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11-2009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的脚很酸 于 1-11-2009 05:21 PM 发表 
黎紫书现象是那条水自己说的,见《花海无涯》
说他是星洲捧出来的,不如说是文学奖吧
很多新作家都是文学奖捧出来的
他在台湾好像也拿过一两个奖项吧
国外文学奖也好,星洲花踪也好,没有星洲媒体大力吹捧,说实在,我到现在还不知道“黎紫书”这三个字是什么时候组合起来的
[ 本帖最后由 无邪幽魂 于 1-11-2009 07:26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11-2009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0# 无邪幽魂 的帖子
我想,马华文艺/文学的名称可能是在MCA创办前就有了 |
|
|
|
|
|
|
|
发表于 1-11-2009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2# 我的脚很酸 的帖子
没有咯。同时出现的咯。或者mca出现后不久,可能几秒钟后,马华文学/文艺的名称才出现咯。可能mca之前,只有意识,还没有把马华文学/文艺的名称定下来。 |
|
|
|
|
|
|
|
发表于 1-11-2009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3# 无邪幽魂 的帖子
你就是要跟我争
害我去找资料
我不知道最早是什么时候使用
不过193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出版界”刊载了一篇名叫《漫话马华文坛》的文章,作者是杨如
收录在方修的《马华新文学大系(二)(1919-1942)》
MCA应该是1949年成立
你说谁比较早?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的脚很酸 于 1-11-2009 11:31 PM 发表 
你就是要跟我争
害我去找资料
我不知道最早是什么时候使用
不过193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出版界”刊载了一篇名叫《漫话马华文坛》的文章,作者是杨如
收录在方修的《马华新文学大系(二)(1919-1942)》
MCA应 ...
你去哪里搜到的?做莫我在网上找来找去就是没有找到《漫话马华文坛》的? 这样子当时的“马华文学”包括“新华文学“咯。现在的“马华文学”不包括“新华文学“。那么当时“马华文学“就不等于现在的”马华文学“咯,是吗?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获得独立。那么1965年后的”马华文学“才是现在马华文学的起源,不是么?你说,mca比较早还是排除新华文学的马华文学比较早?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问题
当年你爸爸还没生下你
如今你已生下来了
请问,现在的爸爸会不会不是你以前的爸爸?
不可能
怎可以把过去切断呢?
那是一脉相承的东西来的。
谈马华文学,在新加坡离开马来西亚之前,那是整体的
就是是1965年后几年,新华和马华还是一体的
我的资料是书本来的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偶觉得,现在的马华文学不包括新华文学的,ok?所以,要追溯现在马华文学的源头,应该是自从”包括新华文学的马华文学“与新华文学分家后,所剩下的马华文学,才是现在马华文学的源头,不是吗?也就是说,新马文学分家后,是在马华公会之后,不是吗?真正要考究现在马华文学”马华“名称与内涵,是不是也要从马新文学分家后的书籍着手去找,不是吗?照你老爸老妈孩子孙子的理论,那马华文学岂不也是中国文学?
[ 本帖最后由 无邪幽魂 于 2-11-2009 12:31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7# 无邪幽魂 的帖子
按你的說法
已經推翻了Ng Kim Chew馬華文學起源說了
Ng說,馬華文學在郁達夫消失前
是中國文學的另類租借地
在郁達夫的失蹤后,便是馬華文學的起源。
而另類租借地時期,是馬華文學的史前史
Chong Fah Hing對此另有說法
他認為馬華文學的起源,是在周容(乳嬰、金枝芒)在1947年末
掀起馬華文藝獨特性和僑民文藝的大論戰開始
而在這之前的馬華文壇
他認為這是中國文學的大后方文學。
而你的說法,則是屬于民族國家史文學
即民族國家建立后,才有文學史的開始
這是非常莫名其妙的
難道在中華民國成立后,中國古典文學都應該切斷嗎?
文學史真的應該和民族國家史結合嗎?
