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1-3-2008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3-2008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投火箭,看得见;投公正,有保证;投月亮,前途亮;投马华?不要傻啦,人家举剑,他们只能静静吃大便。放心啦朋友,投月亮不会要你割小鸟包头的啦。记得你的一票可以救自己,救下一代,救民族,救国家。
请帮忙发sms 给身边的朋友 |
|
|
|
|
|
|
|
|
|
|
发表于 1-3-2008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3-2008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酱有什么看法?
BN vs DAP
City 10000 40000
Kg 4000 vs 1000
同样各得到一席,但总票数 14000 vs 41000... |
|
|
|
|
|
|
|
|
|
|
发表于 1-3-2008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要做下spoiler
上一届反对党共得到43% 的票率
可是因为规划的关系国阵赢了90%+ 也就是超过2/3
这一届又在规划过了,加上公务员和军人的因素,再加上幽灵选票(听说kelantan 已经准备了8000张 )
我觉得要否决2/3 还是很难
不过我还是会去投票
但愿出现奇迹。。。 |
|
|
|
|
|
|
|
|
|
|
发表于 1-3-2008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2008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3-2008 10: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008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笑死我了...
原来马华竞选者既然有人不会讲英语、马来语
还不只一位 |
|
|
|
|
|
|
|
|
|
|
发表于 2-3-2008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看过去现在未来兄的帖,终于明白他们如何操作和划分选区已达到占有2/3的国席了
《选区划分》
虽然选举是体现民主的过程之一,但有选举不代表一个国家有民主;选举学者Andreas Schedler在2002年所作的研究显示,在151个发展中国家里,有83.5%举行选举,但只有45%是民主政治体系。在东南亚国家,37%政治体系是选举型威权体制(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而马来西亚是其中一个。
公平选举的首要原则是投票自由,这从选民册开始,直到投票日和选举结果出炉。不过,英国艾塞克斯大学(Essex University)比较民主化博士候选人黄进发说,选举作弊的方法很多,层次也不同,但是通过剥夺公民权、填塞选票(ballot stuffing)、幽灵选民、用钱买票是最低级也最粗糙的做法;比较精密的作弊手法一般都在选举制度、选举管理和竞选期的阶段发生。
他写道:“类似的边界重划、分治也可以发生在州的层次。1969 年大选,华裔选民占多数的雪州出现朝野平分秋色的僵局,几乎让联盟丢失州政权。为了一劳永逸解除这个威胁,巫统主导的政府在1974 年大选前把华人集中的吉隆坡从雪州分割出来,成为联邦直辖区,减低雪州华人选民比重;因为联邦直辖区既没有州也没有地方选举,因此,‘华人问题’不会转嫁到其他行政区域。直接地说,巫统通过联邦直辖区这手术,革除了吉隆坡人一半(州选举)的投票权,以保障本身的州政权力基础。”
虽然如此,公民权授予与国州界重划不能长期为之,因此最后则通过选区划分不均(mal-apportionment)和不公(gerrymandering)这两种制度性作弊方式,维护自己的选举优势。
选区比例激增至20.5倍
选区划分不均即选区大小不均匀,造成选民手上一票的重量不对等。黄进发指出,经过四次选区重划作业后,我国最大选区和最小选区的选民人数比例已从1959 年的3.24倍,激增至2004 年的20.5倍。
李德制宪委员会(Reid Commission)原本在《联邦宪法》规定,每州最大选区和最小选区的选民人数,不能多于或少于其平均选区选民人数的15%,而且每州所占的国会议席比率应该接近该州选民占全国选民的比率,并尽量符合州人口的比率,以体现“一人一票”精神。
但是,联盟政府从未格守这个15%的限制,且在1962 年修宪,把差距限额改为50%,乡村选区的选民人数可以只是城市选区选民人数的一半。1973 年,联盟政府再度修宪,完全废除选区大小的限制,以致马来西亚选举委员会可任意划分选区。
