说...如果你充满爱心,你就很难去杀生,而经历过沉沦欲乐的生活后也自然会醒悟那只是在浪费生命。而如果曾经当过老板的话,也会醒悟这个社会的资本主义是在剥夺人性利益,把人贬化为工具。

妄语和饮酒的戒更不用说了,一个人诚心皈依佛门后,就是面对自我欺骗和自我麻醉的开始。

我曾经试着向素还真诠释我的看法,结果他就拼命讲我心态不正确。大家有什么看法?谁能大发慈悲纠正我的心态?

[ 本帖最后由 Roy_Tantra5053 于 16-7-2009 12:0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4# Roy_Tantra5053 的帖子

问你若为了真理, 为了解决最后的那个疑问, 你能放下自我真心的去求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5-7-2009 10:02 PM 发表

看你这么有诚意,就给你些意见吧~

如果是我,

首先,我不会即刻下定论认为自己是卡在某某的环节上。因为这只会把方向定点,然而方向或许是不正确
的。


第二,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找出问题所在,或一直不能突破的地方。


其实用“卡”来形容的确不太恰当,贴切的说....我前面没有前进的路了,我只能继续阅读书籍,在灵性上而言,我一直找不到进步的“线索”。

比如说...我知道禅定的开始阶段可能就是觉知到自己的潜意识,我也知道正确的方法,但进一步我猜测可能和荣格说的“集体潜意识”有关,也可能四禅里的“宿命通”是真的,但我没有任何线索可以去印证这些事情。

我试着了解科学上的三度空间,五度空间等类似的理论,试着去了解出色界是什么....但还是毫无线索。

也许你会觉得我在心外求法,但事实上我是双管齐下,我当然知道修行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但“方向”至关要紧,每天这样静坐,某天真理会突然间“蹦”出来吗?我想....很难。


第三,询问多个人的意见作为参考。当然,这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最后还是要靠自己。


唯有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5-7-2009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5-7-2009 09:36 AM 发表
不过,素还兄还没解释大菩萨怎样示现涅盘?既然他未证涅盘。


我已经解释了,只是你对涅盘的观点遮掩了你的视线。

我之前举了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示现涅盘。

第一个关于阿那律尊者以天眼观察世尊入灭前的去向 (进入色界,无色界等),最后入灭。

第二个指出大阿罗汉可以隐身,让三界天人无法感知他的存在。

现在我再举第三个例子:

比如一个具备天眼的众生可以清楚看见一切众生死后投生处。不管死者投生在三界何处他都能知道。对他而言每个死者死后一定会有投生处,除了涅盘之外。也唯有进入涅盘的众生,他才无法捉摸他的踪影。

假如有圣者死后没有进入涅盘,可是圣者的行踪却让他捉摸不到,他会如何想呢?他会认为那名圣者已经进入涅盘。这就是圣者向众人示现进入涅盘。事实上圣者并没有进入涅盘,他只是隐身让众生无法感知到他的存在。

不要问我为什么佛菩萨与大阿罗汉有这种隐身能力,还有其隐身原理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1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4# Roy_Tantra5053 的帖子

我只想说一些心中话;

学佛贵在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从基本功学起,

夸夸其谈到头是一场空.

希望你别误会我在酸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7-2009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5-7-2009 11:04 PM 发表
问你若为了真理, 为了解决最后的那个疑问, 你能放下自我真心的去求吗?


这个的确是深奥的问题,不好回答。

告诉你我是诚心的,你就会误解我看不透我执。

告诉你我吃饱没事做想去追求真理,你就觉得我不诚心。

我只能说...当我活着时,这个“我”就是存在的,就算杀掉那位去追求真理的“我”,真理也不会突然“蹦”出来,而一旦我这么做了,我就无法经验真理,因为六识已灭,用什么来经验?

灭了依然可以经验真理?是的,因为我们还有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但....这种理论解释是圆满的吗?“我”穿上阿赖耶识这件衣服就不是我了吗?

情况只像西方哲学发明“真我”,然后说自我是虚假的,说到底...如果没有一个“我”的存在,应该就是所谓的涅磐了。

布袋和尚曾经很精妙的表达“无我”,有人问他为什么总拖着一个大袋子?(这不是我执是什么?),布袋和尚不说什么,只是把袋子丢在地上,然后又拿起,离开。什么意思?就是拿得起,放得下。

你在禅定里,离开色界后,你知道你不是身体,但你会砍断自己的手手脚脚吗?

你的问题显示你是倾向“灭我”的学佛者,所以不管我告诉你什么,你可能只会倾向认为是“我”在阻碍我学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09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8# 尋夢人 的帖子

你当然不是在“酸”我。

而是你被“酸”到了~

想必要你呆坐一小时你都不愿意吧~?

按照以往的经历,当我不依据经典做四禅八定的描述时,一定会被佛教徒吐口水~

你没有破口大骂,可能你内心有一丝的认同,你只是不满意我说“大师”骗人。所以你宁愿相信我骗人,也不愿相信“大师”骗人。

戒律守得不错~

喝酒伤身,少喝点是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09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9# Roy_Tantra5053 的帖子

你若为了真理, 为了解决最后的那个疑问, 你能放下自己的身份真心的去求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09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1# 三法印 的帖子

oh my god~ 把你想得太.........