Ng Kim Chew說過,
無論是馬華文學也好,馬來文學也好,他們都是在民族國家成立之前就有了
比較下你和Ng & Chong的史觀
Ng是建立在經典的立場,有經典(好作品)才有文學史
Chong是主體性的確立,有主體才有文學史
你的則是民族文學史立場,有了民族國家,才有民族文學史
三個看法中,我最無法接受的是你的看法
馬來西亞的民族國家建構是非常復雜的,到底我們的歷史應該以西馬為主,即出發點以1957年8月31日起,還是三個地區等同看待?
前面的比較好處理,但偏離歷史事實;后面的貼近歷史事實,卻難以處理
而你的看法是一般做法以外的,那就是直接把1957年的西馬獨立和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的起源完全切掉,而只著眼于新馬分家。
這個做法,即不是一般人處理馬來西亞史的做法,而且在文學上的處理,也難有意義
不知哪條水說過,新馬分家后,還有幾年(不懂是多少年)的時間,
兩地是難以分割的
如果你可以合理的解釋,為何馬華文學史是從新馬分割開始,我就可以接受
但你無法解釋
是什么原因呢?
是對新加坡華/人/文文學的偏見?
新華文學是毒瘤,非去掉不可?
[ 本帖最后由 我的脚很酸 于 2-11-2009 10:01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8# 我的脚很酸 的帖子
呵呵。我不想翻书了,以前翻到要作呕。要解释彻透,也非长篇大论不可。没有引用什么理论根据,我就将我所知道的,浅出就好了。如有错误,请多多指正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文学(文学理论,就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文学的),文学是无国籍、民族、地域之分的。ok?
ng的观点也有点道理。郁达夫失踪后,很多作家不是中国南下的,因此他们的作品,就被看作“马华文学”了。我们可以知道,ng的观点,实际上是建立在作品(我不敢说是不是经典)的基础上。大问题来了,那时候“马华文学”这个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与“现今的马华文学”的,是一样的东西么?显然不是。而且那时候的“马华文学”的定义,是模糊的。那时候的“马华文学”实际上也包含了后来的“新马文学”。那时候的“马华文学”,是否包含非中文书写作品呢?如果包含,那么,那时候的“马华文学”的定义就是,马来西亚华人文学(包括非中文书写品);如果不包含,那么,那时候的“马华文学”的定义将会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不分民族,只看是否中文字)。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起初“老阿伯”对“马华文学”下定义不够明确,造成如今对“马华文学”斯定义之争议颇多。
chong 的观点,也是有点道理。周容(乳嬰、金枝芒)在1947的大论战,实际上是马华文学主体意识的初醒。那时候人们意识到马华文学存在的必要。从先前的无意识,到那时的意识,说当时是马华文学的起源,无不可以。可是,大问题来了,还是复述之前所说的,那时候的“马华文学”,实际上也包含了“新马文学”。那时候,那些老阿伯对“马华文学”的定义,也还不明确。只有“马华文学”空洞口号而已。
况且,当时马来西亚还未独立。所以那时候的“马华文学”,跟马来西亚独立后,与新加坡分家后,“现今的马华文学”,定义是不一样的。那时候的“马华文学”的“马”并非指“马来西亚”,而是“马来亚”。独立后,与新加坡分家后,“现今的马华文学”的“马”才是指“马来西亚”。为了更准确定义“现今的马华文学”,你说,须不需要排除“新华文学”?不然“现今的马华文学”的外延与内涵就很不容易概括了。不是吗?