从历年最大国会选区和最小国会选区差别,可看出选区划分不均的比例;例如在2004年大选时,最大选区的选民有10万4185人,最小选区有5079选民,等于说最小选区选民的选票价值比最大选区选民大20.5倍,完全没有体现“一人一票”原则和精神。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政治系前副教授林鸿海(Lim Hong Hai)在其论文《马来西亚选举政治:在多元社会“管理”选举》提出,城乡选区的比例是巫统为了增加巫裔选票的重量。
他写道:“有利于乡区的选区划分,不只是英殖民政府的操作,也可能是巫统强制要求,为了确保马来人的政治优势和加强巫统在联盟内的优势。”
毕业于澳洲国立大学政治系的刘镇东认为,按照合理的选区划分,人口差距不应该那么大;我国的选举制度明显偏帮巫统,确保他们赢得较多席位,造就一党独大。2004年大选,国阵只获得64%的支持票,却获得91%的议席,意味着选票无法反映民意。
他说:“这样一来,将助长一党独大,巫统是依靠乡区的选票赢得执政权,但是现在其实有60%人口住在城市,很多人都是回乡村投票。由于国阵获得大于他该获得的那份,长远来看,无法反应民意,人家还会相信这个政府吗?选民会觉得自己的选票被剥夺了,而且巫统太强了,导致我们对制度没有信心。”
“为了乡区选票,巫统主席阿都拉巴达威会丢许多钱去喂养乡村,但是城市的服务却没有提升。我国的城乡差距很大,城市的交通、卫生都做不好;执政党继续假装以乡村为主,也没有妥善地处理城市这一块。”
选区划分不公成果难计算
前马来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索迪拉查干(S.Sothi Rachagan)在其著作《法律与马来西亚选举过程》中如此定义选区划分不公:选区划分不公是不管选区大小,依据某个政党的利益划分选区。就算两个选区一样大小,但是若依据人口结构和投票模式稍微调整,将可利惠某个政党,特别是可操控选区划分的执政党。
他写道:“就算稍微调整选区的边界,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某个选区变成可控制的安全区。”
黄进发的论文也写道,选区划分不公的效果,不像选区划分不均可以简单地衡量;但是,划分不公与划分不均的复合效果却可以合理地推测出来。在最理想的划分下,每个选民、每张选票的分量一样,因此,每个政党的得席率应符合其得票率,两者的比例应该近于一,就像在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te representation)下一样。一个政党的得席率与得票率比例(简称席票比例)如果高于一,就表示这个政党是选区划分的受惠者;反之,它则是受害者。
13 个不同政党的席票比例就可以得出各党得票的相对价值,譬如在1959 年,联盟得到51.77% 选票,分得71.15% 议席,其席票比例为1.37;回教党得到21.27% 选票,却只得12.50% 议席,席票比例为0.59;以1.37 除以0.59,我们就知道当年联盟的1票等于回教党的2.34 票。
以此类推,如果一个政党得到选票却连一个议席也分不到,相对于这个政党,联盟/国阵的选票价值就无限大了。在得到议席的政党当中,最吃亏的应该是1986年的回教党,当时国阵的一张支持票等于回教党的40.41张选票。在2004年大选,一张国阵得票的实效等于2.58张民主行动党得票、8.15张回教党得票和26.08张国民公正党得票!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008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008 08: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008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008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哪里你可以看到全世界最烂的工程部长 - 马来西亚
原因:沙美维鲁只有中六的学历,国会大厦经过接近一亿的装修,还是经常漏水。政府
医院发霉,高速公路有裂痕,最要命的是签了那些不知所谓的大道合同,赔死我们。更要命的是,他到现在还是工程部长!
在哪里可以看到超人般的部长 - 马来西亚
原因:我们的首相阿杜拉 - 回教系毕业,但是可以同时作为财政部长,国家安全部长
及首相,还有时间在南马大水灾发生时去澳洲为自己弟弟的nasi kandar店开幕。
在哪里可以看到不卫生的卫生部长 - 马来西亚
原因:身为医生的卫生部长和卖花女在酒店开房,口交。或许我们的卫生部长的老婆没
有和黄燕燕副部长讨教,如何穿性感的睡衣,绑住卫生部长的心?