你觉得我有什么身份? 佛教界的过街老鼠吗?

你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免费送你这个身份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09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2# Roy_Tantra5053 的帖子

这个"身份"就是"我懂的比你多", "我慢"的同意词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6-7-2009 12:2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09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3# 三法印 的帖子

我不介意你给我这个身份~

宗教情结强的人就是习惯性当别人“我慢”的,基督教经历了科学大战,佛教则刚开始展现这种特征。

自言自语:我真白痴,忘记了和佛教徒说话不可以太认真,自卑的人容易受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09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4# Roy_Tantra5053 的帖子

那你认为你的杯子满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09 0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5# 三法印 的帖子

你可能是在用佛教的杯子来喝水的,而我是直接喝清泉水的,我真的很难告诉你...你想象中我用的杯子满了没有。

不玩文字游戏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如果我的杯子满了,我会用水泼向你,因为你喜欢水,而我只是口渴就喝水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7-2009 0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音论坛首页版规处写道:

希望大家在论坛探讨佛法真谛时,须始终保持内心清净,不应有讽刺、挖苦、诽谤等发言的出现,而要使用尊重、礼貌的语气和文雅的字句。

佛陀曾说,在举发他人过失之前应当让自己的心安于以五个条件:
  一、要有事实根据,不是虚假不实。
  二、适当的时机而不是不合时宜。
  三、有意义而且能产生利益,不是无意义又无利益。
  四、应当用柔软的态度相待而不是粗暴。
  五、应当生起慈心而不是嗔恨。

                ——摘自《杂阿含》497经

特在此分享让网友们参考,希望大家能减少不必要的争议


  敬爱的 Roy_Tantra5053 网友,个人觉得此帖本来有酝酿出一些不错的分享。小弟斗胆,请兄稍微检视自己的好胜情绪(其实每个人都有 )和语气,请别让情绪、态度给破坏了此帖(包括您自己)宝贵的分享。

您用您的的体验和逻辑思考所阐释的戒、定、慧,其实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还不错,可惜后来看兄您这样轻易就落入和人酸来酸去的场面,好像反映不出兄的定和慧到什么程度。所以别小看“戒”或平时“细微的觉察”哦。

我的戒定慧没有什么程度的,不过旁观者清,希望兄听明白小弟在说什么。

嗯,请大家回到“主题”继续讨论。

[ 本帖最后由 svint 于 16-7-2009 01:3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09 0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vint 于 16-7-2009 01:32 AM 发表
法音论坛首页版规处写道:



  敬爱的 Roy_Tantra5053 网友,个人觉得此帖本来有酝酿出一些不错的分享。小弟斗胆,请兄稍微检视自己的好胜情绪(其实每个人都有 )和语气,请别让情绪、态度给破坏了此帖 ...


那我就发挥认输的精神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09 09: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5-7-2009 05:48 PM 发表
这个课题,在当代缅甸南传佛教引起非常精彩的论证,参与讨论的双方,都是修行和具备非常丰富三藏知识。我不认为自己的论点可以超越他们,你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有非常特出的观点, ...


我没有什么特出的观点,就只是遵从经典而已。经典中有太多强调正定的经文了,这不容我们忽视的。

佛陀教导的是八正道,正定就在里面,而正定在经文里也很明确的说明是四禅。

或许真的有某些很特出的人已经拥有很清明的心可以一点就通。但是,八正道确实给予广大群众的教导。

就好像小学,中学,大学是给广大群众的。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天才可以直接进入大学。试想想,如果每一个人都想要省掉小学和中学,就直接进入大学,你认为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形呢?

如果佛陀并没有教导戒、定、慧,而是只教导慧而已,那么我想佛弟子的数量将只是经中所说的那些一点就通的小部分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09 09: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15-7-2009 11:23 PM 发表
我已经解释了,只是你对涅盘的观点遮掩了你的视线。

我之前举了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示现涅盘。

第一个关于阿那律尊者以天眼观察世尊入灭前的去向 (进入色界,无色界等),最后入灭。

第二个指出大阿罗汉可以隐身,让三界天人无法感知他的存在。

现在我再举第三个例子:

比如一个具备天眼的众生可以清楚看见一切众生死后投生处。不管死者投生在三界何处他都能知道。对他而言每个死者死后一定会有投生处,除了涅盘之外。也唯有进入涅盘的众生,他才无法捉摸他的踪影。

假如有圣者死后没有进入涅盘,可是圣者的行踪却让他捉摸不到,他会如何想呢?他会认为那名圣者已经进入涅盘。这就是圣者向众人示现进入涅盘。事实上圣者并没有进入涅盘,他只是隐身让众生无法感知到他的存在。

不要问我为什么佛菩萨与大阿罗汉有这种隐身能力,还有其隐身原理是什么?

不是我对涅盘的观点遮掩了视线,是我对您的解释不清楚。
不过,现在有比较清楚了。

至于第三个例子,请问这个有经典说明吗?

我不会问你为什么佛菩萨与大阿罗汉有这种隐身能力,还有其隐身原理是什么,因为我对这没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9-2025 08:54 PM , Processed in 0.13552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