再来,之前说过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文学本来是无国籍、民族、地域之分。如果要分类文学,按照国际的做法,通常都是以国籍民族作为区别。国外,就有中国文学,台湾文学。马来西亚,为了区分国内其他民族的文学,就出现了“马华文学”。你难道不觉得,以国籍民族作为文学的区分,更方便吗?这是国际的做法,比如中国人也是以国籍民族作为区别,如中国国内的中文文学,就称为中国文学,国外的中文文学,就是海外华人文学了。台湾也是如此区别的。不如此,难道要怎样?要造反?呵呵……至于有人特地为“现今的马华文学”的内容规定一定要蕉风椰语,那就很搞笑了。如果区分文学,以区域风景作为区分标准,你说,中文文学会被切割为多少块?呵呵
所以,你说“现今的马华文学”的起源,该在什么时候呢?要定义“现今的马华文学”,还要引用老阿伯们的“观点”?如此下去,“现今的马华文学”定义岂不成为世世代代无法解决的琐碎问题?在我看来,新马分家后,“现今的马华文学”才真正存在,也是我们考究“现今马华文学”起源的切入点。至于新马分家前的“马华文学”,我觉得应该归入“现今马华文学”的史前史。毕竟,新马分家前,对“马华文学”的定义是模糊的,根本归纳不出什么概念来。
总的来说,首先,为了更容易定义“现今的马华文学”与区别“新华文学”,“现今的马华文学”的起源应该延后至新马分家之后。毕竟国际对文学分类的做法,是以国籍民族作为区分的。其次,新马分家前的“马华文学”,定义不明,未能称上真正意义的“马华文学”。那时候的“马华文学”,处于模糊地带,可有可无。
并非什么对新加坡华/人/文文学的偏见。也不视新华文学为毒瘤。而是,把新华文学视作与“现今的马华文学”一样别具特色的区域文学。新华文学是属于新加坡华人的文化遗产,不是属于马来西亚华人的哦,虽然新华文学史与马华文学史某段时间是重叠的。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无邪幽魂 于 2-11-2009 01:17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3: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ee kim tong的意思是,
國籍不等于作家身份
而作家身份可以雙重
可以既是馬華也可以是臺灣”
你对他的观点有什么评价吗?你不觉得神经病的咩?呵呵。对,人可以有很多身份没有错。在家里是爸爸或者老公的身份。在外面可以是老板或者员工的身份。多几个身份我没反对。ok.呵呵。离婚后,孩子不理你,爸爸和老公的身份就不见了。身份可以更换的。哎,最起码,要成为马华作家,得有个马来西亚身份证吗。不然就“马华作家”这个定义怎么来的哦?
对。那些老阿伯们当时对“马华文学”有明确的定义。现在看来,不完整,不贴切。甚至就是错误的定义。所以要否定掉。现在马华文学的源头,不在独立前,而是新马分家后,才真正意义上的马华文学。
文学当然最好不受任何外力影响啦。不过历史证明,不行。文字狱等等还存在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精明点咯。呵呵。
确实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在台中方面出现一些问题。我觉得就是海外华人自己找来的,尤其马华人,偏偏要说什么文化身份,神经病,我们是在马来西亚土地上生长的一颗椰树,所以,很多用途咯,呵呵,不需要得到台中的身份认同。我们不是华侨,我们是马来西亚华人。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論點基本上是:1.為了區分新馬與馬華文學,你認為起源應該是新馬分家后。畢竟國際做法是以國籍民族作為區分;2.新馬分家前,馬華文學定義不明,未能稱上真正意義的馬華文學,你說:“那時候的‘馬華文學’,處于模糊地帶,可有可無。”
針對第一點,我覺得“國際做法以國籍民族”為區分,是有必要再思考的。畢竟這個世界不是國界分明、歷史清楚的,在殖民主義、文化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文化帝國主義的旋風下,文學根本無法簡單地以國籍分辨(如果簡單地以這個方式分辨,很多問題都無法解決)。所以才會有新興英文文學的提議(張錦忠借用于華文文學圈,稱之為新興華文文學),還有很多的所謂法語語系文學、英語語系文學、葡語語系文學的文學理論(非以國籍,而是語言與文化),而運用在中文世界,則被史書美和王德威稱之為華語語系文學(sinofone),這些掀起討論熱潮的課題,都不是國籍為劃分的。為何?因為在一個議題下,我們無法切割得如此完美。所以“國際做法以國籍區分”說法還有待商榷。
至于第二點,你說當時候馬華文學定義不明,處于模糊地帶。我想理解下,所謂定義不明確是怎么說?處于模糊地帶又怎么說?在經過馬華文藝獨特性大論戰后,其實已經有主體性了,怎么說模糊?你如何反駁Chong的論點?是否應該有更強而有力的論述,而非簡單一句打翻呢?當時候大家都已經有共識,在國家認同上,效忠馬來亞(即否定沙平【胡逾之】的雙重任務以及僑民心態),那已經有很明顯的馬來亞意識,已經開始建構自己的主體了。