在哪里可以看到最成功的教育部长 - 马来西亚
原因:他的孩子都在澳洲读书
在哪里可以看到最会演戏的贸工部长 - 马来西亚
原因:AP 事件没完没了,拉姑流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后,没事!
在哪里做议员最爽 - 马来西亚
原因:能够从火车闸看守员,做到巴生议员,再盖了一个千万皇宫,还请埋普罗大众一起去他的house warming.
老查的钱哪里来?没关系,吃他两支 satay再说!
在哪里可以找到最善忘的人民 - 马来西亚
原因:未详,或许马来西亚的土壤上有着一种神秘物质,会让人民记忆消退,继续投票
给那些没有用的贪官污吏.
MalaysiaBoleh!
[ 本帖最后由 水云间 于 2-3-2008 08:26 PM 编辑 ]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008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民最不能忘记的国阵政府作为与国家现状事件簿(已收集106项)
很多事情久了大家就会淡忘,希望这帖可以在来届大选前帮选民们回想部分国阵政府经典事件。
1)馬六甲州政府提议剷除和發展三保山事件(5/10/1983)馬六甲政府曾於1983年10月5日展一連串的“剷平/發展三保山”的攻勢,並獲得一些政黨領導的推波助瀾,但在15華團總領導機構的領導下,全國華人群起抗爭之下,州政府終於在1986年8月俯順民意,同意不鏟平三寶山,並同意把三寶山列為歷史文化區。
2)“茅草行动”中政府扣留异议份子,吊销报章的出版准证(26/10/1987)1987,教育部派不會華語的人士前往華小出任職位,引起華社的不滿。最後,發生了空前的華社及華裔朝野大團結,在天后宮召開會議。那時情況非常緊張了,納吉領導的巫青已經箭靶玄上了,還抛出了一句“要用華人的血來洗馬來人的短劍”。最后政府在10月26日援引恶名昭彰的1960年内部安全法令扣留了106名异议份子,吊销《星报》、《星洲日报》及《祖国报》(Watan)的出版准证。内政部在1988年3月发布白皮书,指责这三家报社“故意突出敏感课题”,以及“为个别族群利益斗争,而妄顾它对族群和谐、公共秩序及国家安全造成的后果”。这三家报社在1988年3月重新获得内政部发予出版准证。
3)前教长纳吉拟定的《1996年教育法令》留下重重隐忧(1996)1995年全国大选后,前教育部长纳吉将事前秘而不宣的《1995年教育方案》(目前的《1996年教育法令》)火速呈上国会通过,该法令仍保留“最终目标”,令华教人士忧心忡忡。法令并没有将"政府资助学校"分为全津和半津学校,政府官员却法外立法,将华小分为“全津”与“半津”两类,华小的政府拨款受影响。华小校舍的维修费由华社承担。教育法令授权教长开除没履行管理职责的董事也可委任华小董事,并且不限制教长委任董事的人数,也没有限制必须是华裔,因此教长有权委任额外董事,以改组或改变原有的董事会人事结构,进而控制董事会,以达到既定目标或政策。
4)1999年华人社团提出《大选诉求》被马哈迪指为“形同共产党”(18/8/2000)1999年11月大選前,國陣政府公開說原則上認同全國華團所呈上的訴求事項;但在大選過後卻反咬一口,說華團的訴求猶如極端的共產黨。當時的巫青全國副團長阿都阿玆甚至率領巫青團員攀上雪華堂的圍牆,並恫言燒毀雪華堂!
5)吉隆坡市长“封吉隆坡广东义山”风波(13/10/2000)吉隆坡市长丹斯里卡玛鲁查曼于98年12月22日,亲自署名发出“封山”令予吉隆坡广东义山理事会,而且封山立即生效,后在马华插手下,市长于99年1月27日撤销“封山令 ”,直到另行通知为止。吉隆坡市政局2000年10月13日在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拿督斯里黃家定的見證下,再次向公眾保證,新街場的義山及廣東義山並不會在首都未來10年的發展藍圖內,被列為商業發展用途。
6)教育部关闭白小事件(12/01/2001)2001年1月12日,教育部諭令封鎖學校,嚴禁任何人踏入白小,同時命令仍在白小上課的學生前往培才二校報到,否則將被終止學籍。根據教育部的說法,白小附近因人口密度造成空氣污染、噪音干擾、交通阻塞等問題而必須遷校。但環境部認可的環境評估報告證明白小周遭環境的噪音、空氣等皆符合安全標準。此外,市政局也在1997至2010年八打靈再也發展藍圖中,提出增加白沙羅新村人口密度的獻議。最讓人感到疑惑的是,教育部批准在麗陽鎮新建的白沙羅華小尚未完竣,就要關閉原校,訓令白小學生前往培才二校(位於八打靈再也的其中一間華小)與該校學生共校。再者,八打靈再也已面對華小不足的問題,為何還要關閉擁有1463名學生(約有七成的學生來自白沙羅新村外)的白小,而非增建分校?整樁事讓人深覺當局的做法有欠公平與透明度。
7)“不同的教育源流并不符合种族团结政策”论(20/06/2001)现任教育部长希山慕丁(Hishammuddin Hussein)也是巫青团团长,未出任教长一职以前,他曾在2001年6月20日巫青团大会上发表这样的言论:“政府必须继续巩固国教教育主流,因为经由不同教育源流下塑造的学生,无法成功塑造一个团结的马来西亚民族。”最近两任的教育部长皆发表过“不同的教育源流并不符合种族团结政策”论。根据2001年5月4日的《南洋商报》,当时的教长慕沙(Musa Mohamad)在国会下议院总结第八马来西亚计划,回答民主行动党马六甲市区(Kota Melaka)郭金福的提问时就强调,政府无意每年兴建50所华小,因为这不符合种族团结政策。
8)华裔学子常年投诉被拒大学门外(29/05/2003)马青总团教育局收到533宗大学生上诉案,其中有212名在大马高级教育文凭中考获4科全及格的学生不获大学录取。 该局主任魏家祥博士说,这212名优秀生的累积平均积分都符合进入大学资格,而另外有87位学生考获3科全科及格,也不获大学录取。他说,在2002年的大马高级教育文凭考试中,全国仅有40位学生考获5科A,有2位上诉的优秀生首选马大医学系,可是,却被派到其他大学的医学系,令人质疑绩效制的分配制度。
9)128事件-先修班优秀生医科不入选(27/05/2004)2004年5月27日,大学录取放榜,128名满分4.0的优异生,首选医科,却被分派到其他课程。当届全国第一孔令裔,首选马大医科也落空,被分派到理大医科。首相阿都拉过后虽承诺这些学生都可以获准入医科,但最后安排却是:只有10个被收编入政府大学医科,19个被给予玛拉奖学金,最后剩下绝大多数的99个,被分派到几间的私立医科。因此,还有一张鲜为人知的99人名单,至今未公诸于世。99个里面,50个被派去印尼北苏门答腊大学的医科,40个被派去国际医药大学,9个被派去霹雳皇家医学院和马尼巴医学院。
10)新山班兰专科医院啟用2个月發现霉菌(29/09/2004)耗資5億令吉打造的班蘭專科醫院啟用不久竟然發霉,而且必須馬上關閉。醫院內觸目所及的各個角落,已經大量長滿霉菌,冷氣排水管、門框、椅子,布廉、醫療儀器上不是沾滿水珠,便是長出白色斑點,價值不菲的先進醫療儀器也因此無法操作,被置放在一角成為無用武之地,現場更瀰漫著一股難聞的發霉異味。
[ 本帖最后由 水云间 于 2-3-2008 08:31 PM 编辑 ]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008 08: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3-2008 09: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3-2008 09: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3-2008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投票和足球连为一起看
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希望的
看看bermingham 如何狂扫热刺
看看罗马如何宰杀皇马
不止球是圆的
地球也是圆的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2008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