我覺得,你的問題是太過在意那個國籍、國界了。請問在臺馬華文學對你而言,是馬華文學嗎?李永平是馬華作家嗎?(那家伙已經否認了)張貴興呢?入籍臺灣的Ng Kim Chew呢?而且,我上面都說了,新馬分家后,有一段時間兩地的文壇還是頻密往來的,你以當年他們分家的時間為馬華文學起點,也很難說得準啊。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別生氣
我上面說了
我不接受民族國家史觀的文學史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1# 无邪幽魂 的帖子
Tee Kim Tong說過,文學身份不是國家護照,可以有雙重身份的……
其實,這都是馬華文學的歧義
為何馬華文學有那么多歧義,而其他國家沒有
因為這個地區的歷史很復雜
“你所谓的,殖民主義、文化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文化帝國主義的旋風,对区分中文系文学,似乎扯不上关系哦? 就是反殖民,反文化殖民,反帝国,反文化帝国等主义等的兴起,才对中文系文学,以国籍民族方式来区分,不是咩? ”
我說殖民主義,是因為殖民主義,所以華人才會出現在nusantara
我說文化殖民主義,是因為華人來到這個nusantara后,中國以文化的形式殖民者個區域的華人
我說帝國主義,因為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很接近(我其實也不怎么了解 )
我說文化帝國主義,是指那些西方文化、物資充斥、影響這個區域的人
仔細看這個趨勢,就了解為何華人華文文學出現在這個地區
然后,為何會有華人英文文學和華人馬來文文學
簡單說,這些都導致這個區域的情形非常復雜
不是簡單的國籍就可以解決了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ee Kim Tong說過,文學身份不是國家護照,可以有雙重身份的……"
你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咩?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神经病患者的语言。呵呵。
没有明确的定义,难免有歧义咯。为了避免歧义,就要在新马分家后,才作为马华文学的起源,重新定义马华文学,明确定义马华文学。不要用老阿伯的说法,老阿伯的定义。那个时代的东西,不适用于现今时空。我不知道最近文坛对现在对马华文学的讨论到达什么阶段了。如果一直留在马华文学的定义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上,我觉得很白痴。
我觉得马华文学史要重新撰写!!!!!!
问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是确实没有答案的。呵呵。
哎,马华文学没有歧义,而是对马华文学下定义的人,制造很多歧义。晕倒。
[ 本帖最后由 无邪幽魂 于 2-11-2009 02:56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去中国跟人家说我有中华文化的身份证。他们可能会笑着说,老外哦,呵呵。谁管你有没有文化身份证哦。晕倒。我以上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特指“文学”吧。晕倒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ee kim tong的意思是,
國籍不等于作家身份
而作家身份可以雙重
可以既是馬華也可以是臺灣
你說馬華文學沒歧義,是定義的人有問題
你是否太過簡單看待nusantara的歷史了?
他是多么的錯綜復雜
所以,定義并無法好好的做
老阿伯們提出的馬華,其實有明確的定義了
按照方修先生的說法
那是自1919年在《國民日報》11月10日開始
其內容是新思想、新精神
其形式是白話文
那是個很明確的定義
問題是,這個定義可以概括復雜的華人社會嗎?
不能
所以才有人提出再商榷的問題
而也正是因為其復雜性難以梳理,
所以才有人提出重寫馬華文學史
這雖然不多不少收到中國大陸的影響(掃除政治因素干擾下的文學史)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6# 无邪幽魂 的帖子
你必須理解tee kim tong說這番話背后的理由
他是借用polysystem來處理在臺馬華文學和馬華文學的復雜關系
我接受他的說法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3: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世界是很復雜的
沒辦法完美劃分
必然會出現重疊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9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olysystem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以意逆志,要知人论世。多数用在文学翻译、比较等方面。我觉得用polysystem來處理在臺馬華文學和馬華文學的復雜關系,行不通!!!晕倒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